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海归航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落魄三哥
“得了,梅尔斯,推选你担任舰队司令官是大家对你的信任,就算让卡拉米回萨累种地,我们也不会干那种出尔反尔的事。”
“是啊!”董南深以为然地说道:“这么多人中,就你有资格担任该职务。如果不是众望所归,就杰尔那坏脾气,还不吵翻天了?”
五年前的那场遭遇战,是梅尔斯心中永远的痛。尽管他清楚的明白自己并没错,但在董南、伯爵和那捷尔面前却总有种抬不起头来的感觉,毕竟临阵脱逃终归是个不争的事实。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包括董南在内的所有人,并没有因此而记恨,甚至还委以重任,现在更是将大西洋公约组织所有的海上力量交给了自己。这份信任如千钧重担,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所以在处理一些问题上都是如履薄冰,生怕辜负了兄弟们重托……rq
怒海归航 第一百四十二章 老奸巨猾
刚刚过去的一年(1620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
那个曾被张居正压迫过,开始还勤于政务,后来却许多年不见大臣、不上朝,被儿子问题纠缠了几十年的万历皇帝,终于在他从未离开过的京城里驾崩,成了一个生于深宫、死于深宫的人。
担惊受怕几十年的朱常洛终于熬出头了,于八月一日正式登基,定年号为泰昌。然而按照大明惯例,要等万历这一年过完,明年才能用自己的年号。可几乎所有的人都没有想到,这个年号竟然没能用上,因为他继位后仅活了一个月!
一年之内发了两次国丧,政局之乱,可想而知。之前刚被打压下去的东林党,在这大明江山风雨飘摇之际,居然奇迹般地来了个大翻身。
当然,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从一开始东林党就把筹码押在朱常洛这位柔弱太子身上,争国本、妖书案、梃击案……无论何时何地,他们都坚定地站在这一边。
现在回报的时候终于到了。
明光宗在位的那一个月里,就一连升了好几个东林党人的官,其中包括刘一璟、韩旷、周嘉谟、邹元标、孙如游等等。东阁大学士、内阁成员、吏部尚书、大理寺丞、礼部侍郎等乌纱帽,又一次回到了东林党手里。
再加上接下来的拥立之功,让东林党人在天启皇帝朱由校这里获得了更丰厚的回报。尤其是立下汗马功劳的杨涟,居然在短短的一年内,由一个小小的七品芝麻官,升任为堂堂的二品大员——左副都御史。
而长期跟东林党作对的崔文升被发配南京、李可灼被判流放,连正准备告老还乡的老臣方从哲都不放过。原因仅在于他是浙党,其罪名更是大明版的“莫须有”,刚被升任为礼部尚书的孙慎行,把什么叫强词夺理诠释的淋漓尽致。
称“从哲纵无弑之心,却有弑之罪,纵辞弑之名,难免弑之实!”强词夺理也就算了,竟然还要赶尽杀绝,接着上奏,“陛下宜急讨此贼,雪不共之仇!”
就在他们闹得不亦乐乎之时,没有熊廷弼镇守的沈阳,不出意外的被努尔哈赤攻破。连被努尔哈赤称之为“熊蛮子”的熊廷弼,都因为是楚党,或与楚党有牵连而靠不站。穆玉峤这个名不经正传,还有一段历史说不清的鲁党秀才,自然也就别奢望为朝廷效力了。
心灰意冷!再也找不出哪个词比这更能描述他此时的心境了,甚至认为董南之所以不愿叶落归根,也正是因为看不下去这没完没了的党争。
“辽东局势堪忧啊!”
他的心思沈老将军早就看穿了,为了不让他误入大西洋公约组织这一“歧途”,便指着桌上的战报,不无惋惜地说:“袁应泰为官廉洁、为人清正、为政精明,可惜的是不会打仗,居然率三万大军迎战努尔哈赤的六万骑兵,简直不知天高地厚。”
辽阳的丢失,标志着局势彻底崩溃,标志着辽东成为了后金的势力范围,标志着从此以后,努尔哈赤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抢哪里就抢哪里。
想到这些,穆秀才禁不住地叹道:“局势已经坏得不能再坏了!如果再不当机立断的起用熊大人收拾残局,后果将不堪设想啊!”
“那就要看首辅叶大人有没有这个气量,不过话又说回来,局势已糜烂到如此地步,就算他去了也只能广宁一线筑垒死守。”
说这些无异于纸上谈兵,沈老将军顿了顿之后,突然岔开话题,冷不丁地说道:“贤侄,并不是每个东林党都像徐大人这么开明的,台湾总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呀!”
