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蜀山异闻录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迷奇梦蝶
分别自东北方向剑阁起,沿东面的梓潼、绵阳、德阳,经南面的彭州、到西南面的都江堰、小金,西面的理县,再到北面的黑水等一圈千把公里广大地区,而这个同心圆俨然就像一个巨型天坑。
而且,专家们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从空中发现以此巨形天坑为中心,向外四面八方分布着八条线状走廊,每条线状走廊上至少有10个以上的竖井串联着,整个巨形天坑周围竖井数量至少不低于80个,竖向洞井全部呈米字型(即放射状)辐射分布,巨形天坑就好像是这片地域的中心。
据中国空间信息中继传输技术研究中心推测,位于蜀龙山区的这个巨形天坑中心部位直径在150公里左右,从一颗近地遥感观测卫星在空中俯看蜀龙山区地形地貌,发现巨形天坑中心部位方圆四周山崖岩壁从上到下呈倒喇叭口型,也就是说,该巨形天坑上窄下宽,洞底直径远远超过洞口直径的150公里,那环天坑的四周还不得千二八百公里?
如果按蜀龙山海高度来对比分析,这个巨形天坑深度不亚于3000米,这天坑底部若按蜀龙山区海拔计算,此洞底应该就算海平面的海拔,这巨形天坑坑底基本上为原始密林所覆盖,想必坑底必有暗河或泄水口之类?
否则,巨形天坑必有积水,也就不可能长出如此茂密的原始树林,并且,前几次人们从飞机上,隐隐约约地还发现天坑底下莽莽原始密林中,好像神秘地藏着一座古老而不为世人所知的村寨。
空间中心再一次动用技术手段与先进设备,以提高图像的解像清晰度,初步断定这个山寨应该是位于蜀龙山区高山峡谷盆地中间的一个3000米深的巨型天坑之下,四周茂林修竹,浓翠掩映,沟壑深切,这是一个由无数峭壁石洞组成的特别山寨,整个山寨被错综复杂的深沟河道所串连包围,一排排古老的洞窟,隐没于参天原始密林中。
从高清军用卫星图上看去,山寨似乎整群建筑依壁临壑,依崖傍洞,贴壁凌空、处处勾心斗角,八方错落有致。那飞岩翘角、贴壁凌空、红岩褐青的洞窟楼阁,与敦煌莫窟有一比拼,气势相当宏伟,悬崖、古木、藤萝、岩畔、溶洞天然合成,融为一体,真是巧夺天工。
既有临壑远眺的悬崖楼洞,也有恬静幽邃的峭壁胡同,有朗朗鸟呜的山谷丘盆,更有动物喧嬉的密林树荫,简直就是集天下山水、洞窟、动植于一体的精灵荟萃的地方。
整个建筑群高低差落,重重叠叠,参差不齐,纵横有致,山体洞穴组成庭院,深切沟壑组成漫步小径,如遇林中岚雾迷漫,从远远极目,如海市蜃楼,蓬莱仙岛一般。
这个石窟山寨是干什么的?是古老原始人群遗弃的穴居?还是大自然造山运动留下的遗迹?专家们很有些好奇,特别想搞清楚怎么回事。
正在这个时候,从成都凤凰机场空降而来的第三批新增援的三百名特种兵部队赶来。
待部队指挥官向基地首长沈雁枫汇报这里的情况后,专家们决定中止对蜀龙山区地面上的考察,留待将来去发现,现在当务之急是与特种兵部队,立即返回最初的那个井洞,从那儿下手,看能不能寻找到神秘消失的野人踪迹。
专家们和特种兵部队一步步沿洞中通道向前探寻,这里有大小不一的横洞四、五个,其中一个相对利于行走,顺着这个横洞,一行人深一脚浅一脚前行,不时爬地或挤石缝……
大约是每走一公里左右,都会出现一个竖井一般的洞穴,这就证明了专家们先前的考证结果,两个多小时后,一共经过了10个这样的井洞,众人就渐渐感有股强大的新鲜气流涌进洞穴,而且仿佛还听到流水冲下山涧的声音。
再往前走,就透出巨大的亮光进到洞里来,人们感觉到是不是找到出口,快要出洞了?
