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重生之大唐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若花辞树
晋王走了,高阳心情却并不平静。他们谈话之事,是屏退了侍人的,竹君见公主面色极差,眼中亦是挣扎忍耐,不由担忧,欲搀扶,高阳却挥手道:“我欲一人静坐,你出去,任有谁来,只说今日不见客。”
竹君恭敬一礼,退了出去,关上了门。
高阳独自坐在房中,不知怎么,竟湿了眼角落下泪来。
齐州捷报,大军压境,齐王祐无反击之力,束手就擒,押解进京。晋安听闻,前往东宫,说太子道:“东宫之西墙去大内二十余步,五郎逆乱必败,大郎却可效仿。”
太子惊,眼中流露出惧意,然后怒视晋安,喝道:“你胡言乱语什么!你欲破我家门,使我全家死无葬身之地耶!”
晋安冷笑:“泰圣宠固矣,大郎却迟疑不决。不效仿五郎,难道要效仿庶人勇?”庶人勇即隋炀帝杨广之兄,先为太子,后受其弟广所害,废为庶人。
太子顿足,喝道:“住口!”
晋安尤不肯停:“你起兵,我为内应,事成之后,你即位,我只愿手刃高阳!”
太子到底是上朝听政了的,眼界心性比晋安不知强上多少,起兵可不是说说便可成的事,不论其他,单这兵从何来便是难题。想到此,他倒平静下来了。太子觉得高阳挺好的,就不知晋安干嘛如此嫉恨,房遗爱与杜子君的事外人不知,皇帝却泄给太子知道了。太子对晋安毫无好感,他欲逐晋安,却又想到那句“东宫之西墙去大内二十余步”,心头一动,眼中渐坚毅起来,转口道:“此事不提,你且回去,莫要生事了!”
晋安哼了一声,道:“你要当真怕了四郎,不敢与之相争,不若早些举家投缳的好,也免得日后受辱!”说完转身就走,她就不信再多说太子会不心动。走到门口遇到一个眉眼细致的少年,十四五岁,腰身纤细,透着股媚意,见晋安,垂首不敢直视。
晋安厌恶的蹙了下眉,自他身前走过,问身前引路之人道:“那是何人?”
引路人回道:“一太常乐人,甚得太子喜爱,太子与他同卧,一时不见他,便终日不见笑容。”说着还显出艳羡之意。
晋安见此更是恶心不已,然而踏出东宫门,猛烈的日头一照拂,竟让她生出一计。
贞观十六年末,皇帝赐死齐王,废为庶人,不久,听闻太子宠幸一太常乐人,深以为耻,杀称心,又杀东宫带坏了太子的数人,太子哀甚,为之病,数月不上朝。
太子不知是晋安使人阴告,只以为是魏王告诘此事,拉他下位,心中恨意更盛,在东宫构造一室,立称心的牌位,木偶,让宫人早晚祭奠,自己常去痛苦哀悼,并在宫里起冢埋葬称心,为他树碑,还给他赠官爵。
简直悲痛不已。
晋安本就打了令皇帝与太子父子离心的念头,见太子如此看重称心,以为得计,三日两头的往东宫游说太子。皇帝是她父,她本与皇帝无仇,奈何皇帝前番斥她忤逆,又禁她足,有了一个忤逆的恶名,又如何嫁得好驸马,心灰意冷之下,便有怨心了,对皇帝也就没有了父女之情,也更恨高阳,若无高阳从一开始便坏她事,她何至于此!
