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有娇女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西河西
有志三人都看稀奇似的跑过去看。
苏栩见过这种果子,也知道现在不是椰果成熟期,便没有让好奇的几个下人摘。
几人喝了会儿凉茶,又吃几块点心,那边去府衙叫人的善丹就带着五六个衙差过来了。
相互交接一番,衙差们便押着小混混回去。
花镶等人继续上路,大约又走了五六里,才见到一个小村庄,小村庄外面是一片片的水田,此时每块田里都有弓着腰忙碌的农人。
看到有生人过来,农人们都直起身子,向他们这边看来,直等他们越走越近,才有一个老者开口问道:“两位要到哪里去,可以去我们村里喝碗水啊。”
但是花镶和苏栩都没听懂,这老者说的是地道的南方方言,两人客气地笑笑,又摆摆手便继续往前走。
这些人都好奇地看着他们,却也没人再打招呼了,而是继续忙碌着议论道:“这是从北边来的人吧,长得真白。”
“听说越往北越繁华,也不知道他们来我们这里做什么?”
“可能是来本地当官的”,刚才那老者如此说道,“我观他们一身文气,肯定是官员。”
后面叽里咕噜的话,花镶和苏栩是半点听不懂的,他们很快就远离这个村庄,又走上了一目望去无人烟的道路。
“这里还真是地广人稀”,苏栩看着路边打着卷儿的宽大叶子,说道:“此处也算是水草丰茂吧,怎么还如此贫穷。”
花镶也不太理解,在她的记忆中,这些地方都是度假的好地方,常见游人如织,这样冷疏的南方城市还是第一次见。
她说道:“可能是因为这里太热了,不适合人生存吧。”
两人说着话,就见前面一条青蛇悠哉悠哉从路的一边游到另一边。
苏栩立即抬手,示意大家停下,待那蛇游进另一边的草丛中,才低声道:“那是条毒蛇,以后都注意些。”
他们一直走水路,还真没见过南方的陆地风景,这一下子都有些心有余悸的。
农门有娇女 第133章
花镶拍了拍毛驴脖子上的包裹,说道:“幸亏我带了不少雄黄粉,到县衙之后,得把每一处都撒上。”
苏栩道:“我听说这边有一种草,蛇虫都很畏惧,我找找,等找到了让有志给你送去。”
他们接着走了十几里地,这才又看见一个村庄,此处向东有一个绿油油的小山丘,边儿上还有一条水量丰沛的河流,因此这个村庄比刚出府城见到的那个大了两倍不止。
进村后,苏栩跟人打听,得知前面不远处还有几个小村子,转头对花镶道:“咱们先在村里找一户人家,吃过饭再继续走。”
花镶点了点头。
于是他们就找了一家外门还算不错的,过去说了买些午饭的想法。
当地百姓几乎没有赚钱的地方,听了此言,一家人都十分热情地把他们一行人给迎进家门,这家的长者陪他们闲话,两个儿子儿媳都跑去厨房做饭。
禹州着实是有名的贫困州府,这家的外门说是不错,那是跟村里其他人家比较而言的,但却连尧山县那边的一般农家都比不上。
花镶问老者:“听说禹州这边的水稻能一年三熟,怎么我们一路走来,没见多少富裕人家。”
她说的是京城官话,又特意放慢了速度。
这老者早年也去府城的码头,跟人往外跑过,因此听懂还是很容易的,闻言笑道:“公子是才来,不了解,我们这里虽然一年四季适宜耕种,但时常有有大风大雨,尤其是在六七八九月这几个月份,所以收成并不算太好。”
苏栩又问了几个问题,这家的儿子儿媳就端着几个大盘子粗瓷碗进来了。
他们很热情的邀请花镶几人用饭,花镶看着这几盘子绿油油的菜叶子,有些怀疑这些是直接用水煮的,等这家人都出去之后,才拿起筷子尝了一口菜。
又苦又咸。
苏栩道:“意料之中。这地方前朝时才收归中原版图,但中央的人都不喜欢到这野蛮之地来,就和西北一样,是犯人流放的地儿,能给蒸出这么干净的米,也算是用心了。”
花镶表示同意,却是再也吃不下去那青菜,而是让孔山去外面把自家的腌菜拿来一坛子。
这还是付管事担心他们忙时没空做菜,下船时特地给塞进来的。
孔山捧了一个坛子进来,花镶让他们几个都坐过来,主仆五人围着桌子就着咸菜,一人吃了一碗米饭。
告辞时,善丹拿出一串铜板交给老者。
这一串有三十个铜板,老者直说给多了,几碗干饭虽然不便宜,但二十文也绰绰有余了。
见老者还要退还,苏栩道:“其余的就当是叨扰你们的歉意了。”
老者闻言,便把钱交给了一旁的老婆子,亲自送他们出门,还跟他们指点了下前面的路程。
等转回来,才发现一家人都围在堂屋的桌子旁。
“干什么呢?”
