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天子
“呃——”
朱四打了个饱嗝,“难为你了朱浩,你这是不是叫……身在曹营心在汉?”
张左赶忙提醒:“陛下,都是为大明朝廷效命,没有什么曹营、汉营之别。”
朱四道:“怎么没有?杨阁老跟朕可不是同心协力,如果他真的处处为朕着想,朕用得着现在这般天天发愁?每次上朝朕都好像在跟一群饿狼周旋,真是折腾死人……他们有把朕当成君王看待吗?一个个的……对了,朱浩,母妃就要到京师了,名分问题是不是该早点提出来?”
“嗯。”
朱浩点头,“要给王妃封太后,但暂且或加不了皇字,凡事要一步步来。陛下的坚持总归会有所回报。”
朱四咬牙道:“朕都是皇帝了,母妃生下朕,为何就不能是皇太后?宫里边那个养尊处优什么事都没做的女人,就能是皇太后?”
张左道:“陛下,话不能乱说,如此……是为不孝。”
“孝?哼!”
朱四一脸不屑,“她要是对朕有过养育之恩,还能让朕孝顺她,可她要不是自己儿子死了,从来就不会正面看朕一眼,凭什么让朕孝顺她?朕是母妃的儿子,其余人对朕来说,都是朕的臣子。他们要先讲尽忠,再谈孝义。”
锦衣状元 第五百三十八章 名人效应(求月票)
最近京城有三件大事正在发生。
第一件事,钦定入阁的前大学士费宏以及新任户部尚书孙交二人,从家乡来到了京师。
此事算是平常,只是涉及朝中两位部堂级大臣的到任情况,会对京师政坛产生一定影响,但朝堂上杨廷和总揽朝政的总体趋势不会改变。
第二件事是蒋王妃一行抵达京师近郊的通州,并未继续再往京师。
因为她要等一个名分。
这算是朝中上下最为重视的事件,一场君臣间涉及大礼议的争端随时都会再起。
至于第三件事,本来平平无奇,却一石激起千层浪——
皇帝任命新的专制负责皇庄田地的户部主事乃是举人出身的唐寅。
一时间京师舆论哗然。
过去数年,有关唐寅的传闻,就是其在江西南昌装疯卖傻遁走,从此后落了个疯癫的名声,都以为他回到故乡后穷困潦倒,估计下一次再得知他的消息就是困顿而死,谁知现在却传出他成为朝廷正六品官员。
要知道,京职正六品主事,已相当于地方知府级别。
唐寅过去几年的作为,几乎是一片空白,突然就冒出头来,让人始料不及。
……
……
这天朱浩请蒋轮到火锅店吃饭。
火锅店生意异常火爆,店外坐满了排队候餐的人。
好在朱浩有特权,上到二楼靠里的包间,二人一边吃一边等唐寅到来,却说当天唐寅跑去见娄素珍,朱浩猜想多半不是去谈情说爱,纯粹就是探讨书画学问,或是谈谈唐寅的新差事。
唐寅履职后终于可以在梦中情人面前挺直腰杆,还不得趁机显摆一番?
本来说好中午前回来,可一直到日头开始西斜,始终不见唐寅身影。
“估计聊嗨了,不用等他,我们吃我们的。”朱浩让伙计给上了一整桌肉菜、河鲜、干海鲜等,准备跟蒋轮大快朵颐。
蒋轮不解地问道:“何为聊嗨了?”
朱浩笑道:“就是聊到忘乎所以,以至于到了重色轻友的地步……忘了我们还在这里等他。”
蒋轮一脸坏笑:“你要是这么说,我就明白了。”
二人开始涮起来。
正好隔壁包间翻台,几个新来的书生坐下,一边交谈一边等伙计把新的锅底和食材送来,却听他们正在热烈探讨唐寅之事。
“……可是那个江南才子唐寅唐伯虎?”
“没错,就是唐伯虎。”
“不是说他只有诗画了得?怎突然到京师来当官了?莫非他考中进士了?”
“考个鸟的进士啊,弘治己未年时他牵扯进鬻题桉,到现在都没资格赴考京试,却不知为何会突然冒出来。”
“我听说好像是他检举宁王谋反有功,乃是负责平叛的赣南巡抚王伯安举荐做官。”
“是吗?消息靠不靠谱?”
