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虎啸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遥远之矢
听得此人来了,李啸与李懋芳均觉心下一沉。
明朝对宗事限制极严,非特殊情况不得擅离封地,若是有事要去外地,需得事先向朝廷禀报,得到批准后,方可在限定的时间内离开与返回。
这些形如囚徒一般的宗室子弟,在没有朝廷批准的情况下,擅离属地,乃是重罪。史载,崇祯九年时,唐王朱聿键见鞑子入关,乃集义兵北上勤王,却被勒令解散兵伍,随后被关于凤阳高墙大狱之中治罪。其唐王封号也被剥夺,崇祯改封其弟朱聿鐥为唐王。
这个泰兴王朱寿镛,今天竟然冒着违搞朝廷定制的重大罪名,亲自来到李啸的雄唐卫,可以想见,现在局面已崩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李啸与李懋芳两人不及多想,急急前来迎接。
李啸等人来到朱寿镛跟前,方欲行礼,便被朱寿镛立刻打断。
“局势如此危急,便不来这些虚礼了。”朱寿镛叹息着虚扶起两人。
“王爷,现在兖州境内,敌情却是如何?”李懋芳在一旁小声地问道。
朱寿镛听他这般一问,咬牙狠狠地跺了一下脚,叹气说道:“前几日,山东官军被流寇打得大败,贼势大盛,一路裹胁民众加入。那巨野县令赵延庆,见贼众如此汹涌而来,被吓得弃城潜逃,巨野县城,遂不战而降。贼势愈加猖獗,据说已有8万之众,正一路声势浩大直向兖州府城袭来。现在兖州府中,王府守卫不过千余人,另有任城卫一部两千余久疏战阵之兵,如何可守之!故本王在这万不得已之时,乃不顾祖制,特来雄唐卫请李指挥使紧急出兵,入援兖州,则兖州之地,尚可有保全之机啊!”
朱寿镛说到这里,这位往日时养尊处优的王爷,眼中竟有欲要滴泪之状。
李啸一脸紧绷,眉头紧皱,他没想到,现在山东的局势恶化得如此之快,这内地的明军,怎么就到了这般不堪一战的地步。
“李指挥,我等需紧急出兵,不可贻误了战机啊。若是汉寇攻陷了兖州,把大明宗室的鲁王一族掳去,这失陷亲藩,可是族诛之罪!我等山东官员,只怕皆无活路矣。“脸色煞白的李懋芳在一旁,颤声对李啸说道。(未完待续。)
明末虎啸 第二百零五章 兵发兖州
在朱寿镛到来的这一天下午,李啸下令,虎啸军全体战兵,立即出发。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旌旗蔽天,盔甲耀目,铁流滚滚,精神抖擞战歌高扬的全体虎啸军军兵,排着整齐的阵列,沿着已修了一半的明光大道向西疾进而去。
虎啸军行进,极其严整有序。最前头,是80名哨骑前行探路,其后,是虎啸军的步兵部队,其中盾兵600人,枪兵2000人,横行队200人,镇抚队30人,逐次而行。
步兵部队之后,是火器部队,包括火铳兵2000人,红夷大炮16门,普通火炮100门。
跟随火器部队行进的,是后勤队480多人,押送着8000石粮草行进。另有医疗队80人,辅兵1070人跟行。
队伍的最后,是突骑队300人,哨骑40人△『,,作为最后的押阵。李啸带着泰兴王朱寿镛、山东巡抚李懋芳、以及自已的幕僚陈子龙等人,在护骑队的簇拥下,一并打马前行。
整个虎啸军全部战兵约为5700人,辅兵与后勤医疗等加起来,另有约一千六百多人。
李啸将整个雄唐卫的可用兵马全部带上。敌军如此势大,现在俨然已是山东最后的柱石的雄唐卫指挥使李啸,不得不把全部兵力都用来奋力一搏了。
现在雄唐卫中,李啸另从辅兵预备役中抽出1000人,扩选为辅兵,由南和区民政司分所长常正与东升区民政司分所长付铁临时带领。在李啸率军离开的这段时间中,共同守卫雄唐卫。
而雄唐卫这段时间的全部工作统筹与开展,李啸任命蒙山特别区区长李长材为总负责人,商业司司长李忠文协助。
一路上,军纪整肃、秋毫无犯的虎啸军,受到了沿途百姓的热烈欢迎。
李啸军出兵抗击流寇进犯的消息,不知怎的,竟在这一二天内,迅速地传遍了雄唐卫附近县镇。
这些纯朴善良的百姓们,闻听消息后。纷纷带着食物,来到明光大道旁,拿出自已都舍不得吃的米酒、鸡蛋、熟肉等物品,硬往虎啸军的军兵们的怀里塞去。
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些军兵竟然纷纷拒绝接受,而且言语客气,说什么虎啸军有严格规定,不得擅拿百姓一钱一物,而且自已每天都有粮饷。这些食物还是留着乡亲们自已吃。让送行的百姓们感慨不已。
