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姑翾楚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大唐长公主
萧天枢心想,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它以“得道成仙”为基本信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幸福观。千百年来,道教以“知足常乐”相号召,把保重身体、快乐地活着放到了教义的第一高度,其对生命的热爱形成了道教幸福观的鲜明特点。
另外道教认为,人的身心是相即不离的,那么,幸福感也有赖于身心和谐。造成人生痛苦的原因,既有身体上的病痛,也有人过度的——嗜欲。嗜欲为万恶之源、百病之根。一个人若嗜欲缠身,在生活与工作中必然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久而久之,积劳成疾,就会损害身心健康。道教的幸福观也是围绕着人对“”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才能使身体的无痛苦和精神的无纷扰而展开的。
那道教看到,人生活在世俗社会中,整天不得不面对着各种物质诱惑。当色、声、味、觉等外界诱惑纷至沓来时,人若经不住诱惑,就会沉溺于身体感官的享受之中。当人久观五彩缤纷的颜色,就会眼花缭乱,最终损害视力;久听娓娓动听的音乐,就会嗡嗡耳鸣,最终损害听力;久享山珍海味,就会食欲不振,最终胃口不好;醉心于驰马行猎,就会心灵放当,最终神志发狂;迷恋贪图珍贵的财货,就会产生图谋不轨的心思。
萧天枢说“祖师爷,哪些历史上吃丹药早早死去的皇帝怎么解”
吕洞宾笑道“凡夫身为物累,心为物役“凡夫不能守真,无杜遏之检括,爱嗜好之摇夺,驰骋流遁,有迷无反,情感物而外起,智接事而旁溢,诱于可欲,而天理灭矣,惑乎见闻,而纯一迁矣。心受制于奢玩,情浊乱于波荡,于是有倾越之灾,有不振之祸。”人的随着感官享受而膨胀起来,导致名利心生,好恶心生,是非心生,色雨心生,若得不到一一满足时,轻者会让人感到不快乐,甚至痛苦;重者则会使人五脏六腑不安,神智昏乱,疾病丛生,以至衰退而死!”
道教将老子所提倡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为人生幸福的原则,要人保持言行淳朴,减少私心杂念,降低对声色犬马、功名利禄的追求,合理地控制自己的,适度持中,既不纵欲,也不禁欲,以求获得“恬愉澹泊”的幸福感。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对功名的崇尚,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进而促进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对利禄的重视,则可以满足人对物质利益的需求,推进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
吕洞宾又说“从消极的角度来看,人若过度地追求功名利禄、过度地沉溺于饮食男女、声色犬马之中,则无益于身心健康。正如《老子》十二章所说“驰骤田猎令人心发狂”,若长期沉溺于物质、感官享乐和男女之爱中,就会对身心健康产生危害;若过度追求名声权力,就会招致意想不到的祸患,故曰“祸莫大于不知足”,只有安贫乐道才能获得幸福。”
因此,在道教看来,只有仙士才能摒弃声色等感官享受,不慕功名利禄等虚荣,而是以静除烦,以静制怒、以静去热、以静定意、以静养生,在静中追求与自然之道相契的精神境界。
东晋道教思想家葛洪在谈及修仙之法时,将恬愉澹泊的生活作为学仙的起点“学仙之法,欲得恬愉澹泊,涤除嗜欲,内视反听,尸居无心。”人要修成神仙,就要抱着“少私寡欲”的心态,目光内视丹田,两耳不闻外声,只有身心淡默恬愉。“人能淡默恬愉,不染不移,养其心以无欲,颐其神以粹素,扫涤诱慕,收之以正,除难求之思,遣害真之累,薄喜怒之邪,灭爱恶之端,则不请福而福来,不禳祸而祸去矣。”
由此,葛洪进一步推论“求长生,修至道,诀在于志,不在于富贵也。”富贵的生活反而会妨碍人的修道。只有安贫乐道,抑情养性,才能使心静而神凝,神凝而气聚,气聚而精生,在身心健康之中达成道教所追求的“得道成仙”的理想。
萧天枢心想,对呀!世人常说丹药至人死,可惜世人都是贪欲过剩,又有几人是真心,修练成仙,真心修成至诚至信的大道无为之心呢!
如若不是,岂能只巴望着修仙丹药的,长生不老,还要去贪恋尘世之美,本来就不是能相提并论的,得此失彼,必得不偿失!
