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七年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竹下梨(书坊)
这也算是给属下们一个巨大的福利了。
要知道看,这年头儿城里的一套大四合院也不过是四五十两银子而已,而在磐石堡建造,地皮不要钱,这样便是去了一个大的成本。而且还是自己盖,有不是买的成房?这成本就还要降下去不少。算下来,也就是三十两银子上下,便能造一所很是敞亮气派的大房子了。
而这一次要建造的第一批给官员的宅邸,一共是十五套:李贵、耶律斡里和、王浑、王通、周伯、周仲、石进、王羽、苏大成、霍让家、张七四家、刘大库、张寒、纪长运……等等,满打满算有资格入住的也就是不到十五个人而已,因此建造这十五套是足够了的,可能还能剩下一两套。
而一共预算便是一千两,匀下来每一套就是超过六十两,这已经足够建一套相当不错的房子了。是以这些时日,董策手底下这些中层官员们,也都是很有些喜气洋洋的意思。买房置地,住进这样的大房子里,与他们而言可曾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关于明朝房价——万历四十二年,徽州休宁县居民王元浚卖房,正房三间,厢房三间,门面三间,卖了纹银五十两。见于明万历四十二年休宁县王元浚卖房红契,收录于张传玺《中国历代契约会编考释》。
现在延请的这些施工队伍已经来了有一段时日,也不知道建造的如何了。
董策忽然心中一动,回身看了看自家府邸,再看了看随身的几个家丁,便笑问道:“李贵,你们那宅邸,都建造的如何了?”
“回大人的话。”李贵笑道:“算成完了七八成,还有三家正在最后装门窗,上漆,剩下的那些,都已经完工了,现在正自通风去味儿。”
“哦?”董策挑了挑眉毛,却没想到这么快,他沉吟片刻,便道:“走,咱们去瞧瞧。”
“是。”
李贵应了一声,便陪着董策往前走去。董策随口问一些这些日子的差事,忙什么事之类的话,李贵也都一一心答了。
他们去的方向是内城的东北角儿。那里,便是官员宅邸区域,当初在建造磐石堡的时候便规划出来的,早就清理干净平整了,等着施工队伍来了之后便直接上手。
绕过了董府东侧的守备衙,有往北走了一段儿,便是到达了这片官员宅邸区域。
这里距离军营还有一段距离,可以保证军营里面每日充盈着的巨大声浪对这里的影响被减到一定的程度,以不影响生活起居为准。
董策远远的便是看到,两排宽大整洁的四合院分布在这里。
所有的四合院几乎都是一样的规格,从西往东一字排开,每两座四合院之间却不是紧挨着的,而是隔着一个宽约一米的巷子,而前面那一排四合院和后面那一排四合院之间,却是一条大约宽有一丈的甬道。
董策估计了一下,每座四合院东西宽大约在十五米上下,南北阔也有十二米左右。
一来到这里,明显都能感觉出不一样来。
周围的地面都平整的很干净,撒了一层细细的均匀的黄土,一条石板铺成的道路通向这里,而道路从董策绕过了军营,另外一段乃是内城南门。在这片区域的周围,开了一圈儿阳沟,阳沟宽约三尺,深约一尺,上面有些地方搭着石板,起到了类似于桥之类的功能。而每家每户的门旁,都有下水的兽头出口探出来,通向阳沟。如此便可以在下雨天有效的排出院内的积水,虽然目前看来在冰河时期结束之前这个功能可能不大用得着。而在阳沟的外侧,又是种了圈儿的柳树,不过现在还都是树苗,看着蔫蔫儿的,等到长成不知道要多久了。
每一家的宅基地都要比地面高出一尺左右,门前都有一级台阶,而且在每一家的院墙外侧,都是一圈儿石板铺成的围子,好看且实用。
总归,一来到这里,就完全感觉到和磐石堡其它规划出来的平民住宅区有着相当程度的差距,很显然的提高了不止一个档次,至于城外那些房子,则是根本就不能比。
干净,整洁,阔大。
董策看着也觉得赏心悦目,头,笑道:“不错,很不错。这是请来的那些人做的?”
