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卫国大军阀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睡醒的兔子





卫国大军阀 第一百零九章 吞并黑龙江
在冯庸警卫旅严密的监视下,张作霖的势力完全被逼出了吉林和黑龙江省。现在除了黑龙江西南部的过江龙势力之外,可以说整个东北二省都落在冯家的手里。
目前俄国人没什么异动这让各方势力暗暗松了口气。毕竟如果贪婪的老毛子打过来,肯定会破坏整个东三省的平衡,这是各方势力都不希望看到的。但是只有二十八师的三万人驻扎在北方边界,最不放心的就是日本人了。现在他们因为吉林省政府的大铁路计划,在吉林省投入了大笔的财物,对于国内资源本就紧张的日本来说,东北现在绝对不能出问题。所以,坐不住的日本特使山口洋介再次登门,督促冯庸率兵北上戍边。
对于日本特使,“傲慢”的冯少帅压根就没接见,这让日本特使气的不轻。要不是冯庸治安总队表现出对大日本皇军的“敬畏”,恐怕日本政府早就将冯庸政府当做不能合作的政府全面打压了。
山口洋介脸色有些狰狞走出吉林省政府,怨毒的看了省政府一眼,因为这小小的省政府,自己已经接到了日本政府方面的斥电,甚至朝鲜驻屯军也对自己有意见。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都是那个名震东三省的冯少帅。有时候想想山口洋介自己都不明白,大日本帝国为什么对小小的吉林省政府如此忍让。就算是面对民国政府,大日本帝国也是极为强硬的。
其实山口洋介有些过分看重他自己的身份了,他又不是日本驻中国大使,他只是一个被日本政府用来和冯庸的吉林省政府联系的小卒子罢了!日本大使强硬,是因为他代表的是身后强大的日本帝国,而他山口洋介好听点身后是政府和朝鲜驻屯军,但是两方都没将他当回事。就连在山口洋介眼中可恶到极点的冯庸,日本政府和朝鲜驻屯军也压根没放在眼中。至于那所谓的忍让,不过是迷惑世人,用来平安修筑两条铁路罢了。
在日本政府看来,冯庸这个名震东三省的少帅根本就是个笑话,在无敌的大日本皇军面前根本就不堪一击。如果东北真的控制在这样人物的的手中,大日本帝国还不是想占领就占领,至于冯庸政府的强势,这对日本政府来说绝对不是坏事。一旦冯庸的省政府统一了东三省,以冯少帅一贯的性格特点,肯定会让他的政府强硬到底,到时候大日本帝国真要出兵东北借口还不是轻而易举。
说到底还是冯庸的年龄太具有欺骗性了。而且日本朝鲜驻屯军在冯庸开始控制吉南的时候就已经彻底搜集他的情报,经过特高科情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冯庸是个有些本身,更有运气的少年,本身的能力则是一般。而且此人拥有极强的掌控欲,喜欢一切都掌控在自己的手中。而吉林省政府的土地政策则是明目张胆的和中国境内统治阶级为敌。要不是冯庸是在人烟稀少,没什么大势力的吉林发展,恐怕现在早就被联合起来的地主阶级灭了。
