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在太平天国的日子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家扬
“我们不能把价格降下来嘛?”杨小山又问道。
“不能降了,已经亏本了,再降亏得更多。”掌故摇摇头。
“我们也不能跟他们一样做菜,不然砸得是僧府的牌子,我说得是吧。”杨小山明白了,这就是典型劣币驱逐良币。大家只追求便宜的,不去管质量,最终就是那些没有底线的商家获胜。
“大姑爷,就是这个理啊,我们堂堂亲王府的酒家,怎么能做那样下作的事情,以次充好,欺骗顾客。大姑爷帮我们想想办法吧,让福晋每月贴银子我们大家都过意不去,只怕有一天这酒家倒了,大伙的生计就没着落了。”掌柜给杨小山鞠躬行礼道。
杨小山扶起掌柜,点点头,安慰道:“你别着急,会有办法的,我来帮你们想想。”
穿越在太平天国的日子 第240章 宫保鸡丁
正午时分,正是京城大道最繁忙的时候。经过这里的贩夫走卒,来往商贾,下朝官员饥肠辘辘,等米下肚,也是这周围的酒家生意最好的时候。
富顺酒家的陈掌柜照例招呼伙计,厨师为中午饭做准备,每天这个时候都是他们最忙的时候,跟打仗一样,吃客是络绎不绝,忙得是脚不点地。
可是今天奇了怪了,进店的客人寥寥无几,等了好半天,只有区区几个客人进来吃饭。
“怎么回事?今天难道全城戒严,怎么就这么点人?”陈掌柜打破脑袋也想不通。
“掌柜的,快出来看啊,今天迎宾酒家外面排大队,好几百人在这里排啊。”富顺酒家的伙计跑过来报告道。
“怎么可能?”陈掌柜心里一百个不相信,这迎宾酒家都快被自己挤兑得不行了,平时冷清得要死,怎么可能会有那么多客人,是伙计胡说八道吧?
等到陈掌柜跑到路边一看,嘴张得能放进一个鸡蛋,迎宾酒家门前人声鼎沸,还真是有几百人在排队。
排队的人一个贴一个,生怕别人过来插队。等到酒家里一个客人出来,外面就叫成一片:“到我了吗?到我了吗?”
“见鬼了,迎宾酒家搞什么鬼?这些人没吃过饭吗?全跑去他家。”陈掌柜揉了揉眼睛,不可思议地看着这一幕。
只听迎宾酒家的伙计捧着一盆菜站在门外,不停的大叫道:“失传已久的宫廷菜宫保鸡丁,今日迎宾酒家倾情贡献,限量一千份。过时不候,快来看看啊。”
一旁的杨小山捂嘴偷笑,这是自己搞出来的噱头,把前世的家常菜拿了出来,宫保鸡丁几乎每个饭店都有,也是他经常吃的菜,他自己也会做。
但在这个时代,这菜还没人吃过。既然对方企图用价格打败自己,就不能和他们打价格战,只有创出新菜式,才能翻身。人无我有,定价权就在自己手里,利润那可是大大的。
平常一份这样的菜只卖二十文钱,但这个宫保鸡丁,杨小山定价一百文钱,因为大家都没吃过,卖得就是创新钱。杨小山还学习了前世小米的饥饿营销,让福晋身边下人的亲戚朋友们全来排队,造成巨大的声势。人有盲从性,看到别人排队都以为是什么好事情,不知道为什么的人都会一起来排队。
好不容易排进酒家的刘姓商人急不可待地品尝起这道宫保鸡丁,立刻就被征服了,连连道:“好吃好吃,这鸡丁真嫩,花生米也脆,香辣味浓,从没吃过这样好吃的菜。”刘姓商人赞不绝口道。
他对面的李姓商人边吃边说道:“刚才听他们伙计说这是僧府的常公子的私房菜,他家祖上是前朝开国名将常遇春,因为兼任太子少保,这菜才得名宫保鸡丁。”
“迎宾酒家能得到常公子的帮助,总算走运了。这菜真好吃,就是有点贵,要一百文铜钱。”有人插嘴道。
“宫廷菜能不贵吗?不怕贵尝尝味。”有人反驳道。
“你们明天还来不来?”
