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民国之纺织霸主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我是百脑汇
不过大家议论一阵后,也慢慢安静了下来。他们明白,收入多不代表利润也多。去年也有7万多元的收入,但利润几乎忽略不计。不少人甚至担心,今年会不会也像去年那样,白欢喜一场。
杨邵文见大家开始镇定下来,便继续说道:“在九月中旬以前,我们公司的利润率非常可观,达到近30%。而后你们也知道,苏南的新土布价格猛跌,我们公司也遭受了巨大冲击,最危机的时候,甚至只能保证不亏本。此后,在官府和商会的调控下,新土布价格企稳。目前,我们的利润率维持在15%左右。”
最后,杨邵文自豪的宣布道:“综合下来,今年全年,我们公司总利润40万,利润率接近二成!”
“噢噢噢!”
底下的股东们欢呼雀跃,有些已经激动的开始拍起了桌子。
杨邵文半真半假的笑着劝道:“大家在这里大声欢呼没关系,晚上躲在自家被窝里偷乐也无妨。但在外面可要嘴紧点,要是弄得整个南丫镇乃至武进县都知道咱们这些人成了大土豪,那可就不美喽!”





民国之纺织霸主 第六十六章 合作社争议
“哈哈哈!”
大家当然明白,杨邵文说的是财不露白的道理。他们一年时间便赚了这么多钱,被别人知道了,难免会有觊觎之心。
其实很多人脑子里还是一团浆糊。他们知道公司赚了很多钱,却还没算出来自己到底能分到多少。数目太大了,已经超出了很多人的计算范围。
底下一个叫于友柄的杨浦村农民站起来说道:“邵文,炳叔算了老半天也没搞明白自己能分到多少。你能不能给叔算算?”
“好的,炳叔你是投了2元的股金吧?”
“没错,是2元!”于友柄有些自豪的答道,与杨浦村其他村民大多投了1元相比,他算是比较有魄力的了。
“我们原本的股金是4100元,今年的总收入为40万元,也就是说,今年的盈利是你们投下去股金的近100倍。你们将自己的股金乘上100,就是各自的收益了。以炳叔来说,他今年的收益就是近200元。”
底下的股东们又是一阵喧嚣,显然都是被自己的收入给吓到了。那陈阿生的媳妇李小凤更是当场就哭了出来,大是悔恨自己没听自己当家的话。要是当初把那点嫁妆全投进去怎么也该有个七八元钱,再找亲戚朋友借点,就能凑个10元整,那今天分到的收益可就有1000元了。1000元,他们农家人哪辈子能存这么多钱啊?
她说的其实是很多在座的小股东们的想法,俱是心中大悔,只是没像李小凤那样说出来罢了。
李阿生则对自己媳妇很生气!当初让你多投你舍不得,现在再来哭哭啼啼的后悔,那不是显得自家是个贪财的嘛?他狠狠瞪了一眼李小凤,制止了她丢人现眼的撒泼表现。
杨邵文也很满意公司能为这些小股东带来巨额收益。当初这些人投资杨氏布业那也是冒了大险的,他们有的是公司员工,为了公司的生存不得不同舟共济,有的是杨邵文的村中乡邻,入股投资很多是帮扶济困的想法。如今,自己总算是不负他们当初的一番美意。
等股东们对巨额收益的事实消化一阵子后,杨邵文对明年的收益情况作了一番展望。
“明年,公司的收入或许有较大提升,但利润水平不会有什么成长,你们甚至还要有下降的心里准备。”
以杨邵文的判断,明年的形势不会太乐观,他需要给股东们打好心里预期,免得他们因为今年的巨额收益,而对明年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
“明年收入的增加,主要是今年年末生产能力扩张的放量效应所至。预计我们的代工户会维持在2万户的规模,年产量800万匹布左右,年收入400万,净利率在10到15个百分点之间。”
