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天子
蒋轮说出条件。
张鹤龄虽然贪财,但不是算账的料。
“啥……意思?”
张鹤龄没听懂。
旁边管家赶紧提醒:“老爷,最近城里新开了很多银号,说是把银子存到里面,一年利息就有近一成,很多人抢着往里边存钱。”
张鹤龄恍然大悟:“这是让我把银子存进去,等到了期限再拿出来?可一成……老子放贷一个月的利息也远不止一成啊!”
张家不但干开矿的买卖,还兼放高利贷,因为这年头高利贷才是真正一本万利的生意。
蒋轮道:“银号很正规,旱涝保收,而且此番乃由陛下钦定,将买卖矿窑的银子存到银号去,若是两位侯爷对此不满的话……”
“是不是卖矿窑的银子,就不给了?”
张鹤龄眼巴巴望着蒋轮。
他现在算是明白了,蒋轮不是来送银子,而是威胁他就范。
蒋轮摇头苦笑道:“话不能这么说,银子本就是两位侯爷的,只是后面几时兑现,那就难说了,最近东南海防缺银子,大概缺个二十万两左右,这卖了矿窑所得银子可能先借去用用。”
“狗屁!海防缺银子,跟我们兄弟有个毛的关系?这银子乃是我们辛辛苦苦赚来的……”
蒋轮暗自腹诽,明明是抢来的,好伐?
矿窑本来就不属于你们两兄弟,都是以巧取豪夺的方式获取,只是因为现在文官站在你们一边,陛下才没有直接把你们卖矿窑的银子给没收,居然还敢大言不惭?
蒋轮问道:“那侯爷是否同意?”
张鹤龄想了想道:“让本侯跟我家老二商量一下。回头再答复。”
蒋轮起身道:“若如此的话,那在下只能回去禀明,说两位侯爷尚未做出决定。”
旁边管家又提醒:“老爷,还是答应吧,明天就要卖煤窑了,要是现在定不下来,那您跟二老爷的禁足令……可就不知几时能解除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啊。”
张鹤龄咬牙切齿:“你回去跟陛下说,我同意了!哎哟喂,才卖五万两,还要四年才能拿回,我亏大了!”
……
……
蒋轮回到官所,唐寅已回来,却不见朱浩身影。
蒋轮把事说完,唐寅笑道:“朱浩明摆着想让张家二人为银号送些本钱……嘿,银子进了银号,到时怎么取用,可就归朱浩说了算。”
“是啊。”
蒋轮随口应付,虽然他也不太明白,但总归他已顺利完成皇帝交托的任务,算是建功了。
正说着,张左和朱辰从外面进来。
张左看了看四周,问道:“朱先生呢?”
唐寅道:“敬道回家去了,说是有点私事要办……完全可以理解嘛,小两口新婚燕尔,如胶似漆,乃人之常情……咱们也不能太过薄待不是?”
张左满脸尴尬之色。
理解是理解,可你唐某人别在太监面前提小两口卿卿我我的事行不行?照顾点别人的感受能死啊?
“陛下今日出宫吗?”蒋轮望着张左,意思是,我这边完成使命,是不是让我在皇帝跟前露把脸?
“暂且不知,估摸着,可能……不出宫吧。”
张左知道蒋轮此刻正在兴头上,不好意思出言打击,但也知道朱四当天不会出来,毕竟朱四还想来日去看拍卖煤窑之事,这些都跟朱浩提前商量好了。
“哦。”
蒋轮有些遗憾,却依然望眼欲穿等待。
……
……
朱浩的确有私事要做。
他要趁着下午天黑前,带自家夫人孙岚,去见娄素珍,毕竟已跟娄素珍约好了,让娄素珍带带孙岚,让无所事事的孙岚忙起来。
孙岚跟朱浩出门时,因不知去何处,只当是要去见婆婆。
不想马车却到城东一处看起来普通的民家小院前停下。
朱浩让丫鬟春瑜把人搀扶下来,而他自己则去敲门,很快门从里面打开,走出一人,正是娄素珍。
此时的娄素珍,一身澹雅长裙,衣着不算华贵,身上却带着一股天生的贵气,或许是娄素珍知道今天要见朱浩的妻子,特地拾掇了一下,平时以男装出外见人的她,今天看上去多了几分魅力。
“这位是……安夫人。”
朱浩不知该怎么称呼娄素珍才好,于是随口道。
孙岚恭敬地向娄素珍行礼。
娄素珍还礼:“夫人生得花容月貌,与公子实乃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孙岚没有回话,显然她心底并不如此认为。
她很好奇,眼前这个所谓的“安夫人”,到底是哪一位?
