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魏晋干饭人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郁雨竹
而现在,她不再需要隐藏自己的能力和心思,所以就变得这么强大了。





魏晋干饭人 第668章 换个中正吧
赵程没有停留很久,和赵瑚说完话,立即带赵正去追已经出发往汝阴郡去的人。
赵含章微微一笑,也不去打搅赵瑚,拍着手中的公文就去找赵铭。
赵铭已经把手头上的事都处理完了,他的工作能力就是这么强,豫州上下的情况他都知道,地方上递上来的公文只扫一遍便可给出解决方法,剩下的两封是给赵含章签字的。
所以他这会儿正坐在书房外的大树底下吹风吃酒。
这会儿屋内有些炎热,白日他还是更喜欢坐在外面吹风。
赵含章将公文递给他,道:“这是我和汲先生他们商量的,这一次劳役要抽调的人数,招募的短工人数,庭涵将所需的物资和钱数都算了出来,您可以看一下。”
赵铭伸手接过,翻开扫了一眼后问,“怎么需要这么多石碾?”
“省力,”赵含章脱掉鞋子在他对面坐下,“不是有火药吗?这一次我们还打算在近水之地修建几个水磨坊,一是方便民生,二是借用水利铸造兵器,到时候也可以借水利切割石碾。”
赵铭点了点头,将各种数字记下,再一对比现在豫州内的人口和库房中的东西,心中就有数了。
“刚结束夏收,各地都有了些存粮,所以粮食暂时不用头疼,但钱……”
赵含章道:“铜还在开采,从炼铜到铸钱需要时间,不过我们已经在铸造,数量不够的,可与当地的士绅先借。”
“以什么做担保呢?”赵铭道:“每次上新钱,都要有对应的价值,否则钱币过多,其价大贬,于民生无益。”
“我知道,”赵含章道:“所以各郡国努力吧,我只一个要求,除田地和兵权之外,其余东西都可抵押担保,若没有,就暂时和人借,明年或者后年还上,和他们说,我会努力三年内还上的。”
赵铭垂下眼眸道:“三年,谁知道三年内会发生什么事呢?他们只怕不愿。”
赵含章却很自信,“总会有愿意的人。”
风险投资嘛,就看他们看不看好她和赵氏了,投中了,收益丰厚,失败了,那就只能一起倒霉了。
赵铭抬起眼眸看了她一眼,道:“近日有人与我说,夏侯骏现在是苟晞的座上宾,他下令,今年八月会在济阴郡定陶县为朝廷定品选才,命令已经下到豫州这边来。”
他从左边那两封公文中抽出一封来给她,“这是公文,只等你签发了。”
赵含章翻开看了一眼,嗤笑一声道:“他是我豫州大中正,怎么跑到兖州去了,竟然还要在济阴郡定品人才。”
她合起来丢在一旁,不打算签发。
济阴郡属于兖州,她豫州的大中正没道理跑到兖州办定品会,却朝豫州要人。
赵含章垂眸想了想后道:“我会上书陛下,更换中正官,或者,直接免了中正官。”
赵铭:“……还是更换吧,换了大中正,你是举招贤考还是考核定品都依你,直接免了中正官,只豫州内各世家便不服。”
有个缓冲,让人有个妄想,不至于现在闹起来。
赵含章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于是脑子里把适合的人过了一遍,慢慢将目光落在了赵铭身上。
赵铭眼睛都不抬,和赵含章道:“一州大中正有时候是刺史兼任,你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所以不用看他了,他是不会当的,而且,“我资历不够。”
赵含章手握兵权,可以不用管资历这种东西,但赵铭不行。
大中正一职不似郡守,只管一郡事务,上面还有一个刺史兜底,大中正是要直接向朝廷负责的,挑选出来的人才除了本州自用外,还要向朝廷输送人才。
在豫州里,赵含章可以直接让赵铭当郡守,代理刺史府事务,但出了豫州,他的确资历不足。
赵含章就点了点头,“行,我当就我当吧。”
赵铭将最后一份公文给她,“这是今年到明年四月拟定的商税减免条例,各郡国略有不同。”
赵含章伸手接过认真地看起来,沉吟道:“加上河南郡,通告天下,洛阳及其周边的河南郡县城,全都四十五税一,若是粮食和麻布一类商品,商税全免。”
赵铭眉眼一跳,各郡国最优厚的商税也是四十税一,比之前的三十税一和三十五税一要优惠很多了。
没想到赵含章给洛阳定的还要优厚。
但想到现在洛阳的惨状,赵铭没有反对,点头应下了。
他接过公文添上,赵含章这才签字,从荷包里拿出自己的私印盖上。
事情办完,叔侄两个面面相觑,赵铭眉头微蹙,道:“使君忙去吧。”
赵含章却坐着没动,“铭伯父,申族兄现在何处?外面乱的很,要不还是写信让他归家吧。”
赵铭看了她好一会儿,“你想用他?”
