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寒雨潇风
这时一直不说话的司马昭道:
“父亲,不如让我去吧,大哥责任重大,父亲身边离不开他。”
司马懿摆手阻住司马昭,沉思良久才对司马师道:
“既然如此,就你去吧。”
司马昭正要再争,司马懿已下定论道:
“你大哥做事稳重,由他去,必不会有问题。”
见父亲心意已决,司马昭也不好再争,当下司马懿作书一封,交给司马师。
司马师不敢有误,当天便带了司马懿的均令直往新城而去。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二十章 风云变幻
新城,孟达尚不知道自己叛魏的事已经泄露,虽然他心意已决,但孟达家大业大,哪是说叛就能马上动身的。对于跟随自己一同叛过来的亲军那是没有什么问题,但对于这些年自己在新城招募的士兵来说,孟达是持保留态度的,毕竟这些人大多是新城的坐地户。好在新城军界的高阶军官都是当年追随自己叛蜀的同泽,只要御下有方便不成问题。
正在孟达在为叛魏积极准备的时候,忽然有人报,司马懿派人来巡视新城。
孟达心头一震:这个节骨眼上,司马懿派使臣巡视新城是何居心?莫非已经听到什么风声了?孟达不敢太过耽搁,忙将来人请了进来。来人二十出头,年龄不大,左眼似乎有什么问题,有块**,让本来英俊的脸上凭添了一丝缺撼,来人见到孟达打了个礼道:
“臣张师拜见太守!臣此来是奉司马将军均令来新城巡视。”
说罢递过符令。
孟达验过后,面带笑容地示意张师坐下,这才道:
“这位小将军面生的很啊!”
张师忙道:
“在下官微人轻,太守不曾见过倒是自然的,不过,太守的盛名微臣却是久有耳闻了。”
末了,看着孟达颇有深意地加了一句:
“尤其是最近……”
孟达闻言心头一紧,若无其事地笑道:
“哦?最近怎么了?”
“太守不知道吗?太守叛魏投蜀的风声在京都可是传的正紧啊!”
孟达没想到眼前这个年轻人竟有如此气魄,竟然会当着自己的面公然说出这种话来,一时间竟不知如何应对才好。好在他反应迅速,迎着张师的目光,爽朗大笑道:
“小将军,东西可以乱吃,话可不可以乱说啊!”
张师倒是很镇定地看着孟达的表情,认真地捕捉他的脸上的每一丝变化,与孟达相视一笑:
“太守说的是,只是你身处要职,地处重位。有这种风险,怕是远在京畿重地的圣上也坐不安稳吧?”
孟达不明白张师话里的话到底是哪层意思,附和着道:
“张将军说的对,边关乃我大魏的门户,岂能有失?蒙皇上信任,孟达身居重职,不敢有片刻放松。”
张师笑着点了点头:
“太守恪守本分,不愧我军中楷模!不过圣意难测啊,太守难道不知道?一旦让皇上起疑,这个事儿可就大了!”
孟达心中咯噔一下,表面却不动声色道:
“这个不消张兄弟提醒,达自然清楚。只是圣心若非要起疑,我一个做臣子的又能有什么办法?唉!清者自清,只求圣上圣明,能明察秋毫了。”
说至此处,话锋一转道:
“张将军亲至新城,我这新城什么样,我这人什么样,相信张将军都清楚,只望能如实回禀司马将军,在下便感激不尽了。”
说罢,喊了个侍从,那侍从端着一个托盘进来,但见托盘上盛着足锭的黄金,在昏黄的灯光下散发着**的金色,让人眼前发亮。
孟达笑着亲手端过来,双手递到张师跟前道:
“一点心意,还请张将军笑纳。”
张师不由苦笑,没想到这孟达竟然行起贿来,只好接过来放到一边,无奈道:
“太守太客气了!只是太守,我纵然舌吐莲花,也终不如太守做一件事更能让皇上释疑啊。”
孟达大感兴趣忙问道:
“做什么事?”
张师一字一顿道:
“入京面圣!”
