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沙吹过胡杨林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焉画
张媛很知足了。和李青山结婚时,她对他没有什么期望,只要有住的地方就行了。青山进步这么快,是她没有想到的。经济状况好转,加之她又很会过日子,给老人翻修房子的钱她已经攒得差不多了。
张媛很会持家,觉得过日子这家就应该像个家的样子。平时该节俭的地方她都做到了,省下的一点余钱她便一点点置办零用家当。两三年的光景,家里从家具到过日子的用具她都购置得很齐全。那时候粮店供应的粮食多是粗粮,细粮很少,她为了粗粮细作,专门还买了两个小筛子。他把玉米面用筛子筛后,细的玉米面和少量白面和到一起做馍馍,吃起来口感很好。
为了省钱,孩子们的穿着都是她晚上带灯自己裁剪缝做,但每个孩子她都给打扮得干干净净,丽丽整整。后来她的孩子们小学都快毕业了,穿的依然是她做的布鞋。那时候美花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一双从百货商店里买来的小皮鞋。
她待人很谦和,邻居有困难找她,她都会尽力地去帮助。最明显的是邻居会经常过来借钱。困难些的家庭或过日子不会计划的家庭,到月底开工资前几天钱就花光了,无奈只能借钱度日,等发了工资再还,周而复始。她们到张媛这借钱,张媛从不回绝,有时候眼看自己也快不够用了,她也不会犹豫,宁肯自己紧一点。她想的是,人啊,要不是万般无奈日子过不下去了,谁愿意去借钱啊?这种情况能帮时就一定要帮一把。
李青山在党校的学习就要结束了,可是公司却是安排这批学员到农村下放劳动锻炼,期限未定,但最少是一年。下放地点由公司统一安排,是本溪县的偏岭。离家更远了,交通也不方便了,不巧的是张媛又怀孕了。
李青山又是一顿愁,这一走中间能不能回来还不好说,这个家可咋办?本来张媛已经能自己担水了,现在怀孕了怎么可以继续担水?美花还那么小,这担水的活美花干不了。这可怎么办?李青山是不怕困难的汉子,可眼下仅这吃水一项困难就把他难住了。
张媛也是识大体的人,她不希望因家里的困难拖李青山的后退,她去找弟弟商量,弟弟说没问题姐,我隔几天去一次你家,把你家水缸灌满就是了,放心叫姐夫去吧。
只好这样了,李青山开始准备出行的行囊,春夏秋冬四季衣服都要带全,因为不清楚这中间是否可以回来探家。
青山临走前,单位的领导到家里来走访,发现了他们面临的实际困难。张媛顺势提了一下自己的想法,就是说能否就近安排青山的下放劳动地点,因为矿区附近就有农村。领导点点头,说可以回去研究研究。
青山回来知道张媛向领导反映的问题后,从来不发脾气的他冲张媛发火了,说张媛不该提这个问题,说谁家没有困难,怎么会都去照顾?再说定好的下放地点,怎么可以轻易改变?张媛也不示弱,说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对待,别人家附近没有农村,没有这个条件!能就近下放劳动锻炼,又可以使家庭生活不受影响,不是两全齐美吗?以后几天两人没有再提这件事,矿里那边也没有动静,过了一九五八年元旦的一月五日,一大早李青山就背着行囊出发了。
在家里住了几天的李青山走后,张媛的内心会感觉到有些失落。这几年在一起生活磨合,张媛对李青山逐渐产生了感情,分开的日子会对他有所牵挂,有了依赖感。这一走,又不知什么时候会回来?一整天张媛都有种心神不宁的感觉。
晚饭做好了,她出门口喊美花回来吃饭,却见美花哭着跑回家来,美花语无伦次地哭着说什么爸爸出事了……
张媛刚要发火:美花你胡说什么?却看见邻居大嫂们都过来了,嘴快的就说了出来了,原来是载着青山他们那一批下放干部的车辆经过本溪太子河的时候,冰面塌陷,整辆车陷进去了,一整车的人都遇难了……
真是晴天霹雳,张媛愣在那里说不出一句话。大家都不做声了,空气如凝固了一般。片刻,张媛发疯般地吼叫起来:“不!不!这绝不是真的!这绝不可能是真的!是谣言!一定是谣言!”看大家都不做声,她扑通一声坐在地下哭起来:“天啊!青山,青山啊……”
张媛撕心裂肺般的哭声,哭得在场的邻居大嫂们一齐跟着抹眼泪,小美花更是又悲又惊浑身颤抖。
这时,不知谁惊叫起来:“李青山!李青山回来了!”话音刚落,大家一齐往院子里望去,果然是李青山扛着行李回来了。
只见他紧锁着眉头,一言不发,掏出一包烟,坐在炕沿边独自抽起来。
“怎么回事啊,青山,是谣言吧?”邻居大婶问他。
“你怎么回来了?你没事吧,他们说的事……没有那么回事吧?”张媛带着哭腔问到。
抽完一支烟,心情平静了一些的李青山道出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公司这批下放干部共有300多人,一月五日那天上午,他们参加市里召开的欢送会后,分乘几辆大客车前往下放地点。途中需穿越太子河,由于正是冰冻期,车队便选择走捷径,从河面上穿过去。在那个季节,一般单车独自行驶应该是没问题的,可他们是七辆车,算得上个小车队了,又都是载重行驶。结果中途穿行的时候,后面的一辆行李车追上了前面的大客车,当两车平行行驶在河面上时,冰层不堪重负,瞬间塌陷了,大客车上有四十多人遇难。这里可能就有李青山党校学习的同学……
风沙吹过胡杨林 第31章 看电影的故事
“这么多人,太悲惨了……”
“那你一定是没在那辆车上?
