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七年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竹下梨(书坊)
他思忖片刻,道:“兹事体大,本官须得思量两日。”
他虽然这么说,董策却是不担心了,刘若宰看来已经是下定了决心,只不过就是看能从手里抠出多少东西来了。
他恭恭敬敬的应了声是。
“好了,你退下吧!”刘若宰摆摆手:“这两日,便先在镇河堡住下,本官已经吩咐下去,给你们安排了营房。”
“这就完了?”
董策不由得错愕,他没想到刘若宰真就对侯家伟的事情不闻不问。
还真沉得住气!
“你不着急我还着急呢!眼看夏日就要尽了,侯家伟这档子事儿悬着,我怎么招募流民,怎么安心屯垦练兵?”董策心里暗暗腹诽一句,也顾不得失礼了,起身道:“大人,那侯家伟之事……”
“本官瞧过了,已经报上去了,因着是马贼生事,不似建奴那般麻烦,大同镇就可做主,许如桀的抚恤和你的封赏不日就会下来。”刘若宰叹了口气,算是略略对许如桀之死表示了一下遗憾,接着便勉励道:“这一次你董策以八骑大破三百马贼,可说是大同镇都震动了,如此骁悍,本官也心里欢悦,深以为须得大赏。因此已经在文书中为你请再赏官了!”
这便是示好了,董策心中领会,跪地磕头道:“末将多谢大人栽培!必当为大人效死!”
刘若宰满意的点点头,轻轻捋了捋颌下美髯。
董策表现的让他很满意,而他现在正好手底下也没有得力的军将,要想立下大功,让皇上瞧见,让那些东林党徒不敢再随意加之蔑之,还要看军功,手底下须得有能打的将军和善战的士卒才行。这一点刘若宰看的很清楚,而这差事,现在都落在了董策身上。
他现在已经算是有意识的对董策进行栽培。
董策心下也是颇为感谢的,在大明朝这等环境下,能比刘若宰做得更好的也没几个了。
他磕了头却不起身,而是继续道:“大人,不知道要如何处置侯家伟?”
刘若宰动作一顿,面色一沉:“这不是你能动问的,退下吧!”
他似乎感觉自己的语气严厉了一些,董策现在多少也算是自己在冀北道的心腹了,却不好伤他的心。于是微微缓和了一下,道:“侯家伟之事,毕竟查无实据,这件事儿不能拿来对付他。这事儿,还得看着,不可轻举妄动。”
董策抬头道:“大人,末将这里倒是有献丑之言。”
“哦?”刘若宰这会儿心情不错,又是有意安抚,饶有兴趣道:“说说吧!”
不过心里却也是没报什么希望的,不过是个年轻人,能有什么高深的计策?再说了这些武人多半只是打打杀杀,又怎知道那些官场明争暗斗的巧妙?
但是董策下一句话就让他再也轻松不下来了。
董策上前两步,便是两人独处也是下意识的压低了声音,阴测测道:“大人,末将以为,处置侯家伟,该当行袁崇焕杀毛文龙之故事!”
“什么?”刘若宰悚然若惊,以他的城府也是脸色大变,差点儿便从椅子上站起来!
董策低眉敛目,语气却是森寒如冰一般:“请大人,行昔日袁崇焕之事!”
刘若宰拧着眉头盯着董策,脸上阴晴不定。
行袁崇焕之故事,他自然知道董策这话是什么意思。
刘若宰定定的瞧着董策:“理由。”
“是”
董策清清嗓子,沉声道:“其一,侯家伟此人,丧心病狂。他今日敢派人去围十里铺,杀许如桀大人,谁敢言道异日不敢窜通匪类,前来镇河堡?别的不消说,甚至不用真打,他只要让人冒充蒙古鞑子来镇河堡下转一圈儿,大人的罪责便是不轻。此人用心,着实歹毒。”
“其二。”董策顿了顿,脸上的表情有些古怪:“此为立威也!大人想要成就一番大事,想要做出成绩,非得上下一心,将士用命不可。只是各将官向来骄纵,怕是不易管辖,侯家伟有取死之道,杀之立威,众人亦震恐!岂敢不效死力?”
董策说这些话的时候,心在淋漓的往外滴着鲜血,他的血液似乎都沸腾了,几乎全身都要抽搐,一股沉郁悲愤之气在胸怀中激荡,整个人憋闷的几乎要炸开了。强自忍着,他才能让自己面色如常的把这些话说完。
他知道,自己现在的行径,和一个佞臣奸邪没有任何的区别。
他也很明白,自己这是在践踏所有武将的人格,在拿武将的尊严,当做自己的垫脚石!
