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在太平天国的日子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家扬
“又是这个向老头,屡次三番告我黑状。他妒忌我的功劳,在赛大人那边给我使坏上眼药,我跟他没完!”乌兰泰琢磨着以向荣在军中多年的人脉,知道他这里的一些军情也不是难事,只有他敢弄自己。他越想越气,摘掉红顶子甩在地上,撕开官服,大怒道:“老子不干了!老子这些天,大大小小数百次胜仗,攻破新圩几十座营寨。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赏赐就算了,还要夺我的兵权,这还有天理吗?”
乌兰泰神色激动,又对三名总兵大吼道:“从现在起,你们都不必听我的命令了,去找向荣吧,去抱他的大腿吧。”
经总兵连忙过来安慰,“向荣拿下双险之地还是依靠大人在新圩吸引了发匪们的火力,他那点本事怎比得上大人?都统大人您不要生气,我等只为大人马首是瞻,绝不会听命于那向荣。”说完后经总兵连忙对其他两名总兵使眼色。
李瑞、重纶两名总兵知道他的意思,此刻是表忠心的时候。乌兰泰家世大,又是满人中少有的青年高级武官,而向荣都已是花甲之人,都到了告老还乡的年纪。现在两人结怨,相较之下自然是乌兰泰肯定不能得罪,他以后的路还长着呢,前途不可限量,自己少不得以后需要他帮衬的地方。
两位总兵稍微想想都知道应该效忠谁,嘴里连忙说道:“我等自然只听都统大人之命。”
田副将很识相地掉过脸去,装作什么都没听见的样子。
乌兰泰心里稍微好过了一点,他对田学韬一拱手,说道:“走吧,田副将,我跟你回桂林,我要当面对赛大人解释这一切。”
穿越在太平天国的日子 第六十二章 焦大
天刚蒙蒙亮,太阳在天际只露出了半个头,瑰丽的朝霞如绸缎一样悬浮在天边。
杨小山带着二十多个卫兵日夜兼程向金田方向赶路,要向洪秀全、杨秀清等人报告他们占领永安的好消息。
一路走来,山路尤多,一两个时辰就要下马节省马力,路上尤为辛苦,但杨小山等人心情却非常放松,因为永安打下来了,太平军有了落脚之地了,这次的战略目标实现了。
山路那头走来一支三四百人的队伍,这支队伍有点奇怪,衣服装束都是太平军的样式,但却没有打太平军的旗帜。要知道平日里太平军五人就有一面旗帜,打起仗来军旗是漫山遍野,这是太平军的特色。但眼前这支队伍一面旗帜都没有,就让人非常奇怪。
杨小山好奇地注视着这支队伍,那支队伍的首领对这里出现他们这支太平军也有些奇怪。
这支队伍的首领是焦氏兄弟,老大焦亮,也叫焦大,老二焦鸿,原来是湖南天地会香堂的小首领,在湖南起义失败后领着剩余的弟兄逃到广西。焦大原来是秀才出身,心思比较细腻,野心也比较大,所以来金田后并没有选择加入太平军,而是以义军的身份,打着守望相助的旗号与太平军相处。这还没半个月呢,看到太平军新圩大败,觉得太平天国没前途了,也就带兵走了。
“你们是太平军?”杨小山上前询问道。
“现在不算了。”焦大上下打量了一下杨小山,他的队伍一直安排在石达开的附近,并不认识前军的杨小山。焦大见他年纪轻,就没把他放在眼里,随口说道:“知道新圩吗?太平军大败,现在金田岌岌可危,我看要不了几天就要被清军攻下了。”
杨小山一听有点吃惊,没想到局势会变的如此险峻。但随后又感觉到对方口气有点不友好,似乎还有点心灾乐祸的感觉,不悦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之前我们赢了不少胜仗,输了一次又何妨?”
