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大宋武皇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风雪蛇
张余也知道现在的状况已经十分的糟糕了,城下的起义军已经被官军的骑兵所阻,根本没有新的部队通过土丘往城上补充了,而城上的部队开始被官军逐渐的蚕食掉了。更糟糕的是,更多官军开始从剑门关的城门出来绕到关前通过叛军所搭建的土丘登城包抄叛军的后路了。
可是张余不甘心,十分的不甘心,土丘攻势其实是奏效的,如果没有官军援军的到来的话,剑门关已经被他拿下了。
可是现在已经没有任何的时间让他多想了,要不然就尽快撤退,要不然就死在城上,此刻的张余只有这两种选择了。当然了张余还可以选择投降,但是虽然他张余是农民出身,但是他也有着他的骄傲,投降是万万不可能的,但是他有不甘心就这样死在这里,于是他选择了撤退。
张余在十多位士兵的保护下,在准备包抄的官军还没有包抄到位之际,快速的从土丘撤离了出来,然后在城下汇合了同样狼狈不堪的王鸬鹚,带着所剩不多还能指挥的部队一同向南边撤离了。
由于主将的撤离,剩下的叛军也就失去了战斗的意志,纷纷选择了投降。就这样剑门的攻防战终于告一个段落了。
“本将李继光,不知将军贵姓?”
“末将伍文,感谢李将军的及时到来,如若不然,剑门必然已经落于叛军之手了。”
“伍将军说的哪里话,如果不是你们拼死抵抗,我也没法及时赶到啊,所以此战胜利,最大的功劳还是在你们的身上。”
“李将军谬赞了,现在仗虽然打完了,但是这些俘虏怎么办?”
虽然起义军在此战死伤不少,但是还是有部分人最后存活了下来但是没有能够与张王二人一同撤退。
无奈之下,这部分人只能选择了投降。
虽然这部分人是投降了,但是现在官军却面临这要不要接受他们的投降,因为一旦接受他们的投降,就意味着在彻底平定叛乱之前,不仅要养着这波人,还有派人看着这波人。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从伍文的角度来说是根本不想接受这些人的投降,直接杀了一了百了。但是李继光可不敢这么干,他单独带队出来之前赵惟吉还专门吩咐过他,一旦有人投降,无论多少一律接受。
“先行派人将他们聚拢然后看管起来吧,其他的等到吴越王来了再说吧。”
“可是李将军有那个必要收降俘虏吗?关内的粮草可不多了。”
“粮草的问题你不用担心,我领兵前来的时候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粮草,再加上吴越王最多再有二十天也将到达,所以粮草不会有问题。而且收降俘虏也是吴越王的意思。”
一听收降俘虏是赵惟吉的意思,伍文也就不再反对了,毕竟虽然已经多年没有领兵打仗了,但是赵惟吉打败耶律休哥的事迹仍然在军中传颂着。军中还是拥有不少赵惟吉的拥趸的,伍文就是其中之一。
收降了叛军的俘虏后,剑门关内部便开始了修整,等候着赵惟吉大军的到来。
与此同时,狼狈逃回驻地的张王并不甘心此次的失败,他们决定去请教那位给予他们堆土流攻城的老人,希望能够再得良策洗刷耻辱。
;





大宋武皇 第七十八章 背后高人
“求先生指教,我们兄弟接下来该怎么办?”
张王二人在狼狈的回到了营地以后,第一时间便去向这位老者请教接下来如何做才好。这位老者的确有过人之处,虽然剑门关一役起义军最终还是战败了,可是并不是老者提供的堆土流战术没用,而是那出人意料的官军援军的到来才使起义军落败。
所以张王二人对于这位老者还是相当信任的,毕竟因为他的方法起义军一度都有攻占剑门关的可能。
“二位请起,二位这是怎么了?那不成老朽的方法失效了,导致二位未能拿下剑门?”
“回先生,我们确实并未拿下剑门,但是不是因为先生的方法没有奏效,而是官军突然出现了援兵,所以才使我二人未能拿下剑门关,先生的计策其实相当有效,我们一度很接近拿下剑门关的。”
“哦,既然是这样的话,二位将军接下来准备怎么办?是否还有老朽能够帮忙的地方?”
“我们准备再度集结部队继续进攻剑门关,不知先生有何良策?”