他更是清楚,一旦此事作出,刘若宰得到甜头,以后冀北道辖下所有将官的性命,可说都是系于刘若宰一念之间。他想要杀谁,张张口也就杀了,再不用走那些流程。他董策,也不例外。
而最让董策难过的,便是他身为一个武将,却要如此作践武将。
“可是我有什么办法?他侯家伟剑走偏锋,我就要走的比他更斜,更偏,更狠!若是由得他给我捣乱,大事再也难成!”
“我发誓,终有一日,我要让武将,再不屈居文臣之下!我要让所有武人,吐气扬眉!文武只有职司之分,何来贵贱之别?”
一个声音在脑海中回荡,支撑着他把这件违心之事做下去。
第一个理由其实刘若宰不怎么在乎,但是后一个,却是打动了他。
他尽快做出成绩的心情,甚至比董策还要迫切,因为他面对的,乃是一个极其可怖的庞然大物——东林党。而偏偏这个庞然大物,行事不择手段,根本没有底线,成员多为人渣,整日会的就是党争,党争。
不过也只是顾虑而已,侯家伟如何能与毛文龙相比?杀之如杀一狗尔,又有谁会动问?只要是罗织的罪名足够强硬,那么也就办成铁案了!
崇祯七年 九十七章 形胜之地
而其中的好处,却是远远大过弊端了。
沉吟良久,刘若宰终于轻声问道:“什么罪名?”
“轻的不行,必须要足够重,足够有力!”董策心中一阵说不出的滋味,只是冷冷的吐出四个字:“私通建奴!”
“私通建奴?”刘若宰一挑眉毛:“须得有信物等,不好随意。”
“末将杀了那些建奴,缴获不少,一应建奴所用俱全。”董策回道。
刘若宰脸色一变,霍然而起,一双眸子如冷电一般盯着董策,厉声喝道:“为何谗言老夫行此等之事?”
董策也不禁心里一突,但是接着就神色恢复如常。跪地磕头,面色沉静道:“大人提拔末将于寒微,只为大人效死尔!”
刘若宰终于颔首,哈哈一笑,离开座位,亲手扶起了董策。
董策出了刘若宰大门的时候,一阵凉风袭来,这才发现,自己后背竟已是湿透。
他抬头望这阴霾的天空,心中悲郁难当,只想扬天狂吼,以头抢地,放声痛哭。
只是终究是翻身上马,扬鞭打马而去。
两人似乎都没有发现,今天刘若宰这个文臣,无论是从思路还是从对话上,几乎是被董策一直引领着。而董策的目的,也全都达成了。
不知不觉间,似乎两人的关系,已经有了些变化。
而董策和这个时代的文臣打交道,也从一开始的不知所措,小心翼翼,变得游刃有余,外圆内方。
人,总是在蜕变。
……
在九月初一日这一天,董策招募流民,发给粮食的告示,已经是贴遍了左近的州县,自大同镇以北,宣府以西,方圆二三百里之内,都有得闻。
大石崮。
虽然已经荒废百年,但是这里那高耸雄壮的断壁残垣,倾颓的城楼,四处可见的箭簇断刃,还是能看到昔日的几分辉煌。
此时此刻,董策便站在大石崮高耸的城墙之上。
经过百多年的荒废,这里已经残破不堪,大部分的城墙都消失不见了,只留下几处留存。便是留存的这几处,外面的大条石也都已经被拆去,想来是被左近的百姓给取走去盖自己的房子或者干脆垒猪圈去了。大条石被剥走,露出了里面的夯土层。就连这些夯土层上,都是生出了一层高高的杂草,灌木丛生,此刻在董策面前,就有一株不知名的灌木,半人来高,上面长了一簇红灿灿的果子,看上去颇为的喜人。
一支修长白皙的手伸出来,把那一串红莹莹的果子摘下来,伸手擦了擦,便放到嘴里。
浆果在口中炸开,一股难言的甘甜滋味儿在唇齿间绽放,香甜的沁人心脾。
“嗯!很好吃,甜的!”董策满意的点点头,有点儿喜出望外,又吃了一个,便把这一串果子递给身后众人。
大伙儿赶紧称谢分了,都是一番赞叹。
在这个时节,能吃到果子可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粮食都不够,哪里还有果子可以吃?