“爹,这些人带的菜太好吃了,跟府城的酒楼做的一样。”长子手里拿着双竹筷子,又忙不跌夹一筷子菜递到老父嘴边,“您尝尝。”
老者问道:“客人们忘了东西你们怎么也不提醒?”
大儿媳道:“我跟那个小郎君说了,小郎君说没剩多少菜了,坛子带着占地方,便送给咱们家使用。”
老者这才点点头,自己拿了一双筷子,沾点咸菜汁尝了尝,点头道:“的确好吃。听说,那两位公子是去南边的庆平、番茗上任的,看他们为人亲和,那两地的百姓有福了。”
其他人都不太关心老父亲的感叹,一人尝了一筷子好吃的咸菜,剩下的就被家里的老太太收了起来。
另一边,花镶几人离开之后,又走了过几个村子,眼看着太阳要落山了,便停在最后一个村子中,找了户人家借宿。
第二天一早,他们简单吃了点东西就继续上路,如此走了五天半,才走出与府城毗邻的这个县。
半个月后,一个阴雨天,哗啦啦的水珠在地面打出一个个水洼,水雾迷蒙的雨帘后,走过来几个人。
他们每个人都披着蓑衣,但一马两驴都只能被大雨冲刷着皮毛,艰难地踏水前行。
“庆平县城楼”,善吉突然指着前面喊道。
“终于到地方了。”
一刻钟后,他们进了破败的庆平县衙。
这庆平县已经两年没有县令上任补缺了,县衙没人居住,处处都是一片灰尘,也没有差役当值,好好的县衙,跟个破庙也差不多。
花镶终于明白,为什么好些人在京城候缺一候就是好几年也不愿意找个边缘县去上任了。
几人刚到半开着门的县衙正堂,还没来得及解下蓑衣,通往后面的门里就走出来一个弓腰老人。
花镶猛然看见,差点被吓懵,好在那弓腰人影紧跟着就开口道:“你们是什么人?”
他们经过半个多月的行程,对这南边的地方话已经很是了解。
“我是新任庆平知县”,苏栩拍了拍吓得一抖的花镶,用当地方言问道:“你是谁,县衙里怎么一个人都没有?”
老者听说是新任知县也不惊慌,点头道:“原来您是苏大人,到后面来吧,前几日蒙主簿就让小老儿把正房收拾好了。”
“蒙主簿?”
老者回道:“蒙主簿是咱们庆平这么多年唯一的一个举人,这两年没有县令大人,都是他在打理县中庶务。”
苏栩问到:“这里连个县丞都没有吗?还有军司巡检呢?”
老者笑道:“咱们这小地方,朝廷恐怕都不知道,半个兵都没有,哪来什么军司巡检?”
大夏治下的每个县,按制都需要有一百到二百人的兵丁,像这种边远地方,为了镇压一些当地部族,就更需要了。
苏栩的惊讶让老者更觉得好笑,他打量这位新县令一番,道:“过段时间大人就知道了,咱们庆平县许久都不会有什么事。”
花镶无语了,瞧瞧您对县太爷这不在乎的态度,像是许久不会有事的样子吗?
到了还比较洁净的正房,苏栩先让花镶去换衣服,他则出门吩咐乔树:“去厨房看看有没有姜。”
乔树答应了一声,向东边一间没有门的房间走去,那里果然是厨房,但他在里面翻找一番,却只有一袋谷子、两篓蔫蔫的青菜。
“苏少爷,这里没有”,乔树说道:“我去街上看看有没有卖的。”
苏栩点了点头,说道:“把那老头儿叫来,我有话要问。”
乔树还没出去,老头就戴着个大斗笠过来了,“大人,后厨这边长久没有使用过了,我开火的地方有块姜,您煮些姜水驱驱寒,咱们这地方虽热,但也不能被雨水激的。”
乔树便站住了脚步,苏栩点头,他才去接过那块姜。
“县衙里原来有厨娘吗?”苏栩看向老头问道。
老头回道:“我这个门房的工钱还是蒙老爷开的,县衙没人住,就没厨娘。”
花镶换好衣服出来,看了这老头一眼,对苏栩道:“你先换衣服去,我和老爷子谈谈。”
等苏栩再出来时,那老头已经走了。
“都说了什么?”
