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大军阀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睡醒的兔子
现在全国的形式对袁世凯极为的不利,在坐在皇位上结果就是为这个皇位殉葬。袁世凯当然不愿意,但是他也不愿意去国外,毕竟离开了这个国家,再想回来就难了。
长春市,少帅府。
自从发布了整编命令,东北治安总队各部立马行动起来。军区虽然是冯庸部自创的编制,但是从西部军区可以看出,军区是比旅更大的编制,有了大编制,当然要有人才行。各个旅团的征兵工作都展开,因为预测到近期可能不会有大的作战任务,所以,各个军区都在自己辖地建立新兵训练基地。毕竟现在治安总队的规模大了。需要新兵编制也多了。单单依靠冯庸县和长岭县的新兵基地是不可能满足的。
面对各军区即将迎来的扩编高潮,长春市总部的教导队再次扩大规模,新一批士兵学员超过五千人。这已经差不多有两个团的规模了。现在的教导队再也没人敢小看了,毕竟两任副队长派出去都是各旅的旅政委,可谓位高权重。所以各部自觉的将教导队当做旅级编制。而且先后培养了数千人的教导队也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导队士兵训练培养条例,在教导队中,冯少帅就是他们领袖,他们的神。虽然人员抽调不断,但是教导队内部对冯少帅的狂热崇拜丝毫没有减少的趋势。冯庸也始终兼任着教导队队长的职务。对整个治安总队来说,教导队就像一个学校,专门教导学生完美的传播冯庸思想的学校。冯庸不是神棍,但是他需要一支对自己忠诚道狂热的部队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冯庸对军中权利控制的极为严格,即便是最早分离出的西部军区张小山部,通过政治部,冯庸对于西北军区中营级军政长官都有了解。对于他们的部队冯庸不能说百分之百的控制,但是如果冯庸不同意调动部队,就算是张小山想要调动营级以上部队都极为困难。这些都是各军区政治部的工作成果。在没有战争的时候,军事主官的权利是比政治主官小的,也无权干涉政治主官的活动。现在冯庸部还没有成立政党,没有自己信仰东西,他的统治只能通过思想控制来完成。
东北治安总队司令部。冯庸正仔细查看手中的情报,这是北京的暗刺分布传来的。现在的四九城热闹极了,各方势力都等着袁世凯下台好瓜分蛋糕。但是各方势力对于袁世凯提出的条件感到棘手,没有一个势力敢明着答复,这就让整个北京城的政坛处于一种极端诡异的状态。
“少帅,咱们暗刺的人已经联系上袁大总统的公子袁克定。咱们提的条件现在也已经送到了袁大总统的手中。袁克定向咱们保证,一定会说服袁大总统答应咱们的条件。”荆通小心的说道。他不知道自己少帅大门不出的,怎么会对京城的事情这么了解。好像对于全国大势都了若指掌,更是早就布置了后手联系袁克定。在袁世凯的洪宪帝国倒台前,捞取更大的好处。
现在袁世凯的位置风雨飘摇,袁克定的“皇储”美梦也注定破灭。袁世凯发出的通告上更有子欺父的评语,使的袁克定的日子越发的艰难起来。袁克定不能想象,父亲下台后自己的下场会是怎么样。所以这个时期其实是袁克定最彷徨无助的时候,因为伪造奉天时报,鼓吹帝制的原因,袁大总统对他更是不待见。开滦煤矿总办的位置现在也被人诟病,下台是迟早的事情。现在的袁克定再也不想当什么皇储,只想保住自己荣华富贵。而这个时候秘密靠上来的暗刺人员就成为袁克定的希望。东北冯少帅的名头他也听说过,毕竟能够引起列强注意的地方势力,袁大公子也有关注。虽然具体的情况不清楚,但是以冯庸为首的冯家确实是东三省最大的家族。
