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五代当皇帝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康保裔
三十多年过去了,那个脖子上刺青的马步军使和他美丽的妻子都已经不在人世,他的内侄养子却成了中原大地的主人,正领着兵马试图收取淮南;任侠青年李谷的志向实现了一半,他确实在中原为相了,但是他却没有下江南的军事能力,仅仅负责淮南之战两个月就被召回;落魄青年韩熙载的理想则更是遥遥无期,在知制诰、中书舍人的位置上几次升贬沉浮,不要说拜相和长驱以定中原了,就连切中时弊的谏言都常常如同泥牛入海。
这个时候,李谷正在东京的宅邸养病,他因为风痹已经不能正常上朝,不过郭荣还是非常礼遇,经常派宰相上门和他商议政务。
这个时候,韩熙载只能在私宅寄情于文章、音乐,还有指望着自己的奏章偶尔能够得到李璟的重视。
这个时候,南唐武昌节度使杨守忠正在加急赶往濠州以接受对自己的最新任命。
这个时候,李景达和陈觉正在濠州城中不知所谓,而紫金山的连营里面众将更是各怀心思。
这个时候,刘仁瞻正缠绵于病榻之上,而寿州城内时时刻刻都在死人,城内百姓军士也不断地在寻机外逃。
这个时候,李重进以下诸将正在轻松地围城,寿州城的守军已经无力出击,而周军看到紫金山的唐军伸出头来就是敲一棒子过去。
这个时候,淮河中有一支船队正伴随着淮河北岸的行军纵队顺流而下,他们将会越过寿州城北,一直抵达淝水入淮口那里淮河北岸的下蔡,郭荣将驻跸于下蔡督战,给围攻寿州的军队带来增援和辎重,决志一举攻克寿州。
混在五代当皇帝 第二十六章 寿州城外,紫金山下
第二十六章 寿州城外,紫金山下
显德四年三月初三,辰时正刻,也就是西元957年三四月的某一天八点左右,寿州城东,紫金山南,周军面向南唐军在紫金山上的连营山寨列阵已毕,阵势森森,旌旗猎猎,甲仗鲜明。
在中军大营,天子旌旗已经高高竖起,郭荣顶盔贯甲驻马于中军大纛前。
早在二月二十七,郭荣及手下随从就已经赶到了下蔡,花了几天时间安顿随从大臣,等待全部辎重车队抵达,再补充接济了寿州城外的围城部队,三月初二晚郭荣渡过淮河直抵寿州城下。
留下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李重进指挥侍卫亲军司一部继续围困寿州,郭荣于三月初三晨亲率主力大军往紫金山下列阵邀战。
郭荣之所以从下蔡向西渡过淮河,再经过寿州外围绕到紫金山南面,而不是从下蔡南渡淮河到紫金山北面列阵,当然是因为郭荣并不认为对方是宋襄公,而紫金山北面的南唐军山寨距离淮河南岸也比井陉口距离桃河近得多,是目视可及的,所以韩信的那一套也玩不转。
不过面对郭荣的邀战,南唐军是稳守山寨岿然不动。倒也是,当初李重进兵力薄弱,还能一个冲锋连破两个山寨杀五千人呢,现在郭荣亲领大军来战,这边将领昏头了才会主动出击去送死。
而且郭荣的中军所在选择得很毒辣,其中军与前军的延长线上正是两个山头的蜂腰部,又正处南唐军连营的中间,恰恰是打穿南唐军连营的最佳地点。面对这种局面,南唐军紧守要害尚且心中忐忑,又怎么敢主动进攻?