对于冯庸的态度,日本政府也是两种意见,一种是将他消灭,就算不消灭也要打压,群雄争霸的东三省才更符合大日本帝国的利益。另外一种则是大力扶持冯庸,借助冯庸的力量统一整个东三省,如果有可能的再拿下蒙古地区,将冯庸发展为大日本帝国的附庸势力,通过控制冯庸来达到控制东三省,掠夺东北资源的目的。毕竟在大日本帝国眼中,东三省也就是奉天省拥有丰富的资源,至于吉林那些小矿产和奉天相比差远了。这也是为什么日本政府在冯庸占据吉林省的时候并不太过着急,即将占领黑龙江也有些无动于衷。以目前日本国内的科技水平也没能力在环境恶劣的吉林黑龙江两省掠夺资源,至于吉林这两条铁路干线日本花费大代价修筑也主要是为了对付俄国人,方便朝鲜驻屯军快速北上和西进。毕竟当前阶段,日本政府虽然看不起中华民国的国力,但是面对袁世凯这个强人,全面开战是不可能的。而且日俄战争失败的老毛子可没有像战胜国小日本一样大伤元气。在人家沙皇俄国政府看来,日俄战争伟大的沙皇帝国根本就没有输,只是国内形势紧张,不想和日本小矮子计较罢了。
日本政府也对于这两种意见摇摆不定。毕竟这一届的日本政府还算比较务实的,清楚国内现状的日本政府当前工作的重点也是恢复和发展日本的国力。至于战争,日本国内的矛盾还没尖锐到那个程度。而且现在国际上西方战乱产生的巨大的商场,正是可以快速恢复日本国力的好时期,日本当然不希望错过这个大好的恢复机会。
而且现在袁世凯称帝不知道是民国哪方势力蛊惑说是大日本帝国支持袁世凯称帝的,使的中国国内反日情绪极为高涨,大大影响了日资企业在民国内部的发展。各地反袁势力虽然不敢针对强大的日本,但是却也不敢随便应和日本政府。毕竟国内大好的反袁形式,袁世凯的政府都有招架不住的迹象,更别说其他人了。
基于当前复杂的现状,日本陆军根本不敢对东北出兵。毕竟现在的民国就像一个火药桶,极为的危险,民国各方势力相互防备又相互依存。如果外力介入,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日本政府高层虽然战略眼光并不强悍,但是对于战术方面的东西却是极为精通,再说日本从崛起的那一刻就将中国当做最大的踏脚石。日本的间谍可以说有大半分布在中国境内。当然对于中国各阶层的动向清清楚楚。
所以,日本政府的政策慢慢的偏向扶持冯庸,将他培养成一个傀儡的意见开始占据上风。只是要这样的话,山口洋介地位太低就不再适合和冯庸联系了,为表示诚意日本政府必须派遣更有分量的人。
“冯庸!你无视大日本帝国,没有多少好日子过了!”山口洋介阴沉的说道。殊不知他已经是被日本政府抛弃的弃子。
黑龙江,齐齐哈尔。
“咣啷!”木质大门被踹开了!满脸怒气的许之熊冲进来。对着镇定的坐在椅子上的青年咆哮道:“林正,这是怎么回事?谁让你杀二弟和三弟的?他毕竟是我的亲弟弟,你怎么能够下手!”
林正慢慢的从椅子上站起来,好似对于许之熊的到来丝毫不吃惊。
“大当家,详细情况我已经跟你汇报过了!二公子和三公子勾结飞熊军将领的证据也都给你看了,我处决他们也没什么问题吧!”
“没什么问题!?”许之熊脸色涨的通红,咆哮道:“我不是说先将他们关起来吗?谁给你的权利将他们杀了!还有你在飞熊军内搞的大清洗是怎么一回事,那些跟着我的老兄弟怎么都被你杀了!你到底想要干什么?”
“大当家,飞熊军扩编的太快,内部有些不稳,不杀些人怎么能镇得住那些士兵,还有我杀的这些人都是和二公子三公子勾结过的人。他们都已经承认了,过一会儿我将他们的供词拿给你!”林正淡然的说道,仿佛在飞熊军大开杀戒一点问题都没有。
“你……你……”许之熊指着林正淡然的脸说不出话来。最后许之熊生气的说道:“现在我解除你飞熊军统领的身份,你呆在家里好好的反省吧!”
