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天子
孙元入翰林院时间不长,很多情况还搞不明白,有些时候会请教朱浩,把朱浩当成朋友和半个先生。
茶桌前,孙元笑道:「敬道,你朝中人脉广泛啊,刘老学士平时对其他事情都漠不关心,唯独对你的前途问题非常着紧,听说他昨日还去拜访过蒋阁老和礼部毛尚书……」
朱浩道:「我跟刘学士的渊源,你不会不知道吧?」
「大致听说过一些,据说你救了他一命,他感恩图报或有,但我觉得,更多还是他觉得你是可塑之才,大明十五岁的状元,上哪儿找去?别人进翰苑,九年考满差不多也就做到头了,而你却能留几个九年……」
孙元言语间满是羡慕。
朱浩要人脉有人脉,年龄也小,有的是时间熬资历。
九年不成,还有十八年、二十七年……对于一般人来说,过
二十七年早就灰都不剩了,而朱浩过二十七年,也不过才刚到四十岁,正是官员中的「青壮年」。
「呵呵。」
朱浩无奈一笑。
孙元道:「对了,最近舍妹还好吧?先前一段时间,她时常修书回家,却是最近……好像没什么消息了。」
朱浩好奇地问道:「内子往家里写过书信吗?」
「呃……这……你不知道吗?都是一些叙家常的话,你有时间带她回娘家看看啊。」
孙元大概也觉得妹夫和妹妹的关系不是那么融洽,毕竟朱浩在他面前从来不主动提孙岚的事。
朱浩点点头,心里却在琢磨,最近的确没见过新婚妻子,也不知她过得怎样,好像是该去看看了。
没被娄素珍带「坏」吧?
……
……
朱浩最近看起来很闲,其实朝中他比谁都忙。
人前要表现出很悠闲的样子,可当回到私宅后,他既要每天批阅奏疏,还要顾着生意上的事……唐寅那边毕竟没有开矿的经验,不时就要从他这里获取一些技术上的支持。
而新煤矿的开矿工具,尤其需要朱浩亲自督造。
此时一样东西正在发挥无与伦比的作用,那就是硝化甘油。
有了这东西……开山劈石不在话下,开矿更是事半功倍。
他让于三赶车回家看看,走到半路才想起,好像给孙岚安排了新住所,若是孙岚最近忙于工坊和女学之事,或许很少回家,现在尚未天黑,万一还在工坊呢?
便让于三赶车去到工坊那边。
没见到孙岚的人,倒是看到正在忙活的娄素珍和公孙夫人。
公孙夫人毕竟是名义上的师娘,现在朱浩不再是未经事的少年,见面时就要有所避讳,而娄素珍却是名义上的朱府下人,见自家公子就没那么多避讳了。
「公子,说起来这位小主母,可真是有才有能,更能沉下心来做事,公子真是慧眼选得一良配。」
娄素珍上来便恭维。
听得朱浩很是迷惑不解。
心想,不会小娇妻在工坊和女学这边工作出色,出名了吧?
锦衣状元 第六百三十二章 女儿家心思不要猜
@@朱浩腹诽。
什么慧眼,这是我选的婚事吗?
明明是别人强加给我的!
话说回来。
一个文艺中年女,加上一个文艺女青年,凑一块儿迸发出一些火花,就冲这点,朱浩觉得自己倒也没做错,至少让自家小娇妻有事情做,让其精神世界得到一定程度满足。
「没在吗?夫人,那我先回去了。」
朱浩说着便要走。
娄素珍没有挽留,出来相送。
临分别前,娄素珍若有所思到:「公子与令夫人之间,好像有些隔阂,既是夫妻,就算相敬如宾,也不用如此生分吧?」
「呵呵。」
朱浩摇头笑了笑。
有些事即便朱浩不说,估计孙岚自己也没说,娄素珍还是能看出来。
朱浩跟孙岚间并没有正常的夫妻生活,不然孙岚也不可能闲到每天都来女学和工坊的地步,作为「过来人」的娄素珍,似乎想要促进朱浩跟孙岚间夫妻和谐。
但朱浩此时心里想的却是,这话由你一个王妃嘴里说出来,会不会不太合适?
