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天子
朱娘神容憔悴,整个人显得疲惫不堪,见到唐寅后深施一礼,口称先生。
眼前可是大名鼎鼎的唐伯虎,就算是朱娘这样没读过多少书的女人,都知道江南唐解元的大名。
到了提前收拾出来的院子,朱娘把情况说明。
“早几日,其实我们就到了安陆,只是你姨娘和小婷都病了,听说江赣北部、东部和南直隶西部、湖广东部大片地区发生瘟灾”
朱浩冷静思索后问道:“娘是说,你们从陆路过来,经过了疫区?”
朱娘无奈点了点头:“是啊,听说疫情爆发,我们过九江后就一直没下船,中途在汉阳补给,不得不上岸,谁想在码头附近的客栈住了一宿就病了,也不知招惹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你姨娘还好,只是小婷”
“听过行人说,这病对大人影响不大,只是老人和孩子生病后就像被邪魔附体,有高烧不退的,也有久咳出血的,还有人喘不上气,憋得脸红脖子粗病情越来越严重,到最后几乎不可收拾,很多老少因此而殁”
“这些日子你姨娘照看小婷,基本是衣不守在病榻前,我过来只是跟你说一声,回头还要回镇上,实在不行只能进城找大夫”
唐寅听了一阵后怕。
如果当时没有跟朱浩走水路,或是自行其是,执意东归回苏州,说不定自己也成为那倒霉的“老弱”,染病后独自凄凉客死异乡
那不就成自己作死了?
朱浩急忙问道:“那娘,妹妹的病情发展到了什么阶段?现在是什么症状?你快跟我说说。”
朱娘看了唐寅一眼,似觉得唐寅在旁听着,很多事不方便讲,先前说话时就有避讳的地方。
唐寅很识相,赶紧告辞走出院子。
等唐寅离开后,朱娘才道:“最初我们没当回事,回安陆的船上,小婷咳嗽不断,而后就开始发烧,到后来咳嗽停了,发烧却越发严重,这两天更是不省人事在镇上找了大夫,只能开一些治风寒的药,你姨娘吃了病情有所好转,可小婷那边迟迟不见奏效。”
朱浩大概明白是怎么回事。
听起来好像是上呼吸道的传染病。
大明瘟疫时有发生,也是因为人口聚集,卫生条件不好,尤其是水源地没法保证清洁,就算有村子喝到井水,也多是浅层井,打不到深处,而这时代的人防疫意识落后,至于医疗条件
总之是时代的悲哀,免疫力低下的老人和孩子在疾病面前最为脆弱。
就好像孩子生病,一场普通的流行性感冒,对于后世不过是几剂抗生素的问题,这时代没有抗生素,生病后卫生条件得不到保证,治病更多是靠巫蛊、安慰剂,更没有退烧药这些,高烧后出现昏厥乃至死亡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也是为何古人婴孩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后世婴孩生病是常事,病死率极低,但在这时代,连皇帝生个孩子五岁都是一道槛,何况是普通人家?
人类在这时代的延续更多是要靠人海战术堆起来,生得多了,总有能逃过老天收拾的。
在得知只是呼吸道传染病,不是鼠疫这些,朱浩心中稍微安定了一些。
总还是有办法的,但对他来说也是一次极大的挑战。
锦衣状元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一个人表演
朱娘只是来看看儿子,见没事,又跟唐寅待在一起,便放下心来,嘱咐儿子好好读书,停留不到半个时辰便要走。
朱浩道:“娘,我跟你一起去看看。”
朱娘本不想让儿子到集镇, 她的计划是这两天看看病情发展,不行就带朱婷去安陆城内找大夫看病,在她看来只有城里的大夫才能治疗这种病,但朱浩心里却明白,城里城外的大夫水平都差不多,得了病更多是要靠身体硬抗。
他这次到集镇,除了要查看朱婷的病情, 也是要买一些材料回来, 准备以他的方法帮妹妹渡过难关。
“陆先生是否同去?”
