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锦衣状元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天子
“其实我也不想过早卷入朝廷纷争,奈何实在是身不由己,若是孙老执意认为我配不上令千金,那只能说遗憾了,但还是要请孙老不要为了一时意气,而坏了大局,更损害自身利益。”
朱浩又说了一番孙交听起来很不受用的话。
朱浩想明白了,与其在孙交这里服软,还不如继续跟其表明心迹——我就是个为了目的而不择手段的人,甚至你可以认为我是个阴谋家,但就算你再不喜欢,也该想想你自身处境,还有你女儿的终身幸福吧?
你女儿不嫁给我,太后和杨廷和都不能安心,最后你女儿必定孤苦终老,你还两边不讨好,图什么呢?
嫁过来,虽然你不乐意,但新皇和杨廷和都能安心,你女儿终生大事也有了着落……
这也算是博弈论的一种,看起来这突如其来的联姻很扯澹、很难让人接受,却是在某种情势逼迫下所能产生的最好结果。
孙交的气息很不匀称。
但有一点被朱浩说中了。
若反对,那就真成了“意气之争”。
干嘛要为一时气愤,而凭白吃亏?
“行了,你叫用修回来吧,这婚事,老朽……勉强同意了!”
孙交最后只能选择妥协。





锦衣状元 第五百七十二章 老泥鳅
当杨慎重返孙府正堂,得知固执的孙老头已同意婚事时,不由瞪大了眼,满脸的不可思议。
朱浩的言辞这么犀利吗?
连自己父亲都没完成的事,居然被朱浩办成了?
杨慎问道:“孙部堂,您……何以同意?”
本来不该问,但他实在忍不住心中好奇。
孙交望着朱浩,面带柔和笑容:“朱家公子才华横溢,老朽考校过他的学问,方知他不但有才华,还有满腔抱负,如此佳婿真是打着灯笼都难寻啊。”
说到最后,却是眼神锐利狠狠瞪了朱浩一眼。
好似在说,我就是在杨用修面前说点敷衍的话,其实你小子是狼子野心,一肚子的坏水,我是没选择才同意这门婚事的。
杨慎却不明就里,点头赞许:“朱浩的确是年少有为,那此事谈妥后,就要找朱家人来下聘了。”
朱浩道:“用修兄,不用这般着急吧?我还要回去请示过母亲,有些事……为人子不能擅做主张。”
“嗯。”
杨慎点头。
儒家礼数上来说,的确是应该由母亲来做主。
孙交听了却觉得这是朱浩的回击。
感情你小子连母亲都没请示过,自己跑来谈联姻,意思是,若你老娘不同意,那这门婚事还只是我这把老骨头一厢情愿呗?
你小子肚子里到底有多少坏水?
杨慎笑道:“此事乃由家父促成,家父定会为你们两家的婚事上心,到时宣扬出去,必定是朝野人人称颂的一段佳话,啧啧,部堂千金嫁当朝状元……”
“呵呵。”
孙交咧嘴一笑,笑容却比哭还要难看。
朱浩懒得理会孙交怎么想,既然你都当我这个女婿是坏人,那咱俩就没什么可谈的。
政治联姻嘛,就好像谁很乐意一样。
你女儿还不是落到我手里了?
看谁求谁。
……
……
朱浩与杨慎离开孙府。
由于要各回各家,分手前杨慎问道:“朱浩,你先前与孙老谈过什么?为何他如此爽快便同意下来?可是考校过你才学?”
显然杨慎不太相信孙交先前的解释。
若是孙交嫁女看中的是才华,杨廷和来说媒的时候就同意了,何以有个状元女婿不要,非得冒着得罪当朝首辅的风险回绝?
孙交嫁女最大的阻碍,明明是孙交不想卷入到新皇跟大臣间的派系之争。
朱浩道:“我只是跟他讲,若是今日联姻事不成,那孙家小姐可能要耽误终身了。”
“嗯?”
杨慎对朱浩的说辞,很是惊讶,“何解?”
你敢这么跟孙交说话?
孙交居然还同意了?
