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朝败家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好了,现在开始回答问题。

    邓健在方家,可谓消息灵通,其实作为贴身仆人,他是方继藩与家中下人们沟通的桥梁,这府里发生的事,他大多略知一二,因而老老实实的将事情抖露了出来。

    原来是因为方景隆的表妹,便是那嫁给了徐家次公子的妇人,在婆家受了气,倘若只是受气,倒也罢了,偏偏受的却是长房夫人的气。

    老爹之所以郁闷,既是因为这是别人家的家事,自己无法干涉,就算干涉,也只会让他这个表妹的处境更糟糕。

    除此之外,他多半认为,之所以自己的妹子受人欺负,是因为自己的缘故,若不是方家家世远不如黔国公府,方家的女子,又怎么只会嫁给人家二公子,那长房的沐家主妇,怕也不敢对他这个表妹如此吧。

    在这个嫡长子继承制的时代,沐家主妇,确实就是未来徐家的一家之主,方继藩这姑姑的一辈子,怕也只能仰仗在她的鼻息之下。

    听明白了这件事来龙去脉,方继藩皱眉道:上次我也见了姑姑,可我见她对我并不热络。

    方继藩说罢,忍不住撇撇嘴,对这个姑姑,他是真的没什么好印象,还是老爹太多愁善感啊。

    邓健却是一副欲言又止样子。

    方继藩瞪他一眼,语带不善地道:皮痒了吗,有屁就放。

    邓健方才期期艾艾的道。

    少爷,我听杨管事说说,那徐夫人徐夫人怕是也不好显得热络,少爷您想啊,她在徐家的处境尴尬,倘若倘若和咱方家太近了,将来若是和长房有什么龌蹉,岂不反而坏了方家与徐家沐家的关系?自然,小的对这里头的内情也不甚懂,不过倒觉得杨管事说的有道理。当初当初徐夫人还是姑娘的时候,可喜欢少爷了,少爷那时候还小,她成日带着您,处处护着您的呢。

    噢。方继藩心里感慨,没想到这里头牵涉到了如此多的人情世故,自己还是太年轻,有时候太天真啊。

    他便点头道:知道了,来,给少爷帮忙置办太皇太后娘娘的礼去。

    邓健眼前一亮,表情带着兴奋道:少爷,预备送什么礼?

    龙泉观。

    今日龙泉观山门大开,张朝先一大清早便到了山门,将一个自南方千里迢迢赶来的道人迎上了山来。

    便连一直闭关在三清阁读经的普济真人喻道纯,此时也早早沐浴了一番,随后命接引道童在外等候。

    那上山的道人步入了三清阁,他须发皆白,年过七旬,一身青色道衣,头戴玄色道巾,脚踏青履,目光很快定格在了喻道纯的身上。

    喻道纯朝他微微一笑:刘道友,幸会。

    这被称之为刘道友的人,出自龙虎山正一观,被敕为弘法真人,此番自江西来京,却并没有什么架子。

    龙泉观源自正一道,而正一道奉龙虎山天师府为尊。龙虎山正一观,乃龙虎山八十一道观之一,当初的危大有,其实就是出自这龙虎山正一观,奉了张天师的道旨,方才入京来弘法,因而喻道纯与这位刘真人,本就是源出一门,一直都有书信往来。

    刘真人朝喻道纯颔首,却是随即拜下,躬身道:小道刘天正,见过师叔公。

    他虽为真人,可从辈分上而言,却比之普济真人喻道纯差之千里,危大有是晚年才开始收徒,他的师兄王大山,则作为正一观掌观,早早便收了无数徒子徒孙。因此,虽然这刘天正年纪和喻道纯相仿,可从渊源而言,却得喊喻道纯一句师叔公。

    正一道之内,最讲究的便是辈分,因而喻道纯颔首点头,接受了他的大礼,方才道:汝此番入京,所为何事,莫非奉了天师道旨?

    刘天正道:倒非是天师之命,而是魏国公相邀,命小道入京和太皇太后讲经,魏国公在江南对正一道多有关照,小道虽是化外之人,这个情,却非承不可。

    喻道纯立即明白了。

    魏国公府世镇南京,管理江南事务,而正一道在江南本就根深蒂固,彼此之间,早有交往,听说太皇太后的寿辰就要到了,太皇太后崇道,魏国公投其所好,自然希望正一道派出人来,好使太皇太后对魏国公府格外的垂青。

    喻道纯却是微微一笑,不为所动的样子,淡淡道:当今陛下对吾辈并不甚看重,又因成化年间,一邪道人乱政之故,陛下对道人擅自入宫,难免心有芥蒂。魏国公此举,不甚明智啊。

    喻道纯目中洞若观火一般,显出几分不同寻常的精明。

    是啊,这个时候,魏国公请道人入宫祝寿,虽然可能讨好太皇太后,可对皇帝陛下而言,却未必喜欢。

    魏国公此举,是有点过火了。

    刘天正倒是一笑道:这是魏国公府的家事,其中内情,一时半会也说不清。

    顿了顿,他还是蜻蜓点水地道:魏国公年老了,公府世子却是惧内。这倒还罢了,偏偏长妇为人善妒。公爷心里颇为担心,就怕百年之后,次子要受欺,因而希望次子能够自立门墙,只可惜次子也不争气,至今不过是个指挥罢了。此番公爷命长妇和次妇入宫祝寿,本意就是希望太皇太后凤颜大悦之下,能赐次妇诰命淑人。