朱浩临走前,望向唐寅。
唐寅想了想,换作前几天,他一定不会单独留在村里,可现在都跟村民混熟了,发现这些人对自己真的没什么恶意,之前完全是自己太过谨慎小心以至于想多了。
现在外面流行疫病,自然少出去走动为妙。
唐寅一挥手:“早去早回。”
意思是不去了。
村子其实并不偏僻,交通便利,距离附近的集镇不到十里。
到了镇上,朱浩告知朱娘一些有关防病的基础知识。
最重要的就是保持通风,以及用厚布做成口罩,遮挡住口鼻。
等进到租住的民院,见到李姨娘和朱婷,果然情况不太好。
李姨娘作为成年人,身体素质还算不错, 病情比较稳定,可朱婷小脸煞白,一摸额头正在发高烧, 虽然睁着眼睛,但看上去没什么精神,见到朱浩时,勉强挤出个笑脸,叫了声:“哥哥。”
光是这一声哥哥,朱浩便有一种使命感。
他没有去找大夫,而是直接去找苏熙贵留在镇上跟他联络之人。
乃是苏熙贵手下一个五十岁左右的老掌柜,姓金,对朱浩非常恭敬:“小少爷,您来找我们东家?我们东家两日前便动身回武昌府,临行前特别嘱咐,您要是有什么事安排做的话,只管开口老朽留在这里,随时等候您使唤。”
说是使唤,就是留下一个联络人,明面上是在集镇开个铺子,批发零售柴米油盐, 实际上是方便朱浩突然想到什么晒盐诀窍,第一时间告知, 并由联络人飞马传信到武昌府告知黄瓒, 再由黄瓒通知户部
搞得跟打仗一样。
但这次朱浩找苏熙贵的人,是让其帮忙进城订制材料。
当晚。
朱浩没有留在集镇,而是回了上夼村。
回来的时候,正好下夼村找来六七個孩子,准备跟着他一起读书,下夼村比上夼村要小很多,人丁不旺,多日下来才把人手找齐。
唐寅打量朱浩道:“还以为你今日不回。”
朱浩道:“陆先生,我在集镇买了一些草药,尚有几味药不足,正让苏东主的人到长寿县城帮我买。”
唐寅皱眉,很想说,你小子倒是挺会使唤人啊,若是苏熙贵知道他留下的人给你打下手干杂活,你让苏熙贵怎么想?
“你要做什么?”唐寅问道。
朱浩很着急:“我跟他说,今天不管多晚,都要把我需要的材料送过来,那些订制的东西,实在运输不便的,也务必要在明日上午送到好在之前几天有所准备,陆先生如果忙的话,就请去休息,恕我不能多陪。”
朱浩本想让唐寅帮忙打下手,但想到这时代都是什么君子远庖厨的歪理,更别说做手艺活了,唐寅这样心高气傲的大才子估计更不会干这个。
反正都是新手,让那些孩子帮忙其实也差不多,只要教会了,孩子有时候反而更勤快灵活。
朱浩现在要做的,是这时代能简单提取的植物抗生素,大致有鱼腥草浓缩液、黄连素两种,另外还有一种专门用以退烧为主的柴胡注射液,这大概是目前朱浩所能想到,最行之有效治疗流行性感冒的方法。
谷坑
但要制造这几种植物提取液,都不免用到这时代不曾有过的工业原料,那就是硫酸。
好在穿越众已总结出一套相对成型的土法制硫酸的流程,那就是铅室法,所用工具需要订制,问题不大,但一些原材料,市面上一时间难以搜寻,还真需要有一定人脉的商贾帮忙,这也是朱浩用到苏熙贵手下的原因。
眼下需要的改造后的陶瓷缸和陶瓷管连接器等等,还在制作和运送途中,朱浩只能先把从集镇上买回来的药材做研磨处理。
有孩子帮忙,相对容易一些。
唐寅没有回去休息,而是留在实验室这边,看着几盏明亮烛台下一群孩子在那儿忙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他本想上去问问自己能做什么,但琢磨了一下还是坐在一旁,拿本书装模作样,其实一直留心朱浩的所作所为。
到后半夜时,外面一阵喧闹,却是苏熙贵手下那个金掌柜带着必要的材料和陶器师傅前来。
“朱少爷,您要的东西太过金贵,路上磕磕碰碰容易损毁,这里边有的是直接在城里做好带过来的,有的则是按您的吩咐把模具带来现场烧制,若有磕碰漏了的地方,您担待一下让师傅给您修补便可!”
金掌柜很热心。
作为苏熙贵手下得力干将,他现在实际上已处于半退休状态,也是苏熙贵手下人中很少知道朱浩对黄瓒仕途有着极大帮助之人,苏熙贵不告诉他实情的话也没法让其安下心在这个小地方落脚。
既然他知道朱浩对黄瓒和苏熙贵意味着什么,做事的时候可就不敢怠慢,朱浩也没说找来的陶器师傅是干嘛的,若是跟晒盐有关呢?