“不然呢?他一个穷困潦倒的书生,听说这几年一直靠书画卖点钱养家湖口,临老了身边连个照顾的人都没有……他凭什么当户部主事?”
“户部主事官职很高吗?不是听说才正六品?”
“你们知道什么,这户部主事可非同一般的户部清吏司主事,专司负责京师皇庄,你可知道皇庄有多少田地?京城多少权贵都觊觎着,不料这个职务最终却落到他手里……这人不简单啊。”
“那是挺牛的,不知其人如何,可是到京师赴任了?”
“谁知道呢?朝廷突然放出风声来,或许就是个幌子……听说现在朝堂上都是杨阁老的人,或许唐寅就是巴结上杨阁老,才破格提拔呢?”
……
……
讨论火热。
本来只是一桌客人四个人在那儿说事,结果谈到了唐寅的话题,另一个包间的人也忍不住插嘴。
朝中大事一般来说读书人不敢在公共场合讨论,怕惹火烧身,但此番涉及以诗画闻名天下的老书生当上朝官,一个个都觉得自己消息灵通,能说出点别人不知道的内情,有不明所以的也想打听一下回去跟人吹牛逼。
一时间唐寅成为京师茶余饭后读书人最热门的话题。
“小先生,我看……唐先生出名了啊。”
蒋轮听了半晌,隔壁似乎又有人来,声音嘈杂已听不清说什么,便笑着对朱浩道。
朱浩往蒋轮碗里夹肉,笑道:“他本来名声就不低,试问天下间有几个不知道唐寅其人?”
蒋轮道:“都知道唐伯虎写诗作画举世无双,谁晓得他当官也有天赋呢?”
正说着,于三急急忙忙上楼来,进了隔间道:“两位爷,唐老爷来了。”
朱浩笑道:“看来他终于记起还有个酒局……孟载兄终于不用在我面前拘谨,一会儿你跟他好好喝几杯。”
……
……
唐寅上楼进入包间。
脸色尽量收敛,依然难掩春风得意的惬意。
坐下来后,便听隔壁还在那儿大谈特谈唐寅做官之事,当事人听闻后一时间有些尴尬,急忙调转话题:“下午早些回去,可不能疏忽差事。”
朱浩道:“先生,你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孟载兄现在还没官职在身呢,你这是有了差事,便以为谁都跟你一样能为朝廷效命?”
蒋轮可怜巴巴地望着朱浩:“小先生说得是,这不家姐已到通州,还想着何时前去拜见呢,但现在是多事之秋,若是王妃能受封太后的话……嘿。”
唐寅接茬:“那你就是国舅了。”
“哎呀,愿景总还是要有的,做个梦总可以吧?”
蒋轮也很头疼。
他本非蒋王妃亲弟弟,只是过继子,兴王府里他的地位就不上不下,很是别扭,现在自家外甥又是过继到孝宗名下当儿子才换来皇位,他想要当上名正言顺的外戚,缺乏法理上的支持。
便在此时,隔壁突然有个大嗓门高喊:“……我跟你们说,唐伯虎是因为帮朝廷诛杀江彬和钱宁有功,才有今天,这是从户部衙门打听来的消息,千真万确!你们这群外来人不明就里,少在这里装样子!”
唐寅一怔。
怎么隔壁还因为自己如何当上官之事吵起来了?
“息怒息怒,我等不争了总可以吧?你消息灵通,你说了算!”有人一看起了争端,连忙息事宁人劝慰,很快隔壁便鸦雀无声。
唐寅回过神来,脸色颇为尴尬。
朱浩笑着问道:“先生,今天去见过夫人,进展……如何?”
唐寅不解:“什么进展?”
蒋轮笑道:“唐先生装什么湖涂?我等都知道你是去见谁……放心,这事外人不知晓。”
唐寅皱眉:“不过是去见上一见,本就只是因为书画之事而见……孟载,你知道什么?朱浩把事告诉你了?”
“我……不是去见未来的唐夫人么?”
蒋轮一脸的迷湖。
朱浩一边给唐寅斟酒,一边道:“对对对,就是未来的唐夫人,也算是我师娘了。”
唐寅满面愠色:“你小子,怎见了谁都叫师娘?公孙凤元最近都不敢把夫人带出来,就是你没事在他夫妇二人面前乱说话。”
朱浩扁扁嘴:“自己人,怕什么?”
