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明末那些事儿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赤脚踏沧浪
圆圆对自己的容貌还是信心十足的,但万没想到的是,满脸疲惫的崇祯皇帝呆呆的瞅了圆圆半晌,忽然长叹了一口气,摆摆手,又让田国丈把圆圆领了回去。他正被西边的流贼和东边的清兵搞得焦头烂额,哪有心情欣赏娇娥!
历史在这里,似乎跟所有人都开起了玩笑。
如果不是阴差阳错的误了十天,冒襄与圆圆的爱情就不会失之交臂,
如果崇祯是一个荒淫好色之君,也就没有了后来陈圆圆,吴三桂之间的一段风月情怀,
如果大顺军的权将军刘宗敏进京后不是又恰巧住进了田国丈的豪宅,那么那么,“恸哭三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悲剧还会发生吗?
也许吴三桂就真的归降了农民军,成为大顺朝的开国功臣,李自成安安稳稳登上了“九五之尊”,从而一统华夏,满人被阻挡于山海关外,难以越过雷池半步,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或许就不是清朝而是李家王朝了。
仿佛冥冥中有一只巨手,掌控着历史的进程,看似不经意的诸多偶然性,铸就了历史发展的必然。很多人的命运,就这样被无情的决定了。
前面那个人吴三桂,将是陈圆圆的宿命。
陈圆圆回到田府,成了田国丈的家妓,供其玩乐。圆圆不甘屈从这不幸的命运,经常弹奏一支名叫《高山流水》的曲子,来诉说知音难寻,命运多乖的苦痛。
而这时的吴三桂正奉命勤王,奔驰在前往京城的路上。满清的皇帝皇太极派遣大军又一次越过长城,铁蹄踏遍河北,山东。吴三桂率领精锐的关宁铁骑与清军激战,“屡有斩获”。清军退走后,崇祯皇帝亲自在武英殿宴请吴三桂,并赐他尚方宝剑,此事轰动了北京城。
从这时起,陈圆圆认定,吴三桂是一个英雄。
当时,李自成的大军,正挺进陕西,威逼北京。大明的江山朝不保夕,京城里的皇亲贵戚们人人自危。这天,田弘遇又对着一群歌伎唉声叹气,陈圆圆走上前淡淡一笑:
“老爷,身处乱世却没有值得依赖的靠山,早晚会大祸临头。吴三桂将军是当世英雄,又握有兵权,现正逗留京城,老爷何不结交吴将军,情况紧急时也好有个照应。”
几句话说得田弘遇眼前一亮。





明末那些事儿 第22章 伤不起(5)
吴三桂接到请柬,本不想去赴宴,他鄙视田弘遇的为人,但想到也许能在田府遇到陈圆圆,就接受了邀请。
吴三桂早闻圆圆的艳名,还曾派人携带千金去赎买她,可惜被田国丈抢先一步带走了,吴三桂失望极了。今日来到田府,吴三桂唯一的希望就是一睹绝代佳人陈圆圆的芳容。
田弘遇并不理解吴三桂的心思,在豪华的客厅里,陈列出各式珍馐,殷勤地向吴三桂频频劝酒。吴三桂不见陈圆圆,感觉索然无味,饮下几小杯酒后,就准备告辞而去。
田弘遇忙起身挽留,并向内室一招手。吴三桂顿感心旷神怡,只见十几个妙龄女郎,鱼贯而出,个个盛装艳丽,婀娜多姿,随着悠扬的音乐,开始翩翩起舞。其中为首一人,更是艳如桃李,美若天仙,眼波流转,魅力四射。她边舞边唱,其舞姿,柔软轻盈,飘飘欲飞,其声音,玉润珠圆,浑如天籁。尤其那一双蕴含深情而又带着淡淡忧伤的眼睛更是勾去了吴三桂的三魂六魄。
吴三桂神移心荡,早已忘却了身在何处,嘴大张着半天合不拢,天地间仿佛一切都停滞了。
不知过了多久,一声娇媚的呼唤惊醒了他:“将军,请用酒!”
