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郁雨竹
相比于琉璃杯,他更加急切的想知道这穿衣镜的价格。
不仅穿衣镜,还有梳妆镜,这两样东西比琉璃杯还要好, 不管是送往洛阳、冀州,还是拿回蜀地,都会引起追捧!
见诸传上钩, 常宁挑了挑嘴唇。
但诸传也不傻,常宁一个主簿家里就能有这么多琉璃制品,那说明他们手上有大量的琉璃,或者他们有琉璃来源。
想到他来西平时偶尔听到的某个传言,诸传眯了眯眼,或许谣传不一定都是谣传。
谣传赵三娘在上蔡有个琉璃作坊,能够制作出琉璃。
若果真如此,那琉璃的价格……
常宁见他沉思,便知道他想到了其中关窍,他心中更加愉悦。
女郎说了,一锤子买卖只能得一时欢愉,哪里比得上细水长流?
有些话他们说了外人未必相信,须得让人自己想到才行,他们不介意将价值连城的琉璃价格压到贵重的,可以消费的奢侈之物行列,他们要的是能够源源不断销售琉璃的渠道。
蜀地偏安一方,不管是布匹还是粮食都是上上之最,若能拿这些奢侈之物和他们换这些生存物资,那还是他们赚了呢。
就在常宁和诸传互相试探时,傅庭涵和赵含章正在琢磨下一个奢侈品。
傅庭涵将做好的肥皂打开给她闻,“因为快入冬了,近来杀猪杀羊的人多,我拿油脂试了试,这里面加了一些干花,你闻闻?”
赵含章嗅了嗅后叹息,“傅教授,还有什么是你不会的?”
她已经很久没这么称呼过他了,傅庭涵笑了笑后道:“这个又不难,你肯定也会做的。”
这个倒是,的确不难,但要做到也不容易,怎么也得试验几次。
赵含章将盒子盖上,收下他送的礼物,“我正想与你说呢,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纺织机的图,还有明后改良过的农具?我记得初中和高中的历史课本上都有。”
傅庭涵愣了一下后道:“我是教数学的……”
在赵含章的目光下,傅庭涵顿了顿后道:“隐约还记得一些,但按图索骥……算了,大致的机械原理我还认得,给我工匠,我试着研究一下。”
赵含章立即道:“我会派人去找会造纺机的工匠,在此之前你先将就用一下现有的木匠。”
傅庭涵点头,已经快速的思考起来,“你得给我找一台当下的纺织机,我得拆拆看,我知道你的意思,要是将来北地和中原真像你说的那样陷入混战中,那么交通断绝,我们只能自给自足,提高纺织机的效率,我们就能解放更多的生产力。”
赵含章点头,“是这样的不错,当下的混乱更多的是上层争权夺利而造成的,所以没必要在生产关系上斗来斗去,我们就从生产力上下手。”
傅庭涵抬起眼来看向她,“你要争夺民心?”
“当然,在我决定割据豫州时,这就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
赵含章对这两件事很上心,比做琉璃和造纸还要上心得多,所以她撸了袖子打算和傅庭涵一起做。
她让人搬来一台织机,俩人换了一身轻便的衣服就开始围着它琢磨起来。
傅庭涵拿了笔和纸,赵含章则拿着尺子,俩人一边把织机拆了,一边量好数据,将图画下来。
这对傅庭涵来说一点儿也不困难,作为数学教授,他偶尔也会参与到一些项目中,纺织机用到的机械原理并不复杂,对他来说,难的应该是木工技术。
没有钉子和一些胶水,他们只能用榫卯结构,那就要考虑间距的问题……
傅庭涵沉思起来,俩人一直在房间里待到傍晚,光线暗下来后俩人才出去,只是心神还是在纺机上。
啊,有常宁真好啊,赵含章可以抽出空来做这些事,剩余的事完全可以交给底下的人做。
魏晋干饭人 第194章 织机
县衙的事有常宁,常宁又有宋智和耿荣辅助,育善堂有陈四娘,而现在以工代赈的织造处又多添了一个范颖,军队则有赵驹在,赵含章便一头扎进了纺织机的研究里。
别说,这个还真有趣, 比处理县务还要有趣得多。
赵含章又找回了以前做数学题的那种感觉,自从意外眼盲之后,她的精力就被迫的从理科挪到了文科。
她爷爷有名校情结,认为她这么聪明的脑袋不上好学校太可惜了,也不知道是哪家的熊家长拿了自家上小学的熊孩子的课本来给她爷爷看。
里面有一篇课文叫《战胜命运的孩子》,在知道赵含章是因为视神经受损, 即便是移植了视网膜也看不见之后,她爷爷就开始极力培养她的艺术情操。
想让她像课本上的其中一个孩子一样学习音乐而上名校。
于是赵含章不得不把荒废的钢琴捡起来。
一开始她学钢琴是因为幼儿园的小朋友们都上特长班, 她妈妈觉得她不能落后太多, 于是随大流给她报了一个钢琴班。
赵含章也就随大流学了。
她父母从没想过要她在这上面有多大的成就,她自己也没想过。
相比于钢琴,其实她更喜欢跟着爸爸屁股后面打拳和打枪。
上高中的时候,她甚至都想好了将来要做的事,她想着进研究所研究武器来着,所以对机械一类的东西还算感兴趣。
可惜眼瞎了,画图和计算的手只怕跑去弹琴了。
赵含章一开始只能给傅庭涵量数据,报数据,但没两天她就可以上手画了。
虽然远比不上傅庭涵,但也能看明白的,“在这里增加一个纺锭?”