于是,便纷纷加快了脚步,快要到洞口的时候,在里面便发现对面遥远的岩壁,难道此洞在半崖上?
大家心里不免倒吸了一口冷气,好不容易找到个出口,还它妈是悬崖峭壁?真是天有绝人之路!
待再往前走到了洞口一看,果然是在悬崖之中,果然还是先前发现的那座大坑。这儿洞口离对面岩壁至少好几十公里远,离山上口约200多米,离坑底那就是3000多米!
“我草他爹,看样子我们得坐直升飞机才能上去啦?” 地质专家李昱光垂头丧气地叹道。
“别那么悲观嘛,人到崖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哟!” 军事专家徐光荣苦中作乐,自我解嘲地打趣道。
另几位专家却没有搭腔,而是把着洞口石壁,伸出脑袋斜着身子与洞口呈30度角,抬头往上察看整个一块绝壁,没有手能攀援的树根和脚能登住的石缝,然后又仔细辨听着哗哗飘落的水流声,低下头看洞口崖下石壁,发现这声音是崖下20米处,一条四米宽的石壁涌出的瀑布产生的。
流水作抛物线地向大坑底部砸去,发出轰隆隆的咆哮声,震撼山谷,可就是看不到流水的尽头,因为最下面是黑压压的原始密林,密林吐出的团团白雾,象棉团、象面纱袅袅而上,停至半空中,遮天蔽日的。
看样子真是上不沾天下不沾地,大伙儿被困在悬崖上了。专家们有些不甘心,但又无可奈何,犹像了半天,最后只得原路返回。





蜀山异闻录 第二十六章 考古重大发现
他们在最初下来的洞穴石厅中得候救援,感觉到心力交瘁,但又心不甘、情不愿的,把人折腾得五脊六兽的,竞然连个出路都找不到,你说他妈的窝火不窝火?于是,有人便打着手电,不停地在洞中转悠。
有位专家柳青芜是考古方面的权威,他好奇洞厅石壁上的那座石像,怎么看都觉得别扭,说它是人物画像呢,又太丑陋、抽象,说它像古代文字呢,又没法儿读出来,于是便生气地用脚踢了几下,奇怪的是,那石头居然发出吰吰的空响。噫,这石像是空的?
柳青芜再用脚去踢了它几下,还真是发出吰吰的空响。于是,便蹲下身子抚摸石像的腿脚部分,攥紧拳头击了几下,也是空空作响。
柳青芜掏出随身携带的工具洛阳铲,开始在石像基座刨土。这是一堆堆已经有些钙化的泥土,夹杂着无数小块石头和风干的动物**粒颗和皮囊之类东西。他又用力往下深刨,结果刨出一堆不知什么动物的脊椎骨、腿骨和牙齿来。牙齿类似虎齿或者大猩猩的,有七、八公分长,比人的大拇指还粗。
柳青芜仔细观看了石像上面,发现上面有好多处坑坑凹凹,像利器刻出的痕迹,每处痕迹约十八厘米宽,极有可能动物爪子抓出来的。
柳青芜又去前面通道,拿出测量工具,量了一下那些死去怪物们的手爪,发现它的爪子宽度跟石像旁石面上宽约18厘米的痕迹吻合,另外,这些怪物的尖齿上端呈尖状,但相对尖口顿挫坦平,不呈圆锥形,而呈圆锥体状,从这一点讲它就不是虎牙,因为虎牙长度超过尖牙且形状略扁,只有猩猿类动物的牙齿才与之相符合。