刚刚过去的这一年,朝廷发生的事情太多太多,以至于徐学聚和沈有容一直没找到个合适的机会向朝廷据实禀报。 现在徐大人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如果换个死脑筋的巡抚大人来,福建水师进驻台湾的事想瞒也瞒不过去,更别说再像现在这般一船接一船的往海峡那边运送流民了。
这关系到许多人的身家性命,如果再不想出个两全之策,必然会被那些言官们的弹劾给淹死。
穆秀才哪能不知道其中的凶险,可连徐学聚和沈有容这样的朝廷命官都束手无策,他这个一介布衣还能有什么办法?如果有的话,也只能是建议他们带着全家老小移居台湾,当一个千夫所指的“叛官”。
“名不正则言不顺,可指望东林党显然不太现实,说不定还会适得其反。”
见他顾左右而言他,尽说一些没用的,老将军立马冷哼了一声,没好气地说道:“废话,这还要你说?”
“老将军息怒,晚生这不是在想办法嘛。”
令穆玉峤倍感意外的是,沈老将军并没有因此而动怒,反而意味深长地说道:“都是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我有什么好怒的?贤侄,老夫真没有苛责你的意思,更不会后悔之前所作出的决定,只是不希望大家的心血付之东流啊。”
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福建共往台湾送去了四万多流民。为了不引人注意,进驻台湾的水师官兵不得不充当着地方官的角色。出去容易回来难,事关几万百姓的安危,再想把福建水师主力撤回来,显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
唯今之计,只能想方设法说服朝廷在那里设府开衙。但就目前的政局而言,想造成既有事实无异于痴人说梦。
对海峡对岸的伯爵来说,徐大人和沈老将军面临的困境不值一提。毕竟他的基本目的已经达到了,四万多人在手上,再加上刚搞好关系的当地土著,足以抵挡住尼德兰人任何规模的反扑。
但如果真什么都不做的话,又有过河拆桥之嫌,把礼义廉耻看得比什么都重的穆秀才,自然不会坐视不理。见老将军流露出一副忧心忡忡地表情,他忍不住地说道:“可咱们上交给朝廷的都真金白银啊!”
“一码归一码,这跟擅自调兵完全是两码事。更何况还牵涉到西夷,往大处说,这是皇上才能定夺的事。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不是那几十万两白银,我们也别想走到这一步。”
“那徐大人是什么意思?”
“他能有什么意思?”老将军暗叹了一口气,倍感无奈地苦笑道:“他就想青史留名,想把老骨头安葬到台湾。摆明了死猪不怕开水烫,甚至以公然抗命为荣。”
看来徐学聚的身体是真不行了,居然到了破罐子破摔的地步。对于他这样的东林党人,穆秀才有的只是敬意,更不会将其跟京城里那些斗得不亦乐乎的达官显贵等同视之了。
“我们绝不能让徐大人失望,”穆秀才说:“实在不行,那就跟朝廷摊牌。大不了再增加十万两白银,反正他们正是缺钱的时候。”
“你真以为钱能解决?”
老将军摇了摇头,一脸严肃地说道:“贤侄,官场险恶,很多事情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说句不中听的话,对与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怎么认为。”
“那您老有没有什么良策?”
“办法也不是一点都没有,”沈老将军指着地图上的辽东说:“如果在这个关键时刻,能从海路给后金致命一击的话,那所有问题将迎刃而解。”
雪中送炭的确是个取悦朝廷的好主意,然而相隔千里,对辽东几乎是一无所知,一路之上又没有补给点,伯爵手上的那点兵力就算去了又能解决什么问题?更何况这是大明的内部事务,指望正忙着跟日本人做生意的伯爵伸出援手,其可能性近似于零。
看着他那副为难的样子,老将军急了,紧抓着他的胳膊说道:“贤侄,我知道你顾虑什么。不过你放心,我从未奢望过那个钻在钱眼里的舰队司令为我们打仗,只是想借用他几艘船和几门火炮罢了。”
这跟调人家的兵又有什么区别?穆秀才被搞得啼笑皆非,暗想就算人家愿借,你和你儿子手下的那帮官军也没本事使用啊!
