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混在五代当皇帝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康保裔
直接动武撕破脸肯定是不值得的,而且郭炜确信到不了那一步。
河东的那一场大战,作为损失最小的一方,周军的战斗力恢复得最快,但是一战消耗的军资粮草也极为惊人,四年时间过去之后都只能说粗粗恢复,沿边的军储仍然不敢说完全恢复如初了,那么损失最为惨重的辽军怎么就能恢复战斗力呢?
就算游牧部族的生产经营方式和抢劫作战差距不大吧,就算游牧部族的战斗力恢复得比较快吧,就算游牧骑兵特别耐操吧,十万人马一朝丧尽,其中少说也有两三万的顶级精锐,还有南北院大王、南府宰相这样的重臣宿将,哪能说恢复就恢复的?就算这个耶律贤依然当得起历史的评价,十年生聚十年教训都是必须的——这是一代人成年的必要时间。
所以郭炜真不担心辽国现在能够出动多少兵力去攻击高丽,而要是出动的兵力少了,大同江两边的山区就够他们啃的了,从大同江到临津江的高丽北面防线也不是那么好突破的,有高丽的西京(今朝鲜平壤)顶在西北端,开京(今朝鲜开城)恐怕还见不到契丹的兵锋。
因而现在最重要的是鼓起高丽主臣的勇气来,在不作出出兵维护其安全的承诺的前提下,以足够的姿态向其展示上国的安全保证,让他们有抗拒辽国讹诈的决心和信心。
“陛下,敝国地狭民贫、兵力微弱,却又哪里能够和上国相提并论?”徐熙却有着基本的精明,并没有受到郭炜那些姿态的迷惑,“辽国在上国天兵手下损兵折将,别说是休整四年仍然不足以捋上国的虎须,就算他们再休整十年都未必有胆!可是敝国不同啊……”
郭炜盯了对方一眼,这一次徐熙的忧形于色倒全是真的了,大概人的确很聪明,听出来郭炜并不想动武的口风,而没有大周的武力保证,就连他都不免有些惶惑。
郭炜突然就乐了:“高丽兵力微弱,不比我大周,这一点朕当然知道……不过高丽地狭民贫,在面对辽国讹诈的时候,却也不全是弱点吧?辽国在惨败之余,用四年时间或许能够聚起攻伐高丽的兵力来,却肯定无法将其全部用于攻伐高丽。”
“……外臣愚钝,请陛下不吝赐教。”
徐熙呆了片刻,或许有些琢磨出味道,也或许还没有想明白,但是他并不打算顺着上国天子的话去想了。国王交给他的使命就是来天朝求得安全保证的,没有大周明确的武力保证,他就不算是完成了使命。
再者说来,即使辽军没有能力攻到开京来,但是只要辽军打过大同江,无论是对国王还是对他们徐家那都是失败——高丽军抵抗辽军获得大胜的可能性很低,那么国王的威望必然受损,而徐家在西京以及大同江两岸的庄园更是会严重受损,就算辽军最后被迫无奈退军而不能从高丽朝廷获得任何补偿,临津江以北肯定还是会彻底糜烂的。
只有大周明确用武力保证高丽的安全,以周军对辽军的压倒性优势,顾虑自身安全的辽国才不会贸然对高丽动武,而只有高丽完全不遭遇武力进犯,那才是根本的成功。
“朕当然不会允许辽国对藩邦妄动刀兵,不过大周与高丽毕竟隔着大海,消息滞后,出兵救援不易,光是依靠朕的威吓与大周禁军的威名,真的就能遏制辽国的野心了?”
郭炜缓缓地摇了摇头,嘴角带着一丝笑意。他基本上看明白了徐熙的心态,也就是还不清楚徐家在高丽北部的利益而已,其他方面大致上还是猜得到的,正因为如此,郭炜对徐熙已经有些欣赏了——这的确是一个有才有能的忠臣,可惜尽忠的是高丽国王。
“陛下的意思是?”
