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在太平天国的日子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家扬
赛尚阿没想到邹巡抚会玩这一手,但此时又没其他办法,只得气鼓鼓的从梯子上爬上城墙,算是进了城。
这一出弄得赛首辅是斯文扫地,他越想越生气,不过这桂林是邹鸣鹤的地盘,他也无可奈何。只得用官员的办法解决,安顿下来后立即提笔向咸丰打小报告,狠狠参了邹鸣鹤一个胆小如鼠,畏敌如虎之罪,洋洋洒洒写了好几千字还觉得不解气,顺带又参了向荣借病推脱,留在桂林不去追击太平军。
赛首辅参人的折子还没到京城,他向朝廷邀功的“洪大全”到是抵达了京城。
这件事让文武百官非常好奇,都说广西的发匪厉害,还没亲眼见过,听说此人是匪首洪秀全的弟弟,伪天德王。大家都想过来看个稀奇,霉运不断的赛尚阿总算是在朝廷里大大露脸了一把。
乾坤宫,咸丰正召集军机处几位大臣,商量如何处理这个洪大全。
郑亲王端华最善于揣摩咸丰的心思,皇帝花了这么多钱,如果不把这洪大全当众处决,怕是不会甘心。想定后他抢先道:“发匪滋扰广西已久,以邪教欺骗裹挟百姓对抗朝廷,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扬我军威。这洪大全不但要杀,还要在京城菜市口当着天下人的面凌迟处死,让那些反贼看看这就是他们的下场。”
端华这一番话慷慨激昂,立刻赢得了其他几位军机大臣的赞同。
怡亲王载垣相对比较冷静,提出了不同的建议:“目前发匪依旧势大,杀了这洪大全并不能解决问题。如果能招安此人,让他去分化瓦解发匪,对我早日消灭这帮反贼是大有用处,也让那些发匪看看,跟着朝廷走有官做,有钱花,树立一个榜样。这样以后才会有更多的发匪投降朝廷。”
载垣的话也很有道理,当前最重要的是早日消灭发匪,杀了固然解气,留着似乎作用更大。刚才还赞同端华的大臣,态度又好像有了转变。坚持杀和坚持招安的人旗鼓相当起来。
咸丰头也有点大,内心深处他是想宰了这洪大全,太平天国自他继位起就让他这个皇帝做得不得安宁,不杀不解得了心头之恨。但理智也告诉他,招安才是上策,从先前平定发贼的经验来看,分化他们,以匪治匪往往成功率特别高。
“你们先下去吧,让朕再想想。”咸丰暂时也下不定决心,摆了摆手。
众位军机大臣跪拜后告退,走出了乾清宫。
“肃顺,你怎么又回来了。”咸丰看到肃顺退出殿后,又走了进来,好奇道。
“刚才诸位大臣都在,臣有些话不太好说。”肃顺连忙回道。
“哦?你是主杀还是主招安啊?”咸丰来了兴趣。
“臣力主凌迟处死这名反贼。”肃顺一本正经道。
“哦?招安不是对早日剿灭发匪更有利吗?”咸丰故意反驳道。
“这主张处死这反贼是因为这家伙根本就是冒牌货。”肃顺严肃道。
“什么!你说什么?他是冒牌货?”咸丰吃惊得站了起来。
“启禀皇上,实不相瞒,臣一开始也没怀疑这洪大全的身份。是侍郎曾国藩特意提醒了臣,所以臣才怀疑了这一点,臣刚刚派人调查了匪首洪秀全的家谱,他只有两名哥哥,一个叫洪仁发,一个叫洪仁达,根本就没有一个叫洪大全的胞弟。这个洪大全应该是冒牌货无疑。”肃顺说得有板有眼,他是有确凿的证据的。
“赛尚阿!好大的胆子,竟然弄了一个假货来欺骗朕。这个洪大全就交给你去审,一定要查实了。另外传旨下去,让赛尚阿回京诉职,一年多都没剿灭发匪,花了朕那么多银子,看他怎么跟朕怎么交代。”咸丰一拍龙椅,大怒道。
“皇上息怒,这事只能内部秘密处理,真的暴露出来,也有损朝廷的脸面。咱们就把他当真的洪大全处理掉。至于赛尚阿是否有欺君的嫌疑,臣估计他不敢,多半是这反贼为了求生故意扯谎。臣提议此事让曾国藩和臣一起审议。”赛尚阿为百官之首,且为官多年,树大根深,虽然肃顺现在深得皇帝信任,但他也不想因为此事得罪赛尚阿。另外曾国藩给了自己这么一个消息,作为回报他也趁此机会抬举他一下。
“就按你的意思办吧。”咸丰白高兴了一场,搞了半天原来是个假货,非常扫兴。
穿越在太平天国的日子 第142章 蓑衣渡