“来啊,从没吃过这样好吃的菜,明天早点来排队。”
“对对对,早点来排队,来晚了就没了。”
“我平时都在富顺吃,今天来迎宾,他们的菜好像分量更多,菜也更新鲜,以前还从来没有注意到呢。”
“你这么一说,还真是,以前没比较过。今天一比,那富顺的菜还真不如这迎宾酒家的。”
“看来还是迎宾酒家的菜高级。”
“僧王家的酒家菜能差的了嘛?”
。。。。。。
众人议论纷纷,对迎宾酒家的好感顿增,宫保鸡丁一炮而红。
“大姑爷你真行,我还从来没见过迎宾酒家有这么多客人呢。”荷香对杨小山佩服得是五体投地。
“我还要谢谢你呢,是你帮忙找来了这么多托来排队,等会每人发二百文钱,再带一份宫保鸡丁回家吃,明天记得再来排。”杨小山豪爽道。
“我替他们谢谢大姑爷。”荷香开心道,他们的月钱也不过两三百文钱,排一排队就有这么多,大姑爷是真的大方。这下福晋身边的下人总算扬眉吐气了。
杨小山没有太高兴,他心里算了算,虽然这宫保鸡丁一炮而红,但还是不够八天赚一万的。抛去成本,一天大概能赚一百多两银子,八天顶多一千多两银子,离一万银子还差得多。
“大姑爷你在想什么呢?”荷香见杨小山不说话疑问道。
“虽然这个宫保鸡丁很赚钱,但恐怕还是不能在剩下的八天内赚够一万两,咱们还得想想法子,看有没有其他办法赚钱。”杨小山思索道。
“人都这么多了,还不够嘛,那可怎么办啊?”荷香满以为这种阵势,肯定能赚够,结果杨小山告诉她不够,很失望道。
“你别着急,现在先把这钱挣着,总会有办法的。”杨小山安慰荷香道。
现在荷香比杨小山还要想让大小姐嫁给他,这么好的姑爷上哪找去?简直就是点石成金的神仙。
第二天、第三天,杨小山逐渐不用托来排队了,宫保鸡丁的名声彻底在京城打响了,迎宾酒家的门槛都快被踩塌了。有钱的没钱的都想来尝尝这道宫廷菜,杨小山加大了供应量,并严格封锁这菜的配方,调料都是自己晚上一个人调制,厨房里一个厨师一道工序,谁都不能单独做出这道菜。
第九天快结束了,杨小山算了算所赚的钱,大大超出他的预料,一共有二千一百两银子,但离一万两还是不够,这可急坏了杨小山,眼看明天就要到期限了,自己还是没有想出其他门路赚钱。
“大姑爷,楼上雅室一位官爷想见你。”掌柜这时候突然跑来报告道。
“哦?带我去见见。”杨小山好奇道,究竟是什么官员想见自己。
杨小山快步走进雅室,门外一个年轻人站在外面,看上去有些奇怪。杨小山也没在意,直接进入雅室。
“常都尉,失敬失敬。在下丁宝桢,目前在户部行走。”雅室里的官员自报家门道。
“丁宝桢?”杨小山吓了一跳,晕,在这里居然撞见了宫保鸡丁的发明人了,这宫保鸡丁其实就是眼前这位丁宝桢创造的,这可怎么办啊?