冯庸承诺一旦袁大总统下台,会接袁克定一家去东北定居,吉林省政府保证给他安定的生活。当然这一切都是有条件的,毕竟这个时期的袁克定因为袁世凯敕令的原因,国内外民众对他多有诟病。而出国生活也多有不便,东北虽是苦寒之地,但是物资还算丰盈,只要自己手中的财物不失,后半辈子富足的生活还是没问题的。
“现在袁大总统朝不保夕,他发布的任命也不一定被人看重,相信以袁克定的身份给咱们弄个蒙古督军或奉天督军的身份还是没问题的。至于后上台的政府承不承认,只要咱们有实力,他们不承认也要承认!”冯少帅早就看中了辽阔的蒙古大草原。与其便宜了俄国老毛子不如先让自己占了。以吉林黑龙江为前沿,以蒙古大草原为后盾,治安总队控制的地盘战略纵深就有了。而且控制辽阔的蒙古大草原对于俄国人的威胁大大加强。毕竟俄国和蒙古的交接处太广了,绵延东西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更是距离蒙古不远,可以说联系沙俄东西命脉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有一半的安全控制在了治安总队的手里,到时候在北方冯庸就占据完全的上风了。
至于奉天督军,冯庸虽然想得到,但想想却不现实。但是他不行不代表别人不行,他老子冯德麟可是奉天两大巨头之一,继任奉天督军是名正言顺的事情。毕竟现在奉天的形式紧张,张作霖的部队占据绝对的优势,冯德麟被压制的很厉害,虽然有治安总队的威胁,暂时全面爆发的可能性不到,但是先为自己老子谋夺好位,然后在名正言顺的梳理奉天的情况。至于张作霖的部队,消灭了不太可能,除非将二十八师全部集中起来,冯庸再拿出一般的力量协助才有可能消灭二十七师,但是需要多大的代价,就是冯庸自己心中都没底。既然消灭不现实,那就只有将张作霖逼走。以名号和实力将他挤出东三省。
袁世凯看到冯庸的条件时是什么表情不得而知,但是第二天,也就是三月三十日,民国政府发布东北敕令。
“调张作霖为察哈尔督军,二十七师驻地从奉天移驻察哈尔。““任命冯德麟为奉天督军,督理奉天军务。”
“调任黑龙江督军冯庸为蒙古督军,总督蒙古军伍。”
三条赦令发出,全国独立省份倒是没什么反应,毕竟在他们眼中,东北是苦寒之地,没什么人的。至于谁去做督军都没太大的关系。但是东三省的势力就一片哗然,虽然大家都知道袁世凯的政府即将完蛋了,但是现在不还没垮台的吗!也就是说他发布的命令很可能会得到后续政府的同意。这就让张作霖为难了,调出东北他是绝对不愿意的,毕竟他在东北经营了十几年,各方面的关系网都已经疏通,现在在奉天二十七师兵力占上风,拿下奉天省也不是不可能。但是民国政府也咦突然任命,一下子让冯德麟成为奉天名义上的主人,这就让张作霖再放奉天做什么都名不正,言不顺。这是张作霖不能容忍的。就在张作霖准备重礼打通北京关系的时候。一封通电让他喜忧参半。也让他的行动暂时停下来。
1916年3月31日,袁大总统发表退位诏书,洪宪帝国存在了九十二天之后垮台。和原本的历史想必,袁大总统多做了九天的皇帝。不知道是不是冯庸的蝴蝶效应的原因。不过虽然袁世凯的洪宪帝国存在的时间拉长了,但是历史大势并没有因为他在位时间延长而改变。
最终段祺瑞,黎元洪等北洋政府的巨头联合同意袁世凯的条件,毕竟连统治中国多年的满清皇室北洋政府都没有赶尽杀绝,更何况是“对民国有大贡献”的袁大总统。而且黎元洪和袁世凯有袍泽之情,段祺瑞、冯国璋更是袁世凯的心腹手下,如果他们对袁赶尽杀绝,被有心人利用,会成为他们的政治污点,对于他们将来接手北洋政府的权柄不利。
