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寒雨潇风
诸葛亮知道再犹豫不得,开门见山道:
“现在新城的情况怎么样了?”
李严言辞闪烁道:
“新城?新城孟达时刻准备着,只待丞相大军一到,便可与丞相会师,直取咸阳。”
诸葛亮闻言微微一笑,仿似看透李严心事般不急不缓道:
“哦?既然如此,你可告诉孟达,月底我大军便可抵达新城。”
现在方刚距月初,到月底还有二十几天,若是真等到那个时候,只怕新城早就被攻破了。
李严一听,不敢再遮掩,忙道:
“丞相,时间紧急,如何还拖得了半刻?现在孟达反魏的消息几乎已经传遍大魏,若再拖个十天半个月,只怕不等丞相出兵,魏军便已拿下新城了。”
诸葛亮摇头笑道:
“尚书怎么忘了?新城与魏廷往来怎么也得月余,何况,对付一个新城太守边疆大员又岂是说出兵征讨便能征讨的?”
李严大急,几乎脱口而出:
“哪还用月余,现在就已经兵临城下了。”
说完,李严就发现自己说露了嘴,忙住了口,嘴巴闭得死死的,直愣愣盯着诸葛亮。
这话无异于平地一声惊雷,除了诸葛亮依然微笑望着李严,其余人都张大了嘴巴。
邓芝喃喃道:
“这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
蒋琬还算镇定,追问道:
“尚书此话可是真的?”
不待李严搭话,诸葛亮已经轻声道:
“这个消息应该是不会错,不然尚书也不会如此激进了。”
李严知道此时再掩饰已经没什么用了,反倒轻松下来,搬了把椅子坐下,抱着肩膀道:
“不错,这个消息是从新城传过来的,千真万确。”
“孟达有反魏的意图也不过几日,魏廷反应怎么会如此迅速?”
知道内幕的马谡不禁怀疑道,事实上从诸葛亮将这消息透露出去到现在也不过十天光景,魏军这个速度实在让马谡难以置信。
他忽然想到什么,脱口而出道:
“莫非是魏将曹真?”
其他人闻言都点头表示赞同,东吴战线现在主要由曹休来指挥,而曹真很有可能对蜀全权负责。
李严摇了摇头:
“是魏司马懿!”
“司马懿?”
诸葛亮轻声默念一遍,沉吟道:
“这个人很了不得,日后切要格外小心!”
诸将听诸葛亮对其评价如此之高,无不称是,这时李严又摧促道:
“丞相,现在情况危急,是否可以考虑尽快出兵?”
诸葛亮点头道:
“我明日便呈报我主,北伐曹魏。”
李严虽觉不妥,但也知道不能逼得太紧,当即也不再坚持。
待众人散去,只有马谡迟迟未走,诸葛亮知道马谡有话要说,起身奔书房而去,马谡慢慢跟在后面。
脚步轻声地击打着石板,合着外面蛐鸟的鸣叫,发出颇有节奏的乐章。
马谡低声道:
“老师可是真打算去救孟达?”
诸葛亮停下脚步,回过头望着马谡,颇为凝重地望着马谡:
“你觉得孟达能守多久?”
马谡想了想道:
“孟达也是杀场宿将,新城又是孟达的主场,司马懿虽善谋多智,但未必长于攻城,料想其守个月余该不成问题吧?”
诸葛亮摇了摇头,望着外面铺满星尘的夜空道:
“我想你是过于乐观了,若我料的不差的话,司马懿不久便会在曹魏军界中脱颖而出。”
马谡怔怔望着诸葛亮,他不知道诸葛亮为何对其评价如此之高。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二十七章 起兵北伐
诸葛亮吐了口气分析道:
“据我所知,司马懿一直在宛城,从宛城到新城近三千二百多里地,他能在八日内赶到,行事如此果断,你还会小觑此人吗?”
