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那些事儿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赤脚踏沧浪
由于恐惧,前来哭拜的旧臣不过二三十人,只拜不哭的六十九人,其余的明臣都远远的冷眼旁观。不少几天前还信誓旦旦效忠皇上的大臣,例如周钟,此时摇身一变,成为大顺的官员,扬鞭策马而过,对帝后的灵柩一眼都不瞅。
几天后,帝后的灵柩掩埋于郊外的田贵妃坟墓内。打开田贵妃的陵墓,把田贵妃移到右边,把周皇后放置左边,崇祯皇帝的灵柩安置在正中。
那天,太子三兄弟哭得死去活来,而昔日的文臣武将都探头探脑,没有一个前来送葬。
从此,北京西郊天寿山上的十二陵变成了明朝十三陵。
处理完皇太子和崇祯帝的事情,彻底去了一块心病,李自成如释重负。他觉得该休息一下了。
将宫里的几千宫女集合起来,李自成首先挑选出三个最漂亮的留在身边,其余的都赏赐给有功的将士。有福同享嘛!
现在他心里特别轻松。革命已经成功,还有什么大事需要操心!领导太勤养懒人,日常的工作就放手让属下去干吧。
于是,大顺朝的两位牛人隆重出场了。
明末那些事儿 第9章 弯弓射天下(3)
天佑殿大学士
丞相牛金星很牛。
据史书记载,他博学多才,文笔华丽,大顺军的所有重要文告及檄文几乎都是他撰写的。
这是个不得第的举人,崇祯十三年(1640)与几个河南老乡一起投奔起义军。虽然是老乡李岩把他推荐给闯王的,但他很快成为李自成身边第一红人。据说,牛金星有一项他人无法企及的本领,就是特别会揣摩领导的心思。
人们叫他牛丞相,其实他的正式官衔是“天佑殿大学士”。
李自成学历不高,却是个颇有创新意识的人。建立政权之初,他就把家乡米脂县改称天保县,西安改称长安,把自己的大名改叫“李自晟”(可惜没有叫响)。
对明朝的官僚体制,他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比如改内阁为天佑殿,翰林院为弘文馆,六科给事中(言官)为谏议大夫,御史改称直指使,巡抚改称节度使。把承天门南面的“大明门”改称“大顺门”。
最大的一项改革是将中央“六部”改为“六政府”,“尚书”改称“正堂”,“侍郎”改称“二堂”,六政府各设正堂一人,二堂二人。其中吏政府正堂叫宋企郊,礼政府正堂叫巩焴。这两位仁兄是牛丞相筹备开国大典,组建中央政府的主要助手。
为了封赏功臣,大顺朝还恢复了古代的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大将刘宗敏,田见秀,李过等9人封侯爵,刘体纯,马世耀,陈永福(当初射瞎李自成眼睛那位明将)等72人封伯爵,另有30人封子爵,55人封男爵。待举行登极大典后,还要再加官晋爵,赏赐金银珠宝。
当然,以上这些改革,都是在牛丞相的帮助下完成的。
明朝开国之初,超级劳模朱元璋将文武大臣所穿朝服的颜色,图案规定得明明白白,沿用了二百七十多年。有一天崇祯帝朱由检忽然心血来潮,认为古书《山海经》中描述的那些奇禽异兽个个都昭示吉祥,执意要变更官员的朝服图案,谁劝也不听。结果每天一上朝,朱由检往下一瞅,眼前好像活动着一群张牙舞爪的怪异野兽。
牛金星重新设计了朝服的颜色和图案:奇禽异兽一概不用了,大顺朝文臣武将的朝服采用蓝色,上绣浅白色云朵,一品官绣一朵,二品官绣两朵,三品官绣三朵,依此类推。真是简洁明快,一目了然。自然,这项工作又博得新顺王李自成的表扬。
进城第二天,牛金星秉承新顺王李自成的旨意,颁布第1号丞相令:
“前朝百官,限明日赴吏政府报名,二十三日朝见,愿为官者量才录用,不愿者听其回原籍。违抗不出者,大辟处治。”
在京的文武百官最近比较烦。
崇祯皇帝没了,大明的文臣武将一下子都变成了没娘的孩子。二十多位高官或出于忠义,或出于绝望,杀身取义,以死报国。
左都御史李邦华找出南宋文天祥丞相的画像,放声痛哭,他在粉墙上题写了一首绝命诗,表明自己决不变节的意志,然后自缢身亡。诗曰:
“堂堂丈夫,圣贤为徒,
忠孝大节,誓死靡他。”
右副都御使施光耀,对大明的覆灭怀着沉重的负罪感,他在自杀前,写下了一副对联:“愧无半策匡时难,唯有捐躯报主恩。”
可绝大多数明臣并不慌乱,因为他们不愁找不到奶吃。很多人在私下嘀咕:不管谁当皇帝,治理国家还能离开我们!
