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姑翾楚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大唐长公主
翾楚说:“可是很多人都想要马上记得改变命运,如果一下子得不到回报的话,非要等到来生去,打消了不少人的余地,因为谁知道来生有没有这辈子都活得虚无缥缈,死后是什么样子,谁又知道了。”
吕洞宾笑道:“广积阴德,命运必转。”
翾楚说:“哦真的假的”
吕洞宾笑道:“阴德,即上德;阳德,即下德。上德之人,人前背后言行一致,不欺暗室,不愧屋漏,可以“慎独”。下德之人,行善功利心重,斤斤计较,念念不忘,是小善。至于虚情假意行善,做做表面文章的,那就是伪善了,所以《道德经》说:“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翾楚笑道:“呵呵,怪不得许多圣贤先人告诉我们,积阴德、积善果,那永远都是你的,别人是偷不去、抢不走的。”
吕洞宾笑道:“你阴德积得久,积得多了,后面的福报也大,甚至还会福泽你的子孙。所以我们做些好事,最好不要宣扬自已,故意让别人知道的道理就在这里。阴德不是为了自己而做的善事,这样得的福报才大。积阳德别人知道了,善德不如阴德积得住和留得住。如果修心、修行不够,或造点小恶,随修随报,到后来好的善果就没有了。所以只有多积阴德,德才能积得住,也留得住。俗话说:“人做善行,人做善事,天地良知,必有福报”。所谓的善行善事,指的就是积德。人积德越多,福报也就越大。”
翾楚说:“呵呵,反正我不知道,但是历史上的现在很多有钱人都是,钱财聚集到一定程度都会回馈社会……”
吕洞宾笑道:“那是他们已经知道,老天不会让一个不懂回馈自然的人一直聚财的!”
翾楚说:“呀!真是这样,小商没有大心怀……”
吕洞宾笑道:“《太上感应篇》说:“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一个人命运的好坏,与平常自心的善恶与积德结缘有关。修善积德,就是为自己创造善因善缘、获福灭罪的机会;祸稔恶盈,就是为自己造作恶因恶缘、轮回受苦的因缘。古训言:“立荣名不如种隐德。”创造好的荣誉、高的地位、不如培植阴德。所以在很多情况下,要改变命运,就看你如何积阴德了。”
第七百四十五章:生而为人,修仙也有责任
翾楚说:“师父,既然阴德修来世,阳德修今生。阴德绵延子孙及后世修为,阳德今生盛名抵消福报,那我可不可以理解为,这阴得就是长长久久修的长久的,阳德却只是暂时的吗比较短暂!”
吕洞宾笑道:“呵呵,孺子可教也,徒儿今日又精进修行了不少……”
翾楚说:“大众印象中的道人,都是衣袂飘飘、归隐成仙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形象。随着道教文化的复兴,以及当代社会中工作生活压力的加大,有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向往去过一种遗世独立的世外隐仙生活。道门经典中提到,人间是一个五音苦爽的社会,若长久浸y在其中,人们就会迷失了自己的本性,从而只能在**之河中沉沦,难以找到超越困难和生死的法门。由此,道教的神仙形象以及修道者淡然世间的态度,遂成为诸多红尘众生的向往。”
“师父对此有何看法”
吕洞宾笑道:“然而,修道并不是对红尘世俗的逃离,也并不是用琴棋书画诗酒花等物件,堆砌出来的意象。很多人认为的逍遥,仅仅限于在繁杂的生活中品一杯清茗、在西装革履的工作中着一身汉家衣裳、在鱼肉饱腹的间隙吃一点农家野菜。”
翾楚说:“对对对,很多人单单自己享受这一份,闲适的生活还远远不够,还要在朋友圈中配上,几句淡雅的诗文,看着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人们给予的点赞,心中才能逐渐找到一种满足感。我们这颗本来清静自然的心,是什么时候开始被外在的形式感给困束住了呢真正的修行,从来都不会在乎嘴上的滋味和身边的人情。”
