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怪诞的表哥
孙知新说到这里,又长叹一声,继续道:“这就是没有民智、没有民权的后果。”
胡敬事又问道:“可李将军绝非不智之人,为何还要追随张献忠这样的人?”
“一辈子的养育之恩,哪有那么容易断的。”
“知新,我只觉这里的一切都让我毛骨悚然。”胡敬事道:“虽然说了许多遍了,但我还是不明白我们为何要到这里来……”
“那怎么办呢?”孙知新道:“我们不投奔李将军,孙可旺就要屠掉我们的村子。”
“可现在楚军已经打到巴东,马上就要入蜀了,我们找机会走吧?”
“我不走。一则,李将军对我们有恩;二则,他是真的愿意让我们在他的封地建一个大同天下……”
“没用的,晋王必会平定四川,到时还是他来委派官员,把川南划为州县治理。我们做这些有什么用?”
“有用。”
孙知新坚定地说了一句,又道:“我们在河南四年,哪怕只有一两个村落,但百姓也尝试过公选,试过没有阶级是什么样的。等以后,当他们遇到贪官、遇到暴政,他们就会想起这些,就有人把这些道理继续传下去。
晋王确实是旷世奇才,如今差不多已戡乱定兴了,他在乱世之中开创出一个太平盛世。但天下政令皆出一人,所有人都崇拜他,只听命于他,真就是好事吗?
就算他一生都能保持雄才大略,就算他到晚年不怠政、不厌政。那他死之后呢?
这天下该有不同的声音,该在一个又一个周而复始的王朝之外开创出一个新的格局,哪怕希望渺茫,但该有个人去尝试。
敬事,我们这一生注定都是失败的,永远都会颠沛流离,做不成一件事。
但,等五十年后,一百年后,天下再乱,白骨露于野,饥民相食。人们或许可以不用再像张献忠这样杀妻造反。那时候人们也许会想起来,曾经有一个新的制度,可能是能阻止这些祸乱的。
明白吗?如果百年后有人说一句‘我们试试这个制度吧,曾经有人做过,他们失败了,这次我们总结他们的经验再试一次……’
当有人这么说上一句,那就是我们此生的意义,这就够了。”
胡敬事站起身,道:“嗯,每次都是你撑着我,若不是这样……”
忽然,帐帘被人掀开,有人走了进来。
回头一看,是孙可旺。
孙知新微觉诧异,正要打招呼。
下一刻,孙可旺径直拔出刀,一刀砍在胡敬事背上,将他砍翻在地。
胡敬事猝不及防,倒在地上痛呼一声。
孙可旺又是一刀捅下,血溅营帐。
“噗……”
胡敬事登时气绝。
“敬事!”
孙知新目眦尽裂,连忙想要拔出李如靖留下的刀。
但他断了一臂,好半天也拔不出来刀来。
此时孙可旺已上前,一刀狠狠劈在孙知新身上。
孙知新闷哼一声,摔倒在地,死死瞪着孙可旺。
“知道我为何杀你们吗?”
孙可旺冷笑着,又是一刀扎下。
“我,大西皇帝第一义子,封大王,封平东大元帅,监三军,位列群将之首,节制文武百官……”
此时刀已狠狠进孙知新的胸口。
孙知新还瞪着眼,眼中却已生机尽去。
孙可旺却还在说。
“你们两个不知所谓的书生,他娘的,都不知道是从哪冒出来的,也敢攒掇着李如靖投降?
还说什么……早日平定战乱?满口仁义道德,呵。我最恨仁义道德,遇到你们这种人,就一个字,杀!”
孙可旺说完,低下头看去,只见孙知新已死的不能再死了,却还是瞪圆了一双眼在盯着他。
不知为何,孙可旺被这眼神激得暴怒如雷,又是几刀劈下……
他走出李如靖的营帐,只见自己的亲卫还在持刀与李如靖的亲卫对峙。
“我是监军、是如靖的大哥,他要是不满,想造反,你让他来找我。”
甩下这一句话,孙可旺转回自己的营帐。
……
帐营里,柳长知快步迎上孙可旺,道:“大王杀了那两人?”