朱寿镛与李懋芳两人见状,皆是不住地点头赞叹,这大明官军,能这般受欢迎。整个大明朝中,李啸是独此一人了。
幕僚陈子龙脸上也是满满的笑意,这位满怀济世报国之心的热血青年,心下暗叹:“李大人治军如此严格。那宋代冻死不穿民衣,饿死不入民宅的岳家军,也不过如此吧。”
最后还是李啸下令。为防止行程受阻,保证行军速度,由刘扬壮的后勤队统一接收乡亲们的馈赠,这才让军兵们从热情的百姓们怀中挣脱出来。
望着烟尘滚滚大步离去的虎啸军,沿途观望的百姓犹是感慨不已。
“李指挥使大人亲统大军,去为咱山东的百姓抗击流寇,真真了不起啊。俺听说,咱们山东的官军被流寇打得大败,流寇在兖州可猖狂着呢,逢人便杀,有物便抢,真真禽兽一般。”
“哼,俺也听说了,那流寇简直比禽兽更恶毒,奸杀掳掠,无恶不作,这兖州的百姓,可真是遭了大难了。”
“唉,幸亏咱们青州府有李大人,才保得咱们这一方清平安靖。李大人心存仁厚,现在又去解救兖州的百姓,真真是万家生佛再世啊。”
“等俺长大了,俺也要去投李大人的虎啸军,杀流寇,杀鞑子,就象李大人说的那句话一样,为天下穷苦百姓寻一条生路。”
。。。。。。
李啸率军一路前行,沿明光大道的各县县令,也纷纷送来米粮肉食等馈赠。
尤其是蒙阴县令董加谟,更是率领全县百姓出地相迎,并赠给李啸军米粮2000石。
董加谟表面如此大方豪气,其实心中计算得极为精明,他知道流寇若攻下整个兖州后,向东行进的第一个县城,便是他的蒙阴县。所以,这位曾邀请李啸军蒙山剿匪的精明县令,把阻挡流寇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李啸身上。
李啸向董加谟深表谢意,并向他保证,自已一定会在兖州之地打败流寇。董加谟闻言,欢喜得合不拢嘴。
见到自已的队伍这般受欢迎,李啸军兵更加豪情满怀,满江红军歌唱得高入云天,每个人都深深地为自已是虎啸军的一员而骄傲自豪。
李啸全军西行至蒙阴县后,折向西南,全体军兵日行夜歇,每天只睡四到五个小时。一路行经泗水,曲阜等处,终于在五天之后的上午,走得疲惫不堪的李啸军兵,远远地看到了兖州府城那模糊的身影。
洪武十八年(1385),明太祖封其第十子朱檀为鲁王,藩兖州,升兖州为府,隶属于山东承宣布政使司,复置嵫阳县为兖州府治所在地,辖济宁、东平、曹、沂四州二十三县。
李啸记得前世读过的历史中说过,明代的兖州,是由嵫阳县改建而成。城池位于泗河拐弯处,凭依着北部防山余脉而建,清澈的泗水河从城池的南面折向东边流过。整个兖州城,呈东西长而南北短的形态,经历年扩建改制后,整个兖州城的城墙长达十四里又两百步,成为山东数一数二的大城。
最让人称道的是,兖州城的城墙高达十米,全部包了厚实青砖,城墙宽度是达到了近七米,可并五马而行。上面女墙,堞垛,箭楼等防御设备一应俱全。全城共开了三座城门,分别是东、西、南门,每个城门都建了瓮城,大大加强了府城的防御力。
全军向着兖州城直行而去,王爷朱寿镛一脸喜色,急急向正在沉思观望的李啸走过来,他手指着城墙上的明军旗帜,连声说道:“我军来得及时,现在敌军应该还正在济宁州一带烧杀掳掠,尚未来到此处,我军速速入城要紧。”
朱寿镛一口一个我军,让李啸心头喀碜得慌。他随即点头同意,全军绕向南门,渡过那座泗水大桥,准备由南门入城。
行过泗水大桥时,李啸仔细观看了这座座建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的泗水大桥。
整座大桥长约200米,宽8米,桥身有15孔,纯以巨石砌成,气势宏伟,造型优美,有‘鲁国石虹‘之称。桥面两边石栏及护板雕刻精致,两端还有石狮水兽等装饰。据记载,此桥建筑耗银数十万两,历时五载方建成,在当时为全国二十四名桥之一。数百年中此桥都是南北交通的要冲。
李啸记得历史有记载,清代康熙、乾隆、光绪时及1957年的大洪水中,该桥均有所毁坏,历经重修改建,基本上尚保持原貌,在他的前世,为兖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啸眼神复杂地看着这座精美的桥梁,没有人知道他的内心在想什么。
虎啸军前头,忽然喧哗不已。
李啸等人正惊疑中,忽听得南门瓮城之上,一个炸雷似的声音猛地响起:“狗入的李啸!竟敢带兵来此,尔等休逃,且吃我军一炮!”
