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锦衣状元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天子
虽然朱浩的戏班在安陆本地已很火爆,但朱娘和李姨娘本身是孀居,很少出门,再加上平时低调,基本不会去凑热闹,自然不知其中缘由。
李姨娘道:“倒是听隔壁三婶说,城里有戏班子唱大戏,很多人去看”
“嗯。”
朱娘也点头,“确实曾听人说及,为娘还跟于三说过要去听听,却未有空暇,不曾想竟是于三在帮忙打理。他还挺有本事的,即便我们以后不在安陆做生意,他也会有个好出路。”
朱浩笑了笑。
心想,如果你们知道那戏班其实是我的,我还赚来不菲的家当,是不是更加意外?更加惊喜?





锦衣状元 第一百一十三章 恳求
于三比朱浩一行早到九江府一天。
戏班子习惯了行走天下,冬天赶路乃是家常便饭,哪里陆路好走,哪里水路更佳,他们更为清楚,舟车换乘之下即便晚出发一夜,还是早到了。
于三见到朱浩很高兴, 他生怕朱浩已启程前往南昌府,戏班子在除夕当天进九江府城并不容易,免不了被城门官给盘剥一番,现在心里正没底呢。
“浩哥儿,咱后面的路怎么走?”
于三知道朱浩过来的时间不能太久,便把最重要的事项问清楚。
朱浩目光落在跟随在于三身后的公冶菱身上,随口回答:“一起走就行,互相间也好有个照应,不过别跟我娘说戏班是我的这江西地面不太平, 处处小心为宜。公冶姑娘,你有事吗?”
公冶菱最初对朱浩这个小东家充满敌意,可在白蛇传于安陆传到家喻户晓,还通过朱浩的关系进兴王府演出过一次后,她对朱浩的态度大为改观,她终于感觉到,朱浩能给戏班带来的荣誉、金钱等现实利益,要远比之前的李班主更多更可靠。
“东家,有事问您,不知是否方便?”公冶菱期期艾艾地道。
朱浩发现公冶菱对于三的戒心不减反增,便对于三嘱咐两句,让其先去安排一下,稍后跟自己一起去见朱娘,这才与公冶菱到了其所住房间。
因为不会在九江府城久留,戏班这回住在客栈里,房间有些狭窄,晚上公冶菱需要和八岁的小姑娘瓶儿一起住。
公冶菱相当于瓶儿的师傅, 教唱腔和步法、身姿, 只是此时瓶儿在父母那边没过来。
嗅着淡淡的馨香,朱浩环视陈设极为简单的房间一圈,问道:“有什么事,直说吧。”
公冶菱有些紧张:“之前问过常管事,也问过于掌柜,说是戏班要往南昌府为宁王演戏,到了地方我们这些人是否要出面招待达官显贵?”
朱浩大概明白公冶菱为何如此紧张。
虽然公冶菱的契约年底就会到期,可眼下她仍旧是戏班的一员,走到哪儿唱又为谁唱戏由不得她做主,她最怕的就是演出后被哪个权贵看上,霸占她或是上演那种“不给钱就不算卖”的恶心套路。
在安陆演戏,即便曾进过兴王府,也没说有人乱来,这段时间她过得很开心,可到了更为陌生、情况也更复杂的南昌府,一切就不好说了。
朱浩道:“受宁王府邀请到南昌来演戏,不是每一个人都非要上台, 捧捧场凑凑热闹,随便应付一下场面事便可。”
公冶菱并不相信朱浩的说法,满脸恳切地道:“望东家海涵, 若是在地方上唱戏,无论多辛苦,哪怕是从早到晚都要登台,小女子也绝不诉苦,但若是为权贵表演希望东家能以他人来唱小女子的角色。”
朱浩打量公冶菱。
这个女人年岁其实不小了,在这时代虚岁二十算是“老姑娘”,性子却很倔,有点与世俗格格不入的意味。
朱浩心想,如果你知道了宁王开堂会是为选拔戏班往京城送,估计你更不乐意上台表演,可我买了你回来,到了大场合你却拒演,那不是白买了?
“好说好说。”
朱浩却没有拒绝,“这次到南昌,我并不是为了打响戏班名头这一点你尽可放心,那些可能危害到你人身安全的演出,我不会让你上场还有别的事吗?”
