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回到明朝做昏君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纣胄
在这样的情况下,陈洪怎么敢怠慢徐光启?他连忙说道:“徐大人客气。”
两个人一前一后进入了宫殿。
陈洪站到了自家皇爷的一侧,恭敬的说道:“陛下,徐大人来了。”
朱由校点了点头,然后看了一眼徐光启。
这个时候徐光启已经趴在地上行礼了:“臣徐光启参见陛下。”
“徐爱卿免礼吧!”朱由校摆了摆手说道。
等到徐光启站起来,朱由校这才开口继续说道:“今日召见爱卿来,是因为朕看到了爱卿的这份拜辞折子。”
说着,朱由校拿起了一份题本晃了晃:“是朕之过,朕忽视了爱卿。”
徐光启闻言大惊,连忙道:“陛下何出此言?臣实在是身子不甚爽利,想要回乡静养。”
对着徐光启笑了笑,朱由校叹气道:“徐爱卿,朕知道你心有怨气,只是朝廷事情繁杂,加上朕的身体又不少,疏忽了爱卿。”
听着朱由校的话,徐光启有些毛骨悚然的感觉。
要知道他徐光启根本不是什么大官,也不是重臣,陛下如此温言抚慰,这让徐光启总觉得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这么形容皇帝或许不合适,那就礼下于人必有所求。
能让皇帝礼下于人,这个事情怕是不好办。徐光启心里面直打鼓,也更加地小心翼翼了。
“爱卿之心,朕心中明白。边事不宁,山河不靖,爱卿拳拳报国之心,朕是知道的。”
朱由校继续说道:“既然要练兵,那就大胆的练,朕支持爱卿。朕等一下就会下旨,加封爱卿为都察院左副都御使,兵部侍郎,总督京营戎政。”
这个官职其实也说的很明白,前面那两个都是加衔,总督京营戎政,这个才是最关键的一个职位。
当然了,虽然是加衔,但这也是必须的。若是真到了必要的时候,她就不是加衔了。
徐光启听了这话都懵了,直接升了这么多?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兵部侍郎?总督京营戎政?
按理说升官是好事情,可是陡然从一个谁都不待见、谁都看不上的官员,升到如此高位,徐光启的心里面还真的有点打鼓。
自己也不是陛下的心腹之臣啊!这些年的官路并不顺畅,现在的官职是詹士府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
“臣惶恐!臣身体不好,恐有负圣恩。”徐光启连忙跪倒在地上,大声的说道。
朱由校看了一眼徐光启,脸上顿时就露出了笑容,继续说道:“爱卿不必如此,朕深知爱卿能力。朕已经在京城为爱卿准备了府邸,爱卿回去之后就会有御医为爱卿诊治。旨意很快就会下达,爱卿别让朕失望啊!”
“臣领旨。”徐光启心里面虽然依旧是忐忑不安,可是他知道自己这是推不出去了。
何况自己心里面本身也不想走,为国建功,这也是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然自己也不会在通州练兵了。只是现在进入了京营,不知道有没有机会练兵。
想到这里,徐光启心里面百感交集。不过他也明白,现在也由不得自己了。
目送着徐光启离开,朱由校有些无奈的坐下了。
他原本想要将徐光启拉入魏忠贤一党的,至少名义上是这样。
可是见到徐光启后,朱由校犹豫了,这样的做法不妥。
徐光启是难得的无党派人士,那自己为什么不扶持一下他呢?既然如此,自己就不能将徐光启归为阉党序列。
要知道自己不可能永远靠着魏忠贤,要着手培养新人啊!
在朱由校琢磨着怎么培养新人的时候,辽东这边终于开战了!