“这次可不一样,清兵大兵压境,太平军一筹莫展,恐怕没几天就要被剿灭了。兄弟,你们是新圩的溃兵吧,加入我们,咱们另寻出路打天下。”焦大把杨小山等人看成了溃兵,还想拉拢他们。杨小山等人一路上风尘仆仆,此刻模样的确有些狼狈,很像一股败兵。
“你们。。。。。。”杨小山身边的卫兵有点沉不住气,想驳斥焦大。
杨小山阻止了他,原本他还想把永安的事说出来。但他对这个焦大印象不好,也不想和他打交道,觉得他走了对太平军还是件好事,自己还是赶快去金田才是正事。
就在此时,石达开带着一支队伍从后面追过来了。
焦大见到石达开有点心虚,但又装出一副气量很足的样子,“石主将,先前我也和你打过招呼了。我兄弟两人绝对不会去投清妖,咱是想出去再蹚条路,在哪不是打清妖?你就不要再挽留我们了。”
石达开一愣,随即又笑容满面,“焦大、焦二,我这次不是要让你们回去,是为你们送行来的。”
焦大有点呆住了,有点不相信地望着石达开。
“这是洪教主的手令。拿着这个手令你们可以安全地离开此地,不会有人为难你们。”石达开脸上没有一丝怒气,他温和地把手令交到焦大手中。
焦二并不像他大哥那样势利,原本他就不同意离开太平军,觉得这样很不仗义。但他拗不过焦大,他们爹娘死得早,长兄为父,只得跟着自己大哥一起走。他满脸愧疚地对石达开说:“是我们对不起洪教主,是我们不对。。。。。。”
石达开没等他说完,就打断他说:“别这样说,洪教主说了咱们义军应该守望相助,清妖是我们共同的敌人,所以他让我带着手令来送送你们。大家都是朋友,以后总会有胜利会师的一天。”
焦二还想说什么,焦大却一把拉住了他,悄悄地掐了他一下胳膊,意思让他别多嘴了。
焦大并没有道谢,他拿过手令后,很形式地和石达开告了别,说了一些场面话后顺着山路走了。
“大哥,咱们这事做的不地道。太平军有难,咱们就这么走了?”焦二在路上实在忍不住,埋怨起来。
“不走?难道要陪他们一起送死?不要被他们的小恩小惠蒙骗了,洪秀全那人我见过,这拜上帝教无非就是披着洋外衣的白莲教,本质没什么两样,一点都不新鲜。你大哥我跟他们相处的这十几天,可没闲着。他们那套把戏我也学了个七八成,离开这里,咱们也打出太平天国的旗号。我都想好了,我准备改名洪大全,是他洪秀全的胞弟,利用他们的名声,带出我们自己的人马。”焦大果然野心不小,居然想利用太平天国的招牌招兵买马,扩大自己的队伍,做一个冒牌的太平天国。
“大哥,你不怕太平军找咱麻烦?”焦二吃了一惊,似乎被他大哥的野心吓到了。
“找什么麻烦?我看他们这次才是九死一生。这样也好,他们全完蛋了,我们就是太平天国的继承者,这样更名正言顺。”焦大哈哈大笑,他仿佛看到自己的前程一片光明,越觉得自己及时脱离太平军是无比英明的决定。
“哎。。。。。。。”焦二一直很听他大哥的话,但这个时候他还是觉得大哥做的不对。
“你叹气什么?你太年轻,你别看洪秀全对我们还算照顾,但那个杨秀清可不是省油的灯,他一直都准备把我们这支队伍吃掉,咱要保住队伍早晚都得走。再说了,那洪秀全只不过是个童生,他都能做皇帝,我这个秀才为什么就做不得?什么天父天兄,这些骗骗乡野村夫还可以,我会吃他这一套?”焦大越说越起劲,说道后面自己都开始大言不惭做起皇帝梦来。
焦二没有答话,他知道自己大哥一向自命不凡,心气比天还高。自己此刻说什么都没有用,以后再劝劝他吧,只能这样了。
穿越在太平天国的日子 第六十三章 定策
金田村这一带已经到了雨季,瓢泊的大雨哗哗地从天而降,铺天盖地而来。
石达开带着杨小山冒着大雨来到了金田村大营,杨秀清正式认可了萧朝贵给小山晋级军帅的决定,他也借机召集了所有主要将领前来开会商讨如何转移事宜。
先前大家已经听说了永安被攻下的事情,一个个都兴奋不已,尽管来的时候被大雨淋湿,气氛却是热火朝天。金田村现在已无险可守,到了必须要转移的地步。拿下永安简直就是给太平天国又续了一条命,多了一条活路。
杨秀清面子上也非常光彩,毕竟杨小山是他的义子,此刻他故意说:“小山,你把怎么拿下永安的经过给大家说说吧。”其实经过他已经早就了解过了,杨秀清是想让小山在大家面前再露露脸,巩固小山在军中的地位。
杨小山知道杨秀清是在抬举他,他也不必客气,把如何攻下永安的经过一五一十说了一遍。众人听着,连连称奇,赞叹声一阵又一阵,接连不断。直到杨小山讲到最后生擒吴知府,夺取粮库这一段时,大家更是目瞪口呆,都忘记了鼓掌。
“小山,我算服了你了,你这小子尽打神仙仗啊。”石达开也非常捧场,不失时机的夸赞道。