而另外一位动物学专家章寒烟则提出他的见解,他认为有可能是大熊猫的牙齿,因为蜀龙山区高海拔处生长有大片竹子,在六、七千年以前,这儿的气候或许生存有大批量的大熊猫,因为这些骨骼、尖牙和不完整的臼齿,也是杂食动物熊所具备的。
考古学家柳青芜继续拔弄着石像下面的兽骨堆,由于钙化严重,刨起来相当吃力,地下却出现了赭红中夹带着白点点的花斑土,而且越往深处掘进越坚硬。
面对坚硬的土层,柳青芜让李剑秋等两名特战队员用钢钎向下打眼钻探,李剑秋拿起钢钎对准花斑土“叮叮当当”地钻了约半个小时,就在钢钎最后一次从花斑土中抽出时,钻孔里突然“哧”地一声冒出一股气体。
突然,哗拉一声,坍塌下一大堆骨骼和钙化粉沫下去,露出一个20多米深的洞穴,“嗤”的一声,一阵蓝烟涌出,空气中马上传来尸腐的臭味儿。
考古专家柳青芜立忙躲闪,但一股诡异的气味还是直冲鼻腔,无法形容,霉烂混合着恶臭,黏黏糊糊的,好长时间过去了,那种气味还死死贴在考古学家们嗓子眼上……
由于好奇心的驱使,柳青芜也急于往下掏土,一不小心,与战士李剑秋手中的铁器发生了碰触,产生了火花,结果把下面正往外冒出的气体给点着了,随着“砰”地一声响动,一团火球在洞中爆响并燃烧起来。
柳青芜痴痴地怔愣了半秒,本能地说了句“大事不好,快跑!…”,箭一样地在地上翻滚,其他人也在极度的惊恐中,跟着考古专家趴在地上翻滚着。
正在远望处观看的大伙儿,望着通往地上的那个洞口尽头,有一道蓝中带红的火焰,像一条扭动摇摆的蛇,“哧哧”鸣响着从孔里喷发而出,往竖井洞口上面飘去。此时洞中喷射的火焰依然没有减弱,仍呈蛇状向竖井洞口边窜动。
过了一会儿,火苗渐渐停息了,大家才从趴着的地上坐了起来。柳青芜和章寒烟两位专家感觉到脸上额上手上有些火辣辣地疼,其他人用手电光一照,才发现他们俩的眉毛已被烧焦,两眼流着泪水,红肿的脸上布满了点点簇簇的水泡,极像田野里散落着的小坟包。
特战队队长刘寒光与队员李剑秋分别在柳青芜和章寒烟的脸上涂抹了一些润滑膏药,两专家忍着疼痛,仍然爬到刚才着火的地方,俯身贴地向下观看,见到的是一片浓得化不开的黑暗,仿佛沉寂了数千年的黑暗,这里的黑色似乎已经凝固在了空气中 ,考古专家决定下洞察看。
借着手电的光线,专家们发现这是一个二十几米深、阔如厅堂的空间,地上横七竖八倒着些木头,有一些干枯但呈枯黄色的原始草席,如同刚从编织厂运来的一样,令人惊叹,还有几只大肚小口的黑色陶罐之类器皿,横陈其间。
专家们正在仔细察看四周,手电光所及之处,隐约捕捉到一块面积硕大的异常阴影,这个阴影到底是什么物体,对人类世界是吉是凶,会不会构成威胁?
一张张草席刚才还好好的,就在他们察看的瞬间,如同阳光灿烂的天空突然被一块乌云笼罩,这乌云在狂风的卷动下,飞奔四散开来,瞬间将整个天际变成暮色——枯黄色的草席已全部变成黑色,用脚一挑,全部成灰飞状了。
考古专家柳青芜颇感痛惜,不禁长叹:“可惜啊,可惜,这是接触了空气的缘故啊!”
