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蜀山异闻录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迷奇梦蝶
专家 们继续沿斜坡下到沟底边的石厅,在穿过这些杂乱的洞穴之后,专家们继续往底下探寻。
越进到下面,洞厅就越来越宽广,而且外面的亮光也反射进来,洞内亮堂多了,景色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呵呵,还有这么多维妙维肖的石禽、石兽、石佛、石猴啊,瞧这红白黑三色的石花,恰似天女散花。” 李昱光说道。
“是呀,这琳琅满目的钟乳石,颜色形态各异,绚丽多姿,梯田石幔,可真的是美不胜收啊。” 柳青芜也赞叹道。
洞内岩壁也光洁如玻璃,还有清洌小水潭数处,似泉若渊,泉水沿石乳滴落而形成的龙宫宝塔,定海神针、青龙盘踞、双龙戏珠、玄武出海、朱雀展翅、锦鸡孵蛋、擎天巨柱、簇簇玉石竹笋拔地而起,巍峨雄奇,仪态万千,玲珑剔透令人感慨万千,目不暇接。
越往里面走,开始显现洞厅里散落而居的石屋群,大伙儿边参观边数数,共有296间,大多彼此连接,最大石屋的面积为三十平方米左右,最小石屋的面积也有十一、二平方米。
好像每间石屋都建在一块巨型石头内部,稍大一点的石头里面甚至被凿刻出两间以上的屋子,每间石屋彼此相连。石屋外形风化严重,但石屋整体仍保存完好。石屋的矩形屋门宽约1米,高约2米左右。
专家们从门缝隙处往里瞧去,这里的每块大石头里面几乎都有一间石屋。每间石屋内均配备有相应的灶台、石碗、锅状石坑、石床等,顶部有凿过的痕迹,面积约十来平米左右。
石床的规格十分统一:长约2米,宽约1.5米,高1米左右。个别石屋为多间、多门,根据石屋的内部构造及格局,这些石屋被分为洗澡间、会客室、主、次卧室、仓库、牲畜圈舍等。
有几间石屋外的正上方还雕刻有猛兽老虎、狮子等图案,旁边还留有歪歪曲曲的疑似象形文字的符号。
经专家们考证:这批古岩画记录月面图的岩石被鉴定为在新生代第四纪,于是可以断定绘画的年代距今已有几万年,绘制于旧石器时代。岩画中的月面图包括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等。
有一间大型的石屋中还塑刻着一些石头供像,围绕石像的是供桌,供桌上摆放有几十个石制灯碗,里面有灯草及香油,旁边还有香灰石槽。
专家不停地留览着,在其中一间石屋屋顶,发现一处神秘的“仙人池”,大概是这些原始居民在此沐浴吧? 这个“仙人池”离石屋群外300米左右的地方,一个长约10米,宽约160厘米的石槽,从石屋顶面倾斜延伸至石屋地面深约30厘米的地下。
大伙继续向下搜寻,在一处下坎的南坡绝壁上,至少发现了19座神秘石洞,洞口竟然有插门槽与门栓洞,距洞口约30厘米的洞壁左右两侧处上半部,各有一段长25厘米、宽5厘米、深3厘米的凹槽,很像插门槽。
凹槽外靠洞口处,还各有一个高9厘米、宽7厘米、深3厘米的长方形小洞,很像门栓洞。
其中靠近坡顶的一座石洞洞口较独特,下半部为正方形、上半部呈等腰三角形。而另外两两成对的三组6座石洞,洞口均为正方形。还有单独散落的12座石洞,洞口呈长方形,它长1.8米,高0.9米,深1.3米,洞壁凹凸不平,洞内无棺椁也无尸骨,更无任何随葬品,洞口呈不规则的长方形,朝向南偏东20度,下距山下河沟水面约50米。
战士们看了半天不知为何物,叽叽喳喳问专家们,专家们也给不出个明确的答复,各自在心里嘀咕:
“这是什么性质的石洞呀?说是防空洞嘛又太小,而且又露在外面,说是防匪洞嘛又不大对劲!哪有门栓洞在外、而插门槽在里的呢?
