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七年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竹下梨(书坊)
每日的指标完不成也是要挨鞭子的。
不过十斤显然不这么想。一块儿往北去的还有不少,十斤往前走了一阵儿,看看周围还有人,便继续往前走。再走一阵儿,再往前看看……只要是周围有其它的俘虏,他便是往前走。一直走出了五里多地,眼见得周围都没人了,他绕过了前面那座丘,方才停下身来。这儿已经相当靠北,若是从这里一直往下划一条笔直的线的话,过了甘河,再往西一段距离,便能到达青锋山的北麓了。
%77%77%77%e%64%75%0%0%e%6%6/
崇祯七年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五零五 私会
丘后面,甘河边儿上,枯黄的野草一直蔓延向北,好似无边无际。
其实晋北的气候跟草原的也有儿相似了。
这里寂静无声,一眼望去,惟见天地寥廓,一片苍茫。站在丘上极目而望,似乎能瞧见西北边儿极远处一座高大的墩堡屹立着,十斤有一次听那些家丁们闲聊的时候过,那里叫做安乡墩,原先董大人就在那儿当官。
十斤下了土丘,左右看了看,没发现什么。他似乎有些失望,把绳子放在地上,然后便弯着腰开始拔草。
他们没有镰刀,王浑是坚决不会给他们发下武器去的——镰刀虽然是用来割草的,但用来杀人也不含糊。哪怕这些给放出去收集软材的多少算是值得信任的,他依然是不给发。他很清楚,有武器和没武器的区别,是极其巨大的。真要是这几十人都有了器具,他和这几个家丁还真未必能镇得住。所以每次带着剩下的这些人去干活儿的时候,都是到了那儿现发给器具,而且整个干活儿的过程还是严阵以待,是从来不允许他们带走的。
不过十斤倒是不在乎这个,他在上六棱山当山贼之前,便是给人家当佃户种地,也是要时时锄草的,那会儿他手里也没农具,都是上手拔的。他虽然身高两米二十有余,极其魁梧高大,简直就是个巨人,但却并不粗笨,相反,他的柔韧性,灵活性都非常高,只看这么一个大个子能轻轻松松的弯腰拔草而且一副毫不费力的样子就知道。他手劲儿也大,抓着一大把草一使劲儿便是给扥了下来。
冬天土地冻得坚硬,拔草也不不容易,有的时候是只把地表外面的给弄断了,根还留着。不过十斤力气大,一伸手就是连根拔起,他便把根上带着的土抖搂抖搂,放在一边的地上。他也有自己的一儿心思,根上的土没抖搂干净,这样称重的时候就能多占些重量。
他干活儿的速度很快,没多一会儿便在旁边堆了一堆干草,又过了把半个时辰,那一堆干草便堆得跟山也似了。
十斤便把这些干草整理整理,拿着绳子捆扎起来,他捆的紧紧地,饶是如此,也是足有两人合抱粗细的一大捆。十斤伸手拎了拎,差不多有二三十斤的样子。
他又忙活了一阵儿,便是把今日的给完成了,几捆干草扔在地上。十斤看了看天色,现在差不多乃是申时,离着回去还早,十斤脸上失望更甚,不由得叹了口气。
正在这时,不远处忽然传来了一阵悉悉索索的脚步声。十斤循声看去,顿时脸上便露出了喜悦的神色。
甘河西岸,一个身影正往这边走来,那人长的不高,身材颇为窈窕,却是个年轻的女子,她也瞧见了十斤,欢喜的向他招手。十斤咧着嘴一笑,摸了摸脑袋。
那女子不过是十五六岁的年纪,长相很是清秀,活泼泼的充满了青春活力,就像是一头精力充沛的鹿也似。她顺着甘河河沿儿出溜了下来,浑然没有半儿女儿家该有的矜持,这边的河岸并不陡峭,很容易便下来了。虽然河里的冰层已经稍有解冻,但依旧是很厚,或许担不住十斤这等快头儿,但承担一个撑死不过百来斤的妮子还是没问题的。
见女孩儿心翼翼的走过来,十斤赶紧站起身,走到岸边儿,把粗大如椽子一般的胳膊伸了出去,想要拉她上来。
那女孩儿犹豫了一下,便伸出手来,放在他的掌心。
一个雪白纤细如青葱,一个黝黑粗糙如蒲扇,形成了极鲜明的对比。十斤抓住她的手,把她拉了上来,他的动作很轻柔,生怕自己稍稍不心,便把她伤到。
等把女孩儿拉上来,他便赶紧把手放开,心的搓了搓手,然后又退开了半步。
女孩儿看着他,目光柔柔的。
她长相颇为的秀气清丽,下巴尖尖的,眼睛大而水灵,也是个很出色的美人儿了。若是这会儿砖窑管事贾云溪在这儿的话,定然会惊得跳起来,原来这女孩子,竟然便是他的二女儿,已经许给了李贵当妾的秀竹。