有些人便是如此,生来缺乏自省的本事,但凡有所不幸,皆以为是他人所致,一心想着人人都要为他让路。脑子不够用也就罢了,踏实些少出声便是,他却偏生要出来搅事。
太子本就对皇帝宠爱魏王,又来杀了他的称心有怨恨,又怕将来不得善终,满心惶然,便天天在东宫饮酒作乐,还想出一些奇怪的游戏来和左右仆从玩,比如装作他是可汗,突然死了,令左右在他身边哭丧,按照突厥的丧仪来安置他。越发的荒唐无度起来。
适逢于志宁见太子托病不朝,还在宫里胡作非为,便当着宾客的面便切谏,十分不与太子面子。太子怒甚,想到晋安劝他的话,愈发动摇起来。待于志宁退下,便同与宴的汉王元昌道:“待我为天子,有谏者辄杀之,杀上数百人,众敢放肆耶?”
元昌本多行不法,闻言不安分,也劝太子反:“比见陛下身旁有美人,擅弹琵琶,事成,只愿殿下将她赐给我。”
太子大悦,满口答应,觉得自己也不是当不得皇帝,魏王竖子耳,只会哄骗陛下,若陛下为他所惑,改立太子,他死无日矣,不如先下手为强。当即与元昌谋。
皇太子在朝十余年,自有客卿,朝中也有不少愿追随的。他先拉拢了吏部尚书侯君集,侯君集以为功高,却不及长孙无忌等得皇帝重用,本就心有怨怼,见太子有反心,便称其为英主。又有驸马杜荷等人,纷纷出谋划策,欲得从龙之功。
太子见行事挺顺利,将齐王身边的人和追随自己的人一对比,便觉得自己果真是英主,越发觉得此事可行。忽然想到晋安说她愿意做内应的事情来,顿时又有了好一番计较。
高阳从知道晋安和太子搅一块儿起,就一直盯着晋安,见她跟东宫来往更加密切,算算日子,应该也差不多了。
上一世太子身边没什么人,虽然也有侯君集等有实权的,但是除了东宫率卫,实则并没有什么兵马。
这回有了晋安的倾情加盟,也不知会演出一台如何与众不同的戏来。
高阳预备了瓜果,坐等看戏。
她近日无聊得很,就等这场开年大戏了逗自己开心了。等了月余,迟迟不见唱。难道东宫有了和前世不同的谋划?高阳暗忖,倒也不多担心,陛下戎马一生,若是承乾几个都能成事,她也就无需韬光养晦那么久了。
到三月,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甘露殿来人了,说是晋安公主前番惹陛下生气,内疚不已,今有心改过,欲置宴席,请陛下,也是想要道歉。陛下虽恼公主,但见女儿有心改好,也是欣慰的,便答应了,又令人来请高阳公主与宴。
高阳是不相信晋安会幡然醒悟的,事出反常必有妖,定然是宴上有古怪,怀着即将要看一场大戏的心态,她欣然答应下来。等宦官一走,高阳突然反应过来,行宴之处是在甘露殿,兴许会见到阿武。适才的兴奋顿时冷却。





重生之大唐 第三十三章
高阳不兴奋了,蔫下来。竹君奇怪道:“殿下怎么又不高兴了呢?”
高阳抬眼瞄了瞄她,叹息道:“你不明白的,宴无好宴啊。”
竹君掩嘴而笑。
高阳挺郑重地对待这次宴会,一面令人择衣袍,一面去收集各项消息。晋安禁足那半年,她宫里能收买的宦官宫婢都被收买了,晋安之所为虽不说无所遁形,也差不多了。
婢子如此回报:“晋安殿下近日常往东宫,每去喜动颜色,回来时而目光闪亮,时而坐立难安。”
高阳特意去跟晋安碰了个面,晋安整个人都仿佛压抑着一股情绪,等到时机成熟就会爆发一般。这哪像她所说的要道歉呢?