如真想避匪的话,门该由里顶死才对,而不是门栓洞在外,何况洞内高度也不够,说是羊圈、猪圈或鸡圈嘛又不符合逻缉,有谁会把家畜家禽养在高高的绝壁和陡坡上呢?若说是仓库嘛,它根本没有任何通风设备,况且又是建在崖壁上…”
有个解放军战士突发奇想,说道:“这神秘石屋应该是古代军事基地,因为在石屋中,有煮大锅饭的地方,也有储藏弹药的地方,甚至还有两个放哨的石窗。”
但随行的考古专家柳青芜立刻表示反对:“我认为最大可能性是一组大型崖墓群,因为我刚才在岩崖石洞口处隐隐约约发现有几个文字,虽然被风化模糊不清,但从轮廓上可看出应是汉代隶书。
另外,如果我们作进一步详细考证的话,说不定还能从洞内墓室的后壁发现什么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神兽浮雕之类…”
但由于洞较小,一干人无法进入,大家只好选择放弃,继续沿途下行。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爬行走,大伙儿终于来到了宽阔的大厅,抬头望去,怪石嶙峋的洞顶,成了一个巨大的公共天花板。
大厅洞穴顶部和底部,分别有两个直通上下的竖井洞穴,洞中就像住在一个巨大的扩音器里,因为没有屋顶,大家的轻轻脚步声,听上去也格外响亮,人们的耳旁嗡嗡地作响。
专家和战士们顿时紧张起来,该不会是找到那帮怪物人群的老窝了吧?战士们端起枪,子弹顶上膛,小心意意地往前摸索着,这时候只要有一丁点儿响动,就会招致枪弹的扫射。
专家柳青芜看到洞厅壁上有一些依稀斑驳破缺不全的文字, 和汉字很接近,或者根本就是象形文字,但是比汉字更为质朴,而且年代已经十分久远了,用手轻轻一摸,石壁上立刻掉下石砾。
与此同时,壁上还刻画有岩画图案,多与弓茅射箭生活场景有关,而且有一幅图就特别明显,一个古人模样,跨着八字脚于地上,腰背后背有箭袋,侧着身子,一手握弓,一手搭箭,欲发出状,箭头所指的目标方向,是在人像的西北上空的一个圆形图案……,是太阳?是月亮?还是星星?甚至是飞碟?
有些战士眼尖,他们发现洞边有凉着的衣衫。“噫!真是奇了怪了,原始人还穿衣衫?他们不是毛茸茸、赤身露体的吗?”
“你尽想光光身体,是不是想看到呀?”有人打趣道。
专家柳青芜看了,道:“这不可能是原始人,他们应该是现代人!瞧他们的服装多时髦啊,还遍身蜡染,这说明不可能是原始人,从他们的文明程度断定,他们也不属于先前与战士博斗的怪物野兽。”
柳青芜仔细辩认着这些衣杆上凉着衣帽鞋装及其佩饰,红缨珠帽、花冠帕、蜡花衣、贯首衣、围裙、围腰、褶裙、腰带、裹腿、刺袖帮鞋等,帽子上绣有形似“射日”图案,装有点像古代的将士身穿铠甲似的披肩,随处可见带着“射日”帽子,不管男装女装、夏装冬装,皆遍身蜡染。
她们所做的蜡染图案,堪比电脑线路板之细密精致,超乎想像。除了制作传统服饰,蜡染还制成各种现代饰品,如衣、裙、帽、帕、背扇、背带、围腰、窗帘、门帘、枕套、凳椅垫布、沙发茶几布等。
“这些人所穿之衣服,从头到脚,都经过精心的装饰,而且还追赶着潮流,也不知是那一种民族,但这些图案、纹饰,我总觉得在哪儿见过?会在哪儿呢?……,待会儿,大家在小心警慎的同时,在没弄清楚是敌是友之前,可千万千万别开枪,以免发生意外伤及无辜人性命!”专家柳青芜告诫道。
一行人终于在一个直通山上看得见天的洞穴旁边,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原始草屋,这是一座两边分水的坡屋。洞门上,几乎都挂着一幅青面獠牙、面目凶恶的木雕脸谱,这是民间用来驱邪的“吞口”菩萨。
走进里面,真可谓家徒四壁,连床也是用树枝铺的,上面堆了些干草,睡觉时他们不会是和衣而睡吧?