哪里又有人同时得到心中所想的所有事呢!人生就是让人体味酸甜苦辣,然后才能看透世事。
。
第三百七十五章:不在富贵,决在志
萧天枢说“《道藏》中所收录的种种神仙传记就可见,虽然每个修道者成仙的方法与途径不同,但“少私寡欲”、“安贫乐道”却是一种共有的精神。据《汉武帝内传》中说,西王母、上元夫人曾夜降汉武帝宫内专门告诫他说“五浊之人,耽酒荣利,嗜味色,固其常也。且彻以天子之贵,其乱目者倍于凡焉。而复于华丽之墟,拔嗜欲之根,愿无为之事,良有志矣。”你虽有长生之志,但如果整天沉溺于酒色之中,恣情纵欲,乱过甚,杀伐无度,即使贵为天子,也无法得道成仙。他若愿行无为之事,就必须下大决心来“拔嗜欲之根”。”
吕洞宾笑道“呵呵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可人若是想要突破这种被命运束缚之道,就要逆天而为……”
萧天枢激动道“我知道,就是人的七情六欲,痴心妄想,和贪心不惑都是天生的,逆天就要逆天生之道,嗯,是大部分人都做不到的!”
吕洞宾笑道“哈哈哈,正是此礼,葛洪在《抱朴子内篇论仙》中分析秦皇、汉武为什么好养生之道、成仙之法,却不能得道成仙时也认为仙法以“静寂无为”为特点,需要修道者保持“少私寡欲”的心态。然而,秦皇、汉武无节制的与贪心,无休止地辟地拓疆与开发索取,不仅使自己的身体充满着臭腥,而且也给天下百姓带来了残酷的战争、悲伤的血泪和无尽的灾难。他们的种种做法都与少私寡欲、不尚浮华的仙法不符,怎么可能长生成仙呢”
萧天枢说“道教强调通过修道而获得幸福,其中也有一些不符合现代人生活要求的成分,但道教所说的幸福既包括快乐,也包括精神快乐,是身体健康、精神愉悦和德行至善的融合,这种将快乐视为人在生命道路上的精神状态,幸福是人在生命成长过程中,通过努力感受到人生理想的实现而获得的一种满足感,这点值得现代人重视。”
萧天枢说“祖师爷,若然我们要成仙,岂不是要舍弃这七情六欲的身体么”
吕洞宾笑道“道士得道后可遗弃而仙去,或不留遗体,只假托一物(如衣、杖、剑)遗世而升天,谓之尸解。尸解方法火解、水解、兵解、杖解、剑解。”
《后汉书王和平传》李贤等注云“尸解者,言将登仙,假托为尸以解化也。”《无上秘要》卷八十七云“夫尸解者,形之化也,本真之练蜕也,躯质之遁变也。”故又喻之为“蝉蜕”,“如蝉留皮换骨,保气固形于岩洞,然后飞升成于真仙。”但《洞真藏景灵形神经》又云“尸解之法,有死而更生者;有头断已死,乃从旁出者;有死毕未殓而失骸者;有人形犹存而无复骨者;有衣在形去者;有发既脱而失形者。”可知失去骸骨或仅留骨或衣者,皆称尸解。尸解之说在汉代十分流行。
《仙苑编珠》卷下载“倩平者,沛人也。汉高卫卒也。得道,至光武时,不老,后托形尸,假百余年却还乡里。”《抱朴子内篇论仙》引《汉禁中起居注》称李少君病死,“久之,(汉武)帝令人发其棺,无尸,唯衣冠在焉。”葛洪曰“按《仙经》云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今少君必尸解者也。”又称费长房、李意期“皆尸解者也”。尸解!可遗弃而仙去!