傅庭涵扫了一眼后道:“既然要增加,那为什么只增加一个呢?”
王氏找过来时,俩人正凑在一起商量需要改良的地方,她从窗口只看见俩人的背影,俩人的脑袋凑得极近,几乎都要靠在一起了,她不知想到了什么, 眼睛微微瞪大,连忙轻咳一声,敲了敲门。
赵含章回头,低头的傅庭涵则是抬起头来,俩人的脑袋一下撞在一起,都疼得不轻。
外面已经有人高声问,“弟妹,找到三娘了吗?”
王氏有些慌张的道:“找到了,找到了,这孩子正在处理公文呢,我们暂且不要打搅她。”
赵含章和傅庭涵无言的对视着,最后她揉着额头起身,上前去打开们。
正要转身离开的王氏身子一僵,回头瞪了她一眼,把她往屋里推,“我去把她们应付走,你们也收敛一些,别忘了你还在孝期呢。”
赵含章拉住她,一脸无奈, “阿娘,你想什么呢,我和庭涵在办,在画图。”
赵含章及时刹住,觉得说在办正事也怪怪的。
王氏一脸怀疑,正想进屋里看个究竟时,客人已经找到这边来了,“三娘在这儿呢。”
赵含章扯出笑容,拉了她娘迎上去,低声道:“阿娘,那屋里的东西不能让人看见。”
那可是她的宝贝,比琉璃的方子还要宝贝的东西。
王氏瞬间明白,也扬起笑容上前,“嫂子怎么还找过来了,你在厅堂里等着就好了,我找到她就带过去。”
赵含章笑着行礼,“庆伯母。”
来人是七房大郎赵庆之妻,赵含章懒得去算赵庆在族中排行第几,直接以名冠之称呼上。
庆伯母惊讶的看着赵含章,“三娘,你怎么穿着这样的衣裳?”
王氏这才留意到,她穿着一身窄袖,下着长裤,竟是学的庶人打扮,最要紧的是布还是粗麻。
王氏脸色变了变,立即就维护起女儿来,“她还在守孝呢,穿粗麻正合适。”
“都已过了热孝……”连肉和酒都吃上了,还在意这个?话在舌尖转了转,庆伯母笑道:“三娘果然纯孝,我们多有不及。”
她好奇的往赵含章身后看了一眼,不知她此时为何来这偏僻角落。
赵含章由着她看,她又不能透过墙壁看到里面的傅庭涵和织机,“阿娘,庆伯母,我们堂上说话。”
庆伯母应下,随赵含章去了大堂。
来的不仅一位伯母,而是好几个伯母和婶娘。
她们一是来县城散散心,买点儿东西,二就是来看看赵含章的。
好吧,主要是王氏要来看女儿,她们就跟着一起了,但进城后,她们发现了一件大事。
“……我们看了一眼,那蜀锦极漂亮,即便是素锦也是上等,在阳光下甚至还有流光闪过,价值比那颜色鲜亮的还高。”
说了这么多,还是没说到正点上,赵含章一脸懵的问,“所以婶娘们是钱不凑手,来和我借钱?”