“大人有所不知了。”李贵笑道:“现下请来的这些人,也能该建造,也能先划好草图,但是要让他们画草图的话,还得另外付一笔银子才成。是以属下便去请了孙武木和高大年二位,他们之前都是做过这活计的,也都算是熟手,他们两人用来一日的时间便画好了草图,并各个宅院内部都画好了。其实也是容易,反正所有宅院内部都是一样的,只需画一幅图便是。”
董策头:“原来还有这两人的功劳,该赏,该赏。”
李贵笑着附和道:“大人的是。”
“走,咱们进去瞧瞧。”
董策指了指第一排最靠外的那四合院,迈步走去。
这四合院的门儿却并不是在正南方向,而是开在东南角上。
国朝做什么事,都要讲究一个风水,尤其是盖房修墓这等大事,风水更是不可避免的一个环节。一般来,四合院对外只开一个街门,而且按照北派风水学的法,住宅与宫殿、庙宇这些大型建筑物不同,不能在南面中央开门,依先天八卦以西北为“乾”,东南为“巽”,乾、巽都是最吉利的方位。
因此但凡是修建在路北的住宅,大门便开在东南巽位,而修建在路南的住宅,大门则是开在西北乾位。实际上,这里头除了风水的讲究之外,还有一个颇为实际的用处,大门不设在中轴线上,便使得从院外进入必先通过一个过院,如此一来,则有利于保持住宅的私秘性,并且增加空间变化,明明是一样大的院子,如此设计确实给人一种空间更大,更深邃的感觉。在大门的正南边,阳沟往南一丈之外,乃是一座影壁,这样的影壁,每个院子前头都有一座。
%77%77%77%e%64%75%0%0%e%6%6/
崇祯七年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四七二 讲究
董策过去瞧了瞧,这影壁高有一丈二尺,宽约一丈五尺,厚有两尺左右。通体是由砖砌成,还算是颇为讲究的那种,由座、身、三部分组成,座是须弥座。像是一般人家的影壁,有的是没有座的。
影壁墙身的中心区域被称为影壁心,乃是用斜放的方砖贴砌而成,这些砖答题时四十五度角的样子。磨砖对缝非常整齐,简单一儿的影壁上并无雕刻,但显然李贵等人觉得修建一次房子不容易,还是做得奢侈儿的噩耗。门前的影壁上面有为数不少的砖雕,上面都是一些吉祥的图案。这些砖雕主要集中在影壁心的中央和四角,在与屋相交的地方还有混枭和连珠——虽然只是一堵墙而已,但影壁墙的和屋一样,虽然是砖砌,却也用砖雕出椽子,并在上设清水脊或卷棚脊的屋。
在影壁心的最中间,镶嵌着四块砖匾,上面分别雕刻着福禄寿喜四个大字。
虽然没有后世那五颜六色的鲜艳瓷砖,整个影壁都是用砖建成,图案都是雕刻在砖上,但却是精巧细致,别有一番朴实低调的韵味。
其实这还不算讲究,人家那真正讲究的,院子的大门会退后几步,在大门左右修建八字墙,跟官府的大门有儿类似,称之为燕翅影壁,撇子影壁。
看了影壁,董策便进了大门。
这门楼也是颇为的精致,屋的铺瓦用的是筒瓦,屋则规格则是清水脊,在两边有两块向上的瓦,称为蝎子尾,又叫鸱尾,朝天笏,在蝎子尾下面有花砖。房檐位于墀头的位置装有博风起到保护墀头墙的作用,博风上面也有砖雕。
这门楼没用有雀替——这玩意儿是位于檐柱和檐枋之间的木构件,在力学上有一定的作用,但雀替和三幅云更多地是官品的象征。别是他们了,就算是董策的级别也够不着,怕是只有景城一些权贵的大宅院才能用雀替。而这里用的如意门的规格,大门就设在檐柱上,因此连雀替的位置都没有。
门簪把楹固定在门中门槛上,这里是大门,因此用了四颗门簪。门簪露于门外的部分用门簪帽来装饰,这门簪帽乃是带有曲线的六角形,上面通通雕刻着一个‘福’字。
大门的门板乃是用老榆木做成的,这里的老榆木,并不是那种生长了许多年份的老榆树砍下来的料子,而是指的老陈料榆木,一般来是指回收的老榆木房梁和老门板料。一棵榆树,即使生长了数百年,只要是近几年砍伐的,那也是新榆木,根本不能称为老榆木。