“大当家,你要收回我的兵权?”林正玩味的说道。
“对!怎么,难道你还想造反不成?”许之熊感到有些不对,林正的态度不对。毕竟是跟着过江龙并肩作战过的人,许之熊还算是有些危机嗅觉的。
“造反又如何?”一个戏谑的声音在门外传来,然后一个气质沉稳的年轻人走进来,在他后面还跟着一队荷枪实弹的卫兵。
“你是谁!我和林统领谈话什么时候轮到你插嘴了!”虽然意识到不对,但是长期处在高位,还是让许之熊忍不住开口训斥。
“呵呵,忘了介绍了!鄙人吉林治安总队五旅政委李飞!”
“治安总队!?”许之熊脸色狂变,伸手去摸腰间的手枪。
“不要动!再动我不保证子弹不会打爆你的脑袋!”一个冷漠的声音在身后响起,一支黑洞洞的枪口指在许之熊头上。
“你……林正,我待你不薄,你竟然背叛我!”许之熊骂道。
“我不是林正,我本名曹正,是治安总队五团的团长!”曹正冷漠的声音在许之熊的身后响起。
“现在已经是五旅的旅长了!”满脸笑容的李飞接了一句,对身后的卫兵挥挥手,这些卫兵迅速解除许之熊的武装,然后将他捆起来。
“老伙计!辛苦你了!”李飞笑着和曹正拥抱了一下。
“呵呵,政委说笑着了,这段时间为你添麻烦了吧!少帅没难为你吧!”
“怎么会呢!少帅一直记挂着你呢!五旅的番号也一直为你留着。现在你终于成为治安总队堂堂正正的五旅旅长了!”李飞有些激动的说道。
这段时间他虽然担任了警卫旅的政委,但是始终放心不下北上的五团,直到在警卫旅调防的时候才接到冯少帅的密令,让他秘密北上,协助林虎控制飞熊军。这个时候他才知道自己的搭档已经不知不觉的拿下了整个黑龙江。
曹正伸了个懒腰,脸上露出与平常严肃不相符的懒散表情。这段时间在黑龙江发展,经历了各种凶险,还好都成功的挺下来了。而且成功拿下黑龙江省,他也可以以绝大的军功坐稳五旅旅长的宝座。
(未完待续)




卫国大军阀 第一百一十章 整编
1916年东北最耀眼的人是谁?不是四九城坐上皇位的袁大总统,而是大动作不断的冯少帅。这不刚刚二十七师三万多人南下,北方边界防御力量极为的空虚,这个时候洪宪帝国发布圣旨,调任吉林督军冯庸为黑龙江督军,主持边关防务。
这一下东三省所有人的目光全部集中到冯庸的身上。执掌黑龙江,那就是说虚岁十七岁的冯少帅将成为抵挡俄国人入侵的第一道防线。这让东三省各方势力都将目光看向洪宪帝国。这个在全国人民声讨声中建立起来的,风雨飘摇的政府到底想要干什么,任命这样一个少年防守边关,难道是想要挑起民国和俄国人的战争吗?