李青山又拿出一支烟,用力吸了一口,接着说道:“我当天赶到那,意外接到通知,我被安排在立新区赵家合作社,就是我们家附近的赵家合作社。看来是领导考虑到了我们家的实际情况,重新给安排的。”
“当天欢送会结束之后,我送走了我的党校同学,然后自己就乘火车回来了。在火车上,我听到了这个不幸的消息。我刚开始不相信,可他们说的细节都对啊,也就无奈接受了这残酷的现实。一路上我一直心情沉重,到现在也缓不过来神,真的希望这不是真的……我现在还不知道是哪些人遇难,不知有没有我认识的人,我准备把行李送回来,第二天到公司去看看。”
听了李青山的叙述后,大家都默不作声了。事故太惨烈了,一车人,四十多人啊!那么多鲜活的生命瞬间就消失了!太令人震惊了,太令人惋惜了!本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啊!如果事先做一下评估,也许这悲剧就避免了。
这次事故中果然有李青山的同学。为此,他难受了很久。他在自家后边的一个十字路口为不幸故去的同学烧了一些纸钱,算是送行吧。
这件事对李青山的触动非常大,以至于影响他一生的做人准则。他本来就是一个老实憨厚的人,这件事情之后,就更是与世无争了,万事皆知足。他的朴素的想法是,这件事的阴差阳错,使自己获得了侥幸存活的机会,和那些故去的同学比,自己没有理由也不应该再有任何理由奢求什么。
李青山来到赵家合作社报道,这里还有几位地方企业下放来的干部,他和他们一起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干农活出身的他不怕吃苦不怕累,工作表现也是非常突出。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下放劳动结束后,他是随地方企业的下放干部一同重新安排的工作,他被安排在一家地方小企业做了厂长,从此离开了本钢。这家企业照样离家很远,他,还是照顾不了家。
一场有惊无险的风波过后,张媛更加珍惜和李青山在一起的日子,夫妻俩相扶相助过着踏踏实实的平淡生活,对张媛来说,日子虽然苦了一点,可每天都很充实。
那年秋天入冬前,他们帮助青山的父母翻建的茅草屋也建成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山野菜越来越不好采了,那么眼尖手快的美花也采不到了,因为大家都在采。很快,这大地里、山坡上,就光秃得几乎一毛不拔,就像被蝗虫掠过了一样。
渐渐地人们感觉粮食不够吃了,这粮食供应定量并没有减少啊,为什么就感觉饿肚子了?原来是副食供应跟不上了。人们肚里没油水,单靠那点主食就不够用了。那时候城市居民的定量每人每月平均27斤左右,重体力劳动者稍多一些,小孩子少一些。家里半大男孩子多的,就明显不够吃了。有的人家计划的不周,月底还出现过粮食断顿的情况。
就在这时候,张媛他们所在的居委会却把各家各户的粮食集中起来了,在一九六零年的夏秋之际,办起了公共大食堂。正逢天暖的季节,他们就在房山头空地上支起两口大锅熬粥。天天顿顿都是稀粥。开饭了,各家各户拿个盆子去打饭。稀粥盛到盆里看不见多少米粒,吃到肚里一泡尿就都没了,大人孩子每天饿得肚子咕咕叫。
原来这大食堂最初只是在农村实行。因为农村在一九五八年下半年实行了人民公社化。成立之初,有的公社开办全民公共大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口号是:“鼓足干劲生产,敞开肚皮吃饭”,体验的是**的生活。
