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大军阀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睡醒的兔子
尼古拉二世积极推行军事封建的帝国主义政策、疯狂地对外侵略扩张。还在远东之行时,中国和朝鲜的领土与财富已为皇太子尼古拉所垂涎。九十年代,俄国开始修筑横贯西伯利亚大铁路。尼古拉为这条铁道奠基,并当了修筑这条铁道的名义监督。这表明他企图通过铁路加强对中国东北和朝鲜的控制、在远东争夺霸权的迫切心情。登上皇位后,他更是野心勃勃。他已经是“全俄皇帝和专制君主,兼波兰国王、芬兰大公等等”,却还梦想给自己再加上“中国皇帝”、“日本天皇”等等称号。
1895年他与德皇威廉二世干涉日本归还辽东半岛(三国干涉还辽)。1896年尼古拉二世加冕时,俄国示意清政府派李鸿章前去庆贺。尼古拉二世与李鸿章密谈。接着,沙皇政府以300万卢布的巨款贿赂李鸿章出卖中国的主权。6月3日,在莫斯科签订了“中俄密约”。按照这个密约,俄国以帮助中国抵抗日本为借口,企图使清政府接受自己的控制;俄国军舰取得驶进中国任何口岸的权利;俄国取得在黑龙江、吉林修筑铁路(中东铁路)的权利。以后,俄国又在中国修筑南满铁路,强行租借旅顺、大连。这样,整个中国东北成了俄国的势力范围。
1900年,俄国参加八国联军,绞杀中国义和团的反帝爱国斗争,并乘机占据中国东北。尼古拉二世曾给俄国侵略军指示:“我们不能半途而废,我国的军队应在满洲由北向南通过”。随着侵略活动的进行,尼古拉二世的胃口日益膨胀。尼古拉二世还同德国皇帝一唱一和,别有用心地宣扬”黄祸论”。为实现尼古拉二世的掠夺计划,1904—1905年,俄国同日本在中国东北进行了日俄战争。俄国在这场战争中遭到惨败,太平洋舰队全军覆没。但它仍不甘罢休,继续准备更大规模的军事冒险。
1914年,俄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它企图从奥斯曼帝国手里夺取黑海海峡、君士坦丁堡和土属亚美尼亚,从奥匈帝国手里夺取加里西亚。和一切帝国主义者常常用和平的谎言来掩盖自己的侵略阴谋和发动战争的准备一样,尼古拉二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不但把自己打扮成和平的维护者,而且把自己打扮成世界和平的倡议者。他曾先后两次(1899、1907)主持了海牙国际和平会议。但是,尼古拉二世一面高唱和平、裁军,鼓吹“寻求防止威胁整个世界的灾难的途径”;一面加紧制定侵略战争计划,扩充军备,终于成为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罪魁之一。尼古拉二世签署了战争的动员令,并在1915年解除了颇有才干的皇叔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大公的职务,亲自担任俄军最高总司令,把俄国推进罪恶的帝国主义战争之中。由于战况不利、粮食困难等原因,激起人民的不满。1917年,德皇威廉二世命令将列宁从瑞士穿过德国领土护送回国,让其发动革命,以使俄国退出战争。1917年3月,首都圣彼得堡市民发动反饥饿游行,引发二月革命。