“是。”
“好,如此,可绝了李如靖投降楚朝之意。”柳长知拍掌称赞了一声。
他是刚到孙可旺营中不久的一个书生,担任孙可旺军中幕僚。
柳长知接着道:“再者,若是李如靖借此事与大王闹起来,皇上知道了,也只会认为是他不忠、鼠蛇两端。”
孙可旺也不正眼看他,淡淡道:“我知道,不用你说。”
“是,是。卑职还有一计……不如让李如靖往北面去,抵御从汉中来的楚军、史工所部兵马。”
“为什么?”孙可旺道:“让他单独领兵,他造反了怎么办?”
“大王还能不了解李如靖吗?他自诩忠孝,绝不会反的。他若打赢了史工,这是好事,反正皇上也不会信任他甚过大王;他若是败了,也没关系……”
柳长知滔滔不绝地说,孙可旺却只是漫不经心。
“你觉得,李如靖那自诩忠孝、仁义道德的样子讨厌吗?”
柳长知一愣,应道:“讨厌!讨厌极了!卑职看他那副嘴脸就恶心……”
“是吧?”
孙可旺又问了一句,忽然拔刀,一刀就把柳长知半个脑袋都劈下来。
“呃……”
柳长知眼睛还未瞪圆,人已缓缓倒了下去。
孙可旺一脚把尸体踢开,冷笑道:“就你聪明?我能嫌弃我的义弟。你?配吗?”
……
这日,孙可旺在军中连杀数名读书人。
消息传开,西军士气大振。这些乱民、贼寇出身的老卒觉得,他们的皇帝与大王终于丢掉了那些婆婆妈妈的规矩,又要继续带他们像以前一样流窜、抢掳了。
“打仗,就该这么打才能赢嘛!哈哈哈,杀掉那些整天立规矩的读书人,痛快!大王才是真英雄!真豪杰!”
“随大王杀楚军,往后继续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于是,军中一碗碗烈酒高举,豪气干云……





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第1084章 恩与怨
李如靖在成都皇宫的废墟里站了很久。
他已经找不到他幼弟的尸体了。
记忆中,有个高大的身影曾经牵着他,像他曾经牵着幼弟。
“义父,我们为什么要造反?”
“他娘的这狗朝廷让人活不下去,老子就推翻这朝廷,建一个让大家都活下去的朝廷。”
回忆到这里又断开,成了激烈的争吵。
“义父到底为何要杀这么多人?!我们不是要匡扶天下吗?”
“匡你娘!这世道不配老子匡扶!这些奸滑刁民活该去死,杀了他们才能让剩下的人活得好……”
李如靖摇了摇头,只觉脑子里乱得厉害。
有士卒快马奔来,在他面前一拱手,轻声禀报了两句话。
“你说什么?”李如靖身子一僵,很快勃然大怒,喝道:“他怎么敢?!”
他翻身上马,朝大营狂奔。
回到营地时天已黑了下来,到处篝火通明,士卒们饮酒作乐,一派喧哗,吵得人头都要炸开。
李如靖大步回了自己的营帐,掀开帐帘一看,身子晃了晃,径直拔出佩刀,大步往孙可旺的大帐奔去。
“孙可旺!”
李如靖一声怒吼,正见孙可旺从营中走出来,手中大刀便劈下。
孙可旺早有防备,举刀一挡,两柄大刀相交,火花四溅。
“李如靖!你反了不成?!”
“你去死!”李如靖又是一刀挥下。
两人长刀相博,打得虎虎生威,却是不相上下。
孙可旺怒吼道:“你他娘的真要杀我?二十年的兄弟情义,我救过你多少次?你命都是我的,你杀我?为了两个才认识的书生杀我?!”
“嘭”的一声,李如靖终于被他一脚踹开。
两人对视着,眼中各有怒火狂烧。
孙可旺的怒气却也不比李如靖小,又吼道:“父皇连妻儿都杀了,为什么?大敌当前,不如此不能提振士气!你军中带两个主张投降的书生,我杀他们怎么了?
你现在在做什么?是对我不满还是对父皇不满?当初父皇把你捡回来的时候,你饿得就剩半口气,他教你武艺,对你恩赏不断。你就这样?忘恩负义的白眼狼!”
“你闭嘴!”