“说什么呢,”王氏拍了她一下道:“你伯母婶娘们还能和你一个孩子拿钱?是那蜀商说东西都卖给你了,你伯母婶娘们要买,只能找你。”
庆伯母笑道:“就是的,我们怎么可能拿你一个孩子的东西?所以你算算价,卖一些给我们。”
她道:“主要是冬至就快要到了,你姐妹们闷了一年,我们就想着买些布料回去给她们做一身新衣裳。”
赵含章一口应下,“这有何难,回头我让县吏带伯母婶娘们去挑选,看上的和他们买就是了。”
她道:“这些东西都是县衙买了来准备高价卖出去,好赚些差价买粮食的,我让他们不许赚伯母婶娘们的钱,多少钱买进来的,就多少钱卖给你们。”
虽然不知真假,但众人听了很高兴。
赵含章笑问:“只要素锦吗?我隐约记得里面还有好几匹颜色鲜艳的锦缎。”
庆伯母就叹气,“之前坞堡大战死了好多人,虽然我们家里没人战死,但你铭伯父已经下令,举家哀悼,三个月内不许婚嫁饮宴,即便冬至还早,我们也不好过于鲜艳。”
毕竟坞堡里还有这么多人家守孝呢。
赵含章点头,到冬至时,早过了三月之期,但的确也不好太过鲜艳的。
庆伯母笑问,“冬至礼宴三娘要参加吗?”
赵含章笑道:“我就不去了,只回去祭祖尔。”
几人一惊,微微挺直了腰背,笑着颔首。
赵氏的规矩,除至亲亡故外,女子不得入祠祭祖,更不要说冬至祭祖这样的大事。
一般女子都是在家中准备之后礼宴的事,赵含章竟然要祭祖,族中长辈能答应吗?
魏晋干饭人 第195章 默契
祭祖的事是赵铭主动提的。
他真的很理智,一切有利于赵氏宗族的事,他都可以做。
冬至祭祖是家族大事,除户主及家中嫡长子外,在这一天谁都不能去祠堂惊扰祖宗。
看着慢慢走出悲伤,恢复生产,能够正常秋收的西平县百姓, 赵铭知道,没有人可以挡住赵含章的脚步。
即便他不愿意,赵氏也必须有所抉择。
这时候就显出住得近的好处来了。
赵仲舆远在洛阳,虽为族长,却很难控制西平赵氏,当然,他在朝中,对宗族的助益也不少;
但,此时乱世, 赵含章就在西平,她对赵氏的助益更大。
在赵铭决定做西平县县丞,给她打掩护时,他其实已经代替赵氏坞堡做了选择。
既然已经选了赵含章,那便把事情做好,让双方都愉悦,他也要助她在宗族里站稳脚跟,双方才能更加紧密的合作。
这就和看中一个正在打天下的穷小子,那就把女儿嫁给他,举全族之力供养他一样的道理。
赵含章的身份好一点儿,她天然是赵氏的人,赵铭不用找个女儿嫁给她。
为了树立她在赵氏的威望,也为了让她和赵氏更加的紧密,赵铭和父亲提议让赵含章代替大房参加祭祖,带上赵二郎一起。
赵淞迟疑起来。
赵铭就平澹的道:“阿父,三娘非一般女子,您可将其等同男子视之。”
赵淞明白他的打算, “可她如今在族中的威望已然不低。”
“除了大伯下葬那日, 她未曾在其他场合见过全族之人,”赵铭道:“这一次冬至祭祖,不仅各房户主会到,在外游学的子弟也会回来。”
赵淞惊讶,“子途要回来了?”
赵铭颔首,“是,不日就要到家了。”
赵淞沉吟,这才点头,“还得问过族中其他老人。”
族中的老人们沉吟许久,在赵铭的劝说下也大多答应了,只有赵瑚一直不肯点头。
赵铭直接留话,“不然我让三娘来找七叔问问,可是三娘以往有过错,所以七叔不愿三娘祭祖?”