诸葛亮说至此处摇了摇头:
“这种人不会给我们去救援的机会的。”
马谡颇为赞同地点了点头:
“老师分析地确有道理,谡深以为然。只是小小的新城该是困不住孟达的,以他的奸滑,即使司马懿攻破新城,只怕也难困得住他。”
诸葛亮点了点头:
“你说的不错,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一个光杆的孟达掀不起起什么风浪,纵使回了蜀国,也不过是自取其辱罢了。”
次日,诸葛亮在殿上正式向刘禅呈上了名垂后世的出师表,刘禅览罢大为感动,但见诸葛亮鬓间白发大为不忍道:
“相父方刚南征凯旋,今又要北伐,操劳甚重,不如再缓一缓。”
诸葛亮道:
“臣受先皇托孤,不敢稍有懈怠。今南方已平,正借得胜余威,讨北方诸逆,恢我汉室正统。”
刘禅点了点头,正要准奏。
忽班下有一人道:
“陛下且慢!臣有禀乞奏!”
众人一看却是中太史谯周,刘禅不由面带疑色问道:
“爱卿有何本要奏?”
谯周朗声道:
“启禀陛下,臣近日夜观星相,但见北方星芒璀璨,旺气正盛,已此观之,曹魏气数未尽,未可图也。”
说罢转过身来对诸葛亮道:
“丞相深知天道,明知徒劳,何必逆天而行呢?”
诸葛亮看了眼谯周面无表情道:
“天道无常,又岂是观天象可以预测的?亮已算计多时,此行必有所获。”
谯周苦谏不得,这时刘禅已道:
“既然丞相已筹谋良久,联便准了。”
刘禅拍板,谯周再行进谏便有点不知深浅了,只好也住了口。
诸葛亮受了君诏,当日便回府调度诸将,南征大军中除了留守南中的马忠以及赵云不在外,尽皆在列,便连汉中太守魏延也亦在其列。
诸葛亮之所以不带赵云北伐,实在是有不得以的苦衷。赵云累年征战,杀伐之气太重,玉气渐失,已然大限将至。
诸葛亮是道家,修的是今生,而赵云乃是玉化成人,火候不到,成不得仙,得不了道,来世能否托化成人,圣人难测,何况他一地仙。诸葛亮对赵云早有盘算,若能去玉虚宫求些丹药回来保住赵云,至少托个人身,来世再修,日后也能结个善缘。只是此时自己政务繁忙,着实抽不开身,只好先行拖着。
谁道诸葛亮有心结着善缘,赵云却耐不住寂寞了:
“丞相,赵云虽老,虎威仍在,昔年黄忠、严颜在我这年纪尚能披甲挂帅,为何我却不能?”
赵云圆目怒睁,显是动了真火,这也难怪,自己英雄一世,国家北伐此等大事,自己却受如此冷落,内心如何受的了?其实,这也与他杀伐之重有关,如今已有玉碎之兆了。
诸葛亮见赵云如此,心中更是担心,只怕他的日子比自己预计的只早不晚,不由劝道:
“南征之时,孟起方去,我如折一臂,咱们一班老人如今也不过你我。子龙年事已高,若有差驰,亮有何面目去见先皇?何况将军一生不败,乃军中楷模,若此次北伐稍有差池,损了一世威名,岂不减了蜀中锐气?”
诸葛亮不说老还好,岂知老将最听不得偏生就是这个老字,赵云闻言厉声道:
“我赵云戎马一生,从未临阵怯敌,将士当马革裹尸,丈夫当死得其所,又有何惧?若真如此,是我之幸也,丞相不必感慨,云不才,愿为前部,但求随军出征。”
一旁众将见赵云情绪激动,都拉着赵云。毕竟赵云素来稳重,从未像现在这样冲动过,双目圆睁,眉头倒竖,原本刻满风霜的的脸上生出几分令人恐惧的戾气。
诸葛亮心中虽有此想,但亦知天机不可泄露,只好苦劝。
只是赵云却如何听的进去?最后竟以命相挟,诸葛亮不得不慨叹天命难为,权衡一二若是北伐还是赵云做这先锋比较合适,但终是担心只好道:
“将军既愿为先锋,需得一人同去。”
赵云环顾众将:
“何人愿与某同去?”
邓芝一旁早猜到会有这一幕,对于赵云他还是很了解的,自己已在长江水宫谋得安身之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自觉跟着赵云该不会有什么危险,不禁主动请婴。
诸葛亮见是邓芝,不由放下心来,当即拨赵云五千兵马,封为前部先锋。
关兴、张苞等虎将见赵云那个样子竟不敢与之相争,于是年近六旬的赵云却领了个先锋。
众将分拨既定,明日便大军开拔,径取祁山。
听说诸葛亮不救新城,费诗不由问:
“那新城怎么办?”