其他人也纷纷应和,都把杨小山夸得不好意思起来。这个时候大家对杨小山的印象已经开始神话了,很多人都知道杨小山梦中遇到上帝一事,心里暗自猜测这小子肯定有神助,不然怎么也解释不了先前那么平凡的小炭工会变得如此神奇。
如果说杨秀清因为上帝附体,让他笼罩着一层神秘的光环,杨小山的神奇表现似乎更能证明上帝的无所不能。
“永安的粮仓里有多少粮,够我们这么多人吃吗?”冯云山更关系粮草的问题,太平军被这个问题折磨很久了,大军如果断了炊火,后果不堪设想。特别是以后要固守永安,粮食问题肯定是绕不开的。
“冯军师,这个不用担心。萧军师和我们几个都估算好了,这满仓的粮食足够我们吃个小半年的,没有问题。”杨小山自信地回答道,这些粮草大多都是各地刚交上来的公粮,本来是准备上交给清廷的,结果现在便宜了太平军。
“好啊!”其他人都高兴得不行,这永安打得实在太值了,城市和粮草都拿下了,太平军的后顾之忧彻底解决了。
“好了好了,都别太高兴了。现在我们来讨论下大军转移的问题,这也是我今天召集大家来开会的主要原因。”杨秀清及时控制了一下大家的情绪,现在还没到乐观的时候。
众人听到这个问题都纷纷皱起了眉头,清军一东一西两支大军像铁锤一样随时都可能砸破太平军的防线,现在要转移肯定不容易,清军肯定不会坐视太平军从容离开,不管怎么着都会过来咬一口,而且会咬得不轻。
“幸亏上次杨军师提议西线在风门坳建立第二道防线,现在向荣那六千人马就被挡在风门坳外。不过我那边的守军已经不到一千五百人了,再不支援恐怕会有危险。”冯云山负责防守风门坳,形势并不乐观。
“新圩丢了,这个大家都知道。现在东线的防线设在桂平乡的外围,防御特别薄弱,无险可守,营寨也都是临时匆忙搭建起来的,并不牢固。不过奇怪的是,这几天里清军停止了进攻,特别是乌兰泰的骑兵大队似乎消失了一样。以前他们最是嚣张,几乎每天都在我们防线上寻衅挑事,时不时追杀我们落单的士兵,最是可恶。”韦昌辉发出了疑问,东线给太平军的威胁最大,清军停止进攻让人琢磨不透。
“韦军师说的事正好印证了我回来路上得到的消息,有亲近我们的地方团练告诉我乌兰泰被他们的钦差大人调回桂林了。”杨小山立刻插了一句,这件事他本来不想说。因为毕竟不是自己亲眼所见,但听到韦昌辉说的事,他现在觉得很可能是真的。
“哦,有这事?”杨秀清立刻兴奋起来,乌兰泰是他们的心头大患,向荣那边毕竟还有风门坳的天险挡着,乌兰泰这边是真的没法防御了。他被调走简直就是送给了太平军一根救命稻草。“会不会是因为杨小山打下永安,他们的钦差拿他去问责了?”杨秀清马上联想到这一点。
“很有可能。”众人连连点头,觉得杨秀清的猜测很有道理。
“那我们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先把向荣部吃掉,不把他打掉,我们没法安心转移去永安。”石达开思路转得也非常快,立刻提议道。
“这个恐怕不容易,他们在风门坳外扎营。向荣这个老贼一向精明,等到我们大军过去,他没那么蠢,让我们轻易包围他。”冯云山摇了摇头,他在向荣手里栽了两次跟头,对向荣有点畏惧。
“如果我们把他们放进来呢?我们主动撤掉风门坳的防御,做出马上要转移的姿态,向荣肯定会尾随过来想要咬我们几口,到时候我们给他包个饺子一锅端了。”杨小山灵机一动,说出了自己心中的计策。
“妙计!”众人纷纷赞同,向荣部现在只有不到六千人,太平军集中起来兵力是他的两倍有余,这个仗能打。
“这个可以赌一下,从俘虏的清兵嘴里,我们不止一次得知乌兰泰和向荣有矛盾,两人不和已经是清军里公开的秘密。”石达开接着补充道。
“这几天已经到了雨季,这倾盆大雨估计得下个好几天,这样的雨天无法扎营,火炮也打不响,对防守方极为不利。天时地利人和,咱们都占全了,这真是天父保佑啊!”杨秀清眼中冒出精光,他敏锐地觉得这是一个绝好的战机消灭向荣。
“就这样,打吧!”其他人纷纷请战,大家士气高昂起来,生怕错过了这次立功的机会。
“这头阵谁也不要和我抢,我来打!”秦日纲大吼道,上次在东岭吃了向荣那么大一个亏,让他抬不起头来,这次无论如何都要把场子找回来。
杨秀清看了看他异常坚定的表情,点了点头,“好,我知道你早憋着劲复仇了,这次就由你做韦军师的先锋,从东路打头阵。你们这一路点六千人,一定要给向荣迎头痛击。”
“好嘞!得令!”秦日纲摩拳擦掌,这一天他等太久了,非常兴奋。