在全州只停留了两天,太平军秘密埋葬了南王冯云山的遗骸,炸毁了鲁班桥,全力向湖南进军。
为了赶速度,杨秀清让韦昌辉带着众多辎重从水路出发,萧朝贵和杨小山率部在左右两侧陆路保护,石达开在尾部断后。
水路前进比较快,开始还和陆路齐头并进。几天后,韦昌辉的船队走到了队伍的前头,而此地正是杨小山口中的凶险之地蓑衣渡。而此时江忠源正带着他的子弟兵等着太平军钻进他设计好的牢笼呢。
仅仅几天时间,蓑衣渡已经大变样,水中密布木桩,使得江道无法通行。他又巧妙的利用西岸突入水中的一块陆地,把他打造成水中的营寨,在上面又架设数十门火炮。像一道大闸门卡在了整个江道上。
“大哥,这长毛会来嘛?咱们忙活了这么久,可别白忙活了。”江忠源的弟弟江忠濬还有些怀疑,这次江忠源是下了本钱了,几乎把他家乡所有能带的团练都带来了,总共两千人。
“这是长毛的必经之路,从这里去长沙只要四五天时间,他们一定会来,你放心好了。我还通知了余提督,只要我们这里一卡住长毛的去路,让他从后面发动攻势,如果得手那蓑衣渡就是长毛的死地。”江忠源信心很足,把这里当成了他建功立业的地方。
由于没有陆地的先行部队探索,太平军的船队一路畅行,不知不觉就钻入了江忠源的口袋。
“什么?前面有清军的营寨卡住了江道?”韦昌辉听到这个消息如当头棒喝。没有岸边队伍的保护,太平军的船都是运输船,根本没有自我保护的能力,这等于是羊入虎口。
“快退,别被清妖包了饺子。”韦昌辉这点应变能力还是有的,他立刻命令道。
但没多久后面船队又传来噩耗,后路被清军山上的巨石截断退路,除了少量船只退走,其他全部都被清军截住了。
太平军三百多艘船筏被卡在了蓑衣渡,清军水中营寨上的大炮轰鸣了,数百枚炮弹往太平军的船队倾泻而至。这一下船上的太平军是真惨了,被炸死者,落水淹死者甚多,哭喊声响成一片。
“北王,想想办法啊,快想想办法。”随从们也急了,这可是全无还手之力,完全被动挨打。太平军的船是一艘接着一艘沉没,大批辎重落入水中,这些都是太平军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家当。
好在清军的火炮不能一直发射,烧红的炮管需要冷却,在这个空档口。杨小山带着三百轻骑从西岸赶了过来,蓑衣渡是他一直惦念的地方。他没想到韦昌辉的船会开得这么快,岸边的队伍跟不上,所以自己率着三百骑兵追了上来。
可一切还是晚了,虽然只是短短几天,清军在这里的布置已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三百多条船进不能进,退不能退,如待宰的羔羊等着清军的屠刀。
杨小山带着人登上最靠岸边的一条小船,“大家赶快把船靠在一起,抱成团,连起来。大船在外侧,小船在内侧。”杨小山大声指挥道。
众人在小山的命令下,照着他的办法做,几百条船靠在一起竟变成了一座巨大的水上营垒,清军的炮弹砸在大船上,如不是要害还砸不沉,内侧的小船得到了保护。而且这些船在江面形成了一座浮桥。可以把伤员,物资先转移到岸上。
千钧一发之刻,杨小山又拯救了混乱中的太平军,刚刚就快要崩溃的军心逐渐稳定了下来。
江忠源看得直跳脚,眼看就能把这些船都击沉,怎么太平军突然间就想到这样巧妙的安排,瞬间扭转了局势。
“大哥,这长毛里面有高人啊。咱们的计划恐怕要落空了。”弟弟江忠濬有些气馁道。
“只怕又是他!”江忠源对杨小山是记忆犹新,本来可以在永安有所作为的他就是栽在了杨小山的手里,错失了立功的良机。“不要担心,只要我们卡住这里,就是大功一件。余提督的人马没几天就要到了,在这里围住发匪,多拖几天他们就会在这里完蛋了。”江忠源依旧信心很足,消灭太平军只是迟早的问题。
不到一日,太平军后续的大队人马也基本到达了蓑衣渡。杨秀清望着眼前的情形,眉头皱得比以前任何一次都深。
“难怪小山会违抗我的命令,这蓑衣渡真是大凶之地啊,是我错怪了小山,换成我也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这里的。”杨秀清心里默念道。百闻不如一见,只有自己亲眼看到才能体会到别人的心情。