吕洞宾笑道:“不是不珍视这些,而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立场和感知,我们从来不能要求大众皆有同一追求,也没有必要把自我的赏识和满足建立在他人是否认同的基础上。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从入世的角度看是无可厚非的,道家的入世精神,也正在于要使更多人能在滚滚红尘中找到安定和知止的富足。”
翾楚说:“不论是拍照发朋友圈的伪精致,还是抱着一腔济世度人的热情,重要的是自己首先,可以在这样的生活方式中发现安然自得的乐趣。他人的赞同与否,并不会改变你的初心。能够与自我的**之心、烦躁之心、执念之心和分别之心握手言和,才是修行真正要做的事情。心中充满了平静,才会把一切人间事物都附加上欢喜和美好。因为修行不在世外,而在于生活中的日常。”
吕洞宾笑道:“明白了以上这一点,自然也就明白道家所求的修真,是该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去努力。道教虽然以出世隐修为人熟知,但若是没有一番世间法,又该从何而出呢出世以入世为基,唯有先做好人间法,才能进一步去谈论修真。”
翾楚说:“师父,好多说修仙了,不看破红尘了,又离家出走了,这种的对不对呢他抛开了社会责任,抛开了一个作为人的特权,生而为荣难道就是抛弃家庭,不负责任,还美其名曰为修仙……”
吕洞宾:“自古以来,世上没有不忠不孝的仙人。道教提倡的是,人们在面对红尘人间的各种纷繁琐事时,要始终能够保持一颗安宁平和的心,既要肩负起应该承担的责任,同时也不要产生过多的妄想和欲求。因为一切所得到的,都源于你曾经种下的因;一切你期望拥有的,都取决于你当下是否努力付出。
即便是以逍遥神仙为例,道教中的神仙也从来都不是简单地隔绝人寰,而是在世的时候用自己最大的能力为百姓苍生谋求了福祉,如悬壶济世的药王,把人间责任落到实处,才是一个修行人最该去做的事情。”
翾楚笑道:“呀!师父说的好,我就觉得不是说看破红尘就可以丢下责任,生而为人,就得行驶人的权利和责任,照顾好亲人家庭,再修仙……”
吕洞宾笑道:“徒儿说的对,如果大家都去深山中躲着修炼,那家人亲情都如何负责呢真正的修仙就像药王孙思邈那样,不仅是把家人照顾好,还要照顾好天下人命的责任啊!”
翾楚说:“而反观当下,很多对世外隐修充满渴望的人们,其一方面在抱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苦难,一方面又不愿意为了改变当下的困境而付出努力,这反倒会为自己的身心造成矛盾。在求之不得和无法出离之间的纠缠,才是真正的人生苦楚。”
吕洞宾笑道:“南华真人庄子曾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心斋”,即心中不染尘杂。如同我们的身体长期吃各种食物而逐渐昏聩一般,人们的心灵本来明净,却因为总是生起各种各样的妄想而最终迷失了本然真性。所谓心斋,便是给心灵做一次斋戒,使之忘却诸多**。忘,即是亡心。道教有一句话叫“人心死,道心生”,是说只有使妄想之心死去,才能开始以道心观世界。届到那时,你所能体悟到的逍遥便如九天之上的鹏鸟一般自由,而非只是把清静限制在有形物质的相待中。”
翾楚笑道:“假精致的修行,不过只是初始;待到你以道心去看,见得世上万物本来齐一、无我无他,于是何必要产生占有、忧愁和苦恼呢”
吕洞宾笑道:“哈哈哈,徒儿果然,不愧是我的徒弟,思想上就是悟性好,假以时日,必能重登仙班呀!”
翾楚笑道:“多谢师父夸奖……呵呵……”
吕洞宾笑道:“哦呵呵,今日怎么说话又如此客气了,跟师父说话还这么客气,真是让我想象不到啊,莫不是你今日有什么事情还是对师父有什么改观”
翾楚笑道:“呵呵,也没什么,就是突然觉得好像,和师父聊天说这些事情得到共鸣了,一下子觉得自己认为是好的,事情都得到了印证就很开心,有一种找到知己的感觉吧!”
第七百四十六章:忘却执念
吕洞宾看一眼翾楚笑道:“哈哈哈,不是一家人,不进一个师门呀!你若是不崇拜师父,又怎么会跟着师父修道呢!”
翾楚笑道:“呵呵,反过来就是师父收我为徒弟的时候,也是这样想的,如果师父不把我当成志同道合的,能够接受师父的思想的人,恐怕也不会收我为徒吧!嘿嘿……”
碧玉簪笑道:“哈哈哈,俗话说的好,有什么样的师父就有什么样的徒弟,主人你就恰好,和师父脾气相投呢,有的时候连行为举止都有点像了呢!”
