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明末那些事儿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赤脚踏沧浪
归降大顺后,周钟同学发表第一篇大作《士见危致命论》,号召别人向他看齐,面对危难善于审时度势,抢先投降。牛金星对这篇文章读之再三,大加赞赏。周钟同学因此到处吹嘘:牛丞相慧眼识英才,是我的伯乐。
但周钟最杰出的代表作还是呈献给李自成的那篇《劝进表》,里面有几句话已经传扬四方:
“独夫授首,四海归心。比尧舜而多武功,较汤武尤无惭德。”
李自成,这个一个月前还被官府通缉的反贼,在周钟看来,其文治武功已经超越了历代帝王的典范尧,舜,汤,武,另一方面,一个月前他尚叩头口称圣上的崇祯皇帝现在已成为独夫民贼,身死国灭,大快人心。
这篇文章,使无耻文人周钟臭名远扬。
李自成读了周钟的《劝进表》,沾沾自喜,一个劲的夸奖“周先生真是大手笔”。
但让周先生想不到的是,有人竟来抢他的头功,这个人是他的同窗好友魏学濂。魏学濂同学说:“这几句最精彩的句子,其实是我想出来的。”
但还有一个人不服气,这个人的文才一点也不逊于周钟,他就是与大名鼎鼎的钱谦益,吴伟业并称“江左三大家”的文豪龚鼎孽,。
龚鼎孽愤愤不平地说:“此语实出吾手,周先生想不到此。”
真是没有最无耻,只有更无耻。
感觉戏演得差不多了,但李自成仍下不了最后的决心。
虽然宋军师早就说“十八子当主神器”,可我是他说的那个“十八子”(李)吗?一个穷放羊娃,驿站的马夫,现在即将成为君临天下的皇上,昔日驰骋沙场,出生入死的穷弟兄们都要匍匐在自己脚下。
这不是做梦吗?
李自成有些不自信。进北京前他曾派人主动跟崇祯皇帝谈判,条件只是要当一个西北王。
他担心下属不认可他的权威。他听说有的将士经常在背后窃窃私语:“天下是我们流血流汗杀出来的……”。
有一次,大将刘宗敏竟在大庭广众之下叫嚷:“我与他同做响马,凭什么拜他?”
李自成一次次推迟登基日期,可有一个人比他还着急,这就是牛金星。李自成不光明正大的登基坐殿,他这个“太平宰相”就只能是个赝品。
他急切的向李自成禀报“大位未定,恐事有中变”,的确,偌大的一个中国没个正牌的皇帝,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就在这时,忽然有人在内宫找到一个古朴的铜香炉,香炉肚子上竟然镌刻着“永昌”两个字。永昌是大顺朝的年号。这似乎证明大顺朝早已得到了上天的承认。
凑巧的是,宫门外又出现了几位高僧,风尘仆仆,一看就像走过很远的路。他们自称是从天竺国来的,听说中国有新皇帝登基,特来祝贺。
李自成瞅着牛金星,脸上终于露出欣慰的笑容。
四月初九,牛金星,巩焴带领文武大臣再一次劝进。李自成终于同意称帝,并下旨责成牛金星制定《登基大典筹备工作日程安排表》。计划如下:
四月十二,百官在午门前排练大典礼仪,
四月十三,百官在天佑殿彩排,
四月十五,颁布登基诏书,
四月十六,视察国立大学(学宫),祭奠孔圣人,
四月十七,举办庆典,登基坐殿。