花镶把一条柔软的棉布巾扔给他,“擦擦头发。”
跟着才道:“那老爷子是县衙的门房,姓巫,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前些年蒙主簿看他可怜,雇佣成为县衙门房,所以很是记蒙主簿的恩。厨娘、跟班、轿夫之类的,都在前一任县令离任时被解雇了。”
“有些跟班还在蒙主薄手底下做活儿,捕快只有一班,共十个,捕头姓柏,听说十天半个月才会过来点一次卯。”
苏栩在一旁的凳子上坐下来,忽然一滴滴浊水滴到了面前,让他忍不住抬头看了一眼,说道:“这是什么破地方。”
花镶笑道:“一路上那茅草屋还少见了,县衙这样的砖瓦房恐怕都是鲜见的豪宅呢,等天晴了,上去补补就行了。”
苏栩也笑道:“你倒是想得开。”
“都来了,就得好好做”,花镶说道,“照这里的情况,我觉得你还是先雇佣一些差役比较好。”
差役这样的和仵作等一样,都是编制外的,需要县太爷自个开工资,而这份工资,大部分县令都是从县里摊派。
这样有一个好处,这些人最听的就是给他们开工资的县太爷的话。
苏栩道:“我明白,我必须得有自己的人手,还不知道这个蒙主簿是不是要一直猴子称大王呢。”
“也不知番茗县怎么样?”
“吏部那边不是说,番茗县令是要告老还乡的吗?那里的班子应该比你这边好很多。”
“希望吧”,苏栩说道:“反正还有时间,你先在我这里住两天,等我招募好差役,再带着人送你过去。”
花镶想了想,道:“也行,只好让那位老大人再多等两天了。”
正说着话,已经换了一身干爽衣服的善吉跑进来,说道:“少爷,外面一个自称蒙主簿的人前来求见。”
“请他进来”,苏栩说道,“对了,跟善丹说一声,以后在庆平县,你们都称我大人。”
“是,少爷”,善吉应道,又赶紧改口,“大人,小人记下人了。”
花镶对苏栩道:“我去把咱们的茶叶拿出来,弄一壶好茶,免得这位不知底细的蒙主簿小看你。”
苏栩笑着点头。
农门有娇女 第134章
蒙主簿的面容是比较忠厚的那一种,穿着一身禹州常见的灰布衫,走进正堂便郑重地跟苏栩见礼道:“见过苏大人,不知道大人今日到来,小人有失远迎了。”
“坐吧”,苏栩抬手,“本官是来上任的不是来做客,不劳蒙主簿远迎。”
蒙主簿的脸色微变,却还是笑着点头。
“听说这些年庆平的一应事务都是蒙主簿打理的,什么时候方便我们交接一下。”苏栩又道,一直注意着蒙主簿的表情。
蒙主簿笑道:“咱们庆平是个穷地方,税收上已经十几年一个样了。其他方面,虽说穷山恶水出刁民,但像我们这种穷到只要不努力耕种就吃不饱的地方,是没有人有那闹事的闲暇的。”
苏栩点了点头,“路上也听说,本处四季如夏,水稻一年能至少两熟,朝廷对这边征得赋税也不重,怎么许多年都没有增长人口吗?”
“大人见到的是有水田的地方”,蒙主簿皱着眉解释,“但禹州一地,好些都是没有适合的水田,且田地并不如中原肥沃,那上等田,一亩地最好的也只能收两石不到。”
现在的水稻相比小麦来说,是一种产量更高的植物,据苏栩所知,他们家庄子上的上等水田,一亩地最少也能收两石多。
苏栩皱着眉,又问:“县里大约有多少水田?”
蒙主簿道:“大约三百多亩?”
三百多亩?
苏栩震惊地看着蒙主簿,要知道他家还有个三百多亩的庄子,然而一个下辖至少十几个镇子的县城,竟然只有三百多亩田地?