董策对这个比较了解,因为现下他那府邸里头的门窗还有厢房里头的几张大床都是老榆木做的。这些老榆木也不知道李贵是从哪儿倒腾来的,估计是收的别人家的老榆木大梁。用老榆木做的这大门,边角为暗黄色,往里则是漂亮的暗紫灰色,纹理通达清晰,刨面光滑,花纹很是漂亮。董策摸了下,光滑坚硬且厚实。
这种木料做成的门板,上漆反而不好,会把本来莹润的色泽纹理给遮掩住,有画蛇添足的意思。面前的门板并未上漆,在门板的中部靠上的位置,还雕刻有门心,上面写着“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的联句。门上在中间装有门钹,用于叩门,门下方则是护门铁。
如意门门头上的砖雕很是精美,门头从上往下依次是栏板和望柱、冰盘檐、枭混、连珠、挂落板这些部件。
其实门前一个相当大的看便是门墩,是指门枕石位于门外部的部分,门枕石则是在中间有一个槽用于支撑门框,门内部分有一海窝用于插入门纂也即是门轴的下端,与固定在中槛上的连楹一起起到固定门轴,便于门的开关的作用的一个部件。
门墩通常有箱形和抱鼓形也就是抱鼓石两种,通常由须弥座,抱鼓或箱形,以及兽吻或狮子几部分组成,根据门楼的形制不同门墩的形制也有差异。
箱形,其实就是方形,而抱鼓石,实则就是圆形了。
在这个年代,方形还是圆形都是有讲究的,方形的门墩多为文官使用,圆形的门墩多为武官使用。其中出处,董策不大明了,可能那些工匠们会知道。
在这方面,讲究的国人自然不会出低级错误,董策瞧了一眼,这家门口是抱鼓石,看来是给武将系统的一位分的。抱鼓石高约三尺,下面乃是须弥座,整个须弥座乃是祥云的形状,上面雕刻出了水中莲叶,意为‘并蒂同心’,代表着夫妻美满,很是吉利。
抱鼓也就是一个竖立着的鼓,在鼓面和鼓的侧面都雕刻有莲花,而在莲花之间,则是各种吉祥纹样。有一只蝙蝠在一个铜钱的钱眼儿里头的图案,这叫做福在眼前;有雕刻有麦穗儿,瓶子,鹌鹑的一组图案,意味着岁岁平安;还有蝙蝠,鹿,野兽,意味着福禄寿;还有五个形态各异的狮子在嬉戏玩耍,意味着五世同居。
整个门枕石由一块整石雕刻而成,门墩不过是其一部分,可见工艺所在。
怕是这一个门枕石,就价格不菲。
进了大门,迎面也是一堵影壁,这影壁乘坐内影壁,不为了别的,纯粹就为了好看,因为如果在这里不设影壁的话,进了大门看到的也是东厢房的山墙,而不会窥测到内院的情况。
这内影壁比之外面那个就要了许多,只有一丈宽,八尺高,也不是独立影壁,而是镶嵌在东厢房盝的山墙上。在这里用的是独立影壁的院子也有,但是那院子得大才成,至少进了大门之后这空间,得比现在这个深上八尺到一丈,若不然的话徒然给人感觉局促,并不舒服。
在内影壁上,镶嵌着雕刻有松竹的砖雕,倒是颇为的雅致。
进了大门门房,这内影壁前面的这片空间,便是前院儿,由东墙西墙、南侧的街门、倒座房、北侧的垂花门和游廊共同围成。前院儿空间不大,也就是相当于后宅的四分之一左右的大。
往左一拐,便是倒座房。倒座房乃是整个四合院中最南端的一排房子,其檐墙临外,因此一般不向南开窗。是故门窗都向北,采光便很是不好。一般来,其最东为私塾,最西为厕所,其间的房子一般为仆人居住。
讲究的人家还有屏门——进入大门后影壁的左右两侧分别有一道屏门,向东通向“塾”的院,向西通往有倒座房的外院。不过这里若是设置屏门,那就纯属多余了,还是那句话,没有那么大空间。
瞧了一眼这前院儿,便是抬步往垂花门行去。这垂花门又称二门,开在内外院之间的隔墙上,其位置乃是位于院落正南正北的中轴线上。大户人家的女眷,所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指的便是不迈垂花门。
垂花门的外檐柱不是从地上立起的,而是悬在中柱的横木上,乃是垂柱,垂柱的下端有一垂珠,彩绘为花瓣的形式,是故称之为垂花门。为一殿一卷式,即门外为清水脊式,门内为卷棚式。垂花门,门有两道,一道在中柱位置上,这扇门白天开启,夜间关闭;另一道则是屏门,在内檐柱位置上,平时关闭,起到隔绝内院视线的作用。
垂花门进入内院是,并非是通过屏门,而是进了相当于第一道的大门之后,通过垂花门两侧内檐柱与中柱之间进入,与抄手游廊衔接,通过抄手游廊进入内院。