董策恍然发现,这似乎是自己来到这个时代以来,第一次吃水果。
不知不觉,已经有几个月了吧!前世的那些记忆,不知不觉之间,都已经变得模糊,便是现在回想起来,也只是脑海中朦胧的一个印记,而此时眼前的这些,山川大地,士卒坚城,却是如此的清晰。
自己,也越来越像是这个时代的人了,终究会慢慢的融入进去,到了那时候,前世的一切,也就抛开吧!
董策手扶着城头那些历经百年的风刀霜剑,已经变得坚硬如铁的夯土断壁,心中感慨翻腾。
远处,夕阳如血。
“可惜,真是可惜!”一边的石进叹了口气,指着城墙上下:“这城虽然不大,城墙却是这般的高大,安乡墩的墩台还要大些高些,可惜却荒废成这样。”
周伯也是吁了口气:“前人不知道花费多少心血建成的,瞧瞧那大条石,跟人一般大,这夯土,怕是刀斧剁上去也就是一条白印儿。啧啧,可惜……”
董策闻言,也是心有戚戚。
崇祯七年 九十八章 磐石堡
城池并不大,周长不过二里,比起大明中原江南地方的镇子差出老远,甚至有的村子都比这个大。
但是城墙又厚又高,足有五丈高,四丈厚,便是已经倾颓至此,上面也可六马并行。外面也不是包砖,而是大条石,足有一人多长,三尺宽,也不知道是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方才运上来的。众人看了,都是咋舌。
“不过前人遗泽,终归是比什么都没有要好啊!”董策笑了笑:“依托着断壁遗址修建城池,咱们就要轻松许多了,耗用的银钱人力,也少了不少。”
王通笑道:“大人,咱们要在此屯田练兵,建立堡寨,总要有个名头才是,这大石崮,只像是个地界儿,叫在嘴上可不怎么响亮。”
众人都是知趣儿,齐声道:“请大人赐名!”
“你们呀!偏生这么多虚套。”董策笑骂一句,心里却是受用,他略略思忖片刻,道:“咱们建军,为的便是镇守此地,让鞑子不得进,护卫身后镇河堡,乃至更后面的大同镇。所谓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咱们这座城,就叫做磐石堡!”
“磐石堡?好名字!”
“嘴头上就能叫的山响,听了就有劲儿!”
…………
众人纷纷叫好!
董策眯着眼睛四处打量着远处,黄绿交杂的荒草无穷无尽,似乎一直能连亘到天边去。
磐石堡其实并不是卡在道路上,而是依靠着背后的石山——也有个名头,叫做青锋山,以其笔直入云,崖岸险峻而得名——在山脚下临河处建起一座堡寨,在此驻扎大军,以高屋建瓴之势虎视着山下道路。在此驻扎军队,则随时都可以出兵攻击在不远处行军的敌军大队人马。
因此并不是磐石堡卡在这里敌军就过不去,而是要在此安安稳稳的经过,则必须要拿下磐石堡。
若不然则如鲠在喉,芒刺在背,难受之极,更是危险之极。
董策的目光挪到了城下不远处。
磐石堡在青锋山之阳,甘河及洢水河之阴,其正南方三里之外,就是洢水河,东南方二里之外,则是甘河。
这会儿在洢水河以北,却可以看到数十上百名百姓,正在河边阳光上好的地方,在地势略高的平地,清理了杂造,搭建起来一个个的窝棚,连成一片。这会儿正是吃晚饭的时候,窝棚的外面建起了一个个的灶台,不少壮实汉子已经回来,身上扛着大捆小捆的柴草。炊烟袅袅升起,米粥的香气随风飘来。
河边水浅处,有人挽了裤腿,或者是用树皮制成了简陋的渔网,正在打渔。时不时的能听到一阵兴奋的叫喊,便有汉子手里抓着一尾拼命扭动的大鱼甩到岸上,周围人就是一阵惊喜的欢呼。