赵瑚就都都囔囔的骂了他好几句,勉强点头,他也怕赵含章来找他。
等赵铭确定了以后才找赵含章,直接通知她参加冬至祭祖。
冬至祭祖过后还有礼宴, 就跟全国人民共迎新春的感觉差不多。
一开始礼宴只赵氏的族人参加,后来是坞堡里的人凑在一起欢聚, 再后来则是西平县的百姓也会跑来赵氏坞堡欢宴,到现在已经发展成,其他各县的士绅文士和富商都会在冬至前后来西平县过节。
当然,普通百姓也能来,到时候不仅赵氏坞堡,西平县也会张灯结彩,热闹一片。
这是普通百姓的过节方式。
而赵氏会广发请帖,在坞堡里设宴款待持帖前来的客人,大家论道谈礼,饮酒作诗,因此被称为礼宴!
今年因为赵氏坞堡被乱军所围,死了不少人,族中有长老想要暂停一年,但五叔祖认为,越是这个时候,越是不能停,若让人看到赵氏的疲弱,还以为他们可欺呢。
赵铭也如此认为,所以今年的礼宴会如常举行,帖子已经发出去了。
族中有不少适龄的女郎,到冬至日时,家中无重孝的人都过了三月之期,可以说亲,所以最近族中热衷做新衣服。
王氏也给赵含章做了两套,一套是礼服,一套是常服,虽然她说她不参加礼宴,但人在家中坐,若有人上门来拜访,总不能将客人拒之门外吧?
所以衣服鞋袜等,该准备的都要准备起来。
可惜西平县遭过一次兵乱后,商业大受打击,前来的客商也很少,伯母婶娘们找不到好的布料。
突然碰见一家外地来的蜀商,还带了这么好的蜀锦,难免心动。
赵含章找借口退出厅堂,没找到听荷,便招手叫来一个小丫鬟,问道:“听荷呢?”
小丫鬟低头道:“听荷姐姐奉女郎的命令出去挑选木料了。”
“哦,对,”赵含章敲了敲自己的脑袋:“忘了,我让她去挑做织机的木料,那你去前面走一趟,把常主簿……身边的人请来,就说我要问蜀锦的事儿。”
丫鬟应下,疾步往前院去。
常宁一听丫鬟禀报完,就问道:“今日府上有客吗?”
“是,夫人和族里几位夫人一起过来了。”
常宁就明白了,他迟疑了一下,觉得以他这段时间对赵含章的了解,他们这位女郎可不是大方的人。
诸传的货物里最值钱的就是那些蜀锦和绸缎,只是几匹就抵得上那几车绵絮了。
于是他沉吟片刻便叫来一个文书,他跟着他去和诸传谈的价钱,账本也是他做的,他最了解价格。
“女郎要是问起蜀锦和绸缎的价格,都往上加三成。”
文书张大了嘴巴,脸色涨红,“这,这不好吧?”
常宁瞪了他一眼道:“我又没改账上的价钱,你若是单独见到女郎,那就如实报价格,若是当着众人的面见的,那就把价格往上提三成。”
文书应了下来,和那丫鬟一起去县衙后院见赵含章。
赵含章哪能脱身单独见他?所以他是直接到听堂上,一进去就被夫人们的目光锁住了。
他脚步一顿,走上前去行礼。
赵含章笑问,“常主簿和诸二公子谈妥了价钱,把他的货都买回来了?”
文书低头应了一声“是”。
“里面是不是有蜀锦和绸缎?”
文书应道:“有八匹蜀锦和六匹绸缎,皆是上品,其余布料不等。”
赵含章便点头,下令道:“去把蜀锦和绸缎都抬来,我阿姆们要挑选。”
赵含章这话给了夫人们极大的面子,夫人们都很高兴,不由的挺直腰背,更加骄矜起来。
文书应下,躬身下去安排。
赵含章给小丫鬟使了一个眼色,让她带着府中的下人去帮忙。
蜀锦和绸缎很快被抬了上来,赵含章让人将桉桌抬到听堂中央,蜀锦和绸缎都被一匹匹的摆放到桉桌上,可以让人一目了然,更好的观赏和挑选。
庆伯母伸手摸了摸一匹玫红色的蜀锦,惊叹道:“这上面的花纹好似天然所生,可真好看啊。”
可惜她们现在穿不了,未来半年内赵氏一族都会尽量着素服,而且这样的颜色虽然好看,其实不太符合当下的审美,太过艳丽了。
魏晋干饭人 第196章 织机
织锦以色彩鲜艳闻名,蜀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和广西的壮锦,南京的云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锦。
庆伯母恋恋不舍的那匹玫红色蜀锦图桉艳丽,上面用各种色彩鲜艳的丝线织成了团花和飞鸟,颜色以玫红为主。
这样的织锦做成衣服在冬天穿……赵含章歪着脑袋想了想, 觉得还挺好看的。
尤其是在雪中,做成折裥裙还挺好看。
赵含章脑海中才闪过这句话,庆伯母已经将手从玫红色蜀锦上挪开,放到旁边一匹素锦上,道:“这匹好。”
这也是她一早看中的。
这匹素锦是月白色做底,上面织的大朵花纹, 中间是小花和祥云交缠, 丝线以三色浅黄勾出颜色差异。
王氏本来没放在心上,待看到这匹素锦,便不由的去看女儿。
她也喜欢这匹,而且这匹素锦的颜色和女儿好配。
她不住的去看赵含章。
赵含章却没想做新衣服,见没人和庆伯母抢,她们自己就选定了各自想要的颜色,赵含章便问文书,“这些蜀锦和绸缎作价几何?”
