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崇祯七年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竹下梨(书坊)
“罢了,罢了。”董策摆摆手,道:“他们也是无心之失,别打了,都起来吧。”
“是!”刘大库脸上的暴戾凶狠立刻不见了,低眉顺眼儿的向董策哈了哈腰恭敬的应了声是。一转过头去,立刻又是变得凶神恶煞一般:“你们这几个贱种,还不赶紧谢过大人的恩德!”
他人情通达,自然是很清楚,在这个时候,好人一定要上官来做,这个唱白脸儿的,自然是能是自己了。如此上官即出了气,又不用自个儿做恶人,还能顺便让下面的人对他感恩戴德。
几个库丁忙不迭的向董策磕头谢过,董策摆摆手,打发他们出去了。不过他的脸色,终归是稍稍好看了一些。
苏大成这会儿才醒过神来,看了董策一眼,再看看刘大库,神色间有些尴尬。他本就拙于言辞,虽这些日子强了许多但也不知道这会儿该什么,便干脆闭口不语。董策却没心情管他,而是摸出一把钥匙来递给身旁的董勇振,示意他去打开箱子。箱子上上了一把大铜锁,锁鼻子锁扣都很是结实粗壮,看样子等闲百八十斤力气是绝对扭不开的。董勇振接了钥匙,上前把铜锁打开,掀开箱子盖。这箱子的箱板儿箱盖儿都足有两寸来厚,看样子若是没钥匙,想要打开是要很费一番力气的。
%77%77%77%e%64%75%0%0%e%6%6/





崇祯七年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四七四 漂亮
而且最重要的是,如果有人来偷的话,他们就只有一个选择——要么连着箱子搬走,要么就放弃,反正没太大可能把里面的东西搬走一部分。dm
箱子底部铺着厚厚的毡子,上面正自躺着四杆硕大无比,似乎放大了数倍的鸟铳一样的大枪。
正是昨日董策从赵满仓那里得来的四杆大抬枪。
只不过这抬枪比起昨日来,可是完全变了一个样子。昨日董策被赵满仓带到仓库里面,从角落里把这大抬枪寻到的时候,它们身上满是灰尘,甚至还生了不少蜘蛛罗网。枪杆子上,木质的枪柄上,一切零部件上面,全部都是厚厚的灰土,跟在地里买了许多年一样。而且有的地方灰土都结了壳,是那种黄褐色的颜色,正是铁块在地里被水土侵蚀生了锈的痕迹。董策看了看枪口,四杆大抬枪里头有两杆枪口里面都已籍,却是寻不到有过批量铸造大抬杆枪的记录,但是他可以断定的是,肯定不可能只铸造了这些。因为大抬枪这种武器,便是大同镇也是无法铸造的,只有京师里头才有这技艺,这能力。所以一定是京中铸造,而京中铸造的话,那就肯定不是大同镇某个高官一时心血来潮的个人行为,而应该是出自于工部的授意——那就更不可能开工一次,只铸造这么儿了。
成本未免太高。
所以根据董策的判断,当初应该是铸造了一批相当数量的大抬枪,分发到了大同镇或者是还有其他镇的一些军堡,他去年从安乡墩中找出来的那一杆大抬枪理当也是在此之列——但是显然这一番心思是白费了,各个军堡怕是都把这些东西放在仓库里任其锈蚀腐烂。
想到此处,董策便是心里一阵兴奋,兴许自己还能再搞到一些这大抬枪。
对他来,这玩意儿有很重大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接下来的行动而言,就更是如此。
昨日把那四杆大抬枪运回来之后,董策便交代了刘大库要好生洗刷,又交代他,清洗干净之后,用干布把上面的水渍擦干净,然后涂上油,好生保养着。现在看来,刘大库对于自己交代的事儿确实是很上心,这四杆大抬枪比之昨日已经是焕然一新了。
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上面一丝灰尘都不见。
董策从里头拿出一杆来端在手中仔细的查看。
这杆大抬枪足有九尺四五寸长,也就是两米八多接近两米九的长度,比之董策在安乡墩中发现的那第一杆大抬枪还要长上那么不短的一截,但是枪管却跟那一杆差不多的粗细,也就是直径在一寸三四分上下,如儿手臂一般粗细。一般的粗细,却是要长一截,可见这杆大抬枪的射程理当比那一杆还要远一些。
董策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嘴角露出一抹笑意。