朱浩有模有样分析:“孙老往京师,带女儿同行,是受圣母太后所胁,令他不得不为之,他心里边很清楚,若是回绝了圣母太后,那便等于是开罪陛下,只能以女儿终生不嫁人为代价,才能换得陛下和太后息事宁人。”
“嗯。”
杨慎点头,这话非常道理。
“今日杨阁老会为他女儿的婚事出面,这天下间除了杨阁老外,还有谁会惦记此事?今日一口回绝,便意味着将来再无人问及,那他的女儿便注定只能孤苦一生。”朱浩说出了其中道理。
杨慎笑了笑:“哈哈,你还真敢说,不过确实是这么个理儿,如今家父肯替他女儿着想,乃是唯一的机会。再说朱浩你少年状元,还辱没了他家门楣不成?”
明显杨慎把朱浩当成“自己人”,而把孙交当成了政敌,所以才会有如此略带轻蔑的说辞。
朱浩道:“我还跟孙老说了,因为我朱家锦衣卫的身份,即便圣母太后知悉此事,因要避嫌,也只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杨阁老选中我,全是考虑周详的结果,换作其他人家,就算杨阁老出面,只怕圣母太后也会暗中……使绊子。所以……真就是孙家最后的机会了。
“而且,我也适时表达了对孙家小姐的仰慕之情,他略微问过我的出身来历后,再稍微考校过学问,思索后便应承下来。”
除了细节上有稍微偏差外,朱浩说得基本都是实话。
这实话却让杨慎对朱浩更加推崇和信任。
杨慎心里一阵得意,因为朱浩帮他分析,杨廷和之所以选朱浩,是因为朱家曾在安陆监视兴王府,你蒋太后听说孙、朱两家同乡要联姻,要避讳说趁机打击报复朱家,自然没法出面反对。
换作别家,蒋太后只需要发句话,这婚事便难成。
杨慎道:“今日事,你可算是立下大功,回头我会在家父面前褒奖你。以后在翰苑中好好做事。”
朱浩拱拱手,便与杨慎作别。
……
……
朱浩先回家跟家人说了,自己要娶孙家小姐的事。
朱娘好奇问道:“孙家?是安陆那个孙家吗?”
朱浩点头道:“没错,乃是户部尚书孙志同孙老,他家就在安陆州本地,跟兴王府之间颇有渊源。”
朱娘本来有些不太高兴,毕竟儿子的婚姻大事,自己居然是最后一个知道的?不会又是朱家老太太在背后搞鬼吧?
等听说对方是德高望重的孙交,朱娘的态度马上转变。
也不能说朱娘势利眼,都是人之常情。
虽然朱浩现在是状元,但毕竟刚入朝,将来要走的路很长,若是多个户部尚书当岳父,那对朱浩的仕途必定会有诸多帮助……朱娘当然会如此想,觉得儿子跟孙交联姻,是一种“高攀”。
只有朱浩知道,自己是“低就”,纯粹是出自拯救孙交女儿的好意。
李姨娘也喜滋滋道:“尚书家的女儿,那可真是大家闺秀……啊不对,应该说是豪门闺秀,以往谁敢想啊?怕是只有皇亲国戚才敢作此念想吧?”
朱浩道:“那娘和姨娘是同意了?”
李姨娘赶紧摆摆手:“这事姨娘可做不了主,听你娘的。”
朱娘问道:“小浩,你……祖母她们知道吗?若是朱家的人不同意的话……”
“娘,婚事都是由父母决定,如今父亲不在,你便可以决定一切,作何要听祖母的?再说咱不都分家了吗?”
朱浩显然不打算在意朱家人的感受。
我跟孙交联姻,关朱家什么事?
朱娘还是有些担忧:“我们到京城后,都没有去拜访过,也没有告诉他们我们住在何处,你祖母这人……做事很极端,若是被她知道我们连招呼都未跟她打……就怕她会出面给你找麻烦。”
朱浩不屑道:“还真别说,娘在安陆时,祖母想让我跟前吏部陆尚书家联姻呢,结果陆尚书没几天就下狱了,连他女儿都落到教坊司,后来还是我出面搭救……此事不提了。祖母的确是刚愎自用,但她的眼界太窄了,这件事娘莫要担心,只要你同意,就不用在意朱家人任何感受!”
虽然儿子出言给了信心,但朱娘的隐忧仍在。
只是她还是点点头表示同意。
能跟孙交这样以往连上门求见都不得的大官结亲,朱娘觉得,大概没有什么人家能比这个更好。
但朱浩却觉得,自己的婚姻大事被左右了,虽然是自己的选择,但这也……
太不地道了。
封建婚姻害死人啊。
……
……
杨府。
晚上很晚杨慎才等到杨廷和回来,马上去书房拜访。
“父亲近日朝中事务繁忙?”