公冶菱急忙道:“契约到期后,小女子愿意拿一笔之前攒下的银子,赎一個自由身。”
朱浩笑道:“那是你以后安身立命的傍身钱,我怎会收你的?这一年时间安心演戏,或许卖身契到期后,我会跟你订个有时间和条件制约的契,偶尔还要请你串串场。”
公冶菱这次没再说什么,点头答应下来。
但以朱浩观察,她在契约到期后多半不想继续从事演戏的行当,可能是见惯了戏台后的龌龊,也有可能是童年留下什么阴影,所以才会对登台演出那么抗拒。
朱浩跟公冶菱说完,出了房间正要下楼。
于三过来问道:“浩哥儿,那女人没提什么非分的要求吧?”
朱浩闻言驻足,侧头看了他一眼,“伱好像很了解她啊?”
“没”
于三急忙摆正姿态,解释道,“东家别误会,我就是发现她似乎无心为戏班卖力,每次登台都不积极。再过一年她就要走了,咱是不是也该培养一下新人?如果戏班没替代她的合适人选,也该及早从外面买个回来培养”
朱浩笑道:“真把经营戏班当成终身事业?等她走了再说吧,你说咱戏班的卖点是她的姿色还是新颖的唱腔?”
于三想了想,态度坚定:“咱戏班能在安陆立足,还得到宁王青睐,前来南昌唱堂会,都是因为有小东家您。”
“行啦,别恭维我了,戏班主要还是小三哥你打理得好如果没有你帮忙,就算我能写出好戏本有什么用?往南昌府这一路尽可能低调,进了府城如果有什么戏要演,就让龙班主的人顶上到时候见机行事。”
朱浩要保持低调。
可于三想的却是如何扬名立万。
有好的班底不用,非要用龙班主那套勉强能上台面的演出阵容,在于三看来这个选择不是很明智,但他不敢出言质疑和反对。
朱浩带着于三回到朱娘落脚的客栈。
从李姨娘那儿得知,隋夫人带了礼物前来拜访,这会儿正跟朱娘在房间叙话。才见过两次,李姨娘也觉得这个隋夫人“来者不善”。
“浩少爷,或真如你所言,她是来探咱底的。”李姨娘小声说道。
朱浩笑着向李姨娘点了点头,然后让于三到楼下等候,自己上楼去敲门:“娘,我回来啦。”
朱娘过来开门,等房门从里边打开,果真见到隋夫人坐在榻边,螓首微抬,看向门口,脸上带着和熙的笑容,如沐春风。
朱娘拉着朱浩到了隋夫人跟前,介绍道:“这是犬子。”
隋夫人笑道:“码头时不见过了么?真是一表人才书读到哪儿了?”
朱浩拿出孩子该有的天真,抬起头,很有礼貌地回道:“论语和孟子都学完了,后面要学大学。”
看得出隋夫人颇有才学,点头嘉许:“小小年岁已通四书过半,真乃可造之才,以后为你娘争诰命,就靠你了。”
说着起身,“三夫人,如果你有什么不适应的地方,尽管吱声,我会让府上脚夫在外守着若有急事寻不到人,只管往城东打听一下隋家大院便可,姐姐我随时扫榻相迎先行告辞。”
“夫人慢走。”
朱浩礼貌地前去送客,俨然如同真正的主人,朱娘跟在儿子身后没有冒头的想法。
等送走隋夫人,朱浩把朱娘叫回屋问道:“娘,她来做什么?”
朱娘道:“没什么,就是问我们跟苏东主做什么买卖,我说经营官盐,想那苏东主本就是大盐商,算不得秘密而后又寒暄了一点家常,后面你就敲门了。”
朱浩琢磨:“不知隋家是不是官商?”
朱娘意识到什么,问道:“你是说隋家在为朝中哪个官员经商?或是有官府的背景?”
朱浩道:“娘,这时代推到前台来做大生意的,哪个没有官方背景?若单纯只是经商,毫无官面上的跟脚,光被各级官府盘剥就够他们受的,有何利润可言?
“估计隋夫人并不关心我们做什么买卖,而是想知道我们的靠山是谁你没告诉他我们朱家是锦衣卫千户之家吧?”
朱娘摇摇头。
她跟隋夫人的对话远未到深入的地步,再加上朱娘怕被朱家人追来,更不会轻易对外泄露自己的来历。
“那咱跟她客气客气就行了,苏东主是好意,架不住他请来帮忙的人有私心,让于三出面雇请人手往南昌,或比隋家更靠谱。”
朱浩说着起身到门口,招呼守候在门外的于三过来谈话。
朱娘一行在九江府城很快雇请到人手。
虽然还在正月间,但有于三找本地漕帮牵线搭桥,再加上有丰厚的报酬作为支撑,人手很快便找到,但朱浩并不打算一下子招齐全了,既然隋夫人那边说要帮忙,自然也得用上。
两批人!