袁世凯退出中南海,想要淡出人们的实现,等到国内矛盾平息之后,在谋划复出。作为民国第一任大总统,袁世凯可是深通忍道,他将儿子袁克定一家送往东北,一方面袁克定确实不适合再在京畿地区露面,二也是通过儿子和东北的军阀搞好关系,为将来的复出募集政治资本。袁世凯卸任以后也看明白了,这年头,掌握军队的人才能稳若泰山。
(未完待续)
卫国大军阀 第一百一十二章 东北要开战
洪宪帝国的倒台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段祺瑞,黎元洪,徐世昌,冯国璋都想上位,都想接下老袁的位子。可是这几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劣势,各方剑拔弩张,矛盾变的极为尖锐。
刚刚淡出人们视线的袁世凯这个时候尿毒症突然恶化,住进北京医院,再加上袁世凯主政期间始终没有透漏过接班人的情况,各方自然互不相让,都认为只有自己才适合当上民国的大总统,这种纷争大大加剧了北洋军的分裂。原本还有些模糊的北洋军内部派系划分渐渐的变的明朗化。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继承了北洋军大部分的力量,再加上段祺瑞远比冯国璋高的威望,皖系在北洋军内部开始占据上风。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有退出中央全力纷争的迹象,而且对于各地实力派极力拉拢,趁着皖系忙于中央权利的时候,渐渐的发展成为民国第二大军方势力。
现在段祺瑞凭借着自己北洋政府陆军总长的地位掌握了军方大权,控制了大半的北洋军,就连北洋另一巨头冯国璋都选择了退让,不想触其锋芒。但是段祺瑞想要登上民国总统的位置绝对不容易,因为他的名望不如黎元洪和徐世昌。黎元洪作为中华民国第一位都督,而且现在还担任着民国副总统的职务,根据共和国体制特点,如果总统在任职期间出现意外,则总统职务由副总统接任。可以说黎元洪担任总统名正言顺。黎元洪绝对不会放过这个登上民国巅峰的地位。
徐世昌算是袁世凯的心腹,在袁世凯解散帝国,恢复共和之后,担任民国政府的国务卿,位高权重,也是继承民国大总统的有力人选。但是无论是徐世昌还是黎元洪最大的软肋是手中没有自己的军队,原本黎元洪担任鄂都的部队也被段祺瑞全部收编了。要不是军中还有冯国璋的牵制,恐怕现在段祺瑞早就彻底掌控政府了。不过随着冯国璋的退让,段祺瑞掌握政府大权是迟早的事情。
面对北京城北洋巨头之间的较量,国内倒袁势力极为关注,在这个时期地方实力派更多的是想要在这场席卷全国的政治风暴中获得更大的好处,现在袁世凯倒下来,新政府即将选出来,是时候分蛋糕的时候了。
但是也有个别野心分子看到了复辟的希望。他们认为袁世凯帝国的倒台是因为袁世凯本是大清朝的奴才,窃据皇位的小丑罢了。只要将宣统皇帝迎接归位,说不得可以再铸社稷,成为复国元勋呢!从袁世凯称帝的闹剧之后,不少满清遗老抱着这种念头,只是目前还没有联合起来,更没有一个有力的领导者。所以复辟的阴云只是在酝酿,而奉天省作为满清贵族最集中的地方,早已成为国内各地满清遗老观望的中心。渴望移居到东北的满清王公们能够站出来,为大清复国贡献力量。
不过因为冯少帅的原因,满清贵族注定无法起事。在另一时空,虽然满清复辟是以张勋为首,但是在东北郁郁不得志的冯德麟也参与其中,最终导致冯德麟彻底淡出东北权利的角逐,成为失败者。在那个时期冯德麟的处境极为的艰难,他手中虽然还有兵马,但是已经远远不是张作霖的对手。那时的张作霖作为奉天督军,已经获得了日本人的大力扶持。东三省大部也已经臣服在张作霖奉军的铁蹄之下。躲在奉天一角苟延残喘的冯德麟为了生存不得不选择了支持张勋复辟闹剧,希望可以挽回自己岌岌可危的地位。
