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蜀山异闻录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迷奇梦蝶




蜀山异闻录 第二十九章 古老羿人族(二)
羿人族老者讲道,“明末清初,由于战乱原因,我们民族又一次大迁徙离开巴蜀,往南迁徙(仅我们少部分的人仍留在巴、蜀)。”
考古专家柳青芜感慨地补充道:“大迁徙的羿人抵达了黔北、黔中一带,后部分再往黔东一带迁徙,经福泉、麻江等,最后到达今日的凯里、黄平、施秉、镇远等地。
你们大概不知道吧?咸丰年间,由于战乱原因,又有部分羿人西迁,至现在的安顺、黔西南等地,他们的寨名仍沿用‘棒商’(汉语音译成‘堡上’),今天的关岭、镇宁、贞丰等地的亻革家人,经考察多系咸丰5年由黄平县迁徙去的,今关岭县普利乡丫口田村的廖姓亻革家人系咸丰5年(1855年)由黄平县枫香寨的‘棒商’迁徙去的,先迁至贞丰。
亻革语中的‘棒’为‘湖’、‘塘’之意,‘商’为‘商朝’(亻革语中,朝代名称随汉语的音和义),‘棒商’即为‘商朝的湖’,实际是指巢湖,商时巢湖一带均为商朝辖地,最初集中生活于今天的安徽霍邱县西南部、巢湖西部羿之故国——‘穷’地及与此毗邻的今天湖北黄冈市东北部大部地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
动物专家章含烟进一步补充道:“亻革家最初集中生活于羿之故国——‘穷’地,还有射日传说、射日服饰、‘哈冲节’射太阳鸟、神龛位置供奉弓箭等与羿有关的亻革家传说与习俗相互印证,说明了亻革家人在历史生活地域上也与后羿及其部族密切相关,亻革家在巴、蜀一带生活,还有史志记载及重庆、四川一带现仍有少量亻革家人居住为证。
亻革家在黔北、黔中一带生活还有史志记载为证,亻革家在福泉、麻江一带生活,还有亻革家《迁徙词》及史志记载为证,凯里、黄平、施秉、镇远以及关岭等地为亻革家现在主要的居住地域,亻革家的迁徙历程总体是自东向西迁徙,这与亻革家人口口相传的‘从东边来’十分吻合。”
专家柳青芜继续回忆道:“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且兰国反叛,被汉王朝灭掉,以其地置故且兰县,作为新设之牂柯郡首府,又据两《汉书》载,两汉时之牂柯郡首府均设于原且兰国改置之故且兰县,历时三百余年。
《后汉书》、《华阳国志?南中志》另有这样记载:初,楚顷襄王时,遣将庄豪(桥)率卒循沅水伐夜郎,军至且兰,椓船于岸而步战,既灭夜郎,因留王滇池,以且兰有椓船牂牁处,乃改其名为‘牂牁’。 据《华阳国志》载:楚国兴盛,命大将庄乔伐夜郎,兵至且兰,庄乔兵强且兰降,庄乔见到系船用的牂牁,随命且兰为牂牁,且兰又变名为牂牁。
至此,牂牁郡建立,领17县,仍以且兰为郡治,夜郎为都尉治。到了隋文帝(公元581年)牂牁置州,即名牂州,至公元606年改为州郡,治所仍是现在的黄平旧州天官寨。再到唐高祖武德三年(公元620年)遣使朝贡,从牂牁州分出中部置牂州,授予谢龙羽为刺使,并封夜郎郡公。
隋唐之后又置牂州,只是牂州管辖范围加大面积广阔了,大体北起松坎移入四川,南包荔波移入广西,西部经绥阳、施秉达榕江,又经桐梓、息烽、修文、清镇、长顺抵盘江北岸,东自正安,地形狭长,北锐南丰,直自今贵州中郎,这就是且兰古国的历史,老黄平的历史,旧州的历史,两千多年叠成撂厚的文化。”
羿人族老者听完后,介绍说:“我们的家族领导体系分为阴、阳两系组织,分别对家族中死去的、活着的人们的生活进行着权威性的组织管理,是古代氏族制度的遗存。阴系由‘盎尕’(族长)、‘盎梗’(芦笙师)、‘典捞’、‘典汝’和‘把登’组成,组织通晓羿人及本家族的历史沿革,传承羿人族文化,熟悉 祭祀礼仪,主持祭祖盛典,阳系组织则负责执行族规、族法,调解纠纷等。”
“那你们祭祀仪式怎么进行?”