牛金星和礼政府的官员们迅速忙碌起来了。即将加官进爵的文武官员们兴高采烈,奔走相告,一个新兴的王朝正喷薄欲出。
可就在这时,远方突然传来一个石破天惊的坏消息:
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反了!他竖起为先帝复仇的大旗,号召大明的臣民同仇敌忾,发动袭击,彻底消灭大顺军。
李自成一下子被震懵了。





明末那些事儿 第18章 伤不起(1)
山海关。
宁远总兵,平西伯吴三桂进退失据。
有人告诉我: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
现在的吴三桂,就处在了这样一个人生的三岔路口。
他后悔。
三月初六接到崇祯皇帝放弃宁远,进京救驾的诏书,吴三桂并没有立即采取行动。史书上说他“迁延不即发”。
吴三桂是辽东人,他的众多将士也是辽东人,在长期同清军作战中,辽东的百姓是他们的坚强后盾。现在撤离宁远,吴三桂首先想到的是,组织宁远及其附近的居民同时撤离。
保护着五十万辽民和军人军属,吴三桂行动迟缓,从宁远到山海关二百里,他们整整走了十一天。
三月十六日,吴三桂到达山海关,派人安置好辽民后,他亲自率领四万关宁铁骑开始向北京进军。
三月二十日,大军赶到丰润,这时从前方突然传来一个悲惨消息京城陷落,皇上殉国。
吴三桂惊呆了。
他不相信大明朝经营二百余年,固若金汤的北京城这么快就被流贼攻破,他也没想到京城内外这么多明军竟然不堪一击。
他后悔,为什么在迁徙辽民的同时,不挑选部分精兵日夜兼程,早日抵达北京?
他愧疚,恨自己私心太重。为保存实力,他希望其他部队先与闯贼拼杀,待敌人实力消耗后,自己再发起冲锋,确保大获全胜。
面向京城方向,想到自缢身亡的皇上和被困京城的父母家人,吴三桂放声大哭。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吴三桂哭够了,头脑也清醒了。
他慢慢抬起头来,茫然地环顾四周。现在真的是有家难奔,有国难投了。下一步该怎么办?怎么办?他不住的问自己。
投降满人?虽然舅舅祖大寿,恩师洪承畴,哥哥吴三凤,还有好多亲属和朋友都投降了满清,并写信劝他归降,但这样的想法在吴三桂的脑海里只是一闪而过,他不能投降满清!
关宁铁骑与清军拼杀这么多年,有多少亲人,战友命丧敌手,双方已结下深仇大恨,怎么还能握手言欢呢!
并且,吴三桂也看不惯满人那怪异的服饰,还有可笑的发型:头皮剃得亮亮的,脑后盘一根小辫子,像条猪尾巴,成什么样子!在明朝人的称呼中,满洲人是“奴”,是“虏”,是野蛮落后的异族。
可投降大顺?吴三桂感情上也难以接受。
吴三桂一直处于同强悍的清军对峙的最前线,从来没跟李自成的大顺军交过手。他听说过去的老战友唐通,姜瓖等人都先后归降了大顺并受到重用,就连在开封保卫战中射瞎李自成眼睛的名将陈永福,李自成都折箭为誓,尽释前嫌,进爵文水伯。
也许,李自成是一个心胸宽广,目光远大的人。
但在吴三桂内心深处,大顺军仍是一伙罪不可赦的反贼,杀人放火,打家劫户,又逼死了皇上。他们在京城能站住脚吗?李自成能够一统江山,成就大事吗?
看看再说吧!