昨日枪身布满灰尘泥土,也看不大真切,今日清洗干净,打上了保护油,这杆大抬枪便整个变了个样子。抚摸上去,枪管细腻而光滑,表面并无凹凸不平的情况出现,董策又看了一下内壁,也是如此。他这便放下心来,这明这枪保存的算是很不错,没有被泥水锈蚀过。
又看了一下其它的部件,也还完好,虽然不是崭新,但多了些岁月的沉淀,反而是呈现出一种深沉厚重的老铁的颜色,竟然让董策有些着迷。
枪托的表面光滑,光泽柔和,呈现出一种带紫色的浅黑褐色,经过这些年,上面的花纹都看不太真切了,但依稀能看出来,是一层层的波浪花纹,很是漂亮。
董策挑了挑眉毛,这是黑胡桃木——跟他前世那辆宝马车里面的一处内饰一个样子。胡桃木虽在大明也并不少见,但多是白胡桃,却少有黑胡桃木,这倒是稀罕的紧。
然后董策把剩下的三杆大抬枪也都挨个儿检查了一遍。
这些大抬枪的做工都插不多,虽然有细微的差距,但是看得出来,用的手法都是一样的,这就更验证了他之前的猜测。枪托都是胡桃木打造的——别一听胡桃木就以为是欧洲的玩意儿,这名字听着洋气,其实中国打汉代那会儿就有了。
胡桃木,其实就是核桃木,汉代的时候跟番石榴一块儿传入中国的。在大明朝,胡桃木可不少见,尤其是山陕地面上,种胡桃的不知道多少。这种俗称叫核桃,原产于中亚的木头,细致坚硬而不容易开裂,是制造枪托的最佳木材。不过国内的胡桃木颜色略浅,也称为白胡桃,李白还写过《白胡桃》一诗。
不光是这会儿大明了,后世闻名遐迩的德国毛瑟步枪还有欧陆其他一些强国的名枪,很多都是用胡桃木做的枪托。
很可惜的是,有一杆大抬枪已经完全不能用了,董策看到,那杆枪的铳筒中段,有一块儿已经完全给腐蚀透了,露出了一个三寸多长的柳叶儿形大窟窿,而铳筒乃是一杆枪最核心,最重要的部位,眼下枪管出现了损伤——这就相当于废了。
一边刘大库看的心惊胆颤的,赶紧道:“大人,昨日得了您的命令,人几个带着库丁们细细清理擦拭,有些锈迹的地方,都给打磨的干净光亮。人们都是心翼翼的,不敢有任何错漏,只是这杆,这杆大鸟铳这处实在是锈蚀的厉害,一大块儿铁疙瘩钉在上边儿,人没法子,只得给掰开,结果,一掰就透了……”
董策摆摆手:“不妨事,这也怪不得你。”
刘大库这才松了口气,他既然把身上责任都抖掉了,自然便不愿意再多,自退到一边。
另外两杆,保存的倒还算是完好,只是也不如方才看的第一杆,上面有些地界儿,可以看得出来有过锈迹,不过都给打磨掉了,理当是不妨事的。
不过,这完好的三杆,也都得好生测试一下才能确保。
他发现了一个现象——这些大抬枪的枪管长短不一,但是口径却是出奇的一致。
这也很好理解、
这大抬枪虽然个头儿很大,但怎么着也算不到火炮的范畴里面去,从名字就看得出来,还是算在火枪里头。打造火铳跟铸造火炮可不一样,一个是打,一个是铸,这就能看出区别来。火炮尽可以浇铸,因为火炮炮壁很厚,而且还可以加厚,可以承受相当强的压力,不用怕——至少是不用像火铳那样怕炸膛。
所以火炮很容易统一规格,用一个模子就成了。
但是这一套在火铳身上根本行不通,如果火铳也用模子来浇铸的话,那炸膛率肯定是百分之百——因为枪管可不像是炮管那么厚。白了,是钢铁质量不合格不过关,远远达不到后世的水准。直接用铁浇铸出来的枪管根本达不到承受火药冲击力的强度,不炸膛才怪。所以打造枪管,关键就在一个打字,千锤百锻,排出铁中杂质,提升钢铁质量,如此一来,才能达到合格的水准。在东方是千锤百锻,而在西方,却还有个可以略微取巧些的法子,不过也只有英国人这么干。按照英国人的经验,制造枪管需要选择软铁,而最好的软铁就是用过的马匹的马掌。这种马蹄铁把马儿踩在脚下不知道给踩踏了多久,论其强度来,日复一日被不知道承受了几百斤巨力的马蹄子踩踏,效果比一定就会比铁匠的锻打更差。
%77%77%77%e%64%75%0%0%e%6%6/




崇祯七年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四七五 马蹄铁
所以在当时有不少英国的穷人就沿着大路搜寻马匹落下的马掌,然后再卖给造枪械的工匠,价格是每壹佰壹拾贰磅也就是一英担为十个先令,算下来,也的确是个比较艰苦的营生。一般情况下制造一只枪管需要二十八磅的这种马掌钉。换句话一只枪管的材料费用是两个半先令。
这个价格和现在董策手底下铸造鲁密铳的价格比起来,简直是便宜到家了。
一英镑为二十个先令,也就是,铸造一根枪管的材料费用为八分之一个英镑。
那么明朝时候,一英镑折合到大明的价值体系里面又是多少?