“天助自助者!”郭炜毫不犹豫地说了出来,对聪明人就不必用愚民术了,“朕自然会遣使去斥责辽主,朕也会命令沿边军州加强警戒,但是要想威慑辽国不至于轻举妄动,仅凭朕的保证还是不足够的。既然高丽地狭民贫,朕又听说高丽富在南部平川地区,北部群山险阻而又贫瘠,辽军沿途可讨不到什么便宜,只要高丽上下一心,想必区区数万辽军还不能把羸弱的高丽军怎么样吧?”
……





混在五代当皇帝 第十九章 军事保护地?
第十九章 军事保护地?
“天助自助者?”
徐熙喃喃地重复了一声,声音很小,并不是在向郭炜发问,而是在问自己。
大周皇帝说的这个道理,作为置身于大国旁边跑都没法跑的一个小国,作为这个小国的大臣,徐熙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呢?唐灭高句丽,与新罗分其地其民,半岛以南没有成为大唐的郡县,固然有大唐自身的原因,和新罗的努力自强也是分不开的。而唐室渐衰之后,整个辽海地区和半岛诸多势力蜂起,高丽太祖王建以高句丽遗民的身份在遗民聚居的松岳郡起兵自成一方势力,并且最终兼并新罗、后百济,却也并不是纯粹仰赖天时。
就算是中原汉人,在唐室衰微之后也曾经国势衰颓,竟然一度让契丹人打进了汴梁,若非汉家子弟不愿臣虏,纷纷起兵抗拒契丹,又有雄踞一方的河东节度使刘知远独树一帜,说不定中原就像那渤海国一样了。
因此大周皇帝说的乃是正理,高丽想要抗拒辽国的讹诈,将希望完全寄托于上国用武力维护肯定是不行的,高丽还真是要在辽国人面前表现出自己抵抗的意志和能力,如此配合着上国的各种姿态,才能遏制辽主的野心。
不过这个道理自己知道归知道,可不是此次外交的重点啊……国内从辽国的使者来了以后就一直在做着自助的努力,布置防线、操练军伍,国王和朝中的大将们都决心给辽军一点好看。但是高丽的军队毕竟多少年没有打过大仗了,辽军虽说近些年屡屡败于周军,可是对于周边的其他势力依然有横扫的能力,开京的君臣都是心中无底,否则也不会巴巴地跑来向上国求助了。
向上国求助肯定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增加贡奉、出兵费、军粮……不过怎么算都比今后年年向辽国进贡粮食布帛和贡铜来得划算,也比开京以北彻底被辽军打烂来得划算。
上国就是这一点好,不会像契丹人那么贪残,贡奉的要求主要是礼仪性的,象征着高丽向大周臣服,却不是高丽给大周的税赋——即便是现在这个皇帝比较抠门,回赐的货品价值不会超过贡品,但也不是让高丽白送东西来的,大不了就当作官办的互市好了,高丽在其中并不吃亏。
识时务事大,自然是找这样的上国比较好,即便这一次必须要上国出兵才能解决,那么增加的贡奉、出兵费和军粮也肯定只是一次性的,而不会是像辽国那样需索无度。
更何况高丽需要的只是大周皇帝的一句保证,只要有了明确的出兵维护高丽的保证,王昭和徐熙都相信,辽国肯定就会缩回去的,这样高丽根本就不需要额外支付什么了。
然而眼前这个皇帝却不吃这一套,哭诉和吹捧都无效,反而是对方如此明确地点醒自己,也不怕高丽觉悟之后再不奉大周为天朝上国了。难道说要取得明确的出兵承诺,高丽必须先付出一点代价?冲着这个皇帝以往的抠门劲,还真是说不定。
“陛下,当道世禀正朔,践修职贡,安敢有二心交通外国?所以面对辽国的讹诈,当道已于国中厉兵秣马,辽国但有妄动,自当极力抗击。只是敝国着实兵微将寡,一旦两军交战,后果难言……唯有上国以大兵压境,向辽主申明敝国不二属之正理,方为弥兵安民之道。”
徐熙咬了咬牙,还是坚持着对郭炜提出了这个请求……或者说要求。他相信,只要大周真的在幽蓟地区集结军队,并且遣使据理责备辽主,辽国吃这一吓,没有两面作战的把握,又完全占不住理,最后也就不得不偃旗息鼓了,高丽这一次面临的危机就能够消弭于无形。当然,如果辽主被大周的使者斥责得恼羞成怒,或者集结到幽蓟地区的周军没有控制好局面,最终导致周、辽两军爆发冲突乃至引发一场大战,高丽的危机同样也能过去了。
郭炜皱了皱眉头:“朕当然不会允许辽国犯吾封臣,辽主的逾礼僭越之举,朕当然会遣使切责。不过周、辽两国息兵有时,边境互市正是热闹,此时骤然聚兵,徒然惊扰百姓商旅,而且空劳士卒、糜费粮饷,却并非眼下急需。有朕的明确态度,有高丽主臣的誓言抗拒,辽主真的还能肆意妄为?”