照进洞穴的阳光,从四周千疮百孔的茅草洞里“漏”进来,房里面就没有别的什么光线。
这种草屋远远看去就像一个大草垛,里面极黑,地上也非常髒。不远处便是鸡、鸭、羊们的圈舍了,用树枝作围栏圈起来而已,一股臭哄哄的气臭扑鼻而来。
这户人家可能没主人在家,所以也没锁门,旁边也未有凉晒的衣物,想必早已没人住了吧?





蜀山异闻录 第二十八章 古老羿人族(一)
大家继续前行,终于发现了有人住的人家。
这还真是一群原始穴居的少数民族,有一些老人和小孩在家,老人们普遍枯黄饥瘦,神情呆滞,或许也因为常年穴居阴冷潮湿的洞窟,较少接受阳光照射所致。小孩们也又矮又黑,显得营养不良,他们在洞中嬉戏打闹。
老人们不论男女,每人手提一个长一米左右的旱烟袋,吧嗒吧嗒地抽着,农户家中都有一个火坑,闲时坐在火坑边,烟袋锅接近火炉,口里吧嗒抽烟,人却不用弯腰,极为方便。
妇女们缠着头巾,有时缠在头上的头巾多达数条,更怪异的是妇女们的面部都画有吓人的图案,简直就像一个个女巫婆。
见到来人,他们颇感意外,有些恐慌和紧张,纷纷怔怔地望着。
专家柳青芜嘱咐士兵们放下枪,不要拿枪指着对方,要腾出笑脸来表示友好。为了套近乎,另一位专家章含烟掏出自已的过滤嘴熊猫娇子香烟,先自个儿点燃吸上几口,吞云吐雾做给那些老头老太看,然后将剩下的一包烟朝他们扔了过去,比划着手势可以吸这个烟。
战士李剑秋、阎新宇也学着专家们的样子,掏出口香糖在嘴里嚼着,然后又掏出饼干,连同口香糖一块儿朝小孩子们扔过去。
小孩子们捡到手上如法炮制吃到嘴里,脸上露出了天真快乐的神情。
消除了彼此间的芥蒂,热情的老人们邀请大家进屋作客。
这是一个树枝作篱笆围起来的面积很小的院子,两边放着一些红苕及野菜野果之类,院中还搭着根小小树干,上面凉挂着一些开膛的鱼和野兔一类食物。
正房是几间用树木或树枝搭建的板房,进门的这间是客厅,大约八、九个平方的样子,里面的套间就是卧室,右边的地面上摆放着一张床板,床上有蜡染被套包裹们被褥。
床的旁边是一张低矮的小木桌,然后靠墙的地方都摆着长凳,其实那不能称是长凳,它们只不过在石头上搭了几根削平的木头,然后在上面铺了一层兽皮,如是而已,墙上挂着射日图样的抽象画,还有类似嫦娥奔月的飞天图案。
客人来了,热情的主人首先端出一大杯白酒递给客人,说声请喝“水”。这种以酒代水的方式叫做“喝冷酒”,给客人喝“冷酒”,一来表示主人的热情,二来表示家庭富裕。
客人接过“冷酒”一饮而尽,主人便觉得高兴,若客人不会饮酒,应向主人言明并轻尝一下,以示对主人的尊重。
喝过“冷酒”后,主人再给客人泡上一壶热气腾腾的苦丁茶,再招呼客人落座,这就是他们待客之道。
他们便取下院中凉晒的鱼干和兔肉进行烹煮,来款待客人。据说他们的日常主食都有:包谷饭、红苕饭、洋芋饭、包谷粑等;日常菜肴有酸汤土鸡、酸汤田螺、酸汤螃蟹、腌汤牛杂、腌汤大肠、腊肉、香肠、腊鸟、腊青蛙、蜂蛹、野生菌、野菜、石磨豆腐等;酒水有甜酒、糯米酒、高粱酒等。
听说,他们迎来送往很讲礼仪,有迎客拦门酒,送客拦路酒,宴席中尊者居上坐,男女老少平等,同坐一席,席间常有男女唱歌敬酒、对歌喝酒,主人家有劝饭不劝酒的习俗,“飞碗扣饭”是主人家一大特色,热情、欢乐的场面往往让人欢乐开怀又哭笑不得。
吃饭间,他们对专家们说:“年轻男女们去下面大坑里狩猎了,少则半个月,多则一、两月才能返回来,老人们则在家负责准备食物、照看孩子和收集管工作。”
见专家听得认真,他们继续说道:”这里的人,初学走路的孩子就要学习鉴别根茎和植物,10岁的时候男孩要学习猎杀小动物,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他们必须杀死一只狮子。