诸葛亮叹道:
“不出几日,新城必有结果,我军去之无用,反倒拖慢了北伐进程,让尚书令去救吧,但愿我军兵出祁山会拉慢新城覆灭的步伐。”
诸葛亮说完,众人心下已经明白了,诸葛亮已经打算放弃对孟达的救援,让他来吸引魏军的目光,自己则暗渡陈仓。何况诸葛亮并没有把孟达判死刑,而是让李严靠自己的力量来拯救他的盟友,也算是仁志义尽了。
此时李严尚不知诸葛亮已经放弃了新城,还在等诸葛亮的消息。他已经派人去打探新城的消息,结果很不乐观,魏兴郡已经戒严,只许进不许出,消息根本传不出来。对于新城的消息传闻很多,只是大多都非常不乐观,甚至有风传孟达已传首京都了。
此时的孟达虽然还未被传首京都那么惨,不过连他自己都已经看不到希望了。也不知司马懿发什么疯,自己派出李辅、邓贤后不久,司马懿就开始对新城发动总攻了。
其进攻异常猛烈,魏军数次攻上城头,好在孟达旧部上下齐心将士用命这才暂时守住了,只是城头已明显出现缺口,照这样下去不出半月,新城必破。
军中士气异常低迷,若不是军中高层弹压,只怕早就出乱子了。
次日,几个伍长起兵谋反,竟杀了一个百夫长,幸好被及时发现这才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只是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开端,新城上下一片阴霾。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二十八章 心神失守
随着司马懿的疯狂进攻,孟达每天几乎四门都要走个遍来安抚各部人马才能放心。他注意到很多地方已经出现缺口,虽然经过抢修,但收效甚微,只怕禁不起魏军的一轮攻击便回复原状了。
孟达心情极为沉重,却还要故作镇定,但每每回到府中便萎糜不少。时常坐在案前发呆,似乎已经预感到了什么。
这日,当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府中的时侯,一进门便有人报说邓贤回来了,正在前厅等侯。
孟达赶紧赶到前厅,见邓贤正来回踱步,显然心情十分焦虑,见孟达回来,忙拜道:
“舅父!”
孟达摆了摆手道:
“非常时刻,就不要太过拘礼了,怎么样?”
邓贤忙把去见李严的经过详述一遍,孟达听罢,不禁皱眉道:
“半个月?”
邓贤见孟达面色阴沉,点了点头,却没有说话。
孟达目光呆滞,指尖不断击打着自己的大腿,好一会也不开口。
邓贤等了半晌不见孟达说话,不由轻咳了两声,孟达这才深吸口气,似是回过神来一般,摆了摆手:
“你刚回来,先回去好好休息,此事稍候再议。”
邓贤见孟达魂不守摄的样子,不由关心道:
“舅父也要当心身体。”
孟达一抬眼正与邓贤关心的眼神对在一处,他定了定神,站起身轻轻拍了拍邓贤的肩膀:
“贤儿,舅父不会让你有事的。”
“舅父!”
邓贤正要劝慰两句,孟达已经收回了手,闭上眼睛摆了摆手:
“你先下去吧。”
十五天,已经过去了两日,也就是还要坚持十二天。李严距魏兴郡不过两天的行程,他却要自己等十五日,这说明了什么?李严还在期待成都出兵来救自己吗?孟达清楚,现在能救自己的,只有李严,即便是蜀山,也只能依靠李严的力量。现在李严竟把期望寄托在了诸葛亮的身上,想想便觉希望渺茫。
孟达不禁在想:李严,你到底在想什么?
蜀山之上,望着李辅落寞消逝的背影,郑隐面无表情。
风轻轻地吹着,白色的鬓角顺风摇摆,衣衫随风飘舞,格外萧瑟。
“师父可是在担心孟达师兄?”
后边一个童音清音响起,声音中尚有几分稚气未褪。
郑隐转过身来,却看到一个扎着小辫的小孩正满脸疑惑地望着自己,那扑闪的大眼睛流露出孩童一般的天真,整个人却给人一种人小鬼大的气质。
郑隐蹲**子,刮了刮他的小鼻子,露出一丝笑意:
“你这小东西,知道些什么?”