尽管心中比较欣赏徐熙,但是他的那种坚持还是让郭炜觉得有点厌烦,他不愿意打乱自己的整体战略部署,更不喜欢听别人的要求——哪怕是请求,这请求的语气态度太急切了,和要求也就差不多,更何况这还是一个外人提出来的。
为了保证辽国不向高丽发起攻击,就在燕山以南大举增兵,消耗掉当地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军储,惊扰几个榷场的生意,还有可能引起税制改革试点地区的动荡,郭炜可能做出这样的选择?且不说沿着燕山增兵必然会引起辽国的强烈反应,在双方相对增兵加强戒备之后,谁知道会不会爆发莫名其妙的冲突?这样的无预谋无准备之仗,郭炜才不想打呢。
如果是辽国暴起南侵,而且竟然瞒过了侦谍司,这样的战争郭炜接也就接了,不管怎么说运筹司那里总有大量的防御预案,而且辽国的背信弃义也方便国内统一认识进行动员,商户们也没啥好抱怨的。然而现在不是这种情况,主动权完全操在郭炜的手里边,那他就不能不慎重了。
“但是……”
徐熙还想再努力一下,尽管他从大周皇帝的话里面听出了一种坚定,心中已经意识到这样的争取多半无望。
“如果徐卿和高丽国王实在不能安心……”手指轻轻地叩了叩扶手,郭炜慢慢地说道,“朕可以直接派军队驻扎到辽国和高丽之间去,在那里竖起朕的旗帜来!那么辽国应当不会胆大包天攻击我军吧?只是两地大海阻隔,军器补给全要依靠船只,高丽方面恐怕要向朕提供当地的舆图和海图,而且我国海船不足,仅能保证军器补给而已,驻扎该地的军队粮饷都要靠高丽供应了。”
“这个……”
徐熙吓了一跳,他真没有想到自己极力争取的后果竟然会是这样的。上国派大军进驻高丽北疆隔开辽国和高丽的接触?这还当真是一个消弭战争阴云的好办法,只要辽国害怕和周军交战,那么这个办法比周军在幽蓟地区集结还要牢靠有效,高丽躲在这支周军背后,那确实安全得很。
但是……但是……徐熙真不认为高丽需要的是这种安全!他也确信王昭同样不需要这种安全!