萧天枢说“那这么说,道教认为道士得道后可遗弃而仙去,或不留遗体,只假托一物(如衣、杖、剑)遗世而升天,谓之尸解。尸解方法火解、水解、兵解、杖解、剑解。”
吕洞宾笑道“哈哈哈,确实如此,每种尸解又有不同方法……”
萧天枢说“怎么不同呢莫非各种方法还有不同解释和说法吗”
吕洞宾说“例如,火解《无上秘要尸解品》云“以药涂火炭,则他人见形而烧死,谓之火解。”《云笈七签》卷八十五《太极真人飞仙宝剑上经叙》也称“以录形灵丸涂火炭,则他人见形而烧死,谓之火解。”
2水解
《道迹灵仙记》说“段季正,隐士也,晚从司马季主学道,渡秦川溺水而死,盖水解也。”又称“王进贤者,琅琊王衍之女也。遭石勒略……赴黄河,自誓不受辱,即投河中。时遇嵩山女仙韩西华出游,……救而度之,外示沉没,内实密济矣。”
3兵解
《无上秘要》卷八十七和《云笈七签》卷八十五《太极真人飞仙宝剑上经叙》皆称“以一丸和水而饮之,抱草(一作木)而卧,则他人见已伤死于空室中,谓之兵解。”
《云笈七签》卷八十五《王嘉兵解》称,陇西安阳人王嘉及二弟子为姚所杀。姚苌“先使人陇右,逢嘉将两弟子,计已千余里,正是诛嘉日也。嘉使书与苌,苌令发嘉及二弟子棺,并无尸,各有竹杖一枝”。
4杖解
《云笈七签》卷八十四引《赤书玉诀》云“当取灵山阳向之竹,令长七尺有节,作神杖,使上下通直,甘竹乃佳。书黑帝符著下第二节中,白帝符第三节中,次黄帝符第四节中,次赤帝符第五节中,次青帝符第六节中。空上一节以通天,空下一节以立地。蜡封上节,穿中印以元始之章,又蜡封下节,穿中而印以五帝之章。绛文作韬,长短大小足容杖。卧息坐起常以自随……当叩齿三十六通,思五帝直符吏各一人,衣随方色,有五色之光流焕杖上,五帝玉女各一人合共卫杖左右。微祝曰‘太阳之山,元始上精;开天张地,甘竹通灵。……’毕,引五方气各五咽,合二十五咽,止。行此道九年,精谨不慢,神真见形,杖则载人空行。若欲尸解,杖则代形,倏歘之间,已成真人。”此即所谓“尸解神杖法”。
。
第三百七十六章:此乃下品
萧天枢说“既然这样,听起来,倒是少了些神秘感,神仙的形象总觉得少些什么!”
吕洞宾笑道“哈哈哈,徒儿还是涉世未深,自然对红尘俗世多有留恋,所以就对舍弃身体十分在意……”
萧天枢心想或许正是这样吧,不然还有什么呢,总觉得把自己身体给舍弃了不对劲,像传说中那样,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多好呀!就连鸡犬也升天了,为什么自己的身体就不行呢!
吕洞宾说“还有剑解,《云笈七签》卷八十四《尸解次第事迹法度》讲“修剑尸解之道”,即“以曲晨飞精书剑左右面。先逆自托疾,然后当抱剑而卧。又以津和飞精作丸如大豆,于是吞之。又津和作一丸如小豆,以口含缘,拭之于剑镮,密呼剑名字。祝曰‘良非子干,今以曲晨飞精相哺,以汝代身,使形无泄露。……’祝毕,因闭目咽气九十息。开目忽见太一以天马来迎于寝卧之前,于是上马,顾见所抱剑已变成我之死尸在彼中也。”另外尚有太清尸解法、太一守尸法、太极化遯法、鲍靓尸解法、太阴炼形、水火荡炼尸形、阴阳六甲炼形质法等,名目繁多。道教又称白日去谓之上尸解,夜半去谓之下尸解,向晓暮之际而去者,谓之地下主者。但后世道教认为,总的说来,尸解为成仙之道的下品。”
杜光庭《墉城集仙录叙》云“夫神仙之上者,云车羽盖,形神俱飞;其次,牝谷幽林,隐景潜化;其次,解形托象,蛇蜕蝉飞。然而冲天者为优,尸解者为劣。”尸解术是早期道教信奉的成仙术,多遭世人非议,王充《论衡道虚篇》即称之为“虚妄”之术。一些道士也在逐渐修改看法,隋唐道士已视之为成仙之下品,金元全真道更在基本否定**成仙的基础上,加以彻底摈弃。
萧天枢说“历史上竟然真有人“飞升”列入仙班吗这些白日飞升的事情到底是真是假呀我怎么都有点怀疑呢,但是我们现在毕竟来到的天庭,对这件事情越怀疑就越觉得值得相信,因为从某种角度来说,像我们这种情况也有一点白与黑生的感觉嘛,你说的对不对呢”
好半响,萧天枢便心想没什么事吧又继续说”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道教中最为著名的人物,被尊为道教始祖,也是现实中确确实实存在的历史人物,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他流传于世的《道德经》更是被奉为道教的神作,在世界上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萧天枢笑道“有什么可怀疑的呢当然是真的呀,正所谓无风不起浪起了就证明是真的,老子当年骑青牛,西出函谷关,于一福地,观奇景,心有所得,不尽叹到:“道可道,非常道,宇宙造物,天地之始,万物之母,欲观其妙,常有也,钟馗钟馗赐福镇宅,中榜得魁,真神也……。“《道德经》由此诞生,之后老子离开函谷关,后老子与尹喜结草阿福泉,马放南山,老牛坡放牛,南山不老松下讲道,发现终南捷径后清凉山讲经,楼观台炼丹,铸南山铁案,享南山之寿,终于临洮东山“飞升”,位列仙班,是谓道教之祖。所以我觉得这件事情绝对是真的,不然的话,又有谁能说解释的清楚这件事情呢”