唐寅没好气地道:“你年纪轻轻不懂男女大防,以后该学学了……话说你小子还有什么不懂的?为何总要有那些狭隘的心思,就为了取笑他人?”
“没有没有,我可从来没有对先生不敬之意,不过是问问罢了,其实当学生的也替先生着急,你现在算是事业有成,看看如今京师内外都在谈论你的事,已俨然是当世大名人,这会儿是不是该考虑一下续弦问题?”
“哈哈哈……”
朱浩苦口婆心劝说,旁边蒋轮好似起哄般笑个不停。
唐寅发现朱浩和蒋轮都在取笑自己,几次想转移话题都没用,干脆装聋作哑,我不搭茬,看你俩能把我怎么着。
……
……
吃过午饭。
一行回到唐寅的居所。
此时已有一人早就在门口等候,再仔细看居然是当世同样有着极大诗画名声的江南才子文徵明。
“伯虎兄……”
文徵明见到唐寅,满脸热情,看来是有事相求。
唐寅一看这架势便知不太好应付,急忙道:“孟载,要不有事我们回头再聊?”
“好!”
蒋轮倒没觉得如何,先行离开。
朱浩则跟着唐寅一起带文徵明进了院子。
文徵明眼中完全没有朱浩,进去后一个大礼下去:“……伯虎兄,看来您现在真的混出头了,正六品户部主事,还是陛下亲自委命,前途无量啊,您可一定要提拔在下一把。”
唐寅为难道:“我……不过是为陛下做点跑腿的事情罢了。”
唐寅跟文徵明虽是好友,但也有过嫌隙,而且他很清楚老友文徵明是个官迷。
可问题是,文徵明到现在连个举人都没考上,跟祝允明屡试不第的情况类似,可人家祝允明好歹是个举人。
你文徵明听说我当了户部主事,直接来求我提携,是不是太过急功近利了?
文徵明拱手道:“在下有一膀子力气,奔波劳碌之事不在话下,请伯虎兄帮忙通融一下,但凡是能为朝廷效命的地方,必定万死不辞。”
朱浩在旁听了,心想,还万死不辞呢,让你当太监你当不当?
唐寅见朱浩满脸笑容,就知道朱浩心里没想好事,推诿道:“不如这样,你过几日再来,我先帮你问问,看是否真有适合你的差事。但你莫要抱太大的希望,眼下朝廷虽是用人之际,但功名和门户之见根深蒂固。有时……我也很难帮到你。”
锦衣状元 第五百三十九章 传世之作(加更)
内阁值房。
这天早朝结束,四名阁臣刚回到值房,司礼监秉笔太监萧敬便急匆匆前来找杨廷和谈事。
“萧公公此来所为何事?”
杨廷和怕有什么要事被袁宗皋偷听去了,特地把萧敬请到隔壁的空房间。
萧敬道:“是这样的……孙老尚书和费阁老,这几天相继到了京师,此事杨阁老应该知晓吧?”
“嗯。”
杨廷和脸色冷漠,这两个人都是新皇登基之后征召回来的,很可能是自己的政敌,他岂能不清楚?
萧敬叹道:“费老那边倒还好,已上表准备最近就到内阁来当值,可孙老……却上表表明要辞官归乡,坚决不肯受户部尚书之职。”
杨廷和皱眉:“他既不肯受官,为何还要到京师来?”
“这个……”
萧敬脸色那叫一个为难,有些话根本就不好说明。
孙交是主动来京师的吗?
明明是被蒋王妃带着人绑架来的!
面对一个妇道人家,路上孙交敢怒不敢言,等到了京师,当然要反抗一下。
杨廷和看出背后似有隐情,于是问道:“不知陛下意思为何?”
萧敬道:“是这样,杨阁老跟孙老尚书应该有些交情,陛下的意思是……看看您是否能派人前去劝说一下?让孙老尚书可以安心为朝廷做事!此时正需要像他这样的老臣来做那中流砥柱,朝廷不能没有孙老尚书,当然更不能没有杨阁老。”
杨廷和一听就来气。
孙交受新皇征召而来,在不清楚对方态度的情况下,那就是我的潜在政敌,我没在他当户部尚书的事情上给他找麻烦就算不错了,现在他不想当,小皇帝居然好意思让我去劝他留在朝中?
