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弱点全集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作者(美国)戴尔卡耐基译者袁玲
我很庆幸自己有过崩溃的经历,因为那次的痛苦使我发现思想的力量比身体的力量巨大得多。现在我有办法运用思想的力量,而不是受它所害。当然我也得承认我父亲是对的,他的那封信说得一点儿都没错。
听过这位学员的故事我现在深信不疑,我们由人生体会到的心灵的平安与喜乐,不是因为我们身处何处,或在从事什么,或我们是谁,完全只是由我们的心理态度所决定,外在的环境影响是非常有限的。
让我们以老约翰·布朗为例。他因强占军工厂并且煽动奴隶叛乱而被判绞刑。他坐在自己的棺木上被送往刑场。在他旁边的警长很紧张,布朗却极为平静——看着弗吉尼亚州崇山峻岭衬着蓝天,他说:“如此壮美的国家,我还从未这么真切地观看过。”
再以第一位抵达南极的英国人史考特先生为例,他们从南极返回的途中遭遇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不仅断了粮,缺少燃料,而且吹过极地的狂风已肆虐了好几个昼夜——这风威力强大到可以切断南极冰崖。史考特一行人知道自己已无活路,他们先准备了一些鸦片以防万一。因为一剂鸦片就可以叫大家躺下,进入梦乡,不再苏醒。可是他们没有这么做,反而是在欢唱中去世。8个月后,一个搜索队找到了他们,并从冰冻的遗体上发现了一封告别书,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如果我们拥有勇气和平静的思想,我们就能坐在自己的棺木上悠然欣赏风景,在饥寒交迫时犹能欢唱。”
300年前,失明的弥尔顿也发现了同样的真理:
“思想的运用,和思想的本身,就能把地狱造成天堂,把天堂变成地狱。”
拿破仑与海伦·凯勒都是弥尔顿的最佳诠释者。拿破仑拥有一般人所追求的一切——荣耀、权力、财富——可他却说:“在我的生命中,找不到一天快乐的日子。”而海伦·凯勒——又瞎、又聋、又哑——却表示:“我发现生命是这样的美好。”
活了大半生,我最大的收获就是:“除了你自己,没有别的什么人可以带给你平静。”
爱默生在他那篇叫做《自我信赖》的散文里所说的那句结语,我永远不能忘怀:“不要认为一次政治上的胜利,收入的增加,病体的康复,或是久别好友的归来,或是什么其他纯粹外在的事物,就能提高你的兴致,让你觉得你眼前有很多的好日子,事情绝不会是这样的。能给你带来平静的,只能是你自己。”
伟大的斯多噶派哲学家爱比克泰德曾警告我们说:“我们应该极力消除思想中的错误想法,这比割除‘身体上的肿瘤和脓疮’重要得多。”
奇妙的是,爱比克泰德在19个世纪之前说的话,却得到了现代医学的首肯。坎贝·罗宾森医生说,约翰霍普金斯医院所收容的病人里,大约有五分之四都是由于情绪紧张和压力过大引起的,甚至一些生理器官的病例也是如此。他解释说,产生这种病症的原因,归根究底,都是生活及其矛盾的难以协调。
法国伟大哲学家蒙田的座右铭是:“一个人因发生的事情所受到的伤害,比不上因他对发生事情所拥有的意见来得深。”而我们对所发生的一切事物的意见,完全是看我们自己怎样来决定。
实用心理学大师威廉·詹姆森也曾有过这样的心得:
“感觉似乎永远在行动之前,其实行动与感觉是并行的,多以意志控制行动,也能间接控制感觉。”
具体来说就是,我们虽然不能一下决心就立即改变情绪,但是我们确实可以做到改变行动。行动改变了,感觉自然也就改变了。
他的解释是:“在你不开心的时候,唯一可以改变的方法是开心地坐直身体,并装作很开心的样子说话及行动。”
你不相信这种方法会有效吗?那你可以一试。先在你的脸上堆起一个大大的真正的微笑,放松肩膀,深吸一口气,再好好地唱首歌。要是不会唱,就吹口哨,吹口哨再不会,就哼唱。很快的,你就会明白威廉·詹姆森的意思——如果你的行为注定是快乐的,你在心理上就不会再留有忧伤、痛苦。
这点小小的基本真理可以为我们的人生带来奇迹。
恩格勒特先生就是这个真理的受益者之一。恩格勒特先生得了猩红热,康复后,却发现自己又得了肾炎。为了医好病,他走访了许多名医,连偏方都试过,但仍未医好。不久,他又得了一种并发症,血压开始上升。医生告诉他,他的血压已上升到214。
听了医生的话,我开始为自己安排后事。我查了我的保险都还有效,然后向上帝忏悔我以前所犯的各种错误,坐下来很难过地默默沉思。我把全家每个人都弄得不痛快。过了一个星期自怨自艾的日子后,我对自己说:“你简直像个傻瓜!你可能一时半会还死不了,干嘛不让眼前的日子好过点?”