郭荣留给自己中军的兵力并不多,也就是殿前司的一些散号兵马和近卫,像散员、散都头、散指挥和内殿直、左右班和前殿指挥、御龙弓箭直之类,总不过三四千人,再加上随驾的一些武臣勋旧各率亲兵,凑起来能有个五千出头。
前军是这次的重兵集结处,以殿前都指挥使赵匡胤和殿前都虞候慕容延钊率领,殿前司的铁骑控鹤四厢一共五万人就配属了其中的三万给他们,郭荣在战前的布置就是无论南唐军出击与否,前军都必须拿下蜂腰部的几个山寨。
右军则是淮南节度使向训和殿前司铁骑、控鹤四厢都指挥使石守信领殿前司剩余步骑两万,只负责威慑南唐军紫金山各山寨。
后军由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袁彦和侍卫亲军龙捷左厢都指挥使高怀德率侍卫亲军司的一万步骑,负责后方守备和人员收容,必要时充当预备队。
左军的兵力则只有一万,其中锦衣卫亲军八千人,各种杂号兵两千,由郭炜和右龙武统军赵匡赞率领,作战目标是紫金山上南唐军的先锋寨,以完全切断紫金山南唐军和寿州城内的烽火联系和紫金山南唐军的重要取水点。
锦衣卫亲军在显德三年的五月间再一次得到扩充,员额翻到原先的四倍,新兵经过八九个月的整训,也初步具备了接受号令的能力,至于战斗力如何则有待于实战的检验了,毕竟锦衣卫亲军中的“老兵”也有一半多是没有任何作战经验的。这次作为全军的左路军进攻南唐军的先锋寨,一方面正是对他们进行实战锻炼,另一方面也照顾了他们是初战,所以让他们在左路的位置,靠拢寿州的围城部队,因此在总体安全上是无虞的。
在左军作为副手辅助郭炜的这个右龙武统军赵匡赞,看名字似乎和赵匡胤兄弟有关,其实是另有其人。
赵弘殷一共生了五个儿子。真正的赵大郎其实叫赵匡济,不过没养大;所以第二个儿子赵匡胤还是被人称作赵大郎;第三个儿子赵匡义被人称作赵二郎。赵匡胤和赵匡义这两个同母兄弟还有一个庶出的弟弟,名字叫做赵匡美,这时候才只有虚岁十一;赵弘殷倒是真还有一个最小的儿子,名字确实是叫赵匡赞的,不过和赵匡济一样早夭了。
这个右龙武统军赵匡赞表字元辅,则是后唐卢龙节度、北平王赵德钧的孙子,后唐枢密使、忠武军节度使、契丹幽州节度使、枢密使兼政事令、燕王赵延寿的儿子,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外孙。后晋末年契丹耶律德光驱赵延寿为先锋进犯中原,在占领东京以后四处任命官员,赵匡赞就被派到河中担任节度使,后来契丹军被中原百姓驱逐,耶律德光北返途中死于杀胡林,永康王耶律兀欲继位之后将赵延寿裹挟回了契丹,而赵匡赞则留了下来。这个赵匡赞可比赵匡胤还要大着几岁。
周军一切准备就绪,而南唐军依旧是龟缩不出,任由周军在紫金山下排兵布阵,只是躲在寨墙后面不予理睬。
郭炜在大军左翼正对南唐军先锋寨的地方立下了自己的锦衣卫亲军都指挥使牙旗,并且竖起了左营主将认旗——旗杆高一丈五尺,杆顶饰以珠缨、雉尾,六尺边长的三角旗,上书“左军司命”四个大字,蓝色的旗心,黄色的旗边,黄色的旗带长八尺五寸。
郭炜对自己负责的左军进行了分派,以锦衣卫亲军金枪军为先锋,郭守文担任先锋都指挥使,锦衣卫亲军马步都虞候曹彬为都监;锦衣卫亲军龙枪军分处左右厢掩护,马仁瑀和王春分别担任左右厢的都指挥使;赵匡赞统领各支杂号军作为中军和预备队。