“当然,兵多少是要借一些的,不过我也不会让他们白干,该多少军饷给多少军饷,战利品到时候也有他们一份儿。”
老将军显然不想就这么老死福建,都这么大年纪了还想上战场。可这样的要求实在太过分了,东印度公司首航船队就那么点兵力,粗中有细的伯爵肯定不会答应。除非真能开出让他难以拒绝的条件,比如允许东印度公司在中国沿海自由通商。
见沈老将军一脸期盼的紧盯着自己,穆秀才不得不摇头苦笑道:“恕晚生直言,您老这个主意还真不怎么样。先不说人家愿不愿意借兵,就算借了胜负还是一个未知数啊。”
“兵力是悬殊了点,但努尔哈赤也不可能处处设防。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只要船在就有退路。再说我又没想过什么一战定乾坤,只是想以此吸引他们回防,为广宁一线的兄弟争取点时间而已。贤侄,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能砍几百颗首节回来,不但台湾的事情不是问题,你小子加官进爵、光宗耀祖那是指日可待呀!”
真是个如假包换的老骗子!说这么好听还不是想利用人家的洋枪洋炮?
加官进爵穆秀才喜欢,光宗耀祖更是他的愿望,但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让东印度公司的兄弟身犯险境,却是万万干不出来的。
“您老就别为难我了,这么大的事别说我做不了主,就算董大人在这里他也不敢轻易答应。”
“那个乌尔什么诺的国王?”
“是的,除此之外,他还是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高级代表,东印度公司的总经理兼联合舰队参谋长。”
“可惜了,太可惜了!”沈老将军长叹了一口气,不无感慨地说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像他这样的大才,就算现在取得了一些成就,也别指望将这份基业传给子孙后代。”
有关于董南这个人,穆秀才还真说不清楚,干脆岔开了话题,一边给他的杯子里添水,一边小心翼翼地说道:“不管怎么说,您老这个计划很难付诸实施。不是晚生不帮忙,而是的确帮不上忙。”
“帮不上忙?那我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您老能不能说清楚点?”
“贤侄,不是老夫不仗义,也不是老夫言而无信,而是作为你们所说的盟友,就应该拿出盟友的诚意。既然他们不愿意肝胆相照,那我自然也就无需恪守承诺了。”
穆秀才大吃一惊,连忙说道:“老将军,您万万不能干出那种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啊!”
沈老将军冷哼了一声,面无表情地说道:“刚才老夫就说过,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我与他们之间有何‘亲’可言。至于你所说的那些西班牙人和尼德兰人,那是以后的事情,老夫活不了那么久,只顾眼前!”
“这算是威胁吗?”
“总共就千把人,这还用得着威胁吗?”
穆秀才彻底服了,怎么也不敢相信眼前这位居然是个翻脸比翻书还快的主儿。如果真让他干出什么傻事,那自己将来怎么跟董南交待啊?
想到这里,穆秀才的头都大了,连连摇头道:“老将军,您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要知道台南是东印度公司从尼德兰人手里抢回来的,一旦授人以柄,必将面临无穷无尽地报复啊。”
“不是都说了吗?那是以后的事,老夫活不了那么久,更顾不上那么多。”
事到如今,真说不清楚到底是谁引狼入室。穆秀才赫然发现自己成了一个被夹在中间的人,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你给那个伯爵带句话,如果他不愿意拿出足够的诚意,就请他收拾东西趁早滚蛋,省得老夫亲自动手。”
“可二公子和三公子还在去西洋的船上!”
“为了江山社稷,两个儿子又算得上什么?”
沈老将军斩钉截铁,一副不达目的誓不休地表情。万般无奈之下,穆秀才只能重重的点了下头,“既然您老决心已定,那我就如实转告了。不过我必须提醒您,就凭驻扎在台湾的那三千水师,想把他们赶走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沈老将军真不盏省油的灯,居然似笑非笑地问道:“如果再算上尼德兰人呢?贤侄,老夫可不是被吓大的,在海上或许真拿他们没什么办法,但在岸上则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兵者诡道也,不按常理出牌的沈老将军,居然把穆秀才真给唬住了,再次权衡了一番后,不得不低声问道:“那您老和徐大人能给出什么样的条件?”
“只要他愿意借三条铁甲战舰和六百个熟练操纵火枪火炮的兵,那他今年就无需再从澳门采购茶叶、丝绸和瓷器。贤侄,这可是掉脑袋的事情啊,由此可见老夫的诚意吧?”