人手多一点,到了南昌府后使唤起来方便些,关键时候就算跑路也有人帮忙打下手。
不一定就是为了躲朱家,万一宁王也想强行留他呢?
朱浩的戏班在安陆一炮而红,连远在江西的宁王都惊动了,光靠龙班主的人未必能镇住场子,朱浩需要为全身而退做好准备。
再就是防备于三或是隋夫人的人生出歹心。
江西地界不太平,若有人跟山贼暗中来往,真出事的话需要有人帮衬
朱浩和母亲商议后,定在初四走。
这天一大早,隋夫人亲自到客栈送行,却被告知朱娘一家已不住在这里,却是朱浩在城西土地庙附近临时租了个院子,这院子后门有小码头直通三国时周瑜点兵的甘棠湖,随时可溜之大吉,这也是防止朱家人跟上来后把他们抓现行。
隋夫人找到朱娘时,马车已套好,只等出发。
“三夫人,你们到九江府,未及好生款待,便如此走了只怕以后苏当家来德化,妾身无颜见他。”
隋夫人一如既往的客气。
朱浩笑道:“哪里哪里,夫人诸多照顾,我们感激不尽。”
隋夫人道:“要不这样吧,妾身派人与你们同行,正好南昌府那边有些账要查收一下,让她跟着,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说完招呼一名女子上前。
这女子浓眉大眼,脸型方正,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女,二十岁许间的样子,看起来颇有精神。
隋夫人做了引介,“家中表妹,通晓账目,常在柜台支应,未见过什么世面若是三夫人有需要,只管跟她知会一声便可,隋家在南昌府有店铺和货栈,支取银子什么的比较方便。”




锦衣状元 第一百一十四章 繁华背后
从九江府城德化经陆路前往南昌府,走的是德安、建昌的官道,沿途有庐山、鄱阳湖等名胜,风景旖旎,繁华异常。
来往商队络绎不绝,一路经过的驿馆和村镇都很热闹,随处可见敲锣打鼓、舞狮舞龙的盛况, 更让人诧异的是,新年伊始居然就有人施粥赠药,显得民风淳朴。
连朱娘都不由发出感慨:“江南人文底蕴丰厚,到底非江北可比,若长居此等教化之地,身心都会愉悦许多, 小浩的学业也必大有进益。”
朱浩很想说,等过个几年, 宁王之乱发生, 盗匪四起,民不聊生,看看江西的萧条,恐怕就不会有如此想法了。
隋夫人安排随行的“表妹”,对于地方上的安定繁荣却有些不屑,时不时便会摇头叹息。
晚上在庐山下的小镇落脚时,正好客栈外有人施粥,并不是难民才能领粥喝,附近农户也可以,男女老少都有,拖家带口的也不在少数,每个人只要有需求,粥棚便会送上满满一大碗,大人小孩或蹲或站,呼噜呼噜喝个不停。
朱浩忍不住心中的好奇,凑过去看了看,粥熬得很粘稠, 冒着香喷喷的热气, 并不是做样子。
“祝宁王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你说这句就可以领粥了。”
就在朱浩准备回去吃饭时,听到粥棚旁有大人在教小孩。
朱浩很好奇,此时恰好隋夫人的表妹过来,朱浩凑上前小声问道:“能问问,为什么领粥时要祝福宁王?”
女子一脸不屑:“这不过是宁王收买人心的手段罢了,这几年宁王在南昌府及周边地区时常会搞这些花头,显得他是个大善人,却不知”
因为附近前来领粥的人很多,哪有当着受惠者的面污蔑人家恩主的?加上跟朱浩没多熟络,即便眼前只是个孩子,她也只把话说一半。
朱浩这才知道,原来施粥赠药之事都是宁王府派人做的。
这么一看,宁王妥妥的大好人啊,如果不是知道几年后他会造反,把江西祸害得不轻,或许真被这种“善举”给骗了。
不过你施粥也就罢了, 居然在派发前让人问候,可真是厚脸皮, 生怕别人不知道你在做善事?