做戏都不知做全套。
至行宴当日,高阳一袭红衣,盛装出席,与宴者有宫中诸妃,有年幼未受封的皇子公主,婕妤徐氏因其贤得圣宠,也得以出席。场面十分热闹。
殿中烛火通明,众人言笑晏晏,高阳见过皇帝,见过诸位妃子,又对晋安道:“今日你是主家,本以为会在你宫中,不想竟在阿爹这里。”
晋安温柔顺从,眉目低垂,很有改过自新的模样:“这里样样俱全,阿爹疼我,不忍我操劳。”
高阳笑着听完,看了眼皇帝,发现皇帝既没有爱惹祸的女儿改过自新的欣慰,也没有与女儿亲昵的慈爱,一双深不见底的眼眸漆黑的看不懂情绪,嘴角倒是噙了笑。高阳就明白了,冲着晋安笑了笑,坐到晋阳的身边。
晋阳见她过来,侧身低语道:“阿爹似乎有些不对呢。”她是皇帝亲自抚养的,很敏锐的就发现皇帝情绪不对。
高阳点点头,与她道:“别声张,”又看了看她身边最小的二十一娘新城公主,道:“若有乱,你看好二十一娘,别吓着她。”新城公主时年七岁,也是长孙皇后所出,长得与晋阳小时候特别像,粉嫩可爱,只是性子有些沉静,还有些固执。
晋阳神色沉了沉,伸手握住新城的小手,随即又满含醋意道:“现在十七娘最关心的不是我了。”
高阳好笑地望着她,无奈又纵容:“你看好二十一娘,我看好你,这样可好?”
晋阳就特别满足的笑起来,笑意甜美温柔,还透着一点小狡黠,高阳对她总是特别宠溺的,见她高兴,便也笑了起来。身边有婢子来添饮品,高阳回头,却见是武媚娘。
武媚娘执壶弯身,目光轻柔地望了高阳一眼,并不说话,手脚利落地做完了事,便退至一旁。高阳也回望了她,眼中倒无什么特别。
二人看似毫无交集,但一旁密切关注高阳的晋阳发现了不对。
若是当真无交集,十七娘便不会看那宫女,一眼都不会,即便无意瞟见,也不当在她身上停留。晋阳回首,恰好触到武媚娘望向这边。
武媚娘略心惊,立即挂上一个讨好的笑,与任何一个宫婢都无不同,仿佛她的目光只是恰好扫到这边,而非刻意相望。
晋阳到底单纯,和在皇帝身边浸淫许久的武媚娘在心智上有一定的差距,见此便只当自己多疑了。但晋阳觉得应当不会看错的,又去瞧高阳,高阳面上无一丝波澜,见她看过来,还轻声劝她勿饮酒。
晋阳便疑惑地想,难道真是她看错了?但她分明瞧见十七娘多看了那宫婢一眼啊。
既然行宴,就少不得丝竹歌舞来助兴,晋安安排的妥贴,丝竹并非靡靡之音,歌舞亦高雅。宴上酒食也是精心烹制,众人都很欢乐。
高阳有心要看晋安难受,晋安难受了,她就高兴,便越过她,起身举杯,为皇帝上寿,诸皇子公主皆随之,很有高阳率诸皇子公主向皇帝上寿的气势。
皇帝笑而纳之,又给众人赐食。
晋安果断被气到了,今日她做主家,便该由她来主领,退一步说,即便她不是主家,但她年长,长幼有序!还有,公主随之也就罢了,皇子何时竟也听高阳的了。高阳得意,她就气闷,她一气闷,高阳就更得意了。
高阳以前不跟晋安计较,是因晋安掀不起风浪,眼下又要跟她闹,是因给自己逗乐,也是她随着年纪增长,稍能掀起风浪了。高阳不会让敌人日益变强,必须在晋安出嫁之前便让她永无翻身之日。
晋安气闷归气闷,却也沉住了气,面上依旧挂笑,过了今日,谁都要讨好她,而十七娘,必要她跪在她的脚下求饶!晋安笑意越发的甜。
到时机差不多,晋安上前,令人捧上她备下的酒来,在殿中跪下,殿中众人皆静默了下来,望向她。晋安朝皇帝做出真心诚意悔改的模样:“儿不孝,让阿爹几番劳心,今幡然醒悟,回顾往昔,羞愤难当,也知负阿爹苦心良多。往后,儿必不混账了,请阿爹饮下此盏,原谅儿往昔的不孝。”
皇帝笑着点了点多,颇多欣慰:“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听他这般说,韦贵妃方笑着接口:“哪家父母不盼儿女好的?公主能改过,陛下是最高兴的,怎会不原谅?”