难道是丈夫养在外边的女人?但看年岁……怎么都不像啊,但不得不承认,这女人气质特殊,或许人家就能吸引少男呢?
娄素珍看出孙岚的怀疑,笑着解释:“妾身曾在江南有过一段好日子,惜家族蒙难,幸得唐先生和公子收留,让妾身有个容身之所,并辗转来到京师。平时妾身为公子打理一些日常事务,还有……教授女学等,夫人以后慢慢便会知晓。”
朱浩对孙岚道:“夫人,我带你来,是跟安夫人多学学,她出身书香世家,见识谈吐都值得称道,门第并不比夫人差,她曾与唐先生学习诗画,乃唐先生高足,才学深厚,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孙岚重新行礼,却不多言。
主要是她跟娄素珍不熟,甚至跟朱浩都不算熟,现在被骤然带来教什么女学,根本不知要做什么,她之前也未曾做过如此打算。
朱浩道:“我在附近购置有别院,一会儿让安夫人带你过去看看,平时你可以住在这边。以后让春瑜来回走,兼顾两边,丫鬟什么的可以带过来,有缺少的东西,只管跟安夫人说,这里的事情都是她在主持。”
“嗯。”
孙岚对朱浩行礼。
显得很客气。
但她却不知自己在应什么。
似乎又搬了个家?
她很好奇,朱浩在京城到底有几个家?
京城居,大不易!
一个新科进士,就算是状元,也没那么多银子在京城买那么多房子吧?
就算是租来的,京城的房租也不便宜,以朱浩在翰林院那点微薄收入,能承担得起?
……
……
朱浩把人送到娄素珍处,便急着回去,毕竟晚上还有大量奏疏等着他批阅。
朱浩走后。
娄素珍带孙岚到了隔着两个院的别院,大概是想让这位“主母”看看今后的住所,以验证朱浩的话,重点是要表明,平日朱浩并没有在这边常住。
“平时唐先生会过来,与妾身探讨国事,偶尔还会说一些琴棋书画的内容,我跟他老交情了……”
娄素珍说到这里,眼神中带着些许温柔。
孙岚心思慧黠,大概听明白了,娄素珍跟朱浩没什么瓜葛,反而跟唐寅间,好像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虽然孙岚不知道唐寅到底多少岁,但大概估摸一下,至少也是四十多近五十,跟这样娴静美丽又风韵十足的妇人有牵扯,一切都能解释通。
“夫人稍等,等妾身简单收拾后,带你去看看公子办的学塾。”娄素珍道。
孙岚道:“夫人客气了,我……姓孙,不算什么夫人。”
娄素珍抿嘴一笑,道:“其实严格说来,我应该称呼您一声主母,因为我毕竟是在为公子做事,当年要不是他出手相助,我恐怕早就……命赴黄泉了,如今苟活于世,还能有一份事业,实乃万幸。
“不过看你如此随和,不如我们便以姐妹相称,你可以称呼我安姐姐,我称呼你一声孙妹妹……”
孙岚暗忖。
我只是说你别称呼我夫人,可没说称呼我妹妹啊。
先前太生分,现在这么亲近,我也不适应啊。
“姐姐。”孙岚道。
“好的,妹妹,一会儿姐姐带你去。”
娄素珍也很高兴。
朱浩连自己的妻子都送来给她带,说明朱浩对她很信任,有孙岚在,娄素珍觉得能更多了解朱浩,也让自己在朱浩面前更有价值了。
有孙岚在旁,她说话做事能有个伴,这可比跟丫鬟什么的沟通,要自在多了。
孙岚问道:“我们……到底要做什么?”
娄素珍笑道:“一看就知道公子没有对你说明白……其实公子明面上是大明的状元,在翰林院为史官修撰,平时帮朝廷修书,干的是轻巧的活计。而私下里,公子一直都在做生意,就说在这周围,就有公子的两个重要的营生。”
“做生意?”