进了内院儿,乃是一片相当宽敞的空间,被四周的房子包起来的这片空间南北长约两丈三尺,东西阔约一丈五尺。在西侧的厢房前头,开了一块儿空地,四周拿一圈儿砖围着,里面种了一棵树苗。
董策扫了一眼,要比自己那院子了不少,也就是只有四分之一大,而且正房厢房门口都没有廊子。房屋的高度,轩敞程度,大,都是低了两个级别。
正房三间,高大宽敞,坐北朝南,乃是一家之主的居所。正房的明间即中间一间称为堂屋,也称为中堂,三开间的正房堂屋两侧是卧室和书房,作为正房,最大的好处除了空间大,装修奢华之外应该就是冬天太阳能够照进屋里,是故冬暖夏凉。董策进去瞧了瞧,这房子进深相当可以,差不多有东西三米半宽,南北接近七米深,面积很是阔大。通常在明间正中排放一八仙桌,桌子两旁设两把椅子,在墙上挂着一幅画和两副条幅,或挂四幅中堂画。不过这会儿里头自然是什么都没有。院子两侧,便是东西厢房,一般来,这里乃是晚辈们的住房,东西都是三间。不过虽然间数一样多,但地位却不一样。男左女右,文左武右,男尊女卑,文尊武卑,而若是站在正房前头,则正好是左手边为东,右手边为西。是以理所当然的,东厢房为尊西厢房为卑。一般来,东厢房住长子长媳,是以在建筑上东西厢房的高度有着细微的差别,就拿这里来,东厢房比西厢房高二寸。不过这差别太过细微,因此很难用肉眼看出来,但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77%77%77%e%64%75%0%0%e%6%6/
崇祯七年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四七三 取枪
事实上,其实西厢房住着比东厢房舒服,尤其是在山陕地区,冬冷夏热,东厢房夏季西晒,热的要死,而冬季则是直接受到西北冷风吹袭,冷的跟冰窟也似,其实不宜居住。像是有些人少的户家,便住在西厢房,而东厢房则是拿来存储粮物,或作厨房、马厩。
这几间厢房,也都是卧砖到、起脊的瓦房,清水脊的门楼儿,中间那屋有两扇对着关的街门,各有一个铁环儿,用来敲门。
正房两侧,还各有一间进深高度都偏的房间,如同挂在正房两侧的两只耳朵,乃是耳房。
这四合院乃是三间正房,每侧一间耳房而格局,两侧共两间,称之为“三正两耳”。如果院子狭长,厢房通常也会有耳房,但这里没有。耳房前头也有一片的空间,而通过去的没有道路,乃是厢房和正房之间的夹空儿,若是讲究些的,修的有游廊通过去。
比之更大一些的四合院,这里还少了后罩房。也就是最里一进院子,靠近院落边界的房子,通常是主人的女儿居住。后罩房和正房朝向一致,坐北朝南,其间数一般是和倒座房相同,以尽量填满住宅基地的宽度。后罩房的等级低于正房和厢房,其房屋尺度及质量相比而言都稍差。
一遍看完,董策很是满意的头,这房子,足够一家三辈儿人很是舒坦的生活起居了,而且若是等条件好了,再养上几个仆役也是完全能够容纳的。这四合院不算是很的那种,一般来,便是中等地主,有级别的七八品官员,也不过就是这么一个院子了。若是放在京中,那些没有什么油水儿的差事职司,则便是四五品的官员也未必能置办上这么一个院子。
这些手下跟了自己这许久,尽心尽力做事,有这么一座宅子,便也算是不亏。
董策问道:“这一套宅子算下来,大约要多少银钱?”
“林林总总都加起来的话,五十两上下。”李贵显然是心里有数,很快便道。
董策头,沉吟片刻,道:“你去把高大年和孙武木叫来。”
“是。”李贵应了一声,转身便去,没多一会儿,便是带着两人回来。
董策有些日子没见他们,却见两人都胖了不少,明显这段时间日子过得不错。身上也穿着的簇新的衣服,只是上头有些泥灰,可能是因为跟那些工匠在一块儿蹭的。
两人见了董策都是跪下磕头:“见过大人。”
“起来吧。”董策摆摆手:“这次叫你们过来,是有事要吩咐。”
他看向李贵道:“也就是,一千两银子的预算,还能剩下二百多两是吧?”