“嗯。”
杨廷和应了一声,未置可否。
萧敬面带欣慰笑容,道:“陛下估计,孙老不想入朝,多是因为他觉得有杨阁老在朝,无须他做什么事,若是杨阁老能对他示好的话,臣僚一心,同为国朝效命。哦对了,陛下那边也会派人前去说和。”
杨廷和本来都打算送萧敬走了,闻言不由问道:“何人?”
一边问,心里一边琢磨开了,不会是派袁宗皋去吧?
袁宗皋始终是兴王府长史,当初孙交回安陆定居后,兴王府跟孙交有来往,多是袁宗皋从中穿针引线。
萧敬道:“应该是王府中人,很可能是……那位新任户部主事吧。”
唐寅!?
杨廷和一琢磨,唐寅在王府中为教习,也是老兴王器重的幕僚,当初或跟孙交之间有过接触,再加上现在唐寅身在户部担任主事,等于是孙交的下属,如此两人又多了一层关系。
若是被唐寅劝说成功,孙交留在朝野,那户部就有了孙交和唐寅结成联盟,皇帝就要逐渐把户部给掌控住。
不行,一定不能让其阴谋得逞!
……
……
这天朱浩正在翰林院整理书稿。
《武宗实录》的修撰不温不火,这种史稿一修就是经年,翰林院又不是只有朱浩一个修撰,而且这时代又没上下班打卡的制度,迟到早退是翰林院的常态。
而且众翰林以能偷懒为荣,无人计较不说,还显得翰林院是清贵衙门,以此为美谈。
朱浩本来发愁到翰林院坐班会比较劳累,现在看起来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自在地喝了杯茶,朱浩准备出去熘达两圈,找本书看看。
这边杨慎与余承勋从外回来,只是余承勋没进修撰房所在院子,门口便跟杨慎作别,去别的院子了,杨慎连进两道门后直接来到朱浩桌前坐下。
朱浩道:“杨兄有事?”
杨慎笑了笑道:“朱浩,你到京师有一两年时间了,我之前看过你的科举文章,还有你平时所作清稿,文采还是有的,但要想在京师扬名,必须要有诗文传世。”
“嗯?”
朱浩有点懵逼。
你杨慎说话怎不循常理?
这是要帮我在文学界扬名立万?
杨慎道:“你身为翰林院史馆修撰,又是大明最年轻的状元,当有传世之作……我也会找人帮你称颂和传扬一下,你有时间的话写几首诗词出来,或许我还能帮你校对和更改。”
朱浩点了点头,他现在已确定,杨慎真的是想要帮他扬名。
或许现在自己表现出加入杨廷和阵营的倾向,杨慎对他开始器重起来,作为当今文坛的领军人物,杨慎的名气已很大,未来更是有大明第一才子美誉,当然这名声更多是外显,不是说你写首诗词,或是作两篇散文,就能名动千古,要有条件,需要人帮忙赞颂。
说浅白点,就是商业吹捧。
杨维聪之前在京师文坛名气很大,其实根本就没有像样的诗作或是文章立世,但就是有人吹嘘,所以名气就像滚雪球般越来越大。
可现在杨维聪……
已快掉进坑里了,杨慎就把栽培新人的方向瞄准了朱浩。
杨慎问道:“你之前可写过什么诗词?或是文章?拿出来,且与我看看。”
“呃……”
朱浩想了想,突然有一个促狭的想法。
若是把大才子杨慎未来写的诗词文章拿到现在,让杨慎帮自己扬名,是不是一种很打击敌人士气的方法?
名气我都占了,以后就没你杨慎什么事了……
朱浩道:“的确曾有习作,不太好,怕是难登大雅之堂。”
杨慎摇摇头:“只要你觉得好,便可以拿出来,无关乎是否能流传多久,只要在当世可称颂一时便可。”
言外之意,你还真以为我会帮你青史留名呢?
那也要靠你自己的本事!
