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旧金山往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陶良辰
所以机会众多,也得看究竟能不能抓得住才行,鹏城拿地建厂,就属于比较靠谱的投资,等到二三十年后获利很可能高达百倍,胜在靠谱。
如今的福田、南山陈林芝去过好几次,大片都是农田荒地,只要有心去谈,把握比较大。
陈林芝通关后,在众人羡慕眼神注视下,坐进一辆丰田越野车里。
内地子公司花钱买的新车,所有渠道全部合法,由于是外资企业,甚至不需要占用购车名额,价格高达二十多万人民币,将近九万美金,比陈林芝那辆劳斯莱斯还贵……





旧金山往事 第220章 亿元户
不同于在美国的纸醉金迷,自从踏上这片故土开始,陈林芝的创业激情就汹涌澎湃。
高博学亲自开车来接陈林芝,驾驶着二十多万人民币的新车,走到哪都被人高看几眼,如今开车可不是个苦差事,哪怕是公交车司机、大巴车司机,往往都被人们认为有一技之长,属于让人羡慕的美差,被众多骑着自行车的路人羡慕着。
终究是祖国,谁都不希望承认落后。
可在这1986年,事实清楚摆在面前,经济和物质方面差距明显,跟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止一星半点,连究竟是否应该继续改革开放都被人们拿出来反复讨论。
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被放大,人口众多但商品短缺,典型的卖方市场。
看见路边依旧破旧的房屋建筑、大片的空地,陈林芝能闻到浓浓的人民币气味,不仅可以用外商身份享有政策支持,手里还握有一笔可观的创业资金,简直太适合做生意了。
前两次回到祖国,他的资本可没现在雄厚,等于是靠着压货款空手套白狼,这次才涌现出实打实的底气,看待大环境的角度也随之变得不同了。
高博学开着车,新路上车少,以货车和公交为主,偶尔还能遇到查黑车的关卡路障,海关也配合着检查货车,看是否存在走私偷渡。
这时候轮到查他们的丰田越野车,高博学露出笑容,指着陈林芝和他助理说道:“都是美国来的外宾,从通关口岸检查完才进来,来咱们鹏城投资建厂。”
言外之意无非是行个方便。
海关和警员听完心里有数,看看坐在副驾驶座位上的陈林芝,再看看坐在后排的年轻棕发老外,自然而然将后排的白人当成老板,实际上却是给陈林芝打杂拎包的助理而已。
陈林芝来过几次,轻车熟路,将护照、签证等资料从车窗递出去,顺便扭头来句:“保罗,查证件。”
用中文说话。
名叫保罗的助理上个月月初刚入职,没什么担任助理的经验,可却在新加坡拿到中文硕士文凭,还会英语和日语,兼修法语,属于高智商语言天才那一类。
面试官觉得他性格不错,为人谦虚,问完陈林芝以后就调来给他当助理了,无非是上传下达整理文件,帮着泡茶煮咖啡,送送午饭预定酒店之类的活,只要办事认真,简单培训完就能胜任。
这次之所以带他一起过来,主要是让保罗熟悉工作业务,多认识些分公司的人,到时候陈林芝再有什么安排,就能通过保罗帮忙处理,确实到了需要人专职跑腿的阶段,跟身边的两位保镖一样。
只不过陈林芝觉得来内地不需要保镖,所以让他们留在港城。
不同于其他居民,设关卡检查的海关稽查看多了老外,得知是外商,语气稍微客气些,用英语问保罗说:“你们准备去哪些城市,投资哪种类型的公司?”