但是在这个时空,因为冯庸的强势崛起,虽然同时期张作霖在奉天的兵力加强了,但是因为冯庸暗地里的操作,冯德麟却得到了奉天督军的大义。冯德麟也是极有手腕的人,虽然二十八师在奉天的队伍处于绝对的下风,但冯德麟却以大义的名义要求察哈尔督军张作霖离开奉天,否则冯部将倾全力和张部决战。这个冯部当然也包括占据吉林和黑龙江的冯庸。
对于老对手的斥电,张作霖不为所动。中朝边界上的二十七师一旅二旅也离开边界,向北大营靠拢。冯德麟大为紧张,二十八师奉天各部也在快速向着北镇集结。奉天之战一触即发。
长春市,少帅府。
“少帅,咱们怎么办?”李俊皱着眉头说道。张作霖的动作很明显,不打一仗他是绝对不会后退的。
“我们有些失算了,本来认为在咱们和二十八师两方压力之下,张作霖会选择妥协,但是从现在来看,张作霖是铁了心要和咱们打一架了。”冯庸的脸色阴沉,本来拿下蒙古督军的名号,冯庸准备休整一段时间,倾全力进入蒙古内部,暗刺的大部分力量也已经向着蒙古内部渗透。神秘的蒙古大草原即将解开他神秘的面纱。但是张作霖的不合作,让冯庸的计划泡汤了。
奉天对于冯庸的发展极为重要,因为冯庸控制的地盘中没有出海口,原本冯德麟控制一半的奉天省,冯庸是不缺乏出海口的,各种生意也不受影响,一旦奉天被张作霖拿下来,那倒霉的首先就是他冯庸,吉林省政府倾尽全力建设的工业区也会因为资源不足而受到奉天的胁迫。但是现在是进入蒙古的最好时期,如果不把握住,恐怕再次行动就没有这么好的借口了。冯庸可没把握新成立的北洋政府会承认袁大总统最后的任命。
“少帅,你说俄国人会不会这个时候进攻咱们?”李俊看着地图说道。
“大规模进攻不可能,目前在欧洲战场上,俄国人频频失利,损兵折将,沙皇俄国虽然是个国土庞大的帝国,但是他国内的工业能力远远不能和同期的英法列强相比。维持欧洲战争已经比较吃力,当然不会大规模的开辟东亚战场。除非俄国沙皇是个疯子。放弃富贵繁华的欧洲大陆来入侵咱们的东北苦寒之地。”冯庸若有所思的说道。
“既然俄国人大规模进攻的可能性不大,小规模的劫掠恐怕不会断绝,老毛子的西伯利亚总督是个贪婪的家伙,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不过只是小规模的冲突有三旅的三万人应该差不多吧!二十八师的两个旅倒是可以抽调出来,让咱们的五旅顶上去。这样实力大增的二十八师就可以和张作霖好好较量较量,再加上咱们的力量,消灭张作霖也不是不可能。”
冯庸脸上出现笑容,道:“现在咱们治安总队看似声势浩大,但是毕竟成立时间太短,也没有经历过什么大战,对手也多是刚刚成立的土匪部队,战斗力得不到这些正规军的认可,如果不是大规模的入奉,张作霖未必会在意咱们。既然那样,就不如调二十八师的部队返回奉天,这样张作霖就会忌惮二十八师的力量而拖延战事的爆发或者干脆就会妥协。”冯庸越想越觉得可能性比较大。想到就做这一向是冯少帅的性格特点。
“给奉天发报,通知冯大帅,我部实力足以镇守黑龙江边界,请冯大帅抽调二十八师的力量南下奉天。”冯庸相信现在处境艰难的冯德麟肯定也迫切的需要加强力量。
北镇二十八师驻地。因为冯张两家越来越紧张的对峙,冯德麟不得已将家眷全部带到北镇。虽然他现在是名义上的奉天督军,但是张作霖的北大营却是在奉天省城,而二十八师的驻地北镇距离省城却较远,现在两方战争一触即发,家眷再留在省城就不合适了,冯德林手中的部队只有不到四万人,而张作霖整整有八万多人,从单纯力量对比上,张作霖处于绝对的上风。