“冯军师,你在西路,等我们把向荣引进来后,你这路领两千人立刻夺回风门坳,断了他的后路。他们忙着追我们,肯定不会在风门坳留多少人,两千人应该足够了。”杨秀清对冯云山安排道。
“北路我来吧,给我三千人马就行了。”胡以晃请战道,他很聪明,心里也有个小九九,一旦向荣溃败,他极大可能会向北撤退,期望与乌兰泰部靠拢。自己在北面守着,保不齐这最后的大功就是自己拿了。
杨秀清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原本他是准备让小山去北路的,但胡以晃此刻抢了话,杨秀清不太好驳他面子,毕竟胡以晃在自己麾下立了不少功,对自己也很忠心。杨秀清思索了一下,还是把北路交给了胡以晃,小山已经立了很大的功劳了,自己不能表现得过于偏袒,反正以后他还有很多机会。
“我去南路?”石达开觉得南路肯定是自己的了。
“这次不行,你有更重要的任务,你得负责洪教主及其大家的家属安全转移去永安。南路让小山去,你抽一千人给他。”杨秀清又掉过头来说,“宣娇,你带一千女兵和小山一起防守南路。南面地形复杂,人烟稀少,向荣不太可能从这里突围,你们两千人在这里预备着,以防万一。”
洪宣娇点了点头,她用复杂的眼神瞥了杨小山一眼。不知什么时候杨小山在她心里似乎没那么不堪了,以前她觉得杨小山只是仗着自己是杨秀清的亲兵有点小聪明而已,但后来小山屡立战功,虽不如萧朝贵那般英雄,但看上去差距也没那么大了。洪宣娇一想到这里,脸上又一红,心里暗自责怪自己,怎么老拿小山和自己未婚夫萧朝贵去比。
杨小山肯定不知道洪宣娇心里想什么,但对杨秀清这个安排头有点大,到现在他都不知道该和洪宣娇如何相处,一脸苦涩。
安排完一切,杨秀清出人意料地拿出了拜上帝教的圣剑,向众人展示道:“大家都知道这是斩妖剑,也是我教的圣剑。洪教主先前也吩咐过我,要把这把剑奖赏给对天国贡献最大的兄弟。我在这里宣布,这次谁杀了向荣这个老贼,这把斩妖剑就赏赐给他。”
杨秀清最后的激励对众人是个极大的刺激,这把斩妖剑是洪秀全重金打造的一把非常极品的宝剑。建教初期洪秀全用这把剑斩断过各种其他宗教神像的脑袋,从来都是摧枯拉朽,削铁如泥。这剑下不知道砍了多少佛像、观音像、土地公等各种塑像的头颅,所以这把剑还有特别的宗教意义,得到这把剑更意味着在拜上帝教里地位的极大提升,这样的宗教光环是谁都想得到的。
“遵命!”众人大吼道,杨秀清最后的话把士气提升到了极点,向荣脑袋的价值瞬间翻了无数倍。
穿越在太平天国的日子 第六十四章 风门坳
向荣治军一向严谨,每天都要亲自围绕营寨巡视一圈,检查各个岗位士兵有无尽责,遇到偷懒耍滑的一概军棍伺候,从不讲情面。
今天他在营帐中处理完公事,照旧准备出去巡视。
“提督大人,今天雨太大,就不要再出去了吧。前线探马刚回来禀报过了,风门坳守军并无异动。”一位随从劝道。
“不行,这几天军情尤为重要。永安已经落入发匪之手,我估计他们会逃往永安。我必须亲自去前线看一眼,不然我不放心啊。”向荣没有接受随从的建议,执意要去前线巡视。
随从们也知道向荣这固执的脾气,不敢多言。只得多备些雨具,随向提督一起出营。
太平军的营寨搭建在两山之间的平地上,如同一扇巨大的闸门截断了去金田的山路。
“大人,您看,虽然大雨里看不太清楚,但发匪的营寨并无异样。那营寨上的望楼依旧有人站岗,军中似有鼓声,看来他们防守并未松懈。”随从以为向提督想进攻发匪。
“再往前走走。”向荣没有理会随从的话。
“大人,再往前有遇到发匪的可能,为了安全起见。。。。。。。”
没等随从说完,向荣打断了他的话,“这里你是提督?还是我是提督?向前再走二百米!”向荣语气里带了些怒气。
“是是是。”随从连忙退了回去,“你们几个在前面散开,注意发匪的探马和暗哨,小心保护大人。”随从吩咐几名卫兵道。
向荣又向前走了二百米,他并没有仔细看发匪的军营,这雨下得太大,怎么看都看不清楚的。他在凝神听,不知道在听什么,“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鼓声有点异样?”向提督扭过头来,问身边的随从。
随从们呆了呆,没想到向提督会问这个。他们一个个也集中注意力听了听,随后摇了摇头,都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向荣自信地笑了笑,“老夫每天巡视,从没有拉下过一天。今天发匪营中的鼓声节奏不对,这里面必有蹊跷!”