听到了张余的问题以后,老者沉吟良久,然后提出了他的疑问:“不知二位将军现在还有多少部队可以动用?”
“呃,我们从剑门关带回来差不多还有八千人上下,再加上还有一部分留守的,和还在阆中驻扎的,满打满算还有差不多两万人。”
听到王鸬鹚将所剩的部队人数报出来的时候,老者不禁叹了一口气。
“先生这是何故?难道说嫌我军的人数少了?”
“不是少了,是很少。你们可以想想,你们当初到底带了多少人去进攻剑门关。”
“三万人左右吧。”
“三轮进攻下来还剩多少?”
“八千上下。”
“这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什么问题?”二人实在是搞不明白老者到底所指何事,只能面面相觑。
“愚笨啊,你二人。老夫敢肯定,当初剑门关的守军不足五千。你们刚开始以六倍之众进攻都无法拿下剑门关,此次你们的士兵只剩两万,而剑门守军得到了大量的增援。如今你们何来的资本再次攻打剑门关。”
“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老夫敢断言,你们第三次攻打剑门关时出现的官军的增援不过是官军大部队的先头部队而已。当你们再次集结好部队四度攻关时,官军大部队估计也已赶到,但到时候,你们还能像今次一样全身而退吗?”
老者的一席话,如醍醐灌顶一般使张王二人彻底的惊醒了,正如老者所言,如今的军力怎么可能再度攻下剑门关,如果再去,无疑是自投罗网。
可是就这样灰溜溜的撤回成都,二人又做不到,先不说面子上过意不去,就是李顺那里也不好交待啊。部队损失了两万余人还没能拿下剑门关,如此重大的损失是新生的大蜀政权承受不起的。
……
正如张王二人所想的那样,此时在成都的李顺已经是雷霆大发了。
“竖子无能,竖子无能啊。”此刻拿着剑门战报的李顺气得直哆嗦。
的确也怪不得李顺气得手抖,大蜀政权到目前为止也就只有十几万兵,这剑门一役去掉了差不多六分之一。
最重要的是,任然没有打通蜀地通往外界的道路,这样的龟缩每一天对于理顺来说都是一种煎熬。
“来人啊,去传令给张余,王鸬鹚,把他们召回成都受罚,快去。”
传令的使者刚要前去,便被一个人拦住了,此人将使者拦下以后,立马向李顺进谏到:“求大王息怒,此时也不能全怪罪二位将军,剑门关本来就有着蜀中第一雄关之称,易守难攻,二位将军本来也没有太多的攻城经验,一时的失败也是在所难免的。”
“照你这么说,寡人还得给他们一次机会,再调兵增援让他们继续进攻剑门关了?”这个时候李顺任然在气头上,说出的话火药味十足。
“回大王,臣不是这个意思,臣的意思是,不如放弃对于剑门的进攻,让二位将军退守阆中。咱们集中全部的力量在战船的建造上面,然后通过水军的力量从巫峡出蜀,进攻荆州。”
这个主意倒是比较对李顺的胃口,这个时候李顺对于攻下剑门已经没有任何的念想了,还不如将全部的精力放在造船上面,只要北面能够拖住官军,等到水军一成,顺江而下夺取荆州,到时候还愁没有出路吗。
于是李顺便欣然同意了这个意见,让传令使者前往张王二人的大营,命他们退守阆中,防备可能到来的官军就是了。
……
“那先生,咱们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既然反攻是没有可能了,接下来该怎么做就很重要了。
“老夫以为,蜀王很快便会来命令让你们退守阆中,但是如果你们真要这么做的话,便永远失去复仇的机会了,所以接下来要怎么办不是该问老夫,而是问你们自己,还想不想复仇了。”
想不想复仇?这其实根本不算一个问题,张王二人当然想复仇了。可问题是蜀王李顺的命令也不是轻易就能违抗的。如今的二人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
最后二人权衡再三还是复仇之心占据了上风,再加上那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给自己打底,二人最终选择了复仇。
“先生,我们还是想要复仇,如此多的袍泽丧生于官军之手,这口气我兄弟二人咽不下去。求先生指点迷津,教我二人如何复仇。”
“既然你们选择要复仇的话,接下来的行动全部得听从我的,你们可愿意?”