十斤看着她,脸上满满的都是欢喜,他张了张嘴似乎想什么,但终归是没出来,只是伸手挠了挠头。
看到他这幅样子,秀竹不由得扑哧一笑。
十斤也咧嘴跟着笑。
秀竹含笑白了他一眼,走到一捆干草旁边坐下,然后又指了指一边:“你也坐。”
“诶……”
十斤赶紧应了一声,老老实实的在她旁边儿坐着,坐下之后,想了想,又往外挪了半尺,生怕唐突了她。
秀竹站在十斤面前,撑死也就是打他肚脐眼儿,怕是还没有他三分之一重,看着简直就像是一只又鲜又嫩的白兔儿站在一头巨熊面前一般。不过这会儿这巨熊却是对白兔言听计从,温顺得紧。
十斤看了她一眼,又飞快的低下头去:“俺,俺今日还以为你不来了呢……”
秀竹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也低着头:“阿姐让我陪她做针线活儿,盯得紧,我若是强要出去,怕是她要起疑心了。好不容易才寻了个空子出来,对不住啊!”
“不妨事,不妨事的,俺不是那个意思。”十斤听她声音有些黯然,赶紧慌乱的摇手,手足无措道。
看到他这副模样,那女孩儿不由得扑哧一笑,抬起脸上,一张脸上灿烂的紧,哪儿有半分黯然?
十斤看着她,一时竟是呆了。
看了好一会儿他才回过神来,赶紧把头扭到一边,口中连连道:“对不住,对不住……”
却是生怕惹得佳人不悦。、
秀竹看了他一眼,忽然跺了跺脚,嗔道:“坐过来儿啊,怎么离着这么远,我能吃了你不成?”
“不是,不是……”
十斤笨拙的摆摆手,往她那边挪了挪。
太阳逐渐偏西,阳光变得不那么温暖,似乎又冷了一些,风也大了一些。
两人肩并肩坐着,悄声的着话,时不时的,女孩儿发出一阵银铃也似的清脆笑声。一个庞然高大,一个巧玲珑,一个黝黑,一个嫩白,一个丑怪憨厚,一个清秀精灵。只是这一幕,在这夕阳下,却是格外的和谐。
不知道过了多久,好似只是一瞬,又好似很久很远。
女孩儿看了看天色,站起身来:“我,我得回去了。”
十斤眼中流露出浓浓的不舍,却只是头:“你走路慢着些,别摔着了。”
女孩儿咯咯一笑:“放心吧。”
她从怀中取出一个一个布包来打开,里面却是两张面饼,看起来倒是不,两张加起来怕也有快二斤重。
“怕你晚上饿的受不了,偷偷从家里拿的。”秀竹咕的一笑,把饼子递给他:“回去的路上就吃了吧,省的让人逮着。”
饼子上兀自带着一丝温热,那是少女的体温,十斤拿在手中,眼神怔怔的,透着感激和温柔。
他重重头:“你放心吧!”
少女粲然一笑,忽然吐了吐舌头:“对了,还有这个。”
着便是从怀里又拿出一块儿布来展开,却是个狭长的长方形,约有五尺来长,不到一尺的宽度,却是个汗巾。这汗巾并不名贵,乃是用一般的青布做成的,不过上面却是绣着一丛竹子,针脚细密,竹子挺拔,很有生气,一看便知道,乃是花费了大心思才做好的。
少女把汗巾递给他:“呶,给你的。”
她的眼神中却有一丝期待,当看到十斤脸上露出惊喜的表情,方才满意一笑。
笑容中有些得意。
十斤把汗巾拿在手中翻来覆去的看,爱不释手,好一会儿之后方才讷讷道:“这个,这个太贵重了,俺……”
秀竹一瞪眼:“让你拿着就拿着。”
“哦。”十斤应了一声,不敢再话了。
他郑重的把汗巾叠的整齐,放在怀中。
只是从未经过情事的他却是不知道,在这个年代,一个女孩儿送给了另外一个男人汗巾,代表着什么。
在这个年代,其实女子送给男子汗巾,通常是用作定情信物的。
汗巾,顾名思义是用来擦汗的手巾,当然也用来擦泪,这是最普遍的含义。
《金瓶梅》第十六回中言道:李瓶儿眼泪纷纷落将下来,西门庆慌忙用汗巾儿替她抹拭。这年代的汗巾,主要以绡、绸、缎、绫、麻、布为原材料制成,富贵贫贱不同,自然这汗巾所用的材料便不同。其规格也大不等,有方形、也有长条形,《警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中:“袖中带得有白绫汗巾一条,约有五尺多长。”
擦秽吸湿,这是汗巾的最基本功能。除此之外,汗巾还可作腰带,用来束系衣衫。必须要一的是,这种汗巾一般是只用来系内衣的,虽不及后世的内衣内裤一般**,但其私密程度也是相当了。若是一个女子把自己的汗巾子送给了某个男的,那不消,两人定然是已经恩爱过了,而且怕是这女人是爱煞了他。这个时代话本儿里头有不少故事,讲的都是某个男的在另外一个男的身上发现了一条汗巾——怎么这么眼熟呢?结果仔细一看,尼玛,这不就是自家媳妇儿身上的么?