前几天礼部官员王孙蕙去叩见皇上,一看到崇祯皇帝愁眉苦脸的样子,就心疼得哭了,他趴在地上抽噎着说,“皇上蒙受耻辱,做臣子的没脸再活在世上啊!”崇祯皇帝非常感动,亲手把他搀起来。
大顺军进城这天,王孙蕙老兄本来准备兑现诺言,上吊自杀。可王家大院里妇女孩子哭声一片,哭得王孙蕙心软了,他长叹一声把绳子从树杈上解下来,显得很无奈的说:
“都不要哭了,我自有定心丸在此!”
于是他开始到处寻找竹竿,一会儿从屋里用竹竿挑出一块黄绸子来,上面工工整整写着“大顺永昌皇帝万万岁”九个大字,竖在门口。
然后还到处去做别的明朝官员的工作,倡导大家投降。他劝人家说:“百事孝为先,咱们都有父母在,就当全个孝吧!”
跟王孙蕙老兄心意相通的还有兵科给事中(言官)龚鼎孳先生,这位才华横溢的大作家,本来也想殉节,二话没说拉着小妾跳进一口枯井,但最后又爬了出来,投降了大顺朝。他见人就说:“我原本欲死,可是小妾不愿意啊!”
龚鼎孳的小妾,是他新娶的秦淮名妓与陈圆圆齐名的风流佳人顾媚。
明末那些事儿 第10章 弯弓射天下(4)
三月二十一这天,被魏忠贤害死的东林六君子魏大中的儿子魏学濂,天刚蒙蒙亮就走出了家门。他观察了一夜天象,进屋对家人说:“天下将一统矣!”
他首先去邀请好朋友周钟。庶吉士周钟是明末著名的大才子,这时正住在朋友家中。朋友抓着他的衣带,苦苦求他不要出门,他索性割断衣带冲出门去。
大理寺正卿钱位坤已经提前打通了吏政府正堂宋企郊的门路,他为即将得到重用而洋洋得意,逢人便说:“我明天此时便非凡人了。”后来有人专门为他作了一篇《不凡人传》,以纪念他的恬不知耻。
少詹事(太子的辅导官)项煜脸皮更厚。他大言不惭的说:“大丈夫既然不能保全名节,那就像管仲,魏征一样去干一番事业吧!”
大顺朝吏政府衙门前挤满了大明的旧臣。
他们一个个青衣小帽,缩头低眉,在露天地儿坐了半天,也没人出来接见,只有个小兵将他们写有姓名及职衔的名片收了进去。
满怀热望的明朝旧臣这时开始感到慌张。天黑了,一天没吃饭的大臣们饿得前心贴后心,又不敢擅自离开。
在门口站岗的农民军士兵凑过来朝他们挤眉弄眼,一会儿抢他们帽子,一会儿拉他们耳朵,有几个大兵更放肆,竟把臭哄哄的脚丫子放到他们脖子上。
他们也不敢吱声。看着平时耀武扬威的大干部们今天这番猥琐狼狈的样子,士兵们不由哈哈大笑。
有几个太监从宫里走出来,正看到国防部长(兵部尚书)张缙彦木偶似的站在廊檐下,就指着他痛骂说:
“都是这个家伙渎职误国!”
国防部长张缙彦哭丧着脸说:“有主事的,我又能做什么呢?”
“呸!”有个太监冲上来就是一口唾沫,并顺手扯下他一把胡须。
首辅魏藻德在旁边看不下去了,忙过来劝阻。太监们阴阳怪气的说:
“原来是魏状元呀!你怎么也在这里?”
魏藻德脸红成了一块大红布。
太监们仍不依不饶:
“有这样的状元宰相,真是大明的福气啊!”
魏藻德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
二十三日,明朝旧臣又来到五凤楼(即午门)前等候,三千多人。一有大顺朝文臣武将走过,他们就不住的打躬作揖,不笑强笑。
矮军师宋献策走过来了,旧臣们都跪下询问:
“新主子什么时候上朝?”
宋献策不耐烦地看他们一眼,没好气的说:
“你们这些人不被杀头就该知足了,多等会又咋了!”
