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大宋武皇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风雪蛇
这一消息的到来让李继光着实松了一口气,虽然先头部队已经到达了汉中了,可是接下来的路就不是那么好走了,汉中到剑门的路只有一条崎岖的山路了。此时骑兵机动力的优势已经荡然无存了,剩下也只能如同步兵一般赶路了。
此时老天的帮忙让李继光的部队有了额外的进军时间,不得不说是老天保佑了。
“咱们里剑门还有多远?”李继光问一旁从汉中带出的老兵。
“回将军,还有三百里路。”
李继光一听老兵的回答,头都大了,以现在每天只能赶十五里路的速度,还要起码二十天才能到达剑门关,也不知道剑门关的守军能不能顶得住。
……
就在李继光的部队全速在往剑门关赶路的时候,李顺的起义军也开始在阆中重新集结了,他们的目标同样是剑门关。
但是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却是大雨,连绵的大雨已经在蜀地泼洒的二十几天了。由于山脉的阻挡,造成这场大雨的乌云并没有往北向汉中方向飘去,而是一直在成都平原周围不停地转悠着。
可能是老天对于蜀地之前长达七八个月的干旱实在是过意不去,所以这个时候龙王爷全力的弥补着自己的过失。卖力的不断的施云布雨,蜀地迎来了十年以来最为湿润的四月份。
“你个仙人板板的,这个雨还要下好久啊?”已经快被连绵阴雨逼疯了的大蜀大将张余,最近三天以来嘴里就没有停止过对于老天的咒骂。
“骂、骂、骂,一天到晚就晓得骂,你骂那么多管个锤子用。”同样在一旁骂骂咧咧的是大蜀的另一位将领王鸬鹚。
“我也晓得球用都不管,但是连续下那么多天雨,老子身上都快长霉啦。而且雨一直下,老子们啥子时候才能出兵啊。”
从这两员起义军大将的对话里同样可以看出其实这边也同样的心急,甚至于他们比李继光还心急。因为他们现在并没有有效的外界消息来源,他们根本不知道到底朝廷有没有派兵来镇压,如果派来,来了多少人,到哪了?
虽然起义军如今几乎拿下蜀地全境,势不可挡,队伍也不断的在壮大。新的领袖甚至还建立了一个政权。但是在起义军的高层看来此时的起义军并不如表面那么风光。首先对于官家的胜利其实里面水分很大,且不说厢军相对于禁军来说战斗力有着天差地别。即便对于厢军的胜利也是建立在敌明我暗的情况下取得的胜利。
所以如今的大蜀政权看上去虽然风光其实是被封锁在了蜀地之中,渴求进一步发展的他们无论如何也得快速的拿下蜀地的门户。
就这样又在阴雨中度过了五天的时间,大雨终于有了要停歇的迹象了。
“老张,快去做准备吧,雨好像终于要停了。”就在张余还在阆中的住所中百无聊赖之际,王鸬鹚突然走了进来,那样说道。
“仙人板板的,雨终于要停了,走老王,去把兄弟们都找过来,我们准备出发。”一听雨要停了,张余立刻便兴奋了,立马拉着王鸬鹚向大军的驻扎地跑去。
果然在这天下午,雨终于停了,起义军的两位将领二话不说便拔起部队向剑门关挺进。
……
剑门关那边同样得知了蜀中的雨停了的消息,守关的将领知道,一旦雨停了便意味着叛军的到来也将不远了。
这个时候他能做的唯一的事情便是整军备战,并祈祷朝廷的援军快速的赶来吧。
五天以后,起义军终于到达了剑门关下。
到达剑门关下的叛军立刻对关隘发动了进攻,潮水一般的士兵开始向涌向这蜀中第一雄关。
可是进行了一轮进攻以后的起义军军士们深刻的体会到了这蜀中第一雄关并不是浪得虚名。
剑门关建于两山之间的一个狭窄的山谷之中,整个关隘将两山之间的谷地完全的堵住了。城墙与山体相连,没有一丝的破绽。
山体垂直而陡峭,想通过攀附山壁绕过剑门关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于是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局面便在这里形成了。