穿越在太平天国的日子 第241章 丁宝桢
“幸会幸会。”杨小山有些心虚道。
“贵府的这道宫保鸡丁真是相当好吃,刚才尝了一盘,还觉得意犹未尽。”丁宝桢请杨小山落座道。
“丁大人喜欢就好,区区一道家宴不足挂齿,不足挂齿。”杨小山谦虚道。
“说来凑巧,不怕你笑话。咱老丁家也有这道菜,经过我稍稍改良,和你这菜非常类似,只是口味稍微清淡些。”丁宝桢是万万没想到是杨小山抄袭了自己的菜,还以为自己和常府的菜撞车了。
杨小山也不奇怪,前世人们的口味都重,就是重油重盐重辣,他厚着脸皮道:“哦,是嘛?也许我们老常家和你们老丁家有些渊源也说不定。”
两人哈哈大笑,都觉得对方相当有趣。
“实不相瞒。丁某早就想来拜访杨都尉。我和魏恒是好友,这几天不停的听他说起杨都尉你的名字。作为他多年的朋友,很少听到他这么夸别人。丁某也想来讨教,还请常兄赏脸。”丁宝桢拱手道,还亲自给杨小山泡了一杯茶。
杨小山心中一喜,看来这丁宝桢也是这个时代的“改革派”,心中也怀着救国救民的想法,这倒是可以和他讨论讨论。于是他连忙道:“丁兄客气,大家交流交流,谈不上讨教,有什么事你说吧。”
“实不相瞒,丁某咸丰三年考中进士,在翰林院做庶吉士编修。后来母亲去世,回家丁忧三年,现在丁忧期满,朝廷让我在户部行走。户部是京官也是肥缺,但我做官并不求银子,而是想为国家做些实事,想外派地方任职,你觉得我的想法对不对?”丁宝桢一开口就抛出了一个很大的个人问题。
杨小山一听就明白了,这其实是一个理想和现实的问题。就好比前世究竟是在国企体制下工作还是去出去创业这样的情况。
“丁兄既然问我,小弟就实话实说。在户部只是混资历,想做出一番事业怕是要熬很久,以丁兄翰林院庶吉士的出身,想必是朝廷重点培养的对象,放到地方最少也是一个知州之职。想做出一番事业,当然是外放为官的好。”杨小山建议道。
“常兄和我想得一样,我自己也是这个意思,只是父亲认为在京为官比较妥当,没有风险。”丁宝桢点点头,很认可杨小山的说法。
“小弟并不同意令堂妥当之说,如果是和平年代,京官的确妥当,户部又是肥缺。但如今你也看到了,这户部发行的纸钞连百姓都不要了,贬值严重,怕是要出问题,我看丁兄还是早早离开户部为妙,不然出了问题怕是讨不好了好。”杨小山提醒丁宝桢道。
“常兄一句提醒梦中人,这几年为了围剿发匪,户部连连发行纸钞,但他们暗箱操作,发行的纸钞远远超过了朝廷的标准,使得现在通货膨胀,物价飞腾。现在都没人愿意用纸钞了,他们就把纸钞当做军饷发给军队,已经闹出几次兵变了。常兄提醒的是,我一个低级小官什么都做不了,只怕引出事端后反而惹祸上身。”丁宝桢点点头,更下定决心要外放地方。
“这年头兵荒马乱,地方空缺应该比较多,丁兄可有中意的位置?”杨小山喝了口茶,他估计丁宝桢应该有空缺补,不然不会问自己这个问题。
“实不相瞒,的确有两个空缺,都是知府,一个在四川,一个在湖南。”丁宝桢面露微笑。太平军从广西一路杀到南京,朝廷官员大量损耗,他自己是进士出身,又有翰林院的工作经历,早就是吏部看重的候补官员,调去地方直接就是当地的一把手,相当于现在的市委书记。
“丁兄中意哪一个?”杨小山试探道。
“当然是湖南,发匪在湖南一带非常猖獗,如果我能立下军功,升迁之路定会快于往常。”丁宝桢毫不犹豫道,乱世之中,立军功当然是最快升官的捷径。
杨小山一听吓了一跳,这丁宝桢可是晚清的名臣,他去了湖南还不给太平天国制造极大的麻烦,得赶紧把他忽悠走。“小弟可不这么看,军功虽然是升官捷径,但往往带着更大的风险,君不见多少官员为长毛之事,发配的发配,掉脑袋的掉脑袋。军功来得快,去得也快,打了再多的胜仗,只要败一次,前面赢得的功劳就都输了。丁兄,你觉得我说得对不对?”
