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之秦记食铺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时逢而已
“部分确实如此,不过也有和你说得一样,就想知道熟没熟。因为即便是做了半辈子的大厨,有时候也要掀盖看一看食材颜色,搓一搓熟软,这并非是经验不足,而正是因为经验太足,知道不同的食材来源,季节气候变化,都会给食材带来烹饪上的变化,必要时候确实要多加注意。”
秦瑜觉得楼欣欣对大厨的定义可能有些狭隘,不由多讲了一些,“厨师是一个需要无限探索的职业。它其实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并不像是数学题,永远一加一等于二。可能你觉得做大厨不应该失误,可事实上,现在很多美食的诞生就是因为偶然间的失误,比如扒鸡和烧鸡。”
“所以,我今天和你讲的技巧,没准等以后你实践中偶然发现,有更好的入味方式,就可以再上面改良。”
“当然了,厨师不仅仅是个技术活。有时候也很奇妙,你做菜时候需要融入一些微妙的情感,或者是某一种感觉,就很难用技巧来传达。比如说若是我心情特别好的时候,我做得绿豆糕吃了就会让人有一种愉悦感,若是你要问我什么原因,可能只是糖放多了,但其实未必。”
这也是秦瑜喜欢厨艺的原因。
因为饭菜,除了最理性的结构,往往感性的融入,更会让菜品发生奇妙的变化,像是玄学一般,是似而非,可就是那么巧合。
……
楼欣欣听着秦瑜讲着每一个她实践中获得的领悟与技巧,她知道,若是没有遇到秦瑜,可能她一辈子都不会知道这些。
师傅可能比爷爷厉害,这是楼欣欣现在已经开始出现的认知。
因为越是学得多,越是发现秦瑜知识面之广,好像什么菜系都如数家珍。
就像一个让她记得是乘法口诀,一个让她理解的是乘法口诀后面所涵盖的意义与规则的由来。
会让她有一些深度的思考,甚至愿意去挖掘。
她记得小时候爷爷在教他徒弟的时候,就不一样,比如说教切菜,爷爷的指导其实大部分是要厚薄均匀,长短一致,可在秦瑜这,厚薄均匀只是部分食材的要求,与食材的本味,以及最后的烹饪技法都息息相关,像是葫芦汤,反而越是切的随意,那股子鲜美越让人满意忘记。
再比如说鳝爆面,秦瑜不会去特别重视每一个鳝段是否同长,因为鳝鱼顶部、中部和尾部,对应鳝鱼的口感是不一样的,中部最为软,尾部又最有劲道。
所以秦瑜做出来的鳝爆面,吃起来反而让鲜的层次感融入的更好。
“我努力记下。”
楼欣欣珍重的点头,她现在就像泡在大海里的海绵,怕的不是没进步,而是太多太多的内容,她有些不自信,这些能不能化为自己的东西。
这也是秦瑜还没有意识到的问题。
她的烹饪技术范围太广了,以至于还没反应过来,大多数人穷尽一生之专精一个菜系的原因是有什么。
“最近你先看我蒸一段时间的菜,等国庆后就上手试试。”把剁椒鱼头交给萧小兰后,秦瑜又进行下一个指导,“这蒸板栗,其实也有一个小技巧……”
-
大堂,剁椒鱼头上场的时候,不少食客都探头了。
“我就说,秦老板那么珍惜食材的人,怎么会只做鱼片,你看鱼头的做法不就来了。”排着队伍的人不由地踮起脚,试图探索今天菜单里的奥妙。
“还真是,这让我想起了上次别人吃五花肉的时候,我吃上了九转大肠……”说着说着,不自觉的抹了一把嘴巴,秦记食铺实在是太诱人了。
“你还别说,我就挺想吃大肠的,可惜运气不好,分了猪蹄。”这是另一种凡尔赛。
如今的秦记,基本上都是会员,所以排队的,堂食的客人们对每一个菜都可能搭嘴几句,大厅里,一上菜后,每次都格外的热闹。
只可惜红绿双色搭配的诱人鱼头,赵立新都没办法提起劲,像是斗败的公鸡,耸拉着头。
他刚刚内心盘算了一下,长得不如人家好看,看那手表配饰就知道,也没人家有钱。
不说人家坐姿意味的涵养,好像王曼曼对他比面对自己的笑容都灿烂多了……
“赵立新!你怎么来了不叫我。”王曼曼自然也注意了一眼鱼头去往的方向,又看了看自己碗里所剩无几的菜,她低估了赢之洲的食量,只好直接捧着饭碗来到赵立新所在的桌子,“怎么样,介意让我蹭一蹭这鱼头吗?”