萧天枢笑道“对了张道陵,不是道教祖道祖么,他是不是白日飞升呢”
吕洞宾笑道“张道陵,历史上汉末的传奇人物,也“”是道教中的又一重要人物,被称为道教教祖。“正一道”(即“天师道”)由张陵(张道陵)创立,后世称张陵为“(祖)天师”,永寿二年九月九日至云合山,见绝岩下桃熟,命王、赵二弟子投身取之,遂亦下传其真道。后以余余丹及印、剑、都功符录。授子衡曰“吾遇太上亲传至道,此文总领三万都功,正一枢要,世世一子绍吾之位,非吾宗亲子孙不得传。”是与王长、赵升天云台山白日飞升。……”
吕洞宾笑道“张道陵因在蜀汉之境设二十四治,为布化行道的机构,凡入道者交五米为信,后人因称其教为“五斗米道”。因张陵为该教第一代天师,故教徒尊称“祖天师”。人们又称其教为“天师道”。”
“哦,原来是这样呀,那白日黑生的人还很多呀,我记得还有一个叫什么葛洪,在道教历史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是当时东晋最著名的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他将炼丹术发扬光大,后为历代道士所仿效。年轻时,曾在朝廷做官,归隐后,则醉心于道教和医学研究,他不仅全面总结了晋以前的神仙理论,并系统地总结了晋以前的神仙方术,包括守一、行气、导引和房中术等;同时又将神仙方术与儒家的纲常名教相结合,强调“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他呢有没有白日飞升啊”
吕洞宾笑道“你这小子想知道的也真多,说的还挺详细的,我就只给你补充一下喽!一说葛洪寿61而卒,二说葛洪寿81而卒,其颜色如生,体亦柔软,举尸入棺,甚轻,如空衣,世以为尸解得仙云。大概意思是说,葛洪死的时候,尸体上没有尸斑,也不像普通的尸体那样僵硬,而是如平常活人一样柔软,众人抬着尸体入棺的时候,就跟没有**一样,重量轻的只有外面的衣服,所以当时候的人都觉得葛洪是白日飞升,位列仙班了。所以葛洪也是妥妥的白日飞升了!”
“这些都是男的道士,飞升了,难道没有女仙有这种情况吗为什么历史上记载的都是男神仙得到成仙呢”
第三百七十七章:女仙
这问话一出,把萧天枢吓了一跳,激灵一个冷战,回头一看,在身后的床上,赫然坐着翾楚,已经醒来了!
“丫头,啥时候醒来了呀冷不丁的吓人一跳”
吕洞宾笑道“我徒儿醒来了怎么样好些了吗”
翾楚说“师父,你好坏,趁着我不在的时候,就给这小子偷偷补课,开小灶,你还把我当不当徒弟呀,我才是你的徒弟!”
吕洞宾笑道“呵呵呵,哪里有的事,我这不是话赶话,就说到这了!来喝口为师给你泡的茶,喝完好好睡一觉就好了……”
翾楚喝了茶,说“不睡,我睡着不知道你们还要背着我讲些啥呢!我刚才醒半天了,你倒是说说为啥没女仙男女不平等吗不是阴阳相符相生么,为啥只有男人没女人”
吕洞宾笑道“当然有啊,怎么会没有呢!谢自然,唐代女道士,今四川南充人,祖籍兖州(今属山东),《唐书》有载“贞元十年,谢真人名自然,于县界金泉紫极宫白日上升。郡郭是夕有虹霓云气,万目共睹”。”
史书记载,谢自然出身官宦世家,父亲谢寰,孝廉,曾任秘书省校事从事,母亲胥氏,本邑中豪门望族。自幼谢自然便性格聪明,不同凡响,从小茹素,从不吃荤腥带血的食物。
7岁时她就开始研习《道德经》、《黄庭内经》等道家经典,由于她家在大方山下,山顶有道祖太上老君圣像,谢自然便经常上山拜礼,后来索性搬居山顶,到14岁时,谢自然开始绝食辟谷颗粒不进,以王母、麻姑、南岳魏夫人等诸女神为修行榜样。
断绝饮食后的谢自然,不但引起地方官员的怀疑,甚至连父亲谢寰都视为怪异,但是她的显示出的能力尤为灵奇,使人不得不信服。
史载,当地刺史韩佾为了验证谢自然断绝饮食的真假,把谢自然关在一个密封的房子里断绝与外界的联系,几个月后,才打开房门,却见谢自然肤色依然红润健康,声气朗然舒畅。自此,刺史拜服,还让自己的女儿拜谢自然为师。
后来,谢自然二十七岁那年,搬入金泉道场居住,不久,就在金泉观白日飞升,当地民众数千人共同瞻看,见证了这一神异之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