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我的手术刀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希早
心脏骤停的黄金抢救时间是四分钟。
120医生对王昆的抢救十分及时,但赵之意看见停下按压后又是一条直线的心电图,刺激心肌的药物用上了、心肺复苏也做了……王昆没有一点好转的征兆,赵之意就知道这个人大概率是救不回来了。
高压电流破坏了王昆身体里的器官,虽然人表面上看起来只有一条手臂是焦黑的,但实际上整个身体的器官都已经不行了。
王昆体内的器官出了问题,光是靠药物和心肺复苏根本不能解决问题。
但王昆家属还没有到达,他的家属在电话中表达了强烈的继续抢救的意愿,抢救就不能停。
可是再先进的医学手段也不能做到起死回生。
医生是人,而不是神。
这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对一些人来说格外漫长、格外地令人心碎。
当王昆的家属赶到医院的时候,抢救室内回荡着心肺复苏机哒哒哒的节律声,王昆躺在床上,肢端冰凉,唯有体外机械通气时,胸膛会起伏两下,实际上他的血氧、血压都已经检测不出来,这些机器只维持着他还活着的假象罢了。
但家属并不知道、也不愿意接受王昆已经离世的事实,她看见不省人事的丈夫,腿一软几乎要朝赵之意跪下,几近于崩溃道:“医生,我求求你,求求你救救我老公,我不能没有他!”
“医生,我们的孩子还小,他不能没有爸爸啊!”
赵之意拉着王昆的老婆,“对不起,我们已经尽力了。”
从开始抢救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两个小时,王昆没有恢复任何的生命体征,哪怕是一点点的逸搏心律也没有看到,此时继续抢救的意义不大,除非有奇迹出现。
“王昆的心脏被高压电流灼伤,已经失去跳动泵血的功能,现在他的心脏全靠机器按压才能维持跳动,如果机器一停,他的心跳就没有了。”
“继续抢救不光是病人受罪,家属也跟着受苦,我建议你还是考虑一下,放他走吧。”
赵之意带着王昆的老婆来到病床前,掰开眼睑看了看瞳孔,已经完全散大固定了。
“他已经走了。”
王昆的老婆踉跄地后退了一步,她接受不了几个小时前还说国庆要带她去旅游的丈夫现在已经跟她天人永隔的事实,泪水一滴接一滴地落下,哽咽又无措道:“医生,就真的……没有办法了吗?”
赵之意摇了摇头,盯着心电图的曲线没有说话,但一切已经尽在不言中。
王昆的老婆像是被突然抽光了全身气力,身体发软,撑着抢救室的车床慢慢蹲到地上,双手环抱住膝盖,把脸埋进臂弯中,喉咙里只能发出压抑到极致的呜咽。
“呜……!”
这世间生离死别的场景最能令人动容,但赵之意在急诊科见得最多的也是生离死别,见得多了,内心的触动就少了。
她再一次检查王昆的身体状况,确认他并没有任何的好转迹象。
要家属放弃抢救是一件很残忍的事,但作为医生,在家属在场的情况下,必须要得到家属的同意才能放弃对病人的治疗。
“你先生已经走了,继续抢救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你让他安心地走吧。”
人要学会面对现实,哭过了,就该站起来面对现实了。
放弃抢救这四个字听起来简单,但说出口的时候无比艰难,总是想着,万一呢?万一奇迹发生了呢?
但现实不是拍电影,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的奇迹?至少赵之意从实习到现在,接触临床也有八年时间,从来没见过死而复生的奇迹。
那些被称作奇迹般的起死回生,不过是医生在看到一线希望后不懈努力的结果,而眼前这个病人,已经被判了死刑,看不到一丝的希望。
活着的人如果不舍得放手,只会徒增痛苦罢了。
王昆的妻子擦干眼泪站起来,“医生,我老公他……现在还能……听到我说话吗?”
“也许能听见吧。”
赵之意说了谎,王昆现在的生命体征完全靠机器维持,人早就失去意识,对外界的刺激没有任何反应,他听不到外界的声音。
王昆的妻子深深地吸了口气,看得出来她在努力地调整自己的情绪,然而亲人的离世令她痛彻心扉,抑制不住的悲伤倾泻而出,她颤抖的手抚摸着丈夫的脸庞,最终决定放手。
“王昆……你听到了吗王昆!”