说得晋安心底真的生出了羞愤,不因过往做的混账事,而是她在众人面前卑微的跪着求皇帝的原谅,真是平生大耻,幸好,今日也是她雪耻的日子。晋安决定做得更诚心一些,低首伏地,高举酒盏:“请阿爹饮下儿的酒。”
皇帝挥手,身旁的宦官便去端了上来。
这酒必然有问题。高阳眼睛一眨都不眨的随着酒盏移动,宴上膳食饮品都是有专人打理的,陛下所食也是有专人试毒,并无下药的余地,唯一可做手脚的,便是这盏经晋安之手呈上的酒。
那边皇帝接过了酒杯,放到了唇边,抬头欲饮,晋安提着心,成败在此一举了。高阳心惊,她本以为陛下知情,但……心念一转,高阳起身惊呼:“陛下请住。”
这一打岔,皇帝便停了下来,唇上干燥,还未碰到,望向高阳,笑问:“我儿何出惊呼之语?”
满殿的目光都聚在高阳的身上,晋安尤其尖锐——只差一点!
高阳平复了一下心跳,笑着平静道:“那酒,还未试毒。”
晋安心一紧,睁大了眼瞪着高阳,惊叫:“十七娘这是何意!是疑心我加害陛下么!”
高阳认真的看向她,真挚道:“陛下万乘之尊,凡事小心些总是没错的。”
晋安心虚,极力做出愤慨之色:“我还能谋害生父么!十七娘之语太过伤人了!”
高阳扬起下颚,轻蔑道:“试一下又不费事,你怕什么?”
晋安握紧双拳,还欲再说,高阳又打断她:“还是十三娘心虚了?”她一直都注意着座上皇帝的神色,也正是如此,她的心才一点点定下来。
晋阳轻抚新城的后背,示意她莫怕,口中声援高阳:“无事是最好的,也不是说非要试出什么,不过谨慎一些。”又堵了晋安一回。
这时若再看不出那酒有古怪,便是傻子了,这殿中便没有一个不是人精,谁都不敢轻易开口。
晋安一面心慌不已,一面绞尽脑汁,欲出这困境,然而,已无需她再说什么,皇帝放下了那酒盏,扫视殿中,最后将目光定格在晋安的身上,不紧不慢地道:“这酒,事定之后,便赐给你了。”他知道,之所以作势欲饮,不过是给了晋安最后一个机会,做父亲的总不忍心当真开口杀亲子,哪怕是早已厌弃的。
事到如今,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晋安已知自己惨败,殿外御林脚步一致地跑进来,拿下晋安,退了下去。
高阳一言不发的坐下,案下轻轻抚慰晋阳,晋阳回了她一个放心的眼神。
皇帝不再说话,往凭几上一靠,只闭目。殿中一片寂静。
直到半夜,蜡烛又换过了三回,长孙无忌快步入内,跪地禀道:“情势已控,东宫诸人皆已拿下了。”
皇帝一点头,声音无悲无喜:“知道了,卿退下。”
长孙无忌退了出去。
皇帝目视殿上众人,笑了笑,十分阴森,指着案上的酒盏,道:“这里头放了□□。”
即便有所预料,高阳也不禁颤了颤。
皇帝垂下眼,毫无感情的道:“拿去给她灌下。晋安公主逐出宗籍,废为庶人。”
众人都忍不住发颤,低垂着头,一个字都不敢说。
皇帝哼笑,挥手道:“都自去歇着吧。”顿了顿,又道:“十七娘留一留。”
众人按尊卑秩序退了出去,人小的皇子公主则由乳母抱着,整齐划一,半点多余的声响都没有发出。
高阳仍坐在坐上,待殿中的人都走光了,她方站起身来,叠膝跪坐到皇帝的面前。
皇帝见她不慌不忙,很沉得住气,便道:“你知道那酒有古怪?”
