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天子
“袁长史,其实你不用说的。”
朱四面色诚恳地望向袁宗皋,“之前朱浩就跟我解释过,且已提醒京泓不要对家里人说,我们都想让这件事早些平息”
袁宗皋本在想公孙衣还是有几分本事,但听了朱四这番话,他才知道,原来是自己太过高看那个年轻教习,连为人处世的道理,都是朱浩教授的,想到这里,袁宗皋面上的笑容稍显苦闷。
锦衣状元 第九十七章 尔虞我诈(加更一)
又到休沐时。
朱浩正常回家,跟以往并无差别,如果说前后不一,那就是在王府里他更多是在装病,表现得很虚弱,现在为了不让家人怀疑,他蹦蹦跳跳, 看起来元气满满,实际上这才是他真实状况。
到家第一件事,先问过有关苏熙贵晒盐之事。
朱娘好似有什么预感,望着儿子问道:“小浩,你在王府里没事吗?”
朱浩挠挠头:“娘怎么这么问?是有人在娘这儿说了什么吗?”
“没有。”
朱娘微微蹙眉,“只是最近稍稍心有不安, 家里没出什么事, 以为你在王府遇到什么难事, 你平安无恙娘就放心了。”
而后朱娘把这些天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
朱浩道:“才过去十天,照理说第一批盐晒不出来,明日我去见他一面,除了问晒盐的情况,也要把买地的事赶紧办了,到底他手里有咱五千两银子呢。”
李姨娘提醒道:“浩少爷,这件事我跟你娘商量过了,就算苏东主不给咱那五千两,也当事情没发生过,不必为五千两撕破脸皮。”
朱浩不依不饶:“白纸黑字谈好的买卖,岂容他耍赖?况且五千两真不是笔小数目,咱不能吃这个亏,吃亏这东西一旦吃过一次,别人就以为你好欺负,以后专门盯着你占便宜,别以为咱孤儿寡妇就不敢争。”
朱浩的话,给了朱娘信心。
朱娘颔首:“小浩说的有道理,之前要不是咱据理力争, 连田宅、屋舍都保不住,不能让人觉得咱好欺负。”
第二天一早。
老太太朱嘉氏派了马车来接朱浩出城。
这次不亲自到城里来问话,而是把朱浩接到朱府,朱浩大致猜到应该跟之前他冒充兴王世子之事有关。
来接他的只是一名普通车夫。
朱浩乘坐马车到了朱家庄园,来到后堂,就见朱嘉氏跟林百户站在一起。
一切都在朱浩预料中。
林百户特地吩咐陆松,警告他不能把冒充兴王世子的事告诉朱家,确保一切都在其控制内,当然要亲自来朱家。
“朱浩,这是锦衣卫林百户,你之前见过。”朱嘉氏引介。
朱浩恭敬行礼:“见过林百户。”
望过去的目光则带着几分疑惑不是说这位已经回京城了么?难道他之前跟陆松说回京城之事,是在骗人,让陆松放松警惕?
朱嘉氏道:“林百户将要护送御马监张公公离开安陆,前往宣府公干,临行前特来问问你,有关王府的情况。有什么,你直说便可。”
老太太言语中有意加重“直说”二字语气,其实是警告朱浩,你要分清楚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
朱浩道:“我在王府中一切都很寻常,只是普通上课散学,晚上跟京知县家的公子京泓住在一起,这几日并无异常。”
这算是顺了林百户的意思,不提及他冒充兴王世子的经历。
林百户看了过来,脸上多了几分笑意。
大概是满意陆松的办事效率和能力他并不觉得陆松会泄露身份,更想不到两人早就接头了。
而朱浩
也如他想象,很识相。
朱嘉氏对朱浩的话稍有不满,但这种不满多为装出来的,她脸色冷峻,道:“让你进王府,到现在都没刺探到有用的消息,你让林百户回去后如何跟朝廷交差?说说你跟兴王世子的关系。”
朱浩道:“世子如今正在学孟子,公孙先生教得很好,学业进步很快,不过最近王府中可能是有什么庆典,世子并不是每天都去上课,再者或许林百户知道些什么吧。”
朱嘉氏自然把目光落到林百户身上。
林百户皱眉:“你这话是何意?”
朱浩道:“我记得之前家里跟我说,要我跟林百户在王府中的眼线见面,可后来不知为何就没了下文是不是眼线出了问题?”