娄素珍或是也觉得此言有些冒昧,解释道:「妾身并未详问,但从表面就能看得出来,公子心怀大志,目光高远,或另有深意……就当事妾身冒昧了吧。」
「夫人,告辞。」
朱浩再没跟娄素珍谈任何有关孙岚的事,行礼后离开。
……
……
朱浩随后便去了官所,还是没回家。
他也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儿。
孙岚那儿是他的家,朱娘那儿也是,而官所那边每天都有应付批阅不完的奏疏,也算是家了,翰林院附近还有个小窝供他睡觉休息用,再就是实验室和工坊……
朱浩平时没怎么留意,现在回想一下,自己自打到京城后,其实根本就没闲暇顾及个人生活。
而娄素珍在跟朱浩谈过心后,居然有了「责任心」,想要好好撮合一下朱浩和孙岚这对小夫妻。
翌日。
孙岚如往常一般过来,她最近的任务,是教导女学的学生识字,这是孙岚最喜欢的工作,把自己平生所学教授给那些年岁相仿却从未接触过书本的少女,让她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对于纺织技术,孙岚不太擅长,加上娄素珍有意不让她这个主母过多接触机械,避免发生危险,故孙岚少有去工坊那边。
「妹妹。」
娄素珍出现在孙岚面前时,孙岚已完成上午教学。
趁着吃饭前的闲暇,她拿起毛笔练字。
女学这边,中午管饭,伙食本来就很不错了,丫鬟春瑜还会从家里那边带食盒过来。
孙岚闻言将桌上的纸张往回挪了挪,却被娄素珍发现纸上的内容。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李清照的词,略带深闺幽怨,不太好……」
娄素珍往桌上看了看,意识到什么,笑着评价一句。
孙岚道:「姐姐才华横溢,想来对诗词方面多有涉猎?」
娄素珍抿嘴一笑:「说起来,这天下才子我见过不少,但若论当世诗词大家,我仅佩服唐寅一人,他的诗词可说是大明一绝,江南那么多才子,只有他的诗词中透露出惊世的才情,这与他的人生际遇不无关系。但最近……」
「怎么了?」
孙岚对此很感兴趣。
作为文艺女青年,当然会对文坛的事情很上心。
唐寅诗画双绝,就算年岁老了些,但在文艺界还是属于扛把子的存在。
娄素珍微笑着摇头:「踏入仕途,一旦心中有了为国为民的理念,便没法再有处江湖之远的洒脱与豪情,新近遇到他时,他坦言很久没有心思顾念诗词上的事情,就连作画都停滞了。」
「哦。」
孙岚点头,「那倒是挺可惜的。」
娄素珍正色道:「没什么可惜的,我反倒替他高兴。想当年,他落魄江湖,四处游走,居无定所,就算留下再动人的诗词,也不如能令他施展一生所学,心怀天地之人让其甘于平庸,难道不令人叹惋吗?」
孙岚惊讶地望着娄素珍,随即从对方眼睛里,看到了一个女人对另外一个男人的期盼。
可相处日久,孙岚始终不明白,为何娄素珍这样一个巾帼英豪般的奇女子,会垂青于唐寅?而他们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娄素珍为何会给朱浩做事?
