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魏晋干饭人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郁雨竹
坐在左下首的王四娘微微躬身应下,当即就为他们写起和离书来。
周家都惊呆了,不能理解,大叫道:“县君,我们周家不愿结亲,乔氏也不愿,因何要判我们和离?”
“因何?”赵宽哼了一声道:“刚刚不是已经告诉你们了,你们两家已是仇人,不能再结亲!”
周家不接受这个判决,王四娘三两笔就为他们写好了和离书,见状道:“你们傻不傻,结亲并不只是一对男女结为夫妻而已,还是结两姓之好,既然两家已经成仇,将来你们这一对会成为怨侣,那此婚姻就没了存在的必要,自然是和离。”
“《律书》中明文规定了,夫家若有人伤妻族,或妻族伤夫家父母、兄弟等,或两家有人命之仇,世仇的,两家必须和离。”王四娘的目光扫过周吉,道:“周吉怨恨舅兄,怨恨乔氏,而乔氏不和离的原因也只是为其兄减轻罪责,此婚已没有再继续的必要,你们签下和离书,各自离去吧。”
所以罗密欧和朱丽叶,在这大晋,连婚书都拿不到,因为两家是世仇,县衙都要阻止他们在一起。
站在赵含章旁边的大兄弟显然也是读书识字的,悄悄和赵含章道:“这其实是《秦律》所规,之前《汉律》和《晋律》已经不大讲究这事了,若是男方不愿和离,这婚多半离不成,但现在我们的使君是赵含章,她是女郎,这律法虽还用的《晋律》,却颇偏于女子,不然,要是以前,县君断不敢这么判。”
赵含章问:“这么断不好吗?”
“倒也不是不好,只是好好一桩姻缘,可惜了。”
赵含章:“……这桩姻缘好吗?”
青年一顿,想了想后摇头道:“也是,实在算不上好,断了就断了,但周家少了一个出气口,恐怕不会放过乔家。”
果然,周吉被迫签下和离书,赵宽顺带帮他们缕清了夫妻财产纠纷,然后周家就要告乔大成伤人。
赵宽都没有再问,直接判乔家赔偿周家一笔医药费,那笔数额不多不少,刚好是乔巧娘可以从周家分到的财产。
周家三口人都傻眼了,“就这样?”
赵宽抬起眼眸瞥了他们一眼后道:“自然不止,按律,乔大成打十个板子,给你半个月养伤的时间,半个月后服役三个月,每日都要到县衙来报到,可有异议?”
乔大成没意见,大声应下了。
周家却还是不忿,现在服役不似以前了。
以前服役,别说三个月,一个月都有可能要人命,现在衙门却管得很严,不会殴打劳役,也不会让他们日夜加工,服役虽辛苦,但与周吉断了一条腿相比,实在不值一提。
周母道:“县君,为何还要给他时间养伤,应该打完板子就立即送去服役才对。”
赵宽就叹息一声道:“事到如今,你们周家毫无悔过之心吗?就没有细想过局面为何到如此地步吗?”
他道:“现在周吉伤了一条腿,又丢了一个媳妇,而乔氏伤痕累累,乔家既要付出钱财,又要出人劳役,分明是两败俱伤的局面,你们就没细想过此等局面的原因吗?”
“我想,从今以后,不仅乔家名声受损,你们周家名声更受损,如此虐待儿媳,将来还有谁家女郎愿意嫁到周家?甚至连整个周氏一族都有可能受影响,你们一家三口若看不到原因,不知悔改,那将来也就如此了。”
周母脸色涨得通红,不由回头看去,果然见门口围着的人冲他们指指点点。
她一时又羞又恼,捂着心口就叫疼。
赵宽也顺势让人把他们带出去,换下一个上场。





魏晋干饭人 第695章 审案2
两个半百老人从人群里出来,跪在了地上。
赵宽看见,立即免跪,让他们站着回话。
两位老人也干脆,直接站起来,然后拱手和赵宽报姓名。
赵宽低头扫了一眼他们上告的原因,颇为无奈,问道:“你们的纠纷,里正不曾调解过吗?”