然而方才一直在苦求上国出兵干预的就是他,那么现在皇帝陛下真的打算出兵干预了,他却又开口拒绝?想死来着是吧!想必王昭也难以承受如此反复的后果。
不过,让周军驻扎在北疆的那些军事重镇里面去,高丽方面需要全额承担他们的粮饷,给他们提供北疆的舆图,还要为给他们补给军器的船队提供详细的海图,这种前景徐熙想一想就感觉口中发苦了。
是,高丽北边的那些土地本来是被辽国灭亡的渤海国故地,是在辽国把渤海人大批西迁之后,高丽步步北进蚕食来的,又不是什么膏腴之地,就算从此成为了大周的属地也没有多心疼。
是,为那些周军提供全额的粮饷,付出也要比给辽国进贡少得多,尽管要比原计划支付给大周的代价高一些,却也并非不可承受的。而且北疆原本就会部署一部分高丽军队,那也一样需要粮饷,周军需要的多也多不到哪里去,说不定还因为不需要承担军器开支而省钱了呢。
是,有了周军横亘在辽国和高丽之间,说不定辽国从此就忘记了高丽,高丽从此就安枕无忧了,没有了任何外敌,还可以继续减少军队裁减军费开支,省下来的钱可都是各大家族的利益啊……
然而徐熙知道世界没有那么美好。
高丽的确因此而不再面临外敌了,但是吴越国发生的事情,徐熙可是从家族中的海商那里听到过的。
吴越国起先也是被宿敌偷袭,惊惶无奈之下求助于朝廷,朝廷立即就派遣禁军过去解救,而且当真是立竿见影,一到战场上就将敌军打得落花流水,迅速解除了吴越国的危难。然而这支军队从此就留在吴越国不走了,请神容易送神难,吴越国对此是毫无办法,最后的结果嘛……那就是吴越国王主动向朝廷纳土了。
徐熙可不认为高丽会比吴越国特殊多少,同样不认为皇帝对高丽就会高抬手。
当然,和吴越国稍有不同的是,高丽可以不让周军进驻京城,因为开京距离北疆很远,要隔断辽国入侵高丽的路线,周军最少都要部署到大同江以北,最南也不过就是西京了。甚至……还可以请求周军再往北一点,干脆深入鸭渌江东女真国的领地去,控梅河津要筑治城垒,反正女真、渤海本无定居,没有那么强的属土观念。
远离开京部署的周军,大概不会发挥出在吴越国驻军的那种作用?
……




混在五代当皇帝 第二十章 租借江华岛
第二十章 租借江华岛
“陛下,小国安敢劳烦上国天兵代为守边?其实上国只需在燕山附近稍聚兵力,应当不会震动榷场、惊扰百姓商旅吧……至于空劳士卒、糜费粮饷,敝国虽然贫弱,然此次上国动兵全是为了维护敝国,故而聚兵所需的粮饷,小国愿意一力承担。”
话题莫名其妙地就转到了周军进驻高丽边境这件事情上,徐熙即便再害怕触怒大周皇帝,此时也不得不硬起头皮来婉言谢绝了。当然,因为害怕上国当真会派兵进驻,就完全放弃请求上国用武力干预胁迫辽国,那也就不是徐熙了,这样的要求依然要提,只不过这一次他明确地承诺高丽会支付上国为此而增加的开支。
郭炜再一次晃了晃头,盯着徐熙说道:“高丽愿意效诚,为禁军出师提供粮饷,朕当然很是欣慰,但是在幽蓟地区聚兵确实太过扰民,惊扰百姓商旅乃是必然,朕委实不愿行此仓促之举。况且两国之间毕竟有大海阻隔,消息往返颇费时日,若是辽国果然为我军威所慑,从而不敢对高丽兴兵,那自然最好,但是如果辽国一时利令智昏呢?高丽军能够顶住辽军,那就一切好说;若是高丽军挡不住辽国的攻击呢?难道朝廷还能赶得及出兵救援?”