“你的话的确很有道理,但是。。。。。。”丁宝桢知道杨小山说得对,别的不说,那么多被皇帝寄予厚望的钦差,掉脑袋的掉脑袋,免职的免职,没一个好下场。但他非常希望上进,在朝中为官谁都想早些升官。
“以丁兄的才华又何必去战乱之地冒险,湖南早就被曾国藩的湘军所控制,丁兄去恐怕不但不会建功立业,反而会遭受排挤,又何谈什么建功立业?四川乃天府之国,资源丰富,又没有遭受大的战乱,只要丁兄励精图治,这稳稳当当的功劳足够丁兄再上一层台阶。”杨小山为了让丁宝桢不去湖南是苦口婆心劝道。
“多谢常兄赐教,丁某受教了。洋人船坚炮利,欺我中华无人,丁某也想在地方上发展咱们自己的工业,让洋人不在小瞧我华夏。但丁某却不知道该如何入手,怎样才能发展出西方那样先进的工业体系?”丁宝桢说出了自己多年来的梦想,但他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做。
杨小山看着丁宝桢,他和魏恒一样,都是认识到中国和西方差距的明白人,都想发愤图强,但不知道如何去做。魏恒他重点在文化教育上,而丁宝桢他作为体制内有实权的官员更在乎如何发展工业基础,做出一番政绩。
“丁兄可以从采矿业入手,铁矿、煤矿、硫磺矿都是工业发展的基础。这些矿石是绝对不缺销路的,国内用不掉,洋人也收,贸然发展其他工业,就怕产品没有销路,咱们国家的人太穷,只求肚子饱,对其他消费品需求太低了。发展好采矿业,咱们就能进军上游的制铁制钢业,最重要的是采矿业能最短时间囤积资金,为以后其他工业的发展做好资金准备。”杨小山思索了一下,觉得还是先发展采矿业最适合目前的中国,君不见前世那些没有工业的国家就靠卖卖石油,矿石就过得很好了。
穿越在太平天国的日子 第242章 胡雪岩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丁某佩服之至。常兄,丁某还有公务在身,今天就先到这里,咱们改日再聊。”丁宝桢站了起来,告辞道。
“恭送丁兄,咱们改日再聚。”杨小山也拱手还礼道。
丁宝桢突然走到杨小山旁边神秘一笑,低声道:“常兄,门外那个姓胡的,老想贿赂我。今天就让他出出血吧。”
杨小山还没反应过来丁宝桢是什么意思,丁宝桢突然高声道:“胡雪岩,你进来吧。”
杨小山进门前还奇怪的那个年轻人,听到声音立刻走了进来,欣喜若狂道:“丁大人有何吩咐?”