尼古拉二世既是一个暴虐的君主,又是一个昏庸的君主。他认为他的君权是“天赐”的,而他个人只须对上帝负责。他不喜欢同臣民有密切的接触,更妒忌那些出色的、有能力的、有主见的大臣,因为他知道,他们的智慧居于自己之上,总是担心有朝一日大臣们要夺走他的君权。所以,尼古拉二世逐步抛弃了当初为他效劳的大臣。一些敷衍塞责的、但又善于阿谀奉承的人却得到他的信任。这种人向他反映某些虚假的情况,往往比官方的报告,更容易得到他的称赞。于是,各色各样的骗子、冒险家,利用尼古拉二世的昏庸、无知,都混迹沙皇朝庭。
尼古拉二世反动腐败的统治,激起俄国人民不断起来进行革命斗争。从1915年开始,俄国革命运动因战争而重新发展起来。在统治阶级内部,尔虞我诈、狗咬狗的斗争愈演愈烈。朝庭内外,丑闻百出。亚历山德拉甚至被怀疑是德国的间牒。朝庭内部也有人在酝酿废黜尼古拉二世,另立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宠臣狗急跳墙,便策划同德国单独媾和,以便腾出手来,扑灭革命,稳定国内局势。
而在这个时空,沙皇的的境遇并没有因为冯庸的蝴蝶效应而发生改变,反而因为东北和日本的对峙,沙皇认为远东暂时安全而将精力放在欧洲战场。否则以沙皇那贪婪残暴的个性,恐怕早就招募大军,攻击远东了。
在东北经营多年的杰夫特罗夫斯基总督最不缺少的就是金钱。在远东军被东北治安军偷袭而损失惨重的时候,杰夫总督第一时间请求家族贿赂沙皇身边的宠臣。尽量减少沙皇在远东的耳目。
在这些宠臣掌握大权的时候,罗曼诺夫王朝的大贵族们分为两派,一派是抵制这些宠臣,他们在多次劝谏沙皇无效之后,变得无比低调。另外一派则是和这些宠臣一起投机倒把,利用特权,大发横财。而杰夫总督的家族本来是属于抵制权臣一派的。但那是在杰夫总督稳坐远东总督宝座的前提下,现在杰夫总督出了这么大的纰漏。如果被沙皇知道,肯定是免不了被罢官。甚至被削掉爵位也未可知。所以,为了家族的利益,他们少不得要向这些权臣靠拢了。
(未完待续)
卫国大军阀 第二百章 中药版“伟哥”(上)
杰夫总督的贿赂政策无疑是成功的,沙皇身边的宠臣收到杰夫总督的大量好处,再加上杰夫总督家族的靠拢,让沙皇这些权臣势力大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目前凶险的处境。所以权臣们投桃报李,他们蛊惑沙皇,让其向远东军调拨大量的军火。理由当然是日本朝鲜军扩编。没人比他们更清楚沙皇的缺点。现在欧战正酣,因为武器弹药紧缺的问题,俄国在先期取得的战争优势正渐渐的失去。武器弹药是支援前线战斗力的根本原因。前线的士兵甚至落魄到两个人共用一支步枪的境地。
不是沙俄境内没有军火,在沙皇的武库中,军火数量不少。再加上这两年沙俄从其他国家购买的各种型号的枪械,虽然质量普遍不怎么样,但是数量还是很客观的。可惜,这些军火都把持在权臣们的手中,搞得沙皇都不知道自己竟然还有这么多的武器。权臣们收受外国军火商人的好处,蛊惑沙皇出钱购买大批军火,购买的军火在过一段时间后,又被他们转手低价卖掉。所获得的利益当然落入他们自己的腰包。欧战爆发后,国际军火市场火爆的一塌糊涂。这些权臣为了暴利,私自扣押拨付给前线的军火而转卖掉。其他一些质量好的就囤积起来,等到时候最艰苦的时候,在高价卖掉。甚至有些时候沙皇花费重金购买的枪支其实就是他自己原来购买来的。只是被权臣们过了一遍手,就成为外国的军火。从这里也能看出沙皇政府腐朽到什么程度。
当然,杰夫家族投靠权臣们也不是不付出代价的。首先那些抵制权臣的大贵族势力就会从盟友变为敌人,家族的产业在一些弱势领域将受到他们的打压。
当然,只要杰夫特洛夫斯基还牢牢的坐在远东总督的宝座上。杰夫家族就不会出大事。这点每个杰夫家族的成员都清楚。