但是张作霖虽然有能力和冯家打一场,但是目前却有些骑虎难下,以张作霖目前手中的力量,面对冯德麟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就算冯庸所谓的南部军区和东南军区加起来四万多人全部入奉,张作霖也不是太过在意。就算这些人全部南下,冯德麟手中也就只有七万人,在兵力上还没有自己多。而对于冯庸的治安总队的战斗力,张大帅是看不上的,毕竟是民团出身的部队,他一个十几岁的娃娃能够训练出什么精锐。这也是各方势力的共识。
张作霖顾忌的是日本人的态度。对东三省有武力威胁的只有日本和俄国,俄国人对于最南端的奉天省鞭长莫及,但是日本人却是控制着和奉天接壤朝鲜,更是在奉天和朝鲜交接的鸭绿江畔陈列了重兵。名义上是为了防备俄国人的进攻,但是实际上的目的是什么,没有人清楚。日本人在日俄战争中建立起来的军威确实很有威慑力。张作霖也不敢在日本人态度不明确的是偶贸然开战。
从冯张两人的发家来看,冯德麟是更亲近日本的。而且现在冯德麟掌握了奉天督军的名号,尽管提出这个名号的政府已经垮台,但是新政府没成立之前,谁也无法保证这个职务是否有效。不过目前从大义上来看,冯德麟占上风,但从实力来看,张作霖处于绝对的优势。
日本军部对于奉天的情况也感到有些棘手。张作霖的特使现在还在朝鲜驻屯军中游说,提出了很诱人的条件,其目的就是希望日本人协助他都奉。
冯德麟虽然没有派遣使者,但是在多个公开场合也表示了对日本的亲近之意,日本的浪人和企业在奉天省也是比较受冯德麟照顾的。不像在吉林,不管哪国人,省政府都是公事公办。春风得意的冯少帅可做不到低声下气,而且来自后世的他心中对于列强也没什么敬畏。
对于冯庸的电报,冯德麟非常高兴的答应了,他对自己的儿子还是有些了解的,绝对不会无的放矢,既然他说治安总队能够保证北方的边防,冯德麟就相信他肯定能行,更何况现在的奉天形式极为紧张。张作霖一旦发狠和他打一仗,兵少的自己肯定要吃大亏。
本来冯德麟的意思是想要让冯庸抽调几万人南下奉天,二十八师负责提升南下士兵的准备和训练情况。但是想到遍布二十八师的日本教官,冯庸就感到一阵腻歪,最终也没有同意让治安总队接受二十八师的指挥,而是让治安总队暂停进驻蒙古,做出大举入奉的假象,拖延时间。将黑龙江省的二十八师一旅二旅调回来,加强冯德麟的的实力。
“少帅,咱们真的不派人南下奉天吗?就算二十八师的这三万精锐回归了。恐怕冯大帅也不是稳赢的。”徐参谋疑惑的说道。
“放心吧!像张大帅和父亲这样的枭雄人物,绝对不会将自己逼上绝路的。张大帅之所以敢于在奉天大肆行动,还不是因为二十八师的精锐被牵制在黑龙江,现在二十八师的精锐回归,头疼的应该是张大帅了吧!咱们现在不适合插进入,毕竟张大帅名义上还是我的岳父。而且我感到两人打起来概率不大,虽然咱们不会轻易出手,但是如果张大帅真的不顾一切,那我也只有不顾翁婿之情了。察哈尔对咱们没什么吸引力,但是奉天绝对不能全部落在张作霖的手里。为了奉天就算放弃西进蒙古的计划也在所不惜!”冯庸坚定的说道。
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一个势力没有入海口那就永远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奉天的资源实在是太丰富了,以一省之力就可以发展重工业基地,冯庸当然不会放弃。至于原来定制的西进蒙古的计划,那是在冯德麟能够牢牢控制一半奉天的基础上的。如果在奉天和蒙古之间选择一个的话,冯庸绝对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奉天。在这个时代,工业资源才是王道,不是土地面积大就能强大起来的。
南下的二十八师士兵非常迅速,看来冯德麟的对他们催的很急,有着冯庸遮掩行迹,并调用马车提高前进速度,短短七天,二十八师的三万人进入奉天省,让得到消息的张作霖彻底变了脸色。
奉天将会怎么样?