“这宫保鸡丁本官非常喜欢吃,所以刚才和常都尉要了方子,你给结下账吧。”丁宝桢板着脸对胡雪岩道,“常兄我先走了,不必相送。”随后他就走出了雅室。
杨小山被惊呆了,原来这个一直想贿赂丁宝桢的人是胡雪岩,这可是晚晴赫赫有名的红顶商人啊。
说起这个胡雪岩也是个传奇人物,他出生于安徽绩溪县湖里村,幼年时候,家境十分贫困,以帮人放牛为生。胡雪岩12岁那年,父亲病逝。13岁的胡雪岩开始就孤身出外闯荡,先后在杭州杂粮行、金华火腿商行当过小伙计,到杭州“信和钱庄”当学徒。从扫地、倒尿壶等杂役干起,三年师满后,就因勤劳、踏实成了钱庄正式的伙计。19岁的胡雪岩被杭州阜康钱庄于掌柜收为学徒,于掌柜没有后代,把办事灵活的胡雪岩当做亲生儿子。于掌柜弥留之际,把钱庄悉数托付给胡雪岩,这成了他事业的起点。
经过不断的发展,其后胡雪岩结识“候补浙江盐大使”王有龄,挪借钱庄银票五百两银钱,帮王有龄补实官位。
清咸丰元年,王有龄奉旨署理湖州知府一职,不久后调任杭州知府。在王有龄任湖州知府期间,胡雪岩开始代理湖州公库,在湖州办丝行,用湖州公库的现银扶助农民养蚕,再就地收购湖丝运往杭州、上海,脱手变现,再解交浙江省“藩库”,从中大发其财。他接着又说服浙江巡抚黄宗汉入股开办药店,在各路运粮人员中安排承接供药业务,将药店快速发展起来,成了当地的“药王”。
可以说胡雪岩的事业是靠着官商结合发展起来的,他靠着贿赂官员,发展自己的商业帝国。这次来找丁宝桢也是想得到浙江税银、粮食上交朝廷户部的运输权。一旦获得这个权利,那就等于得到了巨量的无息贷款,这里面的利润是惊人的。
所以胡雪岩才会像一个小跟班一样盯着丁宝桢,虽然他官小,但县官不如现管,人家就是负责具体事务的,第一步必须经过丁宝桢。而且他打听到丁宝桢在吏部的风评不错,以后前途不可限量,也想早日结识,为今后的人脉投资。
这个时代你再大的商人见了官都是低人一等的,二十多岁的胡雪岩虽然富甲四方,但丁宝桢就是不把他当回事。所以丁宝桢招呼胡雪岩进来结账的时候,他是欣喜若狂的,知道先前始终不肯的丁宝桢是给自己机会了。
“都尉大人,小的胡雪岩,来给丁大人结账,请问要多少银子?”胡雪岩非常客气,甚至可以说是卑躬屈膝,商人是最没有地位的,见到官只能装孙子。
“胡兄不必这么客气,来啊,给胡兄上一盘宫保鸡丁,都在外面站那么久了,饿了吧。”杨小山作为穿越者知道这胡雪岩不简单,刻意结交他。
胡雪岩听到杨小山这么招呼自己,感动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那些当官的什么时候正眼看过自己,在他们眼里自己只不过是利用的工具,替他们办事的奴才而已。
“都尉大人折煞小人了,小的担不起,怎敢跟都尉大人称兄道弟。”胡雪岩都不敢坐下来,还在桌子旁边站着。
“这里又没有外人,不必如此客套,胡兄请坐,坐呀。”杨小山按着胡雪岩坐了下来。
等到胡雪岩战战兢兢坐下来,杨小山笑道:“胡兄是经营钱庄的吧。”
杨小山不觉得这话有什么问题,但在胡雪岩耳里总感觉这常都尉要敲诈自己,这么客套,还知道自己经营钱庄,这是想趁机勒索一笔嘛?