司马师与孟达交涉的时候,司马懿已经集结兵马向新城方向**了,经过一天急行军,士兵们疲惫不堪,各部均向司马懿请求休息。但被司马懿坚决地否决了,并亲自出面鼓舞士气:
“将士们!形势紧迫!一旦新城叛逃,我大魏损失不可估量,我大魏子民势将陷入无情的血海之中。将士们!请记住!我们今天的坚持会为我大魏数万子民争得一片太平!为我大魏争得一个大好河山!”
这是一场速度的角逐,各营兵马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故而,各营虽有怨言,却依旧坚定地执行了司马懿的命令。
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面前,司马懿敏锐地嗅到了危险的信号,而孟达却还并没有意识到危险临近。
听到入京面圣四个字时,孟达第一感觉就是绝对不能去洛阳面圣,自己这一去,只怕便再也回不来了。别说自己一个降将,就算是曹魏时期的五子良将,又有哪个得到曹家的真正信任了?
孟达没有说话,而张师紧紧盯着孟达,见他沉吟不语,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却不动声色地转移话题道:
“今天时候不早了,太守也不必过早下结论,切要三思而行!”
孟达闻言不由松了口气,点了点头,推脱道:
“本来入京面圣亦我所愿,只是你也看到了,新城军务繁忙,实在脱不开身啊,此事容我再思量一番。”
张师笑着点了点头,两人又寒暄片刻,孟达才安排张师下去休息。
张师走后,孟达来回踱着步子思索着张师的提议。自己毕竟是一方镇侯,掌握兵马大权,若是不进京,一切尚有回旋的余地;但一旦进京面圣,那就等同于进了龙潭虎穴。何况,自己若想顺利撤出新城,有二十天足矣。但听张师话里话外透露出来的意思,自己叛魏归蜀的消息只怕事泄了。但这么机密的消息,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究竟谁泄露出去的呢?自己这边,知道实情的人绝不超过三个,应该都是可靠的,而西蜀那边也不过两个,莫非是……他?
孟达正想间,忽听外面有人来报,孟达皱了皱眉:今天还真是多事之秋啊!
孟达传来人进来,竟是新城情报人员:
“大人,有个很不好的消息。”
孟达已经嗅到了一丝危险,深吸口气,示意他说下去,只听来人道:
“申仪那边传来消息,西蜀那边有叛蜀之人已经将大人的计划泄露给了申仪,据说消息非常可靠,甚至还拿到了大人的手书。”
他的话说完,孟达已经明白了,这一定是出自诸葛亮的手笔。看来诸葛亮已经等不及了,他是要逼自己速反啊!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二十一章 拖兵之计
孟达突然一切都明白了,反倒是没了之前的提心吊胆,蜀国方面出现问题,总好过自己这边出现问题。孟达清楚,这个时候信任尤其重要。
“申仪那边有什么动作?”
“申仪已上报给朝廷了,不过他那边日前还没什么动作。”
孟达点了点头:
“好,我已经知道了。你辛苦了,下去休息吧。”
来人见孟达一副不紧不慢的样子不禁急道:
“大人,现在情况危急,还请大人速做决断啊!”
孟达笑笑,透着上位者的镇定:
“放心!我自有算计,很快,我们就可以回家了。”
说话间,眼中充满了对故国的眷恋,充满了对故国的回忆:故乡的人啊!你们是否一切安好?