专家借助手电筒的强光,看到这是一条高约4米、面积数十平方米的宽大走廊展现在两人面前,顶棚和墓壁都用粗厚的条木砌成,码得很平整,前面不远处有一个券门。
专家们与特战队员们,并没费多大力气便推开了券门,里面的东西便展现在人们面前:墓室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陪葬品,尸骨放在墓室的最中间,他的手中抓着一个重达0.5公斤、纯金制成的小铲子,他的头上和前胸覆盖着华丽的金制面具,他手臂的骨骼上挂满精美的首饰。
就连他的尸体周围都堆满了的数不清的首饰和工艺品,似乎想把生前收集到的所有财富都带到来生的世界里去。
这些还不算全部,最夸张的是,他的四周有几十具陪葬者的尸体,他们中有年轻的女人、侍卫、仆人,而这些人的尸体上无一不是堆满了金银制成的首饰。
整个墓穴中,死者的骸骨,只是点缀在一堆金银珠宝中的星星白色。
墓室下面有一层层厚厚的钙化土,专家只得动用钢制小钎和铁锤,用力往下砸才能往下进行,再用小铲一点点地钻土,将钙化泥土往上掏出来。
很快,他们便发现了几颗牙齿,经仔细辩认,那是人类的牙齿。
牙齿有幼年和成年个体,从牙齿的形态来看,无论大小还是咬合面的形态,这几颗牙齿都具有比较原始的一些特征,有点像直立人(俗称猿人)的牙齿,生活年代应该是从200多万年前到20万年前,属于地质年代的更新世,主要分布在中更新世,更新世是指地质时代第四纪的早期,地球历史上的更新世和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相当。
“牙齿所属年代如果定在了中更新世,而北京周口店遗址的所属年代也是中更新世,这意味着‘蜀龙山人’与‘北京人’同龄。‘蜀龙山人’的发现意义重大,往前推进了巴蜀地区古人类生存的历史。”柳青芜说道。
专家们很兴奋,加快动作继续往下掏土,很快就发现更多牙齿,还掏出了几片头盖骨头,这次发掘,动物学家章寒烟还发现有大量的鬣狗粪钙化土,说明鬣狗在洞中生活过,这种动物个大,食肉,主要生活在中更新世时期,如今只有非洲还存在。
鬣狗在洞中生活过?古人类就不太可能在洞中与鬣狗同期生活过,再说,洞中也没有发现古人类生活的遗迹。古人类的牙齿是如何进到洞中的?
动物专家章寒烟认为一种可能是动物吃了古人类后遗留下来的,另一种可能是随流水灌进洞的。
考古专家柳青芜又从洞中发现了3颗人类牙齿化石,同时出土的还有17种哺乳动物化石,估计年代距今约3万年前。
而位置较高的上洞,与两颗人类牙齿化石一起出土的有15种哺乳动物化石,估计年代约距今6万至7万年前。
出土的人类牙齿化石虽属不同时代,但恒齿的基本性状与近代中国人恒齿的测量数据相类似,均属晚期智人范畴,而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就属于晚期智人,他们不仅能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还会制造长矛、标枪,用以狩猎、捕鱼。
“这4颗人牙化石中,人类牙齿2颗,分别为右上内侧门齿和右上第一臼齿。” 动物专家章寒烟说。经过分析检测,4颗人牙齿,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人,根据牙齿的磨损程度,可以判断是老年人,另外2颗,分别为左上犬齿和左上第二臼齿。属于不同的人,一个是成年个体,一个是青年个体。
在和人类化石同时发现的共有27种哺乳动物的化石中,大型哺乳动物化石,比如剑齿象和犀牛、大熊猫等,小型动物占优势,啮齿类的比例最高,推测大约在距今7万至6万年之间,当时正是晚更新世第二个亚暖期,其气候与生态环境较好,大型动物得以有较大发展的空间。
而到了距今约3万年前,当时的亚热带较好的气候条件逐渐向偏凉的方向过渡,森林——草原环境开始退化,并向灌木丛 ——草原过渡,为小型动物特别是鼠类的大规模发展提供了条件,广泛分布着石灰岩地貌,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强烈作用下形成了层状的、大小不同和形状各异的洞穴,这些洞穴成为天然居所,为旧石器时代文化遗物及哺乳动物化石保存提供较好条件。
空降蜀龙山的三百名士兵,终于赶到了出事的山崖地点,在与洞中的专家们汇合后,接受了专家建议,一部分人配合生物专家清理牺牲战士和怪物尸体,打包吊往地上,由空中旋停的直升机一件件往上吊,然后运往成都。
另一大部人员全力以赴赶往10公里外的那个天坑,寻找别的出路,专家们坚信,一起还有出口或道路,否则那些怪物从哪里冒出来的?