杨慎看出杨廷和最近有点焦头烂额。
杨廷和道:“都是户部仓场之事,今上新近收拢府库事,连京师太仓内的事务也横加干涉,为父……多是在留意此事。”
杨慎道:“陛下如此做,岂非乱了朝堂规矩?父亲朝议上当面质疑便是了!”
“你不懂!”
杨廷和不想解释太多。
若真那么容易的话,也不至于要在很多事上“加班”了。
此时正值秋粮入库,不料新皇的手段一个接着一个,让杨廷和这样的官场老油条都有些应接不暇。
当然背后都是朱浩在谋划。
也不能说朱浩比杨廷和高明,是因为朱浩代表的是皇帝,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所以朱浩的出谋划策不需要受朝堂法度的限制,可以在现有规则上“自由发挥”。
本来户部、工部和仓场就是皇帝的家业,朱浩这一整套组合拳打下来,杨廷和这个想把持朝政的文官就不太好应付。
也跟朱浩提前有所准备,让朱四早早安排孙交执领户部,由赵璜执领工部,先将两部的部堂掌控权拿到手有关。
现在杨廷和再想把大明的财政大权牢牢掌控,已有心无力。
“你有事?”
杨廷和太忙,都忘了让儿子带朱浩去孙交府上求亲之事。
杨慎这才将今日之行说明。
杨廷和闻言后不由皱眉:“孙志同答应了?”
杨慎道:“是。”
杨廷和面色稍缓,随即也是疑惑不解。
自己亲自出马,孙交都给怼了回来,怎么两个晚辈去,反而事情就成了?
杨慎将朱浩那番分析跟杨廷和说明,杨廷和闻言后摇摇头:“以孙志同的性格,宁肯女儿终生不嫁,怕也不会轻易屈服。”
杨慎道:“其实儿也曾想过,或许这是孙志同公开表明其态度,他不会因为自己出身安陆,而事事迁就于当今陛下,他或是以此……作为跟父亲和解的基石。”
“哦。”
杨廷和点点头,却还是不能完全相信。
在杨廷和眼中,孙交就是个老泥鳅,滑不留手,既然选择了隐藏在浑水里,这老泥鳅又怎会轻易钻出水面呢?
“回头试试他,看他态度到底如何。”
杨廷和暂时不下定论,似有计谋来验证此事。




锦衣状元 第五百七十三章 当别人是傻帽?
朱浩跟孙交女儿定下婚约之事,很快就成为朝廷人人皆知的事情。
朱浩考中状元似都没有此事的影响力大,一时间他成为了朝野最闪亮的明星,连坊间都开始流传才子佳人的故事。
“真是不易啊……能跟孙家联姻,看来你小子时来运转了。”
唐寅听说此事,两人碰面时还不忘出言挤兑。
两个人向来都如此,因为先前朱浩经常拿娄素珍之事朝唐寅开火,现在唐寅难得有机会反击,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朱浩苦着脸道:“时也命也,我本不愿,奈何……别无选择啊。”
蒋轮在旁笑着打趣:“朱先生娶孙家小女,可说郎才女貌,天下间还有比这更值得让人羡煞的事情么?”
朱浩皱眉:“谁跟你说郎才女貌的?”
唐寅道:“你这算是自认没才吗?”
