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锦衣状元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天子
唐寅打量朱浩一眼,目光促狭,好似在说,你小子当初并不是没有算计张左的时候,我对你那些作为可都铭记于心呢!
现在说什么对自己人不会处心积虑?
连我都在你算计里!
再想想,自己就算被朱浩算计,也没吃过亏,就当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
……
内阁票拟同意杨维聪的主张,朱浩不过是顺理成章,以朱四笔迹照内阁的票拟直接给誊录上去。
给人一种皇帝非常重视此事,特地亲自批阅的假象。
第二天朝会,因为这件事本身不大,朱四没有拿到朝堂上说,杨廷和虽然心里有气,也没有当众提及。
正如朱浩说的那般,杨维聪的上奏合情合理,本来大趋势就是遏制京师周边地区皇亲国戚的土地兼并行为,该上奏只是为了方便卖地,卖地的钱还是收到户部……杨廷和明明觉得杨维聪背叛了自己的阵营,却无计可施。
杨维聪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无形中已经站在了杨廷和敌人的立场上。
为此他还沾沾自喜。
得到皇帝的批复,等于是获得了苏熙贵口中的“定心丸”,如此可以正大光明把更多的土地卖给商贾。
更可甚者,此事得到批复后,皇帝特意下旨锦衣卫,让行指挥使事的朱辰给杨维聪配备锦衣卫的护卫人马,监督卖地之事,同时防备张家兄弟真的乱来,到时候让锦衣卫出手,足以把寿宁侯和建昌侯两家的恶奴给吓退。
换做是顺天府或是五城兵马司的人,怕是张家兄弟不憷,只有代表皇帝威严的锦衣卫出面,才能限制张家兄弟前去捣乱。
派去的人,正是锦衣卫千户陆松。
“杨主事,卑职得上命,未来这段时间,协同打理皇庄之事,请杨主事多多提点。”陆松带着人手去见杨维聪,语气非常客气。
杨维聪心中很得意。
上来就给派个锦衣卫千户协助自己,这是何等风光?
这下看我卖地,还有谁敢说三道四,连一向无法无天的张家兄弟也要有所收敛吧?
杨维聪道:“陆千户的威名,在下早就有所耳闻。听闻陆千户在安陆平定盗寇时,身先士卒,立下赫赫战功。”
杨维聪为了跟陆松凑近乎,特地去了解了一下陆松的过往事迹。
陆松急忙抱拳行礼:“不敢当。卑职担心的是,万一寿宁侯和建昌侯真的派人来捣乱……”
杨维聪得意地道:“无须担心,只要把田地及时变卖出去,寿宁侯和建昌侯再做什么便与我等无关,眼下只是要让那些商贾安心来买地。”
这心机……
只是卖地的时候给人撑腰,却不负责“售后”。
陆松听了心生厌恶。
你这不是坑人吗?
卖的时候说得好好的,朝廷会维护你们的利益,等卖出去之后就货物一经售出概不负责了?
“不知现去何处?”陆松问询。
杨维聪道:“前去会见徽商在京师的代表,与其商议地价,再就是把地契什么备好,让其来挑选。”
……
……
杨维聪进出都有锦衣卫跟随。
前呼后拥。
这架势,很难不让人相信他已投靠新皇,俨然已成新皇得力干将,走到哪儿都给人一种飞黄腾达不可一世的感觉。
翰林院中。
杨慎单独把朱浩叫到修撰房一旁的花厅内,商议有关皇庄售卖之事。
“……杨兄,不是说达甫兄最近已出任户部主事,全权负责皇庄事?为何还要……找在下谈及?”
朱浩满脸惊诧,一副我不知情、我只不过是个旁观路人的神情。
“不提他!”
杨慎听朱浩提到杨维聪,脸上满是不悦。
有种被亲近之人背叛,眼瞎没把无耻小人本质看透的厌恶。
“你便说说,你对此有何见地?”
朱浩琢磨了一下,摇头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皇庄涉及田地太多,年代久远情形复杂,以我这般初入朝堂的年轻士子,所知甚少,也难以为朝廷出谋献策。”





锦衣状元 第五百三十六章 说服人有一套(加更)
朱浩的意思很明确,你问我意见,我表示爱莫能助。
你以为你问我我就要如实告诉你么?
就不允许我插科打诨、敷衍推诿?