在整个大营左军的两翼,锦衣卫亲军龙枪军左厢的四个指挥在马仁瑀的率领下居左,右厢的四个指挥在王春的率领下居右,两支骑军负责掩护进攻的步军侧翼,并且随时准备出击打退南唐军的反扑。
作为左军先锋的锦衣卫亲军金枪军,则由左右厢各出两个指挥,在郭守文的统一带领下负责突破。郭守信和赵延溥则各率领两个指挥在其侧后方进行火力压制,并且由郭守信总负责。
以上各军都有自己的认旗和金鼓进行指挥,并且由郭炜统一节制和调度。
郭炜骑在马上再次确认了自己的分派无误,然后转头向中军那边望去,只见那里旗帜肃立,仍然没有丝毫动静,又看看右前方的赵匡胤前军,却见他们看上去也已经结束停当,随时都可以发起攻击。
再把头转回来,郭炜从马鞍边的皮袋中掏出一个圆棍状的物体,将其一端凑到自己的眼前,对着南唐军的先锋寨又观摩了半晌,终于放心而小心地将那个单筒望远镜放回了皮袋——没错,这就是单筒望远镜,郭炜费了很多功夫才让宝石匠师制成的,中间报废了好几块透明度极高的天然水晶,所以郭炜十分宝贝,轻易不敢让它受损。在能够制取光学玻璃以前,郭炜就只打算做这么一两个给自己用用。
轻轻吐出一口气,郭炜耐心地等待着中军的号令,开始自己的也是锦衣卫亲军的第一战。
混在五代当皇帝 第二十七章 郭炜的第一次(一)
第二十七章 郭炜的第一次(一)
阳光斜斜地洒在紫金山上下,照得南唐军的山寨一片斑驳,映得周军的旗帜越发鲜亮,无风低垂的旗帜下一张张年轻的面孔在太阳照射下闪着金光,更是衬托出盔明甲亮。
就在这样的一片肃穆中,周军的中军大营突然角声四起,吸引得以各种心情在等待着的人同时注目中军大纛。
角声稍歇,在中军大纛旁竖起了两杆望旗,等到郭炜和赵匡胤所部旗牌应旗之后,一红一蓝两面旗帜同时向前指去,轻轻点动,进军鼓声立刻有节奏地响起。
看着赵匡胤的前军已经向前缓步开进,一簇簇鲜红的盔缨中还有几面红心黄边黄带的旗帜随着他们前进的步伐而上下跃动,在阳光下仿佛跳动的火焰。郭炜连忙命令旗牌官吹响唢呐招呼左翼全军,随着与左翼先锋的应答旗过程结束,伴随着旗牌官的进军号,郭守文、曹彬统领的左翼先锋锦衣卫亲军金枪军八个指挥缓缓地向着南唐军先锋寨压了过去,他们一溜的蓝色盔缨加上红心蓝边黄带的认旗,却像是一池清水倒映下的蓝天和霞光。
唢呐和军号,就是郭炜对旗帜金鼓等指挥信号的小小改进。
这个时代的号角还是那种没有调音孔的喇叭,虽然几个喇叭一起吹响也能够穿透整个战场,足够提醒各部留心中军号令的变更,但是中军和各部的号令调度却还是容易混淆。
有了调音孔的喇叭,也就是后世的唢呐,完全可以分开各部的号令声;而郭炜用铜管弯出来的军号,其嘹亮足以盖过战场噪声,其丰富的曲调组合足以发布多种复杂命令;所以郭炜所部的鼓声将服务于每个指挥的列阵和控制步伐,并且下放到指挥一级,也只需要用到腰鼓;而到了都这一级,每个都头、副都头的口中还会含着有声音尖利的哨子。
周军列阵的地方距离南唐军山寨的寨墙也不过就是一里地,全副武装的士兵整队向前虽然有够缓慢的,双方的距离却也在逐渐缩短。
随着周军前锋线的逼近,南唐军山寨中终于起了一点骚动,一片号角声中各山寨的旗帜一阵晃动,寨墙和寨门后面就影影绰绰地排满了人头,望楼上也就此多了不少人。
周军继续向前推进,左军和前军的步伐差不多,三百步……两百步……一百五十步……