李贵头称是。
董策头,冲着孙武木二人道:“等这些四合院儿都完工之后,你们便带着那些泥瓦匠一干人,给本官建造这么一个处所。”
“就在这儿建。”他沉吟片刻,指了指这片官员宅邸区西边儿的那大片空地,这片空地向北一直道内城北城墙,向西则是到守备衙,面积相当扩大。
“不需要多么精致,只要坚固结实,住着舒服就成。整个样子,类似于一个大四合院儿,里头要有家丁们的住房,要有马厩,以及一干配套的措施。多了本官不,你们自己看着办就成。家丁们的住处,最差要跟这些四合院里头的厢房一个规格,要住着舒服,见光通风,最多只能住四个人,这个大院儿里头,嗯,就叫家丁营吧。家丁营的规格,至少也要能够容纳二百家丁,二百匹马,明白了么?”
孙武木和高大年对视一眼,头道:“的明白。”
两人声合计了一通,孙武木道:“老爷,的二人算了算,建造这么一处家丁营,便是最少,也得三百两银子上下。若是再少,怕就捉襟见肘了。”
“三百两银子?”董策看着他们,沉声问道:“多久能建好?”
“最多一个半月,往少了,一个月也差不多。”
“好,那就三百两,本官也不让你们一个月了,四十日吧!”董策看着他们两个:“只要是按时完成,本官升你们二人做三级工匠!”
“的谢大人恩赏!”两人自然都知道三级工匠意味着什么,都是喜出望外,赶紧磕头道谢。
董策笑呵呵的摆摆手,便是转身离开,带着人去了武库。
营建家丁营,并非是他突发奇想,他心中早就有这个思量了。现如今家丁都住在府中前院儿,终归是有诸多不便,而且人多房子少,他看着都觉得那些家丁们住着挺难受的。是有必要给家丁们修建一座他们在磐石堡的基地了。
以后家丁们大都会迁到这磐石堡家丁营中,而安乡墩,则是会作为训练基地存在。
到了仓库,董策在刘大库和苏大成的陪同下去了武库区。
磐石堡发展到现在,规模越来越大,物资也越来越丰富充盈,仓库早就由一个的单体仓库变成了一大片仓库区。就是一片片不大的院落,有的院子里面存的是金银,有的是粮食,有的是不好出手的珠宝首饰,有的是棉花……
而毫无疑问,规模最大的那个院子,便是仓库的武库区。
一个面积很大的四合院,正房厢房里头存的都是各色各样的武器甲胄,董策或是买来,或是要来,或是有一些什么其他不光彩手段的来的那些心爱家当全都存在此间。苏大成和刘大库对这里也很是重视,常年派两个库丁守在这里。库丁配的都有竹哨,只要是一有情况便吹哨子,援兵转眼的功夫就能到。
到了这儿,刘大库带着两个库丁进去,很快便是把董策要的东西给搬了出来。
其实昨儿个刚刚入库,放在哪都记得清清楚楚,省的找了,自然也就格外的快一些。
库丁们哼哼悠悠的抬出来一个大木头匣子,跟个一号,长一截,薄一半儿的棺材也似,足有一丈长,五尺宽,却只有一尺来高。
这木头匣子显然是刚刚打造出来没多久,一看木头的颜色都是簇新的浅白色,甚至表面一些木刺儿还没有磨平,毛毛扎扎的,显得很是粗糙。库丁们把箱子重重的放在地上,只听到砰的一声,同时里面传来金属的碰撞声,似乎是里面什么东西磕到了一样。
董策立刻皱了皱眉,神色间有些不悦。
刘大库在一边察言观色,顿时心里一哆嗦,立刻便是快步上前,穿着上好头层牛皮大靴子的脚便是狠狠的向着那几个库丁踹去,那库丁又是猝不及防又是不敢反抗,而刘大库却是身宽体肥,几脚下去便是把这几个库丁都给踹翻在地上。他兀自不肯罢休,还是一脚脚狠狠的踹过去,口中骂道:“你们这个杀千刀的穷骨头,手都打鸡摆子么?连个箱子都搬不好?知道里面是多贵重的东西,还敢往地上摔?!你娘的,老子今日打死你们这些贼厮鸟!”
沉重的牛皮靴子踹下去,那库丁只穿着衣的身上便是一个显眼的大脚印儿,夹杂着库丁们求饶惨叫的哭喊声。
而一边的苏大成还没醒过怎么回事儿来,呆呆的看着刘大库,不知道他为何忽然暴怒。
董策看了他一眼,暗自摇头。这苏大成比起来刘大库来,论眼力见儿,甚至是论起管理仓库的能力经验,都是差了不止一星半儿。但是也有个好处——也是刘大库永远都替代不了的一个好处——他是跟着自己起于寒微的老人,忠心耿耿,忠诚度上完全没有问题。刘大库具体干活儿,他来监督,那是再合适不过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