吴三桂传令:回师山海关。




明末那些事儿 第19章 伤不起(2)
回到山海关以后,吴三桂几乎每天都登上城楼,向西方眺望。
他最不放心的,是白发苍苍的老父亲,还有魂牵梦绕的宠姬陈圆圆。
这一天午后,中军官禀报:京城来人了。
吴三桂以为父亲来信了,忙起身相迎,走过来的却是一个身材高大,留着络腮胡子的军官。
这个人叫唐通,官封定西伯,是吴三桂的老朋友。当年松锦大战,吴三桂与唐通等八位总兵并肩作战,一齐溃逃,结下了深厚的战斗情谊。
但这一次,唐通可不是来重续战斗友谊的。他作为闯王李自成的使者,来劝说吴三桂归附大顺朝。
唐通大夸李自成礼贤下士,堪称英主,并且给吴三桂带来几样厚礼:
白银四万两,犒赏关宁铁骑,
一万两白银,一千两黄金,赏赐吴三桂本人,
一张委任状,授予吴三桂侯爵。
吴三桂面色冷静,但内心欣喜若狂。因为他的部队已经十四个月没发军饷了。
但最让吴三桂动心的,还是唐通带来的一封信,老父亲吴襄的亲笔书信。其中有这样几句话,强烈叩击着吴三桂的心扉:
“事机已去,天命难回,吾君已逝,尔父须臾……及今早降,不失通侯之赏,犹全孝子之名……”
吴三桂反复吟咏着父亲的教诲,不觉间已泪流满面。
“也罢!既然当不了忠臣,那就做孝子吧!”
他其实不知道,这封信完全是大顺朝牛金星丞相的大作,吴襄老头只是照抄了一遍。
吴三桂思虑再三,决定将山海关交给老朋友唐通驻守,自己率领关宁铁骑进京,拜见闯王李自成。
一路上,他贴出告示:“本总兵带兵朝见新领导,所过之处秋毫无犯,各地百姓不必惊恐。”
吴三桂的关宁铁骑是大顺朝的心腹大患。直到此时,李自成招抚吴三桂的工作按部就班,一切顺利。但谁也想不到的是,就在几天后,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的相遇,却根本改变了吴三桂的命运,并且,也彻底改变了李自成的命运。
这个小人物是一个下人,从北京吴襄的家里跑出来的。史料上说,这个家人是老吴襄派出来给吴三桂报信的,也有史料说,是吴府的家人与吴襄的小妾私通,趁乱逃出私奔,却误打误撞碰上了吴三桂。
四月四日,吴三桂率军抵达永平。在永平西边的沙河驿,遇到了从北京跑出来的家人。吴三桂急切地询问京中的消息,于是一次充满戏剧性的对话开始了:
“我父亲还好吧?”
“被关押起来了。”
吴三桂一愣,但转念一想:这是要挟我投降啊,我一进京,就放出来了。
“我家中没事吧?”
“被抄家了。”
吴三桂吃了一惊,但仍故作轻松的说:“没什么,我一回家就都归还了。”
“陈夫人怎么样?”陈夫人是吴三桂心爱的小妾陈圆圆。
“被贼人抢走了。”
“啊!”吴三桂不听犹可,听了以后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感情的天平轰然倾倒了。他怒发冲冠,血灌瞳仁,咬牙切齿,厉声说道:
“大丈夫不能保护一个弱女子,还有何面目活在天地之间。闯贼,我跟你势不两立!传令三军儿郎,立即杀回山海关。”
驻守山海关的定西伯唐通,做梦也没想到吴三桂会突然杀回来,仓促应战,带来的八千士兵被关宁铁骑一顿猛打,全军覆没。唐通只带着八名小卒一路狂奔,狼狈不堪的逃回了京城。




明末那些事儿 第20章 伤不起(3)
乱世红颜
让吴三桂冲冠一怒的小妾陈圆圆何许人也?
据《明史》记载,陈沅,字畹芬,小字圆圆,出生于姑苏鱼米之乡。江南大才子吴梅村说她家“门前一片横塘水,前身合是采莲人”。
在中国历史上,陈圆圆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女子,她的知名度丝毫不逊于古典四大美人:西施,貂蝉,杨贵妃,王昭君。
提到陈圆圆,会让人想起3000年前一场惨烈的特洛伊战争,希腊和特洛伊两个国家为了争夺一个美丽的女人海伦,不惜征战了十年,数万名身经百战的勇士身首异处,抛尸荒野。最后,特洛伊城毁灭了,美丽的海伦被带回了希腊。希腊城堡中几个佝偻着身子的长老,伸长脖子瞅着海伦,都不住的默默点头说:“值!为了这个女人,就是再打十年,也值!”