「你看我说到诗词,居然扯远了,妹妹见谅啊。」娄素珍回过神来,发现孙岚看过来的眼光好似打量怪物,不由歉意一笑。
孙岚神色平和:「姐姐说笑了,你我探讨诗词,所议又是当世大家,怎算扯远呢?」
娄素珍笑道:「不过啊,之前我一直都觉得唐寅的诗词,已是当世无双,可是到京城后听闻有一首词,人人传诵,并不输于唐寅,不知妹妹可有听闻?」
「莫非是……《临江仙》?」孙岚问道。
「嗯。」
娄素珍点头,「说起来此词一出,风华冠盖当世,市井坊间读书人多有议论。听闻乃翰苑中某位才子所出。」
孙岚期待地问道:「谁?」
娄素珍摇摇头:「不知道,照理说,如此令人称颂的名句流传现世,其作者名字理应早就声名远播,却不知为何,旁人总是议论,却无人承认。有人说乃杨阁老家长公子所作,其在翰林院中为修撰……也就是与公子为同僚的杨慎,却未曾辨明真伪。」
「杨慎?」
孙岚听闻此名字,倒不太陌生,不由点了点头。
娄素珍笑了笑:「其实未必是真,若是他的话,何须如此遮遮掩掩?作一首词,又并非丢人现眼的事情,那般豪情不像是个久在翰苑中的才子所能作出来的……或是他人假借杨慎之名也说不准。也罢,妹妹知道此词句内容否?说起来姐姐很是喜欢呢。」
孙岚将书桌上厚厚一叠纸最上面的那页拿掉,露出下面写满了字的纸张,内容正是《临江仙》。
娄素珍看到后很是惊讶。
孙岚的书法虽称不上绝佳,但也婉约秀气,娄素珍看了很是欢喜。
「妹妹才华横溢,看来与公子真是天造地设,公子师承唐寅,以唐先生所说,公子的诗才也极好,不如……」
当娄素珍知道孙岚原来也是一位深谙书法和诗词的女文青后,便想起昨日跟朱浩见面时的场景,不由又动了帮朱浩夫妻俩说和的念头。
孙岚却微微苦笑:「姐姐言笑了。」
即便娄素珍有意撮合,奈何孙岚对此也不上心,娄素珍感觉自己一腔热情打在了棉花上,起不了任何波澜。
后面,娄素珍也就难再把此话题说下去。
……
……
朱浩没有限制孙岚的自由。
遵照孙家的意思,这天散班有些早,他来到女学学堂,恰好孙岚也在,便让新婚妻子找个时间回家探望亲人。
孙交不好意思直接让朱浩带女儿回家,乃是由孙元转告。
出嫁在外的女儿,即便回家省亲,也不能过夜,尤其新婚不久。
次日上午,孙交知道自家女儿要回来,赶忙将手头上的事情放到一边,特地回去跟女儿见上一面。
「你母亲……过几日就要抵京……」
孙岚并非孙交原配所生。
孙交半生无后,本做好了过继子嗣的打算,以他的谨慎也没打算纳妾。
谁知原配过世,继室相继给他诞下两儿一女。
孙交四十多岁才有孩子,五十多岁有了女儿,自然非常珍视,本来他到京城就是被蒋太后「绑」来的,尽管当时蒋太后想把孙交的家眷都带上,但孙交赌气,觉得自己到京城后不多时就能返乡,不能给人一种自己要在京城安家的印象。
所以他之前对于把家眷迁居到京城之事,非常排斥。
但随着时间推移,数度请辞无果,致仕更是遥遥无期,而孙交自己在京城又没什么人照顾,老来还要承受跟家人离散的苦楚……皇帝那边也体念他,特地让安陆地方调动车马把他家人送来京城,孙交就坡下驴,推辞不过也就应允了。
孙岚听了满脸喜色。
「再便是,你跟敬道说,别让他总想着离开翰苑,他有时太过老气横秋,当面说他都无用,只能由你来提……」
孙交让女儿回来,自己还特地跑回来见上一面,有个很重要的目的,那就是让女儿去劝告朱浩留在翰林院,毕竟枕头风比什么都管用。
孙岚面色苦楚,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就算是夫妻,成婚后一共才见了三四面,能说得上话?
就算说了,朱浩会听?
孙交在女儿面前对这个女婿又是一顿数落:「他是有点才华,但不能总想着耍阴谋诡计,安心做学问不好么?翰林乃清贵之职,多少人想留下而不得,你也要多劝导他,尽好为***之责。」
孙岚神色黯然,问道:「是他……惹父亲不悦?」
「这倒没有!」
孙交本来是自顾自在说,闻言不由侧目望一眼,见女儿神色凄苦,想了想以慈父的姿态关切问道:「他对你……不好?」
孙岚摇头。
朱浩对她……
冷落归冷落,却惦记着让她有事情做,专门介绍了娄素珍、公孙夫人和公冶菱等人与她认识,她现在生活非常充实,连人生都有了盼头,算是拜朱浩所赐吧。
孙交颔首,满意道:「嗯。总算未辜负为父对他的一番期望,只要他上对得起朝廷,下对得起黎民,就算为父离开朝堂,也算是后继有人了吧。」
锦衣状元 第六百三十三章 好心办坏事
孙岚听了父亲的话,非常意外。
初到京师时,两个哥哥都不在,孙岚与父亲算得上是「相依为命」,当时父亲对朱浩的评价可是很不堪的,怎么这才过了不到半年时间,就对朱浩有了如此大的改观呢?