赵立新还没抬头,就听到女神的声音。
她主动来找我……
她抛下帅哥主动来找我……
她想和我吃鸳鸯鱼头……
分分钟活过来了。
“自然自然,来来来,一起吃才热闹嘛。”若是赵大海在这,一定会感慨,果然是他的儿子,厚脸皮的程度,一点也不像他!
“鱼头鲜辣感也太好吃了,绝了,这酸菜鱼的感觉完全不一样。”王曼曼先是夹向了一块鱼脸肉,再直接夹了一大块弯刀鱼骨,啃掉鱼皮后,吮吸着其中的滋味,“我算是明白什么叫欲罢不能了。”
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惹得赢之洲频频望向这里。
却让赵立新不由得挺直了腰板,微微点头一笑,像是与有荣焉。
只可惜这样的动作在赢之洲眼里,变成了邀约……
赢之洲看着他们桌上吃得有些干净的饭菜,同样拿着碗筷,极有礼仪地走向赵立新,微微鞠躬:“那我就不客气了,谢谢这位先生的邀请。”
明明是一个“要饭”的动作,在赢之洲的演绎下,像是进行了一次自助餐厅,惹得赵立新都下意识站起来回礼。
感谢后,落座得又极为自然。
这鱼头最好吃的地方又好几处,但是吃起来最方便的只有两个,一个是鱼唇部,大块的鱼骨上面沾着嫩滑的鱼肉皮,另一个就是鳃下肉,肉质最为香嫩,好像还有些回甘。
至于还有一处好吃,但是并不雅致的地方,其实就是鱼脑。
若是天天在,一般会形容它是鼻涕,需要连着鱼颊的核心一起啃。
等赵立新从美色与礼仪走出来的时候,赢之洲和王曼曼两个人各拿了一边鱼架正在吮吸……
无奈的他,只能将一盘碗里的面条放到鱼汤里。
心理不住地安慰自己,或许下一次可以和王曼曼来一次烤鸭情侣餐?
第52章 炒田螺 嘶
时间很快来到周末。
楼欣欣一天都有些翘首以盼,就是想让一直关注着她的长辈们一同品尝师傅的美味,并且也想让邵爷爷他们安心,自己在秦记不仅过得好,连手艺都长进不少。
八零之秦记食铺 第39节
“老邵,你就应该和我们一起去海市看看,你是不知道,这一百多名国内外精英厨师,十多个国家厨艺团队,带来的视觉味觉盛宴,绝对不虚此行。”中山装的老周收到了邵逸的邀请,也不推辞,他平日里和邵老爷子是棋友,关系很不错。
这次他和老孙老张他们一同从海市中外厨艺交流大赛回来 ,虽然有些疲惫,但是嘴瘾眼瘾过得足得。
“我这身体可吃不消,等有机会吧。”邵老爷子也是有些惋惜,若是明年可以,他确实也想去看看,这各国各地的美味佳肴。
“就是可惜最后国内的金奖输给了那么偏远的雍宁菜,是真让人没想到,我以为八大菜系会来个首位。”老张接过话茬,他才是这老人美食团的输出主力,兴志楼老食客的氛围担当,“不过咱们国际赛结果还算不错,这最后的团体金牌大奖还是落在了聚泓楼手里。”
雍宁菜其实就是位于雍宁的一个称谓,在华国八大菜系还是主流,但是还是有不同地域有着对应的菜系名称。
说着,老张要给不少没去过的人解释了一番这次大赛的规则。
中外厨艺交流大赛的赛事区分多,重点还是两大块,以中餐为一大类,细分出热菜、冷菜再到甜点,还有一个就是中外团体大赛,也是这次交流大赛的关键。
除此之外,不同年龄层的比赛,甚至还有相同食材的不同做法。
这第一届涵盖的赛事就办得就极多,而且他们还被邀请担任评委,这才让他们干脆在那度了个假。
“所以这次大赛办的还是不错的,而且以后每年都有那么一届,明年老邵你们可千万不能错过了。”老张总结道。
“也别报喜不报忧,最后的青年厨师大奖就丢了,我估摸着如今的后浪们怕是盖不过前浪咯。”白色布卦的老孙忍不住叹口气,“唉,咱们厨艺的传承隔断的有些厉害啊,希望他们下一代快点成长起来。”