加入的最高境界,不是死皮赖脸唯命是从,而是貌合神离中让你对我分外倚重,只有这样你们才能把我当成是一个幕僚,而不是像杨维聪那样的跟屁虫。
跟屁虫有什么下场,我可见识过了。
“无须你出谋献策,我只是想听听你的意见,涉及皇庄之事,尽可畅所欲言,作为参考。”杨慎道。
朱浩点点头,随即沉默,好似在用心思索。
杨慎也不着急,或许他觉得,朱浩之前的确没想过相关的事情,毕竟一个翰林院修撰,事不关己的情况下,怎会去盘算皇庄之事?
半晌后朱浩道:“以我所料,皇庄田地众多,朝廷一次裁革皇庄内管事太监、把总等人,皇庄等于是进入半荒废状态,眼见到了播种时节,必须尽快有人出面打理,或是将其出手。”
“嗯。”
杨慎点头,这些都是浅显的道理,也是不可辩驳的事实。
“问题就出在这儿……皇庄田地多是京师周围良田,有权有势之人都在觊觎,想要打理需要人手,若以朝廷官员兼顾的话,就会成为之前皇庄的模式,裁革之事也就无从谈起。”朱浩道。
杨慎继续点头:“如果再找人来打理的话,的确违背裁革皇庄的宗旨。”
朱浩道:“可问题是,变卖田地,不过是将这些田地流入到勋贵手上……”
杨慎摇头:“陛下已下旨,不允许勋贵染指皇庄田地。”
“话是这么说,但勋贵难道就不能找民间的商贾帮其去购买?就算这些田地真的落入民间,勋贵就不能暗中从购买者手上抢夺?明抢是不行,但要给那些买地的百姓或是商贾罗织个罪名,逼其主动把地交出来,那时有什么应对之法?”
朱浩说到这里,杨慎的脸色冷变得峻起来。
之前只是一味想裁革皇庄,一了百了,后续很多收尾工作没有想好,说白了就是文人一股脑儿的施政热情,顾前不顾后。
用朱浩的话总结,这就是文人的理想主义。
你们的想法很好,把皇庄革除,弊政解决,皆大欢喜。
可问题是皇庄存在日久,你们想短时间内就抹掉其一切痕迹,急功近利之下滋生出大量土地问题,恰恰这些土地又是这时代最宝贵的资源,朝廷不再持有,你以为就能顺顺利利转移到民间?
最后还不是谁拳头大归谁?
杨慎道:“你的意思是,仅凭一道谕旨,无法解决皇亲国戚和勋贵兼并土地问题?”
“嗯。”
朱浩点头,“在下不知道说得对不对,只是想到什么说什么,望杨兄不要见怪。”
杨慎之前只是随口问话,想听听朱浩的意见,现在他却不由提起几分重视,道:“你继续说。”
朱浩想了想,续道:“皇庄即便真的落到百姓手中,从此以后内府将会变得空虚,一旦有何需要,说点不太……中听的话,新皇对兴王府的潜邸格外重视,到时要派人修筑兴王府,或是重修献王陵寝,再或是要增加修筑宫殿的费用,皇宫日常用度等等……
“怎么说呢,民间有一句话,叫做拆东墙补西墙,可能此话不是很贴切,但总归内府一旦有需求,没了皇庄供给,就得户部来填补。”
杨慎本来不想承认,但最后又点了点头:“如你所言,就算皇庄田地顺利变卖,这笔银子多半还是会用在内府,而不是户部。”
朱浩道:“以我所见,那不如不变卖了,或者说朝廷干脆不要牵扯进皇庄之事便可。”
“什么?”
杨慎瞪着朱浩。
你小子可以啊,我问你处置意见,最后你的总结是别去管、不处置?
让我们撒手?
朱浩好似不知道杨慎的态度一般,继续分析:“听闻兴王府随同陛下到京师的扈从不少,这些人有的被安排进锦衣卫,有的则进入宫闱,还有不少王府属官只能安插到朝中各衙门,但他们本身能力低微,并没有处理朝务的能力,留在京城又缺乏生存的资源……”
“嗯?”杨慎皱眉。
最开始,他很生气,觉得朱浩的话形同背叛。
但再一想,朱浩从来没说要加入自己,何来背叛一说呢?