直等到日出三竿,李自成才在丞相牛金星,吏政府正堂宋企郊陪同下打着饱嗝登上皇极殿。牛金星拿着花名册开始点名。
魏藻德腿首先软了,跪爬几步匍匐到李自成脚下不住磕头,请求试用。
李自成斜眼瞅着他:“你身受崇祯厚恩,为何不为他尽忠?”
魏藻德一句话把大伙逗乐了:
“我愿意为新朝服务,不敢轻易寻死。”
李自成挥挥手让他退下,又审问了几个人,感觉累了,让牛金星发落。
牛丞相似乎早就成竹在胸,派人手摸明朝降官的头顶,一对,两对的核对数目,点出九十六人押送到宋企郊的吏政府听候任命。
有一个官员年纪大了,牛金星说:“公老矣,胡须都白了。”他连忙分辨说:“不老,不老,丞相只要用我,胡子自然就会变黑。”
在这批被录用的旧臣中,周钟,王孙蕙,光时亨,钱位坤等人都欢天喜地。周钟先生逢人就说:“牛老师对我有知遇之恩啊!”
王孙蕙老兄更是激动万分,为了感恩,他把自己风情万种的小妾,最宠爱的包氏,送给了吏政府正堂宋企郊。
我们考察一下牛丞相第一批挑出的九十六个人,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牛丞相选拔人才,三品以上的一概不用,四品以下的官员,最好是举人出身,如果再有一副方面大耳的好相貌,那才好上加好,立即重用。
因为牛丞相本人是举人出身。他常说:明朝的高官显宦没几个好东西!
当然,有一个人例外,这就是原户部尚书侯恂。
侯尚书为官清正,知人善任。袁崇焕默默无闻的时候,侯恂推荐了他,左良玉走背字的时候,侯恂提拔了他。而李自成打破北京城的时候,侯恂正被崇祯关在监牢里研究天花板。
根据敌人痛恨我们就拥护这一原则,李自成重用了他。但他却推辞年老体弱,拒绝不受,回家隐居。
这是一个眼光不同凡俗的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侯恂还有个比他更出名的儿子,叫侯方域。因为跟传奇美女李香君在秦淮河畔上演了一出轰轰烈烈的爱情悲喜剧,被大戏剧家孔尚任写进了著名戏剧《桃花扇》里。
再说那些被弃置不用的官员,李自成一声令下,都押送大将军刘宗敏住处。
这些平日作威作福的家伙可惨了,用铁链锁着,五人一串,被大顺士兵骑马驱赶着,像一群走进屠宰场的猪羊。他们走得稍慢,就枪棍齐下,一通乱打,有的跌倒在地爬不起来,被后面冲过来的骑兵踩踏而死。
好不容易押解到刘府,刘宗敏正在饮酒狂欢。闯王赐给他的三十名宫女,他搂这个,亲那个,好不快活,哪有时间理睬他们。
这些养尊处优的明朝高干们,穿着犯人的衣服,被捆绑在一起,腹中饥肠辘辘,眼前金星乱冒。有的实在饿极了,再也顾不得体面,趴在地上捡起士兵丢弃的残羹剩饭就往嘴里塞。
他们相对彷徨,泪眼汪汪,感到度日如年,生不如死。
可他们并不知道,真正的厄运其实才刚刚来临。
明末那些事儿 第11章 弯弓射天下(5)
噩梦
牛金星身为丞相,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除了李自成,他有事还必须向一个人请示,这个人就是权将军刘宗敏。
按照大顺朝的军制,权将军是最高级别的军衔(一品武官),下面依次为二品制将军,三品果毅将军,四品威武将军,五品都尉,六品掌旅,七品部总,八品哨总等。
大顺朝“右武轻文”,规定“凡文官俱受权将军节制”。对于权将军刘宗敏,别说牛金星,闯王李自成也敬畏三分。
牛金星很牛,是因为他姓牛,刘宗敏牛气冲天,则是由于他力大无穷,勇冠三军,战功卓著,牛得有资本。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乱世里,毕竟武力才是硬道理。
刘宗敏铁匠出身,武艺高强,性如烈火。从年轻就追随李自成出生入死,冲锋陷阵,并且嫉恶如仇,宁折不弯,可称大顺朝首屈一指的好汉。
但刘铁匠有一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嗜好杀戮,一天不杀人,手心就痒痒。用明朝官员的话说:他就是个凶神恶煞,杀人魔王。
进京这几天,刘铁匠可没闲着,也许你想不到,他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居然搞出来一项科技创新。
在他悉心指导下,一种新刑具短夹棍研制成功。夹棍是一种常见的刑具,但经刘宗敏改良的新夹棍却有这样几个新特点:短而粗,外包铁皮,四边见棱,每一面都密密麻麻排满铁钉。往大腿上一夹,立刻骨碎肉烂。
新刑具制成后,刘宗敏想试一试威力,就叫过两个办事不力的下属,命人摁倒在地放上夹棍,猛一用力,只听惨叫一声,人就昏死过去了,并且三天后也没醒过来。
刘宗敏感到很满意。
三月二十五日午后,刘宗敏酒足饭饱开始办公。
他命令把绑在外面的明朝旧臣押进来,然后把几十副新夹棍往他们面前一撂:
“要钱还是要命?自己看着办!”