“我们羿人族崇拜祖宗,崇拜物就是一个神秘的祖鼓。我们祭祀祖先的仪式主要有三种方式:每饭必祭、每年冬至小祭、‘哈冲节’大祭。”
“什么?你们的崇拜物是一面祖鼓?”
“对呀!相传羿人先祖在一次打猎中遇猛虎,急而跳进一樟树洞中躲避才幸免于难,羿人由此受到启发,从而开创了一段时期的居住树洞的生活;后来由于各种原因需要迁徙,他的便用樟树树茎基部挖空制成祖鼓,作为祖先灵魂的住所,以便随之迁徙。
‘牵着水牛留绳来,抬着祖鼓留种来!’这一在羿人族世代传承的迁徙词中反复出现的句子,反映了羿人族在历次迁徙中必带祖鼓相随的状况。”
“呵呵,奇怪的风俗,奇怪的崇拜物,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呵!那哈冲节大祭又是什么意思啊?”
“哈冲节为羿人族最隆重的祭祖节日,一般为十几年至几十年举行一次,主要有杀‘象’祭祖(仪式中称‘牛’为‘象’)、吹笙祭祖、楼祭、砍芭茅蔸祭、射太阳鸟等祭祀环节,包含了上古时期的诸多遗风,我们羿人过世后都要回到祖宗那里,这一过程主要通过神秘的归宗竹、归宗牌、归宗词等来完成。
所以,我们羿人族在祭祀活动中是以祖鼓为核心,由于当时生产工具十分落后,羿人制作的祖鼓,状似树圪蔸,因而汉族人便称羿人为‘圪蔸’,现记为‘亻革兜’,史书记载为‘犭革兜’、‘犵兜’、‘仡兜’等。”
“好朴素好实在的名字呀!犵兜、仡兜,原来就是个树圪蔸!”
羿人老者继续介绍说道:“我们保存有较为完整的叙述创世、迁徙、信仰及生产生活的文化典籍,在祭祀活动及婚嫁、生死等重要活动中,羿人族都要唱古歌、叙古词、奏古乐、跳古舞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羿人家传承的《迁徙词》、《摆解轰词》、《芦笙词》、《归宗词》。《迁徙词》叙述亻革家人的迁徙历程,《摆解轰词》叙述创世传说、射日传说及新生命诞生的喜悦等,《芦笙词》反映羿人的历史、生产、劳动、生活等,《归宗词》系引导亡人的灵魂回归到另一个世界自己的祖宗那里,进入祖鼓,和祖宗在一起生活。
我们羿人族还用草药与土医生治疗甲肝、结石、惊厥、腹泻、骨折、蛀牙等疾病,往往是药到病除。”
“呵呵,真不简单哩!看样子各个民族都有区别于其它民族的灿烂文明啊!”