“我们新土布生产能力的扩张之所以停滞,一方面是因为苏南本地产销调控的原因,我们产能的扩张受到制约。另一方面,我们自己本身也力有不逮。我们以前之所以能以小资本撬动大买卖,主要是有赖于机纱的赊款优惠。如今市场上机纱紧俏,供应商在这方面的优惠大大缩紧。以我们的资金流情况,只能勉强维持当前的这种生产规模,要扩张是不行的。”
“在利润上。因为手拉机和家庭代工模式已经过了它的暴利期,想维持以前那种近三成的净利率水平也不现实。以后,我们的这块业务的净利率将维持在15个百分点左右。当然,比起同行,我们的这个净利率也还是大大领先的。”
“另一方面,公司明年要做两件事情。一是要到上海办一个机纱厂,二是在民间推广生产合作社。这两个业务,在短期内都不是什么暴利行业,一定程度上还会拉低公司整体的利润率水平。基于此,我才做出明年总利润有可能下降的预期。”
股东们虽然不能完全明白杨邵文说的内容,但基本意思还是知道的。就是公司明年经营情况会有些困难,让大家有个心理准备。对此,他们都给与充分理解。只要能维持今年的盈利水平,他们就非常满意了。就是只投了1元的股东,每年都能有近100元的收益,要是还有什么不满,那真是要天打雷劈了。
议论一阵后,股东们关心的兴趣渐渐从利润转到了公司明年要做的那两件事上,尤其是那个合作社,他们听都没听过。
见股东们对这些经营的问题有兴趣,杨邵文也不介意做一番详细的介绍。他在前几天的经理层会议上虽然已经说服了公司干部们同意自己的棉纱战略构想,但看得出来,大多数干部心里未必都信服。尤其是去农村推广合作社的事情,干部们更多的是看在他老板的权威上才勉强答应的。
趁此股东大会的场合,杨邵文决心要将自己的棉纱战略讲透、讲明白。要不然,底下的员工如果心里有抵触,战略的执行能力会大打折扣。
“无论是办机纱厂还是推广合作社,主要目的就是培育公司自己的棉纱生产能力。你们也知道,现在棉纱很紧俏,而公司在新土布生产上的扩张空间已经不大,进入棉纱业务势在必行!”
“建机纱厂不是容易的事情,我们对此毫无经验。我的估计,明年一年的时间让我们的机纱工厂投产问题不大,但盈利能力恐怕不会太好,毕竟我们有个学习的过程。”
对此,股东们都可以理解。办机纱工厂要是那么容易,早有很多人动手了。
一个员工站起来说道:“办机纱厂的困难大家都明白。总经理,你还是说说合作社吧,那是个什么东西,大家都没听过?”
杨邵文也知道,难题是在第二件事情上。等他耐着性子将合作社细细介绍了一遍后,底下的股东们果然沉默了不少,不少人都开始摇头叹息,觉得实行起来不容易。
大伙交头接耳一阵,最后推选出刘三福来表达大家的意见。他可以算是杨邵文的长辈,质疑的话还是由他来讲比较合适。
刘三福站起来说道:“邵文,大伙的意见呢,你的想法是好的,既能让农民们多些攒钱的机会,也让我们公司的那些手工机具能销的出去。只是啊,我们这些股东大多也都是农民出身,自己最了解自己。要么让我们在家单干,要么招我们进工厂被人管着,图的就是个省心。可这合作社既要让我们组织起来,又要让我们自己负责经营管理,这太操心了,对我们农民来说,也太难了。”
刘三福说完后,大家纷纷点头赞同,这正是很多人的想法。家庭代工制为什么能推广迅速?除了利益上的好处外,这种制度本质上就是给农民减少麻烦,让农民少操心的。而合作社虽然也能给农民带来利益,但也给农民们带来很多的麻烦事。农民们都怕麻烦,也处理不好这些麻烦事。




民国之纺织霸主 第六十七章 力量之源
“大家的意见我都明白!”
杨邵文脸色平静,并没用因为大多数人的反对而有所激动。
他语气诚恳道:“大家都希望,我们的技术革新都能像手拉机那样,只要加个飞梭的简单装置就能效率大升。都希望我们的制度能像家庭代工一样,既能带来利益也能为农户解决麻烦,推出后农民拍手称赞,群起响应!”
“但这可能吗?”