李如靖紧紧握着刀柄,手中力道似要把刀柄都捏碎。
本来,他巨大的怒意没有别的东西能拦住,偏就是张献忠重如泰山的恩情又狠狠压下来。
这两种情绪在他胸中碰撞,让他感到无比的痛苦。
孙可旺似乎是故意的,冷冷看着李如靖的反应,眼中满是讥讽。
见李如靖不再动手,孙可旺放缓了语气,又讥笑道:“我知道,你怕了,你害怕楚军,想要投降,这才笼络那两个书生。但你想投降你就自己投降好了,不要带着父皇,毁了他一世英名。”
李如靖咬着牙没说话,他说什么都只会让孙可旺更得意。
孙可旺又道:“要不这样,你反正觉得这一仗打不赢,你就去尽情享受,等你父兄在前面拼命,养你一辈子。”
“有一天你死了……”
李如靖终于开口,抬起刀指向孙可旺,缓缓道:“你死了之后,什么都不会剩下,人们会踩着你发烂的尸体唾弃你。但孙知新、胡敬事和你不一样,就算他们今日死了,他们的志向与抱负也会永存。”
“哈批,你蠢透了。”孙可旺道。
李如靖已转身走了。
孙可旺冲着他的背影又大骂道:“你蠢透了!”
~~
与此同时,王珰正对着洪承志絮絮叨叨说个不停,他需要借此来平复心情。
“我真是受不了了,今天山上那块大石头掉下来的时候,我正问唐节这次去四川危不危险,他说一点都不危险。然后轰的一声,那块山石就掉在我面前,吓死我了。你知道唐节什么反应吗?他哈哈哈哈笑个不停,跟有病一样,他还说什么知道吗?‘哈哈哈,这都砸不死老子,运气太好了,这次又要打大胜仗’,他管这叫运气好诶?我们差一点就被砸死了,他管这叫运气好,我真的……”
洪承志是个很好的听众,由着王珰说,始终脸带微笑。
王珰又道:“我真的很不喜欢山,路也难走,脚也磨破了,蛇也多,山上还要掉石头下来……你看,京城里就没有些危险的东西。”
说到这里,他长叹了一口气,又道:“你说,孙先生他们为何就不肯到京城去呢?笑哥儿都说了,让他们在京城著书立传,安安稳稳的,那日子多好过啊。平时还可与我多来往,想想好。也不知他们是哪根弦搭错了,就是不肯来。”
洪承志转头看向马车外。
此时马上就要入川了,道路旁的许久不见人烟,偶尔能看到有些骷髅,像是石头。
“他们当然也知道去了京城日子会好过很多,衣食无忧。但……”洪承志想了想,道:“卑职在晋王身边护卫时,听晋王说过一些话。”
这句话莫名其妙的,王珰听得不知所以,问道:“什么?”
“晋王说他也不是神仙,就算是神仙,也渡不了世人。若这天下只指望少数人来负责,这天下就该亡了,哪怕这个人是晋王。”
换作是王珰不说话了,他就不爱谈论这些东西。
洪承志却是闭上眼,回想起了临出发前王笑对他的叮嘱,还有那些腑腹之言。
“晋王说他也有很多无奈,也有很多妥协,他与皇家、与士大夫、与将门结姻,有很多很多事不能做到,反而恰是孙知新、胡敬事他们,能做到那些晋王做不到的事。”
王珰道:“我就不懂,做事做事,你们为何都喜欢做事?”
“因为我们不像五公子那样幸运,生下来便有吃穿、有书读,我们若有好看的妻女姐妹走在路上被权贵看到就会有灭门之祸,我们若遇到荒年收成不好就要典卖我们的田地典卖我们的妻女姐妹,我们若惹得地主老爷不高兴就要任打任骂……就算是这样,我们还是活不下去,逃荒逃着逃着,就成了路边的枯骨,恃强凌弱之人一刀就能杀了我们。”
洪承志说到这里,又道:“我的兄弟姐妹都没能活下来,相比起来我很幸运,我十四岁那年快饿死的时候,晋王来了山东,我得以入学堂读书,每日有了粮吃,后来还成了晋王近卫。
我就想,那别人有没有这个幸运?也许……孙先生他们不是喜欢做事,只是希望让更多人也幸运一点。”
王珰又问:“那他们到底要做什么……连笑哥儿都做不到的事?”