最后,动物专家章含烟、极力奉劝这些羿人族抽空回(且兰古国都)旧州看一看,他说道:“如今的且兰古国都,美得让人垂涎欲滴,前面是一眼望不到边的万亩良田,脚下却是清澈见底的舞阳河水。
河面水光映照的石壁上,人们看到一行行赞美的诗句:览完胜景意犹尽,欲以留下作篱笆。且兰古国旧州地,蚩尤后人世代发。能与夜郎并齐名,千年流传苗文化。军师伯温到此游,胜赞江南不如她……”
考古专家柳青芜也在一旁帮腔,说道:“且兰古国都旧州2006年还被国务院授予‘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被建设部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且兰古国都、云贵最秀地’的美称,对旧州是早已名副其实的,可谓是‘桂林山水甲天下,且兰美景胜江南’,历史文化悠久,原生态苗风迷人,古典古雅的且兰古城风貌在阳光的反射下嫣然含笑,昔日高大的烽火塔仿佛在向观光游览的游客致礼。”
章含烟还高兴地说道:“在且兰旧州的天官寨里,热情好客的苗家姑娘为游客免费当向导,银铃般的笑声醉人心田。且兰古都天官寨,苗语叫‘王且’,汉语称‘皇城’,天官寨则是客家人的叫法,是指天上派到人间的天官或皇帝。
相传,且兰酋长国的始皇是一位女王,她长得貌似天仙、美艳绝伦,就连天上的太阳和月亮都偷偷地下界与之谈情说爱,于是,且兰国便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专家们的目的是让这些羿人走出大山,到当今的太平盛世去看一看,以便为将来专家们建议政府另择生活基地、动迁这批居民、回归物质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作准备。
因为洞中石漠化严重,近处连贫瘠的土壤都没有,基本的生存条件都难以达到,当年先辈们来到这个地方,面对地贫人多的艰难条件,选择以洞为家或许是最具生存智慧的,但如今和平盛世居山洞,就有点儿不合时宜,甚至是逆时代潮流而行了。
另外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原因,专家们不敢和盘托出,他们怕说出来以后,这些原始住民不肯迁出,而是据此跟政府讨价还价,甚至漫天要价。
大家都知道,现在政府要动迁百姓,拆房赔款多难呀,而且坐地不走漫天要价的钉子户,逐年增多,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所以,专家们多了个心眼,没有将他们先前来时发现此地贮藏丰富矿产的事,告诉羿人族。
柳青芜告诉这些羿人族老人们:“建于且兰古国邑时的一些村寨,由于战争、水灾加上年久失修,已残存不全,后来的大多古建筑也是宋理宗保佑六年所建,明万历初年,贵州巡抚郭子章设州固城墙,至清光绪时做了一些补修,但且兰古城能经历2000多年至今仍保存下来,实属不易,这不仅是旧州人的骄傲,更是贵州人的自豪,由此也体现了旧州人的包容和涵量以及图强奋发的精神。”
专家们章含烟还骄傲自豪地告诉这些羿人们:“你们的一部分支的先人石赞清是从旧州石榴寨走出去的,官至晚清工部右侍郎,在天津任团防时,独赴夷营痛斥英军统帅。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软弱无能的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天津条约》等不平等条约时,国难当头的石赞清不顾个人安危,誓死与英军做斗争,在被英军扣押的日子里,他视死如归、大义凛然,表现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他死后被天津人民尊称为‘石父母’。”