而且只有像朱浩这样不依附于“权贵”,遇事可以不顾立场,秉公直言,他的意见才具有更多的参考价值,而不像杨维聪那样,明明表面上对自己千依百顺,可暗地里却在帮新皇做事!
相比而言,朱浩这种中立的思想难能可贵。
不为了依附而刻意挑你爱听的话说。
朱浩道:“我想,陛下要收回皇庄的处置权,多半是为了安置兴王府的旧人吧?一些兴王府中的典吏,本就无处置朝廷大事的能力,将他们安置在朝中,反而会令朝廷衙门臃肿、效率低下,还不如让他们去管理皇庄,给内府供给用度不说,还让他们有了安身立命的资本。”
杨慎摇头苦笑:“你的观点倒是很新颖,先前没有任何一人曾跟我提及。”
朱浩惭愧一笑:“我也就是随口乱说,因为我曾在王府中,见识过这些人的能力,他们连王府内的事都处置不好,他们在王府主要承担什么职责?也就是管理兴王府的王庄罢了,就这个他们有点经验。”
“嗯?”
杨慎目光深邃,他在朱浩的“无意”提醒下,好似想起什么。
他听父亲说过当日在朝堂上皇帝的言辞,当时皇帝明明是说,要找有经验的人来管理田庄,还让朝臣廷推人选,当时没人把这话放在心里,只当是皇帝的托词。
现在仔细想想,其实那时皇帝不就已在暗示,要让兴王府那些典吏出来管理皇庄?给他们找点事情干?
朱浩道:“眼下陛下很重视皇庄处置,若是将皇庄变卖,土地难免会流转到勋贵手上,若是以兴王府的属吏来打理,既能给朝廷减少开支,又能让兴王府的人有事情做……可谓一举两得,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点浅见。
“以我看来,可能现在陛下也很头疼吧,毕竟兴王府有从龙之功的人不在少数,跟着一起到京师,回头他们的家卷也会迁来,这么多张嘴不好养活啊。”
“呵呵。”
杨慎听到这里,满脸是笑,“你说得倒也有几分道理……那你认为当如何?”
朱浩摊摊手:“换作是我,干脆不理会得了,那么多兴王府属吏,到了京师,入朝能有何作为?不如让他们去管理皇庄,他们肯定乐意,既给朝廷减少了俸禄上的开支,同时也避免这些人干涉朝政,有何不可?若是作那无谓的坚持,导致陛下跟文臣间生出嫌隙,实在是得不偿失。”
换别人跟杨慎这么说,杨慎啐他一脸唾沫都算轻的,估计巴掌早扇过去了。
让你提意见,你居然让我们妥协?
但这话从兴王府出身,并一直对外宣称保持中立,不想牵扯朝廷是非的朱浩口中说出来,却带着极大的说服力。
“一家之言,不足为凭!”
朱浩澹澹一笑,“杨兄就当没听到我的话……在下人微言轻,望杨兄不要往心里去。”
杨慎望向朱浩的目光中,又多了一些别的意味。
连朱浩都觉得,这货不会真的觉得我说的是至理名言,对我言听计从吧?
我不过是在你们面前装样子继续保持中立罢了,可别真让我歪打正着,我都会觉得不好意思。
杨慎道:“好,朱浩,你的意见我记下了,回头我会跟家父提及,谁都不希望君臣之间再起嫌隙,也如你所言,兴王府的那些典吏入朝,确实不希望他们干涉朝政,索性放他们去管理皇庄,一劳永逸。”
……
……
杨府。
杨廷和书房。
“……什么?你让为父袖手?让陛下派人打理皇庄?用修,你可知自己在说什么?”
杨廷和刚回家,正在为朝中事务烦忧,打算回来后加加班,结果儿子来说的一通话,差点把他的鼻子给气歪了。
杨慎道:“父亲切莫动怒,先听孩儿的分析……”
于是乎,杨慎几乎是将朱浩的一通分析,原原本本说给了杨廷和听。
本来杨廷和怒不可遏,差点就想抄起桉头的砚台去砸儿子,但随着儿子讲述的内容推进,脸色逐渐变得阴沉,最后居然闭目沉思起来。
杨慎叹道:“从一开始,父亲在皇庄事情上便对陛下有所误解,他并非是要刻意保留皇庄,而是因为都督府贱卖皇庄田地,损害朝廷利益,陛下气愤不过。加上陛下身边有太多因从龙之功而鸡犬升天的庸人,陛下也在踌躇该如何安置,明明有皇庄可将这群人安排好,却被都督府贱卖,换作是孩儿,也会恼羞成怒。”
杨廷和眯眼打量儿子:“用修,这些想法,你因何而生?”