我展开眉头,使嘴角上露出笑意,做出轻松的姿态。我得承认开始都是装出来的,不过我一直强迫自己开心。结果不但对我家人有益,更帮助了我自己。
我发现我的情绪渐渐地在向假装出来的样子靠拢,而且情况越来越好,直到今天——过了我的死期很长时间了,我不但开心、健康、活着,连血压也下降了!我能确定的一件事是:如果我一直想着我快死了的话,一定会像医生预测的那样必死无疑。然而我创造了奇迹。我能活下来,完全是因为我的心态改变了。
是啊,如果只要过得开心积极,就能救回这个人的生命,我们何必还要为一点芝麻小事去烦躁呢?如果只要过得开心就能创造快乐,又何必让自己及周围的人难过呢?
我很欣赏威廉·詹姆森的一句话:“……通常,只要把受苦者内心的感觉由恐惧改成奋斗,就能把我们身上所谓的邪恶改变为对你有帮助的优点。”
让我们为我们的快乐而奋斗吧!
有一个能使你产生快乐的富有建设性的计划,名字叫做《只为今天》,我认为这种计划非常有效,所以复印了好几千份送给别人。这是已故的西贝儿·派屈吉写的。如果我们能够照着做,就能消除大部分的忧虑,而大量地增加“生活上的快乐”。
只为今天
只为今天,我要很快乐。如果林肯所说的“只要下定决心,我们都能很快乐”这句话是对的,那么快乐就是来自内心,而不是由外在环境决定的。
只为今天,我要自然地适应一切,而不是为了自己的欲望而去调整世界。试着调整一切,我要以这种态度接受我的家庭、我的事业和我的命运。
只为今天,我要爱护我的身体。我要加强锻炼,珍惜照顾它,不损伤它、不忽视它,使它能成为我争取成功的好基础。
只为今天,我要丰富我的思想。我要学一些有用的东西,我绝不再做一个胡思乱想的人。我要读一些有品味、层次高、耐人寻味的书。
只为今天,我要用3件事来考验我的灵魂:我要为别人做一件好事,但不要让人家知道;我还要做两件我并不想做的事,而这样做的目的就像威廉·詹姆森所说的那样,只为了锻炼。
只为今天,我要做个讨人欢喜的人,外表要庄重大方,衣着要美观得体,说话低声,行动优雅,不在乎别人的毁誉。对任何事都不挑毛病,也不干涉或教训别人。
只为今天,我要试着只考虑怎么度过今天,而不把我一生的问题都在一次解决。因为,我虽能连续一整天做一件事,但若要我一辈子都这样做下去的话,可能会使我丧失兴趣。
只为今天,我要定下一个计划。我要写下每个钟点该做些什么事,也许我不会完全照着做,但还要定下这个计划,这样至少可以免除过分仓促和犹豫不决的缺点。
只为今天,我要每天为自己留下安静的半个钟点,轻松一番。在这半个钟点里,我要想到上帝会使我的生命中更加充满希望。
只为今天,我要无所畏惧。尤其是,我不怕更快乐,我欣赏并享受人生的美好;我不怕失去爱人,相信我爱的人亦爱我。
与其恨我们的仇人,不如同情、理解他们,并感谢上天没有赐予让我们跟他们一样的人生。与其诅咒报复我们的仇人,还不如给他们谅解、帮助、鼓励,祈祷他们能够交好运。
不要总是心存报复
有一天晚上,我去黄石公园想观看森林杀手灰熊,我坐在森林对面的露天座位上,旁边坐满了其他跟我有一样想法的观众。骑在马上的森林管理员告诉我们:大灰熊大概能够击倒西方所有的动物,除了美洲野牛及阿拉斯加熊。
但那天晚上,当灰熊走到森林旅馆丢出的垃圾中去翻找食物时,我却发现有一只小动物——只有一只,那只大灰熊不但让它从森林里出来,并且和它在灯光下一起共食。那是一只臭鼬。大灰熊知道,它的巨掌,完全可以一掌就把这只臭鼬毁掉。可是它为什么不那样做呢?因为它从自己的经验里意识到那样做不合算。
我也发现了这个道理。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曾经在密苏里州的农庄中抓过4只脚的臭鼬;长大成人后,我在纽约的街上也碰到过几只两只脚的“臭鼬”。我从这些不幸的经验里发现:无论招惹哪一种臭鼬,都得不偿失。
当我们恨我们的仇人时,就等于给了他们致胜的力量,给他机会来妨碍我们的睡眠,影响我们的胃口,使我们的血压增高,使我们忧虑,让我们的健康受损。要是我们的仇人知道他们如何令我们担心,令我们苦恼,令我们一心报复的话,他们一定会高兴得手舞足蹈。