保罗一时间不知如何应对。
陈林芝哭笑不得,开口告诉说:“这位保罗是我助理,刚工作不久什么都不知道,主要待在鹏城吧,也可能会去沪市和燕京,服装加工和销售行业。”
跟动不动就让人出来趴在引擎盖上,又或者坐在车里双手抱头的美国警员相比,这边客气太多了,例行检查和问话罢了,陈林芝坐在副驾驶座上淡定应对。
高博学近期常跟官方打交道,为了开设内地子公司,没少接触各个部门的负责人,久而久之眼界跟着水涨船高。
怕陈林芝不耐烦,侧着身子接着解释说:“别看陈总普通话口音地道,纯正的旧金山华人,身价五千万美金的大老板,单是从我们这批发货物往外销售,价值就高达一个亿,亿!人家广交会主办方,亲自写信送请柬,外经部的孙局那挂过号了,明天约陈总吃饭聊大投资,差不多就行了,后面堵着呢。”
背景大,后台硬,不仅有人还有关系,全部归结起来等同于三个字——别得罪。
乍一听说年纪轻轻的陈林芝,身价居然高达五千万,还是美刀,将众人吓了一跳,很难想象这么大一笔钱究竟是多少。
单从官面上兑换成人民币,数额就将近一亿五千万人民币了,从黑市走那更了不得,一个个看陈林芝的目光瞬间变得不同,将证件交回他手里,挥挥手示意放行,说句欢迎来到华夏。
继续出发。
高博学沾沾自喜道:“果然不一样,其他车都查后车厢,只有我们不用查,陈总你这身份到哪都是通行证。如果有些批文由你亲自办,那绝对一路大开绿灯,徐经理告诉我说你现在的身价,搁在整个美国都算非常非常有钱了?”
“还凑合吧,比我富的到处都是,幸好是在这边,要是在美国也到处说我多有钱,早被人绑架无数次了,每个慈善组织打电话来讨要捐款也属于大麻烦,越低调越好。”
富着富着就逐渐习惯了,陈林芝开始学会低调。
高博学则不一样,自从认识陈林芝之后,就将陈林芝这尊大佛搬出来一次又一次,他的成功源头,正是从去年年初带翻译赶往旧金山推销丝袜开始。
近几个月组建内地子公司创业,游走在各个部门审批文件时候,也常拿陈林芝名号当作敲门砖,导致鹏城众多主管工商外贸的部门,都已经知道新注册“m·o·m(华夏)贸易有限公司”背后,有位神秘的美国大商人当靠山。
原来的“mom”商标容易产生歧义,让人往“老妈”这层意思上想,其实陈林芝是让它分开读,为了避免麻烦索性修改注册名为“m·o·m”,连同港城分公司一起改了。
高博学挺享受狐假虎威的风光,即使是他那当厂长的亲爹,最近都没他风光,陈林芝提了几句也就没再多说。
要说陈林芝完全平常心,怎么可能。
谁都会享受出风头带来的关注,他自己也清楚积攒出来的这份家底,相对来看搁在内地确实很惊人。
在万元户都让人羡慕的时代,亿元户几乎属于最顶层的存在,放眼全国都找不出几个,敢拿到明面上的就更少了。
……




旧金山往事 第221章 生机勃勃
刚从计划经济过渡改革没几年,以前东西靠分配,工分等于钱,现在开放了,学习市场经济,第一批创业者们还没积累出足够的本钱。
这便导致陈林芝这个外来户,以上亿身价回到祖国,简直像是传说一般的存在,“亿元户”三个字光是听见,都能让人浑身一哆嗦,难怪高博学四处扯他虎皮当大旗,地位确实高到吓人,更别提拥有的还是美金。
准确来说陈林芝身价足有六千万美金,搁在黑市兑换成人民币,大概相当于四五个亿元户那么多,以至于陈林芝自己都有种“一览众山小”的飘飘然感觉。
当然了,人们手头没钱,不代表官方也没钱,资源、土地、工厂、技术这些都是钱,正应了那句国富民穷,生活物资还难以保障,造成的结果是人们想买辆自行车都要凭借计划经济体系内的票据,现状实在跟不上人们日益增常的物质文化需求了。
多方面矛盾凸显出来,改革势在必行,轰轰烈烈,由于起点太低,发展速度自然很快。
根据陈林芝得到的第一手消息,内地去年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百分之十三以上,至此接连三年增长率都在百分之十以上,1984年更是达到惊人的百分之十五!
民营经济的说法随着私营企业的出现而诞生,却还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料想应该会非常可观。
各个经济特区都在推出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资,这就导致陈林芝地位极高,通关放行属于小事,本来就只是拦路查黑车、查投机倒把和夹带走私而已,没人愿意因此得罪一位大老远跑来送外汇的外宾。
接下来接连遇到一次查走私车,也凭借护照顺利放行,高博学似乎很享受吹捧陈林芝所带来的满足,巴不得让所有人都知道自己认识一位亿元户。
这让陈林芝不得不怀疑,高博学究竟受到过怎样的刺激,为什么如此装x,分明是合法买来的汽车,记录车牌和身份证、车架号就行……
已经开进鹏城郊区,泥墙的农村房子比较常见。
陈林芝问道:“一路上好几个关卡,发生大事了?”