这就不能用后世英镑和白银的价格比重来算了,因为后世的英镑是远远不如明朝时候英镑值钱的。
在古代英国,一英镑很实在,指的就是一磅重的白银。其实在早期,英镑并不是作为铸币符号使用,而是用来搂银子的单位。因为这个单位实在是比较大,平民老百姓根本就用不着。
而英镑作为常规货币之后,币值也在历史上多次变换过。都铎王朝之前使用的是八分之九十二五的银,一磅大约是三百六十克。都铎王朝亨利八世时逐渐改用金衡制,一磅大约是三百七十三克。而一五四四年英镑货币定义改为百分之三十三三的银与百分之六十六七的铜合金。
还按照改制之前计算的话,一英镑,就是三百四十五克纯银。而大明朝一两银子相当于是三十七克,大明朝的银子里面自然也有杂质,也算是百分之九十二五的杂质的话,那么一英镑正好就相当于是十两银子。两个半先令,也就是八分之一英镑则是相当于一两二钱五分银子。
而董策手下现在打造一把鲁密铳要耗去九十斤铁,一斤精铁一分二三厘银,九十斤差不多就是一两二钱白银不到的样子。
但问题是,现在是改制之后了。
改制之后,一英镑里面白银只占三分之一了,而铜,在欧洲显然也是不那么值钱的。
如此算下来的话,英国工匠打造枪管需要的花费还不到董策手下的二分之一。而董策几乎是可以预见的,人家打造的枪管的质量至少不会逊色于自己——毕竟除了西班牙之外,英国在枪管制造水平领先这个时代的欧洲。
对于英国打造火枪的工匠来,他们那里会有一个圆形的铁环,直径在六到七英寸左右,厚度一个英寸左右。经过清洗的马掌钉就在铁环里面塞紧,然后放到炉子里面烧到白热的程度然后拿出来锻打,反复进行这个过程,直到这些马掌钉变成一个密实的铁块为止,当钉子们连成一体的情况下就必须把铁环取下来,否则就再也取不下来了。
这些铁块就成为锻造枪管的毛坯。
下面一步便是根据枪管的长度把铁快锻打成长条状的铁板,铁板的长度略微大于枪管的长度,铁板的厚度是基本均匀的,用来当作枪管尾部的一端的宽度是四英寸左右,而用来作为枪口的那一端的宽度是两个半英寸。较宽的那一端在卷制的过程中会获得较大的厚度,从而保证枪管尾部能够耐受火药爆炸的冲击。
用来锻造枪管的铁砧与普通铁匠用的有所不同,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锻造枪管用的铁砧上有一系列截面为半圆形的沟槽,这些沟槽就充当了锻造枪管过程中的简单模具。锻造的时候,首先将铁板加热到红热的温度,然后将其锻入沟槽内,然后将一根作为芯棒的经过硬化处理的铁棒放进去,将铁板卷制成闭合的-圆筒。芯棒的直径于实际枪管的直径。
卷制完成的枪管在枪口的部分,铁板的两边应该有半英寸的重合,这是为了后面的锻焊做准备。锻焊的过程也不复杂,首先将枪管加热到白热的温度,然后用锤子反复的敲打焊缝的位置,击打的动作必须轻快。这个过程必须反复进行,因为每次加热只能完成两到三英寸长度的焊接。焊接过程中如果发现枪管弯曲,还必须随时利用铁砧上的沟槽进行校正。
焊接完毕的工序就是钻孔,钻孔的步骤远比天工开物里面宋应星所描述的复杂,通常不是一次完成,而是通过一套直径逐渐增大的钻头依次完成的。这样就可以减钻孔过程中所需的切削力,过大的切削力会使得钻头或者钻杆折断,导致整个枪管报废。既便如此,钻孔的过程中依旧会发热——焦耳就是从大炮钻孔发热受到启发研究出来焦耳定律。发热会导致枪管变形,必须加以控制。控制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在枪管上包裹浸水的布并且频繁更换。
钻孔完毕,检验合格后经过后面的精加工之后一根枪管就算完工了。
听起来已经是足够复杂的了,实际操作起来就更是难为,不过董策感觉,似乎是比自己手底下打造鲁密铳的要容易一些。
既然不是一个规格浇铸的,而是人打造的,那么有长短有些出入自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更何况,万历朝时候对于这个的规定和检查,也未必有董策手底下现行关于热兵器组打造鲁密铳的检查制度严格。
不过口径一致倒是必须的,毕竟不管长短,发射的铅弹都是统一铸造的,不可能为每个人打造的大抬枪都量身定做铅弹。这一上,工匠们做的还是很合格的。