记住:憎恨根本伤不了对方一根毫毛,相反,却能把自己的日子弄成炼狱。
有人这样说过:“要是自私的人想占你的便宜,就不要去理会他们,更不要想着去报复。当你想跟他扯平的时候,你对自己的伤害绝对比对别人的伤害大得多……”
这段话听起来像是哪位理想主义者的杰作,其实不然,这段话出自一份由纽约警察局发出的通告上。
你可能不明白报复为什么能伤害到自己,根据《生活》杂志的报道,报复甚至会损害你的健康。“高血压患者主要的特征就是容易愤慨,”《生活》杂志说,“长期的愤怒容易引发持续性的高血压和心脏病。”
现在你该明白耶稣所谓“爱你的仇人”,不只是一种道德上的教训,而且是在宣扬一种20世纪的医学。在耶稣说“要原谅他们70个7次”的时候,他是在教我们怎样避免高血压、心脏病、胃溃疡和许多其他的疾病。
我的一个朋友因心脏病住进医院后,他的医生给他的唯一忠告是: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不要生气。医生说,心脏衰弱的人,一发脾气就可能送掉性命。
耶稣在说“爱你的仇人”的同时,也是在告诉我们:怎样改进我们的外表。我见过,相信你也见过——有一些人因为怨恨而有皱纹,因为悔恨而使脸色难看、表情僵硬,不管怎么美容都难以改变。其实,只要他们心中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爱,脸上马上就能生动美丽起来。这种仇视的心理还会影响我们的食欲,《圣经》里说:“怀着爱心吃菜,也比怀着怨恨吃牛肉好得多。”
也许“爱你的仇人”你很难办到,但至少我们要爱我们自己。我们要使仇人不能控制我们的快乐、我们的健康和我们的外表。就如莎士比亚所说:“不要因为你的敌人而燃起一把怒火,将你自己烧伤。”
当耶稣要求我们原谅仇人70个7次时,他也在谈生意。举例来说,我桌上正有一封瑞典乌普萨拉的乔治·罗纳先生的来信。几年来,他一直在维也纳从事律师工作。
回到瑞典后,由于经济紧张,他急需工作挣钱。因为他能说多种语言,所以他想找一家进出口公司任职文书。大多数公司都回信说因为战争的缘故,他们目前不需要这种服务,但他们会保留他的资料等等。其中有一个人却回信给罗纳说:“我真怀疑你是不是没长脑子,你听谁说的我们公司需要文书,即使我真的需要,我也不会雇用你,你不但连瑞典文字都写不好,而且写信的水平也低得很,简直错误连篇。”
罗纳收到这封回信时觉得受到了莫大侮辱。那个人竟然说他不懂瑞典话,真是忍无可忍。于是罗纳写了一封足够气死对方的信。信写完后,他停下来想了一下,对自己说:“等等,我怎么知道这个人不对呀?没错,我是学过瑞典文,但那并非我的母语,有些错误我可能根本不了解。要是那样的话,我还需要进一步地学习。这个人虽然说话难听,但他说的也许是对的,我想我应该写一封信感谢他提醒我找到了自己的不足。”
罗纳把刚写好的信撕掉,重新写了一封:“你根本不需要文书员,还不厌其烦地回信给我,我非常感动。我对贵公司判断错误,实在很抱歉。我写那封信,是因为我查询时别人告诉我你是这一行的领袖。我不知道我的信犯了文法上的错误,我很惭愧,再次向您表示歉意,我会努力学好瑞典文,尽量弥补不足。我真心感谢你给我的提醒。”
几天后,罗纳收到回信,对方请他去办公室面谈。罗纳如约前往,并得到了那份工作。“以柔和驱退愤怒”就是罗纳找到的好方法。
我们或许不能像圣人般去爱我们的仇人,可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和快乐,我们至少要原谅他们,忘记他们。这样做才是聪明之举。
有一次,我问艾森豪威尔将军的儿子约翰,他父亲会不会一直怀恨别人。“不会,”他回答,“我父亲才不会浪费时间去想那些他不喜欢的人。”
有句俗话说得好:不会生气的人是笨蛋,而不去生气的人才是智者。