换作以往,杨慎大可直说是朱浩提及。
但现在他却知道,若说这是朱浩的意见,杨廷和肯定不会同意,反而会怀疑朱浩的动机。




锦衣状元 第五百三十七章 一石二鸟(求月票)
“是孩儿苦思而出,若有违父亲的意愿,还请父亲责罚。”杨慎主动承揽,功过皆由己抗。
当杨慎将此话说出,便说明他对朱浩的信任,已从表面的欣赏,往更深层次的倚重方面发展。
杨廷和目光锐利地望着儿子,良久后点头:“用修,未曾想,第一个劝为父放下执着之人,竟然是你。”
很中性的评价,杨慎不知父亲是同意还是反对,不敢接话。
杨廷和转而看着桌上的一份信函道:“为父刚得知消息,说是载着兴王妃的船只,已至通州,同时户部尚书孙志同将会在两天后抵达京师,或许陛下又要为兴王府的名分做一番抗争。”
杨慎道:“眼下不正是与新皇放下成见的机会?”
杨廷和嘴角浮现出个别有深意的笑容:“用修,你一向态度坚决,遇事少有转圜时,为父一直觉得这是你的软肋,现在看到你有所转变,为父甚感欣慰。此事为父会在思量后酌情处置,你先回去吧。”
杨慎一怔。
想了想自己以往行事风格,的确有点轴,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这次跟朱浩探深入讨一番后,居然会被说动?
我这是怎么了?
杨慎先前并没觉察,朱浩与人论事的能力如此强,让他一个坚定的“与不法势力做斗争”的勇士都下了一阶台阶?
难道是因为朱浩这小子的人格魅力太强了?
……
……
杨廷和乃老成持重的政客,不会在某件事上固执己见,导致自己众叛亲离。
他还想在朝中继续为官,想要维护大明法统,让国势蒸蒸日上,就必须要有所妥协,而且他听了杨慎转达的朱浩的意见,觉得很有道理。
所以次日朝堂上,杨廷和主动提出皇庄处置之事可以延缓进行的奏议。
此议一出,杨廷和派系之人面面相觑。
先前坚持要革除正德时期积弊,现在杨廷和你这个始作俑者却率先调头转向?
我们还想就此跟新皇据理力争呢,你这个浓眉大眼背叛革命的家伙拿我们的热血浇花呢?
朱四当然非常认同。
不过他也按照朱浩的吩咐,在朝堂上赞扬了杨维聪最近一系列“政绩”。
“……新任户部主事,一心为朝廷着想,先前以高价售出一千四百顷田地,开了个好头,朕酌情赏赐,加俸一等,望其再接再厉。”
朱四虽然没给杨维聪升官,但言外之意,杨维聪为朕干活异常卖力,就应该得到这样的赏赐。
当新皇把此话说出,很多杨廷和派系之人好像明白了为何杨首辅会转向。
或许是杨廷和看到杨维聪在推进卖地之事上颇有进展,想遏制这种趋势,所以才会提出继续保留皇庄,留给内府盈利,也是为避免增加户部不必要的支出。
虽然名义上卖地的银子收归户部所有,但那就是一锤子买卖,皇庄所能创造的价值长远而持久,内府也需要有经营的手段,不能说皇帝想要钱一律从户部支取,户部可填补不了这个无底洞。
……
……
“……介夫,真没想到,处理皇庄之事会如此发展,看来现在你想让陛下回头都难了。”
回到内阁后,蒋冕一脸感慨地对杨廷和说道。
杨廷和摇头:“新增户部主事,不能以变卖田地为主,当以继续打理皇庄为首要任务,先前我看过内府账目,内库余下银两不足十万,一旦有何开支,只怕要从户部调拨款项。”
蒋冕迟疑道:“不过……继续打理,恐怕要比直接变卖困难许多。”
言外之意,这是要给新皇和杨维聪继续设槛找麻烦。
你杨廷和不可能那么好心,突然来个回心转意,恐怕是因为你看到杨维聪在卖地事情上进展很大,接下来会有大批田地出手,一锤子买卖多容易?让人继续打理才麻烦,那需要不断往里边填充人手,还需长时间盯着。
“杨达甫还是先回翰苑吧。”
杨廷和补充了一句。
蒋冕略微讶异,随即明白过来,杨维聪这是彻底惹恼了杨廷和。
你为新皇办事如此卖力,所有人都认为你已经投靠新皇,还想继续留在新设的户部主事位置上过好日子?