面对各方面的关注,冯少帅当即发表通电,表示愿意接受民国政府的任命,接手黑龙江督军的职务,接手黑龙江边境线上的防务。
发布这个通电之后,冯少帅却是没有丝毫要北上的意思,依然兴致勃勃的参观吉林省政府的各项工业成果。并且实时在众人面前露面。发表鼓动老百姓进入工厂的演讲。目前效果不错。
所有人都搞不懂冯少帅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即答应了北上,又没有丝毫行动,难道是将袁大总统的命令当做儿戏?虽然袁大总统的皇帝之位没人承认,但是却不能否定他中国第一人的地位。
在众人猜测冯少帅意图的时候,黑龙江齐齐哈尔突然发出东三省通电。宣布飞熊军全部接受黑龙江督军冯庸的整编,正是成为治安总队独立第五旅。曹正为旅长,李飞为旅政委。
这则通电一发出来,各方势力目瞪口呆,都有种极度不真实的感觉。过江龙竟然接受冯庸的改编。这冯庸真有这么大的本身。其中最惊讶要算治安总队各个旅团了。对于黑龙江的情况唯一知情的只有冯庸参谋部以及三旅的旅长刘黑和旅政委刘杉。就连南下的警卫旅旅长禚振都不清楚。等黑龙江的通报传过来的时候,禚振心中松了口气,终于知道搭档的情况了,同时也为少帅的手段折服。不声不响的就收复了整个黑龙江,这份本事,堪称恐怖。
最忙碌的当属吉林省政府,冯庸虽然就任了黑龙江督军,但是他吉林督军的名头并没有被明令摘取,他本人也不会放弃吉林省。所以他本人依然坐镇吉林省。政府派遣到黑龙江的官员早在北方大战大获全胜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后来冯庸突然叫停,但是派遣的官员团体并没有被解散,这个时候正好快速出发,毕竟黑龙江具体什么情况,冯庸也不清楚。需要这些官员去整理。
同时驻扎在吉林省和黑龙江边界处的三旅整装出发,打出边防的旗号进入黑龙江地区。直接按照冯庸的要求接管二十七师空出来的防线,打击越过黑龙江的俄国马匪。
这一系列动作简直快若火石。各方势力还没有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整个黑龙江省已经被冯庸吞下了。原本亏空的防线更是被治安总队补充起来。本来想看一场热闹有心人看到冯少帅展现手腕,气的差点吐血。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啊!谁说年龄轻的冯少帅好欺负?
现在已经是三月十八号了,按照原本的历史,袁大总统的洪宪帝国也没几天的活路了。洪宪帝国一崩塌,袁世凯虽然平息了国内的动乱,但是他本人无论是在北洋军中还是在全国的威望都受到巨大的打击。而在他称帝期间,为了巩固自己的皇帝宝座,他大肆分封许愿,使的各地诸侯势力扩充的很快,掌控了大量的实权,已经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如果袁大总统多活一段时间,或许还能打压各地诸侯,将民国政府引向另外一个较好的方向。但是根据冯庸的记忆,袁大总统好像也没几个月好活了。
对于袁大总统的人生,他一个东三省小小的少帅,根本就没能力干涉。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发展自己的实力,在将来的乱世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曹正近乎残酷的屠杀政策之下,过江龙的势力基本上被连根拔除。飞熊军三万多人也全部掌控在五旅的手中。接着大批教导队士兵进入飞熊军担任基层的指导员,使的曹正对于五旅的控制更加的得心应手。现在的五旅,仅从人数上来说,仅次于三旅。毕竟三旅吞并了一万多人的龙卫军。本身的实力达到了三万五千人。其他各旅还都在一万五千道两万五千人之间。其中警卫旅人数最少,毕竟部队组建时间最短,而且是从各旅中抽调的部队,本身不是一个整体,冒然扩充规模,反而会影响战斗力。