“师父,弟子年纪虽幼,但辈分却不小,自然要做一些适合身份的事情。”
小孩子挺着身子,俨然一副小大人的模样,看着却着实讨喜。
郑隐原本阴霾的脸上不禁舒展开来:
“还不是占了你爷爷的便宜?”
说罢直起身子道:
“你且说说看,你看出了什么?”
小道童闻言嘿嘿一笑:
“富贵人自有富贵命,哪里是占了爷爷的便宜?此乃弟子的机缘始然。弟子说错了,师父却不要笑话弟子。”
郑隐点了点头:
“你且先说说看。”
小道童道:
“师父是担心师兄,只是此乃师兄命中劫数,旁人却帮不得。”
郑隐不由眼中闪过一丝精芒,旋而散去,朗声一笑:
“小小年纪竟诳起师父来了。”
郑隐回过头,望着飘云下面的莽莽青山满脸凝重,喃喃道:
“李严啊!若你连这件事都做不到,又如何叫我蜀山与你一道?”
后面小童却道:
“师父,那孟师兄怎么办?”
郑隐一愣,旋即笑道:
“以他的本事这本就不该是我担心的事。”
青山之上,一老一小的身形渐渐远去,直到化成两个小点,没入重山薄雾之中。
司马懿援军源源不断,把新城围得水泄不通,攻城日紧。北门被魏军攻打猛烈,数次被魏军攻上城头,城上士兵士气稍挫,孟达不得不在北门亲自督战。
经过一轮残酷的白刃战,魏军终于退了下去,城上的孟达疲惫地望向城下密密麻麻的魏军,不由得生出一种无力感。忽得被城下披着银甲的司马懿所吸引,望向司马懿。
此时司马懿也正往城头望来,两人的目光在虚空之中绞击到一处。司马懿眯着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孟达呆滞的目光。不知为什么,孟达一时间竟生出一种如坠冰窟之感,仿佛被司马懿看透了一般。
不,更准确的说,那应该是一头猛兽在面对猎物时的不屑。这种强大的压力压得孟达透不过气来,他之前也曾见过司马懿,虽不曾相处过,却从未发现过他竟然会有这么强大的气场,这种摧枯拉朽的气势,直撼得孟达心中仿如惊涛骇浪。
战场上的哀嚎声、叫骂声、脚步声渐渐远去,那无形的压力反而越来越大,世界仿佛只剩下那波涛汹涌的巨浪一浪高过一浪的击打着自己的思感,自己仿佛一叶扁舟在巨浪中徒劳的挣扎,直至一点一点的沉下去。
“师叔!”
一个遥远的声音响了起来,仿如一声梵音把孟达硬从绝望的巨浪中拉了出来。
孟达猛然一震,目光登时清澈起来,心神也跟着宁静下来,城下司马懿的目光依然紧紧锁定自己,不过已经没有了刚才那般摄人了。
孟达心中暗叫庆幸,若是方才没人唤醒自己,只怕自己便深陷其中再难自拔了。城下司马懿暗叫可惜,极不情愿地兜转马头缓缓离去。
孟达此时方转过头来,原来却是李辅,孟达平静了下心绪这才道:
“什么时候回来的。”
“刚回来,听府上家丁说师叔一直在督战,弟子便赶了过来。师叔,师祖他老人家……”
没等李辅说完,孟达已阻住他道:
“回去再说。”
这一等,便等到了夜里,直到孟达一切安排妥当,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书房,第一时间便把李辅唤了来。
李辅低声说:
“不知什么,师祖闭关修炼了,只是……”
见李辅犹犹豫豫,孟达催促道:
“只是什么?”
李辅嗫嚅道:
“我听同门师兄弟说,师祖前一天还没有闭关,却是赶巧不巧地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闭关了。”
孟达眉眼跳了一下,他已经明白李辅的言外之意了,在这个时候闭关,任谁都能看出师祖是有意回避了。
孟达颓然坐在椅子上,想了一万个理由却也想不出究竟是为什么,难道师父真的是打算放弃自己了吗?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二十九章 新城献降
面对接踵而至的坏消息,孟达的心已经缓缓沉了下去,自己在新城有太多的牵挂了。如果没有李严、蜀山的帮助,这一次只怕自己真的就没有退路了。
“难道这一次真的选错了吗?”