谢谢malyvu月票,感谢支持!(未完待续。)
明末虎啸 第二百零六章 见面冲突
李啸心中猛地一惊,这个声音,似乎有些耳熟。
纵马向前赶的李啸,远远地听到前头自家甲部将领张行猛怒吼回道:“娘个x!哪里来的狗东西,老子千里迢迢来此救护兖州,你他娘的不开城门欢迎我军入城,还敢辱骂我家大人,还想向我军开炮!你们这些肮脏泼货,莫不是活腻了么!”
李啸正欲说话,旁边的泰兴王朱寿镛却已急急纵马地掠过了他边,行近南门外,一脸急色地对着城头上喊道:“城上可是徐州卫的来援将士么?万万莫要开炮!都是大明官军,岂可无端自戡!李啸之军乃本王亲请,还请将士们速速开门为是!”
城头一阵喧哗,随即楼上一个峻刻的声音响起:“在下不知是王爷回来,还望恕罪。只是我军与那李啸往日有重大怨仇,心中之愤着实难平。既王爷您这般发话,在下如何敢不遵,日后再与那李啸计较便罢!”
随即此人立刻发话:“打开城门,迎接王爷入城。”
李啸心头一颤,原来,这兖州府竟然还去南直隶的徐州卫援请了兵马,难怪他们对我军这么熟悉。
想起当日李啸¥≮,全军,在碑廓百户所与徐州卫的兵马那番大战,杀得徐州卫军兵尸横遍野,主将大败溃逃的情形,李啸心中满是感慨与无奈。
唉,这世界怎么这么小,真是不是冤家不聚头啊。
城门轰然大开,李啸全军与朱寿镛、李懋芳等人一并入城。
李啸眼见得一行人脸色阴沉地从城墙上下来,他定睛一看,发现走在最前面的两个人,竟原来是徐州卫指挥使刘知俊与其家丁队长董茂。
李啸心想,难怪刚才的声音这么耳熟,原来正是董茂这厮这般喊叫。
刘知俊董茂两人快行至朱寿镛面前时,欲下跪行礼。被朱寿镛赶紧扶起。
“刘老将军,莫要来这般虚礼了,你来带徐州卫将士来援我兖州,本王不胜心慰矣。”朱寿镛一脸感动之色。
“鲁王亲派郡王前来相邀,在下安敢不从。我等得到鲁王大人的援请后,便立刻出兵赶来,总算于昨天赶至府城,今日方接管了这城池防御。”须发皆白的刘知俊拱手而答。
李啸心下暗想,历史上说,鲁王朱寿鋐无子。刘知俊所说的郡王,应该是泰兴王朱寿镛的长子朱以派。
按真实历史的走向,鲁王朱寿鋐于崇祯九年去世,继任鲁王者,为朱寿镛,朱寿镛继位三年多后便死了,随即又由其长子朱以派于崇祯十二年任鲁王。
这位朱以派,更是命途多舛,仅仅只当二年多鲁王。便在崇祯十五年之时,因清兵入寇山东攻克兖州后,为不落于清兵之手,自缢身亡。长子朱弘及弟朱以衍、朱以江一并殉难。两年后其弟朱以海嗣位。后来。成为了明末著名的鲁监国。
刘知俊董茂两人,参拜完朱寿镛之后,又向一旁的山东巡抚李懋芳致礼。
李啸一直保持沉默,冷冷地看着两人。
刘知俊与李懋芳致礼完。瞥见旁边一脸冷峻之色的李啸,他冷哼一声,淡淡地说道:“刘某没想到啊。忘恩负义出卖恩主的小人,今天竟然也坐到了指挥使的高位。”
朱寿镛闻言,眉头顿是紧皱,李懋芳亦是一脸沉重之色。看来,两人之间,又要开始好一场摩擦了。
“刘指挥使,李某与王铭世之间的恩怨,你等外人,其实难知。我可以告诉你的便是,李某做事,向来坦荡磊落,决非你所说的忘恩负义之辈。”李啸平静地回答道。
“哼,李啸,当日我徐州卫四千精锐,几乎被你杀尽,现在来援兖州,我等好不容易才凑齐了三千兵马。你说,要不是你,我徐州卫怎么会是今日之状!”刘知俊一旁的董茂,怒喝着说道。
李啸心中突然一乐,忍俊不禁想笑出声,却见一旁的刘知俊忽地老脸通红,正用眼神恶狠狠望着自知失言的董茂,李啸连忙忍着笑,继续保持平静。
朱寿镛在旁边听得满是尴尬,这流寇还未打,自家便先闹不和,这可不是个好兆头啊。