“我来送你了……你安心地走吧!我会把我们的孩子照顾好的!”
“王昆,一路走好啊王昆!”
赵之意撤掉了心肺复苏机、气管插管,心电图重归一条直线。
王昆的妻子将他的衣服整理好,她双眼通红,却又很快地坚强起来,独自一人联系了殡仪馆,缴纳了抢救费用,她甚至不敢让年迈的婆婆知道王昆离世的消息。
天亮了,但暴风雨还未停歇。
第17章 实习生
这一场台风持续了三天,三天之后,国庆节到了。
这次过节赵之意特意申请休息回家看看,免得家里的太后亲自杀过来。
回家例行献完孝心,赵之意便回到工作岗位上。
新的月份,急诊科的排班发生了一些变动。
赵之意这个月轮到了车班,也就是跟着救护车出车把人拉回医院的。
车班一上就是十二个小时,今天白班明天夜班,出了夜班休息一天又继续上班。
在金南市出急诊其实是对体力和耐力的一种考验。
一辆救护车上搭配有两个担架员、一个司机、一个医生一个护士。
国庆节是个小长假,但这个长假与赵之意无缘,据不完全统计,小长假市民叫救护车的频率有所增加,加之医院附近有条酒吧街,以前急诊科一个白班大概会出车四到六次,晚班会多一些,但最多也就七次八次这样,赵之意一个人出急诊完全应付得过来。
但国庆节不一样。
国庆节每个班的出车频率平均每个班都增加了四五次,几乎从上班到下班,不是在出车,就是在出车的路上。
新的月份开始,赵之意接到一个新的任务——带教学生。
赵之意接到这个任务时内心是感动的:医院终于给急诊科安排实习生了!
也许会有一些科室的医生觉得带教学生麻烦,但急诊科求之不得能有实习生到急诊科报到。
急诊科长年缺人严重缺人,基本上是把一个人当成两个人用,就算是实习生,稍微调|教一下也能当个免费的劳动力用,能大大减轻赵之意的工作量。
虽然实习生不能独立上班开医嘱,但可以帮赵之意做一些问病史整理病历之类不需要技术含量的杂活,大大减少了赵之意浪费在一些琐事上的时间,后面上手了也可以参与病人的抢救、在赵之意的监督下开医嘱,隔壁的林程原听到赵之意要带教学生,露出羡慕的眼神。
但这次到急诊科的实习学生就两个,一个跟着廖副主任,一个跟着赵之意,赵之意能带一个同学还是因为在性别上占了优势,有一个同学是个女孩子,何主任觉得同性之间带教效果更好。
赵之意带教的同学叫闫萱娜,今年大五,要在急诊科实习三个月,之前在内科和外科各待过一个月,该上手的东西——比如问病人病史、查体之类的都已经很熟练,不需要赵之意从头教起。
急诊科跟别的科室不同之处就是随时都要面对突发状况,尤其是出车的时候,在没见到病人之前,你都不会知道要接下来面临什么情况。
“赵老师好,我是新来的实习生闫萱娜。”早交班,闫萱那跟在赵之意身边,有些局促地进行自我介绍。
年轻的实习医生刚接触临床,还稍显稚嫩,面对带教老师时容易紧张。
不过赵之意也不是十分严肃的带教老师,她身上有种随和的气质,很容易让人放松。
“小闫,吃过早餐了吗?”医院里带教老师称呼学生一般是用小x代替,就像何主任喜欢喊赵之意为小赵,主要是顺口好记。
“嗯,吃了,老师我第一天来急诊上班,待会要做什么?”闫萱娜是个长相较为亲切的邻家女孩,笑起来有两个酒窝,在病房上班的第一件事是交班查房,但急诊科的工作与病房似乎不一样。
“你跟徐老师把待会出车用到的急救箱里的东西全部点一遍,待会准备出车。”
赵之意口中的徐老师是待会跟他们一起出车的护士徐萍,徐萍是跟赵之意同一年进的急诊科,两人本科是同一个学校毕业的,只是不同专业而已,
因着这点同门之情,赵之意与徐萍的关系不错。
“之意,出车了!”