孟达此时已经平复了平静,而张师却难以平复了。
如果来时张师还对孟达心存幻想的话,那现在,张师几乎已经可以断定孟达有此决断绝对是空穴来风了。孟达的犹豫已经出卖了一切,看来这一次,申仪说的即使不尽然,也八九不离十了。
来不及休息,张师便急急拟了两封信,仔细揣好,他相信现在自己应该已经被孟达监视起来了。
次日,孟达若无其事地带着张师在各营巡视了一番,这种走过场的东西,谁都知道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收获。不过,张师还是让孟达陪着逛了一整天。
这样子又过了两天,张师才缓和了下来,不再像前两天那样一丝不苟了。
孟达知道安顿好眼前这个人是眼下最重要的事,自然不敢懈怠,几乎是每日都换着花样逗张师开心,只要张师感兴趣的,孟达都尽全力满足他。
却说这日又是一桌好宴,张师与孟达杯酒交错,喝得十分尽兴,陪酒的也都是新城的权贵,有新来的蜀山弟子李辅及孟达的外甥邓贤。
酒至酣处,张师才道:
“太守,这几日实在是辛苦你了。”
经过几日的交流,孟达与张师已经可以称兄道弟了:
“哎?张老弟,该说辛苦的是你啊!这几**不辞辛苦为我洗脱罪名,孟达真是感激不尽!来,我再敬你一杯,以后但有所求,老哥我责无旁贷。”
张师笑了笑,与孟达对碰了一杯才又道:
“老哥,我实话跟你说吧,其实我来新城之前司马大人便怀疑是有人恶意污蔑,所以,特意着在下前来巡视。一来是查证此事;二来也是要给大人吃一颗定心丸。”
听到定心丸三字孟达不由一愣,心中暗奇,这定心丸自己这几天到是没见到,但心脏病确实快犯了。
张师见孟达发愣的样子笑道:
“其实我来之前司马大人就已经拟好了一封信,叫我查明清楚后再交给你。经过这几日的探访,我也可以向大人交差了。所以,这封信也可以转交给太守了。”
说罢,张师从怀里掏出了一封信递给孟达:
“这是一封私信,封口依旧完好,请太守验收。”
孟达酒虽喝了不少,头脑还是清醒的,忙起身双手接过信。他狐疑地看了看张师,见对方点头,这才打开了信。
信的内容很简单,大致内容是:蜀人对你恨之入骨,诸葛亮早就想除掉你,但苦于没有办法,所以用了这条毒计。诸葛亮是个谨慎之人,怎么可能轻易泄露如此重大的秘密?很明显,他想离间你与魏国的关系。所以,你千万不要相信诸葛亮的鬼话。
这封信几乎是直指孟达的内心了,如果不是蜀山的来信,孟达心中有何尝不是这么想的呢?
相对而言,朝廷对自己还是信任的,尤其是司马懿,简直就是自己的伯乐啊。在这一瞬间,孟达甚至生出一种念头:回什么蜀国,留在魏国。
当然,他很快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毕竟蜀山在西蜀啊。想至此处,孟达深吸口气,满脸感激的样子:
“司马大人这封信真令孟达如饮甘泉,大人对孟达的信任,孟达更是没齿难忘!还请张贤弟到时在司马大人面前为为兄多美言几句。”
张师连拍胸脯道:
“那是自然!既然此间事了,张师明日再去魏兴申仪处训戒一番,便打算回宛城了。”
听到这话,众人面露喜色,都放下心来,孟达客气道:
“贤弟既然来了,何不再多盘旋几日?也好领略一下我西城风情?说实话,我们这怡红院的头牌还是相当不错的,我敢说,比起京师里的姑娘那也是毫不逊色。”
“哦?”
张师不由露出了只有男人才能看懂的笑容:
“既然如此,再盘旋两日亦是无妨,便依孟兄之意。”
孟达闻言笑着的脸挂却是僵了,真恨不得打自己一巴掌,这祖宗本来都要走了,自己何必还要整这景儿呢?真是画蛇添足,没事找事。这张师在这一日,自己便一日不得安宁。但自己话已出口,自然不好收回,只希望今日能把张师灌醉,第二天他能忘了此事。
不想,这张师第二天几乎忘了所有的一切,却独独没有忘记孟达说的这怡红院的姑娘,又在新城干靠了三日,才带着疲色离开新城。
张师离开新城,立刻精神抖擞,快马加鞭直奔魏兴,哪里还有什么疲色?
一行人赶了半天的路,直到下午才到魏兴。魏兴守将听说是宛城方面来的大员,不敢耽误,忙去通报太守申仪,将张师等人迎入城内。
张师边走边问:
“魏兴太守申仪在哪里?速带我去见他。”
守将也意识到情况紧急,正要分说,却见不远处一行人已经急匆匆走了过来,为首的正是魏兴太守申仪,忙道:
“太守就在前面!”
说话间,申仪已经走到得张师跟前,申仪本以为来的该是一位稳重老成的中年人,不想来人竟是位青年人,看样子连毛还没有长全,不禁皱了皱眉头,怀疑地问道:
“你是宛城派来的?”