战士们在半腰的洞口边,扎下地锚栓上绳子,便攀岩而下,没想到他们在瀑布下面发现隐藏的石梯,而且,石梯有一、两米宽,石梯的顶上一步旁边还有一个宽3米高5米的原始山洞。
战士们往里行进,见里面全是蝙蝠与蜘蛛、小蛇们的世界,地上散落着无数的兽骨、骷髅头骨,让人相当惊骇,走了约半个小时,前面被石壁堵住了去路。
这又是一条死胡同,战士们又恼又生气,纷纷扬起枪柄去砸石壁以泄私愤,没想到石壁竟然咚咚作响。
“嗯,石壁里面好像是空的!…”特战队员李剑秋突然喊道。
说完,继续用枪托猛力砸去,依然是咚咚作响,可就是砸不动也砸不开。
有个特战队战士阎新宇急了,“大家都后退,都退到百米开外,咱用火箭筒轰,我就不相信砸不开!”
于是,大家便纷纷后退到百米之外,那个战士阎新宇肩扛火箭发射器,对准前面洞壁轰去,只听得嗖的一声,炮弹如离弦之箭应声飞去,轰的一声剧烈爆炸,一团火光伴随缕缕烟雾腾起,待烟雾散尽时,洞壁上留下一个大口子。
人们纷纷前往观看,这被炸开的大口子下面居然还有一个洞穴,不知通向哪里,队员们纷纷从大口子穿墙而过。
噫,奇怪了,这不是先前考古的那个大厅吗?再一环顾四周,原来炸开的地点竞然是那墙壁上石像之所在位置,这么说来,地下的洞穴竞然就是那座古墓了。
“不好!赶快救人,这洞穴下还有考古专家……” 特战队队长刘寒光马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指挥其他队员迅速过来救援,队员李剑秋、阎新宇等放开手脚,使劲地掏开洞穴周围石头,以迅雷不及掩耳们速度,在几分钟内将洞口堵着的大石块搬开,其余小石块掉落到了地下墓穴走廊中去了。
这时,从下面传来吭…吭…的咳嗽声,正在墓穴底下工作的考古专家柳青芜和章寒烟,被上面突然一声沉闷的爆炸怔住了,以为发生地洞坍塌,心想,此命休已。
上面洞口被瞬间掩理,多亏战士们人多势众手脚麻利,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三、两分钟内清除了障碍,才让专家们得以死里逃生。
吓坏了的专家们,被战士李剑秋、阎新宇紧急扶上墓地上空,在石厅中歇息,战士们劝他们先别下到墓地去了,以免再发生意外。
专家们犹像了半天,想到现在开展考古深入调查条件尚不成熟,尤其是在安全无保障的情况下,不宜进行下去,于是决定暂时予以放弃,待以后时机成熟条件具备再重新展开。
当得知战士们在瀑布下面找到了下行的梯级台阶时,很是高兴,就迅速撂下此处的活计,欣然与陪同的战士们前往天坑下面察看。




蜀山异闻录 第二十七章 原始穴居人类
沿着盘悬于崖石上的石梯逐级而下,一路上也算是有惊无险,惊的是有些溅有瀑布的石梯长有苔藓,人走上去容易滑倒,一旦滑倒便有可能坠入几千米深谷。好在开路的战士们,先将石阶上的部分苔藓用匕首刮蹲掉了,所以才没有人滑倒,而且人们上下相互手牵着手,扶着石壁小心奕奕而下,所以几乎无险发生。
一千多米下来,大家发现了一座座巨大的天然洞穴,而且靠近洞口还有木头木板搭起的简易房子,好像还有人居住的样子,难道此处有穴居的原始部落?