朱浩道:“麻烦金掌柜了,我这边可能要忙碌到天亮,若是金掌柜还有别的事,大可先行回去让师傅们连夜干活吧,我这边自不会亏待,比平时多个三倍薪资没问题吧?”
金掌柜本来就没有回去的打算,听了这话更不想走了。
就算不是跟晒盐有关,我也要知道你在搞什么,这样我留在安陆才不算吃闲饭的,不然苏东主身边那群同僚,还不以为我老金是个无能草包?
院子里一片忙碌。
陶瓷缸,大缸每两个为一组,一仰一俯,口对口立起,再用碗口粗的土陶瓷导管,把对接好的大缸连起来,以陶器师傅烧制连接处,形成密闭的空间,就成了由五组大缸组成的蒸馏塔。
运用铅室法制造硫酸、硝酸的原理,是将包括硫铁矿、硫磺、冶炼烟气、硫化氢、石膏和废硫酸等焙烧后制得含二氧化硫的气体,灌入铅室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硫酸液滴出来。
理论如此,但要付诸实际行动并不容易。
首先这次的陶瓷缸大小不太合适,说大不能形成产业化生产,说小却是为临时烧制硫酸又显得累赘,以至于在烧制连接器保持密封性方面,花费了大量工夫,临近天明时,朱浩发现密封的土胶不足,之前金掌柜买回来的石膏成色也不太好,便让金掌柜带人再回一趟安陆,趁早再采购一批回来。
一来一回近六十里,就算路途平坦,马车也需要近三个时辰。
好在金掌柜及时带人和材料赶了回来,朱浩把必要的材料准备好,连为提炼植物抗生素所用瓶瓶罐罐也都备好并开始预热,只等炼制硫酸的铅室完工。
又忙碌了半个多时辰,铅室法的整个设备才算正式完成,但朱浩很怕中途出什么意外,比如说哪里在加热后漏气什么的好在之前的检查比较完善,加上找来的四名工匠手艺精湛,这方面没出现意外。
金掌柜看到朱浩在几个陶瓷缸面前走来走去,又是加材料,又是检查炉温,不由好奇地问道:“小掌柜,这不是在烧盐吧?”
金掌柜算是看明白了,眼前做的事跟晒盐八竿子打不着,倒好像是在烧盐?
可问题是
盐能通过烧制完成吗?
那跟柴薪煎盐差不多吧?
朱浩对金掌柜的问题充耳不闻。
忙着干活,哪有时间应付那么多好奇宝宝?
旁边的唐寅掩着鼻子以抵挡刺鼻的气味,却舍不得离开,想看看朱浩到底在做什么,此时主动接过话茬:“自然不是烧盐,应该是为了治疗本地疫病而做准备。”
“啊?”
金掌柜一脸懵逼,赶紧问大名鼎鼎的唐寅,“唐大家,您见多识广,可给说说,这大费周章的,跟江淮和江南地区流行的瘟疫有何关联?”
本来唐寅不知,听了金掌柜的话,才知这次瘟疫范围波及甚广,因为是呼吸道传染病,加上江淮和江南地区人口流动频繁,这种病对于成年人的伤害不大,只对免疫力低下的老弱有影响,使得疫病一直流行,只是最近才传到湖广地区。
唐寅只大概知道朱浩连夜忙这个,他陪朱浩熬到现在,但朱浩具体做什么,却不得而知。
唐寅摆摆手:“这里气味太冲,不如我们到门口去,回头问问他便知晓。”
此等事上,唐寅很实在,我不了解便不装逼乱说,你想知道答案就去问朱浩,反正我觉得这小子越看越邪乎。
本以为他背后有什么高人,但到现在都没见到高人的影子,却是这小子自作主张的事愈发多了起来,让人觉得一切就是这小子所为所以,还是看他一个人表演吧。
锦衣状元 第一百三十六章 胆儿挺肥(加更一)
午时还没过,唐寅已经熬不住了,先去休息。
临近傍晚起来时,发现朱浩已不在村里。
问过根叔后得知,朱浩已带着金掌柜等人往集镇去了,大概是炼制出了为妹妹治病的药,第一时间赶去给妹妹服用。
唐寅到了先前朱浩炼药的地方, 看了半天都不明白。
他心里琢磨:“这小子莫不是炼制了什么起死回生的丹药?小小年纪居然精于符箓、炼丹异术?真邪门啊!”