张师看了看四周,见人多眼杂,没有急于表明身份,只是道:
“在下司马大人驾下张师,奉司马大人之命前来调查孟达。”
说话间,在申仪耳边耳语几分,申仪顿时换了一副嘴脸,赔笑道:
“还请大人府里详谈。”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二十二章 兵临城下
申仪与张师两人一前一后进了内室,申仪屏退众人后这才道:
“想不到令尊竟派公子亲自前来调查孟达,实在是太冒险了!”
申仪咂乍舌道:
“司马公子,那孟达叛魏已是铁证如山,只要孟达稍起歹意,把大人抓了去,那当如何是好?实在是太险了!太险了!”
司马师摆了摆手道:
“此事毕竟涉及一位边疆大员,家父亦不敢草率决定,万一判断失误,错害了一位忠臣良将,反倒成全了蜀国,岂不为人所耻笑?”
言下之意自然是对申仪消息的怀疑,申仪不悦道:
“这孟达通敌卖国与诸葛亮的私信,大人想必都看到了吧?这已经是铁证了,怎么还怀疑有他?”
司马师知道申仪与孟达有隙却也不意外:
“诸葛亮素来谨慎,此等机密能被申大人所获,家父也颇觉蹊。”
见申仪满脸涨的通红,忙解释道:
“家父倒不是怀疑大人,只恐中了诸葛亮的离间计,何况现在有人捉笔代刀本属常见,绝不能一封信就定了孟达的罪。”
申仪不忿道:
“此事我在信中已经明言,是有蜀军将士投城,我才获系这等绝密消息的。公子放心,此人绝对可靠,定然不会出错。”
司马师笑笑:
“家父说申大人是自己人,师就有话直说了,大人万勿见怪。”
申仪听司马师这般说,方才的不快一扫而光,只听司马师续道:
“据我所知,投诚的人不过是蜀军的一位中层将领。这么重要的消息,诸葛亮怎么会让这种级别的人知道呢?”
见申仪似有所会地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司马师的推测,司马师才续道:
“不过,这几日来经过我的明察暗访,基本已经将孟达的事情查清楚了。”
原来司马师自入新城之前,就已经把好手派入城中调查。他也知道自己进城必定受到孟达等人的严密监视,绝难获得什么实质性的情报。
申仪听了司马师这几日在新城所掌握的情况,基本与自己了解的差不多,不由连连点头:
“司马公子果然是明察秋毫!真应了那句古话,虎父无犬子啊!看来,用不了几年,司马师这三个字必当是天下皆知了!”
司马师被申仪这般当面吹捧,大觉尴尬,谦虚客套了一番才道:
“现在,家父已定下袭取新城之计,只是为保万无一失,却要大人的协助。”
申仪听司马懿要动孟达了,登时来了精神:
“公子但有吩咐,申仪万死不辞,您吩咐吧!”
司马师点了点头:
“大人身处冲要之地,只要谨防西蜀援军,一旦西蜀来犯,阻住蜀军即可。”
申仪点了点头:
“那是自然,我今日就实行宵禁,全城戒备。”
见司马师点头,这才犹豫地问道:
“只是……不知道司马大人打算什么时候袭取新城呢?”
司马师微微一笑:
“申大人,此乃军中机密,大人也是军旅之人,想必就不必我解释了吧?不过,我可以告诉大人,应该不会太久。”
说话间与申仪对视一眼,二人都露出了会心的一笑。
此时西蜀的李严已经收到了孟达的来信,气得狠狠将信掷在地上:
“诸葛匹夫!真要害死孟达了!”
李丰此时正在边上侍候,见状拾起信:
“孟叔父怎么了?”
李严狠狠道:
“诸葛亮竟把孟达叛魏的消息透露给了申仪,你孟叔父危矣!”
李丰闻言虎躯一震,但他毕竟了解新城形势,旋又回复平静道:
“父亲多虑了!以申仪的兵力哪里阻得住孟叔父?何况申仪没有朝廷的命令,也断然不敢公然对抗孟叔父。”
李严叹道:
“申仪是不能,不过司马懿就在宛城。此人道法通玄,用兵奇诡,若申仪将消息透露给他,只怕孟达万不是其对手。”
李丰并不熟悉司马懿,但听李严言语间尚对其如此忌惮,只怕不是个好相与的,不由道:
“既如此,兵贵神速,父亲让孟叔父速反不就是了吗?”