朱浩没太当回事。
本来事情就跟他无关, 自己只是個路人,再说他是少数知道宁王一定会谋反之人,对宁王的举动嗤之以鼻,可为何隋夫人的表妹会对宁王有如此大的敌意,这件事就值得商榷了。
第二天一早,朱浩让母亲去打听一下这个女人的底细。
对方有些警惕,但想到朱娘能跟苏东主做生意,想必背景雄厚,自己也是奉命打探朱娘的底,若一点诚意都没有,怎么相互交心?
“妾身本姓费,曾许配人家,惜夫君尚未完婚便早丧,无法忍受夫家白眼便来投奔亲戚,九江府落脚已有数载,夫人可称呼妾身为莲女”
女子谦恭有礼,向朱娘介绍自己。
她本以为,自己说这些,眼前这个没多少见识的妇道人家应该不会有何反应,不曾留意朱娘身边跟着的朱浩心里却生出波澜。
朱浩笑着问道:“姐姐是广信府人氏?”
莲女很惊讶:“你你如何知晓的?”
朱浩笑道:“我听先生说,广信府有一位朝中人人尊敬的费大学士,如今休沐在家做学问,乃天下学子人人景仰的对象。”
朱浩口中的“费大学士”,自然是曾入阁的费宏,只是现在的费宏并没有在朝为官,而是致仕归乡,一直到嘉靖登基后,费宏才再度入仕,并在大礼议后位居首辅。
莲女听朱浩对费宏非常尊敬,再加上朱浩的解释合情合理,毕竟费姓不是什么大姓,江西姓费的名人没几个,也就没多想,点点头道:“费老乃是族叔,幼年时妾身曾与他老人家见过数面”
如此说法显得很诚恳,朱浩随即从时间线上厘清,费宏于弘治十二年回乡守制,到弘治十五年回朝,那时莲女可不就是“幼年时”?
费宏也算江西名人,他的从弟,也就是堂弟费寀娶了江西上饶理学大家娄谅的孙女,乃是宁王朱宸濠的正妃娄素珍亲姐妹,跟宁王府渊源颇深,但费宏在朝时,曾极力劝阻赐还宁王护卫,还提出宁王或有贰心,让朝廷小心提防,为宁王所憎,费宏致仕还乡时,宁王派人放火烧了费宏的船。
费氏一族跟宁王府的梁子算是结下了,难怪莲女提到宁王会满脸憎恶。
一路往南昌府走。
越接近南昌府城,越是繁华,好像这里是京畿首善之地,宁王似要以这种方式表明他在协助朝廷治理地方上功绩卓著。
这光景若被那些不谙世事的御史看到,还不赶紧在上奏中表扬宁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到时皇帝身边的佞臣再溜须拍马称赞一番,正德皇帝还不得下旨褒扬?
恐怕这个时候谁都不会想到,贤名远播的宁王居然有反心,反而是那些攻击宁王的人会被正德皇帝认为嫉妒眼热、心怀不轨。
至于江南江北匪患频发的乱象,一律发生在湖广、赣南、浙西等处,世人也以为是盗匪慑于宁王威风,有意避开。
南昌府一派盛世景象,官府自然不能对过往商旅动手脚,如果盘剥过甚,谁还会来做买卖?怎么创造虚假繁荣?
看不到盗匪,民风淳朴,连官差都笑脸迎人
谷嗷
过往商队特地选择走南昌府这一条官道,也是没办法的事,只有宁王府辐射区域安全方面才有保障,沿途基本不会遭遇盗匪,虽然税课仍旧要缴纳,但价格极为公道,花钱买个平安,何乐而不为?
宁王把周边局势搅乱,然后在自家门口坐等收钱,还赢得美名,简直一举多得。
朱浩一行顺利来到南昌城下。
还没进城门,于三就先去打听了进城的规矩,以及即将举办的大堂会的流程,回来向朱浩汇报。
“进城不花钱,走的时候可能要按人头给钱,一人六文如果嫌贵的话,咱可以把不上台的学徒和帮工留在城外,等走的时候带上”
朱浩笑道:“一人六文钱罢了,没必要锱铢必较,一起进城凑个热闹。”
于三点点头:“听说大堂会将于正月十五上元节那天开始,连演一个月,选出来的戏班,可能会在正月二十左右到宁王府演出,届时王府中的贵人会来观看,场面想必会很热闹。”
“嗯。”朱浩点头。
一切都没超出他的预想。
宁王府把全国各地戏班召到南昌来,既丰富南昌民众的文化生活,猛刷一波声望和好感度,又想从中选拔出最好的戏班送给朱厚照,贿赂当今皇帝。
跟一般心怀不轨之徒时刻展露穷凶极恶不同,宁王在谋反者中算是隐藏得比较好的,知道审时度势,要想干大事首先舍得付出。
朱浩让于三先行带戏班入城,自己则返回马车边,准备跟母亲、姨娘一起进城。
此时车驾旁,朱娘正在跟莲女说事。
莲女想试探朱娘的底细,提出进城后可以帮忙联系一批低价货,运到别处变卖套利,朱娘见儿子回来,没有马上做决定。
朱浩和母亲一起上了车,莲女也返回自己马车上,随后车队启动,徐徐往城门驶去。
朱浩询问朱娘跟莲女的对话内容,朱娘道:“她说南昌府商贸发达,过往客商众多,他们手上有大批货,但不一定带在身边,很多留在湖上、江上,只要把买卖谈定,就能把货拿到手,无论运到湖广,还是送至南直隶,都有颇丰的收益小浩,你觉得怎样?”
