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康熙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庄自在
人家康熙27岁,精通满汉文化,满蒙汉三族血统,根红苗正。除了左脸颊因为出过天花留下两颗小麻子,论相貌看身材也算是风度翩翩、仪表堂堂。小玄烨从8岁登基当皇帝,14岁开始在太和殿亲政,16岁翦诛鳌拜,废止圈地,20岁到28岁平定三藩。这些功绩可不是一般皇帝能干下来的。(而肖涵同志恰好穿越到成功平定三藩的前一年。)
即使目前为止,康熙的大老婆,皇后的位置暂时空缺,然正正经经挂着名份,依旧健在的小老婆们就有十四五个之多,这还不包括那些一夜风流未定名份的。
到九龙夺嫡时仍活蹦乱跳的儿子军团们,已经出生了六个小阿哥。其中包括将来变成人厌狗憎、男女通吃的太子爷(皇次子爱新觉罗?胤?);也包括将来的将来,会变成冷面冷心的雍正皇帝(皇四子爱新觉罗?胤?)。尚有一个老七也在他额娘、成嫔戴佳氏的肚子里等候排队。
而那些皇家贵女们的命运,根本不受皇族和世人关注,也就没有几个能站下并且活到大的。侥幸活下来能被封了公主的几位,将来也就是嫁到外蒙古近亲联姻的命运。说实话,委实够凄惨的,倒莫不如死了干净。
这康熙帝上头有皇太后母亲,连祖母太皇太后也还健在,身边还有这许多争风吃醋的小老婆们,底下还生了一堆半大不小难缠的萝卜头。肖涵觉得,这伪装圣明皇帝,过别人家庭里妻妾成群、子女成排的日子也挺难捱的。
★
肖涵长叹一口气,认命地拿起康熙从前批阅过的题本和奏折,还有《康熙起居注册》,书籍,题字等等开始勤勉钻研起来。肖涵小时候确实上过书法班,毛笔字中习颜真卿体写得还算凑合。然而要模仿康熙皇帝那种勤修二十多年,炉火纯青的成熟笔迹,尚遥不可及。
先不说需要提笔写毛笔字了,肖涵看着面前几本待批阅的奏章,统统都是繁体文字,从右往左反过来写的,八股文章体式,骈五骈六,之乎者也的起承转合,连个标点符号也没有。
肖涵实在是头大如斗,透亮贲的光脑门上泛出一层虚汗,咋办哩?“朕”到底该怎么办才好呀?快晕了!有看没有懂!看完也不大明白!
肖涵踌躇半天心道,想那些大叔们重生,全都是傲视群雄、诗书经纶满腹,俊男美女环绕,赚钱的点子成批成批,怎么轮到咱穿成了千古一帝,就如此为难呢?看来还是放不开手脚。思想没有解放,行动上就成了矮子。那啥,咱既已经当上了英明皇帝,总不能被句号、逗号给难住啊。
肖涵枯坐了半天,终于作出决定,唤了一声:“来人。”
立刻有小太监轻轻推门而入,弯着身子,恭恭谨谨说道:“皇上圣安。”
肖涵吩咐:“你把门关上。”小太监立刻照办。
肖涵又伸手一招,把他叫到近前来,低声问他:“朕忘记了,你叫什么来着?
小太监紧忙回答:“奴才双喜。”
肖涵点点头又问:“你识字么?”