孙岚听得很迷湖。
朱浩作为新科状元,还有心思营商?就算真做了,也应该是开个铺子什么的,怎弄得好像在搞见不得光的事?
“是,这周围有公子所开女学,接纳的都是京师周边的女子,她们在这里学习基本的文字和算术,还有纺纱织布等技能。周围还有一些纺织工坊便是专门给这些女子所准备,其中纺线工坊就在左近,而织布工坊则分布于京师各处。
“除此之外,前边两条街还有公子经营的一个戏班,乃是从安陆过来,京师中声名赫赫的安陆戏,就是公子带到京城的,这其中戏班那些识字的女戏子,也是女学的先生,夫人一会儿就能见到。”
锦衣状元 第六百一十五章 女学三巨头(求月票)
孙岚跟随娄素珍去就近的学塾和工坊参观。
先去的是女学学塾。
刚到巷口,就听到前面大院传来一阵琅琅读书声,不是男子,而是女子的声音,有几个护院守在巷口。
这些人看上去像是军户,一个个身形魁梧挺拔,脸上带着几分警惕之色,认真观察每一个过往行人。
“女子在外读书,总是有很多不便之处,这不公子特意派来护卫,帮忙照看!”
娄素珍对朱浩的作为很是钦佩,连女子出来读书的安全性都提前考虑到了。
孙岚点点头。
作为女子,她很清楚这世道有多凶险,幸好现在不是正德年间,正德朝若是谁在京城开办这种女学,估计早就被皇帝身边佞臣给发现并一锅端了,所有女学学生都会被充入豹房中。
进入第一个院子,有位年老的婆子正在清扫落叶,而几间窗明几净的教室里,正有女先生拿着教鞭,指着黑板上的粉笔字,逐一教授发音以及释义。
这些女先生都是戏班的女戏子,由于需要背诵戏文,从小就习文识字,现在兼职授课,也只是教授识字,并不涉及高深的学问,倒是能够轻松胜任。
娄素珍带孙岚前来参观,并没有打算让孙岚来当先生。
再说了,孙岚作为老板娘,相当于女掌柜,哪里有亲自教书的道理?当然是负责行政工作,管理人员和账目,光这些就足够孙岚累的。
“现在正是冬闲时节,开春播种后,女子前来读书的少了一些,不过因为所有在校生都能在公子名下的工坊做工,赚钱贴补家用,很多人削尖脑袋想往这边送女娃,可惜现在女学规模不大,容不下那么多学生。”
娄素珍言语间多少有些遗憾。
孙岚不解地问道:“有那么多女子前来读书么?”
娄素珍笑道:“妹妹这就有所不知了,不但未出阁的少女,就算已婚妇人,前来学习的也不在少数,她们往往比女孩子还要刻苦些。当然,最重要的是,这里能学到纺纱织布的本事。”
“纺纱织布?”
孙岚感觉自己脑子不太够用了。
女学就女学嘛,什么《女戒》、《内训》、《女论语》等内容都可以涉猎,甚至还可以教授诗词歌赋,引为闺房之乐。
但娄素珍一直说纺纱织布,自古以来哪家女娃子不是从小就学习针织女红的?还用特意跑这里来学技术?
“走吧,我带你去后巷看看。”
娄素珍没有马上解释。
既然是带女掌柜来参观,那自然这附近的所有产业都要参观一遍,才能加深理解。
……
……
这边一整条巷子,都是女学所在。
而后巷那条巷子,则是技术学堂,专门教女学学生学习纺纱和织布技术。
进到其中一个院子。
这只是个普通织布学堂,一名二十岁上下梳着云髻的妇人,正在给二十多名十三四岁的小姑娘讲解眼前那台织布机的用法,教学器材选用的是那种老式木质织布机。
“……不用管我,你继续教。”
娄素珍见那妇人正要过来行礼问候,笑着摆摆手说了一句。
妇人便继续指导学生织布的技术要领。
“这里,你们看……要拉一下,然后再踩……刚才用力有些大,把线都给踩断了……”
说着,妇人亲自做了一遍示范。
然后在孙岚见证下,一根“纬线”不知怎么直接穿过织布所用“经线”,随后又不知怎么一弄,纬线做了跳转。
“好了,你们逐次来试试!”