杨邵文脸色一整,语气变得严肃:“世上的事情,哪有尽善尽美的。我们不能因为捡了一回大便宜,就每次都指望有大便宜可检。不能因为吃了一回菜心,就指望着每次都只吃菜心。这是不行的,伙计们,我们必须要有吃苦的准备!我们既要吃菜心,更要学会吃菜叶。一问的挑挑拣拣,我们就会营养不良,我们甚至会饿死。”
他这一番神色严厉的训斥,惊得大家心中一振。不少人心里也确实有所触动,自己似乎真的已经被这一年轻易的成功给惯坏了。
杨邵文语气稍缓,继续说道:“当然,家庭代工制的成功要素,我在合作社中也做了充分借鉴。有人认为我们推广合作社只是为了卖我们的纺织机具或是收购点棉纱之类,这个理解其实是非常片面的。我们推广的这个合作社,与西方国家那些已有的合作社是不同的。”
“与家庭代工制一样,我们公司也会与合作社签订合作契约。这个合作是非常深入的,我们会为合作社提供从原料、销售、运储、技术、管理、资金等全方面的服务,而合作社要做的,就是组织好自己社员的生产管理和社员的劳动所得分配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会尽量解决合作社在经营管理上的麻烦,只是将合作社当做一个生产的车间而已!”
杨邵文也知道,中国几十年后就成立过许许多多各色各样的合作社,但这些合作社说不上有太大成效。他觉得,效果欠佳的原因除了宏观大环境的影响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农民们因为能力所限,确实在合作社的经营管理上有不小的困难。
为此,杨邵文的布业公司将会深入的介入到合作社的运营中。除了为他们解决供销运等问题外,还将给与技术与管理上的指导,甚至是金融上的借贷服务。总之,为确保合作社的成功,公司会尽一切可能解决合作社的后顾之忧。
有员工举手提问:“这样做,虽然给农**营合作社减少了点困难,但也给公司增加了许多的负担,这样做划算吗?”
“是的,推广合作社,需要公司投入很多资源。而且,投资的回报率可能也不会太高,我的估计是,合作社业务在初期阶段能达到10个点的利润率就非常理想了。也因此,我调低了公司明年的利润预期。即使是如此,推广合作社也还是比推广家庭代工制要困难的多。”
杨邵文非常坦然的承认推广合作社的困难,但他随即话语一转:“可是我还是要推广合作社,原因何在?因为我对合作社给予厚望,所图非小!”
“首先,合作社制能突破地域的限制,最大限度的释放我们的扩张能力。家庭代工制这种制度是与农户直接打交道的,它有很大的地域局限性。目前,我们的家庭代工制主要是集中在苏南地区,这一代水网密布,水运发达,这才让我们有能力为农户解决运输问题。如果换成其他地方,公司根本没有这么多的资源为每一个农户提供点对点的服务。而采用合作社,我们就是与一个组织机构打交道,这会大大节省我们的物流成本。让我们的扩张能力不再受地域限制。”
“其次,采用合作社制度,也能大大降低我们的人工支出。以前,直接与农户签约,我们生产部的办事员,一个人管理150个农户是极限了。如果换成是合作社,那就是一个人管理一百多个合作社,以每个合作社一百人计算,一个办事员的管理能力得到了百倍的扩张。当然,这是理想的情况,一个组织毕竟不如一个人那么容易管理。但这种用工成本上带来的好处,我们还是可以看清的。”
“再次,采用合作社,有利于先进的手工机具的推广。它能使我们的技术革新不再受到农民生产习惯的制约,也不再被农民购买能力不足所限制。只有为这些手工机具找到市场,我们的机械部才能发展壮大,机械部的工匠们也才能得到锻炼。你们很多人也知道,我们公司已经研制出了改良手拉机、铁轮机等效率比手拉机高得多的手工织布机,但因为生产成本高昂而被束之高阁。而通过合作社,农民们就有可能消费得起这种机器设备。我们的改良手拉机、铁轮机有了一定规模的订单后,就有利于制造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成本降低又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市场的扩大。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机制。”
杨邵文说得有些口干,茗了口茶水后,继续他的讲演。
“最后,就是我最看重的一点。我们国家有民众四万万,九成以上的人口集中在农村,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如果我们公司在农村扎下了根基,将农村经济有效组织并将它紧紧抓在手中,那不仅我们自己能成为市场上举足轻重的原料或产品供应商。同时,也意味着我们掌握了一个巨大的人力资源市场,一个巨大的农产品原料市场,一个巨大的手工品成品与半成品市场。”
“市场变化风云莫测,没有谁敢说自己的买卖能永久的立于不败之地。更何况如今这个世道并不太平,各种意想不到的危险与不测、各类敌人恶势力随时都会向我们袭来,轻而易举的将我们辛苦做起来的一点事业打翻在地。”
杨邵文站起身来,将手一挥,豪气干云道:“但恰恰在广大的农村,我找到了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力量之源。”
“如果我们公司掌握了农村,如果我们的事业与中国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试问天下间有什么风险是我们所不能抵御的,又有什么敌人是能让我们感到害怕颤抖的?没有!绝对没有!任何市场风险在亿万民众的大市场面前都不将是风险,任何凶恶的敌人恶势力胆敢挑战亿万民众的根本利益,迎接他的只有灭亡!”