枪管前面细后面粗,其实内里的直径是一样大的,只不过是外面铳壁的厚度不一样而已,铳筒的末端,足有成年汉子的拳头一般大。
也不知道今日怎么地,看到这些大抬枪,董策脑海中就冒出来这些东西。或许是时间太久远了,以至于他都完全忘记这是什么时候看到的了,或许是前世的某一日,逛论坛的时候无聊的扫了一眼,之后便忘却了,他也以为自己完全忘却了,实际上,这些东西,一直都在大脑之中封存。
董策忽然响起了这茬儿,顿时寻思着自己是不是也该找人收马蹄铁了。如果是用马蹄铁来打造枪管的话,耗用的铁量应该会大为减少。但想想便是摇头,大明朝本来马就少,哪里来那么多马蹄铁?
除了这四杆大抬枪之外,还有一袋子铅弹,这是赵满仓翻箱倒柜的找出来的,能寻到也十分不容易,最后是在一个大箱子的底部找到的,也不知道给封存了多少年。所幸由于是在箱子里面封存的,还是十分的完整,而且都是铅弹,不易生锈,因此擦拭之后,都是整洁如新。
为了这袋子铅弹,董策又付出了十两银子——赵满仓这厮看出董策对这些大抬枪十分上心,因此有时漫天要价,意思反正是你要不给加儿,这大抬杆子就算是烂在这儿也不让你拿走。董策无奈,只好捏着鼻子认了。
不过对于得到的好处来,这些银子可不算什么。
这一袋子铅弹大约有五十来个,一个个足有十两多重,也就是三百八十克左右,这样的重量,可以想见,定然是威力无穷。
至于火药则是不需要单给,董策这一次从赵满仓那里搞到了堪称大量的火药,而火绳和引药发射药等等,都是可以通用的。
检查完毕,董策便让几个家丁抬着这大木头匣子,往仓库外面走去。
他还得切实的检查一下这几杆大抬枪的威力。
一边往外走,董策沉吟片刻,看了一眼旁边的刘大库和苏大成,加快了脚步,招招手道:“你二人过来。”
“是。”两人知道他必然有事,赶紧跟了上去。
董策往前走了一段,回头看了他们俩一眼,道:“咱们这仓库区,现下分成多少的分区?指的的分区,只得乃是大的分类,诸如,粮食,这算是一类,银钱,也算是一类,棉花,这也算是一类,你们算算吧。”
刘大库和苏大成对视一眼,还是刘大库开口,他显然对这个更加熟悉,道:“回大人的话,如此算下来,大的分类,一共是一十五种,一些的,便不算在其中了。”
“一十五种,倒也不算少了。”
董策自言自语了一句,道:“咱们磐石堡以后地界儿越来越大,人越来越多,物资也会越来越丰富,这仓库区,也会越来越大,东西自然是更加的齐全。现在一十五种,看着不少,到了那会儿,怕是二三十种也不止了。”
“这仓库区得改名儿,不能整日价仓库仓库的叫着了,有的时候还叫武库,这叫法就显得格局太,不成。”董策问道:“你们有什么想法没?好听儿的,够气派,够响亮的名字。”“这个……”两个大字辈儿的面面相觑,他们怎么会有闲心去想这个?现在临时想的话也是根本都想不出什么名堂了,便老老实实的摇头,称道不知。董策思索了一会儿,道:“叫七十二府库吧,回头找木匠们做个牌匾挂上,要弄得大一些,也显得气派。这七十二,并不是就未来库中只有七十类东西,而是形容其多。这七十二府库里头各个库,分库的命名,便用天干地支即可。”
%77%77%77%e%64%75%0%0%e%6%6/




崇祯七年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四七六 搭建
刘大库心思灵透,便先缓过劲儿来,赶紧满脸笑容奉承道:“大人起的这个名字,当真是有气势!里头学问也深,又是七十二,又是大库,人家一听心下便是觉得,咱们这儿定然是极大,物资极为丰盈的。”
苏大成也跟着,只是他拙于言辞,嘴里也没什么新鲜话儿。
董策淡淡一笑,摆摆手道:“除了这个,还有一件事儿。”
“这儿本官也来了不少次了,却瞧着你们这儿库丁似乎少了些。”
“可不是么!”一这个,两人倒是异口同声的叫苦,刘大库道:“这七十二府库初建的时候,东西也少,地面儿也,手底下十来个人也尽可以照看的过来了,只是现下东西比之当初多了何止十倍?需要的人手便是大大增加。只是我等手底下,却还是只有当初招募的那十来个人,整日忙的脚后跟打后脑勺,根本就照应不过来。咱们早就想招一些人手过来了,只是现如今磐石堡能干活儿,有气力的青壮年汉子基本上都当了兵,剩下的也都在工坊当学徒学手艺,哪里还能招得人来?”