闫萱娜刚跟着清点完急救箱的药品器械,分诊台的电话就响了,徐萍喊了声赵之意,忙将出车单打印出来。
出车前,小杨给赵之意戴上一个运动相机,这个像机不会阻碍赵之意的操作,又能以第一视角录下她出车的经过。
“出车的地址是新连路13号401,老人上厕所的时候摔跤了。”
老人摔跤这事可大可小,赵之意将清点好的急救箱放到车上,不到三分钟就坐上救护车出发。
市一院方圆五公里内都是急诊科的出车范围,现在这个时间点正是早高峰堵车的时候,救护车在车流中缓缓挪动。
司机拉响了警笛,道路两旁的车辆纷纷避开,救护车得以在车流中快速通行。
通过了那段最堵的路,很快就来到新连路13号。
新连路这边都是老式的居民楼,没有电梯,幸好病人家在四楼,不算太高。
赵之意以前出车的时候爬过13楼,真的是命都去了半条。
病人家属早早守在楼下,引着他们上去。
下车前,赵之意叮嘱闫萱娜戴上手套,她和徐萍一人拿了一个箱子走上楼梯。
闫萱娜是第一次跟车,跟在赵之意身边有些紧张,她想帮赵之意拿箱子,不过被赵之意拒绝了。
几人爬上了四楼,赵之意、徐萍、闫萱娜进了401的房子,两个担架员在门外等着。
老人还维持着摔倒时的姿势躺在卫生间的地上,有家属在卫生间里陪伴安慰老人,缓解老人焦虑的情绪,老人神志清醒,但说话已经不太清楚,有鼻出血,眼周水肿伴有淤血,是很明显的颅前窝骨折表现出来的熊猫眼征。
拿起我的手术刀 第14节
老人的右手不自然地扭曲,右手腕肿胀,右侧肢体感觉迟钝,肌力差,赵之意怀疑老人是因为中风导致肢体不协调而摔跤,
一量血压,老人的血压高达205/113mmhg,老人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长期服用降压药硝苯地平以及抗凝药阿司匹林。
老人的血压太高,加之大概率存在颅内出血,赵之意担心在转运的途中会发生什么危险,就决定先将应用静脉输液降压,再进行转运。
徐萍在进行静脉穿刺的同时,赵之意将老人受伤的右手包扎固定,避免在搬动的过程中造成二次伤害。
老人今年有八十岁了,这个年纪的老人大多有一些骨质疏松的毛病,轻轻跌一跤对年轻来说无所谓,但对于老年人来说,稍不注意就是致命的危险。
楼梯房救护车的车床上不来,担架员先将老人小心地抬上担架,将老人固定在担架上,才慢慢把老人运送到楼下。
老人的情况不好,赵之意建议送去市一急诊,老人能得到更快的治疗,但家属却不是这么想的。
“医生,我想把我妈送去骨科医院,我们在那边有熟人。”
“骨科医院太远了,现在这个时间点堵车,从这里到骨科医院最少要半小时,但如市一院只要十分钟,老人家的情况要尽快去医院处理,多耽误一分钟时间老人就多一分危险!”
“现在救命要紧知道吗?你们想去骨科医院,可以先去市一院,等老人的情况稳定了再转院!”
老人家属有些犹豫。
此时另一位家属拿了主意,“你听医生的,就送市一院。”
“医生,快点把我妈送去医院吧。”
因为老人的情况紧急,救护车拉响了警笛,赵之意给科里打了电话,让他们做好准备。
救护车从老人家里到达市一院急诊科花了不到10分钟,一到医院,赵之意将老人转交给今天在抢救室值班的医生。
“小闫啊,你在其他科室有没有学写病历?”赵之意打开她的电脑,登录后台,本来想把出车的抢救记录补一下,突然想起来她现在可是有帮手的人。
趁着现在不忙,她要赶紧将闫萱娜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劳动力。
闫萱娜摇头。
她刚到临床两个月,第一个科室是适应期,熟悉临床,带教老师基本上不会教什么,到第二个科室她开始上手一些简单的操作,但写病历这件事,她只在学校学过,还没真正地在临床实践操作。
“不要紧,我教你。”赵之意迫切地想找个人帮自己写病历。
给病人写病历其实不难,病历在系统上都有模板,把病人的情况套在模板上就可以了。
能考上临床医学专业的脑子都不笨,赵之意只教了两遍,闫萱娜就知道了怎么套用模板写病历。
闫萱娜写完一个病历,赵之意检查没有错漏之后才确认保存。
赵之意将刚刚的抢救记录打印出来,夹在病人的病历本上。
第18章 烟雾病?