郭炜很高兴,自己不需要狠下心来不顾藩属国的哀恳,只要能够冷静下来,就可以将两难的选择踢回给对方,那么无论对方怎么选,总不会是自己的责任。而且多半从理智上判断,对方极有可能不得不去选择郭炜指定给他们的道路。
“若是辽国当真利令智昏,朝廷吓阻无效,敝**队自当殊死战!”徐熙自然是不肯服软,这时候只能硬着头皮推广自己的主张了,“朝廷只需自越过燕山北进,作出直捣临潢府之势,外臣料定辽军必然从鸭渌江仓皇后撤,敝国之围自解,却是不必王师千里赴援。”
见皇帝只是瞟了自己一眼,却没有马上说话,徐熙尽管心中忐忑,还是鼓起勇气分析道:“这正是从古至今屡试不爽的围魏救赵之策。辽国要征伐敝国,定然要在辽阳府集结兵马,然后进至来远城(今辽宁省凤城市),方能图谋敝国,而来远城距离辽阳府五百余里,辽阳府距离临潢府近千里,辽军长驱千余里逐利,一旦风闻王师兵锋直指其酋长所居,必然心中震怖,仓皇退军可期,王师却是不必当真一路进取临潢府。”
郭炜又看了徐熙一眼,还真想不到这人挺内行的,作为一个类似于中书侍郎的官儿,却还有这样的战略眼光和军事水平,大概是因为传统的贵族教育吧……毕竟命中注定了高的贵族体制,世家大族对后代的教育就完全侧重在这些政务上面了。
长春殿上是没有摆放沙盘和舆图的,所以郭炜需要回想一下徐熙提到的这片地方是个什么样子,好在郭炜的识图记图能力相当不错,这些年又特别关心辽国的总体形势,所以对辽国的上京道、东京道都很有印象。
“徐卿说得倒像是那么一回事,不过这终究只是纸上谈兵吧?就算朕完全依着你的意思部署大军,高丽与大周隔着大海,一旦高丽北疆有变,这个消息传到幽州怕不要大半个月?然后大军出塞,这个消息传到辽国的临潢府就要两三天,再转送鸭渌江南岸的辽军又要两三天,如此一来一个月都过去了,却不知高丽军顶得住开头的这一个月么?而且谁敢保证辽军听闻临潢府有险就会迅速回师?若是在同时开京岌岌可危,辽军未必就不会坚持攻城以图一逞。”
不管徐熙说得多有道理,郭炜都是决心要否定他的,更何况徐熙的言语间缺漏还很不少,郭炜否定起来也就越发地由衷了。
“若是由朝廷派遣一支禁军驻扎到高丽的北境,那情形就大为不同了。”郭炜的目的还是为了推销这一套方案,“辽国与高丽之间尚有一个女真国,原来属于渤海管辖的生女真杂处其间,虽然并无定居,却也久慕华风,岁贡朝廷不曾懈怠。朕听闻高丽与生女真之间多有龃龉,若是高丽军北进抵抗辽军,生女真虽然未必会助辽军,却也肯定不会助高丽,而大周禁军过去就完全不同了。”
郭炜现在是越说理由越充分,已经论述到周军可以和生女真联合起来在高丽北面筑起一道防线,让辽军根本就无法偷涉潜越,当然,明目张胆地挑战周军更不会是他们敢做的事情。这样一来,大周根本就不需要出动多少人手,肯定比聚兵燕南意图威吓涉及的兵力要少很多,而收到的成效却数倍于此,想来任谁都不会舍易取难。
徐熙却是越听脸色越白,这求天朝出兵,求到了后来竟然会变成这个样子,似乎王师进驻高丽已经成为了定局,而且现在说着说着好像还要把生女真拉进来形成盟友,也不知道这个过程是怎么转变的。
“陛下,敝国今后将岁贡不辍,女真顽黠变诈,常有杀略吏民、驱掠丁壮,将之没为奴隶转徙他方之事,万望陛下不可轻信。即便王师入境守边,也不可不防备女真和辽国沆瀣一气,尤其是几座重要城池,王师驻守边境,高丽自然全额承担粮饷,只请王师莫要被生女真蒙了眼。”
徐熙这个时候竟然已经不是在推搪周军进驻了,而是在极力切谏,试图阻止周军和生女真联手合作。
郭炜心中越发得意了,笑吟吟地说道:“生女真未服王化,行事乖谬却也难免,今后朕将会逐步向四夷传播声教,尔等高丽主臣就不要孜孜于从前与生女真之间的龃龉了。共守北疆,遏制辽国的野心膨胀,还要鸭渌江东的高丽、女真精诚携手,朝廷禁军终究只能保得你们一时,却保不得你们一世!”