少女长到十五、六岁时,就会在脸上纹恐怖怪异图案,谁的图案越恐怖越怪异,吸引人回头率最多,谁就是姑娘当中最美的,其家里父母将来收的彩礼就最多。“
专家们问:“她们为什么要以这种怪异恐怖图案纹在脸上呢?这在今天祟尚整容的人们看来,岂不是自残吗?”
他们回答:“这是我们羿人族古老的传说,一是古时人们为防止外族入侵者或奴隶主看上本族的姑娘,故意把她们打扮得吓人以保其纯洁,二是防止魔鬼从口里进入身体,三是女子美丽的标志。
很久以前,男人怕自己的女人或女儿被别的部落掳去凌辱或做奴隶,就在她们脸上纹些吓人的图案,让她们变得丑陋难堪,别的族群就不会看上并抢去。”
“原来是这样的呀!太有意思啦!这比当年小日本打进中国来,姑娘媳妇 净往脸上抹锅底灰以躲避兽兵的抢掠的方式要好得多!” 专家们听后觉得好奇怪呀。
他们又说道:“这里并不是所有的女人都有这种权利纹饰画脸的,只有权势显赫家庭里的女人才有资格,那些一般家庭里的女人,如保留了正常的面孔,就代表了一个女人地位低下,家庭条件极差。”
“呵呵,你们这儿也有地位、等级之分?”
“那当然啦!肯定有高低贵贱之分!自古亦然!其实这千百年来,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的民族也学你们汉民族等各族风俗,不再在脸上画图案什么的,差不多都已回归到正常社会审美人群中来了,甚至,还用红丝碧线,在白罗的裙子上,绣成风流的香艳诗句。”
“是不是有的女性穿一种鞋跟是用檀木雕琢而成的、里面藏着香檀雕的雏花并放进香末、厚约三四寸的高跟底绣鞋呀?” 有专家好奇地问道。
“是呀,是呀,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当然知道啦,那时候的女性都很崇尚这种绣鞋,还在鞋跟底下开有小孔,每走一步足底下就会漏出一朵雏花状的香末,一路便异香扑鼻。女人们飘若惊鸿地在市井间盈盈经过,引得路上行人都注视着绣裙上的文字,从而惊艳女人们诗意盎然的风流韵致。” 专家美滋滋地解释完毕。
他们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可是,到了明朝后期,山河破碎,风雨飘摇,势危如累卵,外有北方皇太极努尔哈赤率领的满族大军虎视眈眈,边患不断,内有天灾频频,盗匪蜂起,肆虐大半个中国,因为张献忠的肆虐,使物力丰饶的天府之国,变为百里人烟俱灭、莽林丛生、狼奔豕突之地。
张献忠的军队每陷一方,掳去妇女充当营妓,在攻城的时候,若遇到对方激烈抵抗,张献忠就让所掳掠的妇女赤身露体冲向敌阵辱骂,充当人体盾牌。
在战争空隙期间,有姿色的妇女全都被强女干得奄奄一息,然后割下首级,将尸首倒埋进土中,女人的下体朝上,说是利用女人污秽阴气去压制敌方的炮火,真是荒谬至极,待张献忠后期兵败溃退、粮草匮乏时,更是杀妇女腌渍后充军粮。
频频的战乱,使百姓弃田舍家而逃亡,在战祸最烈的十来年间,稼穑不生颗粒无收,造成饥人相食,因此,川人死于饥馑、瘟疫又倍于刀兵,四川三百万以上人口,仅剩八万人左右,人们四处逃窜,才跑到这原始山区躲避求生。羿人族女子,从那时起再也不敢大张旗鼓地爱美了,人人为保命而不得以丑化自已的形象,又开始在脸上纹画了。”
“听你们这一说,我们都跟着落泪了,往事不堪回首啊,那都是民不聊生的黑暗岁月,现在好了,黑暗过去了,迎来了光明盛世,那你们后来怎么样?一直就居住于此,从来没想过迁移出大山去?”