吴三桂回过神来,看着眼前的女人温柔可人的脸蛋儿,问田弘遇:“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陈圆圆姑娘吧,真是倾国倾城啊!”
田弘遇连连点头:“是啊,是啊。圆圆,快给吴将军敬酒!”
陈圆圆原本以为宁远总兵官吴三桂是一个人高马大,膀阔腰圆的黑大汉,一见之下,却原来是一位皮肤白皙的英俊青年,三十出头,身着戎装,神采奕奕,器宇轩昂,看得陈圆圆不由怦然心动。
吴三桂也是兴奋难耐,索性脱去军服,开怀畅饮。田弘遇不胜酒力,已有些醉眼朦胧。
吴三桂悄悄问圆圆:“你在这里感觉快乐吗?”
圆圆惨然一笑,低声说:“红拂女尚且不喜欢越公杨素,我怎会快乐呢?”
吴三桂不仅暗暗颔首。
这时,外面忽然有警报传来。原来清兵又要大举入侵边关,皇上诏命吴三桂速回宁远。吴三桂起身告辞,众人簇拥相送。田弘遇拉着吴三桂的的马缰绳说:“吴将军,如果敌寇真的打过来,我们该怎么办呢?”
吴三桂拍拍胸脯:“国丈如果能以圆圆相赠,三桂即使赴汤蹈火,也要保全国丈一家老少平安!”
得到了吴三桂的承诺,田弘遇感到欣慰。虽然有些舍不得天生丽质的陈圆圆,但毕竟只是一名歌妓,难以跟自己的万贯家财,身家性命相比,于是田弘遇略一沉吟,就慨然答应。
由于军情紧急,一时无法迎娶,也不便把圆圆带到烽火连天的宁远前线,吴三桂只好将她暂留田府,托田弘遇照管。
不久,为了笼络吴三桂,朝廷重新起用老将吴襄,调入京城担任京官。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吴襄带领全家入京,住在北京王府井二条胡同。田弘遇倒也信守诺言,将陈圆圆立即送到吴襄府上。
美丽多情的苦命女子陈圆圆终于有了自己的归宿。
她暗自庆幸,庆幸自己找到了一个值得信赖,能够保护自己的如意郎君。虽然只是做吴三桂的侍妾(正妻是张氏),但也感到十分满足了。
她爱吴三桂,吴三桂也喜欢她。现在,她只盼望夫君早日从战场凯旋归来。她尽情地憧憬着未来美好的日子。
但是,令他想不到的是,战争的硝烟已经弥漫到京城的上空,一场更大的灾难正张开血盆大口咆哮而来。
陈圆圆将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明末那些事儿 第23章 伤不起(6)
谁抢走了陈圆圆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破了北京城,大顺军潮水般涌进来,拷掠百官,抢夺美女,宁远总兵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也未能幸免。
到底是谁抢走了陈圆圆呢?
有人说是李自成。
志得意满的李闯王一进入北京,就住进皇宫,大排筵宴,并唤来一班青楼歌女吹拉弹唱。他问一个太监:“内宫里宫女三千,怎么就没一个国色天香的?”