孟达闭上了眼睛,听到李辅唤自己,孟达只觉得说不出的无力,连眼都没睁摆了摆手:
“你先下去吧。”
李辅应了声便默默退了出去,孟达的脑海中不停地闪现着各种念头。蜀山没有指望了,李严也没有了指望,若想保下那么多的牵挂,自己唯一能做的也许就只有这一条路了。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当悲观的情绪占据主导的时候,便是再坚强的人也会走向极端。
孟达当夜便把自己的外甥和师侄召了进来,三人直谈到深夜,两人出来时都红着眼睛。
望着两个后起之秀,自己的至亲,孟达慨叹不已,以后便是这些后生晚辈的天下了:我不负家门,不负师门,足矣!
司马懿并没有一鼓作气趁势连夜猛攻,对于新城他志在必得。他深谙用兵之道,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图增伤亡,张驰有度反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只是新城的反应却大大超出了他的意料,已经过围城六七天有余,新城竟然没有一个投降的高级将领。
“想不到一个投降头子竟然会有这么多追随者。”
司马懿不无戏谑地嘲讽道。
“孟达颇有乐毅之量,对待帐下将士能同甘共苦,在这一方面却是颇有几分上将之姿。”
司马师曾亲入新城深入孟达军中,并与其斡旋数日,对孟达的评价自然非常中肯。
司马昭听了不禁慨叹道:
“这样的人若能为父亲所用,却也不是件坏事。”
司马懿笑了笑,摇头道:
“此人与蜀山颇有关联,背景甚深,必不能为我所用。”
司马师对父亲的话非常赞同:
“孟达的部下若是对孟达如此忠心,父亲却当用那修罗手段,斩草除根啊!”
司马懿颇为欣赏地看着司马师,正要说话,司马昭却道:
“只是他背后有蜀山撑腰,怕是不妥吧?”
司马师微笑着道:
“蜀山如何厉害也终究不敢明目张胆的下山寻仇徒增因果,二弟这倒不必担心。”
三人正讨论新城的战况,外面来报,有两个人鬼鬼祟祟地自城里溜出来,自称是新城守将。
三人相视一眼,司马昭笑道:
“父亲算计果然厉害,想不到这么快就有人来投降了。”
司马师也是微微一笑:
“人性终究是自私的多,无私者少;同享者多,同难者少。”
司马懿点了点头:
“人性之事,不过如此,带进来吧。”
不多时,走进来两个人,看到这两个人,在座的司马师与司马昭相视一眼,却都看出自己眼中的惊色。
“新城守将邓贤(李辅)拜见大人!”
两人同时一拜,司马懿忙起身扶起,应承道:
“二位都是我大魏栋梁,快快起身!快快起身!”
二人又谦逊一番,盛赞司马懿英武神威,又夸夸其谈说了很多大魏明主如何如何,听得在座三人不胜其烦。
司马懿终还是耐不住这颇多套路,清了清嗓子道:
“不知两军对垒,二位将军深夜造访所为何事啊?”
邓贤、李辅相视一眼,前者这才道:
“大人,孟达谋反,罪无可赦。只是,这新城的百姓并无过错,还望将军宽恕。”
司马懿冷哼一声:
“若是他们不与反贼同心同力,即是我大魏子民,我司马懿岂会容不下我大魏的人?”
两人连连称是,邓贤壮着胆子察言观色道:
“大人,我新城八千多名官兵虽然与朝廷部队起了些许冲突,不过大家都是受孟达盅惑,尚不知道大人乃是朝廷天兵,大人能否……”
邓贤深吸口气道:
“也从轻发落呢?”
司马懿并未见过这二人,对于这二人之字不提自己,反倒处处考虑旁人的无私精神甚是钦佩,声调也缓和了不少:
“孟达谋反本就是他自己一人之过,若此子成事,会给我大魏带来无尽兵灾。此獠十恶不赫,罪大恶极,吾皇已传下钧旨,拿下新城,传首京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