(未完待续)
卫国大军阀 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战起(上)
奉天,北大营二十八师的旅团级军官全部集结到张作霖这里。
“大帅,咱们打吧!趁着冯德麟的一旅二旅还没有集结完成,先吃掉他奉天一部,然后在集中全力吃掉那三万南下的老兵。”李景林有些急切的说道。现在奉天的形式基本明朗了,冯庸和冯德麟的意思是凭借优势兵力要将张作霖挤出东三省。但是包括张作霖在内的整个二十七师军官没有一个愿意的,奉天省是他们的根基之地,他们在奉天经营了多年,离开这里到陌生的地方去发展,前途并不能得到保证。再就是袁世凯政府垮台,袁世凯本人更是在北京医院里吊着最后一口气,能够活多久是个未知数。北洋政府的巨头还在博弈,国内形势不明显,贸然放弃奉天是会吃大亏的。
张作霖何尝不明白奉天现状,如果现在开战,自己占据绝大的优势,刚刚进入奉天的二十八师一旅二旅还没有会和北镇的士兵,二十八师相当于被分成了两部分,实力不如集结在北大营的二十七师。但是日本人现在的态度不明,张作霖害怕自己一冲动,又为他人做嫁衣。
“报告大帅!朝鲜密报!”传令兵快速冲进来,这是张作霖吩咐的,只要朝鲜来电报,无论是在什么时候,必须第一时间送到他的手中。
张作霖紧张的站起来,接过传令兵手中的电报。打开一看,不由的喜上眉梢。
“大帅,难道日本人答应了咱们的条件,支持咱们和二十八师开战?”
“没有!不过日本的朝鲜驻屯军司令已经答应不会干涉奉天内部的事情。也就是说奉天最终落在谁的手里就看咱们和冯德麟彼此的手段了。”张作霖心中松了口气。只要日本人不支持冯德麟,他张作霖就有信心和冯德麟打一场。
众将领也大为激动。决定奉天省命运的大战就要来临。
“命令李景林率领一旅二旅为南路军,立刻正装出发,进攻北镇冯德麟本部。”
“命令汤玉麟率领三旅及二十七师直属部队为北路军,狙击南下的二十八师一旅二旅。”
“打开军火库,装备武器弹药。”
……一条条命令发布下去,奉天二十七师这个庞然大物瞬间动起来,整个奉天城立刻紧张起来。虽然张作霖没有可以的去宣布,但是东北却是不缺乏关注张作霖的人,在张部一有异动,冯德麟那里就收到了消息。
北镇,二十八师驻地。
“看来张作霖是铁了心要跟咱们打一场了。这样也好。咱们两人在奉天争雄了这么多年,正好看看是你的二十七强还是我的二十八师强。”冯德麟有些兴奋的说道,毕竟他的骨子里是个铁血军人,渴望战斗。
“传我的命令,给南下的部队发报,让他们加快行军速度,同时将斥候的侦查范围扩大十里,防范二十七师可能的伏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