小太监吓了一跳,立马跪倒在地,抖着声音回答:“奴才真的不识字。”
原来,自从前明皇帝因为滥用身旁亲近的太监担任内相,造成宦官专权误国的局面,公公们把持东厂大肆贪赃纳贿,宦官监军制度的弊端也顺带彻底腐化了军政,间接导致了前明王朝的覆灭。所以现在清国皇宫里的太监近侍,大多不允许识字。
这小太监害怕得要死,误认为皇帝是担心近侍看见了什么不该看见的东西,赶紧撇清关系。肖涵本打算找个识字的内监先读读折子,见把小太监吓成这样,也觉得十分古怪,只得作罢。
肖涵又仔细回想了一番,印象中康熙朝是设有内阁的。这些内阁成员衔头都是文华殿、武英殿大学士一类的高层谋士班底。当时内阁直接辅佐皇帝,并且代皇帝拟旨意发布政令,其实权利很大,许多事情都可由内阁票拟通过。
因此从皇权角度来说,内阁的存在既加强了中央集权的体制,又延揽了过多的权力。当时康熙朝并没有设置有效的监督监察机构,全靠皇帝一个人把关,喜欢谁就提拔重用谁,不喜欢了就找个由头打压一下。权利集中之后一旦失衡失控,往往容易形成专权贪腐的后果。
不过现代白领肖涵同志,刚刚荣膺“皇帝”这个职业没多长时间,基本上就是新手来着。因此他一想起政事上既然有现成的内阁大臣可以帮忙处理,便龙心大悦。肖涵初步确定,现下最首要的任务是装好门面功夫,摆足上位者的架势。其余诸事尽可以大手一挥,暂时权利下放,先插上两根青葱装大象,还是很简单的。
肖涵吩咐小太监,把剩下待批的几个本折打包送到内阁首辅案头,颁口谕由大臣们票拟商议。一旦解决了思想包袱,肖涵心一宽松,便直接回了寝殿,躺上龙榻安安稳稳睡觉了。
]]
想被收藏包养※想有推荐的票票※怕见催更的票票。
俺是爱听夸奖※怕被大阿哥欺负※龟行蜗速小太子。
重生之我是康熙 004. 职业皇帝
肖涵睡得正香,忽然一声一声召唤传来。肖涵闭着眼睛,迷迷糊糊地往床头边伸手,想要把吵人的闹钟揿掉,结果被一只手给轻轻托住了。肖涵一个激灵清醒过来,眼前正对上一个油光铮亮的光脑门儿。
肖涵心里憋着气,哑着声音问道:“何事?”
青年太监笑着轻声说:“皇上,已经寅时了。”
肖涵明白他的意思,这是到了起床的时间,然而心中不免暗恨,看外面天色分明还是黑漆漆的,又不是退休老头搞晨练,这么早起来干嘛?从前每天早晨赶地铁去公司上班,也是朝九晚五的准点,哪里需要凌晨就爬起床?
肖涵实在没办法,一想到皇帝因为赖床,上朝迟到的结果,可能会被太皇太后、皇太后以及诸多大臣们规劝。倘若进行面对面深入沟通的对话,很有可能暴露出更多的自身问题,所以肖涵只能乖乖地爬起来。更衣漱口洁面净身,开始从事职业皇帝,辛苦而操劳的一天。
一、寅时正.品尝御膳。
皇帝的早饭也就家常几样,清粥小菜,杂粮馒头,四式点心,一碗白色的奶。起来的时间实在太早了,肖涵一点胃口也没有。他记得曾经看过一本小说,讲清朝的规矩是一天早晚两顿饭,如果早晨不吃饱,捱到下午又漫长又艰难。为了少生事端,肖涵勉强吃下一碗粥,硬塞进去两个馒头。再瞄瞄那碗白色的东西,估摸着很可能是人奶,就没有喝。
二、卯初.御门听政。
肖涵老老实实坐在正中间那把黄龙椅上,一脸严肃地看着下面排班站着一堆衣冠楚楚的官员。这些位先生全是大学士,学士,还有六部九卿的领导,可都是相当于国务院各部委的部长级人物。肖涵根本分不清,谁谁谁究竟是哪一个。反正大家全都微微低着头,依规矩是不准随便抬头看皇帝的。肖涵很放心,就按照他们站立的位置胡乱琢磨。
这边这个绣仙鹤的中老年大叔可能是明珠,那边站的那个也许是李光地?还是熊赐履?肖涵悄悄地打量他们朝服上那些到底是锦鸡?孔雀?还是云雁?搞不清楚再看顶戴,幸好上头镶着珊瑚顶、蓝宝石、青金石之类,从颜色上看还比较容易辨别。
御门听政过程,简单概括下来就是五个字儿,奏、听、议、决、行。大臣们按部门向皇帝奏报要讨论的事情,皇帝得认真听着。君臣双方就事论事商议之后,由皇帝最终拍板做决定,然后由大臣们把事情执行起来。
肖涵刚刚进入角色,可不敢随便乱做决策,打定主意多听多看扮深沉,能少说话也尽量不说。幸好今日没有大事,就一个顺天府尹员缺的本奏。
肖涵揣度这至少是个中层干部的人事空缺,他根本不了解情况,想了一会儿便道:
“吏部取两个人选,明日奏上来。”这事就算暂时蒙混过去了。
三、辰时南书房听御讲。
下了早朝,辰时还未到,肖涵估摸着,接下来得去著名的南书房听御讲了。新版皇帝很头疼,让他每天听那些古代的经筵讲义有点犯愁,况且皇宫他也不熟,又不认得路。
肖涵索性对身旁的青年太监说:“你过来扶着朕。”
皇帝硬是半倚半靠在大太监身上,跟着他的脚步慢半拍行进。
肖涵一边磨磨蹭蹭一边心想,这太监身上熏得香是什么味儿?好像隐隐有点臊。他们这些人实在可怜,后天人为造成的残疾,不要说男人的终身性福,恐怕连个人生理卫生一辈子也弄不干净了。
肖涵怀着悲悯的同情心走向南书房,仿佛忽然想起来才问大太监:
“今儿个是谁进讲?”