文书一本正经的涨价,每一匹的报价都不一样,还道:“这都是县衙买进来的价格。”
他到底没有常宁和赵含章脸皮厚,说完还是有些心虚的,所以多解释了一句,“如此高价是因为蜀地到此路途遥远,路上并不太平,而我们西平客商极少。”
赵含章瞥了他一眼,文书便也意识到自己说得多了,立即闭嘴。
好在伯母婶娘们砍价的经验也不多,而且他说的也是实情,现在西平客商很少, 就是有,也多是卖粮食和普通布匹的,都是听说这边在大量进货而送来的,贵重的绸缎锦绫一匹也没有。
小客商们此时哪敢运送这种贵重之物?
路上要是被打劫,那就是倾家荡产了。
所以现在好的布料在西平很贵。
虽然文书报的这个价格的确太贵了,但还在她们的承受范围之内,于是大家眼也不眨的买了下来。
赵含章微微一笑,让文书把钱收了,看时间也不早了,干脆起身,“我送伯母和婶娘们回去吧。”
庆伯母等人便笑起来,推辞道:“你忙吧,不必相送。”
王氏也道:“我们还要再逛逛呢。”
“也好,”赵含章让小丫鬟带她们出去玩儿,还给了王氏一个钱袋子,“阿娘看中什么便买下来,再替我买些东西孝敬伯母和婶娘们,含章就不多陪了。”
王氏当面收下钱, 很高兴, “好好好, 你去忙吧。”
等赵含章走远了,庆伯母等这才敢放开了说话,“弟妹,怎么不见你那好女婿?”
王氏不动声色的道:“他们这样的人都忙着呢。”
傅庭涵的确在忙,赵含章一走,他就自己拿着笔在一堆拆开的木头中间沉思。
等赵含章回来,他的图已经画得差不多了。
“你回来得正好,你看一下图。”傅庭涵将画好的图给她看。
“我把木匠找来,我们先照着做起来试试。”
“好。”
俩人沉迷于做织机,王氏带着大家买完东西回来看见,迟疑了一下还是没再打搅他们,带着庆伯母他们就先回族里去了。
西平县得了诸传的八车绵絮,填充的绵絮的冬衣和被服就增加了。
做好的冬衣和被服陆续发下去,先是育善堂里的孤儿和老人,然后是县城中受损严重的家庭,先给了孩子和妇女的份额,然后是投奔而来的流民中的孩子和妇人……
等轮到男子时,多变成了芦絮和柳絮填充的冬衣和被服,有的还没拿到手。
但没有人不满,大家都在安静的等待着,并且欣喜的接受了县衙的馈赠。
县衙还在使人加紧缝补,所以流民们心中都有数,他们都有。
汲渊派人运送来五车冬衣和被服,全是上蔡那边剩下来的。
来送东西的管事躬身禀道:“汲先生说,庄园今年可安然过冬矣。”
那边也收拢了不少难民,但因为乱军没有到那里,所以他们脚步不停,一直在建房子,到现在,他们建的砖房基本够安置所有人了。
虽然需要十来个人挤一间屋,但……还是挺暖和的。
赵含章羡慕了一下下,想到上蔡庄园也是她的地盘,羡慕变成了欣慰。
等最后一批人也收到冬衣和被服,气温开始急剧下降,北风呼呼的吹着,赵含章和傅庭涵通力合作的改良版织机也做好了。
俩人看着加大了不少的织机转悠,最后赵含章捏了捏手指道:“我来试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