高阳回道:“儿猜疑的。”
“为何?”
“十三娘本不是肯醒悟之人。”
皇帝骤然发怒:“她已不是我家的人!”
高阳一愣,心底发寒,口中吐出了一个新的称呼:“是,李庶人。”
“又为何先前不说?”
“儿与她同为陛下之女,且无证据,不敢擅出声。”不说,是因怕皇帝不信。
皇帝道:“那后面又为何说了呢?”
“恐阿爹受损。”
皇帝点点头,一双冰冷的眼睛如一座千年古井,无波无澜,却让人莫名的心底生寒:“你很聪明,往日便见你是透彻的,不想竟如此观察入微,洞察人心——庶人李氏身边的婢子你收买了多少?”




重生之大唐 第三十四章
殿中一片寂静,静到能听见各自的心跳。
十二盏铜枝油灯经过帷幕的风一吹,微微晃动。武媚娘站的不远,看着高台之上那对坐的父女,掌心满是滑腻的冷汗。她在为高阳紧张。
高阳不知武媚娘在为她着急得手心出汗,她贯注了全部的精力应对,极力平息自己战战兢兢的心跳。晋安坐反,她身边的人一个都跑不了,必要审问,到时,免不了牵出来她收买晋安身边的宫人的事来。便想趁此先坦白。高阳想得明白,一件事风评如何,端看起先如何圆,圆的好了,便是造反,也是为了苍生黎庶,圆不好,忠君爱国也是犯上作乱。
高阳有意借她知晓那酒有古怪引出她对晋安身边的人做了手脚,不想陛下的动作远比她想的要快,他已知道了。
想坦白从宽是不行了,就必得另想法子,他们都吃过晋安的亏,最好,便是激起陛下与她一起同仇敌忾。
高阳直视皇帝那双古井一般波澜无惊的双眸,慢慢的道:“十中一二。”
武媚娘紧张地看了眼皇帝,琢磨皇帝此时究竟是如何想的,若她是皇帝,面对此番境况,又该如何处置,极力地试图从中辨析出自己能为高阳做什么。她的目光挪到高阳身上,意外发觉此时沉稳有度,举措不惊的公主,同她往日所见的全然不同。她所见的公主总不正经,爱占她口上的便宜,端的是平易近人,而眼前,纵使眼角眉梢都内敛,却掩不住骨子中的千般尊贵万般矜持,那一身华贵的广袖长裾,非皇亲不得僭越佩戴的美玉金饰,却不是它们使公主高人一等,而是因公主,它们才高不可攀。武媚娘略有些失神,随即又被皇帝透着不悦的低声嗓音惊醒,重又提心吊胆起来。
皇帝曲指扣了扣矮几,道:“说说罢,所做为何?”
高阳镇定回道:“不过自保尔,省得她要不利于我,我却束手无策。”顿了顿,又严肃的添上一句,“我不与她为恶,也不能坐以待毙。”
说到坐以待毙,皇帝便默了一下,似笑非笑:“这么说来,你还挺有理的了?”
高阳风姿优雅地倾身施了一礼:“儿问心无愧。”一派风光霁月,光明磊落。
皇帝哼了一声,似乎是消气了点。他儿女众多,看好的就这么几个,高阳一直是最省心的,从无前科。早前有长孙皇后,后宫诸事从不需他来费心,长孙皇后之后,皇帝看谁都及不上,不配后位,便一直使中宫空悬,直至如今,果闹出事来。自上回房遗爱之事,皇帝便觉晋安此人,志大才疏,记仇不记恩,为人十分阴险歹毒。他同高阳一样,一听说晋安要设宴请罪,便直觉其中必有猫腻,立即令人去查探,不需一日便前前后后探了个干净。晋安身边的人被高阳收买了的,有些话也不敢跟高阳说,主子造反,他们为奴婢的也是要没命的,但皇第一问,他们便毫无保留的都说了,以求获取宽赦。
皇帝已不愿去回想当听闻一力培养,倾注了他全部心血的长子要造反时那种失望之极的感觉,撇开高阳收买晋安身边人的事,问道:“东宫事,你知多少?”