相比于吉林省统治阶级短缺的情况,黑龙江更加严酷,整个黑龙江省人口加起来不到三百万,其中大部分散在西南部的平原上,因为过江龙的大规模扩军搞得当地民不聊生,很多青壮都被土匪掠上山。省政府北上的官员当前要做的就是恢复黑龙江省的社会秩序。而在当地搞得腥风血雨的五旅就不适合留在那里了。
面对各旅实力不均匀的情况,冯庸准备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整,为下一步的扩军打下基础。同时将大量的死硬俘虏送到黑龙江西部,一是补充劳动力,二是开发土地,建立军方农场。毕竟治安总队很大一部分的粮食蔬菜来源是靠这些军方农场来支撑的。至于政府对于民众的税收,目前还没有太大的进展,吉黑两省人口还是太少。现在整个吉林省还处于恢复发展的时期,省政府的税收定得很低,如果不是东北平原上大量的军方农场,恐怕以省政府薄弱的财力根本就养不起十几万大军。这还是所有武器基本上都是靠缴获的原因,随着治安总队和省政府的发展,军队的制式武器也会提上日程。到时候就需要省政府出大笔的银子了。
吞下黑龙江之后,治安总队的政策要调整了。而治安总队的名号也有些不适于冯庸的发展,毕竟冯庸是民国正式的督军,虽然没有军衔,但是根据惯例,至少也是个中将吧!而治安总队怎么听也不像是正规军的番号。所以一些改革势在必行。
这个时期的国内的军队不像后世军队那样,搞个改革需要天天开会,梳理各方的关系。治安总队说到底是他冯少帅的军阀部队,整个治安总队他一个人说了算。其他人包括治安总队的参谋长李俊也只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这样体制的部队发展潜力完全取决于长官的能力。虽然冯庸不认为自己很有能力,但是凭借着穿越者的优势,世界上的大势没几个人比他看的更清楚,所以对于这种大权独揽的制度是冯庸绝对不会改革的。冯少帅现在可是信心满满的要大干一场,当然不能容忍别人染指自己的权利。
“吉林治安总队更名东北治安总队!”这也是冯庸仔细思量之后决定的。毕竟太过霸道的名号反而会昭示自己的野心,而目前冯少帅还不需要那样大的名号来争面子,闷声发大财才是王道。
“命令五旅西进,进占蒙古扎兰屯。成立西北军区,曹正任军区司令,李飞任政委。两人仍然兼任五旅的旅长和旅政委。然后收拢当地武装,募集战马,成立骑兵部队。”
“命令黑龙江省政府的驻地从齐齐哈尔迁往哈尔滨。”如果吉林省政府的铁路修到哈尔滨,凭借交通条件,哈尔滨的发展速度肯定会超过齐齐哈尔。哈尔滨成为黑龙江省的经济中心几乎是必然。趁着黑龙江省政府还没设立,在哈尔滨组建省政府要比以后发展起来再迁移要好的多。
二十八师驻守的地盘是沿黑龙江,而治安总队三旅接手的是原来二十七师驻防的乌苏里江沿岸。根据冯庸的命令,三旅前出到距离边境线不到十里的地方,旅部设立在虎林。
“命令,以三旅为核心,成立东北军区,刘黑任军区司令,刘杉任军区政委。两人兼任三旅旅长和政委。允许扩军,但是军官任命需要向总部汇报。”
“四旅南下进入蒙古科尔沁地区,成立西南军区,郭山虎为军区司令,钱鼎为军区政委,两人兼任四旅的旅长和政委。招募西南军区骑兵部队。”
“警卫旅改名独立第六旅,总部驻扎四平。成立以独立第六旅为核心的南部军区,禚振为南部军区司令,兼任军区政委,钱壮飞为南部军区副政委,主持政委的工作。部队拥有自主招募权,军官任命需要上报总部。”
“以二旅为核心,成立东南军区。军区司令林虎,政委闫磊。部队拥有自主招募权,可在东南各县招募士兵,军官任命必须上报总部。”
“总部组建第七旅和第八旅,满编人数一万人。军事主官从各旅抽调,政治主官从总部教导队抽调,人员从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募集。”
现在冯庸手里并不缺人,上次俘虏的龙卫军还有一万多人等待处理,冯庸县的新兵训练基地中也有两个团的新兵已经接受完训练,随时可以补充进部队。长岭县新兵训练基地也有三千多人结束新兵训练,等待分配。自从一旅西进之后,长岭县新兵训练基地已经划归总部管理。毕竟新兵训练工作关系到治安总队的战斗力。