老张也是拍拍老孙的肩膀:“想开点,这咱们的手艺本就讲究一个沉淀,你是没看到人家西餐是拿着温度计做的,看得我一愣一愣的。”
“对对对,我也看到了,虽说味道是不错,可是总少了点感觉。”
“这老张,之前不是还急着让楼家丫头快点成长么,这会儿还安慰起人了?”老周乐呵呵调侃,“说起来,这秦记也太热闹了。”
他们一行人刚刚是从秦记后门才进来的,前面队伍拍得老长,大厅也是吵得很。
秦瑜是注意到他们一群老头子,只好在后院给腾出了空间,这才能让他们聊天起来不那么费尽。
“我这不是随情况而定么?”老张一点也不会觉得不好意思,反而格外的骄傲,“你看,要不是我,楼家丫头能来这儿学习么?这秦老板的手艺,今天就能让你瞧瞧有多让人惊艳。”
“你别说,厨艺好不好我不知道,不过这茶倒是有些东西。”一个对秦记比较陌生的老人,捧着一杯大麦茶感慨,“这应该还是手工茶。”
“对,我刚刚也就想说。”他旁边的人也不由点头。
还不待老张吹嘘一下秦记,宴席终于开始了。
“各位爷爷,好久不见呀,今天这秋日宴席里有一个菜是我做的,”楼欣欣端着大大的木板,开始上菜,一上来就迫不及待分享这个消息,“若是谁猜中了,我有一份大礼相送。”
“哟,那若是都猜中了怎么办?”老张自诩对楼欣欣的厨艺还是有了解的,虽说大礼对他们来说其实没什么,这胜负欲可是一点都不低。
楼欣欣自信一笑:“怕啥,那我就都送一份。”
“第一道菜,栗蓉牛肉羹。”考虑到都是一群年龄不小的食客,秦瑜直接去掉了凉菜,直接先用暖汤开胃。
楼欣欣帮每个爷爷都盛好汤之后,简单介绍了一句,才回到厨房。
邵逸望着远去的妹妹,再看看自己空空的碗,作为饭桌上唯一的青年人,只能自力更生。
“滑嫩鲜香,味道极佳,可是我竟从未吃过这样的搭配。”老周迫不及待,最先品尝。
汤勺轻轻从碗顶部取上薄薄一勺,入口的时候颗粒状的板栗与牛肉末简单咀嚼,便像是化开了一般。
“牛肉羹是我们江南的名菜,但是加入板栗竟然有这样奇妙的口感,还真是让人惊艳。”
“香醇润滑,确实可口,而且这个勾芡厚薄程度刚刚好,一碗下去不会腻味,还让人胃口大开。”
这才第一道汤羹,一众老饕的夸赞其实也才刚刚开始。
因为都是热菜,每道上的时候,都有一定间隔,不过因为提前做了准备,所以上菜时间间隔很稳定,顺序也有条不紊。
珍宝栗香鸽作为主菜,第二道便上场。关于赞叹的气氛,那是又起了个高调子。
桂花蒸鱼,宫保虾球,蟹粉狮子头,白灼菜心…….
即便是在这里话最少的邵老,筷子的频率都变得高了不少,“这菜都不错,欣欣没选错。”
老张连连摆手,对于邵老的含蓄一点也不认同:“哪只是不错啊,本来只是觉得这秦老板属于好吃阶段,可现在一对比,绝对是这个水平。”说着直接竖起了大拇指。
“这个蟹粉狮子头,比大赛上那个金陵来的金牌大厨手艺都好上几分。”老周在海市大赛上,正是以狮子头为考题的评委之一,“却将一脔配两蟹,世间真有扬州鹤,我算是明白了快似神仙的感觉。”
老孙的夸奖就更为夸张:“我觉得,这珍宝栗香鸽,可以媲美金陵的三套鸭,不,甚至超越,没想到秦记有这样的水平。”
其他人听到也没有人反驳,即便他们没吃到三套鸭,也知道这样的顶级美味,绝对毫不逊色。
“老周,我记得你们说过这个秦记的厨师是个年纪不大的姑娘?”不知名的老头想起刚刚众人的介绍,此刻吃上菜的他,反而有些不信,“可这样的年龄,怕是不会有这样的技术吧?”
“邱爷爷,真得是我师父做得呀,我师父可厉害了。”楼欣欣端着一个糖醋脆藕,听到有人在质疑师傅,赶紧帮解释。
老张也不乐意:“对啊,邱明启,我当时也是亲眼见过她做得家常菜,若是你不信,带你去瞧瞧?”