太监忙跪下回答:“先帝忧愁国事,不好声色,所以后宫佳丽很少。有一个陈圆圆,花容月貌,国色天香,田国丈献给先帝,被先帝退了回去。听说现在归了吴三桂,就留在他父亲吴襄家里。”
这时吴襄已投降了大顺朝,李自成逼迫吴襄献出了陈圆圆。
这一说法记载在清初大才子陆次云所著的《圆圆传》中。但大多数史学家认为“小说家言,不足凭信”。
同是清人所修的《明史》上说,李自成“不好酒色,脱粟粗粝,与其下共甘苦”。李自成不会是这样一个目光短浅,不识大局的人。撰写《庭闻录》的刘健先生更是为李自成辩白:“陆次云《陈沅传》以夺沅者为李自成,不知其为宗敏也,传文虽详,考究未确,其点缀处,尤多已甚之词。”
但今天相信李自成抢走陈圆圆的仍大有人在,如金庸大师,他不仅认为李自成占有了陈圆圆,而且两人还生了个女儿,名叫阿珂,跟她妈妈一样漂亮,把小痞子韦小宝迷得神魂颠倒。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翻翻武侠小说《碧血剑》,《鹿鼎记》。
但更多的人相信是权将军刘宗敏。
大顺军一进入繁华的大都市,就追求起享乐来,各将帅纷纷搬进明朝高官的豪宅。刘宗敏正好占据田国丈的府邸,他首先占有了田弘遇的妻女,但仍不满足,继续到处搜索美女。他听田府的人说,陈圆圆是天下第一美人,不禁垂涎三尺,立即闯进吴府拷打吴襄,老吴襄万般无奈,只好交出了陈圆圆。
陈圆圆试图反抗,但一个弱女子又怎能挣脱刘铁匠的魔爪。接下来的几天,陈圆圆受尽凌辱,可心灵上的摧残远比**更加痛苦,她觉得对不住吴三桂,她从来没有这么恨过自己的容貌,真想一死了之。
据说李自成很快知道了这事,直埋怨刘宗敏做事鲁莽,他赶快让人把圆圆领进内宫保护起来,并下令释放吴襄,设宴为吴襄压惊。
明末清初大量的历史资料都采纳了这一说法,不论早期的《明季北略》,《甲申传信录》和《国榷》,还是后来的《明史》,《庭闻录》,《小腆纪年附考》等。
但还有另一种更为离奇的说法:抢走陈圆圆的竟然是制将军李过。
那年崇祯皇帝把陈圆圆退了回来,田弘遇就找了处僻静的宅院,把陈圆圆在外面养起来,也享受起“外面彩旗飘飘,家中红旗不倒”的幸福生活。
正巧大顺军的勇将李过,绰号“一只虎”,奉闯王之命,扮作客商,带着大量金银珠宝,潜入京城,来结交大明的文臣武将,太监和守城的军官做内应。
李过在京城耳闻陈圆圆艳名,羡慕不已,借着夜色去会陈圆圆。李过虽是武将,但长得英俊潇洒,又挥金如土,谈吐不凡,圆圆暗暗喜欢,就把李过偷偷留了下来。
两个月后,李过完成了闯王交待的任务,向圆圆告辞,嘱咐说:“我并不是做买卖的商人,而是李闯王的侄子。明年闯王就要进京称帝,我也会被封为王爷,到时我一定娶你做王妃。”
两人依依惜别。
后来,宁远总兵吴三桂来田府赴宴,田国丈命圆圆陪酒,吴三桂对圆圆情深意切,屡屡挑拨,陈圆圆也看吴三桂儒雅英武,更胜李过,于是将终身又托付给了青年军官吴三桂。
崇祯十七年三月,由于有内应开门迎降,北京城不攻自破。“一只虎”李过进城后第一件事就是寻找陈圆圆,与其重续前缘。
于是,陈圆圆落到了制将军李过手里。
以上是关于陈圆圆被掠的三个主要版本。
其实谁占有了陈圆圆,已不重要,因为最后的结果一样。即使是刘宗敏,李过抢走了圆圆,李自成也难辞其咎,作为一位欲图天下的农民领袖,在关键时刻不能约束部下,导致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实在是咎由自取。
大错已经铸成,一切都无可挽回。吴三桂怒发冲冠,降而复叛,重新竖起讨贼大旗,并发布檄文,痛斥李自成,号召大明的臣民同仇敌忾,奋起反抗,消灭大顺军。
李自成自酿的苦酒只能自己痛苦的饮下。




明末那些事儿 第24章 抉择(1)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怒为红颜。