当杰夫总督接到家族传信的时候,心里彻底的松了口气。这些权臣的能力无疑是巨大的。事情仅仅过去两天,沙皇就发布命令,让杰夫总全权负责西伯利亚的事物,为罗曼诺夫王朝镇守东方。
这道命令无疑就是将远东军从战争的泥潭中解脱出来,而杰夫总督担心远东军剩下的残兵覆灭的可能性也没有了。更让杰夫总督无语的是,沙皇竟然将太平洋舰队的指挥权交到自己的手里。要知道。日俄战争之后,俄国太平洋舰队全军覆没。这对沙皇震动极大。但是俄国毕竟实力强大,本身也有一定的工业基础。最重要的是他们拥有独立造船的能力。经过几年不计代价的发展,俄国太平洋舰队也已经重建,虽然规模和号称亚洲第一的日本舰队无法相比,但是大小五十多艘新式战船,排水量近百万吨,在太平洋上也算是一股重要的力量了。现在这样一支庞大的舰队交到自己的手中,看似权利无限,但是杰夫总督却是眉头深皱,满心忧虑。众所周知,海军可是个吞金兽。尤其沙俄太平洋舰队还是一支庞大的远洋舰队。俄国人一直有心要在远东好好和日本人较量较量,建设的海军当然是以日本海军为假想敌。而日本是个岛国,俄国要想彻底的压死日本,就必须用海军干掉日本海军,彻底的登陆日本本土,这也是沙俄近乎疯狂的扩充太平洋舰队的原因。日俄战争后,俄国虽然战败,但是实力损耗不大,再加上国家底蕴雄厚,拥有充足的财力发展海军,但是自从沙皇尼古拉二世宠信权臣之后,整个国家被他搞得乌烟瘴气,国库空虚,军队疲软,沙俄也没有力量扩编太平舰队,这就让远太平洋舰队成为一支实力不上不下尴尬的部队。当年战败后沙皇发出的重建太平洋海军,实力超过的日本的豪言壮志似乎也成为一坨过期的牛粪。
“算了!海军只要维持现在的规模就行了。让本总督向里面投钱那是根本没可能的。我再想个办法,将海军日常维护需要的费用转嫁到贱民们的身上。这样就一举两得了。”-来到远东之后,杰夫总督很少动脑子,每次动脑子基本都是想着怎么捞钱。这次也不例外。为海军募集军费,他自己怎么也要收点辛苦费。
长春总督府后院。
“夫人,小人已经办妥了。人已经给您秘密带来了。”秃顶的老七恭敬的对冯夫人说道。
“没惊动其他人吧?”冯夫人在意的说道。
“夫人放心,我们是趁着夜色进去的,用了点下三滥的手段将北泽小姐劫来了。现在北泽小姐还没有清醒呢!”老七尴尬的说道。毕竟他现在已经不是绿林之人,用蒙汗药抓一个弱女子这样丢人的事情在人前说起来让他感到很尴尬。
“人没事就好。老七,你做的很好,先下去吧!等到事情成了,少不了你的好处!”做了这么久的贵妇人,冯夫人也深知御下之道。恩威并施从来都是不二法门。
“谢谢夫人!”老七心中并不如何激动,他是搞情报的,二十八式情报部队的头子,是冯大帅身边的老人,深的冯大帅的信任,但是现在大帅虽然名义上是东北总督,东北第一人,但是实际情况他们这些老人都知道,掌管这东北三省的是住在外面这座墙那一面的少年。
对于冯少帅,老七原来也没什么接触,毕竟他们搞情报的,时间长了,总喜欢躲在黑暗中。那是的冯庸表现也是一般,虽然顶着冯家嫡子的身份,但是年龄太小,还不足以引起他们这些二十八师高层的注意。再加上之前的冯庸从不主动跟二十八师的人接触。谁也没想到风云突变,短短你的一年时间,冯庸取得的成绩就比二十八式拼搏了十年的还要多。他们这些二十八师的老人更是没脸去找冯少帅。他们要不是有冯德麟照顾,恐怕现在早已卸甲归田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他们都懂。所以,为冯大帅办事老七心甘情愿,也是忠心耿耿。
“管家?我要你熬制的药膳熬的怎么样了?”