蒙主簿解释道:“大人有所不知,我们这里没有多少开垦出来的水田,好些村庄连一亩都没有,只靠去海边捕捞为生。”
来之前,苏栩看过庆平在舆图上的位置,的确是有一部分临海,但那部分,放到实际中,也就是十几里的长度,能有多少村子可以靠捕捞为生的。
苏栩看着忠恳的蒙主簿,心里直觉有猫腻,问道:“听说蒙主簿是庆平唯一的一个举人老爷,不知你名下的免税田有多少?”
蒙主簿脸上的笑容有一瞬间的僵滞,说道:“碍于乡邻情面,小人这里有二百亩的免税田。”
大夏有规定,秀才、举人、进士名下的免税田,都有一个最高定额,而举人的最高定额正是二百亩。
苏栩以前觉得这个数字不算大,但在整个县治仅有三百亩纳税田的情况下,还真是觉得这蒙主簿是个大家伙了。
花镶正是在这时进来的,她端着临时洗干净的一个木托盘,托盘上是他们自己行李中带的茶壶茶杯。
“阳山的雨前茶”,花镶先给客人冲了一杯茶,“我们特地带来的,蒙主簿,您尝尝。”
阳山的茶是极为受京中贵人欢迎的一种茶,而其中的雨前茶,更是价比黄金,蒙主簿一瞬间就对这位新太爷的财力有了了解。
他垂头沉思一瞬,这才笑着端起了茶杯,问道:“不知这位是?”
蒙主簿见这人文文弱弱的,以为是新县令带来的师爷,没想到接下来就听这人说自个儿是隔壁番茗县的新任县令。
“失礼失礼”,蒙主簿赶紧起身见礼,“不知您是番茗即将到任的县令。”
花镶道:“我还没到任,不必客气。”
蒙主簿还是等花镶坐下了,才重新落座,心里却知,苏县令有这么个近在手边的臂膀,他想要架空此人的想法可能无法实现了。
此前,他能在庆平作威作福,凭借的就是庆平太穷,没人愿意管这里,而现在这位大人,听刚才的谈话意思,就是立志要做清官做出政绩的。
那么自己这些年在庆平中饱私囊那么多,等此人查出来,自己会是个什么下场?
至于说先把县令反杀了,蒙主簿想都不敢想,他最大的关系,也就是府衙外看大门的,他拿什么跟这个进士出身、还有一个同年即将任番茗知县的人斗?
想了想,蒙主簿还是试探了一番:“二位都是新科进士,又如此年轻,怎会到我们这地方来?”
听出试探之意,花镶直接把他们在京城的朋友都说了说,本来就已经怂了的蒙主簿更怂了。
一开始,他不想把自己的好处跟新县令分享,之后,见县令态度强硬,他想着分一点也行,最后,他完全不敢了。
谈话最后,苏栩表示之后想要去实地核查一下县中田地,蒙主簿积极地说他安排一下,后天就能陪同一起去。
苏栩点点头,笑看着蒙主簿一边擦汗一边退出去。
花镶道:“栩哥,我看这人面忠心奸,你还提前告知要检查,他万一做什么手脚呢?”
“地在那儿放着,他能做什么手脚?”苏栩笑道:“再说你没看见,你只是提了提我们在京城为官的好友,他就吓得直擦汗了。”
虽这么说,苏栩还是叫来善丹,让他去街上找几个清贫可靠的人,一人给十个铜板,让他们去蒙家监视着,有什么不对劲的来衙门报告。
但两人都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善丹就急匆匆跑来,禀报道:“大人,刚才有两个人过来说,蒙宅空了。”
“空了?”
善丹说道:“也不是全空了,就是蒙主簿和他最宠爱的一个小妾两个儿子都不见了,只剩下一个蒙夫人。”
花镶惊讶地看向苏栩:“就这么,跑了?”
苏栩也有些惊讶,半晌失笑道:“我还没开始查呢。不过人走了也不能不查,等我送你到了番茗,再好好查一查。”
花镶笑道:“估计是这位蒙主簿太识时务了。”
蒙主簿哪是识时务,他是知道自己的罪名实实的,一查一个准,而他又半点人脉都没有,不赶紧跑到抓不到的地方,还要等人查清了定实了再被追着跑吗?