才写完记录没多久,分诊台上120专用的电话又响了。
“之意,出车了,患者突然晕厥,现在呼吸微弱,快点!”徐萍看了眼出车单上的信息,赶紧喊赵之意。
赵之意从办公室里快步走出来,看了眼出车单。
患者在院外晕厥,呼吸微弱,很有可能是猝死的前兆,而心脏骤停的黄金抢救时间是四分钟,这个时候时间就是生命,赵之意他们必须争分夺秒赶到现场。
“滴嘟滴嘟滴嘟~”
救护车拉着警笛声开到急诊科的大门前,赵之意赶紧上了车,她坐在救护车的副驾驶座上,看着出车单上的信息,“谭师傅,您开快点,情况比较紧急。”
“行!”谭师傅拉起响亮的警笛,在车流中穿梭,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以最快的速度驶向目的地。
病人晕厥的地方是在离市一院两站路远的地铁站里,在地铁上坐两站路可能五六分钟就到了,但在地面上开车过去,却足足要十几分钟。
赵之意跟打120的人联系上,远程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万一病人的情况不好,她在这边也能指挥旁边的人对病人进行急救。
在赶时间的时候每一份每一秒都过得很快,早有地铁站的工作人员在入口等着,见到赵之意一行人赶紧将他们领到病人的身边。
在地铁站晕厥的病人是一个三四十岁的中年女人,现在还没清醒。
赵之意给女人测了血压血糖,数值是正常的,但病人目前并没有好转的迹象,呼之不应,对痛觉有一定的感知,暂时不能确定造成女人晕厥的病因。
大多数的晕厥症状都与脑部或者心脏的病变有关,脑部有没有病变要回去拍片子才能确定,赵之意要先缺认是否是因为心脏的病变才导致女人晕厥。
闫萱娜帮着赵之意给女人接上心电图,徐萍在旁边给病人开放静脉通道。
在没有干扰的时候,心电图的结果很快出来,心电图示病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跳相对正常人来说偏慢,只有50多的心跳,呼吸每分钟也只有10次左右,血压血氧正常,也没有休克表现。
只是简单的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稍慢,并不足以造成一个成年人晕厥。
排除掉一个错误选项,赵之意有九成的把握造成女人晕厥的病灶就在她的大脑里。
人的大脑是个十分复杂的器官,任何一个位置的病变都有可能引起晕厥的症状。
赵之意刚想让担架员将女人搬回医院,突然,她发现女人的四肢出现强直性的伸直,躯干呈现角弓反张的姿势,肌肉开始对称性节律性地抽搐,牙关紧闭,口吐白沫,是很明显的癫痫大发作的变现。
赵之意赶紧将女人的头偏向一侧,朝闫萱娜道:“压舌板!”
“哦,压舌板!”闫萱娜第一次碰到这种场面,有点手忙脚乱,但还是很快帮赵之意把压舌板找出来递给赵之意。
一半来说,对于癫痫大发作的病人最好什么都不要做,包括压舌板也不用,只需要注意将病人的头偏向一侧,避免病人的呕吐物堵塞呼吸道造成窒息就行。
但大多数的癫痫大发作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舌咬伤,某些病人严重舌咬伤后出血逆流进入呼吸道,同样容易引起窒息。
赵之意使用巧劲将压舌板塞进女人的口中,清理出周围的一片空地。
十几秒过去,女人停止了抽搐,她的肌肉开始逐渐松弛,口中咬着的压舌板掉在地上,整个人恢复到赵之意刚来的时候那种状态。
不对,是比刚刚的情况要差了。
女人这时癫痫发作,也恰恰证实赵之意刚刚的猜测是对的:引起女人晕厥的病因就在脑内。
为了避免女人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再次癫痫发作,赵之意给女人用了些抗癫痫的药物。
救护车到达医院,抢救室里的值班医生还在忙着抢救外院送来的另一个病人,赵之意想了想,就带着闫萱娜,一起把病人送去ct室。
在ct下,病人的颅骨完好没有任何损伤,所以首先排除了由外力撞击导致病人晕厥。
赵之意看向身边的闫萱娜,临床上的带教老师很喜欢问实习生问题,赵之意也不例外。
见缝插针地教学生知识,有助于将闫萱娜培养成一个合格的工具人。
“小闫,你说一下她这张片子有什么问题?”