“让西王和世子立刻在两岸构筑阵地,安置大炮,防止清军前来偷袭。”杨秀清立刻下令道。他非常的冷静,知道清军在江中的营寨一时间肯定打不下来,还得及时做好防御才是正事。
果然不出杨秀清所料,江忠源当晚带着人马前来偷袭,妄图一举烧毁江中的船只。结果太平军早有准备,双方互有伤亡,太平军打退了前来偷袭的江忠源,暂时稳住了在蓑衣渡的阵脚。
杨秀清望着桌子上的地图,背后已经冒出了冷汗。从探子嘴里得知,东岸有湖南提督余万清带领五千人马赶来,大约还有两天路程。而西岸有和春刘长清带着六千人,距离大概四五天路程。(赛尚阿来到桂林后,在他的催促下,向荣又把和春派了出来,大约四千人。)
这前有堵截后又有追兵,太平军又身在野外,形势是无比凶险。“现在必须赶快撤离此地,可不走水路。如果走东西两岸的崎岖山路,这样一来行军的速度会慢很多,想去长沙那就远多了。”杨秀清心里非常矛盾。
“让韦昌辉接管小山的阵地,小山去东岸防守,千万不能让余万清的队伍进入蓑衣渡。西岸让石达开去拦住和春的队伍。”杨秀清暂时做出了应变的办法,现在最重要的是,不管用什么办法,都不能让敌人在蓑衣渡汇合。
穿越在太平天国的日子 第143章 全军出击
湖南提督余万清外号脱兔,是说他跑的跟兔子一样快,动如脱兔。可几次战斗下来,这位余提督却显得不动如山。在桂林看不清形势他没有动,在全州人亡城破他没有动,在蓑衣渡占尽优势他依旧没有动。
他的五千人马面对杨小山两千多人,硬是不动,跟乌龟似的,摆出防守的架势。里三层外三层,层层叠叠地列阵,刀盾手、长枪兵、弓箭手依次排列,这阵型错落有致,和兵书里分毫不差,非常整齐。
杨小山面对余提督这样一只乌龟壳也无语了,两倍于自己的兵力人家硬生生就是不进攻。如果自己让手下硬敲掉这个乌龟壳,这损失估计小不了。
“得把他的部队拉扯开了,在运动战中消灭掉。如果按常规的刀对刀,枪对枪打阵地战,恐怕会吃亏。”杨小山心里暗自琢磨道。
但他们选择的战场是群山里少有的一大块平地,这地形的确有些施展不开,不利于人少的一方。
余提督暗自得意,摸着胡须笑道:“这些发匪甚为狡猾,跟他们打仗只有一个字,守!结成硬阵,消耗他们,他们将不战自败。”
副将连忙过来拍马屁道:“提督大人果然高明,但小人看不明白这样的战术,还请大人指教。”
余提督瞥了他一眼,傲气道:“我们摆出的防守阵型,发匪以少攻多,必败。不攻,时间在我们这里,等和总兵的大军一来,他们将陷入我们的包围中。前后被堵,两边是群山环绕,还是必败。这次发匪是死定了,等着立功吧。”
副将连连点头,恭敬道:“大人实在是孔明再世,小人明白了。”这马屁拍得真是相当高级。
这时有一名守备过来禀报:“大人,长毛派人在阵前骂阵,甚为难听,咱们要不要出击,给他们一点颜色瞧瞧?”
“万万不可,都不要动,尽管让他们骂好了。他们越骂说明发匪已经没有办法了,别去管他。”这余总兵还真是稳得住,下定决心就跟太平军死耗到底了。
其实余提督太了解自己的队伍了,这些兵没什么实战经验,平时就是死练的阵法,只会打呆仗,不能变通。要是动起来,他还真没有底气能打赢太平军。
“这些狗清妖,脸皮实在太厚了。我吐沫星子都快喊干了,还是高挂免战牌,从来没见过这么怂的清妖。”陈玉成垂头丧气跑了回来,无可奈何道。
“玉成,不要急,你先休息会。我再想想办法。”杨小山让别人不急,但他自己其实很着急。现在清军掌握战场主动权,只有击溃眼前这支清军,及时把大伙转移出蓑衣渡,太平军才能重新掌握战略主动权。
“世子,咱们强攻吧,我们不怕死。”罗大纲主动来请战。
“我也不怕死,我来打前战。”
“我们都不怕死,大家一起上吧。”
。。。。。。。
陈玉成、李秀成、韦俊等人都纷纷请战,异口同声道。
杨小山的额头有些发胀,真的到了必须硬拼的地步了吗?手头就这些人了,再打下去,自己这个总制恐怕要成卒长了。
“世子,有人送来一封信,说是要交给咱们的头。”一个卫兵突然走了过来,把信递上。
“送信的人呢?”杨小山有些好奇,这个时候谁会送信给自己呢?