大太监赶忙回答:“皇上,侍讲学士张英和高士奇都在。”
皇帝心里有了一点谱儿,顺口说:
“今日高士奇留下先讲,明日张英再讲。”大太监应下。
待走进了南书房,两位学士先生早侯着了。皇帝径自坐到龙椅上端架子,大太监就直接同张英说,请张学士明日再来。张英不晓得出了何事,心底忐忑不安,向皇帝陛下跪安后小心翼翼退出门去。肖涵默不作声冷眼打量着,暗暗把这一留一走的二人相貌先分辨清楚。南书房行走的翰林学士,可是日日伴驾的腹心人物,万一认错了可就糟糕至极。※
关于“张英”这个历史人物,肖涵并不很陌生。
肖涵以前曾经去安徽桐城旅游,还参观过张英老家那一道著名的历史遗迹:只有百来米长、六尺宽的“六尺巷”。
当时带队的地接导游,是位相当漂亮的安徽姑娘,一双丹凤眼,水灵灵地。姑娘口齿清晰,拿腔拿韵,念起张英写给家乡老管家的诗,那抑扬顿挫的声调,颇有文人风范: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肖涵立刻对导游妹妹产生了好感,当然啦,毕竟只是旅游,也就仅仅保持在有好感的阶段。肖涵却因此对导游后面的讲解,印象深刻。
一个教私塾的倔秀才,同当朝一品宰相、文华殿大学士张英家打官司。张、叶两家的社会地位完全不对等。但是张英没有以强凌弱,而是采取了和邻睦里、以仁待人的姿态,让管家主动退让三尺墙,并且感动了邻居叶秀才,最后叶秀才也把自家的墙拆了后退三尺,形成了六尺巷。这一段拆墙礼让的事迹,足以说明张英的人品端方,克己公允。
导游姑娘介绍说,安徽安庆很流行的一个说法:“父子宰相府”、“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也是指的张英家庭。所以肖涵晓得,张英后来是做到了康熙朝的宰相。他的儿子张廷玉,将来更是青出于蓝,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甚至连张英的孙子读书也相当厉害,老张这家人都是挺聪明的。
]]
--------------------------
想被收藏包养-★-想有推荐的票票-★-怕见催更的票票。
俺是爱听夸奖-★-怕被大阿哥欺负-★-龟行蜗速小太子。
--------------------------
重生之我是康熙 005. 分派差使
肖涵之所以让张英先回去,却只留下高士奇一个人,也是因为张英四十多岁,年纪比较大,地位更高一些,这样的人见事极多也更精明。何况张英是安徽人,可能有口音,也许对字眼敏感。肖涵的北京官话虽然说得不错,这还是得益于从前和第一任北京女友交往三年的结果。但是肖涵毕竟自幼生于南方,更熟悉江浙方言,高士奇是浙江余姚人,相对来说口音相近,也许容易交流。
高士奇还跪着向皇帝行礼呢。肖涵就说:“平身。”想了想,又加上一句:“赐座。”
大太监赶紧搬了一张方凳给高士奇。皇帝忽然如此宽厚优容,高士奇心里也有点发毛,连声谢恩,也不敢不坐,索性蹭着沾了半个屁股。
肖涵细观这高士奇,三十四、五岁年纪,面貌儒雅清矍,中等身量,很有亲和力的脸容。肖涵对他的第一印象很好,但在心中时刻提醒自己,千万不能放松警惕。
新任皇帝肖涵,昨晚暗自计议许久,一个赝品倘若不露出马脚的办法,就是不要留给别人仔细鉴别揣测的机会。与其苦苦等待而陷入被动局面,不若直接出击、掌握主动权。肖涵想出一个主意,必须给这些皇帝身边的人,尽快指派些任务。让他们大家统统忙碌起来,没空来寻皇帝的错处。
肖涵拿定主意,吩咐旁边的大太监:“研墨,备纸。”
肖涵又对高士奇说:“高卿,朕有一件差使要你做。”
高士奇连忙站起身来,必恭必敬等着皇帝谕示。
皇帝见大太监把墨磨得差不多了,挑出一支中号的毛笔在手,沾了沾墨汁,在宣纸上挥毫写了起来。三下两下没一会儿工夫,就完成了。皇帝十分满意,搁下毛笔,看向高士奇道:
“爱卿,上前来。”
高士奇走近前往御案上一瞧,觉得很有点玄乎,皇帝根本没有写字,应该是在纸上简单画了几笔。高士奇暗暗数了数,横横、竖竖、框框,大概有五排五列左右。高士奇纳闷地抬眼看一看皇帝陛下,忍住好奇没敢问出口。
肖涵把画满了横横竖竖还有小方框框的宣纸,调整了一下方向,转过去对着高士奇,然后自己坐回到龙椅上。
“高卿,拿起笔,这样写。”
高士奇十分听话,立刻拿起一支毛笔沾了沾,做好听写的准备。
皇帝伸出御手,隔了桌案直接点在宣纸最上方第一条粗横的位置,指示道:
“在此处,题写,《官员架构图》。”
高士奇正要落笔书写,皇帝忙说:“且慢。”
皇帝用食指点了点左边位置说道:“官字写此处,右边是员字,然后依次类推。”
高士奇相当聪明,立刻明白了皇帝的意思,原来是要他从左往右横写。高士奇虽然不大习惯这样的格式,幸好字数也不多,下面还有一条横线比照,总算没有写歪。
皇帝等高士奇写完大标题,又指着下面略微细一点的横线吩咐:
“此处,写‘皇帝’二字。后面方框里,题上朕的名字,玄烨。”
高士奇吓了一跳,手抖了抖,才规规矩矩、万分慎重地写下皇帝的名讳。
皇帝见高士奇刷刷刷就写完了,便做出最终指示:
“高卿,依照此种写法,一层逐递一层、顺序级次类推,把六部九卿的官员,都填至各横线处。旁边方框里,要标注名讳和品阶。爱卿明白了吗?”
高士奇连连点头:
“皇上,为臣明白了。不过,似乎预留的位置不太够用。”
皇帝赶紧解释:
“哎,这仅仅是朕画的样例。差使不急,高卿带回去慢慢做。用一张更大些的纸,重新布局。横列不足,继续向下添加。竖列不足,左右都可添加。按照切实的任缺,可以酌情增减。”
高士奇忙说:“臣懂了。”
皇帝很高兴,笑着对高士奇说:
“嗯,懂了就好。今日朕不听讲了,爱卿先告退吧。”
高士奇并不晓得皇帝的真实用意,只是对皇帝设想出的方法觉得很新奇,笑着恭维道:
“皇上圣明。为臣告退了。”高士奇老老实实行礼跪安了。
皇帝龙心大悦,靠在高背椅上微微一笑,也觉得自己颇有点小聪明。
灵机一动想出来的法子,把现代企业模式中,现成的公司组织架构图照搬过来。那时候肖涵刚进上千人的大公司,第一眼看到这张图表,立刻就明白中高层领导们各个姓字名谁,相互之间勾稽统属关系如何。现在虽说身为一国皇帝,手底下最多十三衙门,难道还拎不清古代这点人头?
皇帝嘴唇微抿,越想越得意,忽然看见旁边还立着伺候的大太监,立时觉得很不自在。皇帝连忙摆手示意,让他也退了出去。屋里终于又剩下皇帝一个人,此时,他才长舒一口气。
康熙皇帝的日程,着实让人紧张啊。
]]
★-------------------------
想被收藏包养-★-想得被推荐的票-★-怕见催更的票票。
俺是爱听夸奖-★-怕被大阿哥欺负-★-龟行蜗速小太子。
★-------------------------
重生之我是康熙 006. 忽悠太后
肖涵终于把翰林学士们打发走了,闲来无事,翘起二郎腿,开始努力回忆脑海中有关康熙皇帝的生平,心中粗略过一遍那些传说中的丰功伟绩。
除鳌拜,废止圈地,平定三藩。
开放海禁,收复台湾。
抵抗沙俄入侵,讨伐葛尔丹。
现在是康熙二十年,“鳌拜”早就化灰不用提了。“跑马圈地”随后也就禁止了。
“平三藩”这个项目已经进行到后期收尾阶段,估计不需要皇帝太操心了,反正手底下养那些个将领也不是吃干饭的。记得看电视剧《康熙王朝》的时候,印象里好像有个周培公挺出名,却不晓得现实中究竟是不是真的。说到行军打仗呢,倘若要饷给饷,要粮给粮,旁的也不必担心,明年肯定能搞定吴世?啦。
至于“开放海禁”的事儿,肖涵估摸着,得向邓爷爷学习,回头也到地图上一边唱着春天的故事,一边在东海、南海旁,找几个沿海城市画上特区开放的红圈圈。
