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武皇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风雪蛇
宋初的主要税制基本上是沿袭唐朝的两税法,包括户税和地税。户税就是我们通常所指的人头税,而地税便是根据你农民所拥有的土地产出的作物的价值来进行收税。
可问题也就来了,如何才能确保没有人逃税呢,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农民绑在户籍所在地,让他们不要乱跑,这样一来该收税的时候才能找得到人。所以这样一来,宋朝人口的流动姓就很差。
这样的法律虽然绑定了农民,但是也不是没有空子可以钻,这种空子就是天灾[***]。一旦发生天灾[***],免不了产生大量的流民,这种流民你把他找回去也同样没钱交给你,况且如果是发生了类似于蜀中这样的叛乱的话,更是会产生户籍资料大量损失这样的惨剧,赵惟吉就是在利用这样的惨剧,大量的从蜀中掠夺人口。
一旦这些人口在他的地盘安定下来以后,等到朝廷再一次进行户籍的调查和清理的时候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成为他地盘下的民户了。
更何况,赵惟吉此次吸纳的很多流民其实并没有在两浙一带落脚,反而是被赵惟吉直接送到了大宋管制疏松的流求。这样一来他就拥有了大量隐匿的人口了,反正战争都是要死人的,到时候平叛战争一结束,就彻底死无对证了。
“东西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讲。先生既然说我吸纳了大量的流亡百姓和叛军俘虏,那么证据在哪?”
“证据?长江和渭河之上现在有着不少你吴越王旗下商会里的商行的船只吧,不要告诉老朽那全都是用来运货的?你吴越王的商会虽然已经是庞然大物了,但是用那么多的船只来运送货物,估计还是不太可能的吧?如果官家真的要去查的话,未必查不到这些人员的去向。”
“先生直说吧,想从我这里得到些什么?”
“那你是不打算否定暗中积攒人口了?”
“否不否定又有何区别?先生和先生背后的势力费劲力气调查我的一切,无非是想从我这里得到些什么。我赵惟吉也不是什么好人,即便吸纳流民的问题上你们没法给我造成打击,在其他问题上也一样能够找到我的把柄,所以否不否定又有何区别?”
“王爷既然如此的爽快,那么老朽也就直说了,老朽的郭家想要投效王爷。”
一听郭百略的话,赵惟吉有些不太自然,说实在话他的野心只有他老婆柴钰完全清楚,他哥赵惟正都只知道一点点。而且这些年来赵惟吉在赵光义眼里这个孙子当得还是挺好的,总之是朝廷看重的他一律不去触及,也不知道这郭家到底看上了他哪一点?
“我只是一个逍遥王爷,虽然会打仗,但是这几年也没有受到重用,不知您和您的家族到底看上了我哪一点,值得举家投效?”
“王爷不必自谦,从王爷北伐一战成名以来,我们郭家就开始关注王爷了,王爷这么长时间以来可以说无论进入哪一个领域,都有着极为出色的表现。而且在老朽看来王爷的志向也不在于就作为一个逍遥王爷这么简单。王爷到目前为止做的种种事情可是很多都关系着宋帝国的命脉啊。”
的确,赵惟吉现在做的太多的事情都能够掌控着宋帝国的命脉了,无论是商业联盟还是新式学堂,亦或者是海外贸易。
宋帝国目前为止的冗官,冗兵,冗员的现行已经开始初步的形成了,赵光义已经意识到农业税已经无法支撑起大宋曰益扩大的开销了,所以最近几年赵光义开始设立了各做各样的商税,用以支撑国家的开支。
而现在纳税的最大户便是赵惟吉所建立的商会底下的商行,还有赵惟吉主导下与阿拉伯帝国曰益频繁的海外贸易。
也就是所大宋的经济命脉其实是握在他赵惟吉的手里,只不过赵光义现在还没有意识到而已。
再加上最近几年清华书院产出的越来越多的“另类人才”开始逐渐在其他一直以来不太受朝廷重视的领域展露出头角,如果真的能够这样持续下去的话,有可能出现一场学术改革。
基于以上原因,郭家断定这个赵惟吉野心肯定不小,所以他们准备借助这次的叛乱投效赵惟吉帐下。
对于赵惟吉来说,有人才的投效自然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郭百略这个人,而是在于他后面的郭家,甚至于可是说是一种旧势力,那种势力叫做门阀。门阀有多恐怖赵惟吉还是明白的,所以关于郭家的投效,他不得不考虑周全。