闫萱娜精神一凛,仿佛在冬天室外吃冰棍——透心凉。
闫萱娜在学校的时候学过影像学,会看一些粗浅的ct片子,但临床实践看到的东西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又有点不一样,课本上的更典型、更明了。
她盯着片子仔细看了一分钟,“老师,她这里的高密度影像是不是代表脑内有血管破裂出血?”
赵之意点头,“ct只能大概看到病人有颅内出血的情况,要想明确是哪根血管出血,还需要做造影检查,一般颅内出血的急诊病人,我们首选cta[注1]检查明确病灶。”
做cta检查需要注射含碘的造影剂,分辨率比mra[注2]高,在用时上比dsa[注3]短,只不过在做之前要确定病人的肾功能正常,确保造影剂能够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造影剂注入病人的体内,赵之意很快看到病人脑内更详细的情况。
从颈动脉开始,这个病人的双侧颈动脉末端和大脑中动脉近端出现对称性的狭窄,狭窄处脑供血不足,从侧边生出多个细小的血管,继而形成多个血管网。
闫萱娜觉得这种表现的片子好像在书上见过,但又一时间想不起来什么样的病会出现这样的片子。
ct室的医生道:“小赵,你这个病人的血管看起来有点像烟雾病的表现。”
赵之意点头,“是有点像,如果真的是烟雾病就麻烦了。”
出血性烟雾病,尤其是里面躺着的这个病人这般严重的烟雾病,最好要做手术。
“小闫,你帮我联系一下介入室,这个病人我要加急做dsa。”
第19章 手术
烟雾病是一种很罕见的脑血管发育畸形的疾病,发病率大概在万分之一,好发于儿童和三十到四十岁左右的青壮年,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
因为病人还没清醒,赵之意联系了警察,在警察的帮助下联系到病人的家属。
赵之意接回来的这个病人叫况雨芳,今年三十七岁,是一家公司的项目经理,平时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最近自觉头痛,但只以为是普通感冒,自行购买感冒药口服后症状缓解,就没有在意。
昨天晚上,她为了一个项目在公司加班,直至今天早晨下班,晕倒在地铁站,被好心人叫了救护车送来医院。
做完dsa,应用降颅压、抗癫痫药物后,况雨芳醒了,但颅内出血压迫到神经,她苏醒之后左侧肢体肌力差,而赵之意也看到了况雨芳的dsa影像报告。
烟雾病之所以被叫做这个名字,就是因为患者在患烟雾病时,通过dsa血管造影可以看到患者颅底内的新生血管形态如烟囱里冒出的袅袅炊烟,况雨芳的dsa影像学报告十分漂亮,但疾病却十分凶险。
烟雾病的患者最常表现为缺血性脑梗,而况雨芳所表现出来的却是细小血管形成的动脉瘤破裂导致的颅内出血。
以目前的技术对烟雾病尚无特效药,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可以使用药物维持病情稳定,但对于况雨芳这种因烟雾病导致颅内出血,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待况雨芳的身体状态能够承受全麻的手术后,手术便马不停蹄地进行了。
因为是比较少见的治疗烟雾病的手术,手术开台的时候赵之意刚好下了班,便去手术室观摩学习去了。
车班最然对体力消耗最大,但下班也是最准时的,通常就算拖班也不会超过一小时。
治疗烟雾病的手术方案经过脑外科的几个主任讨论后才定下,况雨芳颅内出血的情况不算特别严重,在术中清除颅内血肿的同时进行直接血运重建,将颞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形成旁路血管,改善脑部供血。
颅内外血管手术属于四级手术,急诊科楼上的急诊手术室并不能承担四级手术,况雨芳被送到医院外科楼十三楼的手术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