“把他带上来。”卫兵向后面的人喊道。
一个山贼打扮的人被推了过来。杨小山打量了他一眼,很眼生,根本不认识。这人也有些紧张,跪在地上不敢抬头。
杨小山把信封撕开,把里面的信拿出来一看,大喜道:“太好了,天助我也!”
他把信交给了旁边的李秀成,秀成一看也大喜过望,连连称好。陈玉成不识字,着急道:“上面讲什么呢?快说来听听,急死人了。”
李秀成对他耳语了一番,陈玉成也立刻欢天喜地起来。
杨小山心情不错,对着来人和气道:“你们的焦头领我也曾有一面之缘,想不到在这里还会遇到你们。既然你们愿意重回太平军,之前的事以后就不提了。打完这一仗,咱们又是一家人了。”
原来送信给杨小山的人是焦二,也是湖南天地会的一个小头目。当初在金田他哥哥焦大执意要离开太平军,自立门户,他虽然不同意但只能跟着哥哥。后来他们在柳州一带被向荣围剿,几乎全军覆灭。焦老大还被俘,后来被赛首辅当成洪大全送去了京城邀功。焦二带着剩余的一百多残兵败将,边走边藏,最后来到这里做起了山大王。他在当地吸收了一些游民和难民,竟然也发展出了一支一千多人的队伍。
“起鼓,吹进军号,所有人看我令旗再行动。”杨小山发出了指令。
树林里焦二听到了杨小山的联络信号,立刻喊道:“弟兄们,带好家伙,准备冲锋。”
“头领,官军可有五千人,咱们真的要这么卖命?”他旁边一个小头目有些胆小,劝道。
“咱们曾经脱离过太平军,要想重新回去,赢得他们的信任,这个投名状必须交!”焦二不容置疑道。
“咱们非得加入太平天国嘛?在这里打家劫舍,有吃有喝,逍遥快活,难道不好?去那边被人管着还受苦。”这个小头目也曾经跟着焦大、焦二经历过在金田的那段日子。
“你愿意一辈子做个贼吗?以后有了孩子,让孩子也当贼?太平军日子虽苦,但他们纪律严明,团结一心,是能成大事的,以后说不定还能拿了天下。趁着这个机会我们重新归队,以后还可以找机会杀了那向荣老贼给大哥报仇!”不得不说焦二虽然没有焦大野心大,但比他大哥有眼光。
“万一咱们冲过去了,太平军不来接应怎么办?咱这一千人多人就要折在里面了。”小头目还有些犹豫,想提醒一下焦二也许会出现的坏情况。
“这是个难得的机会,我愿意搏一下。我赌太平军一定会来,他们要想赢绝对不会错过这次机会。”焦二面色一正,斩钉截铁道。
就这样,一大群破衣烂衫的山贼从树林里突然冒了出来,非常迅速地从清军的背后冲了过来。一千多打着短衫,拿着朴刀,穿着草鞋的山贼嘴里哇哇乱叫,一头扎进了余提督阵后的弓箭队,如砍瓜切菜般屠戮起来。
而余提督还在集中精力防御杨小山这支太平军呢,他正在奇怪,“怎么太平军又是打鼓又是吹号,人却怎么不动?在搞什么玩意?”
“这不是进攻号角,是和焦二的联络信号。”看着清军紧张的模样,杨小山嘴角一扬,微微一笑,不一会他敏锐地发现了余提督的阵后弓箭队出现了骚乱,知道焦二动手了,于是立刻举起指挥旗:“全军出击!”