翾楚笑道:“真的假的,呵呵,不过想来也是,师父的徒弟,整日里耳晕目染,怎么着也能学会师父的招牌动作吧!”
吕洞宾哈哈笑道:“哈哈哈,学师父做什么,一个男人,还是有机会学学一些女仙吧!哎呀,这样算去你最舒服的一个老男人,你要记住,岂不是像男人一样的行为,却忘了女子的矜持”
翾楚笑道:“呵呵,师父行为举止潇洒大方,特别是步罡踏斗的时候,就好像神仙一样,仙风道骨,玉树临风,呀!玉树临风,就是照着师父这样的行为举止来的吧”
吕洞宾被翾楚夸的飘飘然,心
道,这丫头莫非是在这里跟自己说的甜言蜜语,肯定是有事要给自己下套呢
吕洞宾笑道:“呵呵,徒儿今日甜言蜜语,怎么又有什么事来求师父”
翾楚心想,呀!师父果然是了解自己,看样子师父今日心情好,呵呵,不如趁机问问师父,一些自己心里的迷惑。
“呵呵,师父,呃,你怎么就这么聪明呢呵呵……”
吕洞宾笑道:“你这丫头,有什么话就直说,自己怎么怎么突然就扭扭捏捏的了”
翾楚笑道:“师父,你看我现在也大了,有些你该告诉我的该让我知道了吧”
吕洞宾笑道:“哦什么事”
这丫头执念太重,这怎么办,难道又想问天狼星君的事情了
翾楚笑道:“师父,你说聚魂术啥时候教我呢”
吕洞宾笑道:“呵呵,等这把剑炼好之后,我就教你……”
翾楚激动的跳脚道:“呀!师父,你太好了,太棒了,居然肯教我聚魂术哈哈哈,太好了,师父好牛……”
吕洞宾笑道:“师父肯教你聚魂术,也是觉得你长大了,该是你的命运你自己可以掌握了!不过要写学会纯阳剑法,不然师父不放心你闯荡三界……”
翾楚心想,呀!师父这样说,莫非是默认了,或者说,同意自己上天入地去救天狼星君了吗呀真的是没有想到,师父居然还有这样一天,开窍的一天。
“哈哈哈,师父你开窍了呵呵,呃,师父,我的意思是,你看徒儿我开窍了”
吕洞宾笑道:“哈哈哈,你这鬼灵精,修真悟道,放下执念,净心悟道,以得智慧!《道德经》开篇讲:道可道,非常道。道是无处不在的,天地始有,即有道。”
翾楚说:“可是“道”究竟是什么呢物质还是精神的老子没说。我们只知道道是无时无处不在的。”
吕洞宾笑道:“你悟到什么,什么即为道,个体不一样,道的属性也就不一样了。所以道是无常的,即不是永恒不变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不管你悟到了什么,是意识层面的也好,语言层面的也罢,这都是普通的道,有属性的道,而非“常道”。常道应是永恒不变的道。所以道也是有“常”的,即永恒不变的。《道德经》第一章第一句就蕴含了哲学里讲的辩证法,继续往下读的话,你会发现,若无“辩证思维”,无法理解《道德经》。除了辩证思维,还需净心,放下执念,即放下意识里旧有的一些观念,以一颗婴孩之心去观“道”。”
翾楚笑道:“怪不得很多人从小修道呢!”