既收买了晋安身边的人,纵是想装作不知都不行,高阳毫不迟疑,道:“东宫之事,儿只猜出一二,以为太过匪夷所思,又因无凭证,不敢乱说。况且,宴上,儿已示警。”说明了知而不报的原因,并且宴上那杯酒,她已出面让他不要喝了。
皇帝阴沉了脸,身子往后仰了仰,道:“你这示警也太晚了些,我的人都已去东宫缴械拿人了。”
高阳适时恭维了她爹:“圣天子英明神武。”
皇帝一点也不高兴,若当真英明,怎会接二连三的有人反?李佑也就罢了,本就桀骜不驯,不与他贴心,可太子不同,他自问从未亏待过承乾,几次三番的当众言明绝不废太子,东宫的幕僚他个个过问,太子的属臣他妥善安置,更是亲自询问课业,不敢有一丝不尽心。如此呕心沥血,怎么就到此番境地了……
自知此事,便日思夜想,越想越颓丧,心痛难忍,皇帝撑着布置,与东宫对抗,力求不费一兵一卒便拿下,眼下太子幽禁,晋安赐死并废为庶人,可算能安歇一下。
至于高阳,皇帝抬了抬眼,他并不以为女子厉害一些有什么不好,只要无亏大节,谨守礼法,便无不妥了,就如皇后那样,当初建成和元吉与他争锋相对,步步紧逼,是皇后在宫里为他周旋,取得喘息之机,而登基之后,他多次暴怒欲杀诤臣,也是皇后,苦苦相劝,让他免于恶名。太子行止不端,渐失人心,魏徵却仍旧下死力保太子,哪怕缠绵病榻都唯恐东宫不稳,强撑着出任太子太师,恐怕不止因为东宫正统,还是为偿皇后当年的救命之恩罢。可惜可惜,白费了皇后的一番苦心了。
皇帝叹了口气,挥手道:“你退下吧。”
说罢往后一歪,靠在凭几上不欲再言,高阳施了一礼,起身告退。
走至殿中,身后忽传来皇帝低沉的声音,在殿中回响:“你平素看得明白,知道可为不可为,休要让朕失望,也莫让晋安成为你的前车之鉴。”
高阳略略一顿,回过身来,伏地稽首:“儿谨领严训。”
“天色已晚,路难行,武媚,你送公主回去。”说完这话,皇帝翻了个身,背对着前殿,不再说话了。
高阳还在苦思皇帝说的每一句话,眼下似乎是圆过去了,但不知日后是否会旧事重提,陛下显然心不在焉,武媚娘走到她身边扶她起身她都未注意。
走到殿外,只见角落有一白净的小宦官张头张脑,一看公主出来了,大大舒了口气,小跑着上前,匆匆行了个礼,道:“小的是十八娘身边的人,在此恭候殿下。”
高阳看了看他,认出他果是兕子的人,便道:“何事?”
“十八娘命小的看过殿下安好,再去回禀,殿下可有话要小的带去?”
高阳弯了弯唇,有了点笑意,也不说多,只道:“我明日去看她。”
小宦官又施了一礼,急急地走了。
高阳侧头见武媚娘跟在她身后半步远的地方,原本她是有话要同媚娘说的,同晋王相关的那件,拖了好一阵了,眼下正是个好机会,经今夜这一场,她又暂没心思说了,便道:“阿武就此止步吧。”
1...1213141516...4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