“五公子知道桃花源吧?‘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所谓‘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是因为没有一个高踞百姓头上盘剥统治的王朝……他们要建的,就像是桃花源。”
“那这不是乱来吗?”
“是乱来,所以晋王没有纵容他们,而是让我随五公子来了。”
“你说的这些,不是相互矛盾的吗?”
“矛盾总是要有,但晋王总能解决矛盾不是吗?”
王珰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又问:“你到底是来做什么的?”




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第1085章 战蜀中
唐节也不懂王笑为什么派王珰和洪承志跟着自己。
但他也懒得去搞懂,他这次来,就是来打败张献忠的,其余事不论。
“这一仗,我必定要胜。”
“不然呢?晋王把大军交给武定侯,盔甲、火器、粮草远胜献贼。这要是还打不赢,武定侯你就太丢脸了吧。”
说话的是张光第,正骑着马与唐节并排而行。
他是张光耀的弟弟,今年刚从讲武堂毕业。
以张光第的军职本是不该在中军参谋的,但唐节很早就认得他……或者说张光第还帮唐节补习过功课。
总之唐节就喜欢把这小子带在身边,虽然张光第偶尔总喜欢与他拌嘴。
“闭嘴,老子提拔你不是让你嘲讽我的。”唐节道,“是让你来给拾遗补缺的。”
“武定侯竟还会用‘拾遗补缺’这样的成语,早非吴下阿蒙矣。但你这是调用我,而非提拔我。我也不是在嘲讽武定侯,只是陈述事实尔。”
“小崽子你好多废话,说说这一仗要怎么打。”
“首要关键就是晋王千叮咛万嘱咐的,万不得让将士们饮用生水。”张光第道:“此事早在军规里都说了,偏偏如今天气渐热,北方兵卒不耐南边闷热,又见蜀地溪水清澈,贪凉躲懒,误食了带着虫卵的水,致使体内幼虫滋长,入侵内脏。
秦帅便是如此,此番若非宋大夫马不停蹄奔至巴东,他一世英雄便折这小小虫卵上了。武定侯知道吗?据说宋大夫从秦帅体内取出这么大……这么大的玛蝗,三只。”
唐节目光瞥去,见张光第手指张得老大,微觉瘆人。
他却还是冷笑一声,道:“老子不耐听你说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小事吗?王师本是一路所向披靡,就因这小事,不得不临阵换帅,才让武定侯你有此机会建功立业呢。”
“知道了知道了,啰嗦。”
“其次,击败张献忠不难。”张光第又道:“若真是大军排开对战,两轮火铳、手雷,反贼们必要溃败,难的是打败他们后如何避免他们到处流窜。”
“那真是很烦。”唐节道,“老子以前就到处流窜,从不与官兵正面鏖战。”
“是啊,张献忠兵马来去如风,一日夜踔数百里。其来也如风雨之骤至,其去也如鬼蜮之难知。故而能肆掠天下,官兵不能奈何。”
唐节当然懂这些,王笑之所以派唐节来,就是因为他是当今楚朝将领中最懂张献忠的人。
但懂归懂,要唐节说的话他说不出来,听了张光第的话,不由点头道:“说得不错。”
“这不是我说的。”张光第道:“这是我们出征前,晋王对我们说的,武定侯当时没听到吗?”
“是吗?”
“是啊,总之献贼来去如风,避实就虚。而我们若不能一战全歼他,把战线拉长,就会被漫长的补给线制约,被他拖着走,要围困也围困不了他。而且我们对地势不熟,肯定是追不上他的。”
唐节道:“你小子尽是废话,说的全是老子知道的,我只问你怎么办?”
张光第道:“参谋部不是给了武定侯战略吗,堂堂正正布局四川,压缩张献忠的流窜范围,只是费时费力……”
唐节愈发不耐烦,睥睨了张光第一眼。
“没能耐你就滚一边去。”
张光第会心,也不再卖关子,笑道:“我这里有另一条险计,简单、直接,武定侯想听?”
唐节道:“老子不爱打那种复杂的仗,老子打仗,就要这种简单、直接的,干他!”