由于农村当时有存粮,有副食,大食堂开办之初伙食还不错。后期粮食不足,大食堂就解散了。这城镇还真很少听说办大食堂的,可张媛他们的居民委就独出心裁办起了所谓的大食堂。大食堂非但没有解决吃不饱的问题,反而使之雪上加霜。
美花那时刚上小学一年级。她班级里的一个男同学实在饿得受不了,就逮着什么都往嘴里放,竟然连粉笔头还捡着吃,幸亏被老师及时发现制止了。
张媛隔壁的邻居,实在受不了大食堂的苦,硬将自己两居室的房子和别人换了个一居室的,因为一居室所在的那个街委没有开办大食堂。他们宁肯全家住得挤一点,也不想这么饿下去。
为了解决饿肚子的问题,一些人开始到山里找橡子树,又称柞树。其树上结的果实叫橡子,橡子的主要含量是淀粉,可充饥。人们把橡子树上的果实采摘下来,背回家来磨成橡子面,可以做成窝头就着大食堂的稀粥吃,也可以和别人换一点玉米面。那橡子面的窝头做好之后又糙又硬,吃了还便秘,可它抗饿。另外也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吃它。能采摘到橡子,已经很不容易的啦。
采摘橡子需要走很远的路,因为只有在深山里才可以找到结了果实的大橡子树。一般都是清晨4点就从家里出发了,天朦胧亮的时候开始进山,山路要走两三个小时。
张媛家里没有人手,只好叫美花和大人们一起到山里去找橡子树。
别看美花人小,可她一点也不示弱。有一次碰到棵大橡子树,成熟的橡子落得满地都是,他们一同去的几个人,欣喜若狂啊。一顿下,大家带的口袋就都装满了。李美花的小口袋也装满了,可树上还有没采摘下来的橡子,地下还有那么多没捡的橡子。别人在那休息了,美花却舍不得,继续不停手地捡。
“美花,装不下了,你还采啊,往哪放啊?”
“不采多可惜啊,想办法呗。”美花还在那捡。“
原来这美花早就想好了,上山之前她是穿两条外裤的,张媛怕有蛇咬着她,特意叫她穿两条外裤。里边的裤脚还用绳子扎了一下,现在完全可以脱下一条扎上裤脚当口袋用。
想到就做,李美花找个树荫脱下一条外裤,将两个裤脚一扎,将捡好的橡子装进去,再把裤腰用裤腰带扎好,将两个裤腿分跨在两肩前。嘿!很不错嘛,比单肩扛还得劲啊,美花很满意。
大人们看她一个八岁的孩子那么顾家,就逗她:“哎,美花,能扛动吗,扛不动,把那个小袋子给我吧!”
“不给,我能扛动。”
“扛不动你会掉队的,这山上狼可多了,小心掉队叫狼叼去。”
“狼才不稀罕我呢,我太小了,不够狼吃。”
“这孩子,说话还挺噎人的啊!哈!哈!哈!”
大家再看她,一个小人儿肩上跨着个裤子扎起来的大口袋,胳膊又跨个小口袋,不服输地劲劲地往前走,更是笑得不得了。
“哈!哈!哈……哈!哈!
邻居大婶子怕累着她,就哄她:“美花,我自己采的这些足够用了,我不要你的,我来帮你拿那个小袋子,免得他们打你的主意。我帮你看着,好吗?”美花这才放手。
到了家门口,邻居大婶要把那小袋橡子给美花,美花说啥不要,她说婶子你那么远拿回来的,就应该是你的,我这些就足够了,你收好了就是的。说完就关上大门进屋了。
第二天邻居婶子来见张媛,把那袋橡子也拿过来了。当然张媛是不会要的。只见这婶子快言快语地把个美花反复夸奖:“青山大嫂啊,你家的美花可是了不得啊,从小看到大啊,三岁看出个老来样啊,那个不服输的劲啊,将来准错不了!”
“还有,这小小年纪她就懂事理啊,一般小孩昨天那袋橡子就收下了。就是大人,在这个时候,也可能收下,可美花没有!这孩子懂事啊,一点不小气,很大气啊。”
“小孩子不懂事的时候,你们多但当点,家里就这情况,他爸爸总也不在家,我这些孩子又小,没办法,麻烦你们啦。”张媛说。
“哪里,哪里,美花挺懂事的,以后你尽管叫她跟着我们走,放心吧!”