“是的,小人有一些小钱庄。”胡雪岩特地把小字说得很重。
“这钱庄就是做钱的生意,用比较低的利率吸收存款,再用比较高的利率借贷出去,从中赚取差价,你说我说的对吗?”杨小山分析道。
“对对对,想不到都尉大人对这个也有研究。”胡雪岩越听越心惊,这常大人厉害啊,不是个好糊弄的主。
“胡兄刚才问结账的价格,那就这个数吧。”杨小山伸出了一根手指。
“一百两银子?”胡雪岩犹豫地问道。
杨小山摇了摇头。
“一千两?”胡雪岩开始不安了,气血在往上涌,这常大人是要狠宰自己啊。
“一万两银子。”杨小山直接报出了数字,他心道:“不是我要宰你啊,是我的确要这么多钱娶老婆啊。”
胡雪岩面色都成了猪肝色,他心里是一万个纠结,一千两银子自己还能承受,这一万两也太多了吧。这已经不是狮子大开口了,是把自己当死猪宰啊。
但最后他还是咬了咬牙,从怀里掏出一张银票道:“常大人,这是我们阜康钱庄一万两银子的银票,请大人笑纳。”说着他心疼得嘴唇都发抖了。
杨小山接过银票,拍了拍胡雪岩的肩膀笑道:“胡兄是不是认为常某是故意宰你,这菜的方子值一千两银子,但我下面要送胡兄的话远远超过一万两银子。”杨小山知道宫保鸡丁的方子其实也不值钱,虽然现在卖得很好,但新鲜度过去了就不可能这么赚钱了,而且厨艺顶尖的人真要来学也不必来问自己,买一道回去尝尝闻闻就能猜到其中的配方的,秘密也掩藏不了多久。
“哦?愿闻其详。”胡雪岩惊喜地抬起头,他真要听听这价值一万两银子的话。
穿越在太平天国的日子 第243章 指点财路
“我知道胡兄是大买卖人,手里是不缺银子的,缺的是能让钱生钱的项目。胡兄,我说得对不对?”杨小山狡黠的一笑,这种官商他手最多的就是官银,怎么让钱能升值,获取更多的财富才是让胡雪岩最头疼的。
“常都尉所言极是,小人目前最赚钱的就是当铺,可这当铺面对得都是穷困人的多,虽然赚钱,但毕竟名声不好遭人骂。如果有其他什么好的投资渠道,小的也不会做这个。”胡雪岩生意毕竟做大了,他也在乎名声问题,这穷人一般来当铺都是活不下去的,赚这些人的钱是遭人恨的。
“那胡兄有没有考虑投资一些田地呢?”杨小山给胡雪岩斟茶。
“我来我来。”胡雪岩连忙接过茶壶自己倒茶,“不瞒常都尉,小人的确有这个念头,平常年代田地是最实在的东西,投资起来也最保险,但这年头兵荒马乱的,长毛势大,这田地就不值钱了。万一哪一天长毛打来,什么就都完了,土地不是物件,想带也带不走啊。”胡雪岩站起身来,反过来给杨小山斟茶。
“胡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说的田不是种粮食的田,而是。。。。。。”杨小山故意卖了一个关子。
“是什么?。。。。。。”胡雪岩连忙追问道。
“这个。”杨小山比照了一个吸鸦片的姿势。
“大烟?这可是违法的啊。”胡雪岩吓了一跳。
“是违法,但朝廷管吗?那么多人明里暗里抽,也没见官府吱个声。洋人的鸦片怎么来的?不都是走私进来的,朝廷也没放个屁啊。”杨小山一拍桌子道。
“是啊,自从被洋人的铁甲船炮击后,鸦片就再也没人管了。”胡雪岩说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廷被英国人打怕了,鸦片走私猖獗,朝廷无力也不敢管了。
“这小小的鸦片让朝廷多少银子流入洋人之手,在这样下去,朝廷国库内还有钱吗?所以这个问题迟早都要解决。”杨小山缓缓道。
“怎么解决?我们又打不过洋人,洋人的铁甲船可是厉害得很那。”胡雪岩摇摇头,不相信道。
“何必靠打仗呢,只需要一条政策就能解决,让洋人再也无法从我们手中赚取这么多鸦片钱。”杨小山神秘一笑。
“什么政策这么牛?”胡雪岩不信道。
“方法很简单,就是让我们自己种呗。英吉利的鸦片在印度种植,千里迢迢运来中国,成本高昂。如果咱们自己种,那成本就低多了,只要朝廷这个口子一开,不过几年就能把他的英国鸦片全部挤出去,鸦片市场这么大,你说需要多少田来种?”杨小山一下子指出了问题的关键,只要本土鸦片一上市,英国鸦片就得全部滞销,最后滚出中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