%77%77%77%e%64%75%0%0%e%6%6/
崇祯七年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五零六 情意
这就跟三言二拍里头的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一样,那珍珠衫是他家祖传的东西,他自然是认得的。他在外经商,家里媳妇儿和别人偷情,还把珍珠衫送给那人了,结果蒋兴哥和那人在路上遇到了,那人又是吹嘘又是夸嘴,还把珍珠衫拿给他看,蒋兴哥如何不知道自家媳妇儿已经红杏出墙了?这还不算什么,那奸夫得知了蒋兴哥的去处,竟然还拜托他自己那姘妇稍些东西去,里头便有一根簪子,一条八尺多长桃红绉纱汗巾。
这汗巾在男女情事中的象征意义可见一斑。
举一个极端的——别是男人和女人之间了,男人和男人之间的断袖之情,这汗巾也在其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像是红楼梦中蒋玉菡和贾宝玉,蒋玉菡便是把自己的汗巾送给了贾宝玉。
琪官接了,笑道:“无功受禄,何以克当!也罢,我这里得了一件奇物,今日早起方系上,还是簇新的,聊可表我一亲热之意。”毕撩衣,将系衣儿一条大红汗巾子解了下来,递与宝玉。
把自己的送给贾宝玉不算,还让贾宝玉把他的也送给自己。蒋玉函言道系了汗巾能“肌肤生香,不生汗渍”,可见汗巾体己贴肤的程度有多亲近了。如此亲密之物,对于贾宝玉来,也只有袭人这样已经有过肌肤之亲的人才有资格相赠,而蒋玉函一见宝玉便以此物相赠,且要宝玉也将他的赠给自己,宝玉也给了,便足见两人的暧昧之情。
而后来,宝玉又把那条汗巾送给了袭人——袭人一开始是不想要的,不稀罕这个汗巾,但架不住宝玉“委婉解劝了一回”,“袭人无法,只得系在腰里。过后宝玉出去,终久解下来掷在个空箱子里,自己又换了一条系着。”虽然最后还是丢到了空箱子里,但始终是收下了这个物件,并且早已亲自系过一回。
而日后贾府抄败,袭人嫁给了蒋玉函,蒋玉菡自然便看到了她那汗巾。发现彼此早已“肌肤未亲汗巾亲”了,如此,也只能是机缘。
正所谓: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见十斤收了汗巾,秀竹便自告别,踩着冰过了河那边。她朝着十斤摆摆手,便朝着磐石堡的方向走去。
十斤一直呆呆的看着她的背影,直到她绕过全面那片乱石,再也看不见踪影了。
他恋恋不舍的叹了口气,但接着却又是露出了一丝笑容,伸到怀里摸了摸那汗巾,脸上的笑意就更浓厚了。
眼见天色不早,再不走怕是酉时之前就回不去了,想想那鞭子,十斤不由得一个哆嗦,赶紧拎着几捆干草往营地的方向快步走去。
只是他却是并未看到,在甘河西岸,那片乱石之后,秀竹悄悄的转出身来。她远远的看着他,眼中流出浓浓的哀伤。
终于,眼泪簌簌而下。
已是泪流满面。
……
蓑衣渡。
经过了上一次被六棱山土匪打劫的事儿之后,分明可以感觉得到,蓑衣渡的戒备比以前森严了许多。
村镇周围的那一圈儿墙本来破损的相当严重,甚至有的地界儿都已经塌陷了,当初也没人管。现如今却是都修葺的整齐,甚至城墙都被加高了不少,达到了一丈三尺左右的高度,上面那一截墙体,分明是透着新色。
除了城墙被加高加厚之外,每个大约十几丈的距离,便有一座高耸的碉楼耸立着,碉楼是用麻石混合着青砖建造的,大约有两丈高,一丈方圆。有上下两层,朝外的一面,开着两层窗口,一层在离地大约一丈三尺的高度,一层在一丈八尺左右的高度。加起来一共是八个,这窗口,实际上就是射孔。
这年头儿村堡之中基本上都是有些民勇的,这些民勇数量为之不少,手里的其他兵器也有些,但是弓箭却很少。能够远程射击的弓箭在这个时代可是战略性物资,私藏弓箭乃是违逆大罪!但是蓑衣渡苏家在上头很有些关系,因此也搞到了一些,不过都掌握在苏家的家丁手中,等闲人是见不到的。