林百户冷笑道:“与你何干?”
朱嘉氏却像抓到把柄一般,顺着朱浩的意思问道:“林百户,既然你要回京师,你在安陆本地的布局,是不是也该告知朱家,出了事也好让其有人接应,不至于出乱子?”
林百户没想到会被朱浩摆一道,他自然不会告之陆松的真实身份,但又不知该如何应付朱嘉氏的追问。
“人被调走了,王府查到了他的身份之前老夫人不已知晓了么?此番我回京师,可能会见到朱副千户,老夫人有什么话及早说,也便我通知到朱副千户”
林百户只能尽量转移话题。
朱嘉氏想到自己在京师受苦的大儿子,摆摆手示意让朱浩出去,这才对林百户道:“那我们好好商议一番。”
朱浩再被叫到后堂时,林百户已不在,只留下朱嘉氏站在那儿。
“孙儿,这几日,王府中真的什么事都没发生?”朱嘉氏语气冷漠。
朱浩道:“祖母,并非如此,以我所知,那位御马监张公公见过兴王世子,好像还在宴席中对世子下毒世子几日都未曾去上课,也不知中毒情况如何。”
朱嘉氏厉声道:“这么大的事,你怎之前不说?”
朱浩谨慎道:“之前林百户在,好像下毒之事跟林百户有关,我不能当着他的面随便乱说。”
朱嘉氏脸上满是气愤。
好像在为林百户欺瞒朱家而气愤。
朱浩在这件事上不得不说。
鬼才知道林百户会不会一边让人通知他不能把自己假扮兴王世子的事说出,一边却又暗地里跟朱家说及一旦朱浩回来后什么都不汇报,朱家肯定觉得他跟家族离心离德,说不得又要在背后捅刀子。
锦衣卫的人阴险毒辣,这种事不得不防。
但他观察朱嘉氏的反应,大致判断,林百户并没有对朱嘉氏提及张忠见兴王世子之事。
那朱浩也就不需要说是自己冒充朱厚熜去见张忠,还中了毒,反正真真假假,几方势力互相间都不信任,我只保证把能说的都说出来,回头就算朱家得到一些风声质问,他也可以说自己把所知的都说了。
有人说我冒充兴王世子,朱家人就相信?
证据呢?
朱浩现在就是要破坏林百户跟朱家互相间的信任,至于真相如何并不重要。
他也不怕王府方面追究责任。
张忠下毒,林百户就在场,林百户进朱家跟朱嘉氏会谈,能瞒得住兴王府?凭什么认为不是林百户将此事通知朱家?
兴王府不让朱浩把消息外泄,更多是要规范朱浩的行为和立场,而不是真的指望靠朱浩把此事瞒住。
“孙儿,你之前在林百户面前没说此事,你是对的,最近我发现他对我朱家多有隐瞒,你现在要尽可能找到他在王府中的眼线,林百户走后,能将眼线为我朱家所用。”
朱嘉氏因为朱浩的“告密”,对朱浩多了几分期待。
朱浩为难道:“可是祖母,我在王府中根本得不到信任,王府有什么事会避着我,我没办法探知更深层次的消息。”
朱嘉氏之前还一副好脸色,闻言立时转冷:“若是毫无难度,何须让你去?没旁的事,你先回去吧!”
果然是利用完了便弃如敝履,还指望给朱家立功获得利益?
朱浩庆幸自己从一开始就选择归附兴王府,若是真心给朱家办事,出力不讨好不说,最后可能还会被朱家人出卖,朱家根本没把他当成血脉至亲,简直是当成敌人一般,着实令人费解。
朱浩离开后,刘管家进入后堂。
“老夫人,林百户刚走,听说他要回京城,是不是将之前准备的箱子送到他住处?”刘管家请示。
朱嘉氏黑着脸道:“不必了。”
刘管家面带讶异之色:“都已准备好这是为何?大老爷那边,不是也需要林百户照应?”
朱嘉氏语气多有不屑:“他区区一个百户,能照应到什么?之前送去京师用以打点关系的银两,指不定有多少被其克扣,眼下他不过是陪同御马监太监张忠到宣府上任,干的是辛苦差事真把他当成朝中能人了?他在我朱家面前,不值一提。”
朱家跟林百户产生嫌隙?