“嗨,我们祖祖辈辈躲进这闭塞的山里,生存条件极差,虽说没有易子而食,但饥寒交迫、民不聊生的境况,还是迫使一些老年人走向极端,他们为给年青人省下食粮、减轻负担,往往采取自杀结束生命。”
“自杀?结束生命?好死不如癞活着,为什么要选择自杀呢?”
“不自杀又能怎么样?我们这儿人穷土地贫瘠,庄稼产量低,狩猎也不济,经常是吃了上顿找下顿,为了给小的、少的、年轻的省份口粮,老人们只好选择死亡!”
“如何自杀的?吃药还是上吊,或跳悬崖?”
“都不是!不知你们来时看到半山坡那些密密麻麻的小石洞没有?那儿就是自杀的现场!”
“什么?山坡上石崖边开凿的小洞就是用来自杀的?!”
“是呀,我们自杀的方式不但独特而且残忍至极,老人们在山坡上石崖边开凿洞口宽、高各仅90厘米的石屋居于其中,下面是正方形,上面是弧形,根本不可能坐直。
人在洞中,只能像虾米一样躬着身,后脑勺还是卡在洞顶石头上的,在洞底部内侧,有一个奇怪的等边三角形石孔,石孔每边宽约37厘米,孔深约20厘米,边缘锋利,刚好容得下一个成人的头颅,这个石孔是供窑中的老人自杀用的。
我们把门槽设置在里里,而把门栓设置在洞在外,这样被反锁在洞内的饥寒交迫的老人,看着洞外一望到底的绝壁,绝壁下是无限淼淼的深渊,而远处对岸的小村中,温暖的炊烟正袅袅升起……
此地,彼时、此情、此景,一种绝望的寒意不由自主地由心底升出,绝望到受不了时便仰身躺下,将头伸进这个石孔中,而他的脖子上方,石棱悬如刀剑,犹如历史那双诡异之眼,闪烁在这个石孔边缘的锋利石棱上,这时,万般无赖、身心绝望的他朝上一顶,锋利的石棱便能帮老人结束生命。”
听完他们的话,战士和专家们终于明白那些石洞的来历,一个个不胜唏嘘,全身不寒而栗,这个连自杀装置都帮老人设计好了的弃老洞设计者,要么是一位彻底无情的嗜血杀手,要么是一位完全绝望的温情孝子,自杀孔的设计,究竟是对生命极度的冷漠,还是对亲情最后的眷顾?是对无奈命运的屈服,还是对生命尊严的捍卫?