朱浩白了他一眼,一旁的蒋轮解释道:“大概是因为朱先生连孙家小女长什么样都不知晓,才会有此担忧……但我在安陆时就听说,孙家小女才貌双全,先帝对其称颂有加,应该不会差到哪儿去。”
都没见过,从来都只是坊间传闻。
就连朱右杬也没见过孙交的女儿,所有都来于民间以讹传讹的说法。
包办婚姻这种事,纯碎就是抽盲盒,美或者丑纯粹就是撞大运,朱浩心里很膈应,总觉得被人支配婚姻,把自己给坑进去了。
夫妻毕竟是世间所有人际关系的基础,朱浩若是连另一半都不是因交心而得,说不遗憾是不可能的事情。
……
……
朱浩本来不知道自己跟孙交联姻这件事到底传扬到什么程度。
可过了几天,他终于明白自己已然成为众失之的。
翰林院的同僚有事没事都跑到修撰房恭喜,这群人以往跟朱浩都不太熟悉,有的不过是一面之缘,平时只是见面时点点头,此番专程前来道贺,并不是觉得朱浩有多幸运,相反让他们选择的话,必定是不愿意。
朱浩好像交了一份投名状给杨廷和,跟皇帝抢女人,在外人看来朱浩已把自己牢牢绑定在了杨廷和这条船上。
至于背后的原因……
这些人不会去挖掘,更多是觉得朱浩即将为杨廷和所器重,要不了多久就会获得升迁,所以便提前跟朱浩多走动一下。
当然翰林院中大多数人都是老滑头,他们心知自己的俸禄来自于新皇,杨廷和不可能永远都把持朝政,得罪新皇绝对不是什么好路数,跟朱浩的交往都只是适可而止。
朱浩看起来是受欢迎,但其实已跟同僚产生一丝隔阂。
别人巴结你,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心里面觉得你很傻很天真,认为你自断前程,自寻死路,都把朱浩当成翰林院的异类。
杨慎这边一直都很关心联姻的进度,一再催促要赶紧完成三书六礼,免得节外生枝。
大概杨慎觉得,这件事系他亲手促成,若是回头被蒋太后或新皇一道旨意下来给阻止,那就前功尽弃了,还不如早点把生米煮成熟饭,这样既让孙交跟新皇产生很大的隔阂,又把朱浩给牢牢绑定了……
“别理会那些人,看得得出,他们都在羡慕你……能娶到如此娇妻,旁人可望而不可及。”杨慎这天来问询下聘进展,顺带宽解了一句。
朱浩心想,你可真会安慰人。
这算什么?
故意欺负我年少无知?
不懂得背后的政治因果,故意坑人呢?
……
……
朱浩这几天都是上午到翰林院坐班,下午出去办自己的私事,晚上替朱四批阅奏疏,所以到中午便离开翰苑。
下午在戏楼见到苏熙贵。
苏熙贵刚刚去了一趟山东,前脚回到京师,后脚就跑来向朱浩“恭贺新婚”。
“苏东主不要消遣我了……你身处局外,应该把这局势看得很清楚才对……若是换作一般情况,我等于是自毁前程,把自己变成杨阁老的忠实门生了。”朱浩无奈道。
苏熙贵有些疑惑:“莫非陛下尚不知此事?”
其实苏熙贵也满心疑窦,朱浩为什么要去抢皇帝的女人?
现在有人刻意张扬,以至于朝野很多人都知道,孙交的女儿是蒋太后中意的儿媳妇,如今正是皇帝选后的关口,朱浩此举等于是“横刀夺爱”,冒天下之大不韪,就算朱浩深得皇帝宠信,也不能如此“乱来”吧?
朱浩道:“陛下自然是知晓的。”
朱四当然知道情况,而且得悉后还专程跑去恭喜朱浩,显然在婚姻大事上,朱四跟朱浩有一样的想法,那就是不想让自己的婚姻大事被别人左右——凭什么我娶的夫人就得是老娘指定的?
虽然选后最后也近乎于被人支配,但好在皇帝还有挑选的资格,而孙交女儿到底长什么样,朱四压根儿就不知道,当然不想把素昧平生的孙交女儿娶进宫。
苏熙贵叹道:“这件事,其实鄙人没怎么看懂……但既是小当家的选择,想来没错。”
随后苏熙贵把生意的情况跟朱浩说了。
“……现在已有十二家银号,除了南北两京外,北方部分省城也陆续开设,我们的银号作为商家联络生意之所,以后还可以走商会的模式,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靠拢过来,以目前鄙人的身家,旁人还算信任,但后面尚需朝廷强有力的支持。”
苏熙贵发现,银号发展迅速,但因为模式太过超前,而且对于他这样的商贾来说,风险太大,尤其是政策层面,一旦朝廷有什么动作,那他苏熙贵和那些存银、放贷的人都可能血本无归。
所以苏熙贵最担心的是朝廷的风向。
朱浩道:“苏东主应该清楚,现在商人并不相信朝廷。”
苏熙贵叹了口气,道:“是如此,但还是需要朝中有人出来主持。”
朱浩道:“这样吧,回头让陛下下一道诏书,近乎密诏,作为你的凭靠,再便是让户部知会地方各级衙门,令其不能对银号有所干涉,加上黄公在朝名望,还有你苏东主打理生意的能力,想来这件事暂时不会出乱子,无需对外宣扬朝廷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这……也行吧。”
苏熙贵听出来了。
朱浩短时间内并不想让皇帝和朝廷在银号这件事上牵扯太深。
银号必须更接近于民间一种自发行为,甚至朝廷在出资和占股方面,都要假手于人,也就是说,以朱浩的名义来占其中最大一部分干股,而苏熙贵背后徽商势力则作为银号的实际经营者。
利润均摊。
风险自然也要均摊!