两位老人愤愤不平道:“我不认同里正的调解。”
“没错,他完全是在和稀泥。”
“好吧,”赵宽问:“郑老丈,既是您提告,那就由您先说吧。”
两位老人争的是一块菜地,他们都是回迁的洛阳遗民,不同的是这次回迁的地方就在郑老丈的村里,两位老人是在逃难时认识的,两家人结伴逃难,有了些感情。
另一位老人姓方,他之前的村子人太少,又被乱军过了一遍,房屋破旧,再难住人,所以就顺从衙门的选择去了郑老丈的村子里,就在郑家旁边分了一栋旧房居住下来。
因为两家人都少,后来为响应赵含章的提议,两家结了对子,一起劳作。
为以示亲厚,郑家很大方的拿出以前家里播种的菜地,和方家一起除草锄地,分了一半菜地给他们。
结果菜地才开好没多久,两家就因为明年要播种的种类争吵了起来,赵宽问了几句,听明白了,其实有分歧的是郑老丈和方老丈,他们的家人随缘得很,并不在意邻居种什么菜。
可两老头不一样,他们倔得很,一个非要他们种一样的菜,一个非要种不一样的,然后郑老丈就决定不和方老丈一起玩了,所以他要把送给方老丈的菜地收回。
方老丈当然不答应了,这菜地之前杂草丛生,是他们两家一起除草,将土松了的,凭什么他说收回去就收回去?
而且,已经送出去的东西,岂有再收回的道理。
所以方老丈只答应不再和郑老丈玩,但收回菜地不可能。
赵宽头都要大了,他最怕的就是这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案子了,唉,看来这一里的里正不太行啊,竟然让案子闹到县衙来。
但赵宽还是给俩人做了调解,先来软的,将他们劝得心里防线松弛了一些后便定判,已经送给方家的菜地还是方家的,种什么菜由方家自行决断,邻里之间应该互相体谅,互帮互助,所谓远亲不如近邻,将来彼此都需要照应。
赵宽让方家送些菜种给郑家,此事就算完了。
郑老丈和方老丈嘟囔了两声,但还是应了下来,表示接受县令的定判。
只是双方还是有些别扭,将头扭到一边去不看对方,就这么一左一右扭着脑袋往外走。
赵宽继续,一个又一个人被叫到堂上,什么纷争都有,小的似邻里家庭纠纷,大的则是民告吏。
此时跪在地上的人告的就是刺史府的一个小吏。
“……那陈大郎就仗着他弟弟陈二郎的势,非要强纳我妹妹为妾,”跪在地上的汉子抹眼泪道:“学堂派来乡里帮忙的小郎君说,此事告上去,县君必为我做主,使君也不会坐视不管。”
“可我才生起此念,不知他们怎么就知道了,派了人在村口拦住我,还打了我一顿,我在家躺了四五天,今天一大早还是学堂的人帮忙才跑出来报的官。”
赵宽一听,气得一拍惊堂木,问道:“此事你们里正可知?”
“陈里正是陈大郎陈二郎兄弟的叔叔,自然是知道的,他还带着人上我家砸东西了,让我不许在外面胡言乱语。”
赵宽冷下脸来。
围观的赵含章也冷下脸来。
赵宽看向一旁,招来两个衙役,“你们立即去小陈庄走一趟,将里正和陈大郎都招来问话,机灵一些,再多问几个人。”
一旁的王四娘立即道:“县君,我带他们去吧。”
赵宽皱眉看她,“城东那边死了个人,县尉带人去查案了,一会儿还要见陈家和萧家的人,小陈庄让两个衙役去就行。”
王四娘:“我担心他们查得不仔细,到时候被陈家的人糊弄过去,此事涉及刺史府,涉及使君,若处理不好,怕会激起民愤。”
赵宽一想也是,但他不想独自去面对哭哭啼啼的萧家和陈家啊。
他叹息一声,还是挥了挥手,让她去了。
王四娘高兴起来,立即放下笔,带着两个衙役走了。
这个案子是不能一时决断了,赵宽让衙役把告状的青年带下去。
青年瑟瑟发抖,问道:“县,县君,是要打我板子吗?”
“做什么打你板子?”