虽然是笑嘻嘻地说着这些话,不过在场的人恐怕都没有当真——那个埋头记录的起居郎除外,他不管心里面信不信,笔头下面都得信了。
郭炜当然不会很乐于见到高丽和生女真今后就亲如兄弟了。他其实就是因为知道高丽一直有北进的野心,当前正是受阻于鸭渌江两岸的女真部落而不是辽国,这才屡屡把生活在鸭渌江东岸的生女真提出来,让高丽不敢任意驱逐生女真人,从而在大周进取辽东之前,用生女真人拖住高丽北进的步伐。
徐熙等人自然也是不信的,徐熙大略猜得到大周皇帝琢磨着什么,只是他对此无可奈何而已,不过此时徐熙更关注郭炜的最后一句话。
“陛下,王师进驻敝国,代小国守北境,那只是一时的么?”
徐熙若有所憾地问出这句话来,其实心里面早就高兴、激动成什么样子了,只是眼下必须得忍着就是了。
郭炜微微颔首,温和地笑着说道:“这是自然。朕方才不是说过了么,‘天助自助者’,在高丽尚未准备好北疆边备的时候,朕派出禁军暂且为你们挡一挡辽军,有他们在,辽军就不敢进犯!等到你们自己准备就绪,能够和生女真一起守好了鸭渌江,拒辽军于国门之外,禁军也就不必辛苦远戍了……持续的军器补给,对大周来说也是个不小的负担呢,士卒远戍思乡更是影响士气,哪里能够长久?”
“要让敝**队能够接手王师,可不知道还得整军操练多少年呢~”徐熙明明因为郭炜的话而大大地松了一口气,说出来的话却是充满了遗憾之情,“要与生女真抛弃嫌隙精诚携手,那也一样的困难。看来这一次要劳烦王师远戍许多年呢~”
郭炜淡淡地说道:“劳师远戍,补给终究是个大难事啊!高丽可以为他们供应粮饷,军器却尽数要依赖海运,若是战事突发,从沙门岛起运到开京,再由民夫沿着驿路北运,中间路途和环节太多,耗费的时间长,而且极不保险。徐卿可以遣人请示高丽国王,将开京外海的江华岛租给大周禁军充作仓库,如何?”
“租江华岛?!”
徐熙再一次被郭炜吓了一跳,刚刚放下来的心一下子又悬了起来。江华岛就在开京西面的海上,距离海岸极近,面积相当大,做转运仓库的用地听起来确实不错,但是一支外军待在这么敏感重要的地区,开京城内还有哪个人睡得着觉?
郭炜却好像还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忌讳,继续浑不在意地说道:“对,江华岛。朕看过前朝出使高丽的记录,江华岛很适合船队横渡大海之后歇脚,而且将禁军的军器仓库放在江华岛又不会占据开京周边的膏腴田地,又可以和开京北面的驿道联系起来,迅速转运军器至北境,的确是一处好地方。”
徐熙刚刚转为正常颜色的面颊又一次煞白起来,口中艰难地应对道:“陛下,江华岛乃是本道大王的夏宫,每逢夏日,大王都要携家登岛避暑,实在不宜作为王师的仓库用地。”
……




混在五代当皇帝 第二十一章 选秀高丽?!
第二十一章 选秀高丽?!
徐熙的话让郭炜难得地滞了一下。
高丽方面的人会推搪甚至拒绝大周禁军租借江华岛的要求,这一点郭炜早有预料,他也没指望自己稍微提出一点要求,对方的使者就能答应下来,何况这种要求恐怕也不是使者有权应承下来的。
1...259260261262263...30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