前首辅陈演首先吓晕了。当初被罢官时,老头子本来是能逃出京城的,但因家中金银珠宝实在太多,没法运走,迟迟疑疑留了下来。现在一看这吓人的夹棍,哆哆嗦嗦连说也不会话了,当即献出白银四万两,金子三千两,珍珠三斗来买命。
老国丈周奎也不敢吝啬了,主动献出十万两银子充作军饷。刘宗敏毫不理会,命人将夹棍放到他脚踝上,稍一用力,周国丈凄厉的哀嚎,情愿再拿出十万两。刘宗敏不禁笑了:“这个狗贼小气,不下重手,不会大方。”
他让人把烙铁烧红,往周奎身上熨,周奎杀猪般的哀求再献一万两。周奎的皮肤一共被熨了四十次,全身都焦烂了,他身边摆放的银子也堆成了一座小山。先后从周国丈家追出银子六十万两,其他绸缎,珠宝无计其数。
看着眼前白花花的银子,刘宗敏不光不领情,还冷笑着说:“让你们平日贪赃枉法!”
他一眼看见缩在人群后面的魏藻德,大声责骂他身为首辅,败坏国家。魏藻德低着头辩解说:
“俺是个知识分子,不懂政治,是先帝自己无道,才导致国家灭亡。”(臣本书生,不谙政事,又兼先帝无道,遂至于此)
刘宗敏一听不禁火冒三丈,指着他鼻子大骂:
“崇祯把你钦点为状元,不过三年又提拔你当宰相,他哪里对不住你,你还说他是无道昏君!”(汝以书生擢状元,不三年为宰相,崇祯有何负你,诋为无道)
骂完还不解气,命人上前狠狠掴了他几个耳光。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有的史料说是掴了魏藻德八个耳光,有的史料说是十个,孰对孰错,笔者才疏学浅,翻阅了众多史料,最终也未搞清楚,姑且存疑。
刘宗敏又让人给魏藻德上夹棍,只夹了两夹,魏状元就受不了了,赶快献出白银两万两。
刘宗敏根本不相信一个内阁首辅仅有二万两银子,继续用刑,直疼得魏藻德一佛出世二佛升天,酷刑折磨了五天五夜,最后脑浆子都流出来了。
临死前,魏藻德拼尽全身力气哑声呼喊:
“从前没有为主子尽忠报效,才有今日,我该死!我死有余辜啊……”
明末那些事儿 第12章 按既定方针办(1)
权将军刘宗敏,字捷轩,陕西蓝田人,比李自成小一岁。
他并不是一个特别贪财的人。但这样疯狂的拷打官绅,催逼金银,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他是在忠诚执行大顺朝的既定政策。
明末的农民军经常被称作“流贼”,因为他们初起时,攻城不取,得地不居,所过之处,杀人放火,抢掠一空,就像汹涌的流水,从不停留在一个地方,又像一群饥饿的蝗虫,吃光了一块地方,飞走,又去蚕食下一片土地。
这样的军队,根本不可能有战斗力,所以才屡起屡仆。有时看着来势汹汹,人多势众,没几下就被打得七零八落,或举起白旗投降,或逃入深山躲藏。
崇祯十三年(1640年),河南大旱,李自成的事业开始出现转机。
当他又一次从深山里走出来时,身边只有一支几千人的小队伍。但在河南,他遇到了一个人,从此开始鲶鱼大翻身。这个人名叫李岩。
李岩,字林泉,河南省杞县人,风度翩翩,文武双全,是一个官宦人家的贵公子。闯王李自成不禁喜笑颜开,手舞足蹈:是谁送你来到我身边?是那圆圆的明月,还是潺潺的山泉
其实,把李岩送到李自成身边的,是杞县的官吏和为富不仁的乡绅。在大荒之年,李岩行侠仗义,乐善好施,私散家财,救济饥民,却遭到这些官绅的嫉恨,诬陷他刁买人心,意图谋反,被关进大狱,受尽酷刑。是成百上千的饥民,在爱慕李公子的女侠红娘子的率领下,砸开监狱,救出了李公子。
投奔闯王李自成后,李岩告诉李自成一句关键的话:“取天下以人心为本,请勿杀人,以收取天下人心”,随后推荐了两个读书人:牛金星,宋献策。