吕洞宾:“跟年龄无关,跟心境是否干净有关,有人在《道德经》讲堂里听完了第一章的讲解后,反而云山雾罩,更不明白什么是“道”,什么是“名”,我想就是没有净心,受旧有观念的牵制,受意识的羁绊,所以“道”在眼前而不识。”
翾楚说:“记得《倚天屠龙记》里有这样一个情节:张三丰闭关悟出一套太极拳法,传授给张无忌时,张无忌边学边忘,学完后就忘了大半,再一细想,几乎全忘了,原以为自己太笨,谁知张三丰说忘得好,悟性极高的人方能如此。只有不拘泥于固有的一招一式,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以无招胜有招。读《道德经》也须如此,恰如学张三丰的那套太极拳。”
翾楚道:“曾与一友人聊天,引用了《道德经》第十二章里“五色令人目盲”之语。我理解的“五色令人目盲”,即缤纷的色彩让人眼花缭乱,视觉不明。并立即将之与我认识到的现实联系起来,灯红酒绿,物欲横流,常常让浮躁的心辨不明方向,看不清世相的本真,所以我们对世界的理解,犹如盲人摸象。他说,当我将我对这句话的理解讲给师父听,师父说我的理解只是皮毛。然后她引经据典地给我讲了一通。这样的对话有过两次,奇怪的是,平日里所讲的我都能听懂,唯独讲到对这句话的理解,我听后就忘了,一点痕迹也没留下。”
吕洞宾笑道:“这个“忘”异于张无忌的“忘”,张无忌是忘了招式,招式只是一个载体,记住了其中蕴含的“道”。我是什么都忘了,纯粹没懂,其实并非这句话有多难理解,就是没听进去。究其原因,我对这句话有了先入为主的理解,并且认为自己的理解是符合实际的,是正确的,只有放下这份执念,才能听进师父的话吧。由执念,让我又想到了一句话:欲念在哪里,道就在哪里。你想成为名师,这就是道的方向,就去悟名师之道;你想成为富商,就去悟富商之道。”
较高的境界莫过于能开启大智慧,使之在生活中如鱼得水,又如水利万物而不与之争。所以,适当的放下执念,净心悟道,以得智慧。
第七百四十七章:修神仙
翾楚心想,师父又想借机说自己了!可是总不能别人救我自己,自己却不管别人死活吧!
翾楚打岔道:“师父,道教与修神仙到底有什么关系”懒得听执念。
吕洞宾笑道:“道教离了修神仙这三个字就变成世俗化的东西了,神就没有了,神性就丧失了,凝聚力就荡然无存了。它只是茫茫宇宙中沉浮的一个波浪一样,和一个商店,一个学校,一个医院,没什么区别了。”
翾楚说:“那照师父这样说,道教就是为了修仙的了不过神仙之说,好像也确实是,我们中国人才心心念念的……”
吕洞宾笑道:“道教与“修神仙,殿堂的一些布置,包括整个庙院各个殿堂之间的格局,有一个非常严密的次序。这个次序犹如人间的等级一般,是森严的。这也是为什么一些新修的道观,尤其是企业老板捐资出于某种利益考虑而修成的道观,即便再金碧辉煌,或者投资很多,进去之后感觉到别扭、不自然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它失去了教化功能,或者是内在的仪范丢失掉了。整个的宫观它的格局简而言之就是神明的家,就是在模拟天宫。”
翾楚狡黠道:“呵呵,师父,既然是大神仙,那神仙在天上的住所又是什么样的呢”
吕洞宾笑道:“上次为师,不是带你去了药王殿,就是那样的……”
翾楚说:“可是天上的皇帝,公主住的是什么样的呢”
吕洞宾道:“神仙在天上的住所是什么样子,人间的宫殿就是仿照它的样子去做的。我们念的经,先天之文,云篆成文,我们诵的韵不是哪个人创作的,而是天上的仙乐。道士穿的衣服我们叫“天仙洞衣”,也不是人间哪个服装设计师设计的,也不是哪个才华聪明很高的人研究教理教义,搞了一套服装,而是天界的仙人穿的就是这样的衣服。”
翾楚说:“我们朝礼圣容,念诵祖师的经典目的就是为了得道成仙。有记者问了一个问题,说道教的未来你怎么看有什么建议。从一个老道长的角度。玖爷答了这么一句话:道教的未来就是修神仙。后来又问,你自己这一生对于自己有什么样的一个打算,老道长的答复仍然是那三个字:修神仙。”
“可是师父,凡人当如何“修神仙”
吕洞宾笑道:“道教离了这三个字就变成世俗化的东西了,神就没有了,神性就丧失了,凝聚力就荡然无存了。它只是茫茫宇宙中沉浮的一个波浪一样,和一个商店,一个学校,一个医院,没什么区别了。之所以千年百年它能够一直不动,不是因为外在的东西,不是因为外在这些有形的东西,而是因为“信仰”。这个信仰包含两个层面,一个是对于神仙历代师真的存在坚信不疑,这一点不存在讨论。学者可以去讨论,可以去研究,找史料,但是对于一个道教徒而言,无论是居士还是道士,相信神仙历代师真的存在,是前提。但这还不能完全称之为“信仰”,这只是初步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