“谈不上大事吧,就是不守规矩的人变多了,流进来大批走私商品、走私汽车,扰乱了市场秩序,还有送人去通关口岸的黑车,属于投机倒把,即使是摩托车也不行,除非做好事不收钱。像这样的严查经常遇到,我们当地人早就习惯了,时不时就遇到没有通行证的偷渡者被抓走遣返,整个鹏城几乎都被铁丝网围起来,地下被人挖出不少地道。”
高博学说话时候有点沾沾自喜,他作为本地人,先天就占据着优势,这年头普通人想来经济特区闯荡,真心不容易。
在境内去某个地方还需要通行证,算是目前的一大特色,陈林芝上回过来就听说了些,现在听来还是觉得有意思。
特区能赚钱的消息广为流传,导致近几个月涌来经济特区的人数一下子爆增,因此惹出不少乱子,被严查也正常,总体来看各个试验田麻烦不少,但都还算成功,听高博学所说许多内陆省市已经坐不住了。
陈林芝欣喜于这种变化,望着车窗外大片未来寸土寸金的农田,说道:“估计将成熟经验往全国推广,属于迟早的事了,村集体能当个体户做生意,个人也开始做生意,一下子就能把市场和经济盘活。”
“难说,风向经常发生变化,究竟往哪边吹还不一定,我老子最近没少因为生意被抢走而发火,其他行业也都一样,有些国营厂子都快支撑不下去了。”高博学希望越来越好,可终究不能拍板做决定,从全国范围看还有许多麻烦解决不了。
陈林芝淡定回道:“相信我,回不去了,大变革肯定会引起诸多矛盾,总体来看好处大于坏处,大锅饭会被砸掉,铁饭碗也不那么铁,既然一批公有制企业不够先进,被淘汰有什么问题?市场经济,交由市场来决定,只要我们能抓住机遇,下半辈子就都不用为生计发愁。”
“借你吉言,不过你已经不用为生计发愁了吧?”
“谁会嫌钱多呢?我一直想要艘游艇,小尺寸的不想要,大型游艇又舍不得买。”陈林芝耸肩道,不仅只是游艇,还有私人飞机、全球知名的艺术品,胃口总在不断变大,远没有到知足的地步。
……
每次陈林芝和高博学见面,总会针对时下大环境进行讨论。
倒不是两人相处没话可说,而是内地的发展和变革速度太快,往往几个月时间就会产生巨大变化,有些旧政策被废除,推出更合适的新政,整个社会同样加速变革,朝着未知的方向前进。
多聊聊相关话题,能够帮助双方梳理思绪,尤其是在高博学来陈林芝手底下工作的情况下,总该明白老板究竟怎么想,免得因为联系沟通不便弄出差错,高博学可相当在意这份好工作。
正是由于一直在改变,使得永远不会缺少可聊的话题。
听陈林芝说起近期的新闻内容,高博学敏锐发现原来他一直盯着这边,下意识以为虽然前几个月沟通少,是因为老板在忙其他事,实际上只是陈林芝在港城临时抱佛脚罢了,远没有高博学想象中那么认真努力。
距离首次来鹏城,差不多过去一年时间,道路两旁的景观变化不大,商店数量却明显增多,川菜馆、包子铺、凉皮店、杂货摊、水果店,热闹非凡。
随着大量人口涌入,只要口碑别太差,生意总不至于惨到哪去。
助理保罗首次来到内地,以前只去过新加坡、港城等地,他小时候在费城长大,后来又搬去洛杉矶定居,都是大城市,此时此刻有种陈林芝跑来挣穷人钱财的错觉,俨然将新老板当作奸商看待。
保罗很不理解,在华尔街都小有名气的金融家艾伦·陈,干嘛非得跑来这种破旧老城创业,途中他旁听不少交谈内容,分明都听得懂,却难以搞明白什么是华夏特色、什么是经济特区等等,诸多词汇宛如天书。
单靠眼睛看,保罗只知道这地方挺落后,街边大量骑着自行车的人们,好像都不富裕,因此更加不理解,在金融市场上挣过大钱的老板,怎么莫名其妙看上了这片市场……




旧金山往事 第222章 分歧
助理保罗的疑惑,在许多联合贸易公司高管们脑海中都产生过。
陈林芝的合伙人樊尘也一样,以前认为只采买廉价的商品销往欧美市场,近期却发现陈林芝开始侧重于直接进入内地市场,开会期间多次提到加大在华夏零售业、制造业方面的布局。
他们会有疑惑很正常。