“所以,纵然有千般困难万种艰辛,公司也会将推广合作社的道路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如果我们的公司能存在一年,我们就要推行一年的合作社制;如果我们公司能存在十年,我们就要推行十年的合作社制;如果能存在百年,那肯定是因为我们将合作社推广到了全国每一处乡村,将全国的农民们有效的组织了起来,所以,我们才能基业常青,绵延百年!”




民国之纺织霸主 第六十八章 改名复兴
“哗!”的一声,一百多人的大礼堂想起了暴雷似的掌声,大伙都被杨邵文所描绘的美好前景给陶醉的如痴如醉,激动不已。原本还有大片反对声音的股东们,立即成了合作社制度的忠实拥护者。
是啊,菜心虽然好吃,但也只是中间那么一点点,菜叶虽然不够美味,但胜在量大充足。我们有什么理由因为几棵大树而忽视了整座森林呢。
老板毕竟是老板,看得总是要比我们远一步!这是此时此刻,大多数股东心里的想法。
过了好一会儿,大家才从刚才的激动中回过神来。
杨邵文接着又简单的说了说今年的利润分配方案,因为要在机纱厂和合作社上投资,分红幅度必定不会太大。但好不容易今年挣了大钱,杨邵文也不想大家过于失望,最后定下了总共四万元的股票分红方案。股东们知道公司明年的经营计划后,对此分红方案也没什么不满,一时间皆大欢喜。
人群中,李阿生的媳妇李小凤忽然巍巍颤颤的举起了手,她站起来说道:“我是听说公司研制的铁轮机很好,就是太贵不怎么好销。我就想问问那机器多少价钱,我想要一台,也算是给公司做点贡献。”
这李小凤是看到自己当家的今天看自己横竖不顺眼,是想着表现表现,给丈夫涨涨脸来着。她瞥了自己丈夫一眼,果然看到他微微点头,看来是对自己这番识大体的举动非常满意。
杨邵文听了一乐,笑道:“李大姐,只要公司不出大问题,你们家以后每年100元左右的收益还是可以保证的。这么算来,你怎么也算是个小土豪了,还想着要自己织布吗?”
“邵文这话说的,我们都是些农民,哪能手里有了点钱就想着糟践呢。我以后啊,肯定还是要继续在家织布的!”
“呵呵,李大姐这话说的在理。那好,我们的铁轮机现在的制造成本是68元一套,李大姐想要就成本价给你好了。”
那李小凤听了心中一苦,脸上现出尴尬的表情。她没想到这铁轮机要这么贵的,别说公司今年只拿出了一成的利润分红,就是将全部100元的收益都分给她,她也舍不得啊!
不少人当然看到了她的尴尬,刘三福有些笑骂道:“小风媳妇也真是够糊涂的。邵文前面讲了这么久的合作社,你还有什么好为难的。咱们杨浦村,当然要成立武进县的第一个生产合作社了!有了合作社,买个铁轮机还有什么难的。”
刘三福这一提醒,会议室里顿时就热闹了。也没过多少时间,几个村里的大婶大妈们带头商量一阵后,杨浦村生产合作社就正式成立了。杨浦村合作社入社会员总计22人,股金500元。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不但是武进县的第一个合作社,也是整个中国的第一个合作社。(原来的历史中,中国最早的合作社是1918年由北大的胡钧教授及其学生们共同组织创办的“北大消费公社”)
简单的商量了几条成立章程后,杨浦村生产合作社当即向公司下了搅车、绳弦大弓,大纺车、铁轮机等从棉花加工、纺纱到织布的整套手工机具的订单。
杨邵文有些感慨,与自己当初花纱布的买卖一样,杨浦村的村民们又成了自己合作社事业的第一批支持者。
熙熙攘攘间,就在大家以为今天的股东大会就此结束时,杨邵文又抛出了公司改名的议题。
“改公司名称,这是我早就在考虑的事情了。以前公司名叫杨氏布业,当时也没觉得有太大问题,现在看来显得有些不合时宜,毕竟公司是大家的,不是我杨邵文一人的。”
虽然杨邵文也知道很多公司都是以创始人的名字或姓氏来命名的,但他还是不太满意,觉得那这太小家子气了。
“本来我还没想好公司名要改叫什么。几天前,闵知县、卢会长和富通钱庄的富老板过来拜访,他们说的话,深深的震撼到了我!”