自从明末大文豪吴梅村写出这篇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长诗《圆圆曲》,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就几乎已成定论。但仔细考察事件的经过,历史的真相却并非如此简单。
宁远总兵,平西伯吴三桂身份高贵,他打心眼里瞧不上大顺朝这伙打家劫户出身的泥腿子,土包子,只是因为形势所迫和父亲苦口婆心的劝说,才勉强归顺了李自成。
他不了解李自成,也不信任大顺朝,在前往京城的途中,不断派出探马探听京城的消息,但反馈的结果没有一条让他高兴,追赃,拷打,抢劫,奸淫……他隐隐感觉李自成不是那种能成大事的创业之主。
从京城逃出的家人报告说,家产被抄没了,父亲被拘禁了,吴三桂还故作轻松,自我安慰。但陈圆圆被掠夺的消息证实后,吴三桂感情天平上最后一根稻草落了下来,一切幻想都破灭了。
他终于明白:大顺朝根本没把我吴三桂当回事。什么礼贤下士,什么晋封侯爵,对我来说,这个狗屁侯爵一钱不值,它既不能保护我的爱妾,也不能保护我的家庭!也许,这本身就是个骗局,把我骗进京城,然后与全家人一块被斩尽杀绝。
吴三桂被彻底激怒了,像一头被刺激得发疯的雄狮。他的“冲冠一怒”并不仅仅是为了一个女人,而是咽不下这口气。
陈圆圆固然可爱,但一个风尘女子,在生死的关键时刻,并不会为他守身如玉,以死抗争。但在陈圆圆身上,却体现着吴三桂的价值。大顺朝如此粗暴野蛮的对待陈圆圆,还有他的老父亲,将致吴三桂于何地!
他们要把我吴三桂当成什么人!
吴三桂从来不是逆来顺受的孬种,他感到,如果投降了大顺朝,绝不会得到李自成,刘宗敏丝毫的尊重,荣华富贵将化为泡影,既得利益荡然无存。即使骁勇善战的四万关宁铁骑,也只能受人摆布,任人宰割,甚至死无葬身之地。
吴三桂“冲冠一怒”,非关女人,而是为了自己做人的尊严和切身的利益。
据说,宁远总兵吴三桂在准备与大顺朝决裂以前,因顾念陈圆圆和老父亲吴襄的安危,也曾有过短暂的犹豫和矛盾。一位亲历“甲申之变”的太监王永章,在他写的《甲申日记》里,完整的保留了吴三桂在京城陷落后写给吴襄的五封短信。
第一封信写于崇祯十七年三月二十二日:“父亲大人,闻京师陷落,不知消息确否?也许只是城池被围,如能逃出城外,不要多带钱物,可将金银珠宝埋藏地下。请转告陈妾圆圆,我身体强健,嘱咐她耐心等待。”
第二封信告诉吴襄自己打算退守山海关,坐待事变:“得探报,知京城已陷,儿拟退驻关外。如果事情已不可收拾,飞速告我。全家均失陷贼中,儿也只得归降。陈妾安否?甚为念。”
第三封信吴三桂决定归降大顺朝:“接二十日来信,知父亲已经归降,欲保全家平安,儿也只得归降,因为通权达变方为大丈夫。听说陈妾要骑马前来山海关,如此年青女子,怎可轻放出门?儿已退兵至关,预备来降,只有这件事放心不下。”
第四封信是已知陈圆圆被抢走了:“前日听说,陈妾已被刘宗敏掠去,呜呼哀哉,今生再不能复见!真想不到父亲竟然如此失算!昨天趁贼不备,儿已杀回山海关,并向满洲借兵,本打算长驱直入,又考虑陈妾或许已回家,或许刘宗敏知道是儿的爱妾,并未奸杀。如果儿子进兵,反而会给陈妾带来杀身之祸,所以飞信问询。”
第五封信仍存侥幸心理:“接父亲来信,知道陈妾被安养在内宫,不知消息是否可靠?听说太子也被软禁宫中,父亲是否见过?父亲既已归降,可以当面提出,只要把陈妾,太子送来山海关,我就立即归降。”
五封短信,真实记录了吴三桂降而复叛,与大顺朝反目成仇的心路历程。
如果这时,李自成将“陈妾,太子”送到山海关,只留下吴襄及其家人在北京做人质,事情也许还可挽回,但远在京城,感觉迟钝的李自成又怎能猜透吴三桂的心思。
吴三桂很快失去了耐心。
不能再犹豫了。不能自欺欺人!