不过与此同时,平叛战争还得继续,所以赵惟吉决定带上郭百略看看他们郭家能在这场平叛战争之中起到什么作用,再考虑是否要接受他们得投效。所以郭百略暂时便成为了赵惟吉军中的一个小参谋了。
;
大宋武皇 第八十三章 依然恐怖的门阀
门阀,是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士族、势族、世家、巨室等。门阀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从两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选拔官员的系统,其实际影响造成国家重要的官职往往被少数姓氏家族所垄断,个人的出身背景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特长。直到唐代,门阀制度才逐渐被以个人文化水平考试为依据的科举制度所取代。
当然,说是这样说了,但是实际情况是门阀一直都存在,虽然因为唐末的战乱大量的门阀丧失了土地和财产,再加上族谱的断绝沦为与庶民无异,但是老的门阀逝去了,新的门阀便会产生,交替循环,不死不灭。
门阀生存的土壤其实并不是所谓的九品中正制,亦或者是察举制。即便到了隋唐,科举制产生之后,门阀依然大量的存在着,北魏,北周,隋朝的六镇军户,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唐初的五姓七望都是典型的门阀。
这些门阀之所以会遭受到灭亡,是因为后来唐朝的节度使制度产生了大量的军阀,军阀的产生必然对于门阀有着相当的冲击。
可是冲击以后呢?军阀便成为了新的门阀。
原因很简单,当任何一个人获得一定的权利之后,他总希望能够世世代代都享有同样的权利,皇帝可以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但是军阀不可以,原因很简单,皇帝不会允许的。虽然皇帝不会允许军阀代代相传,但是皇帝却没有禁止,军阀的后人通过科举制度,成为文臣。
就如同魏晋时期的门阀那样,军阀要想培育一个能够考取科举的人才要比农民容易的多。就这样,军阀的下一代进入了朝堂,成为了文臣,随然不如父辈,但是同样享有着贵族的权利。
第二代成功了,那么第三代呢?是不是同样该走上这条道路。就这样原本的军阀变成了新的门阀。
而且再加上运用原来门阀之间联姻的手段,军阀可以同文臣联姻,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新的体系又再度形成了。
唐宋以来的科举制虽然给予了一般子弟鲤鱼跃龙门的机会,但是却没有彻底的产出门阀产生的土壤,再说了,白丁鱼跃龙门以后,难道会让自己的子孙再回去种田吗?
就因为这样,新的门阀永远是源源不断的,只不过他们低调了许多,使得人们产生了,平民政治的错觉罢了。
赵惟吉也是产生这种错觉的人们之一,都说宋朝是一个平民政治彻底登上历史舞台的社会,话是这么说没错,但是千万别小看了这些门阀的力量。
就在郭百略加入赵惟吉团队的那一刻,整个蜀中大蜀政权在赵惟吉面前突然就变成了一个果体的姑娘了,任何细节都一览无余。
大蜀政权主政的有哪些人,这些人什么出身,什么长相,甚至喜好些什么,有哪些弱点,通通陈到了赵惟吉的案前。不仅如此,还有现在大蜀政权治下的州县的防守兵力也囊括其中,这种情报能力,连赵惟吉经营多年的鸽子都只能望尘莫及。
“恐怖,对于你们郭家,我只能用恐怖来形容了。”看到眼前的内容,赵惟吉都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自己的心情,自己运用超出时代水准一千年的智慧仍然不低这些盘踞在这个国家多年的老狐狸们。
而且从和郭百略的聊天中可以得知,他们郭家其实并不算太大的门阀,因为他父亲太早的去世,使得最后退守蜀中的郭家并没有得到太好的发展。虽然蜀地这里他们是隐藏在背后的皇帝,但是仅限于蜀地。
不过别小看这仅限于蜀地,后蜀的建立他们郭家在背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大宋灭后蜀能够如此的顺利,他们郭家也没少出力。
门阀就是这样一种东西,他们没有忠诚,只有家族利益,谁人符合他们的利益,谁就是他们效忠的对象。
郭氏一族虽然还有五姓七望时期的霸道,但是如今的大宋朝廷还是有不少官员和他们有关系的。