随即,杨邵文向股东们复述了那天谈话的内容。同样的,大家都被那每年4000万两的棉纱进口额所震惊,也进一步明白了杨邵文为何要坚决进入棉纱业。
他语气有些低沉的说道:“你们许多人或许都知道,我们国家在外面被人叫做丝绸之国的,我们自古以来那就是纺织强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依靠着丝绸之路的畅通,将我们的纺织品输出全球各地,这才有了我们汉唐的强盛,两宋的富庶。可如今呢,我们的纺织业还能看到祖上当年的雄风吗?没有了。如今我们只能为外国人植桑养蚕靠出售生丝过活,在更大宗的棉制品市场上,市面上大量充斥着英国的细布、美国的粗布和印度的棉纱,我们只能靠着土布市场勉强维持。”
“咱们公司是干纺织的,面对如今这番景象,我不知道大伙有什么感受。我自己是深感惭愧的,自觉愧对祖先。因此,我给我们公司定下了第一个使命,就是要复兴我们国家的纺织产业,重振我们祖上纺织帝国的雄风。”
“我给我们公司定下的第二个使命,则是要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这对我们当中的许多人来说可能觉得有些遥远,甚至觉得这不该是我们这种乡下的小公司该承担的。但我很推崇这么一句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如今不是身处太平盛世,而是处在极为深重的民族危机当中。尤其是甲午一战,各方列强都看出了清廷的虚弱而对我们虎视眈眈,我们的国家民族实已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想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赚安逸钱,那是绝无任何可能的。”
“我们虽然能力有限,但既然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就应该为国家的救亡图存贡献自己的力量。咱们是干实业的,那就从我们的本行出发,走实业救国的道路,助力于民族复兴的大业。”
他随后看了看底下的股东,很多人都是由卢佟海介绍过来,都经历过甲午海战。
“你们当中很多人是北洋水师的水兵,我不知道你们对甲午战败是否还耿耿于怀。但没关系,你们或许没机会在海上把失去的重新夺回来。但在纺织战线上,你们一定有报仇的机会。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们,日本人主要是依靠纺织品来赚取外汇的,你们如果在纺织战线上将他们打垮,日本人也没有了任何造军舰的本钱。你们心中的什么仇什么怨,都可以报了。”
包括卢佟海在内的许多原北洋水师的水兵,两眼立时发亮,显出炯炯光彩,杨邵文的话确实给他们打开了一道崭新的窗门。。
杨邵文也没一味的唱高调,志向可以高远,但也须脚踏实地。他语气一转,回溯了一番自己这几年的经商经历。
“我当初弃文行商,虽然是生活所迫,但也有复兴祖上家业的想法。虽然我不知道自己在天上的父母对我行商的选择是否满意,但从财富的角度来说,我已经部分实现了自己复兴家业的愿望。”
“大家向上回溯几代人,肯定能找出自己家族显赫一时的时候。从个人角度上来说,我们辛勤工作努力拼搏,除了养家糊口维持生计外,将自己的目标定位为复兴家业,那也何尝不是一个美好的选择呢。”
“我说这么多,就是想让在座的员工和股东们能明白乃至理解我们公司的使命与责任。那就是家族复兴,产业复兴,民族复兴。而我们公司的名字,就要体现出这种使命感。”
“我提议,将我们杨氏布业公司更名为复兴公司!”
股东们觉得自己眼前似乎变得豁然开朗,全身有一种颤栗的激动感。他们明白,那是自己身上被一种叫做使命感的东西所召唤的结果。
1...18192021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