“收复台湾”,那肯定得重用水师提督施琅。他和郑家是生死对头,一心要复仇,在《鹿鼎记》里他还上竿子哀求着,给韦小宝打造了一只金饭碗呢。
后来“抵抗沙俄入侵”那事儿,很有点邪乎。清兵没用大炮没用枪,光采用人海围困战术,根本就没攻打下雅克萨城。后来倒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也挺稀罕的,论不上成功与失败。
“讨伐葛尔丹”最令人头疼,这个活儿不爽利。康熙皇帝自己御驾亲征了两次都没成功,最后还是他孙子乾隆搞定的。
肖涵心道,皇帝亲征的事情可得从长计议。他曾经骑过马的唯一经验,是去内蒙古旅游时,赶鸭子上架临阵学习的。提缰绕着马场慢跑几圈,“朕”尚能勉强凑合,暂且维持马上皇帝的光辉形象。倘若去草原沙漠上驰骋,还要纵马射箭?想都甭想。东征西讨、排兵布阵,也全不是他的强项。肖涵他老人家就只会坐在办公桌后面算算账,当部队后勤的军需总管还能忽悠一阵儿。
※
肖涵合计了好半天,终于抓住了若干历史问题隐含的重点。但凡和造船出海、用兵打仗、民生大计相关的业务,项目统筹运作起来,其实说白了最关键的就是一个字儿:“钱”。
有“钱”啥都好办!没“钱”干啥都难!
一想通此节,肖涵同志又有点上火。前生自己不成功成了仁,就是碰到“钱”字儿上憋屈。转世当了万人之上的皇帝,怎么还要为了“钱”犯难?
难道做皇帝,就一定要兢兢业业吗?学习隋炀帝过风流奢靡的舒服日子,不可以吗?传说中康熙的老爸顺治,他不也是为了女人,想要跳槽改行当和尚吗?
肖涵思量踌躇了好半天,终于一握拳,摆出厉兵秣马的战斗准备状态,使劲鼓励自己:
肖涵,你一定得做个好皇帝。
人家康熙现在已经制造出七个接班人了,小朋友们都等着竞争上岗呢。“皇帝”这个职业,相当于一家超级垄断企业的总裁,除非是被另一家更强势的企业并购替代,通常是没有主动让贤的。“太上皇”那个头衔,一般也是形同于软禁滴。假设你要是不肯认认真真干康熙的活儿,当心哪天会被孝庄给废了。
※
这时候大太监敲门,轻轻走进来提醒皇帝,巳时到了。
皇帝点点头,一脸严肃走出书房坐上御辇。一行人浩浩荡荡往内宫方向行去。
肖涵心里明白,这是要去给太皇太后、皇太后问安。肖涵心里砰砰砰砰直打鼓。佛祖保佑!可千万不要被皇帝祖母和皇帝母亲看出自己的变化差异来。
其实肖涵最担心的是太皇太后,这个老太太最精明,身历四朝,辅佐过三位皇帝,成功忽悠了多尔衮,又从小带大了康熙。皇太后倒不用害怕,反正她也不是康熙的亲妈。
肖涵紧张了好一会,马上临近宁寿宫了,他反而倒镇定了。既然是天降大任,老天爷安排他来过康熙的日子,那么瞎担心也没用。如果天老爷计划周全,就不会惹出麻烦。如果天老爷出了纰漏,愁也没辙。大不了,他再死回去呗!
肖涵心定之后,果然气度从容,下了御辇威风凛凛走几步路,颇有圣明皇帝的英姿架态。
待初初见到太皇太后,一个六十多岁,雍容华贵,和蔼慈祥的老太太,皇帝本尊的身体自然而然,徒生亲切濡慕之情。肖涵急走上前,紧紧握住老太太的双手。
良久,肖涵终于饱含深情说出一声:“皇祖母”。这句称呼,竟然是地地道道正宗的蒙语。
(太皇太后是蒙古人,汉话说得不好,年纪大了更是思乡,就爱说蒙古话和满语。)
老太太上了些年纪,又久在深宫内闱,平时见不着有男子汉气概的异性。这时候英挺威武的皇帝孙子忽然紧紧抓住她的手,心里难免一热,笑得动情不已。老太太慈祥地抚摸着皇帝的手,拉着他一同坐到锦榻之上,亲切地说:
“皇帝这是怎么了?还象小孩子似的。你看孙媳们都要笑话了。”
话虽如此,老太太可是仍旧拉着皇帝的手,愣没松开。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