刘管家作为王府在朱家的内应,有点没跟上朱嘉氏的节奏。
之前林百户登门拜访,双方密谈很久,怎么突然之间就发生矛盾,还弄得苦大仇深?
“老夫人,是否林百户那边做了对不起朱家之事?”刘管家急忙询问。
跟朱浩在王府刺探情报一样,刘管家也是靠情报来换取利益,若是能探知锦衣卫秘辛,兴王府自然不会亏待他。
朱嘉氏瞥了他一眼:“事不关己,闲事莫问。”
“是,是。”
刘管家发现老太太对自己有了戒备,转而请示,“不知三夫人家的小少爷”
朱嘉氏一摆手:“让人送他回城便可,你要是愿意,亲自送也行。这孩子很机警,相信他能在王府中起到重要作用,不可小瞧!”
在朱家跟林百户关系上,朱嘉氏对刘管家做了隐瞒,但又故意透露出对朱浩的欣赏。
这话自然被刘管家听进去了。
本来对朱浩被朱家所用之事,刘管家便留了个心眼儿,现在还不趁机去王府那边告上一状,就说这小子吃里扒外,这次回家绝对是向朱家透露了王府的秘密
锦衣状元 第九十八章 立契(加更二)
朱浩回到铺子,与朱娘一起去见苏熙贵。
苏熙贵生意都不顾了,特地留在安陆等候晒盐的结果,随着时间推移,第一批盐逐渐有了眉目,他的心随之安定下来。
看来朱浩没有骗他。
想想也是,若不是真有“秘方”, 凭朱娘这一家子孤儿寡母,怎可能弄来雪花盐卖给他?
“东家,最近南京那边催得紧,咱家的雪花盐供不应求,若是再不弄一批出来只怕老主顾会光顾别家。”
苏熙贵下楼去见朱娘母子前,手下正在跟他汇报生意上的事。
苏熙贵说话带着几分不耐烦:“我这不在想办法,快些弄出盐来?以为盐是大风刮来的?既然会光顾别家,就不算老主顾,就不信还有人能吃到比这更好的盐不成?真当个个都是皇帝, 天天吃贡盐?”
楼下隔间。
苏熙贵进来,让手下把一方木匣放下,打开来里面全都是田契。
“暂且只收到四百亩地,具体地址会让人带你们去看过,全是十年以上的熟田,有佃户连着近一个庄子,还准备把旁边庄子一并买下,距离县城不过三十多里”
苏熙贵帮忙买的田地,按之前朱浩的要求,不能距离县城太近,但也不能太远。
离县城近的土地普遍较贵,这年头又没人开发房地产,城外买地主要以耕作为主,只要田好就行,距离县城近无非是盗乱发生时可以及时进城躲避
但只要是在城墙外,盗匪存心要抢你, 根本就拦不住, 而且往往官府的摊派比盗匪更狠。
距离县城远一点, 也是为避免被朱家人查知。
朱娘看着田契,心情有些激动,却没有伸手去拿木匣。
朱浩笑嘻嘻的也没伸手。
苏熙贵打量朱浩,眯眼道:“我知道你小子怎么想的,不过安陆本地的土地价格你该清楚,要换到江南,一亩熟田奔十两银子去了,五千两差不多只能买到五百亩田地眼下只是半数吧。”
朱浩笑道:“我怎么会不相信苏东主呢?只是这田地是以苏东主的名义买的,还是要过到我们家名下才行。”
“这好办。”苏熙贵道,“今日就找人来做个见证,契约什么的定好,误不了明年开春播种便是。”
朱浩嘀咕道:“今年冬天还想抢种点菘菜呢。”
苏熙贵嘴里发出不屑的嗤笑:“一看你小子就没下过地,菘菜都是出伏前种的,冬天种菘菜连芽都发不出来。”
朱浩跟着笑了笑:“我想种点反季节蔬菜,不行吗?苏东主你管得可真宽。”
朱娘急忙喝斥:“小浩,不得对苏东主不敬。”
“无妨,朱三夫人,令郎说话这口气鄙人很欣赏,若他真能种出什么反季的蔬菜,我还要找他进购一批尝尝呢。”
苏熙贵本身也不是拘泥礼法之人,跟朱浩相谈甚欢。
反而朱娘在一边显得很多余,似乎让儿子独自前来,效果比现在更好。
苏熙贵目光落在朱娘身上:“三夫人,这买来的田宅,不知记在谁名下?”