“二位指挥使,莫要再作意气之争了,两位都是我大明官军,还是需共同对付就要入寇的流贼要紧啊。”朱寿镛叹气说道。
李啸与刘知俊两位对望了一眼,互相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了深深的警戒与排斥。
朱寿镛走到两人中间,挽起两人手腕,笑着说道:“两位,什么也别说了,速随本王回府,一并参见王兄吧。”
见到这位王爷放下身段,做出这般亲密姿态来挽回两人的关系,李啸笑道:“王爷客气了,我与刘指挥使之恩怨,已是往事,不提也罢。现在,当然要一齐对付流寇要紧。”
朱寿镛笑道:“李指挥使心胸宽大,格局长远,确该如此,确该如此啊。”
刘知俊脸上又是一红,他哼了一声,什么也没说,便与李啸一起,随王寿镛前往座落于城北的鲁王府。
那家丁队长董茂也低头跟着他们而去,偶尔还会不甘心地向李啸这边瞥上一眼。
山东巡抚李懋芳,也一言不发地跟着他们一并而去。
此时,另有王府人员来带着李啸的军伍安排入住,吃饭休息不提。
李啸一路行看,发现这交通要枢之地的兖州市面上,街巷宽阔,两旁民房、庙宇、商铺、欢场、酒家等各类建筑鳞次栉比,倒是好一处繁华之地。
整个街面上,虽有颇多各地所来的外地流民,但并未影响市容与人流往来,往来叫卖的小商贩与三三两两的行人摩肩接踵,在这炽热的夏日,组成了一副极具明代生活气息的市井图。至此,兖州给李啸的印象是,这里完全不似一幅大战将至的情形,与平时的太平安乐之时相比,没什么两样。
见到这般繁荣热闹的景象,李啸心中,却是是十分地揪紧。
现在大战在即,这兖州城中,竟然未做丝毫战备,何以堪忧!
李啸猛地又想起一事,顿时更是眉头紧皱,忍不住长长叹息了一声。不过,在这人来人往的街上,他什么也没说。
不多时,众人来到了鲁王府外。
李啸被眼前壮丽恢宏的鲁王府,深深地震撼了。
感谢尊重知识而非流水的月票!谢谢兄弟支持!(未完待续。)
明末虎啸 第二百零七章 鲁王府论兵
鲁王府在兖州城北的中央地带,这是朱元璋下令,花费巨资,为其第十子朱檀,也就是第一代鲁王所建造的王宫。
为了保证皇族的安全,也是为了体现皇族的神秘和与众不同,在隔了约两条街的位置,百姓便不允许进来。因此,当李啸等人行到这里时,街上的行人已是瘳瘳无几。
李啸首先注意到,这鲁王府,有点模仿城池的修建模式,四处均建有高大的城墙,完全可以看做是兖州的内城。
据明史记载,鲁王府的城墙高二丈九尺,东西长约700米,南北宽约600米,占地面积极为广阔。并且也和城池一样,开有四处城门,四个城门南曰端礼、北曰广智、东曰体仁、西曰遵义。
李啸等人来到的,正是南门端礼门。
李啸凝视着鲁王府那巨大的正门,这刷了鲜艳红漆的大门,两面朱红铜铆的门扇十分地厚重端严,象征着大明亲王的高贵权势。
这大门给李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甚至心下暗想,可能那至今未见过的紫禁城内的皇宫大门,也与这门差不多吧。
一旁的山东巡抚李懋芳《∑,,则被大门两边那巨大粗壮的石柱上两排镏金大字所吸引,他从左到右,轻声地读道:“羽翼大明辅国邦”、“世镇鲁南泽万年”。
李啸心下十分感慨,这鲁王府,端的是天家派头、气象万千,那大门两边雕得活灵活现的石狮子,个头便足足比州衙所见过的的大了两倍不止,高高的七重丹陛只比京师紫禁城短了两重,仅次大明天子一等而已。
在李啸仔细观看鲁王府的外面之时,已有许多的仆人,从大门旁的小门出来,手持长鞭、上马凳、洒扫用具站在门口。男仆一水儿的茧绸青衣、无翅乌纱,每个人都是眼神居高临下,鼻孔朝天。