诚意?穆秀才被搞的哭笑不得,毕竟对他这位福建水师大佬而言,所拿出的诚意无非是对海商们的走私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尽管如此,穆秀才还是接着问道:“除了那三艘铁甲战舰和六百名士兵之外,您老打算出动多少官兵?”
“这就要看能组织多少船了,不过你放心,这是我们的战争,我绝不会让他们那些外人打头阵的。”
三艘武装商船不是问题,六百名士兵也不算太多。因为除了台湾之外还有澳门,完全可以请奥普多尔总督征募一部分。某种意义上而言,借兵对台湾的防务并没有多大影响,只是怎么跟伯爵和奥普多尔总督解释是一个问题。
毕竟作为一个中国人,穆秀才可不想因此而给他们留下个中国人言而无信的印象,更不能让远在西半球的董南难堪。正因为如此,穆秀才异常严肃地说道:“您老的这一计划,晚生会想方设法促成。但您老必须向我保证,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今后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能再干这种背信弃义的事了。”
目的达到了,老将军欣喜若狂,一脸谄笑着说:“贤侄,老夫这不是走投无路了吗?徐大人都病成那样了,你也不想看着他死不瞑目是不是?放心吧,就此一次,下不为例,下不为例。”
“姜还是老的辣,看来晚生又上您老一当了。”
“什么叫又上一当?贤侄,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真要是传出去,人家还以为老夫真是那种为老不尊,就知道骗后生晚辈的人呢。”
“难道不是吗?”
“还说!有完没完啊?走……吃饭去,说真的,老夫还从未尝过新娘子的手艺呢。”
尽管明白被忽悠了,可作为一个心系社稷的读书人,穆秀才却又说不出什么来。毕竟人家也是为了大明,为了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辽东百姓。
……………………………………………………
怒海归航 第一百四十三章 下西洋!
“舰长先生,舰长先生!”
今年才十七岁,却即将完成一次环球航行的见习军官凯莱布光着脚丫跑了下来,兴高采烈地大呼小叫道:“一头很大很大的鲸鱼——它就在船舷边上。”
太平洋上的鲸鱼“奇迹”号舰长希金斯还真未见过,当他钻出船长室爬上甲板时,赫然发现它确实就在船舷边上,也确实很大很大。
这是一头抹香鲸,它硕大的钝方形头颅和船首链台齐头并进,黑色的身体一直延伸到后甲板,是头七十五到八十英尺长的巨大造物,给人的印象安静而有力;在它旁边,连军舰都显得脆弱。它仰着身体,头的上半部分和整个不平整的脊背都浸在水里,而且它在喷水,粗大的白色水柱喷向上方,喷向船头方向,喷水持续的时间人可以从一数到三。
稍微停顿了一下,它又刻意把头沉入水里,过了两倍那么长的时间,它又抬起头再一次喷水,再一次呼吸,喷水,呼吸,喷水,而与此同时它一直和军舰并行,巨大宽阔的水平尾巴做着轻微的拨水动作。它在灰色透明的水里游着,离开军舰的距离连饼干都能扔到的那么远。它水上和水下部分的身体都能看得清楚。他们趴在栏杆上静静地出神看着它。
“这是头八十琵琶桶重的老雄鲸,”航行官在斯蒂芬的胳膊肘旁边说,“也可能有九十琵琶桶重。我们把这种鱼叫做校长,不过它们通常孤孤单单。”
“它看上去好像一点也不担心。”斯蒂芬低声说,目光却停留在左舷边那十几个特殊的乘客兼见习水手身上。
“它确实不担心,或许它是聋子。我知道好几头老鲸鱼,都是聋子。连两只眼睛都瞎了,可它们看来都过得不错。不过也许它是喜欢有伴。那些孤单的鲸鱼,看来它们有时候确实喜欢有伴。就像海豚那样。它马上就会下潜了,它已经喷够了水……”
一声非常惊人的滑膛枪声打断了他的话。斯蒂芬舰长沿着栏杆投去一瞥。看见陆战队长头上还戴着睡帽,手里却拿着冒烟的枪,脸上露出大傻瓜的笑容。而刚才还齐头并进的鲸鱼,则随着他的枪响把头扎入翻滚的海水,它巨大的脊背耸起来,尾巴露出了海面,它在水面上停留了片刻,就消失在水底下了。