丢掉幻想,准备战斗吧!




明末那些事儿 第25章 抉择(2)
决裂,站在山海关城头,吴三桂怒不可遏。
他痛恨李自成,刘宗敏根本没把自己放在眼里,也怨恨父亲吴襄,怪他没保护好圆圆。他更恨自己,怎么会决定归顺这伙十恶不赦的反贼?
他拿起笔来,当即给父亲写信,一封绝情的信。其中有几句话措辞激烈,掷地有声:
“父既不能为忠臣,儿亦安能为孝子乎!儿与父诀,请自今日。父不早图,贼虽置鼎俎之旁以诱三桂,不顾也。”
这封信既是写给父亲吴襄的,也是写给大顺朝李自成等人的。他直斥父亲苟且偷生,有辱前朝,毅然宣布从现在开始,断绝父子情义,即使李自成把吴襄扔进油锅炸了,放到砧板上剁了,他也不会瞅上一眼。
表面看来,这是多么的无情和狠心,但从字里行间,我们却读出了吴三桂煞费苦心对父亲的保护。我吴三桂与大顺朝彻底决裂,血战到底,但这一切与我父亲毫无关系,因为我与他已经义绝恩断。
第二天,吴三桂下令全军缟素,为死去的崇祯皇帝戴孝致哀。
在山海关城南演武场上,一杆大旗迎风招展,上绣“讨贼复仇”四个黑色大字。四万关宁铁骑盔明甲亮,威风凛凛,杀气冲天。
吴三桂一招手,命人押过两个五花大绑的人。众人一看,原来是随唐通一齐来山海关劝降的大顺朝使臣李甲和陈乙。两个人面如土色,跪地求饶。
吴总兵毫不理会,一声令下,立斩李甲,剁下脑袋祭旗,将陈乙摁倒在地,割下双耳,放他滚回北京,给吴襄和李自成带去那封措辞激烈的《绝父书》。
吴三桂登上高台,声泪俱下,慷慨陈词:
“弟兄们,闯贼李自成,一介跳梁小丑,逼死先帝,囚禁太子,拷打百官,奸淫我们的姐妹,抢夺我们的财物,杀戮我们的人民,无恶不作,伤天害理。自从开天辟地,从未见过如此惨绝人寰之事,凡我大明的臣民,谁没有忠君报国之心!我们关宁将士,堂堂正义之师,英勇善战,所向无敌,定要同仇敌忾,以顺克逆,收复京师,誓灭狗贼……
“请看今日之域中,仍是朱家之天下!”
吴总兵的讲话感情充沛,极富感染力,全体将士听得群情激昂,齐声呐喊:“誓为先帝报仇,恢复大明江山。”
“誓为先帝报仇,恢复大明江山……”
欢呼声霎时响彻山海关上空,久久回荡。
斩杀使者,诀别父亲,关前誓师,平西伯吴三桂已经与李自成反目成仇,彻底决裂。
吴三桂在山海关前慷慨激昂的讲演就是讨伐大顺朝的战斗檄文。这篇檄文从山海关贴到永平,又从永平贴到京城,北京城大街小巷都贴满了吴三桂的讨贼檄文。
京城里开始人心浮动,惶恐不安。




明末那些事儿 第26章 抉择(3)
大战不可避免
四月初七,大将唐通一路狂奔,逃回京城。李自成大吃一惊,他没料到吴三桂会公开反叛,因为吴家三十几口人的性命还都攥在大顺朝手里。
四月初九,丢掉两只耳朵,满脸血污的大顺特使陈乙连滚带爬,也逃了回来,向李自成呈上吴三桂那封著名的绝父信。
李自成感到了事态的严重。
四月十日,吴三桂的讨贼檄文传遍京城,语言犀利,用词恶毒,气得李自成暴跳如雷。他终于明白:一切都无可挽回,大战不可避免。
但李自成并不惧怕吴三桂,从崇祯二年起兵,他已经征战了十六年,可谓身经百战,特别是近几年,他更是一路凯歌,所向披靡,还没有什么敌手能让他真正放到眼里。
现在李自成考虑的是:派谁前去消灭吴三桂?