在这个时候,周军总算等来了南唐军稀稀落落的一阵箭射,不过多数落在了几十步开外,少量抛射而来的箭枝也是既无力道又无准头,周军那些身披重甲的军士们稍稍一拨就让开了。
周军却也趁着这个机会稍稍停顿下来,又进行了一次整队,然后继续向前移动。
进入了一百步距离的时候,周军再一次停了下来。
赵匡胤的前军长牌兵已经在第一排竖起了旁牌,后排弓箭手向着南唐军山寨内实行了一次齐射,然后众军发一声喊,长牌兵继续低身向前,长枪手和弓弩手依次跟进。
左军却有些不同,他们没有准备长牌兵,只是一排火铳手在口哨吹出的步伐节奏声中越过前面的两排长枪手以后站定,伴随着一阵整齐划一的口令,将前面行进时一直铳口朝上的火铳端平,然后随着几个都头众口一声的“放!”扣动了扳机。
火铳手们已经被操练得有种条件反射了,而且这时候南唐军射来的箭枝也是稀稀落落的,影响不到他们的操作。随着都头们的呼喝,他们几乎在同时右手食指一勾,击锤落下的时间却有了参差,随后第一排的人头旁边陆陆续续冒出一股股青烟,砰的爆炸声连成一片,然后就看到南唐军山寨的寨门处木屑四溅,前一年秋冬之际草草夯土筑成的寨墙更是烟尘大起,烟尘中似乎还有血光迸射,寨墙后一片哭爹叫娘的声音。
放完铳的火铳手们不管一切外物,只是按照日常操练的过程原地立定,从铳管下抽出搠杖清理了一下铳膛,再打开火门盖清理了一下药池和引火孔,从腰间的牛皮袋中取出浸油粗纸包好的弹丸,用嘴咬开包装纸,洒了一点引火药到药池中,再盖上火门盖,竖起火铳将剩余的火药都倾入铳膛,用搠杖将弹丸一推到底,稍稍压实之后取出搠杖插入铳管下面的凹槽。这时候基本操作才算完成,他们将等候命令,预备着进行下一轮射击。
就在第一批火铳手忙着清理和装药装弹的时候,又是一排火铳手在都头的哨音指挥下越过前面的两排长枪兵和一排火铳兵,整个左军就此前进了一步,而南唐军的弓箭手似乎还处于震撼之中,完全没有对他们的行动进行干扰。
然后又是一排铳响,南唐军的寨墙寨门继续土坷垃和木屑纷飞,虽然血光并不多见,南唐军的兵士哭喊声也并不密集,他们反击的箭枝却是少而又少。
连续三排火铳兵的轮射之后,趁着南唐军无力反击的当口,两排长枪兵跟着第一排的火铳兵迅速推进,一次性向前突击了有七八步,接着又是循环的操作。
八个指挥的金枪军成四个方阵,犹如日常操练一样,缓步而坚定地向前推进着,南唐军的弓弩反射始终稀稀拉拉的组织不起来,一直到了距离寨墙二十多步的时候,南唐军已经无法在寨墙后面露头了。
不过这个时候金枪军没法再整齐推进了,前面已经是山坡地带,南唐军先锋寨的寨墙是依山而建,虽然夯土还不够一个人的高度,攻击起来并不难,但是那下面却并不是一片坦途。在这个山寨前,还能够让金枪军整齐迈进的地段,只剩下了寨门口外面仅够并行二十人左右的平缓坡地。
身处左军先锋督阵位置的曹彬赶忙临机调度,郭守信和赵延溥各自带领两个指挥的金枪军,分别列阵于南唐军先锋寨的寨门口两侧,距离其寨墙二十步,火铳手组成六层队列轮番射击,极力压制住南唐军的任何反击,长枪手则在火铳手的两侧与后方警戒。郭守文则带领一共四个指挥的金枪军负责攻打南唐军先锋寨的寨门。
不过得到曹彬报告的郭炜并不舍得用金枪军去干扑城的事情,于是立即将早就准备好的两个指挥的杂兵从中军调过去,在赵匡赞的指挥下用早已预备的撞木去冲击寨门。而郭守文率领的那四个指挥金枪军则是环绕在南唐军先锋寨的寨门外围负责掩护,在他们的阵型中间留下十个人宽的通道供赵匡赞的人进退。