那一年,在橡子成熟的季节里,每逢星期天,美花都是和邻居婶子们一起采橡子,她小小年纪就开始有了责任感,她认为她是家里老大,她应该帮妈妈支撑起这个家。
矿里的俱乐部,每天都在放映着各式各样的影片,那里是小美花最向往的地方。在她看来,那里就是天堂。那紫红色的大幕拉开之后,出现在眼前的是白色的银幕,明明什么都没有嘛,可一熄灯,随着一束光的到来,就什么都有啦。太奇妙啦!
美花很小的时候,还没有上小学的时候,就迷上了看电影,尽管她还看不懂。她会悄悄跟在大人们的身后溜进去,座位肯定是没有的了,她都是站在把边的过道里看。
渐渐的她可以看懂了,她的情绪就会随着剧情走。有一次播放的影片是《梁山伯和祝英台》,美花看着看着就开始哭起来,到影片结束电影散场时,她已经哭得泣不成声了。
大人们还以为是谁家的小孩子和大人走散了,纷纷围过来问她的家住在那里?当知道这小孩是因看电影看得如此伤心时,人们都笑得直不起腰来。
一天,美花又是趁张媛没注意,悄悄溜进电影院,那是下午场的电影。美花去的时候,电影已经开演多时了。看门的收票的工作人员都已经撤了,美花径直地就可以进去了。
电影院里光线很暗,她摸索着找到过道的一角,刚定下神来,一个人一把把她拉了过去:“美花,又是自己过来的啊?”一个熟悉的声音。美花借着电影放映若明若暗的光线看清楚了对方,原来是邻居姐姐秀儿。
风沙吹过胡杨林 第32章 寒冷的冬天
秀儿比美花大两岁,已经上学了,她叫美花坐在自己的怀里看。两个孩子就这样大孩子抱着小孩子看的这场电影。
美花是头一次坐着看电影,她很高兴,看得也很专注,一会哭一会笑的,弄得秀儿姐姐也跟着傻笑。
看完电影,两个孩子结伴往回走,美花还沉浸在影片里余兴不消:“秀儿姐,你说那个坏蛋他也够傻的啊!不,他是太贪心啦,最后他才累死了,对吧?”
“哦,是的,是的!秀儿敷衍着。”
“秀儿姐,我来晚了,没看到开头部分,你能给我讲讲吗?”美花央求秀儿。
“哦,姐以后给你讲。”说罢,秀儿停下脚步。
“美花,姐问你,你丢东西了吗?”
“没有,我什么都没带。”美花继续往前走。
“你再好好想想,丢什么了?”秀儿又问。
“没有啊,我什么都没带啊?”美化漫不经心地回答,她脑子里还在想着电影的情景。
“你好好想想,你丢了什么?”
“不用想,我没丢东西……哦,秀儿姐,你为什么老问我这个问题?”美花不解地望着秀儿。
秀儿的脸立时泛起红晕:“没什么,我,我只是随便问问。”秀儿的表情很不自然。
美花在思考,自己会弄丢什么?
忽然,她想起来了,自己兜里有爸爸妈妈在过年的时候给的压岁的钱,是5角钱,是崭新崭新的新票,自己一直舍不得花,一直放在裤兜里,每次换洗衣服都是小心翼翼地取出再收好。
她急忙去掏裤兜。糟了!钱没了。仔细地再将自己的所有衣服兜子翻一遍,没有!完了,确实丢了!自己一直舍不得花的压岁的新票子丢了!美花很沮丧。
美花疑惑这钱是怎么弄丢的:衣服是妈妈做的,所有的衣服兜都挺深的,轻易不会掉出来的。
美花开始觉得秀儿可疑了。她为什么三番五次地提醒我,怎么会知道我丢了东西?我着急找钱她为什么又不放声了,还那么不自然?