苏大成等刘大库完,声音低低的补充了一句:“用外头的人,俺又觉得不放心。”
董策赞许的看了他一眼:“有这心思,是对的。这七十二府库里头存的东西,都是磐石堡的机密,尤其是其中一些,更是见不得光的,所以用的人手,不但得中心,更得是咱们的自己人才成。光忠心都没有,财帛动人心,只靠着忠心终归也是能被收买的,但是他们是自己人,他们的家人都在咱们手上,那他们想要背叛的时候,就得好生思量思量了,这就是其中的道理。”
两人连声称是。
当着他们,董策也不避讳什么,反正这七十二府库里头有什么,他们两个最清楚不过自己要隐瞒也瞒不住,隐瞒也没什么意思。相反,却是得跟他们把道理讲透明白,如此一来他们才好行事。
“这样,你们两个商量商量,拿出个章程来,也给本官上个条陈。”董策停了下来,了他们两个,道:“以后,本官拟每个库都任命一名管事,没有品级,但是每个月的月银可不少。大致相当于你们俩现在的水平。每个管事下面,各自统领几个库丁。而所有的管事,都归你们这两个仓大使和仓副使统领。当然,你们两个的月银,也会涨上不少。你们先把条陈递上来,需要多少管事,每个管事手底下的库丁需要几个,多了多少,少了多少,都写得详细一些。到时候咱们磐石堡再收揽流民的时候,本官便把人给你们送来。”
“是,属下明白。”
两人都是赶紧应下,心里却是又惊又喜。
喜得是看来大人对咱们这七十二府库还真是挺重视,对这等事都是如此的上心,显然是深思熟虑过的。而且这样改制之后,两人手底下能管着的人手跟多了,权势无形中便也增大了。更别提,月俸银子也会增长不少。
惊得则是,不知道这些管事职位的设立,会对自家的权威和权力产生多大的影响,和库丁之间多了这么一层,会不会分薄了自己的权力?
董策自然是不会理会他们的想法,他带着家丁们直接去了外城西北角的丁区。按照当初建城时候的规划,在磐石堡四个角儿上的这四个直角三角形区域,东北角的甲区是粮仓、草料场,东南角的乙区是武库,西南角的丙区是匠户区,西北角的丁区则是马场马圈。
七十二府库所在的乙区和丁区正好是打了一个对角,距离颇远,众人便是骑着马,也是走了好一会儿才到。
中间董策打发了两个家丁回去,一个是去自己府上去取那一杆发现于安乡墩,保存的极为完好的大抬枪,另外一个则是去了工坊区,去招杜建河过来相见,顺便再找几个热兵器组试射鲁密铳最多的的匠人一起来。
丁区的外面儿围了一圈儿围墙,都是严格按照设计磐石堡时候的规制来的,下面是大青石头砌成的地基,坚硬的地面深挖进去三尺深,大青石地基上面则是以青砖垒砌的墙体。虽然只有六尺高,但却是厚重结实,若是真要开展巷战的话,会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冲着东南方向的围墙上留了一个缺口,却没有门楼门洞,至于门板更别了,只是墙体少了那么一块儿,其实要门也没用——董策等人策马进去,只看到了一片荒凉。
这丁区当初规划的作用是马场马圈,但是现在董策手下的战马基本上都养在安乡墩,至于马场,安乡墩周围那片广袤的原野就是马场。是以这里根本就没有上,一直就荒废着,不过等以后战马多了,这里肯定就要动用了。
1...181182183184185...36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