“一早就炖上了最上等的野山鸡,现在还在火上煨着呢!小的可以随时去取。”管家恭敬的说道。这幅药膳功能有多强他可是深深的体会过。昨天他吃了一副,当天晚上就是两个小妾都没有抗住自己的鞭挞。自己已经四十多岁了,从来没有这么勇猛过。想想少帅壮硕的身体,管家开始为即将侍寝的女子担心了,这么猛的药力,千万别搞出什么人命来。
“我听说你已经试过了,效果如何?”冯夫人笑眯眯的说道。管家是他的心腹,和他还带点亲戚关系,否则也不会这么受重视。
“回禀夫人,效果很好。小的只是担心北泽小姐无法承受少帅的雨露,如果出点什么事情岂不不美?”管家想了想,还是如实的说道。自己的在那方面的能力并不如何出众,吃了药就能干翻两个小妾,更别说少帅这样的健壮男儿。
“这样啊!那就让凤儿丫头也准备着,小丫头十三岁了,经过半年多的学习也算是有些样子了,给庸儿做妾也委屈不了她。”冯夫人一句话就决定一个女人的一生。不过在这个时代来说,十三岁嫁人的有的是,生娃娃的都不少。这个时代可没有未成年人保护法。而凤儿就是冯夫人为冯庸选定的通房丫头,也极有可能成为冯庸第一个女人。可惜,冯夫人没有想到儿子发生了巨变,灵魂从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变成了一个二十四五岁青年。对于那方面的眼光已经截然不同。
冯夫人的眼光非常不错,当年她遇到凤儿的时候,她还是个十岁的小乞丐,瘦的皮包骨头,看起来只有七八岁,在大街上饿的昏昏沉沉。后来被冯夫人捡回来,洗去脏污,然后调养了一段时间,竟然成了个美人胚子。然后十一岁就配给冯庸当贴身丫鬟。像个小跟班一样跟了冯庸两年,后来冯庸北上,不是忙公务就是打仗,和家人也经常不见面。而凤儿则在冯庸的安排下跟着冯庸的弟弟妹妹读书。小丫头经历过生活的苦难,知道机会来之不易,所以学习非常刻苦,半年时间已经在冯家学堂中表现的出类拔萃。冯夫人更是喜欢她依然未变的娇憨脾气,对其极为宠爱。
十三岁的凤儿身体已经开始发育,身高蹿升的很快,现在已经接近一米六,胸前也有两个尖尖的凸起,双腿笔直修长,更让冯夫人满意的是,小丫头的屁股挺翘,是生儿子的样。所以冯夫人也动了让冯庸收了凤儿的心思。可惜冯少帅不是萝莉控,现在青涩的小丫头还引不起他的兴趣。相比于这样的小丫头,他更喜欢成熟一些的女人。
冯夫人相信相士的话,认为北泽香菱和冯庸八字相合,肯定能生儿子的料,所以才精心策划了这一切,一个母亲最大的希望不是儿子取得多么大的成就,而是希望可以含饴弄孙,安享晚年。在加上在这个兵荒马乱的时代,家族传承变的更加重要。这也是冯夫人如此着急的原因。毕竟现在已经有不利于冯庸的流言传播。
冯庸本来是不着急,但是随着周围人着急的的目光,冯庸心里也渐渐有些在意起来。自己最大的秘密就是穿越,在后世他却从没听说历史上的冯庸子嗣艰难!自己出现这种状况很可能就是因为穿越导致自己的身体出现了异变。而子嗣艰难就是异变的后遗症。
(未完待续)
卫国大军阀 第二百零一章 中药版“伟哥”(中)
“管家,我已经将让老七的人将北泽家的丫头放在了厢房中,你让凤儿去伺候着。准备山鸡汤,晚上让她们俩也喝一碗。毕竟是黄花大闺女,提前补补也好。”冯夫人知道北泽香菱有勇气逃婚,也怕她在醒来后跑出来。要是在总督府闹僵起来,那乐子可就大了。冯夫人能将偌大的总督府后院掌管的井井有条,就说明了她的能力。
“是,夫人。”管家恭声应道。然后起身去安排一切去了。冯夫人动机是好的,所以无论这事成不成,以少帅的孝心,顶多埋怨几句罢了!他们这些下人可就不一定了,现在冯庸身上的威仪越来越高,比老主人冯德麟还高。发起怒来就像一把出鞘的利剑,杀气四射。还好,管家凭借和冯夫人家的一些姻亲关系,冯庸对他还算不错。这也是他唯一自豪庆幸的事情。