听孙交的意思,这是要把朱浩培养成接班人啊。
难道是因为自己的关系?
那是否可以说,因为自己的存在,而让父亲为难了呢?
「回去吧。」
孙交叹道,「哪怕此番他真的没法留在翰林院,不管到哪个衙门,为父都觉得他能做出一番成就来,仕途前景不亚于为父。不过就怕他年少,以后有了权势,心态失衡,这就需要你在他身边多加提醒,当好你的贤内助。」
又是尽到***之责,又什么当好贤内助。
孙岚不知该说点什么才好。
父亲重新当官后,好像比以往更絮叨了。
孙岚问道:「父亲,是否女儿让您为难了?其实您不必……迁就他。」
孙交用怜爱的目光望着女儿,微笑道:「你别多想,为父对敬道的改观毛病不是因为你,而是跟他相处后,知道他是个做大事的材料,其才华和能力乃为父平生仅见。回去好好过日子,别胡思乱想,影响你们小夫妻和睦。」
……
……
孙交送走女儿。
心中有些波澜。
他现在于朝中的确少了一腔热血,心里总在惦记几时能回到安陆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以往对于培养接班人没什么想法,可在认识朱浩后,突然想让朱浩成为自己致仕后在朝的代言人。
发现人才,谁不想招揽其到门下?
孙交也不能免俗。
再说了,朱浩可是自己的女婿,把朱浩归到自己这一派,怎么了?
这次他为朱浩出头,要把朱浩留在翰林院,也是顾全这个便宜女婿未来的前途,生怕杨廷和趁机报复,毕竟他觉得既然自己知道朱浩在为新皇做事,那杨廷和那边也可能会得到些风声。
当晚,他亲自去了杨廷和府上,拜访这位多年老友。
「……志同,没想到你会亲自前来,本想让用修转告你一声便可。」杨廷和对于孙交的造访很无语。
你孙交先去吏部闹,让吏部尚书为你一个女婿的事单独找我谈,现在竟然还亲自跑到我家里来了?
真是不知道避嫌啊。
以为大明的臣子,能随便这么私下来往?
别人会怎么想?
会不会以为我杨廷和结党营私,想要祸害大明呢?
孙交道:「那介夫你的意思是……?」
杨廷和道:「有关吏部人事任免,本就不属于内阁管辖范围,有关让敬道去户部之事,不过是外间以讹传讹罢了……户部主事之职,一直由陛下钦定。」
「哦?」
孙交心想,糊弄我这把老骨头很好玩吗?
还陛下钦定?
不会是你去找皇帝施压,让皇帝同意把朱浩调到户部来,到时还说这事跟你没关系?逼着我就范?
孙交叹息道:「老朽在朝时日无多,这把岁数,应付朝事已是有心无力,陛下总问及老朽家事,甚至还问过有关接替老朽户部尚书人选……」
说道这里,他其实是在暗示杨廷和。
你帮我把朱浩留在翰林院,我就把户部叫出来,让户部重新归你杨廷和管辖。
杨廷和对此并不太在意。
户部以为是你孙志同想交给谁就交给谁的?小皇帝难道就不想把财政大权掌握在手里?
你孙老头太把自己
当回事了!
分明就是夹缝中求存的小人物,却总把自己当成是朝堂能呼风唤雨的大能人,看不清楚形势的只有你孙某人!