朱浩笑道:“做行商买卖,挣的不都是辛苦钱吗?我们在南昌府连仓库都没有,货接手后放哪儿?再说我们船队和车队都没有,怎么运出江西地界,难道要当中间人再转卖给别人?怕是很难盈利吧!”
朱娘随即会意:“说得是,娘被她绕晕了,居然觉得这是笔好生意。”
朱浩知道这个娘平时很精明,能被莲女说动做行商买卖,说明对方忽悠人很有一套,这女人能在大明这个由男人主导的社会立足,绝对不是只会算账那么简单。
李姨娘抱着女儿,不解地问道:“她为什么要跟我们谈买卖?”
朱娘道:“一起来的,谈谈怎么做生意,没什么不妥吧?”
朱浩笑道:“娘,她不过就是想知道我们是做什么生意的,顺带从你这里打探一下我们有多少本钱,再就是看我们做生意的手法真以为她会诚心介绍卖家给我们?有钱她自己为什么不赚?”
任何事都怕明眼人点醒,朱浩把莲女的心思一分析,朱娘彻底打消了跟隋夫人那边深入合作的打算。
估计这个当娘的又在琢磨怎么把手上的银子花出去,最好是在南昌本地置办产业,安家落户,培养儿子成材
这种思维的局限性太大,难以跳出小农思想的框架,实不可取。
进城很顺利。
因为车队没有货物,把守城门的税官根本就懒得看,进城后找了家客栈安顿下来,朱浩首先想到的便是赶紧租个院子。
戏班那边也需民院用来居住和日常训练。
不过在这之前,于三要去找宁王府接洽,相当于为这次大堂会报名,而他带去的不是戏班的管事老乐师常在印,而是龙班主。
龙班主俨然成为整个戏班的班主,他不知道自己被朱浩利用了,屁颠屁颠跟着于三去了。
回来后,于三没不着急找朱浩,而是先把戏班安置好,又通过漕帮的关系找到本地牙子,知道了一些民院的情况,晚上过来时向朱浩作了汇报,但朱浩并不满意。
“小三哥,戏班租院子,怎么都行,但这边我们租的时间要长一些就算我们不久住,也会一次交半年以上的租金,且不能通过外人的关系,得自己找你帮忙沿街打听,看看哪里有院子出租。”
朱浩有他自己一套行事逻辑。
于三不解:“不久住还交那么多租金?却是为何?”
朱浩笑了笑没有解释。
南昌府乃是非之地,不可久留,但他想让所有人都以为他们母子将在此地长住,既是为麻痹朱家,也是为麻痹宁王府等潜在的敌人。
有备无患嘛!




锦衣状元 第一百一十五章 混个脸熟(加更一)
客栈住了一夜。
第二天上午朱娘便带着一家子,来到刚租下的小院。
这院子门前是一条青石板路,再过去便是一条蜿蜒的小河,沿岸遍植柳树,小桥流水人家,虽不是江南水乡,但江南的气息却分外浓重。院子不像北方院落那般大开大合, 天井两侧的屋宇很高,东西向都是二层木楼格局。
“这里虽然没家里宽敞,但胜在风景优美,出门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若长久居住,也是极好的”
只有前后两进院,占地不大,李姨娘转了转, 回来后很满意。
朱娘则继续跟介绍院子格局的牙婆,商量租金细节。
当朱浩提出一次性缴纳半年房租时,朱娘有些疑虑:“小浩,如果我们在这里长住,怕是很快就被朱家人打听到消息,找过来南昌距离安陆还是太近了。”
1...5051525354...36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