赵含章便笑了笑道:“军中缺人。”
她道:“宽族兄他们治理内务还行,上战场杀敌差一些,听闻申族兄曾想进军中历练,但因为得罪了中正,所以没能定品,他这才游学去。”
说游学是正规说法,其实是挎剑去做游侠了。
昨天晚上吃饭时她提了一嘴,才从赵淞那里知道,赵申出去游学,主要是访各地名士,跟人探讨军法去了。
赵含章道:“赵氏子弟是不少,但多在内务和治学上有长处,军中事务还是差了一些,将来司州若需要驻军,我想让赵氏子弟镇守。”
赵铭抽了抽嘴角,司州是你的吗?你就连司州的驻军都想好了。
不过赵铭没问出口,他怕他问了,过两天她还真就把司州给他抢过来。
他想了想后道:“现在交通不便,我写过几封信出去,但都没收到回信,但豫州巨变,他应该已经收到消息,他总会回来的,就是不回,他也会想办法写信回来。”
赵含章闻言点头,知道赵铭不反对赵申回来为她效力她就满意了,至于找人,赵铭找不到,她可以托人找呀。
她和蜀地的诸传现在合作亲密,她和傅庭涵与他都有书信来往,托他在蜀地找一找便是。
赵铭看了她一眼,忍不住问道:“你劝住七叔了?”
赵含章便冲他笑了笑。
“你能劝住七叔我不奇怪,但我好奇的是你竟能劝住子途,你用什么理由劝的他?”赵铭问:“是学堂里的那些孩子吗?”
赵含章将面前一直不动的酒杯举起,一饮而尽后道:“程叔父面容冷酷,心却极柔软,他最不想看到的是别人因他而受牵累,而现在,他的学生遍布豫州,将来还可能会遍布天下,所以他最好劝不过。”
他是个宁愿自己委屈,也不会委屈了别人的人。
赵含章放下酒杯起身,“我一会儿还要出城去,就先走了。”
赵铭握紧了酒杯,微微颔首,看着她离开。




魏晋干饭人 第669章 心慌慌
赵铭注视着她的背影消失,许久不回神。
长青上前将公文收好,正要起身时看见他手掌过于用力,惊疑道:“郎君?”
赵铭这才回神,垂眸看了一眼手中杯,微微松开手。
长青忙上前检查,“可有受伤?”
赵铭不在意的挥袖,将手拢在一起,“无碍。”
长青很疑惑,“郎君为何心绪不宁?”
刚才他就在一旁听着,和女郎刚才的谈话也没什么问题呀。
赵铭没有回答,起身道:“把批复下来的公文分发下去吧。”
说罢转身就走,但还没走多远就看到了他爹。
赵铭转身正要走,赵淞已经看见他,叫道:“子念。”
赵铭只能转身过去,行礼道:“父亲。”
赵淞眉头紧皱,“你躲我做什么?含章呢,昨晚被你七叔他们打岔,我还没来得及与她谈清楚新钱的事呢。”
赵铭道:“七叔和三娘换了一大批新钱,据我所知,他还打算将新钱运去江南使用,现在钱已经铸造出来,您想拦也拦不住了,何必再谈?”
赵淞:……
赵铭看着怔忪的父亲,幽幽叹息一声道:“父亲,此事您就别管了,让太勐自己折腾去吧。”
赵淞眉头紧皱的看着他,“你怎么了?”
赵铭一顿,抿了抿嘴道:“无事,只是心中有些事没想通,您等我想通就好了。”
赵淞精神一振,好奇的问道:“什么事没想通,说出来与我听听,或许为父能为你解惑呢?”