“雪梅,你去少帅府通知少爷,就说老身今晚想他了。让他过来陪陪老身。”冯夫人本想自己过去见儿子,但是想到那三个不争气的儿媳妇,冯夫人就一肚子气,为了眼不见心静,冯夫人也就不过去了。
“是!夫人。”
………………北方的安定让冯庸暂时松了口气。这场蒙古攻略算是圆满结束了。蒙古大草原彻底的落到他手里,让他的势力也终于成型了。剩下来就是埋头发展实力,依靠世界大战的这样千载难求的机遇,积累实力,扩充部队。
“人口,人口。东北的发展需要人口,蒙古大草原的开发同样需要人口。看来应该和传新兄好好商量商量。大规模的向东北迁移人口是东北实力增加的最好方法。”现在东北的人口差不多有两千万了。而总兵力接近四十万,人口和军队的比重五十比一。这个比例已经很高的。在抽调就会影响社会的发展了。冯庸有大野心,当然不会做这种穷兵黩武的事情。他要扩大地盘,还要扩编军队,为将来的大战略做准备,人口就成为制约东北发展的瓶颈。
冯庸看着身后的地图,眼光越过渤海看向对面的山东半岛。山东可是中原腹地,华北平原更是中华人口最稠密的地方。这样的地方可是冯庸早就垂涎的地方。说实话,凭借东北治安军现在的兵力,如果倾力南下,取得的成就未必比前世的奉系军阀低,但是冯庸虽然是个军阀,而且是个大军阀,但他却不想有军阀的命运。而且他的骨子里是很爱国的。不想为了爬上那个不稳定的权利利巅峰而放弃北方如此大好的形式。但是如果东北治安军不入关,东北的人口太少,就算鼓励生育,没有十几年的时间也不可能发展起来。而别说十几年,就是几年冯庸都等不了。距离俄国崩溃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他要抓紧努力,争取扩大东北的实力,为将来的蛇吞象打下基础。
“算了,现在先不想了。忙了这么长时间,也该放松,好好的休息休息。”说着冯庸走出院子,精赤着上身,虎虎生风的打了一套拳法。自从从赵雅那里学到这套拳法之后,冯庸开始很不适应,但是随着两个月前身体出现气感,冯庸越来越觉到这套拳法的好处。他修炼出气感的事情没有告诉任何人,就连赵雅都不知道。冯庸不是骚包的人,没有把握的事情不会乱说,毕竟跟据赵雅的说法,就算是练武奇才,勤学苦练没有个几年时间也休想修炼出气感。但是冯庸确确实实是感受到了赵雅描述的气感。在自己的小腹,肚脐之下,有一股微小的暖流在动荡。而且随着自己的意志还能动一动。凡是被暖流流过的地方,他都感到很舒服。开始的的时候,这暖流根本就不受他的控制,而且弱小的如同头发丝。经常懒洋洋的盘在小腹中。只有当自己打拳的时候,这股气感才会有所动作。两个月坚持下来,冯庸小腹中的气感大了好几圈。而且也从开始的懒洋洋变得灵动起来。他终于确定自己确实是修炼出了武人梦寐以求的气感。虽然这气感还不能随着自己打拳而流遍全身,但是现在已经可以在上半身流动了。这让冯庸大为兴奋。这可是传说中的内功啊!他又怎么不渴望。他不知道,如果他这种情况被其他学武之人知道,肯定会将他当做怪物一样研究。
毕竟绝大多数武人一生勤加练武都修练不出气感。天资聪颖之辈修炼出气感也至少需要五年以上的不懈苦练,像冯庸这样坚持个不到五个月就出现气感,简直是匪夷所思。如果说开始冯庸练武还是为了自己的说话算话的原则,那么他现在的行为就是自发的沉浸在其中。打了一套拳,浑身舒爽。刚准备回去洗澡,母亲的侍女雪梅就来了。
“少爷,夫人请你晚上回去吃饭。夫人说为你做了你爱吃的菜。”春梅看着精赤着上身的冯庸,俏脸有些发红。