前纽约州长威兼·盖伦就是一个这样的聪明人。他被一份内幕小报攻击得体无完肤之后,又被一个疯子打了一枪,几乎因此送命。当他躺在医院挣扎求生的时候,他说:“每天晚上我都原谅所有的事情和每一个人。”
这样的人是不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一个理想主义者呢?伟大的德国哲学家,也就是“悲观论”的作者叔本华认为:生命就是一种毫无价值而又痛苦的冒险,当他走过的时候好像全身都散发着痛苦。可是在叔本华绝望的深处,却大叫道:“如果可能的话,不应该对任何人有怨恨之心。”
伯纳·巴洛克曾做过威尔逊、哈丁、柯立芝、胡佛、罗斯福和杜鲁门6位总统的顾问。有一次我问他会不会因为他的敌人攻击他而感到困扰。“没有一个人能够羞辱我或者干扰我,”他回答说,“我不让他们这样做。”
没有任何人能侮辱我们或困扰我们——除非我们自己允许。棍子和石头也许能打断我们的骨头,可是言语永远也不能伤害我们,除非我们同意。
几个世纪以来,人类总是景仰不怀恨仇敌的人。我常常站在加拿大杰斯帕国家公园里,仰望那座名叫伊笛丝·卡韦尔的山。这或许是西方最美丽的山了。
1915年10月12日,一位名叫伊笛丝·卡韦尔的护士在德军行刑队的枪口下慷慨赴死。她犯了什么罪呢?因为她在比利时的家里收容和看护了很多受伤的法国士兵和英国士兵,还协助他们逃到荷兰。
在十月的那天早晨,一位英国教士走进军人监狱——她的牢房里,为她做临终祈祷的时候,她说了两句不朽的话语:“我知道光是爱国还不够,我一定不能对任何人有敌意和怨恨。”后来,这两句话刻在了卡韦尔的纪念碑上。4年之后,她的遗体转移到英国,在西敏寺大教堂举行了安葬大典。
后来,我有机会在伦敦住过一年,并常常到国立肖像画廊对面去看伊迪丝·卡韦尔的那座雕像,同时朗读她那两句不朽的名言:“我知道光是爱国还不够,我一定不能对任何人有敌意和怨恨。”
原谅和忘记敌视自己的人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让自己去做一些绝对超出我们能力以外的大事,这样我们所碰到的侮辱和敌意就无关重要了。因为这样我们就没有时间计较理想之外的事了。
1918年,密西西比州发生了一件极富戏剧性的事情——有一位黑人教师兼传教士劳伦斯·琼斯即将被处以火刑。我曾拜访过琼斯亲手创办的学校,并向学生作过演说,现在它已成为一所全国有名的学校。但我要说的这个故事是很早以前的事。
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密西西比州中部流传着德军将策动黑人叛变的谣言。琼斯被指控策动叛乱,并将被处以火刑。行刑当天,教堂外站满了白人,只听琼斯在教堂内说道:“生命是一场战斗,为了争取生存与成功,黑人们应拿起武器奋战到底。”
“绞死这个魔鬼!”几个愤怒的白人青年叫喊着冲入教堂,用绳索套上琼斯,把他拖了一英里远,推上绞台,燃起木柴,准备绞死他并焚烧掉他的尸体。这时,有人叫道:“叫他说话,我们要听他说话!”于是琼斯站在绞台上,颈上套着绳索,开始谈他的人生与理想。他谈到自己的个性、学位,以及他在教职员中受人欢迎的音乐才能。毕业时,有人请他加入旅馆业,有人愿出资供他去读音乐学院,成为一名音乐家,他都拒绝了。
让他这样做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心中的那个理想。他受到布克·华盛顿的故事的影响,立志去教育他贫困的同胞兄弟。于是他前往美国南方所能找到的最落后地方,也就是密西西比州的一个偏僻地方,把他的手表当了165美元,在野外树林里开办了一所学校。
面对准备处死他的白人们,琼斯深情地讲述着自己的奋斗经过——他教育那些失学的孩子,想将他们训练成有用的农夫、机匠、厨子与家庭主妇。他还告诉面前的这些白人,在他兴学的过程中,谁曾经帮助过他——一些白人曾经送他土地、木材、猪、牛,还有钱,使他不会半途而废。