赵铭看一眼有些莫名兴奋的父亲,干脆问道:“父亲,您说,是忠重于孝,还是孝重于忠呢?”
赵淞张了张嘴,说不出答桉来。
赵铭又问道:“所谓忠,是忠于君,忠于国,还是忠于民?孝是孝于双亲,还是孝于全族,或是孝于先祖呢?”
赵淞这下确定了,这儿子就是天生来为难他的。
他左右转了转,没找到趁手的东西,便大叫道:“山民,山民,戒尺呢,把我的戒尺给我拿来。”
赵铭立即抬手,快速的一揖道:“儿子先告退了。”
转身就疾步离开。
气得赵淞从花坛里捡了块石头要朝他砸去,但一扬手,发现石头太大,足有拳头那么大,便又放下了。
但这不妨碍他惩罚他儿子,他对跑上来的管家道:“山民,去把他的酒全给没收了,这两日不许他再饮酒。”
山民一口应下,把老太爷安抚回去,却也只敢对库房里的酒下手,没敢进赵铭的房间和书房。
赵铭的心情却好了许多,他抛下赵含章的“天下”,专心思考起当下的劳役困境来。
赵含章签发的命令下到各郡县,各郡县开始遵照规划征发劳役,百姓们心中惶惶,但还是照做了。
服役是很苦的一件事,从日出开始劳作,一直到日落方休。做的又都是挖泥,运土等一系列费体力的活,不少人心中都觉得,日子又回到了以前。
每当他们觉得可以安顿下来时,总会再出一些意外,有来自于外部的,也有来自内部的。
贫苦的百姓们还不会思考更深层次的原因,但他们也有自己的智慧,已经总结出一套规律。
不管招揽接管他们的将军和大官一开始说得多好,有相当一部分人最后都是会变的。
而有的将军和大官从一开始就很严苛,一年比一年严苛,等到他们承受不住重压时,要么像老牛一样累死,要么就丢下已有的家业,继续当流民去。
这是很看运气的一件事。
征发劳役的命令下来前,他们还满心幸福,觉得运气很不错,能够在豫州落脚,但现在,心上似乎蒙了一层灰。
不过他们很快就想开,又乐观起来。
“总比一开始就很坏要好,”陈老头蹲在屋前,和两个儿子道:“今年使君减了许多赋税,听说兖州那边,不仅要出劳役,还要加税呢,日子过得比我们苦很多。”
两个儿子却很忧愁,他们的邻居也很忧愁,问道:“陈伯,你说以后我们使君会不会也加税啊?”
陈老头沉默了一下后道:“就是加,也不会像以前那么狠吧,我们现在都只交一半的税,总得先足额交才好加吧?”
正说话,村口一阵热闹,众人忙站起来,往那边走了两步,踮起脚尖看:“怎么了,怎么了?”
有半大少年跑过来,兴奋的大叫道:“使君来了,使君来了!”
包括陈老头在内的所有人都眼睛一亮,立即冲村口跑去。
赵含章一身短褐,灰青色的衣裳上还沾了些泥土,要不是骑在马上,陈县百姓对她也还算熟悉,只怕都认不出她是使君。
赵含章翻身下马,踩在草地上磨了磨,将脚底还沾着的泥块磨掉,她问迎上来的村长,“今晚要下雨,有多余的房屋吗?”
多余的房屋自然是没有的,但大家可以凑一凑,两家挤在一起,给他们凑出房间来。
赵含章谢过,笑着和村民们打招呼,然后和傅庭涵等人一起被簇拥到村长家中。
挤不进去的陈老头只能用力的踮起脚尖看,不一会儿他儿子就兴奋的挤回来道:“阿父,我刚看到使君了,我就在她身前,她还冲我笑了。”
陈老头又羡又妒,就扯住他问道:“使君有没有说她来做什么?”
“原来今日使君和我们一起在挖泥呢,还是挖的河泥,”他儿子感叹道:“只是下雨了,明日还要下大雨,这才暂时停工,他们嫌回城太费时间,所以就要借住在我们村里。”
陈老头一怔,问道:“使君真的跟我们一起挖泥了?”