这一下冯庸手中就有两万多人。冯庸将这两万人混编,组建了六个团,成立了第七旅和第八旅。七旅旅长是钱彀生,政委周波。八旅旅长张有德,政委赵宇。
对于钱彀生和周波能够上位,众人并不惊讶,毕竟两人算是跟着冯庸的老人,钱彀生更算是冯庸的爱将,提拔也是早晚的事情。至于八旅旅长张有德,治安总队的老人都认识他,少帅的亲卫队长,虽然年龄有些大,但是出任旅长众人却没有不服的,毕经张有德是冯庸的绝对心腹。但是赵宇是什么人众人就不清楚。后来众人打听才知道,赵宇曾经担任教导队副队长的职务,协助冯庸处理教导队的事情。众人不由的想到了三旅旅长刘杉,好像他也是教导队副队长出身。
(未完待续)




卫国大军阀 第一百一十一章 袁世凯退位
1916年3月底,袁世凯发了撤销帝制的申令,主要内容是既然全国都不喜欢他当皇上,那么从即日起,他还是回去当大总统好了。但是开弓哪有回头箭,袁世凯不下台,各省不依不饶。
北洋军方内部同样异常动乱。到这个时候,为了保住自己地位,袁世凯不得不借重黎元洪、徐世昌和段祺瑞来推动议和了。三个人里黎元洪和段祺瑞都曾经明确反对他称帝,名声比袁世凯要好,袁世凯又用这三个人的名义,拟定了议和的六项条件,希望比照清末南北议和的方式,解决这次政治军事的危机。
但今非昔比,独立各省断然拒绝了袁世凯提出的议和条件,一致表示非袁退位,无协商善后之余地,善后又提出了将袁世凯“驱逐至国外”和“抄没袁世凯及附逆十三人家产”等作为南北议和的条件。与此同时,袁世凯企图取得外国经援的希望也彻底破灭了,美国方面答应五百万美元的借款,但是最后只借了一百万元。日本方面因为《二十一条》没有通过,嫉恨袁世凯,不仅一文不给,还贷款给袁世凯的死对头孙中山。后来吉林省的铁路计划袁世凯同样没有给日本人丝毫的好处,这就然日本政府对袁世凯的态度比原本历史上还要差。
而袁大总统传统的老朋友英国,在欧战中正处于被动地位,是自顾不暇。哪还有余力帮助这个‘老朋友’。在政治军事上,老部下对袁世凯,与袁世凯当年对清王室是如出一辙,已经被任命为国务卿兼陆军总长的段祺瑞,就职后的第一步就是要求袁世凯交出军权,组织名副其实的“责任内阁”。冯国璋更是凭借着与南方倒袁派议和为名,对外通倒袁的军队,谈条件划地盘,对内联络袁世凯的其他下属,形成了实力派,逼袁就范。在对待袁世凯的问题上,冯段两人出奇的一致,袁世凯的末路看来已经是注定了。
身处中南海的袁世凯感到众叛亲离,叛变的还有他自己的身体,他的尿毒症是越来越严重了。迫不得已,袁世凯让人拟定了一个《帝制始末案》,诉说帝制的前因后果,表明自己是如何被“民意”一步步控制,身不由己同意恢复帝制的,他觉得中间他有苦衷和委屈。这表示袁世凯已经决定退位了,优待办法共有六条,第一是往事不追,第二公权不褫夺,第三,私产不没收,第四,居住自由。第五全国人民予以应有的尊重,第六,民国政府每年给税费10万元。比起清王室,他的花销不算太大。段祺瑞和冯国璋有意答应,但是各省的倒袁派却不会轻易的放过袁世凯。毕竟袁世凯当年可是窃取了他们无数同袍撒热血换来的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现在好不容易全国形势一致要倒袁,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当然不会放过这好不容易经营来的机会。
得不到各方面的承认,袁世凯宁肯死在皇帝的宝座上,也不肯放弃好不容易得来的地位。同时袁世凯也感到有些悲凉,为了他身下的宝座,段祺瑞,冯国璋连基本的袍泽之情都没有了。袁世凯不甘心,作为绝世枭雄,放弃皇位,隐归乡里这些他都能忍受,当年在大清他还不是有多次的宦海沉浮。说到底袁大总统也只有六十多岁,他不认为自己活不久,只要能活着,以他袁大总统的手腕,早晚有再起的一天。
1...4546474849...2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