本来破败的大门也被重新修建了,不但重建了大门门楼,而且还在两边各自增加了一个碉楼。
一般来,流寇土匪手里头都是没什么攻城器械的,他们若是要攻打蓑衣渡,九成九的可能是把攻击重放在大门口的。而现在重建之后,门楼足有一丈六七尺高,城墙也是高厚,就连大门,都是用足足有半尺多厚的木头重新打造的,异常之坚固。
只要不是混进内奸来把大门打开,别是一般的山贼土匪了,就算是建奴也未必能把蓑衣渡打下来。
在这个年代,纵览整个东亚,建奴野战绝对是毫无疑问的天下第一,但攻城战却并非是他们擅长的。当初万历末年的时候,建奴纵横辽东,连下城池十数座,但打的这么胜利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他们攻城能力有多强,而是因为当时的明军心气儿没了,望风而逃,几乎所有的城池都是门户大开,拱手让人。
到了后来,后金野战连战连捷,大明朝几乎没赢过,但是后金攻城战上面,却是乏善可陈。只要是据坚城以固守,他们往往就很难拿下来。就拿去年的入寇来,他们固然是纵横晋北,劫掠无数,但却有不少的村堡关门固守,建奴便愣是打不下来。
他们倒不是不善制造器械,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士兵数目少,少且精锐,实在是没多少人命可以消耗,而攻城战就是不折不扣的绞肉机,攻城的一方就是要拼人命拼消耗的。
不过等不了多久,再过一两年,后金兵的工程能力就会有一个极大的提升。
因为他们火炮的数量在以一个远超明朝的制造速度在飞快增长。
在这会儿,正是崇祯七年崇祯八年的光景,建奴非常重视火炮力量的建设,因此早在老奴努尔哈赤时代,便已经开始装备火炮了,但这些火炮基本上都是从明朝那边缴获的,一来威力太弱,二来数量也少。到了天聪年间,这种局面得到改善。
后金大致从天聪二、三年开始自己造炮、四、五年开始用炮、如于天聪五年正月,佟养性组织一批汉人军匠仿制成第一门红夷大炮、赐名天佑助威大将军。到七年便组成组建了一个新的兵种:乌真超哈。汉译为重兵、即炮兵部队。又新建汉军八旗、由佟养性统领。不久、这支部队便在大凌河之战中初露锋芒。清太宗实录卷十载:至红夷大炮、我国创制后携载攻城自此始。若非用红夷大炮击攻、则于子章台必不易克、以是久围大凌河、克成厥功者、皆因上创红夷大将军故也。
但后金在战中已经不精于操炮,技术比较粗糙。
不过自从崇祯四年之后,建奴的火炮力量便有了一个飞速的增长,正在不断的拉近和大明朝的差距,到了现在,怕是这个差距已经要抹平了。
原因就在于孔有德投降。
吴桥兵变之后,孔有德叛军纵横山东,在登州之役**掳获七千余名士兵、十万两饷银及三百余门火炮,此后在山东各次战役中又获红夷大炮多门。六年四月,孔、耿以船百艘载男女一万两千余人,连同军器、枪炮等,从鸭绿江口镇江堡登陆降金。
孔有德在致皇太极的乞降书中云:“本帅现有甲兵数万,轻舟百余,大炮、火器俱全。有此武器,更与明汗同心协力,水陆并进,势如破竹,天下又谁敢与汗为敌乎?”后金虽于天聪五年正月起,已在汉人佟养性的督造之下铸成红夷大炮,但数量有限且操作技术不精,故黄台吉对这支部队的重视超乎寻常,力排群议、特出城十里迎接,表达其对这支明朝叛军来归的重视。
天聪八年十月、明镇守广鹿岛副将尚可喜也携带包括四门红夷大炮在内的大量火器投降后金。由于孔、耿及尚叛军的到来、和许多直接购自澳门葡萄牙的优质火炮、不仅令后金获得大量精良的西洋火器、而且得到全套铸弹制药的技术以及瞄准的知识与仪具、使得后金迅速跨越了引进红夷火器技术的初始阶段。短短数年之间,八旗军的装备水平和作战能力大大提高。无