“大家快看,这里有人住过的洞穴咧!”走在前面的特种兵喊了一声。
“是嘛?那我们快进去看一看,有没有原始的野人在里面!”
一句野人到提醒了特战队员,他们将枪栓拉得哗啦啦响,子弹也已顶上膛,一旦有野人出现,便要立即开枪。
大家很好奇,便步行走了进去,发现这洞深215米、宽115米、高50米,洞口还有一些茂密的植被遮掩着。
刚走到洞口附近,就听到了“嗖、嗖、嗖”的声音,进去十几米后,湿气很大,沁肤而凉。
大家在洞中小心行进,耳畔不时传来“吱吱、喳喳”的叫声。大家看到无数金丝燕在洞里面悄然滑过,鼻尖时不时还能感受到燕翅滑过时带动的气流。不时,还能看到燕儿一对一对挂在高高的壁上休息。
专家柳青芜给大伙儿解释道:“这种燕子叫金丝燕,只因它嘴巴比较短,只有2厘米长,所以叫短嘴金丝燕,短嘴金丝燕不仅嘴短,尾巴也不像其他燕子那样分叉,而是呈扇形,由于后肢退化,不能栖息在树枝上,因此只能在空中飞翔或者栖息在巢内。”
“哦,这样子啊,难怪跟我平常看到的燕子有很大的不同!”
“当然不同啦!这种短嘴金丝燕是本地特产,全国其它地方压根儿就没有!”
“那它就格外珍贵哟!”
洞内实在是凉气袭人,第一个大厅里有个凹坑,存有一点点积水,冰凉刺骨,洞穴岩壁有些湿滑,大厅是从进口的一头往另一头呈60度倾斜的。
大家便顺势下坡,从第一个大厅的左边进入第二大厅,这个厅里面比较干燥,但从四周岩隙里流出来的白色粘稠状液体把地面染白了。
从第二个大厅沿着一个仅能容一个人穿过的洞口,下行进入第三大厅,这里又是另一番景致,厅里有一条深沟,里面是深红色的河水,河深不可探。在红色河上游左边,从一个洞穴里流出黄色的河水,把河床染得一片金黄,其景十分壮观。
进入第四个大厅里,大家发现里面却有一条没有任何颜色的暗河,河水与普通的泉水一样,无色无味。
“我考!一个洞穴里居然有各种不同颜色的暗河,真是罕见!”随行专家柳青芜率先发话道。
“确实有些奇怪!这不同颜色的水质,我看一定是有什么特殊原因造成的!” 另一个动物专家章含烟也附和着说。
“对!肯定有未知的特殊原因!” 地质专家李昱光应答道。“而且从直观上看这5条暗河几乎互不相连,不知道它们从哪里流来,又从哪里流走,既没有从洞口流出,也没有从洞口下面的岩壁上流出,着实令人啧啧称奇。”
说完话,地质专家李昱光用塑料瓶分别装了黄、白、红3瓶暗河水拿到鼻下闻了闻,发现了硫磺味道和铁矿石味道,再掏出试纸一验,果然显出含有上述成份。
“这可是了不起的矿藏资源啊,我敢断定:黄色的是硫,红色的是硫铁矿,白色乳汁状的,应该是液体碳酸钙……”
“那这个荒芜人烟的地方,在不久的将来会变成富得流油的矿区啦!” 动物专家章含烟说道。
“那是肯定的,它将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李昱光高兴地答道。
专家柳青芜还特别好奇,他说:“大家注意啦!此处的洞里好像刚发生过地震一样,到处是几十米至100余米深的裂口,乱石嶙峋,稍不注意就会一脚踩空,掉入深沟里。所以,你们千万要注意脚下的路啊。”
1...1213141516...9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