    喻道纯顿时恍然大悟。

    这魏国公,还真是煞费苦心啊。

    长子靠不住,长妇呢,性子又不好。

    二儿子没本事,现在不过是个指挥,世袭指挥对于寻常人家而言,自然是了不起。可是对魏国公府这样的家世而言,真是不值一提,可指挥之上,想要继续升迁,就非要陛下格外开恩不可了。

    魏国公府虽然世镇江南,可越是在外的公爵,就越谨慎,绝不敢逾越了规矩,破格提拔自己的儿子!

    否则一旦传到京师,被御史弹劾,就可能遭来宫中的怀疑。

    只是这个次子又没什么功劳,甚为平庸,总不能魏国公厚着老脸皮跑去哭求,请皇帝在自己临死之前,给个恩典吧。




第一百五十七章:入宫拜寿
    显然,这位魏国公最终的主意是打到了太皇太后身上了,若是能讨得太皇太后的欢喜,太皇太后没准就破格给次妇,也就是那方家的媳妇儿,赐一个淑人了。

    在大明,赐封的妇人之中,一品二品为夫人,这便是常见的所谓诰命夫人。三品则为淑人,四品为恭人,此后为宜人安人孺人等等。

    倘若徐家次妇为淑人,名列三品,而在这个男尊女卑的时代,朝廷怎可让徐家次子,一个四品的世袭指挥,他的夫人,竟是一个三品的淑人呢。

    最后的结果,极有可能是为了规避此等情况,破格提拔徐家次子,到时,就少不得另有恩典了。

    这等于是抓住了一个朝廷的漏洞,想要耍一个滑头。

    不过在此其中,却是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对身后之世急迫的安排!

    此等苦心,不得不说令人感触。

    喻道纯叹了口气道:世俗之人,终是许多事都看不破啊。

    刘天正苦笑道:便是方外之人,也未必能看破天下事,斩断万千情念。

    有理。喻道纯笑了:来来来,给你读一部经。

    刘天正莞尔,带着几分开玩笑的意味道:师叔公,小道刚来,旅途劳顿,原以为会有洗尘宴,谁料竟只是经书相待吗?

    你看过便知道。喻道纯红光满面,眼中显露着几分欣然之色,亲自去取了经书来。

    这本,正是那《道德真经集义。

    刘天正笑了笑,心里想,这定是师叔公亲自所修的经注吧,难怪他如此迫不及待希望自己看看。

    刘天正接了经书,随即便开始看了起来,这刚看了点开头,却是脸色变了,于是目不转睛地继续看下去,面上的讶异之情,溢于言表。

    若是细细的观察,甚至发现他的老脸,竟露出了惭愧之色。

    虽然二人辈分不同,可修道的时间却差不多,便是年纪也是相仿,喻道纯乃普济真人,他也已被赐封为了弘法真人,可同样都是真人,为何这位师叔公,竟如此的优秀,出经真是罕有啊,怕是三百年,都难出一部。

    等看到了‘圣人体道在己,其用心也不劳,其应物也无方,故万物并作,随感而应,若谷应声,美恶皆赴,无所辞也,故曰万物并作而不辞’这句时,刘天正便忍不住的浑身打了个哆嗦,竟有某种明悟之感。

    他下意识的抬眸,骇然地看向喻道纯:师叔公经学,竟是一日千里,到了如此骇人的地步!

    喻道纯不禁露出了苦笑,道:吾便是再学经三十年,怕也未必有此感悟。

    刘天正怔住了,骇然得下巴都像是要掉下来。

    北地除了普济真人,谁还有这般的造诣?

    他呼吸急促起来,难以置信地道:休要玩笑。

    喻道纯郑重其事地道:哪里玩笑,此人乃吾之师弟,骨骼清奇,乃道星下的凡尘,吾师便是相中了他,才将一身道学倾囊相授,可惜他今日不在此,否则非要让你亲眼所见不可。

    太师叔公刘天正惊讶得说不不出话来,满脸的诧异,震惊地看着喻道纯

    次日一早,天空依旧暗淡,方家就已忙活开了。

    方继藩穿了麒麟服,系了金腰带,佩戴着御剑,虽然显得骚包,却不显得违和,倘若不是因为这家伙名声差一些,怕也是一个翩翩美少年!

    他正预备出门,却见书房那儿,在这大清早,竟还亮着烛火。

    于是左右看了看,见邓健跟着,便问道:书房里有人?唐寅这些混账,夜里不知节省一些蜡烛?

    邓健小心翼翼地道:少爷,是老爷,老爷昨天一宿未睡,都在书房里呢,怕是有心事吧。

    哎真是多愁善感的爹啊。

    怎么就这么想不开呢?