朱娘道:“我儿子身上就好。”
苏熙贵点点头:“三夫人一心为孩子着想,不过若真记在他名下,将来朱家人打主意就怕你独木难支,对抗不得。”
朱娘似早就想过此问题,语气坚定:“本就是给孩子将来准备的,朱家人再不讲理,也不能不顾及家族情面吧?”
“呵呵。”
苏熙贵笑而不语。
朱浩提醒道:“苏东主,其实只要你不说,朱家人怎知我们买了田地?要来抢的话,也得师出有名吧?”
苏熙贵摆摆手:“东西是你们的,随便你们怎么处置,我只是好心提醒,若有冒犯处呵,过几日就要收盐,可惜朱少爷你不能随鄙人同去。”
“不用了。”
朱浩一把将木匣拿过来,一张一张仔细看过田契后,道,“赶紧把契约立了,我还要回王府读书呢,若朱家人真来抢大不了我直接把田地捐给兴王府,就算是送给佃户也不能便宜朱家!”
苏熙贵翘起大拇指:“要不怎么说你朱少爷有魄力!真有那天,我有办法把你的地留住!”
没找公证人。
直接是朱浩、苏熙贵和朱娘三人坐下就把契约给立下。
又到官府挂个籍,田地的归属基本就没有大的问题了,除非一方非要惹官司,但因为有白纸黑字的契约,这种官司两边都不讨好。
从客栈出来。
朱娘不解地问道:“小浩,先前苏东主说,有办法把咱的地给留住,是何意?”
朱浩道:“苏东主的弦外之音,是说祖母或是二伯带人抢咱的地,他可以走官府的途径,帮咱把地保住,毕竟是他把地卖给咱的,到时他可能会用一些非常规手段。听起来不错,但最好不要走到这一步,这个苏东主也有私心,不可不防。”
朱娘点点头:“也对,若是他让我们签什么欠债的契约,咱可就血本无归了。”
朱娘笑道:“娘,人家可是花了一万两银子买咱一个方子,还不计辛苦帮咱在本地收地,就算要防也不用跟防贼一样吧?”
朱娘想了想也是。
若苏熙贵真有歹心,直接不给五千两银子就行,干嘛还要先买了地送来,再筹谋夺走呢?
朱浩道:“娘,今天我要早点回王府之前已商量好跟世子一道学习,不能多陪你和姨娘了。”
朱娘点点头:“没事,用功读书比什么都重要。”
“嘿,其实娘啊,读书是否用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跟兴王府打好关系算了,现在跟你解释不清楚,等以后你就知道了,我现在已经找到窍门,只等跟着儿子一起飞黄腾达吧。”朱浩拿出孩子特有的带着童真的野心。
不过惹来朱娘一笑。
朱浩并不是急着回王府。
而是要去照顾自己的生意。
于三很早就通知他,已找了个外地戏班,愿意直接盘出来,让朱浩过去谈一谈。
既是谈生意,朱浩当然要拿出一定诚意,过了中午就与于三一起去见了住在城郊客栈的戏班东家,乃是个四十多岁的男子,看上去身上带着些许落寞的富贵气。
“浩哥儿等会儿小的就称呼您东家话说这李当家,以前也是大户人家,戏班子本是家养,谁知家道中落就把戏班子放到外面赚钱,可左演右演也赚不到什么钱,就想盘出来”
于三又补充了一点情况,很快二人便跟李班主会面。
李班主没想到对方找个孩子来跟自己谈,见到朱浩后非常意外。
“这”
李班主面色不善,差点拂袖离去。
于三道:“这是我们东家,别看年岁小,有官家背景,腰缠万贯呢。”
李班主脸上露出不屑的笑容。
拿我开涮呢?
一个熊孩子,腰缠万贯?
那是他自己的钱吗?
朱浩笑道:“别听小三哥胡说八道,不过是做点小本生意李当家是吧?谈谈交易细节吧虽然我没太多钱,但书场是我抽空开的,让于掌柜帮我看着,现在要买个完全属于自己的戏班子,唱自家写的戏。”
李班主面带傲色:“唱自家戏?无知,还是狂妄?”