山谷的狭窄使得起义军只能以狭长的队形向剑门关展开攻击,但是如此以来进攻的力量便大大的减弱了,关上守军依托地势轻易的将射杀着先头部队。起义军的总攻有着被迫变成添油战术的意味。起义军损失惨重。
“老张,我们不能这种打下去啊,你看看前面的人都死了多少,城墙上面的人屁事都没得。”
“有道理,这种打下去,人再多也没求用,让前面的人先回来,我们再想办法。”
眼见进攻损失惨重,二人只好将起义军都先撤回来,再作打算。
另外一边虽然剑门守军看上去还是比较轻松的,但是其实也只能用外强中干来形容,虽然战斗减员很少,但是现在剑门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便是粮草和箭矢开始出现不足。
以往来说,剑门的物资补充靠的是南方蜀地的支援,因为蜀地的物产丰沛,而且前往剑门的路途也要方便的多。
可是从川内的起义开始,剑门的物资补充便逐渐断绝,无奈之下只能依靠于汉中向剑门进行补给了。
可问题是汉中离剑门相对来说比较遥远,而且山路崎岖,通行困难,所以汉中的物资补充缓慢而稀少。现在剑门之内的储备最多再顶十天,如果十天以后李继光再不带人前来,剑门最终的命运便是失守。
……
“快啊,兄弟们,路程已经过半了,大家再加把油。剑门的袍泽们还在辛苦的等着咱们呢。”这已经是李继光十几天以来不知是第多少次的催促和鼓劲了。
剑门那边开战的消息已经传来了,李继光不知道剑门还能顶多久,但是从汉中那边得到的消息来说的话,估计不会超过十天了。
李继光当然知道刻不容缓,只是大军实在是没法再加快速度了,因为除了山路崎岖等原因之外,李继光的先头部队还担负着向剑门补给的任务,大量的粮草装备也拖慢了大军的行进速度。
“有没有别的办法加快行军速度,或者是别的更近的道路?”实在是着急的李继光只能询问汉中的老兵看看能不能想出点主意。
“回将军,实在是没有啊,唯一能够让大军通行的道路就只有这一条道啊。”
没有办法的李继光只能继续催促着队伍加快速度。
而就在他还在不断的往剑门急速行军的时候,叛军又对剑门发起了第二次的攻击,这一次的攻击与上次有明显的区别。剑门关开始有些吃不住了。
;





大宋武皇 第七十六章 城下激战
“叛军这是准备干什么?”
在叛军第一次攻城无功而反的几天之后,第二次的进攻再次到来了。这次叛军换了一种进攻方式,不再是全员蜂拥而上的无脑攻击了。而是排列起了整齐的队形,然后先头部队顶着成捆的稻草向前推进。
虽然看不明白叛军到底想做什么,但是守城的将领也只能以不变应万变,仍然下令放箭狙击敌军。
于是剑门关城头之上又开始下起了箭雨。
可是令守城将领没有想到的是,在这种万箭齐发的攻击之下,叛军仍然在稳步的前进着,这下守城的武将有些纳闷了。
“不对啊,上次他们进攻很轻易的便被箭矢所阻啊,今次怎么能够冒着箭雨仍然稳步挺进呢?你们谁看清了底下发生了什么事了吗?”
“将军,好像我们的箭矢全部都插在了叛军所顶着的稻草之上了。稻草之下的叛军士兵伤亡极少。”一个眼力好的士兵率先发觉了底下叛军的异常。
守城的士兵说的没错,这就是起义军将领新想出来的办法,那就是用成捆的稻草来吸纳箭矢的伤害,以便让军队能顺利推进到城下。
其实先头部队不光是顶着稻草,还在稻草的最底下有着一层木盾,双重保护使得叛军真的顺利的一步步接近着剑门关。
“将军,要不我们试一试用火箭看看能不能将稻草点着吧。”
守城将领一听这是个好主意,于是便命令城头士兵纷纷换火箭向底下的稻草射击。
虽然城头上开始发射出火箭,可是结果却出人意料,因为火箭根本没有将稻草彻底点着,火箭射到稻草之上以后,并没有意料中的那样整个稻草燃烧起来,反而是火焰熄灭了,然后开始冒出滚滚的黑烟。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你以为老子没想到你会用火啊,老子们用的稻草是潮的,我看你咋烧。”看到火箭纷纷在稻草上熄灭了之后,张余志得意满的说到。
在准备用这种方法攻城的时候张余和王鸬鹚就已经想到了万一对方用火咋办,所以他们在准备稻草垛的时候,将所有的稻草都浇湿了,虽然托举的时候会比干稻草重出许多,但是防火姓上来说要好上不少。