“愿意,只要能够复仇,一切都听先生的调遣。”
“这样就好,你们现在先等着蜀王的使者的到来吧,等到那以后,我们再开始行动。”
……
由于叛军放弃了对于剑门的继续进攻,所以剑门守军就这样平安的等到了赵惟吉率领着大军的到来。
赵惟吉到来了以后,看到剑门基本上安然无恙,心里也松了一口气。
在询问战况的时候,他得知了叛军第三次攻城时候的战法使,不由得大吃了一惊。
“我去,这叛军将领有能人啊,这不是后来蒙古名将木华黎的绝技吗,用沙袋堆出一个斜坡使蒙古铁骑能够轻易的攻上城头。看来不能小看这群叛军,得小心点。”心里虽然很是吃惊,但是赵惟吉还是比较镇定,毕竟两方的战斗力差距还是不小的,绝对实力的碾压还是能够以正胜奇的。
只是此刻的赵惟吉对于能够想出这种战术的人还是很感兴趣的,于是他便找了个叛军俘虏过来想问清楚到底是谁那么有本事。
“你知不知道你们第三次进攻剑门时候的战术是谁想出来的?是你们的张将军还是王将军?”
“好像都不是。”这个时候反正已经被俘了,这些叛军士兵也没啥好隐瞒的了,毕竟气节这种东西不是人人都有的。“好像是因为一个老者的到来两位将军才拿出这个办法的。”
“老者?”在赵惟吉的印象里,这个时代好像没有什么民间高人啊,尤其是这次的农民起义,虽然细节上赵惟吉知之甚少,但是如果有那种能够想出堆土流的高人出现在这次农民战争中的话,不应该在史书上籍籍无名啊。
但是不管怎样,这个老者估计就是这两人背后的高人了,这种能想出堆土流的人,估计其他方面也应该不俗,还是小心点好。
就在这个时候,剑门也接到了消息说是李顺一纸命令将张王二人调回了阆中,这样一来官军应该就可以顺利通关入蜀了。
于是赵惟吉很快的召集起了所有的将领,一同商讨入蜀平叛的事宜。
“大家应该都知道了那两个人被调回阆中的消息了吧,接下来我们便是要商讨入蜀的事宜,不知各位有何看法?”
由于伍文长期驻守剑门,所以他对于蜀地内部比较了解,他率先发表了看法:“我认为我们应该走绵州,然后先行夺取青城,比较青城是叛军起兵的老家,夺取青城对于叛军来说应该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但是也有人并不同意伍文的看法:“我觉得应该先行直接杀向阆中,趁着张王二人的部队新败直接将他们消灭,然后还可占据阆中这个重要的位置,使大军在蜀地里有个基本的落脚点。”
其实从落脚点的问题上出发的话,阆中和绵州的重要姓差不多,但是攻击新败的张王部队的确要比攻击有着重兵镇守的绵州青城要容易许多。
最后赵惟吉还是采纳了这个从汉中跟他们过来名叫司马让的将领的建议,整顿大军向阆中进发。
但是由于得知张王二人背后有高人指点,所以赵惟吉还是留了一个心眼,他将李继光安排在了后军断后,以防事情有变。
就这样,大军便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而另外一半,得知官军开始向阆中进发的张王二人的部队也开始行动了。
;




大宋武皇 第七十九章 骚扰
“王爷,前方没有发现任何的叛军迹象,是否继续前进?”大军已经行进到了苍溪县,距离阆中郡已经不远了,但是这一路上无论斥候如何探查都没有发现任何的叛军迹象。
“先等等吧,今晚在苍溪县驻扎。”
“好的,王爷。”
当夜,苍溪县衙里。
“我觉得情况不对,太平静了,一路上没有遇到任何的抵抗,就这样兵不血刃的到达苍溪县,我总觉得有诈。”
“会不会是敌方整个收缩防御,所以一路上才不设伏啊?”想让大家心安的司马让提出了这么一个观点。
“我觉得不会,我同意王爷的观点可能会有诈,最好小心一点。”李继光也觉得事情实在是蹊跷,再是收缩防御,也不可能一路上完全不设防啊。最恐怖的一点是,不仅没有士兵,连百姓都没有了,大军到达苍溪县的时候,县里一片死寂,和鬼城没啥区别。
“这样,今晚让所有的士兵都精神点,睡觉的时候都把衣服穿在身上,武器放在一旁,我总觉得今晚上会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由于实在是想不明白叛军到底打的是什么主意,本着小心驶得万年船,赵惟吉决定让全军今晚加强戒备。
曾经生活在天朝多年赵惟吉对于毛太祖游击战的精髓早已烂熟于胸了,敌驻我扰可不是闹着玩得,还是小心点为好。
这天半夜,赵惟吉的预测果然应验了,苍溪县内某处突然燃起了大火,火光冲天。
整个大军全部被这场大火所惊醒,由于火势蔓延的很快,不得已赵惟吉只能命令全军开始救火。
“马上命人去嘉陵江里取水救火,动作要快。还有用土,组织人手铲土往火上填,快、快、快。”
一边指挥着救火,赵惟吉一边心道:“果然来了,这种大火要完全扑灭的话,少说得一夜,这样一夜下来全军甭想有人能够休息好了。”
“王爷,火势这么大全军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叛军会不会作出什么趁火打劫的事情啊?”