大家感到一阵悲凉,同样的人,他却生活在那样的环境,历史真是不堪回首。当时的川人血流漂杵、尸骨蔽野的悲惨境况,使得以前物力丰饶的天府之国,一下子变为百里人烟俱灭、莽林丛生、狼奔豕突之人间地狱,在战祸最烈的十来年间,稼穑不生,颗粒无收,造成人人相食,这对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造成历史的大倒退。看样子,是时候让政府出面动迁他们走出大山生活了。
专家在与他们的交谈中,还得知他们是有穷氏后羿的后人,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乱纷争,迫使这些世居山东们有穷氏民族,为躲避战火不断地迁移,大部分沿长江往上游迁徙至重庆、四川、黔北等地定居,此时恰逢蜀国开明时期,古蜀国国王鳖灵在邛崃东蒙山“登高祭天”,有穷氏便在邛崃一带繁衍生息,他们还供奉这象征后羿射日的红弓白箭,对当时开明的蜀王鳖灵的称呼“布努头”。在该区域度过了生活稳定,事业发展、人丁兴旺的相当长一段时期。
专家们点头认可道:“邛崃市的天台山,古名就叫东蒙山,现已纳入四川省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的范围,似与‘哥摩’有关。天台山为古‘邛’族生息繁衍之地,难道古‘邛’族是上古时代的后羿的后裔?邛族的‘邛’与有穷氏的‘穷’相通?”
羿人族老者答道:“我们祖辈在邛崃市临邛镇南河岸边的十方堂邛窑居住过……,明朝张献忠剿四川的时候,我们才逃往如今这深山洞穴里来的,算起来,也有几百年历史了。”
考古学家柳青芜这才联想起来想到,当年在十方堂邛窑遗址出土的邛瓷文物中,纹饰多为草叶、花卉、云气、斑点、鸟虫和几何纹,不少纹饰与今天洞中羿民后裔的蜡染图案有着多么惊人的相似呵,难怪刚进洞时,看到凉衣杆上衣服图案总觉面熟,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识过,谜底原来就在这里。
东周春秋时期周烈王姬喜八年(前368年),开明氏蜀国灭昔阝、平周二国,蜀王杜尚封其弟为汉中侯置藩属苴国(国都位于今昭化区石盘村,辖管原昔阝、平周二国领地),宣布苴国成立。
苴国对内积极发展生产,对外示好当时强盛的巴国,时常与巴国联合抗蜀,而渐成为西南地区的一个与当时开明氏蜀国、巴国齐名的强国,领土也有所扩张,辖管范围大致今四川绵阳的梓潼县、广元的剑阁县、青川县、利州区、昭化区、朝天区、旺苍县、苍溪县、甘肃陇南的康县、陕西汉中的宁强县、略阳县。苴国君主虽被蜀王封为汉中侯,但始终没能真正坐领汉中,汉中褒地曾先后为巴、楚、秦三国占领。
战国时期周慎靓王姬定六年(前316年),蜀国击退巴国来犯军队,得势的蜀王决定伐苴另立新苴侯,苴侯求救于秦,蜀王也派使者与秦结盟,目的是不希望秦干涉苴政,但狡诈的秦惠王嬴驷收了二国的礼物后,派张仪、张若、司马错率队走石牛道(今剑阁金牛道/剑阁道)灭蜀吞苴,蜀王身死,苴侯被废,蜀太子逃到彭乡(今彭州)被捉。
《本蜀论》记载惠文王用计灭古蜀:“秦惠王欲伐蜀而不知道(路),作五石牛,以金置尾下,言能食金,蜀王负力,令五丁引之,成(蜀)道。秦使张仪、司马错寻路灭蜀,因曰石牛道。”秦惠王任蜀太子为蜀侯,张若为蜀相,置蜀郡。宣告蜀、苴二国灭亡。苴国共存在56年。
羿人族继续讲道:“在秦、汉时期,我们们祖先已迁往黔地并建成且兰小国,‘旺阵’在黄平县西之老黄平且兰……”
战士李剑秋、阎新宇听不懂,问“旺阵”是什么意思?
动物专家章含烟就代为解释道:“旺阵,汉译就是‘皇城’、‘皇帝的家’或‘皇帝居住的平坝、地方’之意,且兰古国故都就在贵州凯里西北部的黄平旧州古镇,且兰, 就是遍地居住的是革家兰氏居民的意思,所谓‘且兰国’,实为‘蓝家居住的国家’之意,而蓝姓又是革家的大姓,长期为革家的首领。”

1...1314151617...9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