柳青芜也兴奋地说道:“大明朝的史可法,自幼随任州官的祖父史应元到旧州读书、生活,明天启元年(1621年),19岁的史可法成为顺天府秀才,26岁中举入仕,官至兵部尚书,1644年清军攻占北京后,他受命前往扬州守城,由于敌众我寡,最终城破被俘,但他气节不改,神圣的殉难壮举,足以惊天地、泣鬼神。
著名作家郭沫若的生母杜邀贞出生也在旧州,并在旧州度过了艰难困苦的童年。
一代伟人新中国的缔造者,二万五千里长征的1934年12月26日路过黄平,指挥了黄平之战——尖山坡战斗,并在旧州度过了他的41岁生日。
美国‘飞虎队’队长陈德纳将军,这个1893年9月6日出生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个农家孩子,1941年率领美国‘飞虎队’来到中国,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在旧州机场频频起降战机,先后参加了长沙会战、湘西会战、武汉保卫战、衡阳保卫战等著名战役,共作战100余次,击落日机272架,击毁地面日机225架,沉重地打击了日军,创造了惊人的战绩,名声大震。”
章含烟不失时机地最后总结道:“也就是说,如今的后羿后人,不再是为了生存而东躲西藏的猥琐民族,而是努力上进奋起抗争,与汉民族等其他各族和谐相处,羽翼比肩,共谋发展进步。”
这些羿人对专家们如数家珍的演说惊呆了,他们也以之为榜样而引以自豪,他们也希望他们在政府的帮助下,再一次走出大山,回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间。




蜀山异闻录 第三十章 篝火晚会
在专家们考察逗溜的最后一天,外出守猎和种地的青壮年男女奇迹般地回来了,晚上,他们在洞中举行了欢送舞会。
洞外的夜空,湛蓝明净的,有一片片静止的云彩。夜莺在远处树林上空高声鸣叫着,短尾金丝燕飞掠着,野生鸽子在不远处咕咕咕地低吟着,一步一啄地徜徉在洞门口门楣上或洞外石壁上。
空气里散发着泥土和青草的气味,洞外野草地上遍散着悦目的野花,蜂儿嗡嘤,蝶儿翩翩;洞中圈栏中的牛马有的打着响鼻,有的嚼着草。
一会儿,洞中便传来了一阵阵轻快的歌声、嘻闹声和哈哈笑声,洞顶石壁上亮着温暖的红光,姑娘小伙们举着火把出洞来了。
大家在洞外的露天草地上燃起了篝火,姑娘小伙儿们围着哔哔啵啵的篝火,手拉着手扯拉起了圆圈,踩着轻快的节奏,跳起了优美的舞蹈,叫着,笑着,尽情欢乐。
小伙儿身姿矫健,姑娘的花裙子转得让人眼花缭乱,围观的人群不时地爆发出热烈的喝彩和掌声,红红的篝火、劈啪作响的木柴、上窜的火星……
男子们个个都着盛装出席,头着凤尾双弓帽,腰佩芦笙、弓箭和宝刀。
姑娘们头上戴的就是代表弓箭射日的射日红缨帽,身穿以祖鼓纹为中心,辅以星辰、鸟兽、花朵等古老图案的铠甲式服饰,那服饰图案组织严密对称,构图饱满,细密如麻。
饰图细腻而不刻板,饱满而不琐烦,装饰手法丰富多样,排列组合紧凑巧妙,不仅花连花、花套花,其花与花之间的空隙,也其形如“花”,趣味无穷,令专家和士兵们叹为观止。
首先是男子们表演的武术绝技,先前在洞中就听过他们羿人簇独创的武术绝技非常有名,而且武术高手隐卧其中。
他们表演了拳术、棍术、刀术等,给人眼花瞭乱、应接不暇之感,尤其那些拳、棍功夫,可以说是精美绝伦。