努尔哈赤下令对沈阳发动了进攻。
作为炮灰先锋的蒙古人,扛着云梯朝着沈阳城的城墙冲了过去,后面努尔哈赤的八旗也都压了上来。
熊廷弼站在城头上面无表情的看着下面。
在城墙的下面是壕沟,都是那些蒙古降人挖的。女真人想要冲到城下,首先要通过那些壕沟。最简单的方法当然就是架云梯,将云梯搭在壕沟的两侧,然后从云梯上爬过来。
“告诉弓箭手和火炮手,一旦建奴进入壕沟的范围就放箭放炮。”熊廷弼对身边的李荣光开口说道。
很快先锋就冲到了壕沟的前面,云梯直接被搭上了。
这个时候,沈阳城头上也响起了火炮和羽箭的破空声。
火炮的铁球弹直接砸在了蒙古人里面,向前滚动的冲击力基本上是砸到谁谁就废了。
同时还有开花弹,直接在蒙古人的阵中炸响了。
羽箭也像不要钱似的射了下去,因为是抛射,基本上只要被射中就会被射一个透心凉。
虽然城下也有羽箭射上来,但是仰射和俯射的差距是实在是太大了。
战阵的后方,努尔哈赤看着这一幕脸色很难看,这些蒙古人虽然不怎么样,可是明军准备的很充足。
面对这样的羽箭和火炮,别说攻击到城下了,即便是通过这些壕沟那就不是简单的事情。
更何况明军还丧心病狂地挖了两道壕沟!
想到是自己派去的蒙古细作挖的,努尔哈赤就更像是吃了苍蝇一样,表情那叫一个难看。
“父汗,去辽阳的斥候回来了。”代善来到努尔哈赤的身边,小心翼翼的说道:“辽阳城也如沈阳城一般,挖了壕沟,还注水了。”
努尔哈赤看了一眼代善,然后点了点头。
事实上他也早就想到了,沈阳都是如此,辽阳能好的了?这个熊蛮子居然做起了缩头乌龟,还真的是让人无法下口。
想到这里,努尔哈赤脸上的表情就更阴郁了。
如果辽阳松懈,自己可以奇袭辽阳,至少将沈阳城的明军调出来,然后半路上打一个伏击。
在努尔哈赤看来,只要明军敢出来,自己绝对能够打掉熊廷弼,打掉明军。可是看现在这个样子,明军是注定不会出来的。
“父汗,不如围三缺一?”代善给努尔哈赤出主意,或许围三缺一能够让熊廷弼出逃呢?或者城中的其他将领出逃。
一旦有将领出逃,那明军就乱了,到时候就能歼灭了。只要明军出了城,那就什么都好办了。
代善觉得可以一试。
ps:这周日,也就是1月12号下午2点,昏君要上试水推了。
求大家接下来一周推荐票都给周周!
有书单的朋友可以把昏君加入书单!
谢谢大家啦!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50章 围三缺一
努尔哈赤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队伍,随即摇了摇头。
自己这一次将八旗全都带了出来,五万多人的队伍。如果与明军打一仗,哪怕是辽东的明军全都倾巢而出,自己也不害怕,毕竟双方的士气是不一样的。
可是现在却不是这么回事,这是攻城战,如果三面攻城,势必要分散开。
围三缺一,自己也只能每一面城墙动用一万人,这一万人不够给沈阳城内的明军压力让他们出逃。
同时,这样的打法很容易被城内的明军给阴了,要知道城里面坐镇的可不是袁应泰那个蠢货,而是熊廷弼那个蛮子。
“父汗,退下来了。”代善看着前面,脸色有些不好看的说道。
闻言,努尔哈赤的脸色倒是没那么难看,因为他对这些蒙古人没有抱着那么大的希望,他就没想过依靠蒙古人能够攻破沈阳城,因为那不现实。
只是他没想到这些蒙古人居然会退下来的这么快,这些蒙古人根本就没冲到城下,只是渡过了壕沟就撤了回来。
不过努尔哈赤也看到了,城头上的明军的确防守非常严密,弓箭手和火炮齐射,一直没停过。
如果想要冲上去,那就势必要渡过这些壕沟,即便是真的冲过去,那损失也不会小,更何况城墙的下方还摆放了不少拒马。
摆在城下的拒马自然不是为了阻止自己手下的骑兵,而是为了迟滞自己这边的进攻速度。
渡过了壕沟,你就要搬开拒马;如果你不搬开拒马,那么你就过不去;你搬开拒马,城头上的箭雨就会像不要钱似的砸下来。
那三排拒马简直就是拦路虎一样,想要冲过去,那就只能拿命来填。
努尔哈赤算是看出来了,熊廷弼就是想让自己拿命填。
努尔哈赤也不傻。
在沈阳城下拿命攻城?
不能这么干!