李自成手下,不乏能征惯战的将才,但权将军,泽侯田见秀留守西安,右营大帅,绵侯袁宗第转战湖广,河南,左营大帅,磁侯刘芳亮镇守保定,连明朝的降将,文水伯陈永福都驻守太原,李自成身边,现在只有汝侯刘宗敏,亳侯李过,制将军李岩能够独当一面。
进入京城后,制将军李岩多次提建议,都不合李自成心意,渐渐失去李自成的信任。刘宗敏和李过也不是进京前的刘宗敏和李过了,他们过惯了怀抱美女,花天酒地的生活,整天醉醺醺的,哪还有心思带兵出征?
在讨论出兵的御前会议上,李自成用热切的目光瞅着刘宗敏,李过,希望他们能主动请缨,统兵东征,但两人低着头,一声不吭。李自成非常气闷,他强压怒火,大声说道:“吴三桂真不是东西,朕要统兵亲征,不拿下山海关绝不回师。三军将士,都随我出兵远征!”
对于李自成亲征的决定,文武众臣意见不一。制将军李岩指出:“我军从西安出发,共带出50万人马,除战斗消耗外,进军途中攻占的重要城镇,都留一些将士驻守,进入京城后,又派出部分人马经略畿南(京城的南面),山东,兵力分散,现在留守京城的兵力不过十几万人,如果仓促出兵,并没有绝对的优势和把握一战击败吴三桂。对于吴三桂,还是应该以招抚为主。”
大学士牛金星也说:“我们刚刚占领京城,人心浮动。国不可一日无主,应早日登基称帝,封赏将士,安定人心,再出兵不晚。”
矮军师宋献策说得更直接:“陛下前去山海关,陛下不利,吴三桂前来京城,吴三桂不利。谁先动,谁就失去了以逸待劳的优势。”
对这些精辟的分析,李自成置之不理,他一心想收复山海关。不拿下山海关,北京城东大门的钥匙就掌握在敌人手中,李自成就不能安安稳稳的登基当皇帝。
出征前,他对宋献策,李岩说:“等消灭了吴三桂,我再回来登基。”
东征的时间定在四月十三日。大学士牛金星和制将军李岩带领一万多老弱残兵守卫京城。
四月十二日出征前夜,为防后院起火,李自成下达了一道冷酷的命令:杀掉明朝的高官贵戚。大学士陈演,定国公徐允贞,博平侯郭明振等六十余人被押到西华门外砍头,六部官员彭琯,李逢甲,申济芳等五十三人全部绞死。随后又把尚未处理掉的明朝官员集中到刘宗敏府邸,按照名册逐个斩杀。一直忙碌到二更天,才停下刀,把剩余的人释放回家。
前首辅陈演大人曾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戴着远游冠,骑着一匹秃尾巴苍龙,飞上高山之巅,下面有好多人抬着一屋子金子追着送给他。他的一个学生为他解梦说:这不是个好征兆。龙,是水中的神物,却离开海水登上高山,看吧,很快就要跌落下来摔个粉身碎骨。老头子很不高兴。京城失陷后,他带领大臣们多次向李自成劝进,并捐出四万两银子希望活命,但他比魏德藻等人仅仅多活了十几天。
1...45678...4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