陈圆圆就是东方的美神海伦,她倾国倾城,风华绝代,美轮美奂,光采照人。犹如那娇艳的花朵,吸足了水分,在明媚的阳光下,灿烂的盛开。她的美艳,不仅引发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山海关大战,而且影响了一个国家历史的走向,改变了当时无数人的命运。
关于她的故事,版本繁多,众说纷纭,有人专门编辑了两大本《陈圆圆事辑》和《陈圆圆事辑续》,其中不少谜团,至今仍争论不休。
陈圆圆姓什么?
这好像是一个非常无厘头的问题。
《陈圆圆事辑》第一篇明明白白记载:“姑苏女子本姓邢,父邢三,住四亩田(村名)”。
陈圆圆不姓陈,而姓邢,她的父亲邢三,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人。不幸的是,邢圆圆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穷苦忙碌的邢老汉抚养不了幼小的女儿,就把她送给了常州奔牛镇的姨妈家。从此圆圆改姓陈,成了姨夫陈泰然的养女。
圆圆的姨夫兼养父陈泰然,是一个很有女人缘的男人,因为他从事着一项特殊的职业“惊闺”。他每天出屯入村,走街串户,卖些针头线脑,脂粉首饰之类女人用品,人们都叫他陈货郎。
为了能把闺房里那些小姐妇人们吸引出来购物,陈货郎经常手摇铃鼓,口唱小曲,自得其乐,竟养成了喜好音乐,爱唱昆曲的嗜好。
当时北方烽火连天,战乱不断,而江南因有长江阻隔,仍然歌舞升平,一派祥和气象,唱昆曲之风大盛。陈货郎不仅自己爱听,爱唱,还经常把会唱曲的人招到家里来同吃同住。家里经常有十几个人“日夜讴歌不辍”,他们口中咿呀,手舞足蹈,披头散发,形似癫狂,小小的货郎店铺几乎变成了戏园子。
在这样的环境里,天生聪明的陈圆圆耳濡目染,没过几年就掌握了昆曲演唱的要领,并且操琴度曲,舞扇歌裙,样样精通。
但陈货郎从事的毕竟是小本生意,本来挣钱就不多,家里还养着这么多戏迷,日子越过越窘迫,竟欠下了一屁股的高利贷。因无力还债,陈货郎贫病而死。孤独无依的姨妈再也无力供养圆圆,于是就将圆圆送进了苏州玉峰戏班。
这一年,陈圆圆一十六岁,已出落成一个婀娜多姿,娇艳欲滴的绝代佳人。
很快,在苏州演艺界,蹿红一颗耀眼的新星。
陈圆圆人长得美,压倒群芳,歌唱得婉转圆润,无与伦比。每次登台演出,都是半城空巷,座无虚席。人们评价她“色甲天下之色,声甲天下之声”,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色艺双馨”。
陈圆圆成了大明星,四方慕名前来一睹芳容的追捧者络绎不绝,她的身价水涨船高,陪人吃顿饭,唱支曲,缠绵一夜,就能收获大把大把的银子。很多男人为了她而争风吃醋,甚至大打出手。远在边关的青年军官吴三桂,也听说了陈圆圆的艳名,倾慕不已,准备派人携带千两黄金为陈圆圆赎身。
但陈圆圆在这风花雪月的日子里并不开心,她知道自己不过是一些花花公子的掌上玩物。有个当地黑社会老大为了独占陈圆圆,竟多次派人抢劫,吓得圆圆花容失色,东躲西藏。她渴望一个能够真正体贴保护她的男人,她愿意过一种正常人的夫妻生活。
陈圆圆是个才女,她填有一阙《有所思》小词,就尽情传达了她那种愁肠百结,无可奈何的心境。词曰:
“自叹愁多欢少,痴了。底事倩传,杯酒一巡时,肠九转。推不开,推不开。”