怪乎皇太极会出郊十里隆重迎接孔有德、以表达其对此一部队来归的重视。至此,徐光启苦心经营的以西洋大炮为核心之军事改革受到重创,而其成果反为后金获得。从军事角度而言,崇祯四年发生的吴桥兵变乃明清战局之重要转折,盖因叛变之孔有德、耿仲明属部拥有当时整个大明最先进,威力最强大的西洋火炮,并受过之前一年便抵达北京的葡萄牙雇佣军火炮部队的训练,操炮之法极强,远远超过此时大明朝和后金任何一支炮兵部队。
%77%77%77%e%64%75%0%0%e%6%6/
崇祯七年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五零七 新颜
孔、耿投降后金,不仅极大增强了后金炮兵的实力,亦将相应的操炮方法外传,明军在火器方面的优势自此不再,而后金则利用西洋大炮完成军事转型。
而在此之后,其发展就更加迅速。
崇德七年,黄台吉命汉八旗诸头领率所部炮匠到锦州,利用明朝原有的制炮厂铸造“神威大将军”红夷大炮。崇德八年,又派人赴锦州督造红夷大炮,像这样一批批地遣官造炮,明当时的锦州已成为清军火器的制造基地。
崇德元年,黄台吉会登基称帝,改国号为清。随后,黄台吉对八旗军进行了整编。早在天聪七年七月,就已将投降和俘获的汉兵汉将编为汉军炮队,崇德二年七月,分汉军为二旗;崇德四年六月,又增编汉军为四旗;崇德七年六月,即松锦战后,又分汉军为八旗,共有兵力两万四千五百余人。
至此、汉军八旗形成。精通火炮技术并主要装备红夷大炮的孔、耿、尚三部、成为清军新的兵种——独立的炮兵部队,隶属于汉军八旗。满洲八旗精骑,再加上配备孔有德等部炮兵部队所形成之汉军八旗。
在此时的东亚,即形成一支几乎无坚不摧的劲旅。
清崇德年间,清军在关外每场战役中所能动员的红夷大炮均超过明军、并已拥有攻城掠地时所需的优势火力。不得不,黄台吉论起军事才能,政治能力,心机算计来,当真是要甩开崇祯十八条街。他有意无意地将关外逐城围打的战役,变成其军中满、蒙、汉以及步、骑、炮三兵种熟练彼此协同作战的演习,这是一场又一场结果几乎已可预知的瓮中捉鳖之演练。
当时清军的总兵力达二十万人,骑兵精锐,炮兵精锐,步甲精锐,战力别是东亚第一,便是在全世界,怕也是堪称第一陆军。其中汉人部队约四万人、拥有质量俱佳的红夷大炮,入关前夕、已占领关外绝大部分土地的清朝,更已能综合明人创获的冶铸技术以及欧人先进的火炮设计、铸出三十五门世界最高质量之铁心铜体的神威大将军。
这个军事政权虽然凶狠残暴,贪婪恶毒,凌虐天下,在入关之后屠杀了数以千万计的汉家子民,杀的不知道多少地界儿十室九空,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个新生的且处于扩张期的政权,他们朝气蓬勃,战斗力极强,也很有扩张侵略的**。
清军入关后,由投降汉人组成的炮兵部队,与满蒙八旗步骑兵相互配合,几乎以摧枯拉朽之势夺取中原。
到了那会儿,其实是真正的大势已去,无他,实在是军事实力太不如人。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蓑衣渡中原本是有些民勇的,不过一不训练,二来也没啥好处,很是散散漫漫的,战斗力自然也是不值一提。不过经过这一次之后,他们也是深为忧虑,便由苏家牵头儿,这些大户人家各自出一些家丁护院,然后又招募了一些强悍勇武的百姓,组成了一个护庄队。护庄队的队正,则是由苏二虎担当。
修建城墙,招募民勇,这些事儿都是苏家出面招呼大伙儿做的。毕竟身为此地粮长,苏家虽然名声不太好,但威望和权势在蓑衣渡周边都是一等一的,一呼之下,自然是众人响应。但无论是买砖买石头修建城墙,还是打造武器疏通关节搞到违禁物资,亦或是招募民勇,没钱都是不成的。以苏家的性子,自然是不会自己掏钱来办这些事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