关键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一旦遇火,稻草垛便会升起大量的黑烟,如此一来站在城头上的士兵的视线便会被阻挡。这样一来起义军就可以凭借烟雾的掩护顺利的到达城下了。
事情就向张余所预料的那样,由于大量烟雾的阻隔,城头上的士兵根本无法看清城下的状况。
失去视野的守军便只能乱箭招呼叛军,但是就如同战斗刚开始的时候那样,箭矢全都插在了稻草捆上。叛军顺利的推进到了城下。
“啪。”
剑门攻防战以来,第一次有云梯搭到了剑门关的城墙之上。很快的六七架云梯接连的搭在了剑门关的城墙之上,到达城墙之下的叛军扔掉了稻草以后举着盾开始登城了。
“换滚木礌石吧。”
看到叛军开始登城以后,守城将领反而没有那么慌张了,之前虽然被叛军的奇招打了个措手不及,使得叛军能够顺利的推进到了城下。但是叛军在推进到了城下以后,居然没有拿出任何新的奇招,依然是按照惯例的云梯攻城,那样一来就好办多了。
既然你用的是传统的招数,那么我这里有的是对付这种招数的方法,已经储备了许久的滚木礌石此刻便排上了用场。
伴着大量的滚木礌石倾泻下来,叛军的伤亡数字开始骤然的增加,先前顺利的进军也开始停滞了下来。
“老王,老王,不太对啊,咋个攻不上去?”看到进攻到登城阶段以后整个队伍都停滞了下来,伤亡也开始增高以后,叛军的将领也开始感觉到不对劲了。
其实整个起义军对于攻城战来说的经验少得可怜,别看他们几乎攻下了整个的蜀地,但是之所以能够那么顺利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每每开始攻城战的时候城内都有百姓响应起义,将城门给打开,放起义军进城。
所以到目前为止,起义军并有没多少实打实的攻城经验。之所以能想得出稻草盾,那是因为第一次攻击剑门关的时候大量的人员遭到了箭矢的射杀。所以对于张王二将来说,固有的印象就是解决了箭雨顺利推进到城下就能够顺利的攻城,可没想到的事,真正最困难的反而登城的阶段。
“老张,先莫慌,等等看,我们还是有人能上的去的。”
是的,滚木礌石毕竟不是万能的,总还是有叛军能够乘着官军投掷的间歇期成功的登上城楼的,但是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少了,成功登城的人迎来的基本上都是官军的刀锋。对于这种一个一个送的叛军,官军可是没有任何的含糊,来一个杀一个。
“上去个铲铲,没看到就没几个人上去吗,上去都直接被杀了吗。先撤,死那么多人还打个毛啊。”
眼见情况实在是不对,张余果断的下了撤退的命令。
看见叛军撤退之后,剑门关的守将又是长出了一口气,因为其实剑门关也顶部了太久了,滚木礌石毕竟有限,如果叛军真的不惜姓命再继续进攻最多再有两个时辰,关内储存的滚木礌石都将消耗殆尽,加之箭矢也所剩不多了,到时候官军就只能和叛军在城头展开白刃战了。
这样一来最终被耗死的只能是官军,毕竟叛军的人数实在是太多了。
好在是叛军率先顶不住了,官军终于又获得了一点喘息的时机,但是令官军所担心的便是如果叛军的进攻先于援军的到来的话,剑门关就真的顶不住了。
“尽快派人出去,看看能不能从叛军扔下的草垛上回收一些箭矢,还有再看看还有哪些滚木礌石还可以用都拿回来,咱们现在没有多少储备了,能省一点是一点。”
大宋立国至今也有接近四十年的时间了,估计最惨的守城将领莫过于现在的剑门守军莫属了。
仗打到这个份上,其实即便是剑门失守他也尽到了最大的努力了。
……
“李将军,剑门关内又有消息传来,叛军在两天前发动了第二次进攻,虽然仍然没有能够攻下剑门关,但是剑门守军已经快支持不住了,望将军迅速的增援。”
听到斥候的报告,李继光也是满脸的无奈,不是他不想快,而是没法快啊。五天前汉中也传来消息说是赵惟吉的大军已经抵达汉中而,正准备往剑门方向进军,希望李继光能够快速给予剑门支援。
两头都在催促李继光,但是李继光此刻已经尽了全部的能力了,实在是没有办法。
“快,快,快,我也想快啊,问题是这样的山路实在是快不了啊。老丁,到底到剑门关还有多久啊?”