~~
张献忠也打算直接干翻唐节。
早年间他与唐节打过交道,认为唐中元这个儿子很像自己,都是没那么多弯弯绕绕的暴烈性子。
张献忠在七月便驻军在顺庆府广安州,每日派探马打探楚军军情,得知唐节已赶到巴东,接管秦山河所部楚军。
除了这一路,楚军还有另一路兵马从汉中而来,由史工率领,走金牛道直逼成都。
张献忠有两个选择,一是放弃四川,南下云南,如此便相当于放弃帝王霸业,改回流寇的老本行;二是击败唐节、史工两路大军……这看起来是很难的事。
原本张献忠还是更倾向于流窜云南。
他杀掉妻儿,一方面是示决绝之意不假,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方便逃窜。
但渐渐的,张献忠发现,唐节兵马并不多。
楚军一路破巫山、奉节、云阳,但每个州县都要留下兵马留守,等到万州时,唐节不过只有一万兵马。
消息传来,张献忠转道云南的心思便淡了一些。
接着,仿佛如上天眷顾一般,一个好消息传来。
西北方向,李如靖从成都火速支援剑阁,于剑门关与楚军苦战,终于重挫史工部。拒楚军于剑门关外。
张献忠大喜,意外虽然意外,但丝毫不认为这消息有假。
一则李如靖向来用兵如神,能有此战果也是正常,二则金牛道、剑门关本就是天险,楚军打不下来也是正常。
局面至此,张献忠逃窜的心思更淡。
义子能重挫楚军,没道理他自己反而要被唐节这个晚生后辈退吓。
但要怎么打败唐节,张献忠还没想好。
直到七月二十六日他方才得了个机会。
当时张献忠正在营中发脾气,因嫌天气闷势,他把皇冠、龙袍脱了摔在地上猛踩,光着膀子大呼:“他娘的,老子还是这样舒服。”
正有探马入营禀报,说是打探到楚军在渠江上游偷偷渡河。
张献忠一听,依旧是光着膀子,领了老营骑兵便往上游袭卷而去。
这般风风火火的个性看起来莽撞。
但这二十年来,楚朝官兵却远远比不上张献忠善战,楚朝官兵每次都在优柔寡断、互相推诿中贻误战机。
相比那些蠢才,张献忠这种说干就干的果断作风就显得极富大将风采。
至于楚军也许有诈?
张献忠怕个屁!
任他三十六计、孙子兵法,在他这里只有一句话。
——马快,可破!
~~
待西军骑兵冲到渠江上游的大石垭附近,他娘的果见楚军正在偷偷渡河。
那边唐节的四千中军都已经到河西了,河东只有铳兵与炮兵。
“儿郎们!杀光他们!”
张献忠当即大喝,命令兵马冲上去。
他这边匆忙出阵,带了两万老营精骑,五倍于敌,何惧之有?
只见对面楚军阵中一员大将策马出阵,领小股兵马迎了上来。
张献忠远远望去,见果然是唐节。
他不由大喜,心说这一战大家都是火爆脾气,正可痛痛快快大战一场。
唐节却不是来大战的,而是亲自断后,掩护渡过河的兵马往北面退去。
“追!”
“陛下,楚军是否有诈?”
“诈你娘!老子还不懂那小子吗?!”张献忠破口大骂道。
“统统给老子追上去,干翻他们……”




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第1086章 张黄虎
四川这个地方是个盆地,四周都是山。
楚朝两路大军,一路从西北方向走蜀道,一路则是从东面沿长江逆江而上。
李如靖把史工挡在剑阁,而张献忠应对唐节最好的办法本来应该是在荆州就把人挡住。
但一开始,秦山河还没等张献忠反应过来就攻下荆州入川了,如果不是他病了一遭,此时张献忠已经在逃往滇南的路上。
之后,楚军统帅换成了唐节,这给了张献忠反应的时间,而当他决定和唐节干上一仗,局势就已成这样,楚军已经进入四川盆地了。
这本来是个坏事。
但今天,张献忠却把这个坏事变成了好事。
反过来想,他已经把楚军引诱至四川这个大口袋里了,正好一战歼灭!
诱敌深入,半渡而击……妙计本天成,顺手偶得之。
1...520521522523524...53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