随着李继光的提醒赵惟吉突然也想到了这一点,于是他立刻下达命令:“快让没有参与救火的人员全部集中去防守粮草,元敬说的有道理,这大火可能并不是单纯的疲敌之计,趁火打劫的可能姓也不小。”
于是执行的将官们又紧急将剩余没有参与救援的士兵全部调往堆放粮草的地方镇守。而当镇守的士兵刚刚到达位置以后,果然有人前来劫粮了。
只不过前来劫粮的叛军人数并不多,可能是没有料到官军能够如此快的作出反应,所以叛军并没有派出太多的人前来进行攻击。
经过一番激战,叛军由于人数实在是太少了,最后不敌官军,劫粮计划也宣告失败了。
然后火势经过大半夜的扑救,终于在黎明之前完全遭到了扑灭。但是虽然大军没有在大火中遭到任何的损失,但是精神上却异常的疲劳。整个军队都无精打采的,所有的将领也顶着黑眼圈。
看到眼前的情况司马让觉得有必要建议赵惟吉再多进行一天的修整,于是他找到了赵惟吉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王爷,这样下去不行啊,整个大军全都没有休息好,如果今天继续往阆中推进的话,敌军以逸待劳,打起仗来我方很吃亏的。”
“我也知道大军现在已经是很疲惫了,但是你能保证我们即便是再在苍溪待一天就能获得良好的休息吗?你能保证今晚叛军不会再重演一次昨晚的那一幕吗。”
赵惟吉的一系列问题直接将司马让问住了,的确正如赵惟吉所问的那样,谁能保证叛军不在故技重施,谁都不能保证,如果真是那样的话,无论是在苍溪呆多久大军仍然得不到良好的休息。
敌暗我明,遇到这种情况无论是多么无敌的将领都会头疼的,毕竟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
就在以赵惟吉为首的官军将领都在头疼的时候,起义军这边的张王二人同样过得不咋样,虽然他们还是按照李顺的命令领兵屯驻到了阆中,可是由于老人的计策,他们战略上放弃了剑门关到阆中路上所有的郡县。
如果最后仗打赢了还好,如果打不赢他们可就真的死定了,未战先撤,这可是不小的罪名啊。
“先生,有消息传回来了,我们的人并没有能够顺利的摧毁官军的粮草。”消息传回来的第一时间,王鸬鹚立刻便去向老者报告消息。
“哦。”
“哦?我们的计划不是失败了吗?先生为何完全不在意?”看到老者听到失败的消息传回来却一点反应都没有,王鸬鹚不免有些不高兴。
“失败?失败了吗?消息上有没有说官军现在的情况?”
“有,从传回来的消息可以看出,官军现在异常的疲惫,整个军队的士气并不旺盛。”
“那你为何说计划失败了呢?我本来的计划就是疲敌,至于摧毁官军粮草的事情那就是顺手牵羊的事,牵到了固然好,牵不到也无所谓,只要能够疲敌计划就算成功了。这次率领官军的主将可是那个打败耶律休哥的吴越王赵惟吉,我可没指望能够在他身上实现一箭双雕这种好事。”
听到老者的一番解释王鸬鹚心里果断释然了,如此的对手,的确没法简单的就能够一箭双雕的,只不过老者是从何处得知官军主将是赵惟吉的?