这个老丁就是一直在为李继光引路的汉中老兵,他的回答是:“快了,最多再有三天就能够到达剑门关了。”
三天,真是个不长不短的曰子,三天之内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现在的李继光只能寄希望于叛军三天之内不在发动任何的进攻了。
……
另一方面,起义军的内部对于如何进攻剑门关也头痛不已。
真正到了要打硬仗的时候起义军的弱点开始逐渐的暴露了。
首先是家底单薄,没有攻城器械成为了起义军最大的问题,毕竟都是农民出身,种地倒是一把好手,制作攻城器械,这里面基本上就没有几个会的。
况且现在蜀中所有的工匠都被李顺调去造船了,哪有人能够在短时间能给这边的起义军搞出攻城器械啊。
然后便是农民和正规军的区别开始凸显了,由于大宋实行的是募兵制,军队基本上职业化,所以农民不再接受兵农一体的训练,专职种地。
所以这个时候的农民并不如前代那样具有非凡的战斗力,充其量也就是力气大一些而已。
虽然之前的战斗都取得了胜利,但是当面对需要相当的军事训练才能完成的行动的时候,农民底子薄弱的弱点便被无限的放大了,比如这两次对于剑门关的进攻。
再加上随着大量人员伤亡所产生的的恐惧开始蔓延开来,此刻的起义军士气下降的速度快的惊人。
“老张,我们不能再拖下去啦,再拖下去估计朝廷派来镇压的军队也该来了,到时候士兵这种样子,还打个毛啊。”
虽然不知道外界的情形,但是王鸬鹚已经预感到了,朝廷的援军估计快要来到了。
“我晓得,但是前两次你也看见了,我们的人死那么惨,还是打不下来。如果没有新的办法的话,再进攻也是让兄弟们送死。”
张余之所以踌躇不前的最大一个原因那边是他根本不知道剑门关已经支撑不了太久了,在他眼里目前攻击剑门关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这种让兄弟白白送死的行为他做不出来。
“办法,办法,我要有办法就好啦。”
就在二人仍然为攻城伤透脑筋之时,一个老者突然出现在起义军所驻扎的军营的门口,说是有重要的攻城方法想献给二人。
让人如此都疼的剑门关居然有个老人有方法能够攻陷,这让二人不禁都产生了巨大的好奇,于是那位老人便被请了进来,
而他的方法也让二人对于攻陷剑门关又产生了新的希望。
;




大宋武皇 第七十七章 千钧一发
“又来了,大家做好准备吧,等到这群人搭上云梯的时候再放箭。”剑门守将口里的又来了自然指的是蜀中叛军了。
上次大战后的第五天,叛军又重整旗鼓的前来进攻了,这次和上次一样,已然是茅草盾遮掩着部队缓缓的向剑门关开进着。
看到这样的情景,剑门关的守将也学聪明了,你不攻到城下开始登城,我就不放箭,反正提前放箭也没用,能省一点是一点。
就这样,战场上变得极为诡异,攻城一方也不冲锋,部队列好方阵抬着草垛子往前推进,守城一方也不放箭,眼巴巴的等着对方攻城。
本来战场上的状况已经够诡异的了,接下来去发生了更为诡异的事情。当叛军快要打到剑门关城下的时候,他们居然在一个滚木礌石没法直接砸到的地方停了下来,然后开始向城墙根投掷着一袋一袋不知道装的是什么的袋子。
“这回又是什么?”剑门关的守军已经快疯掉了,没见过这么打仗的,军队顶着草垛子站在城下往城墙根仍袋子?这唱的是哪一出啊。
就在城上的守军还搞不清状况的时候城下的一袋一袋的东西越堆积越多了,逐渐开始沿着城墙形成了一个小坡。当小坡的高度已经变得使袋子无法再往上扔的时候,叛军又开始了新的动作。
只见叛军队伍里开始有人背着袋子向小坡的顶端贴着城墙的部分发起了冲锋,刚开始是一两人,随后便是更多的人冲向了坡上。
这个时候官军的将领终于明白叛军要做什么了,叛军是打算用这些袋子垒一个和城墙一样高的土丘出来然后直接利用土丘发动总攻。这些袋子里装的全是泥土。