“荷纳先生,省省你的火药和子弹吧。我可不想碰上尼德兰混蛋后只能远远地骂娘。”
“我敢打赌,他们肯定打退堂鼓了。”荷纳指着船尾方向那一望无际的海面,很是不屑地说。
尽管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东方计划很大胆,但巴里、奥赛罗、董南和伯爵等大佬们并不是那么特别激进的人。或者说自金盆洗手后对于冒险有了新的认识,在重大问题上越来越趋向于保守。
这种审慎的态度也感染了一大批像斯蒂芬这样的舰长,然而,在被实力几倍于自己的敌人盯上,按照来时的航线返回萨累毫无把握之时,他只能作出调整航向、横越太平洋这一极其冒险的决定。
自从四天前的下午,发现紧跟着自己的那几片帆影消失后。瞭望哨再也没发现过异常情况。而要对全舰人员安全负责的斯蒂芬舰长却不敢掉以轻心,接过航行官手中的望远镜一边四处观察着,一边面无表情地说:“也许你是对的,亲爱的荷纳先生,可我们的麻烦不仅只有那帮可恶的尼德兰混蛋。”
对刚涉足东方的大西洋公约组织来说,这的确是一条陌生的、充满危险的航线。毕竟在此之前谁也没走过,甚至都找不出哪怕一张稍微精确点的海图。
向东,向东,装载着价值六十万杜卡特白银的“奇迹”号一直向东,但他们连一艘船也没遇到过。日复一日,一个星期接着一个星期,安宁的洋面直到边缘都空空荡荡,是一片广阔的孤独。
这段时间风一直很微弱,而且变化无常,有时候风向还是不利的。可首要的问题是,风一直很微弱。接连三个晚上,沈有容老将军的二公子沈锲反复梦见自己骑着马,马渐渐缩小着,直到他的双脚碰到两边的地面,而人们看着他,显出不以为然的,甚至是蔑视的表情;每次他醒来都浑身出汗,焦虑重重。
不知不觉中,空气变冷了,海也变冷了。每天中午观测的时候,太阳偏离天顶的程度至少比前一天多出了一度。他们这些由沈老将军亲自挑选的、前往西洋学习“铁甲战舰”指挥和建造的福建水师精英们,都差不多可以熟练地测量它的高度了。
作为他们的临时监护人兼直接上司,斯蒂芬舰长非常满意地看着他们每天测量的、战舰在赤道以南的位置,有时候他会把他们叫进去,在随船教士兼语言和文化老师的陪同下,听他们背诵些拉丁语颂歌的段落,或背诵希腊语某个名词的变格。
“就算他们明天都淹死,”他对科沃德神甫评论说,“他们的父亲和长官也不能说我没对他们尽责任。要知道我向舰队参谋部申请这一职务时,可没人管我的功课到底是对还是错,更不用说学拉丁语,希腊语了……”
他甚至还经常轮流邀请早上值班的中国候补生和他一起吃早饭,再邀请另一个或两个候补生一起吃晚饭。
协助福建水师组建一支小型舰队,是东印度公司跟福建巡抚徐学聚和沈老将军合作协议的重要条款。整个舰队中唯一接受过系统教育的斯蒂芬舰长,也就当仁不让的被委以培养中**官的重任。
而他这位黑头皮、高鼻梁、蓝眼睛的西洋舰长。这些天来所表现出的航海经验,也让几个月前还自视甚高的沈锲、沈楠兄,真正意识到什么叫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语言始终是个问题,尽管他俩狠下了一番功夫,可除了一些简单的航海术语外。在正常交流上还得依赖说的一口流利官话的耶稣会传教士科沃德。
在中国传教多年,洞悉东方人情世故的科沃德神父自然不会什么都翻译。毕竟沈氏兄弟身份太过特殊,在此之前都是手握兵权的人。见今天的功课考得差不多了,立马站起身来。微笑着说道:“先生们。接下来该学习欧洲历史了,跟往常一样,我们还在前甲板上课,阿德南大夫主讲,我为大家翻译。”
与曾经流落到非洲的穆秀才不同,沈锲他们都是带着很强的目的性来的,而且他们都出身行伍,对那些欧洲国家的历史可不感兴趣,所以神父的话音刚落。已过而立之年的沈锲便不卑不亢地说道:“神父,历史我看就不必了,如果可以的话,能否请罗伯特中尉像昨天一样给我们讲讲军事?”
真是将门出虎子啊!尽管这样的要求有些过分,但出于对沈家的敬意,科沃德神父还是微微的点了下头,“那好吧,你们去准备准备,我这就去请罗伯特中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