“没有没有,只是这菜色香味形俱全,咱们也都是去过大赛的人,对不同年龄层的厨艺总有些概念,能做出这样厚重感的美味,我以为至少要个五六十岁了。”邱明启并不觉得自己的质疑有问题,不过听到两个人都这样讲,自然不疑有它,“如此,我觉得明年的大赛,可以邀请一下这位秦老板。”
这次宜市区参加交流大赛的名额就是他分配的,既然知道还有这样手艺的人,自然不想错过:“那欣欣等下帮我引荐一下?我想明年关于大赛的名额,秦记当得一个。”
楼欣欣听到师傅的夸奖,开心地回,“好呀,谢谢邱爷爷,我这就和师傅去说。”
“这样说来,今天的宴席水平,每一道菜都做得精致且美味,即便参加了团体大餐,我觉得金奖也不难,聚泓楼未必赢得过。”老周捋捋胡子,“至于那青年大奖,更是轻轻松松啊。”
“不过,这秦老板的师傅到底是不是你们说的徐先生啊?”另一个不知道老头子好奇问道,“我已经许久未见徐先生,也不知道他近况如何,若是这秦老板真是徐先生的传人,等下或许可以去了解一番。”
“欣欣说秦老板的师傅名字她也不知道,只知道是被下放的人。”邵逸想起后面特意问过的问题,“不过,听说这秦老板在短短五年内就有这样的水平,我算是相信厨艺这件事是需要天赋的了。”
大多数爱吃的人,都很会做,可惜他邵逸除外。
“五年?下放……”
正当众人准备思索这其中的关键时候,一道宴席意料之外的菜却上场了。
“辣炒田螺。”楼欣欣又端上了一盘菜,“有点辣,爷爷们注意点哦。”
谁都没想到,他们的宴席上还会炒田螺这样的家常菜。
“呦,这菜有点意思,我还真好久没吃了。”老张松弛的嘴角因为笑容变得格外紧绷,站起身子用勺子舀好几颗到碗里,开始直接用嘴吸。
“嘶~”只是一声,那肥美且无小螺的肉就被吸出来,伴着香辣的滋味,让老张都没犹豫,放下不方便的筷子,直接上手。
在这个原本有几分文雅的宴席上格外明显,却也是极好的带头人。
不一会儿,宴席上抽吸的声音就不间断,这其中最为起劲的就是老张。
“慢点慢点,我说邵小子,你连田螺上的汤汁都没吸完就吃下一个,太浪费了。”田螺的肉少,尤为需要嘴部的技巧,这年轻力壮的邵逸自然免不了是全场速度最快的人。
“孙爷爷你放心,我啊,不跟你争。”邵逸一派公子哥的大气,只是因为又上了一个新菜,还是他爱吃的酸菜鱼。
……
第53章 桂花酥 花
那边秋日宴顺利进行着,这边秦记大厅,倒是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在中秋过去的一周内,因为秦记每天产出的月饼量是有限的,可这榨菜月饼的名头还是被穿得沸沸扬扬,最后导致,宜市不少脑袋灵活的手艺人都很直白地跟风效仿。
虽说还做不到一模一样,但是六七分的水平还是能够制得出来,因为馅料实在不难做,而且两者一搭配,味道很出彩。
虽然这榨菜月饼的馅料配方其实也没人知道,但是,但凡在制作月饼上有不少经验的人,都能从馅料中找到两者的一些平衡点,至于外皮的酥脆,对他们来说是最没有要求很高。
而在大伙儿都在学做榨菜月饼的氛围下,杨云彪所在的杏花楼就有些独特,是唯一一家常常来被客人问有没有榨菜月饼,却依旧不尝试的店。
即便杨云彪刚刚拿下中式点心的大奖,这杏花楼的生意也没有变得更好,甚至因为月饼这一块的滞销,反而变得有些糟糕。
这不,昨天杨云彪就发现,杏花楼月饼有好几批直接坏掉了。
紧接着,让杨云彪难过的还是他其中一个徒弟选择离开杏花楼。
“杨师傅,我们为什么不试着做一下这个榨菜月饼,我虽然没吃过秦记,但是我吃了家门口的小摊店做得,都比咱们五仁好吃……”起初是有徒弟提议杏花楼也试试制作榨菜咸肉月饼。
可是被杨云彪以正宗的广式月饼只有五仁为由拒绝了。
是的,杏花楼创始时间可以追溯到清代,确确实实是一名广东人开的一家甜品店,只是最后在宜市这边扎根了而已。
因此,作为粤氏点心,五仁月饼就是最为正宗的广式月饼,杨云彪在这方面是一步都不会让。
对面固执的杨云彪,其中一个天赋极佳的徒弟竟然觉得毫无钱途,选择离开了杏花楼,“对不起,师傅,我觉得杏花楼不合适我继续待下去了,您多保重。”
甚至还有他的一位好友,直言不讳指正:“云彪啊,固步自封才是一位手艺人最大的敌人。你获得中式点心的第一,有没有想过,不是你手艺有多高?而是中式点心正在没落?你注意过隔壁西点吗?不说参加的厨师,连来围观品尝的人,都把那场子围着水泄不通,你觉得呢?”