郭炜很有自信,对面山寨里面的南唐军已经被金枪军的火铳手们压制得抬不起头来了,是根本不可能打开寨门反冲击的,赵匡赞率领的那两个指挥杂兵破开寨门仅仅是个时间问题。
这个时候,他还有一点闲情逸致去观赏一下赵匡胤前军的表现。
混在五代当皇帝 第二十八章 郭炜的第一次(二)
第二十八章 郭炜的第一次(二)
赵匡胤的前军进攻方式就比较传统了。
布置在阵中的几台小型抛石机威力不大,准头也不够,发射的连续性还不好,所以他们无法压制住南唐军在寨墙后面的远射兵器,前军所属的殿前司控鹤军只能硬顶着南唐军的箭雨冲击。
配属前军的殿前司铁骑军同样是位于前军的两翼,他们的骑弓和南唐军对射明显吃亏,所以并未进入南唐军山寨弓箭手们的射程以内,而只是在两百步之外远远地遮护住负责进攻的控鹤军侧翼,还有掩护随行到离寨墙两百步左右的抛石机,以及在此等候背土填沟的大群民夫。
控鹤军前排都是手持旁牌的壮汉,一个个身着重甲,只是低头举着旁牌疾步向前,将南唐军射来的箭枝遮蔽了大半。
紧随长牌手的则是同样身着重甲的长枪手,他们在落后一步左右的位置,一边紧跟向前,随时准备应对南唐军可能的反冲击,一边拨打开漏网的箭枝。时不时的就有几个长枪手中箭发出闷哼,如果箭枝只是扎在甲叶上,那自然是无事;若是箭枝恰好穿过甲叶的缝隙,那当然是会破开战袍使人受伤的,不过这时候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其实伤害并不大,多数人哼上一两声就硬挺着继续前进;只是也有几个倒霉蛋被射中了面门,那当然是立扑倒地,后排的长枪手只好迅速向前递补进队列。
冲在最后面的就是弓弩手了,他们一边向前奔跑注意躲避飞来的零星箭枝,一边还要稍稍停下来对着南唐军山寨抛射箭雨,以求对敌方构成一定的压制,略微减轻些本方所受的打击。
当郭炜的左军先锋在南唐军先锋寨的寨墙外二十步左右实现了完美压制,赵匡赞统领的两个指挥杂兵举着撞木穿过郭守文所部防区轮番撞击南唐军先锋寨寨门,而郭炜开始转头用单筒望远镜观赏赵匡胤前军战况的时候,控鹤军的长牌手也已经冲到了目标寨墙前,前面就是一道浅浅的壕沟。
到了南唐军山寨近前就可以看出来,紫金山上并不适合挖坑,南唐军为了修建山寨而挖掘的壕沟很是浅窄,深不过三尺宽不过五尺,如果兵士没有身着重甲的话基本可以一跃而过。
挖坑既然不能深广,垒土当然也就无法高厚,南唐军的整个寨墙只能是树枝杂以泥土垒筑而成,防护力固然还成,不足一人高的墙体却难以对付攀爬。
冲到了寨墙壕沟前的控鹤军长牌手们立刻以三人一组构成新的队形,一边牢牢地遮护住小队的前方和两侧,一边为后面部队留出来大量通道。
控鹤军长枪手们则早就停了下来。威慑住南唐军使其没有开寨门反冲击之后,他们就算完成了任务,于是在少量长牌手的掩护下守住了寨门前百余步的地方,继续对南唐军实施威慑。
控鹤军的弓弩手们就没有那么好运了,他们必须到寨墙下和南唐军对射。虽然前面有长牌手的遮护,比起躲在寨墙里的南唐军弓弩手,他们当然是吃亏得多,但这确实是必须的不得不然的交换。
寨墙内的南唐军不断有人中箭倒地,墙边的人头却不曾稍减;寨墙外的周军有更多的人中箭倒地,递补上来的人却无法快速到位,不过依靠着总人数占优,周军的箭雨始终是比南唐军密集。