朱浩并不愠恼,笑嘻嘻道:“小地方的人,就当是狂妄无知兼而有之吧,价钱最重要不是吗?于掌柜,先给他看看订金。”
随着朱浩话音落下,于三马上把带来的木匣打开。
里面是朱浩这几个月赚的家当的一部分,上来就有五十两。
李班主眼睛都看直了。
年岁小,但架不住出手阔绰这可比别的跟他谈生意的人要实在得多。
“这怎么好意思”
李班主说着就要伸手去拿木匣。
于三喝道:“李当家你这是何意?”
李班主不解:“不说是订金吗?”
于三道:“那只是客气的说法就算是订金,你是不是也先把契约什么的先拿出来?卖身契总该有吧?戏子的乐籍没问题吧?当我们没跟戏班子接触过还是怎么着?”
李班主这才收起倨傲之色,从一旁拿起个包袱,打开后里面是油纸包,再里面便是厚厚一叠契约。
“都是乐户,咱戏班子有几人签订了卖身契,其余则不是,相当于长工契,戏班里女眷多成家,别惦记人家身子但若只是让陪酒,唱个清曲,也不是不可,‘男记四十大曲,女记小令三千’,各有所长。
“连同乐师在内一共十六个人,契约最长者十六年,最短者一年,到时可自由脱离戏班,不得约束但若其没有出路,也可续约”
李班主说这些话时,就像是要把自己珍藏已久的宝贝让给他人,脸上多有不舍。
总结起来。
戏班子十六个人,都是乐籍,有男有女,分俊丑。
在大明,乐籍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属贱籍的一种,世袭,良贱不得通婚,意味着乐籍男只能娶乐籍女,无科举权,只能世代以声色娱人。
俊俏女戏子的契约最值钱,这种契约约定未来几年只给戏班打工,相当于长约,本身并不是卖身契,没法拿着契约直接把人卖到秦楼楚馆。
等于是卖艺不卖身!
但真有那有权有势之人听弹唱,非要在声艺外强占美色,她们多半不敢去官府申告,只能吃哑巴亏。
锦衣状元 第九十九章 买个戏班
于三催促:“挑有用的说,价钱几许?”
李班主面上露出些许狡黠之色:“一百五十两,这价钱已经很公道了,换作别人我绝对不会把这么好的契给兑出去”
于三瞬间怒了。
但他始终不是主事的,一切要听朱浩的吩咐。
朱浩笑道:“阁下,你是不是觉得我们拿出订金,诚意十足, 便虚高报价笃定我们不跟你做这买卖不行?”
李班主面带羞愤之色,如同被人侮辱了一般,急忙申辩:“这位小当家,既然你们也说了,曾跟旁的戏班子有过接触,该清楚行情
“一个七八岁大的丫头, 买回来什么都不会,管吃管住不说还要找人教,等长大能上台, 怎么也要个十来两银子。再看看我这边,都是现成能上台的乐伶,每个都能挑大梁,一下十六人这价钱还叫贵?”
朱浩好整以暇:“我看不懂行情的是李当家你吧?你手上契约,短的只剩一年,一年时间能干什么?端茶递水不会做,还要管吃管喝, 找人伺候,住处人工什么的不要钱?
“眼下出去唱个堂会,一场下来能收个一二两银子就算不错了,还要那么多人分行头不要钱?还是说不用置办车马?”
李班主听到这里,面色带着几分懊恼。
本以为对方是凯子, 谁知对方对市场调查得一清二楚。
“这些人留在你这儿,就是累赘, 要我是你, 早点把人送走, 不然白送估计都没人要, 因为没人养得起,再说养得起有何用?能带来什么利益?我也不给你来虚的,眼下我带了五十两银子,契直接就给过了,你若不满意去别家寻,别耽误我们的工夫。”
朱浩直接杀价杀掉三分之二。
即便李班主早就料到对方会砍价,但没想到会砍得这么狠。
于三在旁帮腔:“现银啊,其他人谁跟我们东家一样出手这般阔绰?”
李班主皱眉:“小当家,您别唬人,区区五十两莫说是把当初签契的钱拿回,就算这几年供他们吃穿的钱,都不止这个数。要不这样一百二十两”
朱浩笑呵呵起身。
当即就要带于三离开。
李班主急忙道:“一百两也可以商量要不就八十两,不能再低了最低七十两,再低就没得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