冯庸点点头道:“知道了。你先回去吧!”说完,回房间洗了个澡,换了身衣服就出去了。
她的几位夫人虽然被母亲训斥了一顿,但是只在家中沉闷的呆了几天之后,又纷纷出去工作了。毕竟冯庸一直窝在作战室,她们想见一面都难,更别说为了子嗣而努力了。所以在冯庸出来的时候,几女都还没有回来。
“哎!看来我让她们全都出去学习是个错误。弄得这样大的家冷冷清清。”冯庸感受了一下安静的院子,有些无语的说道。他看了看四周,发现没人注意,小跑两步,双腿发力,一把就爬上墙头,然后轻松的翻了过去。
“少爷……”一声惊呼在冯庸身后传出。冯庸老脸一红,来到这个世界上第一次爬墙头竟然就被人发现了,真是尴尬。
冯庸回头一看,竟然是他的小侍女凤儿。小丫头因为要学习,所以一直跟在冯夫人身边。
“小丫头,是你啊!”看到是凤儿,冯庸心中反而松了口气。这丫头虽然娇憨,但却不是多嘴的人。冯庸打量了她一眼,发现小丫头真的开始长大了。虽然身材并不傲人,但已经小荷才露尖尖角,脸上娇憨的表情配上青春活力,也别有一番味道。就连冯庸也……冯庸赶忙摇摇头,将心中不纯洁的思想抛弃。来到这个世界,有了三妻四妾,他的思想也变的更加肮脏了。冯庸习惯性的摸了摸凤儿的小脑袋,将她一头乌黑的长发揉成了鸟窝。然后笑眯眯的说道:“丫头,在这边住的习惯吗,如果你愿意回去住就回去,反正少帅府那边空房子多的是。”
“真的?少爷,我真的可以过去住吗?”小丫头惊喜的说道。
“当然,不过,你在这边住的不好吗?还是有人欺负你?”冯庸搞不清凤儿为什么一听回去就这么兴奋。
“不是的,不是的……,凤儿是少爷的贴身丫鬟,怎么能和小姐们那样的光吃饭不干活呢!”小摇头仰着小脸说道,虽然开始发育,身高也拔高了不少,但是和冯庸一米八的大高个相比还是有些差距的。
“哈哈……,你这丫头说什么傻话。在少爷心中,你就是大小姐。不要有什么负担。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就跟少爷说。”在这一刻,冯庸真将凤儿当做妹妹。毕竟随着身上越来越沉重的威势。他这一世的弟弟妹妹敢于亲近他的越来越少。虽然他也不是很在意,一想到那几个小子丫头见到自己规规矩矩的样子,让冯庸好气又好笑。
小丫头眼中闪过一抹羞涩,不知道想到了什么,俏脸变得嫣红。
“好了,丫头,我先去母亲那里了!有什么事情咱们明天在说。还有,记得不要告诉别人我爬墙的事。”说着冯庸笑着离去了,每次跟小丫头说话,总能让他的心情大好。小丫头或许就是他的开心果吧!
“娘,今天给儿子做什么好吃的?”冯庸兴冲冲的走进去,北方和西方的战事结束,他的心情也好了很多,后世那惫懒的性格又回来了。
冯夫人看到冯庸笑眯眯的样子,不知怎么自己的心情也跟着变好起来。
“当然是我们庸儿最喜欢吃的了。现在厨房还在准备着,你和为娘好好说说话。自从你忙起军机大事,咱们母子还真没有好好聊聊呢!”冯夫人对儿子是一万个满意。在她心中,她的儿子就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甚至是完美的。至于目前不能生育,她始终固执的认为原因肯定在那些媳妇身上,冯夫人并不是思想不知变通的人,本来对月儿媳妇出去工作她也没反对,但是那几个儿媳妇忙工作忙的不归家,这就然冯夫人接受不了了。冯庸掌管偌大的东北三省,难道没有她们三个丫头就会出事?现在什么事情竟然比冯家的传宗接代更重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