这是董策收容的那些百姓,现在也随之迁了过来。
这里水深草密,有不少的小兽出没,靠着河还可以捕鱼,因此他们的生活比起在十里铺来倒还好了一些。这几日都是天气晴好,大雨的痕迹逐渐褪去,甘河和洢水河的水势也都小了许多,不过四十来米宽的甘河上,这些百姓还用几棵大木建起了一座简易的桥梁。
董策瞧了一会儿,回身道:“走吧,咱们下去说话。”
众人身上铁甲之声铿然,纷纷顺着马道下去。
自从那一日回来之后,董策每次出行,必然要有人护持左右,更要披坚执锐,全副武装。
这里似乎是遭过祝融之祸,堡内也是杂草丛生,原来那些用来供士卒居住的营房,一些附属建筑,不少都已经坍塌了,只留下了一片焦黑的废墟。
不过董策他们不在乎这些,显然已经是在这儿呆过几天了,对此已经相当熟悉,七转八转的,来到了一座保存还完好的厅堂内。粗糙麻石修建的大厅高大巍峨,充满着和这个时代不一样的雄武气息,虽然历经千年,却依旧是坚固如昔。
夕阳渐渐落下,天色已经不早,四壁上已经插了不少火把,把这里照的亮堂。
这里地上铺了几个铺盖卷儿,石进和周伯周仲兄弟已经在这儿睡了三天了。
“来,都坐吧!”董策当先在地上盘腿坐下,笑道:“都别拘谨,自家老兄弟了。”
众人围着他一圈儿坐下,董策把怀里取出一个油布包来打开,里面是一封信,一套关防印信。
“今日兵备道刘若宰大人着人给我送了一个单子过来,同时送来的还有关防印信。”董策指了指地上那一堆东西,道:“现在我已经被正式任命为十里铺管队官,兼管屯堡官,有招募流民,编练新军,开垦土地之权限。”
董策笑笑:“这权限很是笼统,不过大致就一个意思,只要是不扯旗造反,别弄出什么乱子来,就由着怎么来做了。”
石进在一边敏锐的问道:“可说编练新军多少了么?”
“你有心了。”董策夸赞了一句,他伸出一根手指头:“一千人为限额。不过刘大人的意思是,盘子越大越好。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几人闻言都是一喜,现如今大人麾下心腹不过我几人而已,若是能顺利编练新军一千人,岂不是都能捞到一个实职的管队官做做?
董策自是对他们心中念头一清二楚,不过手下人有上进心,有功名利禄之思忖也是好事儿,自己能给他们想要的,那么以自己为首的这个团体就会更加的稳固牢靠。
他扫了众人一眼,继续道:“刘大人把能给咱们的物资也都写在上面了,计有白银两千两,粮食五百石,长矛一百支,弓一百副,箭六千支。棉甲五副,鸳鸯战袄二百,刀一百,大斧十。一共就是这些,银钱和粮食一共就这些了,后续也没有。不过武器装备,看咱们以后军中规模的大小,还可以增发。至于农具耕牛等东西,因着是民用,军用仓库中并无,因此没有,须得咱们自己置办。”
“这么多?”王浑张大了嘴问。
“多个屁!”他话音未落董策便是一盆子凉水泼了过来:“两千两银子,怕是重建这城堡都不够。城墙要修建,堡中的建筑能用的留下,不能用的扒了也要重建,民房营房,数量都不在小。就算是灾民们只要吃粮食就行,不用发饷,但是耕牛,犁铧,锄头这些东西,总得要有吧?这些都是花钱的活计!两千两银子,这可是一次给完的,用完了以后就得自己想办法。”
他训斥王浑从来都是习惯了的,也不会有什么忌讳,王浑也不在意。
大伙儿一听,这才恍然——原来咱们这么穷啊!