朱浩自问以目前的局面,要保住银号还是能做到的,这不过是朱四下一道谕旨的事情。
但谁都知道,往往阎王容易摆平,地方上的那些“小鬼”却很难缠,但只要银号的经营合理合法,地方官员若是敢打银号的主意,朱浩自问能让这些贪婪的家伙吃不了兜着走。
抢食抢到皇帝私人银库来了?
难道皇帝不出面,这生意就不算皇帝的?
你们敢露头,就拿你们杀鸡儆猴。
……
……
京城,朱家。
朱嘉氏最近忙于为二儿子朱万简谋求锦衣卫百户的差事。
她觉得,既然长子已经投靠当朝首辅杨廷和,现在还深得提督东厂太监萧敬的信任,那就该以此来谋求官职,而不是让朱万宏一个人在外面得瑟。
现在朱家名义上的掌舵人还是她朱嘉氏,朱万宏虽然不时差人送些银子回来,但从不着家。
现在朱家的经济和地位来源,全都靠着朱万宏,隐约朱万宏才是真正的家主。
老太太岂能容大儿子骑在自己头上?
她当然要反击,而反击的重点是让二儿子朱万简也入朝。
朱万简人虽然没啥本事,但有一点好,就是老太太自问控制得住。
朱万宏太邪性了,神出鬼没的,而且每次都振振有词,朱嘉氏自问压不住大儿子就只能拿二儿子往上顶。
“……娘是不知道,老三家的,私下里跟户部孙尚书家联姻,还抢了小皇帝的女人,你不知道现在坊间都在流传,说咱朱家人不识时务……哼,就说这孤儿寡妇办事就是不行,这不是坑咱朱家吗?”
朱万简后知后觉,当他得知朱浩即将跟孙交联姻时,已是消息传开四五天后,马上跑去老娘那儿告状。
朱嘉氏本来就很着脑,听了此消息更是气急败坏。
朱嘉氏道:“此等事,是由一个小辈自行决定的?”
“谁说不是,但是娘啊,我听说老三家的媳妇也到京城来了,难道她到现在都还没来给娘敬茶认错?我可不是挑事的人啊,我觉得,老三家这是要造反啊,现在大哥那边权力也有,就让锦衣卫查他丫的,看他们还敢造次不!”
朱万简此时自然是看热闹不嫌事大。
最好三房人倒大霉,他才觉得心里舒坦一些。
朱嘉氏怒道:“连人到没到京师,或是住在何处都不知,如何下手?去找你大哥,让他把这件事给为娘说清楚!别说他不知情!难道我孙儿的婚姻大事,我这个当长辈的不能过问?就算家分了,血缘可分不了!”
朱万简用打量怪物般的眼神望着朱嘉氏,眼神促狭,好似在说,人家几时跟你有血缘关系?
当别人都是傻帽呢?




锦衣状元 第五百七十四章 权臣
为皇帝选后按部就班进行。
候选者名单已初步定下,但人员还需月余才能全部抵京,就连初选都要等到一个月以后才展开。
朱四因为是藩王继承大统,朝中无人,民间对于选皇后之事分外热情,一切就在于新皇在朝中没有任何人脉,都想着谁家姑娘当了皇后或妃嫔,其娘家人必定能得到新皇的信任和器重。
再加上一些地方官有意帮新皇张罗婚事,立功心切,使得这次报上来的候选者足足有六千多人。
朱四满心欢喜等着挑他的皇后和妃嫔,却不知他的婚姻大事不可能由他自己来做主,到时蒋太后和张太后必定会为他选后之事而起争端,就算不至于内定,但也会以其所属意之人为新皇后,到时免不了两宫太后会斗法。
1...253254255256257...36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