美得你!
蒋冕问道:“谁人来接替此职务。”
杨廷和道:“陛下不是早就想让兴王府出身的唐寅来担当此职吗?若要继续打理皇庄,非要用到兴王府旧人……杨达甫始终是北直隶士子出身,之前从未曾在兴王府中效命,他不适合。”
“哦。”
蒋冕一听,这话有那么点道理,但随即便带着疑惑问道,“可户部主事之差事,乃正六品京职,非进士出身少有人担当此职……唐寅初入官场,就给他委派这等差事,是否太……快了?”
杨廷和冷冷道:“此差事看似机要,但所行都是皇庄运作之日常繁琐小事,并无上升空间和渠道,且若唐寅专顾于此等俗务,也就无暇分心朝中其他要事,如此既卖了陛下人情,也堵上了唐寅干涉朝政之路,有何不可?”
蒋冕总算明白了,杨廷和之所以同意皇庄继续保留,系经过深思熟虑后得出的结论。
或许是之前杨廷和得知兴王府体系中有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唐寅,知道新皇登基后很多政策或出自此人规划,感受到对手施加的压力,想来个明升暗降,把唐寅安排到一个出力不讨好的专职管理皇庄的户部主事位置上。
如此一来,既跟新皇达成和解,又杜绝了唐寅对朝廷其它事务的干涉,可谓一石二鸟之计。
蒋冕道:“那达甫他……”
其实蒋冕看出来了,杨维聪仕途堪忧,说是将其调回翰林院,但不到半个月就被折腾一大圈,大概率以后在翰林院也待不长了。
杨廷和略带着恼:“他不是在处置王府事务上缺乏经验吗?兴王府长史如今还空缺,调他去便可!”
“啊?”
蒋冕无比震惊。
把杨维聪调去当兴王府长史?
这简直堪比杀人啊!
但再一想,既然杨廷和觉得杨维聪暗地里已投靠新皇,把杨维聪调去兴王府当长史,既符合新皇的意愿,又表明杨廷和将此人弃之不用,对杨维聪既是惩罚也是机遇……你们的人给你们塞到他该去的地方……
这就是杨廷和的手段。
蒋冕点点头:“若真是如此,让其增长一下见识,累积资历,也是好的。”
表面上如此说,心中却在滴咕,杨维聪干什么不好,非要去投靠新皇,这是自断仕途啊!
你小子不看看如今朝堂是谁的天下?
得罪文臣之首有你好果子吃?
但再一想,或许杨维聪赌的就是未来的前程呢?
杨廷和始终会从朝中退下去,等新皇完全掌握朝政,或许杨维聪的“春天”就来了吧。
希望你小子能等到那天。
……
……
下午朱四见到朱浩时,脸上满是得意,跟朱浩讲起了杨廷和在朝堂上主动提到保留皇庄之事。
“……杨老头估计气疯了,朕还特地下旨奖赏杨维聪,让他以为杨维聪为朕干活很勤快,以为朕对其很倚重,下午听说吏部那边闭门协商……既然要保留皇庄继续经营下去,杨维聪就不宜再当这个户部主事,本来他就是临时征调,可能马上就要回翰林院了……”
朱四坐在那儿,一边吃着冰激凌,一边笑嘻嘻说道。
朱浩道:“即便他返回翰林院,只怕日子也不会长久,估计要被外放了吧?”
朱四诧异地问道:“那是为何?”
张左在旁提醒:“陛下,这都看不出来?杨阁老一定是觉得,杨维聪已跟他们不是一条心,将其外放,就是要对其行惩罚之举。”
“哦,原来是这样。”朱四点点头,“外放更好,瓦解杨阁老身边一员干将,朕算是小有收获。”
朱浩没有纠缠这个问题,转而道:“保留皇庄这件事上,杨阁老的提议与我跟杨慎言及内容雷同,说明杨慎已完全采纳了我的意见,并跟其父亲建言,好像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237238239240241...36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