现在就是找人帮你吹捧吹捧,让你在文坛混个名声罢了,真想在大明历史上留下名字,要你的诗词文章真的能立得住才行。
朱浩笑着点点头,随即拿起笔,飞快在纸上写了一首词出来。
“滚滚长江东逝水……”
不用说。
自然是杨慎未来在文学界流传最广的作品。
既然要以对手的诗词来扬名,当然挑最牛逼的来。
等朱浩写完,杨慎拿过去看了看。
朱浩很清楚,这首《临江仙》,是未来杨慎因为左顺门事件流放云南后,某次回泸州探亲时所写,而杨慎真正文盖大明,也是因为其遭到流放后郁郁不得志,寄情于诗文而成。
可以说,前半生的杨慎是个纨绔公子,名气是有,但多是因为父亲和他的状元之身。
而后半生颠沛流离,才令他真正步入文学殿堂巅峰。
而这首词,可以说是杨慎后半生才学的集大成之作。
“少年之身,却有如此多感怀,真是……”
杨慎不知该如何评价。
这首词从未出现过,杨慎只是看到初稿,体会不深,并没有给出多高的评价。
朱浩笑着问道:“不知是否能……在京师士子中立住脚呢?”
杨慎放下纸张,笑道:“一首词终归不够,但从这首词中足以看到你才华横溢,难得啊。可就是不知为何……这首词好像……”
“有何不妥?”
朱浩追问。
杨慎摇摇头,心中有种难以言喻的感觉。
虽然这首词来自于三十年后,但有些词汇或是诗词的骨干构架等,却是源自杨慎生平的文化积累,看完朱浩的这首《临江仙》,他自然而然地觉得有些东西好像是深埋他心底深处的东西。
朱浩知道,杨慎后半生要活在他的阴影下了。
“好了,这首词我先拿回去,与人商榷后,帮你宣扬一番,看看效果如何,你再有何诗词文章,也可随时作记录。”杨慎道。
朱浩点点头。
他不担心杨慎会把他的诗词据为己有,以杨慎的自负,怎会做这种事?
再说这首词本来就是杨慎所作,倒是他朱浩鹊巢鸠占。
“朱浩,今天找你,还有一件事,你随我一同去见一下新任户部孙老尚书。”杨慎说出了来找朱浩的真正目的。
朱浩这才知道,杨慎不单纯是来帮自己扬名,而是有事找他做。
朱浩道:“孙老不是到京师了吗?他就任户部,我等以何名义去见?”
杨慎叹道:“正因为孙老不愿意就任户部,据说他肯来京师全因兴王府王妃强行将他掳来,到京师后,陛下专门给他安排了宅邸,他也终于不用再受王妃挟持,所以便马上上表请辞。”
“呵呵。”
朱浩笑了笑。
他没好意思说,把孙交强行带来京师的主意,还是我出的呢。
杨慎道:“孙老赋闲已久,如今朝堂形势,与十年前大相径庭,多数人并不识得他,想要主持好户部事务,哪里有那么容易?所以家父的意思是……不如遂了孙老的心意,让他可以早些回乡颐养天年。你出身安陆,前去游说,或有奇效。”
朱浩点点头。
杨廷和果然是要将孙交排挤在朝堂外。
“几时去?”
朱浩问询。
杨慎脸上露出个高深莫测的笑容:“不急,不急,等某人拜访结束后,我等再去,不要遇上为好。”
朱浩心想,你想避开唐寅?
你不知道现在你的一举一动都在我的人监视之下?你越是不想跟唐寅一起去,最后的结果就是不管你几时去,都正好跟唐寅遇上。
锦衣状元 第五百四十章 当不了尚书就当国丈(求月票)
下午散工后,杨慎叫上朱浩,一起往孙交府上去。
各自乘坐马车,前后脚抵达一所官宅前,这里就是皇帝为孙交到京履职后安排的宅邸,用以孙交未来几年在朝堂为户部尚书所用,当然朱浩很清楚历史上孙交只干了一年多时间就请辞回乡。
孙交这样的老臣,重返京师当户部尚书,更多是卖兴王府人情,完成正德与嘉靖两朝的交接,他本人对于仕途的热情并不高。
杨慎和朱浩正要进门,又一辆马车停了下来。
自马车上下来二人,一人是唐寅,另一人为蒋轮。
“陆先生……哦不对,应该称呼唐先生,你怎么到这儿来了?”朱浩笑着跟唐寅打招呼。
杨慎立即将目光落在唐寅身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