正当陈圆圆对这“愁多欢少”的歌妓生活越来越厌倦的时候,一个文采风流,倜傥多情的男人闯进了她的心灵。
最先闯入圆圆心扉的这个男人,并不是青年军官吴三桂,而是……




明末那些事儿 第21章 伤不起(4)
初恋的情人
最先闯进圆圆心扉的这个男人,并不是青年军官吴三桂,而是号称“明末四公子”之一的鼎鼎大名冒公子。
冒公子,名襄,字辟疆,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出生,江苏如皋人。他面目俊朗,文质彬彬,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富有正义感,是复社的重要成员,与河南商丘的侯方域,江苏宜兴的陈贞慧,安徽桐城的方以智并称“明末四公子”。
苏州城南临太湖,湖中碧波万顷,水光潋滟,乃江南胜景。冒公子与陈圆圆初次相识,就在太湖上一艘烛光摇曳的楼船上。陈圆圆风姿绰约,体态轻盈,宛如一只孤凤翩然于迷蒙的烟雾之中。
那一天,陈圆圆演唱的是一曲弋阳腔的《红梅记》,这种曲调本来音腔高亢,但经过圆圆演绎,却变得别有韵味,像出岫的云烟那样柔美,如落盘的玉珠一般清脆,只听得冒襄飘飘欲仙,如痴如醉。
陈圆圆早闻冒襄大名,现在冒公子就坐在眼前,年青儒雅,风度翩翩,不禁让她怦然心动,唱曲跳舞也格外卖力。一直热闹到后半夜,忽然下起一阵急雨,客人们陆陆续续散去。陈圆圆双眼含情脉脉瞅着冒公子,希望他能留下来。
冒襄也被陈圆圆出色的色艺迷住了。他感觉圆圆不仅人长得美艳,那种优雅天成的神韵更是无人能比。于是他留了下来,跟圆圆秉烛长谈,深情款款,相依相偎,意趣相投,一直到天亮。
望着冉冉升起的红日,冒公子告诉圆圆,自己是去湖南衡山探亲并接母亲的,走水路路过此地,特来探访圆圆。今日心愿已了,他还要急着赶路。两人都恋恋不舍,陈圆圆依依惜别,殷殷叮嘱说:
“现在是早春二月,算算里程,公子到八月份就能回来了。当你从衡山返航的时候,我就在我们苏州盛开的桂花丛中等着你。”
告别了圆圆,冒襄行色匆匆,日夜兼程,到达衡山后也没多做逗留,护送着母亲很快返航,在八月中旬可以观赏江潮的时候如期返回太湖。他上岸四处寻觅,却觅不到圆圆的踪影,心急如焚。有人告诉他陈圆圆被一伙豪强抢走了,冒襄感觉心像被摘去一般痛。
恰在这时,从湖北又传来一个不幸的消息,襄阳被流贼张献忠攻破了,在襄阳附近做官的父亲失陷在那里,随时有性命之忧。可没有朝廷的旨意,冒襄的父亲又不能擅离职守。
冒襄又伤心又着急,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人一下子瘦了。这天他独坐甲板正借酒浇愁,苏州城内一位朋友过来看望他,惊讶他的憔悴,问他怎么了。冒襄一一相告,朋友一听却乐了:
“伯父的事我不清楚,但陈圆圆的事你一定是搞错了。先前被豪强掠走的,是假的陈圆圆,真的圆圆就藏在附近。”
冒襄一听,大喜过望,忙请朋友带他去找。
来到一处僻静的农家小院,冒襄果然见到了圆圆。圆圆淡妆素裹,脸色苍白,美丽却不减半分,就像幽深的山谷里一朵香气四溢的兰花。她深情地望着冒襄,笑吟吟地说:
“你来了!真高兴公子没有忘记咱们雨夜舟中的芳约。前几天我几乎深陷虎口,现在还心有余悸,今日与公子重逢,真像做梦一般。请公子从此不要再离开我!”