不过话虽这么说,但董策对于刘若宰能挤出这些东西来给自己,心里也是颇为感激的。他知道,这些钱粮,差不多就是刘若宰能给出的极限了,毕竟冀北道有万把大军要发粮发饷,虽说这些大军给废物也没什么两样儿。而且九边还在不断的为李自成和张献忠提供优质兵员。
当然,武器甲胄绝对是不止这么点儿,看样子刘若宰终归还是持重的性子,还要再看看自己的成绩,然后才决定下一步支持的力度。
“都说说吧!咱们下一步的计划。清理杂草,平整土地,开垦庄稼,招募流民,训练士卒,无非就是这些。”董策手指敲了敲地面:“我要听详细的。”
现在董策的麾下基本是以石进地位最高,他看了看周围的人,笑道:“那我先说。”
“开垦土地最为紧急,刻不容缓,咱们也不必等到那些流民来了再开垦土地,可以先开垦出一片熟地来。毕竟咱们告示虽然都张贴出去了,可是那些流民长途跋涉数十里乃至百里过来,也要不短的时间,咱们骑马一日夜,他们五六日怕是都不行。”
说到这儿大伙儿都是会心一笑,他们出去贴了告示然后又全速赶回来,真是累了个臭死。
石进道:“现在进了九月,这个月正是能够耕种的最后一个月,再往后拖,就过了农时了。现在谷子是种不得了,但是还可以种麦子,咱们这里靠近河流,不愁灌溉,明年一定能有一个好收成。咱们应该现在就置办农具粮种的,组织百姓垦田种地。”
周伯补充道:“应该先把一条灌渠给清理疏通出来,在灌渠两边耕种,不宜太靠近河流,免得春日一涝,淹了庄稼。”
董策点点头:“说的是。”
虽说现在北地大旱已经七八年了,但是董策记得在历史上好像崇祯年前半截是北旱南涝,而后半段则是南旱北涝,北方的降雨会大量增加。其中的拐点,可能也就在这两年了,却是不得不防。
崇祯七年 九十九章 捕鱼,打猎,垦荒
周仲补充道:“我之前骑马出去转了一圈儿,野兔野鸡很多,山背面有一片不小的林子,里面找到了野猪和獾子,理当还有别的兽类。应该组织人去打猎,如果能在饭菜中加上一些肉,耗用的粮食会少很多。”
他接着道:“打猎还能训练箭法,鞑子射术这么厉害,不就是因为原先整天要钻老林子打猎么?”
“还有鱼。”王通道:“咱们靠着两条大河,不打渔就太说不过去了。我今天出去转了转,因为这两条河再往上游的人口都不多,因此里面的鱼又多又肥,那些百姓逮上来的大鱼!喝,十几斤二十来斤的都不少。”
王羽在一边阴测测的帮腔道:“咱们可以拦河捕鱼,布口袋阵,把鱼都给网了,一条都不给下面剩。”
周伯皱眉道:“不好吧?太绝了!”
董策听了,心里大是赞同,心道这主意还真绝,他赞许的看了王羽一眼。面子上却道:“周伯你说的有道理,不过下游的人不用吃鱼也不会饿死,咱们却要珍惜每一分粮食。”
周伯点点头,不吭声了。
捕鱼看似是虚无缥缈,实则很实用,董策现在还记得清楚,前世曾经看过一篇报道。有人在绍兴护城河拦河捕鱼,一天能打四五百斤鱼,还都是大鱼,在后世那等水体污染严重,水质肮脏不堪,鱼虾近乎绝迹的环境中尚且能捕捞这么多鱼,董策不信背靠着两条大河还会少于这个数字。
“大致便是这些了。”
董策拍拍手:“下面安排任务。”
“周伯,你明日和苏大成两人,去蓑衣渡或者镇羌堡,夏米庄等地,采买耕牛五十头,打造足够五十户百姓使用的犁铧,锄头等农具,簸箕,扁担,箩筐,铁筢等物事。”
“是!”周伯起身肃容应命。
“王通,你明日带着百姓们挖掘沟渠,三日之内,一定要将一条灌溉渠开挖出来,并且把周围的荒草清理掉,划分垄沟田界。”
“是!”
“王羽,明日你选人开始拦河捕鱼。”
王羽为难道:“大人,拦河捕鱼的网须得订做,咱们自己用树皮是弄不出来的,而且甘河宽有十几丈,洢水河更是倍之,怕是需要几艘小船才行。”
“那就去买大网,船现在没有,先伐木,扎木筏子代替。你去请几个匠户过来,在城东南,甘河西岸造一个造船厂出来。”
“是!”
董策看了跃跃欲试的周仲一眼,笑道:“你现在还是个光杆儿司令,会射箭的人就这么多,哪里抽得出人手来去陪你打猎?要么你先自己去,要么就先搁置下。”
周仲有些失望:“大人,我自己去吧,这两日嘴里淡出鸟儿来了,得吃个荤腥儿的。”
董策点头:“由得你。”
“大致就是这些,至于所需的银钱,刘大人允诺的钱粮三五日是下不来的……”
董策话音未落,王通已经大声道:“咱们跟着大人捞了那许多好处,自然应该咱们报效的。”
众人也纷纷点头赞同。董策扫过去,却并未发现脸上或眼中有不情愿之色的人,心里感慨,自己这个组织,已经很有向心力和凝聚力了。这些手下,都是真心为自己着想的。
“诶,你们攒下这点儿家底,都是拿命换来的,岂能让你们出钱。”董策摆摆手,转向石进道:“咱们这一次缴获有多少?可统计出来了?”
猜你喜欢