仔细想想,自己跟朱浩来安陆已有几日,却未曾进过安陆城,说是要介绍他到王府当教习,可现在却连半点迹象都没有,好像在这里混吃等死一般。
心中一阵凄哀,自己无所事事,不知前途在何方,便只能回去抒发郁闷的心情, 偶得佳句两三,便想作一整首诗感怀一下人生,顺带又画了一幅画
第二天上午朱浩回来时,黑眼圈明显,两只眼睛里满是血丝。
唐寅近前看了看,皱眉道:“朱浩,你这两天都未曾休息?”
朱浩道:“没事,清早睡了一个多时辰。”
唐寅一怔,你小子两天才睡一个时辰,真够拼的,何至如此呢?他问道:“那你妹妹的病情”
朱浩脸上露出些许欣慰:“好多了,烧已退,也能自行喝粥了,不过还需要调养一段时间才会好,等我忙完手上的事情, 回头再给她打一针,效果会更佳。”
“打一针?你在说什么?”
唐寅完全没听懂。
突然觉得,自己睡这一觉, 错过了很多好戏,比如说朱浩是如何通过那联排的陶瓷缸炼出液体,之后是如何炼制丹药,他完全没看到。
朱浩道:“陆先生,我们先不说这个可能你要跟我进城走一趟,我们有一件大事要做。”
唐寅不解地问道:“何事非要进城?此时不应该避开人多的地方吗?”
朱浩充满血丝的眼睛里突然多了分精光。
“这次是兴王府的事听说兴王府中有孩子生病,正到处寻医问药,之前想过把陆先生在本地的消息通知兴王府,让兴王府的人主动前来邀请,现在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请陆先生亲自到兴王府走一趟”
唐寅听了不由摇头苦笑。
这小子可真直接,你说过想办法告知兴王府说我在本地,让兴王府主动来招募,结果却是让我自个儿去兴王府走一圈?
你那小脑袋瓜里都在想什么?
“朱浩,你不会是想毛遂自荐,到兴王府为世子治病吧?我可提醒你,你是锦衣卫出身,在兴王府眼里你就是敌人, 即便你在王府当过伴读,人家也绝对不会把伱当自己人,进而接触到世子的千金之体!”
唐寅很务实,他说的都是实情,简直是逆耳的忠言。
朱浩笑着道:“陆先生请放宽心,我有办法通知兴王府内重要的人,比如说袁长史我既然都有办法帮妹妹治好病,为兴王府的孩子治病自然也不在话下。”
唐寅不想打击朱浩的积极性,主要还是他看到朱浩这几天为治妹妹的病所做努力。
他道:“你怎知生病的是世子?”
朱浩笑了笑:“我只说兴王府的孩子,说生病的是世子难道不是陆先生自己分析出来的吗?大概陆先生也知道,如非世子生病,兴王府大可不必如此大动干戈,非要在全城求医问药,甚至不惜被锦衣卫的人知晓退一步说,就算不是世子生病,我们治病救人,有什么错吗?”
唐寅一时间找不到理由拒绝朱浩。
既然来安陆本身就是为接近兴王府,唐寅也想见识一下,朱浩有什么能力能取得兴王府的信任,或许朱浩背后的高人本身就在兴王府中呢?
倒不如跟去看看,只要路上谨慎一些,泄露身份的危险并不高。
朱浩和唐寅一起乘坐马车进城。
路过集镇时,唐寅问了一句:“你不去看看令妹的情况?”
朱浩摇头道:“不用,我妹妹的烧已经退了,有我娘和姨娘照顾,想来没大事对了陆先生,这里有几个口罩,你拿一個,学我一样戴起来。”
“这是何物?”唐寅不解。
朱浩叹道:“你我同属老少,若是沾染疫病,依然很危险,戴上这个可以一定程度上阻断病毒传播,总之我不会害你。”
“病毒!?”
唐寅又听了个新名词,但他没有追问,看了看朱浩戴上自制口罩的模样,琢磨了一下,这东西是不是防病不重要,倒是可以挡住脸,让人认不出来。
只是当他把口罩戴上后,想到一个问题:要防止被人认出,非得此地无银三百两般蒙上口鼻,是不是太过做作了?