也就在这时,随着赵匡胤前军的一声梆子响,候在寨墙两三百步远的民夫们,在运土换粮的激励下或者身后兵卒的刀枪激励下,背起早已堆作一处的装满沙土的麻袋,向着寨墙下的壕沟狂奔,如果侥幸没有中箭而冲到了壕沟前,他们就将装土的麻袋往壕沟里一扔,之后立刻撒丫子往回跑。
只是身着布衣却背着沙土麻袋的民夫们虽然在努力狂奔,却根本就跑不快,因此一路上的伤损极大,比钉在寨墙前和南唐军对射的控鹤军弓弩手的伤损还要大得多。但是民夫们还是认命地往复搬运着沙土,一直到他们将壕沟填平,一直到他们在南唐军的寨墙外堆出了一道缓坡,可以让全身重甲的军士们直接爬坡而上。
也就在这个时候,郭炜自己的左军先锋那里忽然发出一阵呐喊,郭炜连忙回头透过望远镜瞄去,就见在一片烟尘之间,南唐军先锋寨的寨门轰然倒地,大门敞开处人仰马翻,寨门边上的寨墙也垮塌了大半,旁边的望楼同样是摇摇欲坠——不过那上面早就没有人了,早先上去的都被锦衣卫亲军金枪军的火铳手给扫下来了,所以这望楼倒不倒的却是无所谓。
与赵匡胤前军那些冒着箭雨去填土的民夫们不同,赵匡赞统领的这两个指挥杂兵几乎是在无干扰的情况下轮换着撞门,这南唐军临时修建的山寨哪里比得了寿州之类的城池?寨门加固得再好搭得再牢,也经不住这种反复撞击,即使门后的南唐军也在用树干抵着同样不行。
眼见敌方的守御轰然中开,一直在机械地轮换放铳的金枪军上下顿时齐声呐喊起来,正在第一线焦急守候的郭守文立刻下令中间待命的四个指挥击鼓整队,预备进击。
左军这边的呐喊欢呼似乎刺激到了前军,不等填土的民夫们都完全退回来,赵匡胤点选的陷队就已经手舞刀盾冲了上去。穿过还在与南唐军对射的弓弩手阵列,越过高举旁牌苦苦支撑的长牌手行列,踩着被填得松松软软的壕沟,顺着起伏不平的麻袋土坡,陷队将士左手圆盾右手横刀,自南唐军山寨的整个南面寨墙猬集上去。
实现先登的却既不是左军整队预备进攻的郭守文所部金枪军,也不是前军陷队。
赵匡赞统领的那两个指挥的杂兵里面,似乎有人并不满足于自己杂兵的身份,最终撞开寨门的那一组人还躺在地上,原本预备接替他们继续撞门的另一组人却扛着撞木直接冲进了南唐军的先锋寨。
迎接他们的是南唐军的滚木擂石和箭雨。似乎是为了要一举倾泻一直被动挨打的愤懑,躲在先锋寨里面的南唐军对着敞开的寨门释放了三四根滚木和十几块擂石,而在滚木擂石砸到先登入寨的英雄们之前,南唐军弓弩手对着寨门口的集中射击已经让英雄们团扑了,滚木擂石从他们倒地的身躯上滚过,后果不问可知。
同样的情况更是发生在赵匡胤前军的陷队,这个南唐军山寨没有被彻底压制住,南唐军一直在整个南墙和周军对射。就在陷队跨越基本被填平的壕沟上坡的时候,无数滚木擂石从寨墙上倾泻而下,砸得周军陷队的人纷纷做了滚地葫芦,就连稍远处的几个长牌手都受到了波及,一时间刀盾在空中飞舞,木石在地上跳跃,人群中有血肉飞溅、哀嚎连连。
混在五代当皇帝 第二十九章 郭炜的第一次(三)
第二十九章 郭炜的第一次(三)
李延福左手提着一支手铳,右手直握横刀,嘴里含着哨子,正用哨音指挥着锦衣卫亲军金枪军右厢第二军第一指挥第一都的火铳兵排成五行,阵列于负责冲击南唐军先锋寨寨门的四个指挥金枪军的前部,随时准备攻入南唐军的先锋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