妇女们上场了,她们先是跳起了芦笙舞,接着,换好服饰的男人们也陆续上场,女子们嘴里唱到:“山歌不唱不开怀,磨儿不推不转来。”
男人们则回应道:“人不伤心酒不醉,花不逢春不乱开。”
女人们又唱道:“那山没得这山高,这山有树好葡萄;我想摘个葡萄吃,人又矮来树又高。那山没得这山高,这山有树好花椒;我心想摘个花椒尝, 麻乎麻乎啷开交。”
男人们又回应道:“清早起来上山梁,摘片树叶吹响响,妹妹听见树叶响,假装出来晾衣裳。”
女人们再唱道:“我跟哥哥隔条河,树子遮到看不着。等我去把树砍了,早不看着晚看着,哥想妹来妹想哥,妹妹有话不好说,只等哥哥先开口,回去就好对妈说。”
男人们再回应道:“妹是天上一颗星,哥是河里水清清,不要说是隔得远,太阳落坡就相亲。”
女人们还唱道:“哥是山上青杠林, 妹是坡上百角藤,不怕情郎站得高,抓住脚杆就上身,几时把你缠累了,小妹才得松绳绳。”
男人们还回应道:“兄妹下田把秧栽,一前一后排对排,哥走前来妹走后,假借拿秧靠拢来。”
女的也大胆地回应道:“大田栽秧挤着栽,莫让野狗钻进来,野狗糟秧倒不怕,就怕叼走妹花鞋(hai)。”
男人们再唱:“大田栽秧沙浪沙,妹是哪家粉堂花,你是哪家花大姐,惹得小哥不归家。”
女人们再回:“谷子发芽慢慢青,人要相交才知心,不怪小妹情义浅, 浅水淘沙渐渐深。”
男的大胆地挑逗唱道:“大田栽秧四角方,半田辣子半田姜,辣子没得姜有味哦,家花没有野花香。太阳出来四山黄,照见河中打鱼郎,打不到鱼不收网,缠不住妹不还乡……”
四野外仿佛一片宁静,只有草丛上的蟋蟀正舞动着细 长的触须,在碧绿的草叶儿上迎合着篝火晚会快活地歌唱,唱了一会儿累了,就活动活动后腿,欣赏篝火圈中人们那富有激情的表演。
突然,远处传来隆隆的震动,蟋蟀们惊恐地对视一眼,后腿一蹬,不见了,只剩下微微颤动的草叶弹起颗颗露珠草地外草叶儿上,一滴露珠在篝火的映照下,泛着红光微微颤动着,折射出可爱的光泽。
随着篝火掀起的阵阵热浪,引起局部夜风窜来中和,草叶儿便随徐徐夜风翩翩起舞,而草叶儿上的露珠,则沿着草叶的凹面慢慢地往下滑了,越来越快,最后沿着叶尖一飞而下,落在草丛下面蟋蟀的身上。
晚会还在热烈地进行着,姑娘小伙们相继跳起了羿人族的传统舞蹈——板凳舞、踏青舞,尤其那个踏青舞很有意思,青年男女在踏青舞歌舞中,少男吹着芦笙,用脚去踩自己心仪的少女的脚尖,少女假装躲闪着,但也有不躲闪的,不但不躲,还用手轻轻捶打少男的后背。
然后少男便喊:“哎哟!好痛我的背壳呵!…,哟……哟!”,而少女们也趁机作撒娇状:“阿哥好可恶, 踩痛阿妹的脚!……”
紧接着,他们又开始了山歌对唱,男的道:
“石榴开花叶牙儿黄,我问大姐借十样。
一借姐儿个汪汪水,二借姐儿个水汪汪,
三借姐儿个丁当响,四借姐儿个响丁当。
五借姐儿个鸳鸯枕,六借姐儿个枕鸳鸯。
七借姐儿个肉包馍,八借姐儿个象牙床。
九借姐儿个挡刀石,十借姐儿个救命儿王。”
女的回敬道:“姑奶奶家没见过金泉水,哪来一个水汪汪,姑奶奶家没见过大海洋,哪来一个汪汪水,
姑奶奶家不开铁匠铺,哪来一个丁当响,姑奶奶家不开银匠铺,哪来一个响丁当。
姑奶奶家不会扎的花,哪来一个枕鸳鸯,姑奶奶家不会绣的花,哪来一个鸳鸯枕。
姑奶奶家没开馍馍铺,哪来一个肉包馍,姑奶奶家没开木匠铺,哪来一个象牙床。”
有几个大胆的姑娘从舞堆中冲出,来到专家和队员们的观众席中,强行拉去长得帅的特战队长刘寒光和士兵阎新宇、李剑秋等一起跳踏青舞。
特战队士兵们去了,可能是由于军纪的原因,放不开手脚和思想,所以跳得很刻板、很拘禁,没法儿与满脸纹彩、花里胡哨的女人们**打闹。
倒是这帮姑娘落落大方,她们主动轻轻捶打战士们的后背,然后还附在他们耳朵边说悄悄话:晚上洞外等你。