“那还有假,您看她鞋底的泥多厚呀,一看就是刚从河道里上来的。”
一个学生搬来一个小桉几,摆在坐席上,傅庭涵就将图拿出来摊开,一行人都看着图皱眉,“这样不行,得优化劳动力,今日还是管理太混乱了,这样一窝蜂的进去,事倍功半,我们的时间并不多,等到九月还要种冬小麦呢。”
赵含章也点头,“你把数据做出来,让学生们将所有沟渠都画出来,然后让分段劳作,这样接起来速度快一些。”
一旁的少年学生小小声的问:“在地上画吗?”
赵含章回头看他,笑了笑道:“对,在地上画,拿石灰来画,速度很快的,然后你们把深度和宽度告诉劳工们,让他们照要求来做。”
被选中来参与建设的学生们躬身应了一声“是”。




魏晋干饭人 第670章 心服
傅庭涵见围在院子外的人既崇拜兴奋,又忧虑胆怯的看着赵含章,便不由的笑了一下,招过来帮忙的学生,道:“以后你们去指导役工挖水渠时可以告诉他们,我们为何要在此时急征劳役。”
有人不解道:“傅公子,我们先生说,民众愚昧,告诉他们怎么做就好,没必要解释原因,不然会越发的麻烦。”
傅庭涵道:“那要分情况。”
他道:“天下人中的确有许多愚昧之人,所以需要开智,劳役一事与他们息息相关,让他们知道缘由,不仅可以增加他们的见识,使民生开智,也能让他们多理解含章和县衙征发劳役的原因。”
“因为不了解而心生疑虑,因疑虑而生怨怼,最后起冲突,”傅庭涵道:“这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情,所以我们要从源头便杜绝此事。”
学生们一听,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于是应了下来。
第二天天降大雨,大家都没能出门,赵含章撑着下巴坐在屋檐下看雨,傅庭涵坐在她身旁,难得清闲的也看着雨发呆。
一群半大少年却坐不住,纷纷顶着蓑衣跑去隔壁村民家里玩,主要是教一些孩子识字和算术。
受学堂先生们的影响,少年们也很喜欢教不认字的人认字,不识数的人计数。
一切青年和老人羡慕的在一旁看着,时不时的和他们说话,顺便打探一下服役之事。
“像今日这样大雨,我们没出去干活,算不算在三十天内?”
一个少年道:“当然是不算的了。”
他道:“干活了才算,不然他要是连下十日大雨,大家十日不曾下工,难道也算服役十日了吗?”
一旁的一个老人也横了一眼那老人,道:“别得寸进尺,这要是换成别的使君,冒雨也得去挖泥,那才辛苦呢。”
“不止辛苦,还会要人命呢,以前因为服役而死的人还少吗?”
“唉,修水利就是这样的,我才去挖了两天的泥,手臂都快抬不起来了,比干田里的活累太多了。”
干田里的活,时不时还能停下来休息一下,修水利却不行,一旦慢了,衙役便会催促,还会甩鞭子呢。
学生们听到,不由相视一眼,一个小姑娘就柔声道:“此时辛苦一些,以后是可以活命的。”
她道:“使君在洛阳时得一高人指点,对方可观天象,断言之后几年天象异常,旱涝不定,其中有些地方会生大旱,所以使君才这么急切的想要修建水利。”
一旁的小郎君立即点头附和道:“不错,不然使君为何突然如此费力的让我们来挖大坝和水渠?”
“这可不是二三月就能完成的事,最少需要两三年,为的就是防患未然,到时候若真有洪涝,此时修建的大坝和水渠涝时可分洪,旱时可储水浇灌,大家伙说不定就指着它活了。”
村民们一听,惊讶起来,“我们豫州要生大灾?那,那要不提前祭一下河神和龙王?”
“对对,多给些祭品,或许就能消弭祸事了。”
少年们一呆,显然都没想到这个解决办法,但他们心底却知道这是错的。
要是鬼神有用,使君祷告不比他们管用吗,使君就从未说过要祷告。
但见识还不多的少年们一时也找不出反驳的话来,只能无措的左右看看,然后就看到了站在大门下的赵含章和傅庭涵。
少年们一惊,连忙起身行礼。
赵含章不在意的挥了挥手,此时雨已经基本停了,只是庭院里全是水,她避开好几个水坑走上前去,冲那些村民笑了笑道:“你们少捉弄这几个孩子,他们年纪小,万一当真就不好了。”
村民们顿时不敢开口了,只是心思转动起来,他们说的是真的,但使君说学生们当真了不少,所以求河神和龙王没用?