知识分子和农民军的结合,使李自成,刘宗敏这些草莽英雄开始有了逐鹿中原,问鼎天下的雄心。他们不再甘心做流贼,而要创建堂堂正正的仁义之师。从此,在闯王的旗帜上,树立起四个金光灿灿的大字均田免粮。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大顺军杰出的宣传鼓动家李岩编写的这几句朗朗上口的歌谣,具有蛊惑人心的神奇魔力,很快传遍大河南北。
伴着这通俗的歌谣,李自成的队伍迅速壮大,势不可挡,攻洛阳,打开封,取襄阳,占西安直至进军北京,李自成的麾下,已经有了浩浩荡荡的百万大军(骑兵六十万,步兵四十万)。他们所到之处,老百姓杀牛宰羊,箪食壶浆,远接近迎。
李自成的将军们。
崇祯十六年(1643年)五月,李自成控制了河南和湖广北部(即湖北),开始在襄阳“顺从天意”,正式称王“新顺王”。这时的李自成拥兵百万,战将千员,其中最著名的是“五营二十二将”。
五营就是大顺军的五大野战军,分为左营,右营,前营,后营和中营。
当然人数最多,力量最强的是中营,直接由勇猛善战的权将军刘宗敏统领,副帅是文武双全的制将军李岩,下辖六员虎将:果毅将军谷英,任继荣,吴汝义,威武将军李双喜,辛思宗,李友。
其他四营:前营大帅袁宗第(制将军),后营大帅李过(制将军),左营大帅刘芳亮(制将军),右营大帅刘希尧(制将军),每营还配备两员能打硬仗的上将。李自成的妻弟,大将高一功,则掌握着李自成的亲兵卫队。
另外,大顺军中还有一位战功卓著的权将军田见秀,为人宽厚,深得人心,经常留守大本营。
以上二十二员大将,抛头颅,洒热血,跟随李自成浴血奋战,都建立下赫赫功勋,最受李自成器重。如果不是李自成很快败亡,这二十二人就是大顺朝的开国功臣,名标凌烟阁,万古流芳。
至于后世人们熟知的郝摇旗,苗人凤等将领(《雪山飞狐》的主角之一),这时还都是大顺军中的二流角色(中下级军官),地位无法同“五营二十二将”相比。
李自成兵精粮足,踌躇满志,大顺朝开始进入全盛时期。
明末那些事儿 第13章 按既定方针办(2)
迎闯王不纳粮。
公元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农业税。这是中国**人在建设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的丰硕成果。而这一政策制定的前提是:我国的商品经济已经发展到一个较高阶段。
而在360多年前,李自成的大顺朝,就已经提出了“均田免粮”的惠民政策,在占领区全部免除农业税。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老百姓大踏步跑进了社会主义社会。上中学时听历史老师讲到这一节,我顿时热血沸腾,兴奋难耐,觉得“均田免粮”是天底下最最革命,最最振奋人心的口号。
直到有一天,我想到一个实际问题商品经济不发达,小农经济一统天下的明末,老百姓都不纳粮,不交税,整个国家机器如何运转,大顺朝庞大的军费如何筹集?
那可是整整一百万军队呀!
但这没有难倒天不怕地不怕的大顺军,他们找到了自认为聪明的高招抢官府,吃大户。反正大明王朝哪里都不缺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他们的钱财都是通过贪赃枉法,巧取豪夺得来的。
他们给这种做法取了个好听的名字“追赃助饷”,追出赃款,解决军饷。因此每攻下一座城池,他们就抓官绅,抢富户,毒打,砍头,不交出粮食,钱财誓不罢休。
李自成觉得这样做并无不妥。革命就是一个阶级革掉另一个阶级的命。要夺走你的财产,就必须先革掉你的性命。
进入北京后,满眼那么多腰缠万贯的高官显宦,商贾大户,大顺军将士不禁头晕目眩,口水直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