杨廷和道:「那我说一句,调出翰苑的一定不是朱浩……这么说,志同你可满意了?」
「当真?」
孙交瞪着杨廷和。
随即他意识到,杨廷和既然敢做如此保障,应该不会骗自己。
所以这问题也就不需要答案了。
「老朽先谢过了,介夫,你以后再朝中有何事,只管差遣,老朽未打算再朝能做出什么成绩,以后就倚仗这些后辈了……犬子难当大任,以后有事,只能靠朱浩……望你能理解。」孙交最后的语气变得卑微起来。
杨廷和笑着点头。
随后孙交满含歉意地行礼告罪,不顾杨廷和挽留,趁着夜色离开。
……
……
孙交一走。
杨慎从屏风后走出来,语气有些冲:「这孙老部堂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会对朱浩的事如此上心?难道他真把朱浩当成家人看待了?」
杨廷和面色谨慎:「为父总觉得他知道一些外人所不知的内情,遮掩得异常严实……这不像他平时的行事风格啊……」
「哦?」
杨慎好奇地问道:「那……您眼中的孙部堂是怎样一个人?」
「他?哼,以往在朝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冷漠,从不攀附和巴结他人,跟他说句话他都能跟你打半天官腔,这种人就算涉及切身利益,也会大讲原则,而不是像现在这般,死皮赖脸……」
杨廷和明显对孙交有极大的怀疑。
杨慎道:「连切身利益都可以不顾,为了朱浩却如此反常?他到底图的是什么?」
杨廷和虽然有怀疑,但显然也没想明白其中缘由。
杨慎问道:「那父亲,是否有可能,他想以如此激进的方式,让人觉得他无心朝堂之事,让陛下和您同意他致仕归乡?」
次问题,杨廷和回答不了。
「父亲,有关敬道去户部赴任之事……」
杨慎见问不出答案,只能从最现实的问题着手。
现在孙交对朱浩外调之事如此大反应,那之前的计划还要继续下午吗?
杨廷和叹道:「他都拉下脸来见为父了,难道为父能不给他面子?暂时让敬道留在翰苑吧,暂且先少给他事做,好好观察一番……你也多加留意,能让孙志同如此拉下脸的人,难道是新皇的人吗?」
本来杨廷和后面一句,不是求答案,杨慎却一本正经分析:「不会的,父亲,设身处地,若朱浩是陛下的人,那陛下应该很巴望朱浩调去户部才是,何以……嗯?」
说到这里,杨慎也是一怔。
明显有一点他自己也难以逻辑自恰。
杨廷和道:「你也看出问题来了?若是孙志同知道朱浩是新皇的人,如此孙志同的作为,是否都合理了呢?」
「啊?」
杨慎听到这里,悚然一惊。
这解释……
合乎情理!
只有孙交知道朱浩是新皇的人,却不想让朱浩卷入派系之争,才会如此强烈反对让朱浩去户部做主事,不然实在解释不了孙交反常的举动。
杨慎随即摇头:「父亲,若孙部堂真知晓此事,那他更应该避嫌才是。现在不过只是猜测,对敬道或有不公。」
杨廷和摆摆手:「是否公平不要紧,只要他还在翰林院,那就无关大局。」
「是。」
杨慎这次对父亲真的心悦诚服了。
感
情父亲一直不给朱浩做大事的机会,还是对其抱有怀疑。
那自己对朱浩的信任,就显得有些盲目了,在做大事上,明显父亲更胜一筹,考虑也更全面。
……
……
杨慎听了杨廷和的话,自然会限制指派朱浩做事。
但就算是杨廷和这样的老狐狸,也绝对想不到朱浩能给小皇帝做多少事,以至于杨廷和觉得,只要让朱浩留在翰林院中无所事事,那就能极大限制朱浩帮到新皇的忙,也杜绝了朱浩从自己这里探听到什么消息。
杨廷和料不到的是,朱浩从开始的目的,就不是调去要害衙门。
朱浩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留在京城,做一个京官。
只要他在皇帝身边,哪怕不能时时刻刻见到朱四,所产生的影响力也涵盖整个朝廷。
「……你是说,孙部堂一直帮你游说,让你留下翰林院,不是帮你,而是帮了杨阁老?」
这天晚上,朱浩跟唐寅难得坐下来喝茶谈天。
最近唐寅虽然仍旧负责开矿,但多数时候不用他亲自去西山矿场,留在京城远程指挥就行。
可当唐寅听了朱浩的分析后,顿时觉得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出问题了。
朱浩笑道:「没有谁帮谁,其实我这个岳丈,就是想以杨阁老来压制我罢了。」
唐寅心中翻江倒海。
之前唐寅一直觉得,孙交一反常态,应该非常认可朱浩的能力才会这么做,却没想到到了朱浩这里却有了另一个版本的解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