沉吟了片刻,努尔哈赤直接对身边的代善说道:“你带着人走,佯装去攻击辽阳,转一圈之后再回来。一旦明军出城,我们就打;如果他们不出城,那我们就退了。”
“是,父汗。”代善答应了一声,转身去点齐人马做出了一副要攻击辽阳的架势。
城头上,熊廷弼看着女真人那边的情况,脸上的表情倒是丝毫不变,只是静静地看着。
站在熊廷弼身边的李荣光脸上则是有些兴奋了起来,对着身边的熊廷弼说道:“大帅,他们这是要分兵去攻打辽阳!看城下剩下的建奴不过两万,不如晚上我们袭营?如此必定可以一战破敌。”
看了一眼李荣光,熊廷弼摇了摇头,他才不相信建奴真的会分兵攻击辽阳。
即便真的分兵攻击辽阳,那些人也不够,出城袭营?说不定就落入建奴的诡计里面。
从始至终,熊廷弼就觉得辽东不能打,只能守,更别提什么覆灭女真。以现在大明辽东的军力根本就做不到!
现在陛下让自己死守沈阳和辽阳,那自己就死守。
只是希望京城不要再出变故,别让那些东林党在搞出什么事情来啊!
想到这里,熊廷弼不禁看向了京城的方向,千万别出事,否则就真的要完了。
此时的京城是什么情况呢?
弹劾熊廷弼的题本再一次堆满了朱由校的龙书案。
“全都拿去烧了。”朱由校面无表情的说道,他现在是看都懒得看,看这些题本纯属浪费时间。
随着袁应泰的进京,对于熊廷弼的弹劾再一次进入高峰,这一次弹劾的内容基本上就是熊廷弼怯战了。
朱由校根本懒得听他们说这些,萨尔浒都战败了,还说什么说?大明现在辽东的军力有多差,那就不用说了。
熊廷弼能守住,那就是是大功一件。只要沈阳和辽阳还在,女真就无法做大,他们便不敢放心地向西去收复蒙古诸部。如此,他们就无法壮大,只能在辽东闹腾。
一旦他们向西了,那么辽阳和沈阳就可以出兵收复铁岭开源,甚至是进攻努尔哈赤的老巢,也就是抚顺。
如此,努尔哈赤只能回援,他就不敢出去打,就像毛文龙的牵制一样,沈阳和辽阳的牵制作用可比东江镇大多了。
不能吞并蒙古诸部的女真,努尔哈赤就没戏壮大,就只能在那边熬着。自己过几年就能收拾他。
“是,陛下。”陈洪答应了一声,随后就示意小太监将那些题本全都搬走了。
放下手中雕刻的木雕,朱由校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个木雕朱由校雕刻的不是人像,而是一门意大利炮。
当然了,这里的意大利炮是有所指的,也就是《亮剑》里面的那一门意大利炮。虽然叫做意大利炮,却是法制1897式75mm野战炮。
这是一座于1897年在法国研制的火炮。由于这是世界第一款装有反后座装置的火炮,火炮射速高达15发每分钟,远超过同时代其他火炮,所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放异彩,产销量高达20000门以上。
据史料记载,一战时期意大利曾经从法国进口了一批这样的火炮。战争结束淘汰下来的旧货又被卖到了中国,最终在抗战战场上露面。由于炮身上刻有意大利文,所以在一些记载中便有了“意大利炮”的称呼。
“朕要是能造这样的火炮,那辽东也不用守着了。”朱由校把玩着手中的火炮,轻轻的叹了一口气。
自己要是有个系统,或者有个仓库,那也就不用费这个劲头了。可以问系统或者仓库要个一百把ak打天下,最好再来一个无限子弹。
“算了,还是老实的玩燧发枪吧!”朱由校最终只能选择妥协,很无奈。
转头看向陈洪,朱由校面无表情的问道:“朕的百工院建造的怎么样了?”
这个看似是专门为朱由校游戏的地方,事实上才是朱由校准备倾注了无数心血的地方。
这将是大明的一个研发机构,由朱由校亲自监管和领导的。
有人说这事一个皇帝还亲自去干?