对于陈圆圆大胆的表白,冒襄有些犹豫,他喜欢圆圆,却从没想过要娶她回家。再说父亲还在危难之中,母亲因此经常擦眼抹泪,现在最紧要的是去京城,想办法帮父亲调离襄阳。于是他没有答应陈圆圆,说了一会儿话,就回到船上。
第二天天刚亮,一叶扁舟忽然破浪而来,陈圆圆迎风独立船头,恍若天降。还没等冒襄反应过来,圆圆已登上大船径直进入内舱拜见冒老夫人。圆圆是个敢恨敢爱的女子,劫后余生,更迫切寻找一个值得依靠的人,尽快把自己嫁出去。
出舱后她对冒襄说:“刚才拜见了老夫人。老夫人和善慈祥,让我如沐春风,如饮甘露,就像见到了自己的亲生母亲。请公子不要嫌弃我!从前有个痴情女子苏惠,因丈夫被人诬陷发配敦煌,她日夜思念,苦苦盼望,将自己的满腔相思写成一首八百余言的回文长诗,并用五彩丝线小心翼翼的织在一方八寸见方的锦帕上,最后终于将丈夫盼回了家。苏惠就是我的榜样,我会像苏惠一样,闭门谢客,忠贞不渝,一直等你去京城,把老太爷平安营救回家。”
冒襄被陈圆圆的真情深深打动,紧紧地拥着圆圆,一口气挥毫赋诗八首《赠畹芬八绝》,并答应等营救父亲回家,就立即来苏州接她。两人执手相望,依依惜别。圆圆泪眼婆娑,也填词一首相送:
堤柳,堤柳,不系车行马首,空余千缕秋霜,凝泪思君断肠。肠断,肠断,又听催归声唤。
冒襄回到如皋老家,安顿好母亲,就前往京城,托关系,送银两,到处打点,四处奔波,一直到第二年(1642年)三月,才把父亲的事情办妥。他兴冲冲地赶到苏州来见圆圆,而陈圆圆,却于十天前被权门外戚抢走,献给了崇祯皇帝。
这一次,冒襄是真的失去了陈圆圆。
永远!
十几年后,虽然冒襄遇到了秦淮名妓董小宛,并与董小宛度过了九年缠绵悱恻的浪漫爱情生活,但他始终不能忘怀陈圆圆。这里面有爱恋,有赏识,也有悔恨和内疚。他经常说:
“蕙心纨质,澹秀天然,生平所见,独有圆圆。”
崇祯十五年(1642年),皇宫里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崇祯皇帝最宠爱的田贵妃病死了。
崇祯很伤心,但更伤心兼着急的是田贵妃的父亲田弘遇。女儿得宠,田国丈腰杆也硬,炙手可热,气焰熏天,京城里没有人敢惹他,如今女儿没了,他明白,地位将一落千丈,很快就会门庭冷落车马稀。
怎样才能继续在京城里作威作福呢?田国丈绞尽脑汁,想出一个自认为绝顶聪明的主意为皇上选美。
为了取悦皇上,田国丈不顾63岁高龄,亲自出马,不辞劳苦,率领上千名家丁雄纠纠气昂昂直奔江南抢掳美女。只要听说有点姿色的,他就要千方百计弄到手,闹得人仰马翻,鸡飞狗跳,“东南骚动”。这时的陈圆圆在苏州正红得发紫,艳名远扬,田弘遇怎能放过,扔下一点银子,就把圆圆带走了。
回到京城,田老头让人给陈圆圆浓妆艳抹,一番调教,然后亲自送进内宫。
陈圆圆望眼欲穿等不来冒公子,三番五次派人送信也毫无回音,心哇凉哇凉的。她感觉命中注定与爱情无缘。现在要进宫伺候皇上,哎!听天由命吧!
1...34567...4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