其他人目瞪口呆,没想到这向提督会如此仔细,这么细微的地方都能发现异样。
“传我的令,让全军立刻拔营,准备进攻风门坳。”向荣细细思索了一会,最后觉得自己的想法应该不会错。
“什么?”手下人一个个都不敢置信,这么大的雨进攻太平军的营寨?没搞错吧?
“都愣着干嘛,赶快回去传令!”向荣提高了音量,重复了自己的命令。
手下这才意识到向提督是认真的,不敢质疑,立刻转身回去营寨传令。
不到半个时辰,正参领巴德清率部走到阵前。巴德清是赛首辅从京城带来的正三品武将,虽然官职比向荣略低一点,但毕竟是京官,实际上两人互不隶属,谁也指挥不了谁。但巴清德这人性格比较随和,还是个老好人,他被赛首辅派到向荣身边做副手,两人相处倒是比较愉快。
这里就看出了赛首辅的政治智慧,他安排三个职位较低的汉人总兵辅助乌兰泰,而职位较高性格好的满人参领做向荣的副手,这样无论哪一路取得进展,满人的功劳都少不了,到时候报功的时候再多抬举一点,皇帝必然会非常高兴。赛首辅不会打仗,但毕竟在朝中为官多年,政治手腕非常厉害。
巴德清虽然不理解向荣为什么要在大雨中带兵进攻,但处于对这位老将军的敬重,还是领兵前来助阵,他有三千人马再加上向荣的两千多人马,合在一处将近六千人。
“老将军,这是。。。。。。”巴德清刚要开口提问。
向荣摇了摇手,“我知道你要问什么,你等会就看结果吧,这发匪的营寨里应该是没有人了。”向荣自信的笑容让巴德清将信将疑。
一个清军守备带着几百名士兵,小心翼翼从阵前出发,往太平军的营寨走了过去。他们走得很慢,一来是因为雨太大,路上非常泥泞而且打滑非常不好走,二来是怕被太平军的弓箭滚木擂石所伤,几个胆小的清兵甚至打算一旦太平军露头,他们就丢下云梯,赶快逃命。
可走着走着,到快到营寨底下了,太平军都没有露面。
这几个胆小的清兵心里还嘀咕,“发匪们今天怎么这么墨迹,都这么近了还不出来?再近点再想跑掉就难了。”
越是没人,越是寂静,清兵的心里就越发毛。连他们的守备手心里都不住的冒冷汗。就好比深夜里在小巷子里走,感觉有鬼却看不到鬼时,心里是最害怕的。
清兵们胆战心惊地来到了营寨下面,搭好了云梯,举着盾牌爬了上去。
“没有人!”最先爬上寨墙的清兵欣喜地叫了起来,一直以来打仗冲在最前面的人往往九死一生,这时的他如同捡回一条命,没有比这功劳来得再容易的了。
有几个清兵还不相信是真的,跑去望楼再看一直站着上面没动的太平军,原来是戴着太平军的头巾,穿着太平军的衣服,披着雨具的稻草人。
清军守备立刻命人放下太平军的寨门,向后面的清军阵营挥动军旗,示意此营寨已被攻占。
到了这个时候,巴德清才相信向荣的判断没有错,心里不由大为佩服。“老将军,果然神机妙算,末将佩服!”
“谬赞谬赞,其实老夫还有一事不明。既然发匪营寨无人,这军鼓声从何而来?咱们进去看看吧,请!”向荣倒也不居功自傲,非常客气地谦虚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