因为乔树等人都是不会做饭的,这天的早饭,就是花镶和苏栩一起做的,用善丹一早出去卖的几条海鱼做了一锅鱼片粥、几条煎鱼。
做好之后,花镶还让孔山去给看门的巫老头送了一碗过去。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孔山端着满满一碗粥去,又端着满满一碗粥回,说道:“那老头说不敢吃大人送的东西,看那样子,是知道了蒙主簿跑了的事,以为是大人逼的。”
苏栩都给气笑了,吩咐善丹道:“我这里用不起忠心耿耿对一个主簿的看门人,按一个月的工钱给他结了,让他马上收拾东西走人。”
善丹刚出门就转了回来,回禀道:“巫老头要请辞。”
苏栩挥手:“准了,不用进来了。”
等善丹走了,花镶道:“也不知是这位老人太耿直,还是那位蒙主簿太会拉拢人。我看你别送我了,快点查清蒙主簿的罪证为好。”
苏栩道:“这个不用担心,他既然这么心虚,肯定没少做坏事,像巫老头这样得他好的,能有几个?”
说话之间,两人便吃完了饭,苏栩亲自手写了一个招人的告示,让善吉贴到中大街的墙上,这里根本没有告示牌一说,只能如此办,然后再让他们去街上一一告知。
花镶反正不着急一天两天的赶去番茗,这时便让孔山和乔树也去帮忙。
苏栩告示上不仅要招一个厨娘、两个洒扫丫鬟、十几个差役,给的工钱还特别高。
因此善丹他们出去不过多会儿,就有几个中年妇人推搡着走了进来。
不用问,花镶和苏栩就知道她们是来应聘厨娘的,便让出了厨房,让她们进去一人炒一个菜。
这边刚安排好,又有些妇人拽着黑黑瘦瘦的丫头一起进来。
花镶问了问,只有两个妇人是既要带丫头问一问能不能做丫鬟又要应聘厨娘的,为防以后出现母女合同糊弄苏栩的情况出现,她说明了一家只能一人进来,便让她们各去考核。
厨娘刚挑出来,乔树就带着好几个高瘦的年轻人过来了。
都是来应聘差役的。
早晨时,县衙的捕快已经过来拜见过,然而这些人都没有把县衙事务放进心里,所以这些差役,都是苏栩要在以后使用的人,更要精挑细选。
因此花镶让乔树带那些人先去一旁喝点茶,她则现出了一些简单题目,然后拿给苏栩,让他按照上面的题目,亲自应聘差役。
如此忙到中午,终于定下了十五个差役,至于厨娘和丫鬟,更是早早的定了下来,中午饭还是这三人做的,虽然不是多好吃,但也能入口。
定好差役,下午,苏栩又亲自上街,找到县中唯一一家布庄,知道这里也有会做衣服的裁缝,便让他们做二十几套公差服。
布庄老板高兴而又惶恐地答应下来,并保证尽快做出来,在苏栩给了二两银子的定金之后,这老板更是实心实意地跪下磕了个头。
一送着苏栩出了门,老板就眉飞色舞地跟周围好奇的人说起刚才县太爷和他的谈话内容,末了直感叹:“这才是人家说的天子门生,以前的,不能比啊。”
其他人也都是知道上午县衙招聘了好些人,就是个洒扫丫鬟,一个月也给五百个大钱,此时听到布庄老板的话,更是纷纷对以后的生活充满了向往。
新的大人,能把他们的生活带得更好吗
农门有娇女 第135章
两天后,苏栩带着五名差役一起送花镶到了番茗县。
番茗县衙的情况果然比庆平县要好上很多,他们刚到,即将告老的徐老县令就笑着迎了出来。
几人寒暄一番后,在县衙前面的书房坐了,徐老县令看看花镶和苏栩,再次感叹道:“真是英雄出少年,苏大人是庆平新任知县?”
苏栩点了点头。
徐老县令道:“庆平县虽然穷了些,但百姓都很淳朴,也算是好治理的,年轻人可不要着急。”
苏栩拱拳道:“多谢老大人教诲。”
虽是才第一次见,但他们进城前听了不少有关徐老县令的事迹,见面之后,又见这县衙里的差役、下人在跟徐老县令回事儿时十分的自在和尊敬,两人都能猜到这位老大人是个受众人爱戴的清官。
聊了一会儿,一个差役过来秉道:“大人,老夫人听说新知县到任,已经准备好餐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