青年抹着额头上的汗道:“村里人说,以下告上,是要打板子的。”
赵宽道:“此条法规赵刺史免了,在豫州和洛阳治下告状的,不论是下告上,还是妻告夫,子告父母,都不用过刑。”
这一条也公告过,但这半年多来,赵含章时常公告一些事情,不是谁都能记住的,所以绝大部分人还不知道。
见堂下的青年和围观的人都眼睛大亮,赵宽就慢悠悠地道:“不过,虽不用过刑,但若发现,以下告上,以卑告尊是诬告,那便以诬告之罪处罚,那可就不止是打板子了。”
青年立即道:“不是诬告,县君,我绝对没有诬告,此事在我们村闹得不小,许多人都可做我的人证。”
赵宽就点了点头,挥手让他退下,然后看了一下时间,见陈家人一直坐在席子上等着,便决定饿着肚子继续审。
他对衙役们道:“将萧家人和陈家人都带上来吧。”
被抓到外逃的两家便是萧家和陈家,而在大堂上哭闹的陈家是另一家,与被抓的那一家是亲兄弟,他们是来求情,让赵宽放人的。
两家人从牢里带出来,都有些狼狈,灰头土脸的,两下碰见,萧家和他们家也有点亲戚关系,于是挤在一起抱头大哭。
重头戏来了,站在赵含章身边的青年精神一振,也目光炯炯的盯着。
他啧啧两声,有些钦佩的道:“没想到赵县令竟然真的当堂审理此案,我还以为会偷偷的审理判决呢。”
赵含章抱着手站着,问道:“这案子有何特殊的,为何不能光明正大地审理?”




魏晋干饭人 第696章 问因
“因为此事涉及高官士族啊,”青年道:“现今洛阳里还是有不少人家厌恶赵刺史的,只不过慑于她手中的强兵,不敢言说罢了。”
“她逼着人回迁洛阳,断了不少人的前程,也让不少家庭生离,那些出身尊贵的世家遗族在此得不到好的待遇,此时还要和平民一样缴纳赋税,甚至还要服役,不知多少人恨她呢。”
青年小声的道:“就我知道的,大家都私下写文章骂她呢。”
赵含章也压低了声音问:“都骂她什么?”
“骂她是饕餮,只进不出,贪财吝啬,还说她有钱癖,比她祖父还要厉害,偏又没有她祖父的品德,柔奸成性……”
一旁的听荷气得眼睛都红了,当即就要发作,赵含章一把抓住她的手,笑着听完,还中肯的点了点头道:“她的确有些吝啬。”
青年却叹息一声道:“不然,我倒觉得我们这位刺史只对自己吝啬,对百姓却比许多高官世家大方许多,奈何她强逼有免税之权的高官世家跟着一起缴纳赋税,如此轻视人才,被骂也是预料之中。”
赵含章就问他,“你也觉得赵刺史不该与那些高官士族征讨赋税吗?”
青年点头,“历朝历代都如此,赵刺史毕竟是女子,可能是一时没想到这些,她若想得到各家的支持,可以找各家做利益交换,还能联姻。”
说到这里青年还惋惜了一下,“可惜赵刺史定亲了,不然完全可以再选择一个强有力的姻亲,其实只是定亲,便是成亲了都可以和离再另结亲。傅家,此时还是弱了些。”
赵含章:“……你倒是挺聪明的,大家都和你一样的想法吗?”
“其他人哪有我这样聪明?”青年自得道:“我好歹是读书人,又听书多年才有此妙计,那些人的脑子能和我的相比吗?”
他道:“昔日光武帝停妻再娶,为的不就是和真定王结盟吗?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而赵刺史现在还只是定亲,天下英才都有机会嘛。”
赵含章不太感兴趣的挥了挥手,决定认真听赵宽的审桉。
青年却说上了瘾,小声和赵含章道:“女郎别不信,试想想,她若直接和苟家结亲,那便平息和苟家的纷争,这天下不就是她和苟将军说了算吗?再生一个孩子,将来这天下便可交到孩子手中,省去了多少麻烦?”
赵含章问他,“你如此大才,为何不去参加招贤考?”
青年惋惜道:“我去了,然而时机未到,所以还需再等良机。”
也就是说,他去考了,但没考上。
赵含章就道:“若考天下大势,你必不能中,要是考衙中小吏,或许可一试。”
青年一听,不高兴了,“女郎凭甚断言我只能做小吏?”
赵含章见赵宽已经安抚好大哭的三家人,开始问桉了,就问了一句话后示意他安静,“那你说,赵氏和皇帝会不会同意赵刺史和苟晞结亲?”