穿越在太平天国的日子 第144章 下一步去哪
凭心而论,余提督这支部队已经算绿营里不错的队伍了,起码还正常出操,知道演练阵法。比起其他绿营只知道劫掠百姓,吸大烟的队伍已经强不少了。但缺乏实战经验,士兵普遍怕死,斗志低的缺点在杨小山和焦二的夹击下,一览无余。
余提督的令旗不断地指挥着战斗,但旗下的清兵完全不能领会甚至误解他的意思。
“以前不是这样练的啊。”
“这意思是前还是后啊。”
。。。。。。。
基层军官都不懂令旗的含义,面对太平军的冲击又无法因地制宜地去通融战法。当太平军冲进阵后,一切全乱了。没有弓箭手的压阵,太平军很容易就冲到了清军的跟前,而此时清兵有的仍在防守,有的去救弓手队了,还有的甚至自行溃散了。他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防御来对抗太平军。
余万清的“乌龟壳”现在成了处处窟窿的破甲,太平军一个冲锋就能把阵型搅得稀烂。
余提督一看知道大势已去,终于暴露了脱兔的本色,不动则已,一动惊人。他逃跑的速度比自己的亲兵还快,其他清兵还没反应过来,这位余提督已经消失在他们的视线里了。
没了头的清军更是全军溃逃,杨小山率着队伍很是爽快地追杀了一阵,直到看不到成群的清兵后才收了队。然后和焦二合兵一处,回到了蓑衣渡的大本营向东王报捷。
焦二的归队还带来一个意外的惊喜,他对这一带的山路非常了解。可以作为向导领着太平军离开蓑衣渡。
杨秀清得到小山战胜的消息,立刻召开了一个军事会议。讨论下一步太平军的行动方案。
“这么多辎重,这么多条船全都不要了?这可是三百多条船啊。”听到杨秀清准备让太平军从山路转移的打算,韦昌辉有些心痛。
“对,笨重的辎重毁掉,船通通烧掉。昌辉,不要心疼这些家当,只要人在,这些家当咱们迟早还能挣回来。”杨秀清看得很远,他和杨小山的想法一致,得尽快离开此地,速度进入湖南才是最重要的事。
随后杨秀清又望着站在一边的焦二,“听小山说你认识一条山路,能直接翻过这些山,进入湖南?”
“对,小人对这一带很熟悉,这条路是几条山路的结合。比其他的小路能抄近大概二十里路。”焦二立刻道。
“好啊,山路不好走,能近一点就少受一点罪。出了这些山就是湖南地界了?”杨秀清接着问道。
“对,出了这条路后,向北是湖南的永州,向南是湖南的道州。”焦二回答道。
“你有地图吗?”杨秀清来了兴致。
“有,小人正带着呢。”焦二连忙拿出地图,铺在桌上给大家观看。
杨秀清仔细地看着地图,脑子里急速地转着,考虑着下一个落脚点选择永州还是道州。
“焦二你对着一带熟悉,你觉得应该去永州还是道州?”杨秀清在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喜欢听听别人的意见。
“小人觉得永州可能会比较容易攻打。去道州的路上有一个双牌镇。这里地势非常险要,上有悬崖峭壁下有万丈深渊,中间只有单人单行的小路。如果这里有清军把守,几乎是不可能通过的,而且刚才追杀清军的时候,小人观察到清军的头目逃跑的方向是向南的,应该是逃去道州了。”焦二讲得很详细,也很有道理。
“而且永州离长沙近,我们要从长沙去南京的话,最好是拿下永州。”杨秀清从地图中也比较得出永州的优势。
“那么我们就去永州!”萧朝贵一拍大腿,痛快道。
“不!我们丢弃了那么多物资,必须尽快补充,攻城现在不是我们太平军的强项。咱们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我们主攻永州,道州也要派人去看看。”杨秀清想得非常周全,蓑衣渡就是因为只从一条道走。结果被人这么一断,全军都被动了。要吸取这条教训,要用两条腿走路,一条不通还有另外一条替代方案。
“朝贵,小山,你们两个谁去永州谁去道州?”杨秀清看着两人,前军现在就他们两个人为主,人选也就他们两个。
“西王先选吧,小山无所谓,两个都可以。”杨小山谦让道,自从担任了开路先锋后,萧朝贵的立功机会几乎都被自己夺走了。为了内部团结,该谦让的时候还是要谦让的。
萧朝贵感激地看了杨小山一样,知道他是让自己,给了小山一个感谢的目光后,高声道:“那本王就不客气了,永州就由我来攻打。小山,委屈你去道州走一趟,如果打不下,也不打紧。”听了之前的谈话,傻子都知道永州才是上选。
在决定了下一步行动后,太平军立刻行动了起来。连夜烧掉了留在蓑衣渡的船只,毁掉了笨重的辎重,只带了轻便的物品跟着焦二的队伍走进了群山之中,在黑夜中踏进了崎岖的山路,越过重重山岭,离开广西,向湖南进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