战士们不明白她们什么意思,只见着那帮姑娘就将簌簌的脚伸过去,踩战士们的脚背,踩得战士们的脚背麻酥酥地痛,手忙脚乱地应付着女人们打闹似的挑逗。
她们唱到:“哥是河中大石包, 妹是河里水涛涛。天天都从身边过, 摇不动来搬不倒。不怕哥哥眼睛高,有心缠你慢慢熬。等到七月发大水,抱住哥哥摇通宵。”
旁边的男人们也跟着起哄:“太阳落坡四山阴,罗汉伸手摸观音;神仙都有采花意, 何况你我是凡人……”
几个回合下来,战士们手脚无措,羞骇得面红耳赤。其中有一个瘦瘦的,梳着两条长长辫子的姑娘,鸭蛋形的脸,她笑起来甜甜的,有一双水汪汪、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小巧的鼻子,说话柔柔的,煞是惹人喜爱。
不过,她也有令人讨厌的地方,那就是,她的眼晴老在盯着其中的高大魁武相貌标致的队长刘寒光看来看去的,而且当那刘寒光看她的时候,她就赶紧就把目光放到别处去了。
她倒是很主动又乐意地拉着刘寒光跳舞,而刘寒光被她周边调侃的女伴,戏弄得脸红筋胀,快羞得无地自容了,但刘寒光心里还是甜丝丝的。
专家们和羿人族老者们一边看跳舞一边小声地说着话呢,他们旁边草丛里的小虫也在琐琐屑屑地夜谈。远处草丛上几星萤火虫游来飞去,象在厚密的空气里漂浮,篝火火光亮不到的阴黑处,一点点萤火忽明忽闪,象闹夜中窥探的一只只微绿的小眼睛。
不知身后哪里来的蛤蟆群在齐心协力地干号,那声浪像是给篝火煮得发沸那么激烈,搞得远处的宿鸟也在枝头上起哄乱叫着,草丛里的小虫子在草棵子里蹦着。
这边的篝火场上,男、女青年们再一次成双结队地携手上场边跳边唱。男的唱道:“姐儿住在蜀龙庭,看倒看倒长成人。脚穿花鞋花树下走,手拿花伞花树上行, 花上加花…呃…硬是爱煞人 ……”
女的回唱道:“砍柴要砍枝子开,恋姐就要人品乖,人品乖来计策好,抓得拢来耍得开, 隔山叫出点子来……”
男的又唱道:“姐儿门前一树槐,手抱槐树望郎来,娘问女儿望什么,我望槐花几时开。”
女的回唱道:“麦粒子没得苦李子圆,妹子没得哥嘴巴甜,去年八月把香签(土话:亲嘴),今年八月还在甜,将近甜了一对年。”
男的**地唱道:“远望妹儿嘛…白漂漂,好像豆腐没开刀,豆腐开刀一包水,情妹开。苞水一彪(喷射) ,打湿哥哥的白裤腰……”
就这种你来我往打情骂俏的求爱方式,真是十分的浪漫有趣。到了晚会**的时候,他们像是在表演一出话剧或音乐歌舞剧:首先出场的是穿着龙袍的皇帝,身边跟着一帮尖嘴猴腮奸巨模样的大臣。
大臣:“启禀皇上,阿赛大人将蕃国进贡的宝桶打破了一只,是想破坏皇上的雅兴,也破坏了蕃国与我国永远修好、和睦相处之两全其美的情意!”
皇上:(大怒)“将罪臣阿赛押上来,朕要亲审!”
五花大绑的大臣阿赛被御前侍卫架了上来,跪下。
皇上:(大怒)“大胆阿赛!你可知罪?毁坏蕃国上贡之价值连城宝桶不说,还给朕留下不爱和平的口实,此乃诛九族之大罪……,左右,拉出去砍了!”
阿赛:“且慢!皇上,容罪臣把话说完,再斩不迟!”
皇上:“都死到临头了,你还有什么辩词?”
阿赛:“皇上英明!当初蕃国进献两只宝桶时,臣就觉得蕃国包藏祸心……”
奸臣:“什么祸心?人家送礼来了,难道有错?神仙都还不拒送礼人!”
阿赛对着奸臣:“这只能说你愚味无知!皇上,你知道蕃国为何要送两只桶来?那就是是企图与皇上平分天下,这还了得?!如今微臣识破蕃国诡计,为皇上打破一只,完全是出于江山社稷考虑为皇上分担一点忧心,让皇上好安安心心,一人一统天下,这就叫一统(桶)江山。”
1...1415161718...9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