青年一怔,思考起来。
皇帝……当然是不愿意的,苟晞和赵含章要是成为一家人,那还有他什么事?
但赵家……应该会愿意吧?
也有可能不愿意,赵含章要是嫁去苟家,那对赵氏的依赖就变小了,再生个孩子,那还有赵家什么事?
可她嫁给傅庭涵,不也会有此困扰吗?
就在青年纠结时,赵含章解开帷帽走上前去。
赵宽看到她,立即起身迎下来,“使君。”
赵含章点了点头,扫了一眼公堂后道:“多拿几张席子来,将他们手上的锁链全去了,大家坐着说说话吧。”
三家人看到赵含章也很激动,有许多话想要和她倾诉。
陈家和萧家都是士族,不一样的是,陈家当初跟着皇帝留守洛阳,一起躲在皇宫里,但陈家的老爷和两个儿子三个侄子皆死在了守城之战中,家中只剩下妇孺和一个十二岁的幼子;
萧家则是跟着东海王离开的,他们家运气好一点,在逃难时被冲散了,一部分人被石勒抓了,除了成年的男丁外,其余人都被赵含章给赎出来了,走散的那几人也被回迁,回到洛阳后就团聚。
所以萧家是有做主的成年男丁的,对方行三,萧三郎,叫萧智,可惜名字如此,人可能不太聪明。
赵含章盘腿坐在才摊开的席子上,示意大家也都坐下。
她坐得随意,但这是公堂之上,赵宽可不敢在她面前盘腿而坐,因此跪坐在她身侧,其他人也纷纷跪坐好,双手放于膝上做认真倾听状。
赵含章还让人拿来十几个碗和一壶水,给他们倒了水,“来吧,喝些水再说。”
萧智接过碗,喝了一口后眼眶通红,另外两位夫人情绪还算稳定,也双手恭敬地接过水碗。
赵含章先问陈家的大夫人,“夫人为何要举家离开洛阳呢?”
大夫人就放下水碗,抹着眼泪道:“世道艰难,我家里只剩下老弱妇孺,冬日将至,也不知道匈奴会不会再度南下,我只剩下一个幼子,再承受不起战祸,所以想要离开。”
她眼巴巴的看着赵含章道:“还请使君怜惜,放我们离开吧。”
赵含章却不为所动,严肃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既已经定下规矩,不许回迁的洛阳遗民离开,那就不能随意更改,不然今日陈家走了,明日钱家、孙家是不是也可以来求离?”
她安抚道:“陈夫人,我赵家军就在洛阳,我可以和你保证,若有战事,最先上战场的一定是我赵含章和赵家军,若有一日,赵家军真的守不住洛阳了,我一定提前放你们离开。”
“所以若是因为担心战事而离,我请你们安心住下,与我一起建设洛阳,好吗?”
陈大夫人一脸为难,不由看向哭得眼睛通红的陈老夫人和二夫人。
陈老夫人也纠结了一下,还是冲陈大夫人点了点头。
陈大夫人这才道:“使君容禀,我们离开还因为赋税和徭役。”
她擦了擦眼泪,难过的道:“家中钱财所余不多,实在难以支撑,所以才不得不离开洛阳去投奔亲友。”
赵含章就扭头问陈老夫人和陈二夫人,“是这个原因吗?”




魏晋干饭人 第697章 屈服
陈老夫人和陈二夫人连连点头,“正是。”
一旁的萧智立即道:“我也是这个原因。”
赵含章瞥了他一眼,先问陈家,“现在家中一共有多少人,年岁几何,有多少仆役,种着几亩地?”
赵含章问得仔细,陈大夫人脸色微白,还有些窘迫,她看了眼县衙外面围观的人,这个距离,声音低一点外面就听不到,但是……
她看向萧家人。
赵含章也扭头看向萧家人,正在权衡是不是让人先把萧家人请下去时,赵大夫人已经小小声的禀报起来。
陈家……没钱了。
陈家当初没有离开洛阳,当然房屋田地和商铺也都保存了下来,没被赵含章给占去,甚至还余留了一些不少钱财。
可当初赵含章带着大军进洛阳,缺吃少喝的,为了养活手底下的兵等后续粮草到达,赵含章就让他们“捐”了一批;
后来皇帝迁都离开,洛阳粮贵,他们又花销了不少,又要安葬家人,就不剩下什么钱了。
现在洛阳固定资产不值钱,他们就是卖铺子都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且价格被压得很低,更不要说田地了。
城外有大片荒废的土地,想买地的可以和衙门买。
但陈家是士族,想要维持体面的生活就需要付出钱财,而现在洛阳的情况还不算好,物资有点贵。
赵含章让他们补交赋税,就算他们家没有成丁,免了劳役,依旧负担很重。
所以他们就决定逃,去投奔别的亲友。
赵含章看了他们一眼,问道:“你们打算去何处投亲?”