“虽然不至于让王爷能够随时想取哪座城池就取哪座城池,但是让王爷做到知己知彼还是很容易的。”对于赵惟吉给出的评价,郭百略完全当做了恭维,很是得意的收下了。
“那就从绵州开始吧。”既然情报如此的充足,赵惟吉也就不客气了,他可不想在蜀中待太久,因为李念肚子里的孩子已经出生了,又是个女儿。对于这个女儿控的赵惟吉来说,回去见女儿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
三个月后,成都蜀王宫中。
“大王,巴州也失陷了。”
三个月来几乎每过十几天就会传来一个州失陷的消息。绵州,邛州,青城,蜀州,彭山,嘉州,如今巴州也没了。几乎等于成都周围一圈的州县全部失陷了,虽然渝州如今还在起义军手上,但是渝州与成都的联系基本上已经被切断了。而叛军用尽全部精力制造的战船全部都在渝州放着。
“寡人知道了,这三个月以来,你们就没有一点好消息带给寡人吗?”这三个月以来李顺可以说每天都活在恐惧之中,自从阆中失守,张王二将全部被擒以后,起义军便仿佛雪崩一般开始迅速下滑。
赵惟吉所率领的官军和之前的官军就像是不同国度所来的一样,赵惟吉治下的官军可以用所向披靡来形容。
再加上他们攻城时所运用的千奇百怪的攻城器械,使起义军根本无法抵挡,官军所到之处,没有任何的阻碍,不到五万人的官军三个月时间已经横扫了蜀中了。
再把成都周边基本荡平了以后,赵惟吉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蜀中首府锦官城成都了。
“现在如何是好啊,大王?官军接下来的目标肯定是成都了,以成都现在的守备力量肯定是敌不过官军的,现在该是大王作出决断的时候了,是死守成都,还是想法突围到渝州,然后利用渝州的战船进攻荆州?”
其实从李顺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来说,他并不想放弃成都,因为放弃成都就意味着彻底放弃蜀中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蜀中人,他并不愿意彻底的放弃蜀中,可问题是,不放弃蜀中的话,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权衡再三,李顺作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只带少量人想法潜到渝州,由大蜀政权仅剩的大将钱彬留守成都,拖住官军的行动。
李顺的这个主意不能说是好,因为这样虽然能够拖住官军为他们东出巫峡赢得时间,但是也彻底的损伤了起义军的军心了,留守成都就等于被放弃。
不过李顺管不了那么多了,王朝梦和高层官员的怂恿使他作出了这么一个违背当初起义誓言的决定,也为他以后的下场埋下了伏笔。
……
就这样,当李顺带领着小部分人溜出成都以后,成都的攻防战开始了。
说实在话,赵惟吉对于成都的印象其实是很好地,大学的时候,他暗恋过一个成都的女孩,为了追这个女孩,他有一个暑假在成都泡了一个月。虽然最后还是被发卡了,但是他还是喜欢上了成都这个城市。因为成都小吃实在是太好吃了,在成都泡了一个月的赵惟吉吃遍了几乎所有的成都小吃,还有那些“苍蝇馆子”,最恐怖的是他还因此学到了一口流利的成都话。
“成都人民,只要你们投降,本王保证啥子事都不追究,不屠城,不抢人,只要投降啥子都好商量,要不要得?”当赵惟吉到达成都城下的时候,突然开始用一口流利的后世成都话劝降,整个官军都惊呆了。
不仅是官军,连成都的百姓也惊呆了,这个时候的成都话和后世的还不太一样,但是基础是差不多的。所以赵惟吉的话听起来还是有点那么是似而非的。成都的叛军也只当是这位王爷说不太好成都话而已,但是赵惟吉这样说话,听起来还是挺亲切的。
本来就因为李顺的抛弃而产生了动摇的起义军们再被赵惟吉这一番带着成都口音的劝降以刺激,立马就出现有人要想要阵前倒戈了。
“哎?你们听到没得?要不要投降?我想你们也晓得,我对于之前打下来的州县是啥子态度,只要投降,一切都好谈。”赵惟吉实在是不想成都因为战争再受到破坏,这最近一百年左右成都实在是受到太多的战火洗礼了,所以这个时候能劝降就劲量的劝降。
就在赵惟吉的第二番话说出去以后过了大概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城头上有人回话了:“你说的话做不做数啊?是不是我们投降,啥子都可以商量?”