“先生如何知晓,此次官军主将人选的?”
“何处知晓?这种问题用脚趾头都能够猜到。如今大宋绝大部分的将领都集中在北方,宋辽边境,能够独当一面的几乎没有可以被抽调出来的。剩下能够独当一面却没有在北伐=方屯军的就只有老将曹彬和退出京城许久吴越王赵惟吉了。曹彬早就病了大半年了,所以如果朝廷不打算从北伐调人过来的话,也就只有赵惟吉可以领兵了。
不是老夫看不起你们起义军,但是相比重要姓来说,北方防止契丹的入侵肯定要比你们重要的多,朝廷是肯定不会抽调北方将领来镇压你们的,所以唯一的人选也只有这吴越王赵惟吉了。”
老人的一番话彻底的令本已经很佩服他的王鸬鹚更加五体投地了,这个老人简直是奇才啊,不仅用兵入神,而且对于朝廷的状况也是十分的清楚。只要这仗能够建立功勋,一定要向蜀王引荐他。有这样的人的帮扶大蜀何愁不兴。
“那么先生,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呢?”
“现在官军有没有要离开苍溪的意思,如果有的话,照原定的计划行动就是了,如果没有的话,照昨晚的再来一遍。”
等到老人的指示以后,王鸬鹚立刻赶去执行了。
……
回到官军这边。
对于是否今天继续向阆中进发,所有人都拿不定主意。但是大家都得到了一个共识,那就是留在苍溪估计也没法睡好觉。
最后赵惟吉作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大军开拔,但是是退后二十里了,退到苍溪以北的地方驻扎。
众人都没想到,赵惟吉最后居然作出了这么一个决定,所有人都表示不理解。
“王爷,这样做会不会对士气有所损伤啊,毕竟一仗没打就先退二十里,士兵们心里会怎么想?”
“的确,一仗没打就退后,是会对士气造成损伤,但是这样一夜一夜不睡觉对于士气就没有损伤了吗,与其这样,还不如牺牲点点士气,换得士兵们能睡个好觉。况且只要解释清楚,我觉得不会对士气有太大的伤害。”
虽然众人并不太认为士气是解释就能够避免损伤的,可是赵惟吉说的另一方面还是有道理的,这样一夜一夜不睡觉,士气同样也会遭到损失,所以长痛不如短痛,退二十里能够让大家睡个好觉的话,就这样也好。
于是所有人都不在反对了,大军开拔,向北面退回了二十里,然后又驻扎了下来。
……
另一方面,叛军斥候看到官军大军开拔以后火速的便赶回了阆中郡向张余报告,得知官军大军开始动作了以后,张余和王鸬鹚按照老者的吩咐开始了下一步的行动,可是等到这天半夜也没有看见官军的到来。
“老张,会不会情报有误啊,官军怎么还没有过来?”
“我也不知道啊,老王,要不我把今天回报的斥候找来再问一下?”
不一会儿那个斥候被找了过来。
“你到底看没看清,朝廷官军是不是离开了苍溪?”
“看清了啊,虽然离得远,但是大军开拔我还是看清了的。”被主将这样责问斥候还是有些委屈的。
“看清了,怎么官军还不来?你再带人去赶去苍溪看看。”
没法,既然主将这样要求了,这个斥候只好带着自己的小队,顶着困意火速赶往苍溪。
等到他们赶到苍溪的时候,彻底的傻眼了,苍溪城中一个人都没有,官军没有留下任何的东西,感觉就这样就没了。
“难不成白天见鬼了吗?”负责侦查的斥候一个个面面相觑。
;




大宋武皇 第八十章 埋伏与反埋伏
“嗯~~~~~”
早上起来的赵惟吉升了一个懒腰,终于睡了个好觉了。这几年过得实在是有点舒坦,再加上年近三十了,这种熬夜的后遗症对于赵惟吉来说实在是太痛苦了。终于能够好好地睡上一觉了。
不仅是他,对于整个大宋官军来说,能够安然的睡上一觉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现在整个军营里的气氛要比昨天好的多了。
当然,在大军都睡饱了以后,下一步怎么行动就是放在主要将领面前的当务之急。
1...3132333435...8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