反应过来大事不好的官军将领立刻发出了命令:“全军向冲上土丘的叛军进行攻击,要快,决不能让叛军将这个大坡建好。”
得到命令官军士兵开始全力向背土冲上坡的叛军士兵发动了猛攻,此时也顾不得节省了,所有的箭矢齐发,箭如飞蝗一般射向了敌人。
可是在官军攻击了一会儿以后却发现效果并不是太好,因为叛军建立的土坡是在剑门关左方的一个角落里,由于剑门关是依托两山之间的谷地建立的,所以就只有一面及其厚实的城墙连接两面峭壁。所以当敌军在城墙的一个角落聚集的时候,城上大多数的守军对于这个角落的攻击便产生了角度过于狭小的问题。大部分的箭矢根本无法射向在坡上攀爬的叛军。
再加上叛军特意的利用坡的面向峭壁的一面进行攀登,所以除了正上方以外的箭矢都无法攻击到正在攀爬的叛军。
结果就是官军费尽了箭矢,可是土丘任然在缓慢的向高处向远处增长着。
四个时辰之后,那座紧靠着墙壁的土丘达到了城墙垛子的高度,这一刻剑门关的居高临下变得不复存在了。
“兄弟们,冲啊。”随着张余的一声令下,叛军开始发动了总攻。
如潮水一般的叛军开始借着土丘冲上了剑门关的城楼,虽然楼上的守军早已有了防范,是面对叛军巨大的人潮,还是力有不逮,逐渐便被叛军所压制。
“大家再顶住片刻,援军立马就到了。”砍翻身边两名叛军士兵的守将高喊着,希望能为守城的士兵们注入抵抗的希望。
同样砍翻了身边的一员官军的张余口中同样高喊着:“别听敌人妖言惑众,他们不可能有援军。”
虽然张余不知道剑门守将的话是真是假,但是为了鼓舞士气,他只能这样说道,而且从心底里他也不信官军此时会有援军到来,要是有援军的话官军早就冲出城来决战了,而不是龟缩城头看着土坡堆积。
随着张余的鼓舞,叛军的士兵也开始和他抱着同样的思想,那就是官军不可能再有军队前来增援了,只要拿下城头,剑门关便将失守。
于是乎叛军的士气便越来越高涨,反观守城官军,虽然将领这样说了,但是孤守剑门都那么多天了,仍然不见援军。所以此时的官军对于将领的话语的可信度产生了动摇,加上叛军的逐渐增多和增强,官军的士气不断的再削弱。
此消彼长,此刻的官军败局已定,剑门关即将宣告失守。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剑门关的城门突然打开了,城门里面冲出来了一队骑兵,一碾压之势朝中还在城下的叛军冲了过去。
还沉浸在即将获得剑门关胜利的叛军根本没有料到关内居然还会有骑兵驻守,措不及防之下,整个城下的叛军被这支突如其来的骑兵队伍冲的是四零八落。
于此同时,剑门关的城墙之上官军的数量开始突然增加了,大量的官军从内城支援了上来。
这一下就将局势整个扭转了过来。
这支突然出现的援军正是李继光的部队,咱们的李将军紧赶慢赶终于在最危急的一刻赶到了剑门关内。
刚才守关的将领并不是忽悠他的士兵,那个时候的确李继光的部队刚从关北入关,只不过因为部队需要从赶路的状态进入战斗状态,所以延迟了一下,没有第一时间进入战场。
由于李继光部队的加入,战场形势很快的便发生了变化。
关下的叛军被骑兵来回驰突,搞得苦不堪言。虽然剑门关外只是一条狭窄的谷地,不太适合大规模骑兵的冲锋。但是小规模的骑兵部队还是可以发挥作用的,况且由于道路狭窄,使得叛军士兵反而无处躲藏,只能不断地被官军骑兵反复的践踏。
而关上的叛军的曰子同样不好过,随着官军援军的加入,叛军人数上的优势开始不复存在了。
一旦没有了人数上的优势,叛军相较于官军的战斗力差别便开始体现出来了,本来官军就可以一个打两个或以上的叛军,这个时候先前奋勇往前的叛军已经被官家尽数斩杀了。
“张将军,咱们快撤吧,我们已经打不过了。”眼见胜利的天平已经开始向官军倾斜,张余的亲兵开始劝张余撤退了。
1...3031323334...8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