事实上就得亲自去干,因为交给别人朱由校不放心。这里面太多的掣肘,太多的贪腐,朱由校根本不放心。
即便是他有很多的东西不懂,可是朱由校至少可以指导几个大方向,这才是关键。所以他必须亲力亲为。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51章 朱童蒙
“回陛下,已经建造的差不多了。”陈洪连忙向前走了几步,语气恭敬的说道。
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着内阁拟旨,擢升顺天府丞毕懋康为通政司左通政。”
这是朱由校为毕懋康选定的职位,这个职位怎么样呢?答案是不怎么样。
通政司是很重要的衙门,负责内外章疏、臣民密封申诉等事项。通政司的主官是通政使,九卿之一,却是地位非常低的九卿。
因为内阁和司礼监的存在,通政司这个衙门毫无实权而言,通政使都没有实权,何况通政司的左通政。
通政司里面,左、右通政各一人,正四品(受理内外章疏和臣民密封中诉之件)。
朱由校将毕懋康安排到这个职务上,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这个职务很清闲,没什么事情。
只有这样的职位才适合毕懋康,可以让他能够有时间进宫,可以陪着自己在百工院。如果将毕懋康放到工部去,那他哪有时间。
至于权力,这个时代看的是官职什么的吗?不,看的是你和领导的亲疏关系。
领导的秘书和司机级别都不高,谁敢小看?毕懋康整日随侍在自己的身边,他的权势能小了?
“是,奴婢这就去传旨。”陈洪答应了一声,转身向着外面走了出去。
朱由校则是在琢磨钱的问题。
自己肯定是要大笔的花钱了,无论是给戚金练兵,还是自己的百工院,这都是花钱的大户。
想要钱,哪里来?改革税收?或者是经商?
别闹,没那个实力,也没那个精力,自己要想别的办法,
现在自己就像在经营一个要破产的企业,想要企业重生,那就需要外部资本的注入。
“把魏忠贤找来。”朱由校轻轻敲打着轮椅的扶手,面无表情的说道。
魏忠贤很快就从外面走了进来。
这些日子他都在盯着三法司那边,构陷熊廷弼的案子到了这里已经陷入了停滞,或者说他的策略进行得非常顺利,因为三法司那边的几个人已经全都翻供了。随着这些人的翻供,事情就变得更尴尬了。
“厂臣参见陛下。”魏忠贤跪倒在地,恭敬的给朱由校行礼,语气之中都带着兴奋。
看了一眼魏忠贤,朱由校面无表情说道:“三法司那边进展如何了?”
“回陛下,三法司那边并无进展。”魏忠贤连忙说道:“冯三元、魏应嘉、张修德等人都翻供了,李如祯也翻供了。根据李如祯的供述,他并没有贿赂任何人,全都是厂臣的栽赃陷害。”
朱由校点了点头,然后继续问道:“杨涟怎么说?”
“回陛下,杨大人那边好像没什么办法。”魏忠贤说到这里便抬起了头,小心翼翼地说道。
“来人。”朱由校面无表情的对着外面叫了一声。
陈洪连忙从外面跑了进来:“奴婢在。”
“去都察院传旨,告诉杨涟,朕只给他半个月,如果半个月还审不出一个结果来,那朕就要换人了。”说着朱由校伸手端起了茶杯喝了一口,面无表情的说道。
“是,陛下。”陈洪听完这话,转身再一次跑了出去,他现在就是专职跑腿的了。
看了一眼站在一侧的魏忠贤,朱由校想了想,问道:“你可认识朱童蒙?”
朱童蒙这个人,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在熊廷弼案之中,他帮了东林党,因为就是他去辽东审视了熊廷弼的功绩,那个时候朱童蒙是兵科给事中。
等朱童蒙回来上奏,全面陈述了熊廷弼的功绩,说辽东士民对他垂泪称道,说几十万生灵都因为廷弼一人才得以保存。
在最后,朱童蒙却说熊廷弼在蒲河战役中敌人进攻沈阳,他驱马前往救援,胆量是何等壮大;等看到官兵懦弱,就突然告老还乡去了,这样把皇上对他的大恩置于何处了呢?