大概就像华尔街金融巨头,准备去蒙大拿州的偏僻小乡村开设办事处,虽然不是不可以,但注定利润有限,付出很可能远远大过于回报。
别指望所有人都能跟陈林芝一样有远见。
例如合伙人樊尘,当他得知经营的第一家服装店,首月促销的情况下,营业额却只有一万四千多块钱,换算成美金不足五千美刀,抛开成本后只赚到区区一千多美金,心态有点崩。
樊尘开始忍不住怀疑起陈林芝的决策是否正确。
正巧得知陈林芝亲自来到鹏城,樊尘紧跟着买了机票从燕京飞往廣洲,再坐车绕回位于鹏城的公司总部……
陈林芝在来到内地的第三天早上,跟合伙人樊尘汇合后,并没有发现他的异常,兴奋说道:“樊总你来得正好,我这两天熟悉完当地业务,你们搞得相当不错,待会儿陪我出去一趟,我约了主管招商引资工作的部门负责人,去谈谈拿地建造公司总部的细节,最好先圈一大块土地,盖厂房自己买机器,开办一家服装厂,大概有个两三百万美金就能搞定!”
高博学代替他,跟分管这一块的部门负责人初步接触过,对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也愿意全力支持,希望借助这家服装厂,解决掉数千人的就业问题。
按照高博学的说法,即使是南山福田靠近海边的土地,都能随便陈林芝挑选,前提是承诺三年内总投资额不少于五百万美金,创造不少于三千万人民币的产值,税收方面还可以给予极高的政策扶持,几乎零税率。
这么大的优惠力度,陈林芝哪能不惊喜,想着先搞好门路将土地拿到手再说,未来再想办法看如何改变土地规划用途,目前还没有拿地建造商品房的说法,只能另辟蹊径。
自己开办一家服装厂,也能对外贸、对自营的服装店生意起到帮助,亏本的可能性极小,但未来或许能够创造出惊人的利润。
上辈子被房子憋狠了,好不容易抓到个当“地主”的机会,陈林芝脑袋发热,顾不上等待人民币继续贬值再入场,担心当地发展太快,被人抢先拿走优质地块。
樊尘心里憋着气。
既气陈林芝前几个月当甩手掌柜,只顾着自己潇洒快活,对公司事务不闻不问。
又气陈林芝眼光不够。
他们辛辛苦苦跑部门,以外资身份拿下经营许可证,最后服装店却只能挣到那么点利润,付出和回报远不成正比。
这时候还在为陈林芝提都不提,直接又做决定而生气,因此说话难免带着点火气。
樊尘微微皱眉质问说:“什么服装厂,你之前不是提过只找代加工,自己建厂谁来负责管理,公司账户上还剩多少钱?两三百万美金拿出来,不知道要等多久才能看见回报,不如继续在美国找采购商,至少稳妥一点。”
陈林芝听樊尘语气,终于发现不对劲。
仔细琢磨完,觉得估计是不爽于自己刚回来就“夺权”,笑着告诉说:
“我这不就是正在跟你商量,先陪我去了解情况,又没必要今天就给答复。我在旧金山总部了解过涉华外贸生意,竞争太大,利润率严重下滑,我们的大客户沃尔玛在港城直接开办采购部门,恐怕等不到今年年底,就会放弃跟我们公司的合作,是时候另谋出路了。”
这个答复可不能让樊尘满意。
樊尘挺头疼,主要是不满于陈林芝的态度,近几个月都没怎么过问公司事务。
倘若努力过后没能成功他认栽,可陈林芝游手好闲,既没想办法笼络客户,又不在外贸生意上多下苦功夫,早就引起樊尘的不爽了。
在他看来,公司营收利润持续下滑,问题大半出在陈林芝这位大股东身上。
想法有点偏执了。
毕竟不管是沃尔玛选择自主全球采购,还是外贸行业竞争加大造成利润下滑,都不是陈林芝能够控制的事情。
除非他给出的报价,能比沃尔玛自主采购的价格还低,要不然这家公司该走还是会走,跟陈林芝的松懈关联不大。
他多花点心思,局面或许比现在稍微好点,却也无法单靠努力挽回颓势,确实到了该改变发展战略的阶段,销售华夏商品最挣钱的暴利期,一去不复返了。
合伙人樊尘最近受了点刺激,家里老头询问生意如何,听完只来句“不如存在银行里吃利息”,使得一向自认为能力出众的樊尘,饱受打击。