陈大夫人声音压得更低了,心虚的道:“去郓城。”
赵含章一言难尽的看了她们一眼,就扭头问萧智,“你也要去郓城?”
萧智也心虚,小声应道:“我有个叔父在陛下跟前做官,所以想要去投奔,正好与陈家同路,所以才……”
赵含章忍不住摇了摇头,一旁的赵宽也在心底暗暗说了一句“蠢货”。
赵含章也不点破,问起萧家的资产、人口和要缴纳的赋税情况。
一个家庭的资产可是秘密,多的话还好,少的话就太丢脸了。
所以陈大夫人才会一副难以启齿的模样,家里实在是太窘迫了。
不过陈家都当着萧家的面说了,萧智迟疑了一下,还是如实告知。
赵含章这才道:“知道你们为何难以为继吗?”
因为你收我们的赋税。
三家人默默地在心里回了一句。
“因为你们登记的田地多,实际耕种的田地少,而赋税是按照你们登记在册的田亩来计算的,即便我今年减半收赋税,你们也要交一笔不少的粮税。”赵含章问,“为何要上报不相符的田亩数呢?”
陈大夫人迟疑了一下后道:“您颁布法令,说便是有主的田地,超过三年不耕作也要收回官府所有,所以……”
赵含章就明白了,他们不舍得遗弃手中的田产。
她表示理解,谁愿意把吃到嘴里的肉拿出来给别人?
赵含章叹息一声道:“是我的过错,有些想当然了。”
陈大夫人他们一惊,都有些忐忑起来,不由互相看了看。
赵含章心中已经快速的拿定主意,她对陈大夫人和萧智道:“两位,有功当赏,有错当罚,既然你们违犯法令,那就得受到惩罚,不过念你们是初犯,且助我改善了法令,衙门会从轻处罚。”
赵含章扭头看向赵宽。
赵宽立即道:“下官会酌情减轻罪罚的。”
赵含章点了点头。
萧智大失所望,“还要受罚呀……”
赵含章意味深长地道:“自然,不然我的法令还有谁会遵守?”
“萧智,是谁提议你去郓城的?”赵含章似笑非笑地看着他道:“你知道现在兖州和青州在苟晞和苟纯的治理下毫无法度可言吗?”
“苟晞连跟随十多年的幕僚心腹都说杀就杀,你们两家有什么资本可以让他优待?”
萧智脸色微变,陈大夫人也脸色发白起来。
赵含章幽幽地道:“在这里,我可以保证在我之下皆法度,苟晞和苟纯的为人你们应该有所耳闻,奉劝你们一句,就算有一天你们真的要逃出洛阳,那也不该去郓城,而是应该直接南下,去往江南。”
去郓城,一大半的路途是在豫州内,盗匪没这么多,要是去江南,他们能不能活着走到江南都是未知数。
陈家人和萧家人脸色都不好看。
同时暗暗后悔起来,赵含章说的对,他们不该往外逃的,这一次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陈大夫人瞥了一眼萧智,抿了抿嘴没说话。
她之所以决定带着家人逃离,是因为萧夫人,她和萧夫人有些亲戚关系,听她说在洛阳活不下去了要逃,她权衡过后就决定跟他们一起逃。
谁知道半路上就被抓回来了。
不过当着萧智的面,陈大夫人没有出卖对方。
但赵含章又不是傻子,她察言观色不敢说一流,却也不差好不好。
她看看陈大夫人,再一瞥萧智,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所以她就盯着萧智看。
萧智脸色变幻,在赵含章的目光下低声道:“是,是新安的萧家说,若我有意去郓城,可以在城外汇合,到时候他们会派人一路护送我们。”
赵含章就问:“怎么你们去,他们不去吗?”
“他们也要去,只是还有些家业要处理,会比我们晚一些出发。”
1...207208209210211...23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