“是、是、是嘞,只要投降,啥子都好商量。”
就在赵惟吉如此回答了以后,奇异的事情发生了,官军围堵住的成都北门突然打开了,一群人绑着一个看似将领的人走了出来。
“你说的哈,我们现在投降。”
;
大宋武皇 第八十四章 天真的李顺
其实在包围成都之前,赵惟吉就已经想到过可以通过劝降的方式就兵不血刃的拿下成都,因为通过郭家提供的情报可以看出,在出征之前,赵惟吉的预言已经开始逐步的实现了。
那就是大蜀政权的腐化开始了。
大蜀政权从建立之初就一直暗藏着腐化的种子,因为这是人类的天姓,突然从贫穷变得富有,从低下变得高贵,这种转变就和由俭入奢一样,进去了就出不来了。
当大蜀政权成立的那一天开始,类似于郭家这样蜀中世家或者地主便开始想尽一切办法腐蚀这些泥腿子们。因为他们打得旗号是均贫富,从哪里均,自然就是从这些拥有着财富的人的手里均了。
斗地主当然是人人爱做的事情,但是前提是你不是地主,如果你成为地主以后,还想斗地主吗?自然是不想了,自己到手的财富凭什么分给他人。
所以这些原本的地主们,就打起了这样一个主意那就是让起义军的掌权人们也都变成地主,大家都坐到了一条船上,你也就不会再把船弄沉了。
就这样,腐化工作一步一步的开始了,在蜀王李顺没有察觉到的地方,他麾下的官员们突然拥有了大量的田地,他们所占据的原本蜀中官员的宅邸里面突然新增了许多的设施。
他们自己突然也开始将自己与普通士兵区别开了,突然原本该大家都平等享有相同财富的政权出现了不平等了。
而这一切的一切,李顺都不知道,或者是他不敢知道,因为他没有办法,大蜀政权所有的官员包括他李顺都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在没有取得彻底的成功之前,谁都离不开谁。
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句话放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时代都适用。当不均开始产生了,那么麻烦也就随之而来了。
起义军的不满就这样曰益增长开来,虽然李顺多次大肆犒劳过所有的士兵,但是谁拿得多谁拿得少大家都心知肚明。
只不过这些拿得多的做的还不算过分,所以积怨也就还没有爆发,直到赵惟吉所率领的官军的出现。当官军出现以后,势如破竹的拿下了许多的城池,这样使得整个起义军的信心都开始动摇了。
这个时候大蜀政权的高层却没有拿出当初起义时那般同甘共苦的做派出来,反而开始向渝州不断的转移着自己的财产。
因为这些高层都知道,渝州有着大蜀集“全国”财力于一体建造的多艘战舰,这些战舰能够帮助他们东出蜀地,去往一些大宋守备力量薄弱的地方。
但是这样一来,那些一般士兵便被放弃了,所以既然你不仁,那么就别怪我不义了。
赵惟吉每攻下一个州郡以后,都做到了只拿匪首,余皆不问。军驻城外,对于任何的百姓都没有一丝的搔扰。
再加上赵惟吉亲自邀请这些百姓询问原本的官员是如何欺压百姓的。整个一副王师归来的架势。这样的名声同样传到了还没有被攻陷的起义军州郡之中。
两相对比,也就可以做出选择了,反正都过不好,如今看来官军那边似乎有了不错的改善,既然如此还不如投降官军,还可以落个余皆不问。
所以当赵惟吉在成都开始招降以后,边有人蠢蠢欲动了,当得知了赵惟吉所有的条件以后,那群蠢蠢欲动的人便袭击了主将钱彬,绑了他开城投降了。
“没得问题,我刚才说的话都作数,只要投降,啥子都好商量。”看到城中士兵将主将都绑了出来了,赵惟吉肯定要兑现之前的诺言。
“我们要求不高,只要放过我们这些普通士兵就可以了,至于高官目前只有这一个,你们拿走好了。”不得不说,叛军士兵的这一番话,倒是完全的体现出来农民出身的朴实,这确实不是什么高要求。
“可以,只要你们放下武器到制定地方登记,然后再把这个人交给我们,然后你们就可以回家啦。”
就这样,官军顺利的便接过了成都的防务,就这样收复的成都。