他对陈林芝说道:“你想怎么另谋出路,靠那些服装零售店?我听你的,门店开了,一个月却只挣那么点钱,哪怕开二十家店,全年利润还不够从港城请位明星拍几张照片。”
听着有点阴阳怪气。
陈林芝自知对不住这位合伙人,所以即使不爽也忍住了,解释说:
“二十家店远远不够,如果我们有自己的服装厂,成本还可以进一步降低,代言、物流、生产这些环节的成本,会随着门店的增加而减少。先稳住发展一段时间积累经验,争取到年底把门店数量扩张至五十家,明年再翻一两倍,然后火力全开打广告、做推广。
我们公司的优势很明显,品牌价值更高,资金方面更加充裕,到时候还可以想办法从银行贷款扩张发展,我觉得人民币汇率还会继续下跌,很划算。”
因为明白将来会如何,所以陈林芝的目光足够长远。
这仅仅只是他在内地踏出的第一步,用国外连锁模式冲击传统地摊货,试图借此牟利。
他没想着如何将樊尘踢出局,脑袋里存在偏见的樊尘,反倒先对陈林芝产生各种不满,挑刺说道:
“你的想法太梦幻,店里卖的衣服价格高了,不适合当地环境。
要我说,还是趁着投资少,早点抽身走人,服装厂别开了,就这么几个人,盖总部大楼完全没必要……”




旧金山往事 第223章 散伙
“……”
假如两边都有火气,难保不会大吵一架。
陈林芝大概能猜到樊尘生气的根源,他之前想让对方干苦力活,可樊尘也不是任人摆布的性格。
陈林芝再次忍住了,深吸几口气看向樊尘,平复心情认真道:“之前是我没把心思都用在这边,我承认做得不够好,可在这个决定上,经过深思熟虑才对你提出来,我知道这是对的,所以没办法向你让步。
全面撤出不可能,在这边拿地的计划也必须争取落实,没得商量了?找个地方坐着聊几句吧,沟通完你会明白我究竟怎么想。”
“没得商量,公司目前的盈利能力本来就不行,一下子再往华夏砸这么多钱,到时候可能连翻身的希望都没有,我总不能眼睁睁看着投入的本钱打水漂。说实话,你这合伙人没有我想象中靠谱,一意孤行、想一出是一出,还喜欢偷懒指挥别人,来这边做生意赚钱太少,只适合当成供货源头。”
樊尘正憋着气,想到什么就说出来了。
他从小生活在美国旧金山,尽管深受家庭氛围影响,可也不属于能藏得住事的那类人。
两个人合伙做生意,常常会因为想法出现分歧而产生摩擦,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早先陈林芝在公司一言堂习惯了,毕竟就他一个股东,手下负责执行就可以。
而现在被樊尘当面顶撞,陈林芝清楚明白自己正在做对的决定,只可惜樊尘貌似不愿意听他解释,这就很让人头疼了。
陈林芝叹气问道:
“看来你不认同公司发展方向,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咱们好不容易才把零售生意的框架搭建起来,为什么不能耐着性子再等等?自产自销,降低成本和把控货物品质的好处,我想你应该也知道,一旦步入正轨规模就会像是滚雪球,不断壮大起来。
这地方现在是落后了点,不过发展潜力相当惊人,等到政策允许了,商铺由租变买,成本还会进一步降低,开放自由房地产市场也属于大势所趋,到时候土地会升值,公司的门店会升值,一家店所能贡献的利润不高,几百上千家店就很惊人了,到时无论继续经营还是转手卖给别人,都会比跟人竞争外贸产业更赚钱。”
樊尘沉默片刻。
他并没有被陈林芝的这番言论说服,反而来句:“又是将来如何、潜力有多大,这些话我快听腻了,以后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我只知道公司业绩不行,你敢保证一定能像你所说的这样?”
1...6768697071...12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