李严叹道:
“牵一发而动全身,你孟叔父家大业大,哪是说走,就马上就能走的了的?此事只能尽人意而听天命了。我这就拟信你赶紧差人送去,叫他勿要迟疑,该扔的扔,加快进程,我这边立刻就安排人马随时准备接应,只希望你孟叔父福大命大了。”
李严这边急得火烧眉毛了,孟达却还在犹豫不决,他拿着司马懿的这封信看了又看,心中十分感激。
不过,想到蜀山的将来,孟达也只能长叹一声了:君已国士待我,我却不能以国士报之!唉……
所以,当孟达收到李严的来信时,颇不以为然。魏国高层还是信任自己的,岂是申仪这种小人所能左右的?孟达当然不知道,此时的司马懿的大部队已经距新城不到八十里了。
“大人,现在咱们离新城已经不到八十里了,是否等整顿好了再行进攻?”
说话的乃是徐晃,徐晃是在司马懿行军途中遇到,听说了孟达的事,为防万一,便领兵来助。
司马懿下意识的摸了摸怀里司马师送来的书信在马上道:
“不!孟达随时都有可能叛魏,溜之大吉,迟则生变,不必休息,大军直接围城!”
徐晃领了军令,当即带本部人马直奔新城而去。
孟达正在府内安排撤退事宜,忽报城外尘土飞扬来了一彪人马。
孟达心中生疑,边走边问:
“是谁的人马?”
“是右将军徐晃!他们在城外高叫反贼,把很多士兵都叫愣了。”
孟达闻言停住步子看着那人急道:
“你说什么?”
部下又重复了一遍,这才道:
“太守,可是走漏了什么消息?”
孟达沉吟不语,半晌才道:
“先去看看再说。”
孟达心里已生起了一丝不祥的预感,冥冥中,似乎李严的话正一点点被验证。
孟达登上城头向下张望,正与徐晃对个正着,二人同朝为官,都曾见过,倒不面生。
“孟达反贼!还不速速下城投降?”
徐晃一见孟达,便提着斧子恶狠狠道。
此时城上已经有些军心不稳,孟达听的清楚,士兵们在城上都在议论徐晃的话,连孟达登上城楼都没有停止的意思。
孟达早就听李严提过徐晃,知道此人乃是天庭神将,好像与诸葛亮颇有些渊缘。李严更曾叮嘱过自己要多留意此人,一旦机会便立刻做掉。
好孟达当下也不答话,拈弓搭箭,直射向徐晃。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二十三章 将星殒落
孟达虽在蜀山修行道法高超,但用一枝凡箭却哪里能伤到徐晃?徐晃提斧方要搁挡,谁知就在此时,自天边飘下一条红丝绦,直接将徐晃裹了结实。
徐晃一见这红丝绦,便已经知道了个大概,想要挣脱,却哪挣脱的掉?高呼一声:
“哪吒误我!”
此时,孟达的箭已至近前,自从徐晃前脑而入自后脑而出,死了个通透。好龙须虎被那丝绦一卷,魂早已上了九重天。
却见哪吒收了成名法器混天凌,徐晃已落在自己跟前,只是此时的徐晃已变成了龙须虎的模样。
“哪吒,你怎的害我?”
龙须虎忿忿的道,哪吒是在天界少有与龙须虎交好的朋友。若非如此,哪吒也不敢就这么生生把他捆上来,一旦龙须虎追究起来,那便是擅自卷入人间争斗的罪名。
哪吒叹道:
“我的傻兄弟啊!早听说你下界去助姜师叔,只是不知道你被哪厮给坑了尚不自知,若非我救你上来,只怕你却是误了姜师叔的大事!”
龙须虎闻言不由一愣:
“什么?我还没见到师父哩,你这话从何说来?”
哪吒见龙须虎这个蠢样子,气便不打一处来,心道:怎的也是个天神,下界助姜师叔竟都找不到门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