这些多方面的因素,让杨云彪终于下定了决心,想来这个秦记看一看。
说实话,一开始看到啥东西都卖的杂糅食铺,杨云彪脸一开始是皱着的。
但是好歹还是知道自己今天来的目的,而且知道秦记的火爆,他6点都没到就来了,不过还是要排队伍。
“栗子饼2个,榨菜月饼2个。”
7点的时候,终于轮到杨云彪,刚刚他就发现黑板上还有一个没听说过的新品,便把所有甜点都点上,“再2个桂花酥。”
赵兰芳听到这样点的晚饭堂食,不由提醒道:“这晚上吃那么多甜食当晚饭,容易积食,不然去掉一些?”
“没事,我喜欢吃。”杨云彪听到收银员的劝慰,倒是对秦记有一点好感,他还第一次见到阻止客人点单的店家,“麻烦了。”
说实话,现在的杨云彪对秦记的印象很是矛盾。
这是一家其实开业半年都没到的新店,可是莫名其妙在宜市那边火得很,平日里,来杏花楼的客人,几乎都能说上几句关于秦记的新菜,什么凉皮,什么鱼头。
而偏偏这还不是一家专精炒菜的店。
红案白案本就是厨师最明显的分类,可是这家店倒好,除了卖炒菜卖甜点,他刚刚还看到了酱料和酒……而且上面还写着售罄,以及下一波的时间预告。
可见有多受欢迎。
因为都是现成品,杨云彪点的东西上得很快,秦记还特地送了他一壶大麦茶,说是用来解渴。
两个白色的陶瓷碟子,上面分别放着统一色系可是明显形状不同的糕点。
黄中间白的栗子饼,此时上面还撒着黑色的芝麻,它的形状最扁,看起来像是小方饼,厚度第二的则是金黄脆皮的月饼,最后则是像是小包子一样隆起的桂花酥,后两者都有着酥皮包裹,叠得褶皱看起来似花儿一般。
两甜一咸,杨云彪最先选择榨菜鲜肉月饼。
来秦记之前,他特意从宜市街边的小贩上吃过一块。
酥皮不酥,馅料的味也不均匀,可饶是挑刺的他也不得不承认,榨菜与肉搭配出来的鲜感与月饼皮的酥感,像是刚好互补的存在,即便是街边小摊的手艺,这榨菜月饼都让人觉得不错。
等吃上秦记的榨菜鲜肉月饼,杨云彪脑海里突然回忆起他第一吃五仁月饼时候。
他第一次吃五仁月饼的时候,还是四十年前。
十多岁的时候他被师傅收养,从孤儿变成有师傅有父亲的人,杨云彪的喜悦可想而知。
那时候五仁月饼的馅料也很丰富,芝麻,核桃,花生这些对他来说本就是奢侈的食物,自然美味地让他即便那么多年过去,依旧觉得五仁最是好吃的月饼。
八零之秦记食铺 第40节
自诩这么多年来刻苦不间断的学习糕点,这其中五仁是杨云彪最为骄傲的作品。
可现在,又不得不承认,他的骄傲好像有些不值得一提。
他做那么多年的五仁月饼,竟然有些比不上这家才二十来岁的小姑娘。
他之前甚至还有过指导秦记关于绿豆糕的制法,不用那洋玩意的正宗做法……
可人家这一个手艺,还需要自己指导么?杨云彪一想到之前自己高高在上的姿态,就羞愧得不行。
幸好,因为忙他没动身过来秦记,不然得有多尴尬?
这四十年的甜点经验,他的生活里都是学习,制作糕点酥饼,也为杏花楼而努力,甚至连结婚生子都没有选择,就这样一直孤家寡人奋斗到现在。
可现在有人,轻轻松松就达到他的水平,怎能让人舒心?
五十多岁的男人,吃着月饼,在案桌上奔溃地哭了起来,周围不少食客都侧目不已。
萧小兰是最先注意到这里情况的人,她第一次遇到来秦记吃东西哭成这样,也有些慌张,连忙上前询问:“是发生了什么?同志你别哭,是噎着啦?”至于这月饼不好吃的话,她是说不出来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