事实上熊廷弼辞职,还不是因为冯三元、魏应嘉、张修德等人的弹劾,御史张修德又弹劾他破坏辽阳。熊廷弼更加愤恨,又一次上书自白,甚至说“辽地现已转危为安,为臣却要由生向死了”。
他上书为自己竭力辩解,并且请求罢官回乡。说白了,这就是在表明心迹。
结果到了朱童蒙的嘴里面,那就又不一样了,全成了熊廷弼的罪过了。
看起来朱童蒙像是东林党人,可是他弹劾宪臣邹元标、冯从吾建“首善书院”,从而得罪了东林党的人,直接被罢官了。
一直到天启四年,东林党大败,魏忠贤召回朱童蒙、郭允厚为太仆寺少卿,不久升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宠被九京。
崇祯皇帝继位之后,诛杀魏忠贤,并清洗阉党,朱童蒙被列入逆案,他最终被定性为阉党。主要罪证是朱童蒙曾经超规格为魏忠贤建造过生祠。
可见这个人是一个矛盾体。
不过这样的事情也很多,那就是许多人被东林党排挤和打压,然后毅然决然地投入到了阉党的怀抱。
东林党的排他性太强了,非此即彼,直接将不少人逼成了阉党,朱童蒙就是其中的一个。
这个人是朱由校要用到的一个人物。
“兵科给事中朱童蒙?”魏忠贤连忙问道。不知道陛下提起这个朱童蒙所谓何事。
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就是他。这是他的题本,你看一看。”
魏忠贤一愣,连忙将那份题本拿了过来,翻看了一眼。
这是一份弹劾的题本,内容很简单,那就是弹劾邹元标等人开创首善书院的。
魏忠贤将这份题本看了两遍,依旧没有看出这里面有什么问题,不禁有些迟疑了。
“陛下,厂臣以为朱童蒙说的有道理啊!”魏忠贤咬了咬牙,躬身说道:“宋室之亡由于讲学,应加严谴。”
朱由校看了一眼魏忠贤,心里面叹了一口气,怪不得魏忠贤能做到九千岁,单单是这份敏感和决断就了不得。
轻叹了一口气,朱由校有些无奈的说道:“你这么想,可是天下人怎么想?那些文臣怎么想?”
说完朱由校摆了摆手道:“行了,你下去吧!”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52章 杀人诛心
虽然朱由校的话是这么说,但是意思很明显了,那就是朕还不知道天下人是怎么看的?
这个是没法说。那么身为臣子,你该怎么办?
答案很简单,那就是让陛下知道天下人怎么看。
至于这个天下人是谁,那自然不会是东林党的那些人,而是魏忠贤招来的人。魏忠贤找来的人会怎么说,那这个就没什么悬念了,基本上是让他们怎么说,他们就怎么说。
看着魏忠贤离开的背影,朱由校重新坐到了轮椅上,伸出手轻轻的敲打着扶手,他脸上的表情很平淡。
事实上朱由校的心里面已经打定了主意,那就是要对东林党下手了,他要开始收拾人了。
原本朱由校是想看看东林党是不是有堪用的人,比如杨涟,毕竟是历史上的东林六君子之一。结果却发现杨涟完全不堪用。
这个杨涟面对魏忠贤,那自然是喊打喊杀的,卫护自己的道可以献出生命。
可是在其他方面,显得乏善可陈,毫无办法。构陷熊廷弼的案子,这么长时间了,居然到现在还没审问明白,仅仅是一个翻供就束手无策了。
珍惜名声,不动刑,又没有其他的办法查清真相,同时对自己的人习惯妥协,门户之见强烈,这样的杨涟自然是没法用的。
在东林党里面,杨涟不能用,那谁能用?朱由校已经没心情也没有想法去一一甄别了。
既然如此,那索性就将他们给打倒。
当然了,这个打倒不光是肉体上的消灭,同时也是思想上的消灭,大明需要新的思想。
“看来只能在昏君的路上越走越远了啊!”朱由校很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身子向后仰了仰。
明末的思想争论,其实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被称为明末新思潮。
这种新思潮和明朝中晚期的政治经济形势、文化思潮变化有密切关系。
从心学突破理学的思想桎梏开始,明代的士大夫,尤其是江南地区的士大夫的经济基础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农耕经济,而是一种大地主、破产农民的奴隶主、手工业者和商人的保护伞集合。
他们的政治诉求必然带有去监管、弱行政化的特点,但是由于明朝本身制度决定了中古时期的商品经济形式受限,所以这些士大夫所有的财富又被限制于土地,国家财政缺口越大越加税,税全部被转嫁到普通农民头上,一条鞭法执行的越到位,越可能加剧农民破产。
1...1314151617...32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