    方继藩心里摇头,父亲太重感情了,明明你就是个在杀戮场上,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大老粗好不好,要不要这样?

    要不,少爷去看看?邓健很小心地看着方继藩的眼色。

    最近少爷的脾气更坏了,动不动就对他拳打脚踢,旧伤还没好呢,至今还一瘸一拐的。

    方继藩摇摇头,面带冷漠:走,入宫,祝寿要紧。

    太皇太后的寿辰,乃是头等大事。

    大明朝沿袭汉制,以孝治天下,而今太皇太后已逾七十,当今皇帝,母亲早亡,唯有这祖母,成了他尽孝的对象。

    文武百官,早在数日之前便已纷纷上表,无数翰林,争相献上祝词。

    命妇们虽是准许正午入宫拜寿,可其实从卯时起,便已没功夫吃茶填肚子,早就忙碌开了,沐浴更衣,心里还是放心不下,再核验一下寿礼,这入宫一趟,可能连太皇太后都无法靠近,更多人只能是远远的遥拜一下,便站在百米开外了,可入宫所要预备的立礼节,以及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早已预备了数月之久。

    这一场寿宴,犹如一幕大戏,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角色,可即便只是最不起眼的角儿,却也需磨砺多时,方才能在舞台上展现那刹那之间的芳华。

    魏国公府在京的宅邸,自也是忙碌开了。

    长夫人沐氏再三催促着,一副一家之主的模样呼喝着奴婢们预备,生怕出半分的闪失。

    她脾气暴躁,下人们见了她,没一个心里不胆颤的,谁也不敢出差错。

    她乃是魏国公世子夫人,因而早早的便封了三品淑人,此时已穿戴了金绣云霞孔雀纹的霞披,穿着大红的袍裙,尽显雍容,左右四顾之后,不免问。

    弟妹还在梳妆?这都什么时候了,这等大日子,还磨磨蹭蹭的?是一丁点规矩都没有?

    那被问话丫头吓得大气不敢出,回道:二夫人

    好了,由着她去吧,反正她也无关紧要。沐氏端坐着,呷了口茶。

    正赶巧,方氏穿着盛装进来,碎步上前,朝沐琦行了个礼。

    嫂嫂

    你来的好。沐氏只是淡淡的点了个头,道:再过一炷香,便该入宫了,宫里可等不得人。

    说着,她朝一旁的丫头道:去问一问,弘法真人预备好了没有,可不能误事,还有寿礼,再命人看看,对着礼单,一个个的比对。

    丫头屈身告退。

    沐氏目光又落在方氏的身上。

    进了宫里,你乖乖跟着我身后,宫里的规矩繁复,我做什么,你便做什么,别和你那侄儿一般,没规没矩的,原本这一次入宫,咱们徐家还可露露脸,只是我可听说了一些流言蜚语,你那侄儿,真真胆大包天,居然帮着人去和周家作对,这周家是太皇太后她老人家的娘家,太皇太后她老人家,即便大人大量,可心里会怎么想?

    方氏被数落,却不敢做声,良久才踟蹰道:孩子不懂事呢,嫂嫂何须计较。

    沐氏勾起一笑,却是带着几分嘲弄,道:我可听说你去了两趟方家了,虽说入了京,回家瞧瞧也好,可以后还是少来往一些吧,咱徐家担待不起。家翁此番请了弘法真人入宫为太皇太后讲经祝寿,心思你会不明白?你却还和方家纠缠不清,你是诚心让徐家难堪吗?弘法真人乃是得道之人,咱们徐家可是好不容易请动的,寻常人请他,便是八抬轿子,怕也请不来好啦,言尽于此,你自己心里思量着吧。

    方如懿低眉顺眼地行礼道:是。

    沐琦便不再看方如懿一眼,低头喝茶。

    朱厚照是清早入宫的,先去了一趟坤宁宫,给母后问了安。

    此时即便是张皇后和太康公主朱秀荣,也已是一副盛装,张皇后一遍遍的矫正朱秀荣待会儿祝寿时所说的寿词:到了曾祖母万安时,声音要上扬一些,你是女儿家,莫学你那皇兄,对你那皇兄,太皇太后是心如明镜,晓得他顽皮。你不同,你是公主,要行礼如仪,得比外头那些命妇更知书达理,来,你再试一试。

    朱厚照在旁听着,不禁目瞪口呆,他这是惹谁了,母后的话是附带骂他呀。

    朱厚照自是不敢反驳的,见母后没功夫理自己,便乖乖站在一边。

    只见朱秀荣温柔地踏着莲足上前三步,按着张皇后的教诲,微微缳首,显出恭谨,等三步之后,方才驻足,娇躯微微垂下,此时眼角稍稍上扬,只抬眸看了正前一眼,又照着规矩,眼帘阖下,身躯款款拜下,声音先是放轻:孙臣朱秀荣,拜见曾祖母

    说到此处,朱唇微微一顿,声音渐高:曾祖母金安,长寿万福

    张皇后呼了口气:好,有点儿模样了,可还差了一口气
1...8384858687...129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