妇人起身,让一名女学徒进行实践。
娄素珍对妇人的教学很满意,赞许地点点头,便准备带孙岚到下一个授课点看看。
孙岚扯了扯娄素珍的衣服,不解地问道:“姐姐,先前那台织布机的技术要领,我怎么没看懂?到底是怎么织出这么宽的布来的?还有,那梭子,怎么递过去?”
织布有梭子,传统都用手,从一头丢到另一头,以此来形成织布纬线。
如此程序繁琐不说,还容易夹伤手臂,也因为是靠双手来完成转接,胳膊长度限制了织布纬线长度,以至于布帛的宽度不会太大。
娄素珍笑道:“那叫飞梭,看到那女娃没?她将上面的拉索提拎一下,飞梭自动就跳过去了,再拉一下,就回来了。”
“这……这怎么可能?”
孙岚出生书香门第,精于女红,对于织布,有着较为深刻的了解。
织布最难的部分,除了最开始的绑线,以及中途断线后的重连,其实最难的就是梭子的使用,而对于不远处那台织布机来说,好像一切都不叫事,全都有解决方案。
娄素珍叹道:“最初我也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才知道,上面装了一个叫弹黄的东西,是用铁器制造,拉一下后就弹回去,而下面的飞梭则固定在横杆上,滑得很,总之你见多就明白了。这还只是供教学所用的织布机,等你见识到蒸气驱动的,就知道这根本不算什么。”
“啊?还有更厉害的织布机么?”
孙岚大开眼界。
她很想近前观察飞梭和弹黄到底是什么东西,详细研究一下飞梭的运行原理,但眼前娄素珍只是带她来参观,并不打算详细教学,所以只能暂时收起好奇心。
……
……
接下来娄素珍带孙岚去见识了一下新式纺纱机。
正是朱浩改进后的“珍妮纺纱机”,一次可以纺出十个线纱,且不是线球,而是纱锭,一个个纱锭看起来很敦实,纺出来后,旁边有专人拿走。
娄素珍指了指纺纱机道:“这是手摇纺纱机,一次纺十个纱锭,用的是棉花,纺出来的纱并不作为工坊原料,只用于练手,产出会送到隔壁供女学学生练习织布。一旦有需要,这纺纱机可以接上纱轮,用蒸汽机带动,人只要在旁边照看就行。”
孙岚听得云里雾里,根本不知娄素珍在说什么。
孙岚问道:“工坊在哪里?”
娄素珍道:“后面两排巷子所有民院都是纺纱工坊,纺出来的纱全部送往织布工坊……公子将全部织布工坊以及部分纺纱工坊放在城外,城里……地价太贵,人工也贵,还是城外好,随便找个地方就能开设工坊。”
“那……一年能产出多少布?”
孙岚很关心这个。
娄素珍微笑着摇头:“这恐怕只有公子自己知晓,我的任务,只是教授女学,把技术传给弟子,等她们熟练后,可以一边学识字,一边熟悉纺纱织布……其他的我并不会过问,毕竟织布工坊不在周围。”
孙岚听到这里,越发觉得自家相公很神秘。
居然能改进纺纱和织布技术,并以此盈利?
当官的跑去经商,不觉得丢人吗?
娄素珍道:“不过据公子说,现在也就纺纱这边用到的人手比较多……其实织布采用蒸汽机带动,所用人手已很少,而且从安陆到京师,再到南京,织布工坊正逐步扩大生产规模,所以必须得保证纱线供应。”
娄素珍所说涉及到一个重要问题。
有了蒸汽织布机,织布效率大幅提升,而纺线技术则没有跟上,导致纱线供应不上。
尽管纺纱机也可以采用蒸汽机带动,但效率提升明显不如蒸气织布机那般立竿见影,其实珍妮纺纱机在女工手摇的情况下,已经非常有效率了,这使得朱浩不得不把更多人工放在了纺纱上。
与其说娄素珍是在帮朱浩培养纺织女工,倒不如说是在培养纺纱女工,以满足规模越来越大的纺纱工坊所需。
“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妹妹你尽管问,这里人太多,平时女先生加学生,以及看家护院和打扫做饭,还有来做工的,人数至少上千,各色人等并非人人都是善茬……好在女子始终不像男子有那么多坏心思,只要做好自己分内之事便可。”
娄素珍来女学的时间不长,但她已相当于这里的山长,语气中带着些许自豪。
“晚上戏园子那边排戏,咱姐妹一起过去看看,介绍公冶姑娘给你认识,她叫公冶菱,乃戏班红人,还有公孙夫人,也就是公子的师娘,也不时来这边教学……哦对了,公孙先生名公孙凤元,据说是公子一手栽培的举人。”
孙岚听了一阵迷湖。
既然公孙夫人是朱浩的师娘,那公孙凤元不就是先生?