一定是她偷了去!她在我看电影的时候偷去的!怎么办?美花在想怎么要回自己的钱。从小妈妈就教育我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去拿,那么别人拿了自己的东西也一定是别人不对的啦。她觉得自己的钱自己就应该要回来,秀儿姐拿了我的钱就一定要归还给我。想到这里,美花停住脚步。
“秀儿姐,我丢东西了。”美花望着秀儿说。
“哦,丢,丢什么了?”秀儿紧张起来。
“妈妈给的压岁的钱丢了,5角钱的新票。”美花说。
“怎么丢的?”秀儿故作镇静。
“放在裤兜里发现没有了。”美花说。
“那赶紧去找啊……你去找吧,我先回家了。”秀儿慌张地想走。
“我已经找到了!”美花肯定地说。
“啊!你说什么?你在哪里找到的?”秀儿疑惑。
“秀儿姐,钱是被你拿去的,你还给我吧!”美花出语惊人。
“好啊,美花,你怎么这么说话,我怎么会拿你的钱?”秀儿似乎恼怒。
“就是你拿的,钱现在就在你的兜里,我的钱有记号,上边有我的名字,我当初是怕春花拿的,所以写了名字。”美花态度认真。
“不相信,那你翻好了,等我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然后你翻好了。”秀儿边说边将裤兜的东西掏出来握在手里。
“我不翻你的兜,我就要看看你手里的。”美花说。
“手里没有?”秀儿回答。
“就在手里!”美花盯着秀儿的手,提高了音量。
“没有嘛”秀儿的回答并不坚决。
“没有为什么不敢叫我看啊?”美花看着秀儿。
“哦,美花,对不起,是我拿了,我还给你,现在就还给你,可你千万别和我妈说啊。”秀儿带着哭腔恳求。
“我不会和你妈说,也不会告诉我妈,秀儿姐,我不会。”美花肯定地说。
秀儿将握在手里的美花的钱还给了美花。以后几天她都忐忑不安的,她不知美花是否会说出去。
美花要回了自己的钱,也遵守了诺言,这件事她没对任何人说。那时候她只有七岁。
转眼又是一年的冬天来到了,那年的冬天特别的寒冷。张媛家住的那片平房没有暖气,仅凭火炕取暖根本抵御不住寒冷,所以家家便都在室内再生个铁炉子。但供应的煤仅够厨房炉子用的,室内要想生铁炉子,就必须要想办法解决燃料问题。
这里离矿山很近,矿山里有好多锅炉在运转,锅炉是烧煤的,这样便会产生很多煤渣,家里有男孩子的就会去捡煤渣。这煤渣比买回的煤块还好用,放在铁炉子里,炉火可旺了。
学校放寒假了,美花也想去捡煤渣。张媛不同意,说矿山那么危险,哪有女孩子去干这样的活。美花没放声,可心里已经打好了主意。
她把爸爸的一件旧上衣和一顶旧帽子偷偷找出来,找个僻静的地方穿身上,大棉帽子往脑袋上一扣,不细看,真还会以为她是男孩子。
她循着那些捡煤渣的孩子的足迹,找到了一处炉渣场地。他看见他们都是用一个小铁耙子在炉渣堆里找煤渣,然后放到一个大口袋里。她又仔细看了,确实没有女孩子。
美花回来悄悄地找到一个小麻袋,把那件爸爸的衣服卷在麻袋里,然后出去找铁丝,她要想办法做个小铁耙子。
她真的找到了一根铁丝,可这铁丝很坚硬,美花掰不动。她就去找舅舅,说是学校劳动要用。她舅舅拿个钳子一会功夫就给她做好了。她高兴地来到捡煤渣的现场。
那是一个很大的炉渣集散地,倒下来的炉渣分布在一个缓坡上,那些捡煤渣的孩子都在那面坡上翻检着。叫美花感到奇怪的是,那天的人特别多,还偶尔能看见捡煤渣的大人。原来是马上要清理炉渣了,那些人常来,知道什么时间倾卸炉渣。
就在美花愣神的功夫,她发现锅炉房的大门啪地打开了,一群孩子蜂拥过去,随着一股热浪的袭来,运炉渣的小铲车开了出来。铲车开到炉渣场地,卸下那些还冒着热气的废煤渣,那些灰渣顺破滚下去,布满了坡面。
这时再看那些捡煤渣的孩子,一个个奋不顾身地冲上去,往上面一趴,手脚伸展开,嘴里喊着:“不许动,这地方是我的,谁也不许动,这地方是我的!”原来他们是在占地方。占好地方了,他们开始起身飞快地捡着煤渣。
美花四处望望,想找个可捡地方,可地方都被他们占满了。她急得围着这片炉灰渣场地不停转悠,终于发现有个空挡。她过去了,她生疏地拿起她的小铁钩耙子翻找着。一会的功夫,她就熟练了。先把上边的煤渣都捡了,然后用小铁耙子再翻找。
她心里高兴啊,因为已经收获不少了,原先瘪瘪的口袋,已经开始逐渐鼓起来啦,美花心想,看来今天捡满半袋应该不是问题。她一边移动着一边捡,想把装煤渣的小麻袋再往上移一移。可她怎么拽不动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