在仆人们出来,并立刻打扫门庭之际,小门之中,又涌出许多仪卫司的武官,他们顶盔贯甲,拿着雪亮的刀枪,掌着鲜明的旗鼓,迅速地沿着大门分站成两排。
仿佛掐好了时间一般。在仆人们迅速打扫完门庭之时,两扇厚重无比的朱漆大门,发出吱吱的门铰扭动的声响,缓缓开启。
大门开启后,只见一堆盔甲更加鲜明艳丽的仪卫司的武将兵丁,各各扛着刀枪剑戟一拥而出,仪卫正、仪卫副左右分列,典仗两两相对,众旗牌、校尉雁翅排开。各各肃立。
头戴双角龙纹的乌纱折上巾,身着五章青衣,两肩纹金龙,系着素表朱里的大带。上挂金纹玉龙形珮,下着赤红袜舄的鲁王朱以鋐,在两名侍卫的搀扶下,缓缓从大门正中而出。
李啸注意到朱以鋐约四十七八的年纪。鬓边的头发已多有花白,与儒雅雍容的朱寿镛不同,这位鲁王朱以鋐的脸上。多了许多酒色过度的痕迹,微微浮肿的圆脸上泛着不健康的苍白。
李啸感觉到,这位脸上挤出和气笑容的鲁王,虽穿着崭新贵重的大明亲王常服,却总给人一种精力衰竭萎靡不振的感觉。
朱寿镛率着李啸等一众来人,向朱以鋐跪拜行礼。
“各位免礼,速速起身。”朱以鋐的声音中,有一种说不出的疲惫与苍老。
众人起身后,朱以寿一一向朱以鋐介绍各人,朱以鋐脸带微笑,与所介绍之人分别寒暄几句。
当朱寿镛介绍到李啸时,朱以鋐那昏沉散淡的眼神,明显的一亮。
“哦,这位便是雄唐卫的李指挥使啊,真真一表人材,英武俊朗。听说李指挥使打叛军,打鞑子,均建得偌大功绩,依孤王看,果是英雄出少年啊。”
看着朱以鋐一脸欣赏的笑容,李啸微笑道:“鲁王殿下谬赞了,下官何以克当。”
“李指挥使客气了,现在流寇压境,兖州岌岌可危,非是李指挥使这样的少年英雄,复有何人能救这兖州啊。”朱以鋐脸上的笑容更显热切。
朱以鋐那带着明显演戏成分的热情笑容,让李啸一时感觉很不习惯,他心下暗想:“这位鲁王如此肉麻吹捧于我,无非是希望我的虎啸军能在这保卫兖州的战斗中,更加尽心尽力吧。”
于是,李啸拱手笑道:“请鲁王殿下放心,在下一定恪尽职守,尽心心力保住这兖州城池,决不让其落入流寇之手。”
“好,好,有李指挥使这番话,孤王便放心了。”鲁王朱以鋐的圆脸,笑得如同一朵菊花。他边说边亲密地拍了拍李啸的肩膀。
不多时,客套话说完,朱以鋐让众人随他一并入府议事。
李啸随着众人一路前行,边走边看。
明史记载,鲁王宫的建筑物基本分为三部,由南向北方向分别为:“承运殿”(面宽十一间),“园殿”(面宽九间)和“存心殿”(面宽九间)。“承运殿”两庑还有左右二殿,五殿两侧各建屋一百三十八间。四周建有围墙,前设承运门”,后设“存心门”,这便是鲁王宫的主要建筑。另外还有由“前宫”“中宫”和“后宫”,各面宽九间,三宫两侧各建屋九十九间,外建围墙及前后宫门,所形成辅助宫殿群落。
对于一路跟行穿殿过廊的李啸来说,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进得鲁王宫后,众多宫殿回廊门楼等处,均饰以青绿点金,蓝黛细缀,金涂铜钉,窠拱攒顶,红绡彩云,中画蟠螭,看得李啸眼花瞭乱。
尤其是鲁王宫中,各类假山峰峦叠立,高低起伏,亭台楼阁座落其中,中殿两侧靠后处,则是一座极大的花园,养着仙鹤、孔雀、梅花鹿等珍禽异兽。处处匠心独运,每每巧夺天工,真真说不尽的雕梁画栋,道不完的富丽堂皇!
众人大约行了十来分钟,到了存心殿中,这便是鲁王日常接待重要宾客的地方。
鲁王随即招呼众人落坐看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