怎么却是朱浩一手栽培?
娄素珍抿嘴一笑:“都是唐先生闲话家常时无意中透露。这位公孙先生受公子提携不小,中举后,受公子引介在国子监供职……公孙家妹妹懂得比我还多,以后你有事尽管问她便可。走,咱到下一个院子看看。”
……
……
朱浩的女学,终于形成以娄素珍、公孙夫人和孙岚为首的三巨头模式。
公冶菱虽然入伙早,但她现在精力并不放在这上面,平日只是偶尔前来授课。
孙岚加入后,现在变成娄素珍负责日常管理,公孙夫人负责培训女先生和授课,孙岚负责统筹大局的模式。
对于一个前十多年基本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子来说,简直是开启了另外一段人生,孙岚也终于明白了,为何娄素珍这样一个早就过了青春少艾的妇人,对眼前的事情如此热衷,并要将此作为终生事业。
对普通人来说,这简直既有趣,又有成就感,还能愉悦自己……
孙岚才加入这个大家庭,便不想走了。
什么相夫教子,靠一边去。
有什么能比这个让自己活得更充实?
锦衣状元 第六百一十六章 别开生面(加更)
盔甲厂门口的拍卖会即将举行。
朝廷第一次搞,没什么经验,就是让工部的人出来装点门面,主要交由唐寅主持,毕竟如今唐寅是工部员外郎,已被皇帝委派为矿业方面的官方代表。
一大早。
盔甲厂外就聚拢了不少前来看热闹的人。
普通百姓对于拍卖什么的默不关心,他们也搞不清楚这里发生了什么,稍微驻足便自行离去。凑热闹的人,多少都是有些身家,很多人还想从中分得一杯羹,或者是捡个便宜什么的。
张家兄弟在西山的煤矿,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是能赚大钱的,经营一年下来,收入怎么也有三五千两银子,若是能好好开发一下……一年赚个万儿八千两不成问题。如此说来,就算用十年的收益来盘下煤矿,也很值得。
当然更多的人是想捡漏。
最好是有人怕得罪权贵,都不敢站出来参与竞拍,最后一两万两银子就能到手,谁买到那就占大便宜了。
当然,如此也需要冒一定风险。
可京师商贾,谁还没个官府背景?
什么小舅子、大姨子、姐夫、二大爷,指不定就是豪门中人,若是一点背景都没有还敢跳出来竞拍,那纯属自不量力,等死呢。
朱四也喜欢凑热闹。
所以当天上午朝会结束,他便带着人偷偷熘出宫门,特地到了盔甲厂。
附近茶楼的二楼已被朱浩提前包下,现在里面落座的都是化妆成普通看客的锦衣卫,除此之外,还有大批锦衣卫以各种身份在附近游走,随时保护皇帝的安全。
对锦衣卫指挥使朱辰来说,今天压力巨大,唯恐行差踏错,故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朕都来了,怎么还没开始呢?”
朱四坐下来才一会儿,便已耐不住性子。
作为皇帝,来看拍卖会,当然是好戏直接开锣,哪里有让皇帝等待的道理?
张左道:“已派人进衙门知会唐先生,估计快了吧。”
朱四问道:“朱浩呢?”
张左迟疑道:“应该跟杨阁老家公子待在一起,并未见到他人。”
陪同朱四来看拍卖的是张左。
当天唐寅乃是拍卖会主持人,自不会过来伴驾,而蒋轮则奉命前去陪同张家兄弟与会,也不会陪伴君前。
至于朱浩,本来杨慎的意思是让其去唐寅和蒋轮身边探听情报,但今天朱浩找不到人,干脆陪杨慎一起来看拍卖,此刻就在不远处另一座茶楼等候消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