收复成都以后,赵惟吉从钱彬的口中得知了原来李顺向渝州跑了,准备用仅剩的兵力凭借战船攻击荆州。
“这李顺未免也太天真了,他真以为就凭他这么几个月窜出的战船就能够横行长江?”当赵惟吉听到李顺的动向以后不禁笑出声来。
他根本不担心李顺的战船,因为在赵惟吉带兵离开汴京前往汉中的时候就已经上疏建议过赵光义了,为防李顺东出巫峡,荆州也应该用水军把守。
所以荆州方面完全准备好了应对叛军的东出。
而且李顺有一点没有搞明白,那就是建造船只容易,培养水手困难,蜀中虽然江河纵横,但是并不是一个出水手的地方。缺乏可靠的水军是叛军的一个致命的弱点。
更何况如今的大宋水军还拥有了新式的武器,那就新型的拍杆。不要以为赵惟吉这么长时间以来肆无忌惮的制造大型海船赵光义不知道。之所以赵光义敢于放任赵惟吉造大型海船除了他对于海疆的不重视还有就是赵惟吉提供的对于内河战船武器的改造。
这种威力更强的新型拍杆就是其中之一。这两年清华书院工科没少研究出新型的玩意儿,有很多已经投入了实际的应用当中了,这拍杆就是其中之一。
这种新型拍杆的威力是传统的两倍,基本上只要敌方战船稍微弱小一点,两下就能够击沉。
但是一直被封锁在蜀中的李顺可不知道有这么恐怖的东西正在荆州等着他们。在达到渝州以后,出航的事宜立刻便被李顺与他的属下们放在了第一位。
加上李顺很多属下提前做好的“准备”,战船的起航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便进行完毕了。
“你们说此去荆州能否顺利?”对于从来没打过海战的李顺,此刻的出航还是有些忐忑的。
“大王,此去荆州肯定顺利,咱们是顺江而下,有着地利的优势,再说了,臣打听过了,荆州一直以来就没有多少的水军布防,所以咱们可能能够顺利拿下荆州的。”
也不知道这个大蜀的官员是从哪里打听到了这种过时的消息,战争爆发之前荆州的确没有太多的水军布防,可是那都是快一年前的事情了,此时的荆州光艨艟巨舰就有不下十艘。对付叛军区区的五艘“小船”太轻松不过了。
李白有诗云千里江陵一曰还,顺着长江而下速度是非常快的,不出三曰,叛军的战舰就已经进入了荆州的地界了。
“大王,不好了,前方发现大型船只的踪影,有可能是官军的舰船。”就在李顺还以为一切顺利的时候,突然有士兵来报告,说是前方有敌舰出现。
由于叛军跟班没有望远镜这种东西,所以当发现敌舰的时候,官军的船只已经离的很近了,根本没有给缺乏水战经验的李顺以反映时间。
叛军的第一艘战船已经和官军的战舰撞到了一起,由于叛军战船相较于官军战舰实在是小太多了,再加上官军战舰上的拍杆齐发,叛军战船根本没有做出任何的抵抗,就直接被拍沉了。
眼前的这一幕直接把李顺吓得魂不附体,他从来没有想过水战是这样打的。
“掉头,掉头,我们打不过官军,快撤。”
“嘭”又是一声巨响,就在李顺将自己的坐船掉头逃窜的时候,有一艘叛军舰船被击沉了。
“快,快,快走。”李顺此时一刻都不想再在这里停留了,如何才能快速逃出升天才是他迫切的需求。可是当他们来的时候是顺江而下速度当然快了,想要掉头的时候便成了逆流而上,如何能够快的起来。
“大王,现在是逆流而上,而且风向不对,没法快啊。”负责掌舵的士兵只能哭丧着脸如此告诉李顺。
“非法快,那么我们就弃船,找个可以停靠的岸边我们全部下船步行撤离。”
李顺自以为弃船就可以逃离官军巨舰的追击,却没有想到一旦弃船他便什么都没有了,从陆上撤离的话,随时都可能被官军所缉拿。
可是此时的李顺想不了那么多了,因为官军战舰带给他的恐惧胜过了一切,只要能够从这种怪物的手下逃走,怎么样都可以。
于是随船的所有人员便放弃了这艘战船,找了个浅滩弃船上岸了。
上岸以后本以为逃过一劫的李顺,却没想到此处已经有大量的官兵等候着他了。
“果然如中棠所料,李顺一定会弃船上岸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