听了琼斯如此真诚动人的讲话,特别是他不为自己求情,只为自己的使命求情的举动感化了暴徒们。最后有个老人说:“我相信这年轻人说的是真的,我认得他提到的几个人。他做的不是坏事,是善事,这样的好人,我们应该帮助他才对。”老人开始在人群中传帽子,向那些想吊死琼斯的人募了52美元亲自交给了琼斯。
事后,有人问琼斯恨不恨那些准备绞死、烧死他的人。他的回答是,他当时忙着诉说比自己更重大的事,以致无暇憎恨。他说:“我没时间争吵,也没时间反悔,没有人能让我恨他们。”
19个世纪之前的圣哲爱比克泰德告诉我们:种因就会得果,而不管是谁,命运总能让我们为过错付出代价。“归根结底,”爱比克泰德说,“每一个人都会为他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能够记住这点的人就不会跟任何人生气,不会跟任何人争吵,不会辱骂别人、责怪别人、触犯别人、憎恨别人。”
林肯可能是美国历史上受到责难、怨恨和陷害最多的总统。但是从赫尔顿的《林肯传》中可以看出,林肯却“从来不以他自己的好恶来批判别人。如果有什么任务待做,他不会因为某人是自己的敌人而取消他的工作权利。如果一个以前曾经羞辱过他的人,或者是对他个人有不敬的人,却是某个位置的最佳人选,林肯还是会让他去担任那个职务,就像他会派他的朋友去做这件事一样……而且,他也从来没有因为某人是他的敌人,或者因为他不喜欢某个人,而解除那个人的职务”。
林肯曾委任的麦克莱伦、斯坦东和切斯——以前曾批评过他甚至羞辱过他,但他却以宽大的胸怀原谅了他们。林肯说:“没有人会因为他做了什么而被歌颂,或者因为他做了什么或没有做什么而被废黜。”
所有的人都受条件、情况、环境、教育、生活习惯和遗传的影响,使他们成为现在的这个样子,将来也永远是这个样子。
也许林肯是对的。将你我与我们的敌人换一换,承袭他的生理、心理及情绪的特征,如果我们的人生也完全一样,我们可能也会作出跟他们完全一样的事。我们应以印第安人的祈祷词提醒自己:“伟大的神灵!在我穿上别人的鹿皮靴走上两星期路以前,请帮助我不要轻易给别人下任何结论。”
与其恨我们的仇人,不如同情、理解他们,并感谢上天没有赐予让我们跟他们一样的人生。与其诅咒报复我们的仇人,还不如给他们谅解、帮助、鼓励,祈祷他们能够交好运。
真正的快乐只在于无私的付出,在付出的同时不能存有任何索求感恩的念头,否则就会痛心、乐不起来。
不要指望他人感激你
有一次,我在德克萨斯州遇到一个商人,他正为某事而愤怒不已。有人警告我说,只要我“认识他15分钟”,他就一定会谈起那件事。果然如此,这件事已经过去十一个月了,他还是不能忘记。他为34位员工每人发了差不多三百美元圣诞节奖金,共计一万美元,结果他却没有听到一句感谢的话。他抱怨说:“真可笑,我为什么要发奖金给他们。”
“一个愤怒的人,浑身都是毒。”这是一位圣人说过的话。我衷心同情面前这位浑身是毒的人。他大约60岁了。根据人寿保险公司统计,我们还能活着的年数大约是目前年龄与80岁之间差数的三分之二。这位老兄,如果运气可佳的话还有大概十四、五年的寿命。遗憾的是,他已浪费了有限的余生中将近一整年的时间为过去的事愤恨不已,我实在是很同情他。
或许,那些员工都是很自私、很卑劣的,也很不讲礼貌,但我希望这位先生除了愤恨与自怜,他大可自问,为什么人家不感激他,有没有可能是因为待遇太低、工作时间太长,或是员工认为圣诞奖金是他们应得的一部分。也许他平日里是个吹毛求疵的人,以致别人不敢也不想去感谢他。
也许是这样,也许是那样。我也不会比你更了解整个状况。不过,我倒是知道英国约翰逊博士曾说过:“感恩是极有教养的产物,你很难从一般人身上得到它。”
很显然,某个人希望别人感激他的恩德,正犯了一般人共有的毛病,他实在不了解人性。
如果你使一个人免遭厄运,你会不会期望得到他的感恩呢?你可能会,可是塞缪尔·莱博维茨在他当法官前曾是位有名的刑事律师,曾使78名罪犯免上电椅。你猜猜看,其中有多少人曾登门道谢,或者寄张圣诞卡来?我想你已经猜到了。对,一个都没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