二人戴着口罩向长寿县城进发,沿途路人看到,都用打量怪物的眼神看向他俩。
临进城时,唐寅一阵紧张,朱浩却直接驾车进了城门,两个懒洋洋的官兵看都没看他们一眼。
唐寅回头瞥了一眼城门方向,问道:“这么进城,你不怕被朱家人发现?”
朱浩笑道:“放心吧,这里是长寿县,不是江西南昌,没有宁王想犯上作乱,防守松懈得紧再者说了,朱家就算要找我也不可能在城门口做文章,天天那么多人进进出出,再多人力物力也经不起折腾况且他们绝对想不到我会在他们眼皮底下活动。”
“呵呵。”
谷鄼
唐寅很想说,虚虚实实的,莫非你小子还懂兵法?
进城后,朱浩赶车进了一条热闹的大街,随后从马车上跳下,似乎要光顾旁边的铺子。
唐寅急忙问道:“你要作何?”
问出口后,唐寅迅即意识到自己的口音跟本地口音有所区别,尽管他已经注意到了,有意纠正发音,但最好还是尽量避免大声交谈,惹人注意。
朱浩道:“我去买点东西,很快出来。”
唐寅看着朱浩的背影,愈发觉得不靠谱朱浩要进兴王府治病,居然连材料都没备齐?那他药箱里到底带了什么?
唐寅很想打开箱盖看看,但最后还是忍住了。
也是他觉得朱浩不可能进得了兴王府大门,这样一来药箱里是何物也就无关紧要,反正你现在属于瞎折腾,知道吗?
等朱浩回来时,手上带着一些白色的羽毛,看上去又细又长,让唐寅有些摸不着头脑。
“这是何物?”唐寅问道。
朱浩道:“鹅毛,鹅毛管中空,而且质地比较坚硬,只要经过我特殊处理,完全能胜任注射器针头的作用。”
唐寅以往觉得自己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博闻强记,天下少有他不知道的事情,可见到朱浩后才知道什么叫一山还比一山高。
以往总有人在我跟前装逼拽词,都被我打脸,但为啥这次这小子说的我一句都听不懂呢?
不明白唐寅也不去打岔,那样会显得他很无知。
随后朱浩亲自赶车,二人穿过几条弄巷,最后停在一户看起来有些普通的民院门口。
“开门!”
朱浩上前去敲门。
很快一个下人前来开门,好奇地打量朱浩:“你找谁?”
朱浩道:“我找陆典仗我知道他今天不轮值,正在家里休息吧?告诉他朱浩来了,有重大的事找他,务必要见我。”
即便唐寅之前不知道这是哪里,现在也明白了,居然是王府仪卫司一个姓陆的典仗的家
他差点想丢下朱浩自己驾车跑路。
你小子这是多不怕死?居然敢到王府仪卫司典仗家里来生事?你那口气简直是欠揍!信不信那个陆典仗出来就把你大卸八块?
可很多事往往就那么出人意料。
等下人进去通禀不多时,就见一个身材高大、身着便服腰间挎刀的男子走了出来,见到朱浩后探头往外看了一眼,随即恶狠狠地问道:“你怎在此?你又怎知我住这儿?”
唐寅一看,不对啊,这一大一小,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二人,关系居然挺好?
这个王府仪卫司的典仗有问题!
朱浩道:“陆典仗别见怪,你家住在哪儿,我早就知道了其实问问小炳不就什么都清楚?我是听说王府在求医问药,还说是要给孩子治病,是不是跟最近江淮和江南地区闹的疫病有关?我是来帮忙的,我有办法救得了孩子是不是世子病了?”
陆松一听额头的冷汗都冒出来了,不想跟朱浩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话,赶紧把朱浩和唐寅叫进自家院里。
他还特意把房门关好,不允许下人和家人靠近。
随后陆松打量唐寅,问道:“这位是?”
朱浩道:“哦,这是陆先生,就是我曾提过教授我学问之人。”
“噗”
陆松差点一口气不顺把口水喷出来。
陆先生?
那不就是大名鼎鼎的唐寅唐伯虎?
你居然把宁王府正在追捕的大才子带到我家院里来了?
你小子是存心跟我开玩笑吧?
朱浩道:“陆典仗应该知道,我之前去江西求学,顺带带戏班参加堂会,当时看到陆先生醉倒街头无人照料,便与他相约一起离开,以戏班为掩护出了南昌城,然后乘船来到安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