赵含章和他们道:“这水渠和大坝都是为你们建造的,造福的是这一方百姓,所以这几年你们多辛苦一些,将来我们的子孙后代可以轻松些,再面对灾难成活的几率也高。”
村民们低低应了一声是。
赵含章便笑了笑道:“现今你们分到的土地还未造册做地契吧?等忙过这一阵,我让衙门的人为你们造册做好地契,是为永业田,这块土地会永远给你们耕作。”
村民们一听,眼睛大亮。
赵含章道:“除极特殊情况外,永业田不得买卖,所以你们放心,无人敢圈占你们的土地,这一片土地永远属于你们,你们亲手修建的水渠和大坝都将为你们所用。”
村民们立即大声应下,还有的人直接跪在地上给赵含章磕头,满眼满脸的兴奋。
傅庭涵一直注视着她,当初安置难民时就是这样计划的,但因为衙门人手不足,一开始纸张也比较贵重,所以只是简单的分了地,并没有登记造册,更不要说制作地契了。
没想到,选择这个时机说出来会取得这样的效果。
赵含章对赶来的里正点了点头,笑着道:“将此事传下去吧,让大家都跟着高兴高兴。”
里正立即问道:“敢问使君,这是单我们一里如此,还是全县都如此?”
赵含章道:“是全豫州,包括洛阳在内,凡我治下,皆如此。”
里正眼睛大亮,立即躬身应下。
赵含章道:“还有,劳役时间过后,凡荒地,有人开垦耕种满三年,且坚持三年按照开垦田亩缴税的,所开垦的田地归属他,并做永业田。其中,荒地第一年开垦耕作,其租税减半收取。”
村民们暗暗欢呼,都激动的看着彼此。
赵含章道:“这条命令,我会另出公文,凡我治下,皆如此。”
里正也和村民们一样大声应下。
等赵含章转身离开,村民们早没有了强服劳役的怨气,全都兴奋起来。
有了地契,那这块地就永永远远属于他们了,谁也抢不走。
他们就算在这里彻底安顿下来了。
这里的消息,赵含章和学生们说过的话在赵含章离开后以飞的速度扩散开去,不仅这个村庄的人,别的村庄,甚至别的县,别的郡也收到了消息。
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之下,百姓的情绪日渐高涨,每天下河挖泥也不觉得辛苦了。
而赵含章签发的公文也到了各郡县,各郡县衙门都向百姓宣告要登记造册和做地契的事。
当然,此时大家都忙着做基础建设,暂时还没空做这件事,但纸坊已经开始忙碌起来。
他们开始哐哐的制作纸张,还要做适合做房契的特殊纸张,各地郡县衙门也在和纸坊下单。
纸坊立刻赚得盆满钵满,而各郡县有点缺钱,便和刺史府打报告要钱。
所以啊,纸张贵啊,一下要做这么多事,可是很费纸张的,可不需要另外增加支出吗?
纸坊的账刚到赵含章手上,她还没焐热呢,各地就开始要钱,所以啊,钱就是在她手上转一圈而已。
只不过,跟着纸张一起运出去的还有各种书籍,尤其是新编写的千字文,很是受各地启蒙小孩子的喜欢。




魏晋干饭人 第671章 论天下大势
因为这些书籍价格都略低于市价,尤其是那本《千字文》,比许多启蒙书籍都便宜,且她大量印刷,毫不藏私,蜀地、两湖和江南等地,凡是她豫州商队能到的地方,都会把这本书当做土特产一样拉去各地售卖。
这样大量的倾销让赵含章收获了不少读书人的好感,也让她的名字被记得更牢。
世家是垄断知识,但在现在,有意识的垄断知识的世家士族还不多,他们更多的是单纯爱惜祖上传下来的书籍,不愿讲知识外传而已。
自家的知识不愿外传,但别家的知识他们还是很愿意外传的。
所以后来,随着《千字文》而来的《论语》等各种启蒙书,他们不仅愿意自己收藏一册赵氏书局的印刷本,也愿意就着一些讲义给他们解释。
但赵含章认为还不够。
1...198199200201202...23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